管理运筹学 第三版韩伯棠 考点归纳
管理运筹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管理运筹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管理运筹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ss=txt>1、解:ax= 150 x= 7012目标函数最优值 103000b 1,3 使用完2,4 没用完 0,330,0,15c 50,0,200,0含义: 1 车间每增加 1 工时,总利润增加 50 元3 车间每增加 1 工时,总利润增加 200 元 2、4 车间每增加 1 工时,总利润不增加。
d 3 车间,因为增加的利润最大e 在 400 到正无穷的范围内变化,最优产品的组合不变f 不变因为在 [0,500]的范围内g 所谓的上限和下限值指当约束条件的右边值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约束条j 不发生变化允许增加的百分比与允许减少的百分比之和没有超出100% k 发生变化 2、解:a 4000 10000 62000b 约束条件 1:总投资额增加 1 个单位,风险系数则降低 0.057约束条件 2:年回报额增加 1 个单位,风险系数升高 2.167 c 约束条件 1 的松弛变量是 0,约束条件 2 的剩余变量是 0约束条件 3 为大于等于,故其剩余变量为 700000 d 当 c不变时,c在 3.75 到正无穷的范围内变化,最优解不变21当 c不变时, c在负无穷到 6.4 的范围内变化,最优解不变12e 约束条件 1 的右边值在 [780000,1500000]变化,对偶价格仍为0.057(其他同理)f 不能,理由见百分之一百法则二 3 、解:a 18000 3000 102000 153000b 总投资额的松弛变量为 0基金 b 的投资额的剩余变量为 0c 总投资额每增加 1 个单位,回报额增加 0.1基金 b 的投资额每增加 1 个单位,回报额下降 0.06 d c不变时, c 在负无穷到 10 的范围内变化,其最优解不变12c不变时, c在 2 到正无穷的范围内变化,其最优解不变21e 约束条件 1 的右边值在 300000 到正无穷的范围内变化,对偶价格仍为 0.1约束条件 2 的右边值在 0 到 1200000 的范围内变化,对偶价格仍为-0.06 + = 100% 故对偶价格不变900000 900000 f4、解:a x=1x= 1.52x= 03x= 1 最优目标函数 18.548.5b 约束条件 2 和 3 对偶价格为 2 和 3.5c 选择约束条件 3,最优目标函数值 22d 在负无穷到 5.5 的范围内变化,其最优解不变,但此时最优目标函数值变化e 在 0 到正无穷的范围内变化,其最优解不变,但此时最优目标函数值变化 5、解:a 约束条件 2 的右边值增加 1 个单位,目标函数值将增加 3.622b 才有可能大于零或生产2c 根据百分之一百法则判定,最优解不变15 65d + 100 % 根据百分之一百法则二,我们不能判定? 30 ? 9.189因为111.25 15其对偶价格是否有变化第 4 章线性规划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1、解:为了用最少的原材料得到 10 台锅炉,需要混合使用 14 种下料方4286398505479691180剩余758设按 14 种方案下料的原材料的根数分别为 x1,x2,x3,x4,x5,x6,x7,x8,x9, x10,x11,x12,x13,x14,则可列出下面的数学模型: min f=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 s.t. 2x1+x2+x3+x4 ≥ 80x2+3x5+2x6+2x7+x8+x9+x10≥ 350 x3+x6+2x8+x9+3x11+x12+x13≥ 420x4+x7+x9+2x10+x12+2x13+3x14 ≥ 10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 0 用管理运筹学软件我们可以求得此问题的解为:x1=40,x2=0,x3=0,x4=0,x5=116.667,x6=0,x7=0,x8=0, x9=0,x10=0,x11=140,x12=0,x13=0,x14=3.333 最优值为 300。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第十六章层次分析法课件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的多准则决策方法,主要用于解决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 决策问题。
02
它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根据因素间 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 的分析结构模型。
无法处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层次分析法在处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面存在局限性,难以全面考虑 复杂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对数据要求较高
层次分析法需要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数据和信息作为决策依据,但在某 些情况下可能难以获取足够的数据和信息。
01
层次分析法的改进 与发展
对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改进
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概念
在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指各 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是否符合逻辑。 如果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就需要对其进行 调整。
在递阶层次结构中,根据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 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 析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场景
多目标决策
当决策问题包含多个相互矛盾的 目标时,层次分析法可以帮助决 策者确定各目标的优先级或对不 同目标进行权衡。
资源分配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层次分析 法可以用于确定不同任务或项目 的优先级,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 配。
灵活性高
层次分析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因素层次和权 重,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决策问 题。
缺点
主观性强
层次分析法中的权重赋值和判断矩阵的构造主要基于决策者的主观判 断,这可能导致结果受到决策者个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一致性检验繁琐
为了保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进行繁琐的计算和检验,增加了决 策过程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_第六章_单纯形法的灵敏度分析与对偶
迭代 基
次数 变 量
CB
x1 x2 。 s1 50 100 0
s2
s3
0 0b
x1 50 1 0 1
0 -1 50
S2 0 0 0 -2
1 1 50
2
x2 100 0 1 0
0 1 250
zj
50 100 50 0 50
σj=cj-zj
0 0 -50
0 -50 2750 0
❖
从上表可以发现设备台时数的约束方程中的松弛变量S1
j ck akj 0, ck akj j ,
当a kj
0, ck
j
akj
,这里 j
akj
0;
当a kj
0, ck
j
akj
,这里 j
akj
0;
而当j k时, k ck ck zk ck ck zk ckaKK ,
因为xk是基变量,知 k 0, akk 1,故知 k 0.
x1 x2 s1 50 100 0 1 01 0 0 -2 0 10
s2
s3
00
b
0 -1 50
1 1 50
0 1 250
zj σj=cj-zj
50 100 50 0 0 -50
0 50 0 -50
Z= 27500
先对非基变量s1的目标函数的系数C3进行灵敏度 分析。这里σ3=-50,所以当C3 的增量ΔC3≤-(-50)即 ΔC3≤50时,最优解不变,也就是说S1的目标函数的系 数C′3=C3+△C3≤0+50=50时,最优解不变。
规划问题的对偶价格就不变。而要使所有的基变量仍然
是基变量只要当bj 变化成b′j =bj+△bj时,原来的基不变所 得到的基本解仍然是可行解,也就是所求得的基变量的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_第十六章_决策分析
S1(大批量生产) S2(中批量生产) S3(小批量生产)
N1
p = 1/2
30 20 10
N2
p = 1/2
-6 -2 5
(需求量大) (需求量小)
收益期望值 E (Si)
12(max) 9 7.5
13
练习、电视机厂,99年产品更新方案: A1:彻底改型 A2:只改机芯,不改外壳 A3:只改外壳,不改机芯 问:如何决策? 价格 方案 A1 A2 A3 高 S1 20 9 6 中 S2 1 8 5 低 S3 (万元) -6 0 4
1 Vi 3
aij
i 1
3
A3
5
5 maxV = 5 2 2 i 5 i 3 3 5
选择方案A2
§1 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
四、乐观系数(折衷)准则(Hurwicz胡魏兹准则) 决策者取乐观准则和悲观准则的折衷: 先确定一个乐观系数 (01),然后计算: CVi = max [(Si, Nj)] +(1- )min [(Si, Nj)]
23
天气 利润 方案 蔬菜: A1 小麦: A2 棉花: A3
旱 0.2 1000 2000 3000
正常 期望值法 0.7 4000 5000 6000
多雨 0.1 7000 3000 2000
解:计算各方案的益损期望值:
E ( A1 ) 1000 0.2 4000 0.7 7000 0.1 3700 E ( A2 ) 2000 0.2 5000 0.7 3000 0.1 4200 E ( A3 ) 3000 0.2 6000 0.7 2000 0.1 5000
8
管理运筹学 第三版 (韩伯棠)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参考答案
表 4-1 各种下料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640 mm
21110000000000
1 770 mm
01003221110000
1 650 mm
00100102103210
1 440 mm
00010010120123
min f=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 s.t. 2x1+x2+x3+x4≥80
max z = 10x1 + 5x2 + 0s1 + 0s2 3x1 + 4x2 + s1 = 9 5x1 + 2x2 + s2 = 8 x1, x2, s1, s2 ≥ 0 松弛变量(0,0)
最优解为 x1 =1,x2=3/2。
5.解:
678
标准形式
min f = 11x1 + 8x2 + 0s1 + 0s2 + 0s3
1.解: (1) x1 = 150 , x2 = 70 ;目标函数最优值 103 000。 (2)1、3 车间的加工工时数已使用完;2、4 车间的加工工时数没用完;没用完的加工工时 数为 2 车间 330 小时,4 车间 15 小时。 (3)50,0,200,0。 含义:1 车间每增加 1 工时,总利润增加 50 元;3 车间每增加 1 工时,总利润增加 200 元; 2 车间与 4 车间每增加一个工时,总利润不增加。 (4)3 车间,因为增加的利润最大。 (5)在 400 到正无穷的范围内变化,最优产品的组合不变。
(2)这时付给临时工的工资总额为 80 元,一共需要安排 20 个临时工的班次。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_第九章_目标规划
• step • • • • • • • • • • • • •
3 目标函数值为 : 1100 变量 解 相差值 --------------------x1 166.667 0 x2 250 0 d10 0 d1+ 36666.667 0 d233.333 0 d2+ 0 15.167 d30 26 d3+ 0 26 d41100 0 d4+ 0 2
练习:某厂生产Ⅰ、Ⅱ 两种产品,有关数据如 表所示。试求获利最大 的生产方案?
Ⅰ 原材料 设备(台时) 2 1
Ⅱ 1 2
拥有量 11 10
单件利润
8
10
在此基础上考虑: 1、产品Ⅱ的产量不低于产品Ⅰ的产量; 2、充分利用设备有效台时,不加班; 3、利润不小于 56 元。 解: 分析 第一目标:P1d1 即产品Ⅰ的产量不大于Ⅱ的产量。 第二目标: P2 ( d2 d2 )
运筹学
运筹谋划
一石多鸟
第九章 目标规划
1
第七章
目标规划
• §1 目标规划问题举例 • §2 目标规划的图解法
• §3 复杂情况下的目标规划
• §4.加权目标规划
2
§1 目标规划问题举例
例1.企业生产 • 不同企业的生产目标是不同的。多数企业 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环境问题的 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所 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企业生产就不能 再如以往那样只考虑企业利润,必须承担 起社会责任,要考虑环境污染、社会效益、 公众形象等多个方面。兼顾好这几者关系, 企业才可能过引入目标值和偏差变量,可 以将目标函数转化为目标约束。 目标值:是指预先给定的某个目标的一个 期望值。 实现值或决策值:是指当决策变量xj 选定 以后,目标函数的对应值。 偏差变量(事先无法确定的未知数):是 指实现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差异,记为 d 。 正偏差变量:表示实现值超过目标值的部 分,记为 d+。 负偏差变量:表示实现值未达到目标值的 部分,记为 d-。
管理运筹学期末复习资料【韩伯棠】
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运筹学:运筹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二、选择题1.运筹学的主要分支包括(ABDE )A图论B线性规划C非线性规划D整数规划E目标规划2. 最早运用运筹学理论的是( A )A .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事部门将运筹学运用到军事战略部署B . 美国最早将运筹学运用到农业和人口规划问题上C .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将运筹学运用到政府制定计划D . 50年代,运筹学运用到研究人口,能源,粮食,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上第二章线性规划的图解法一、选择题/填空题1.线性规划标准式的特点:(1)目标函数最大化(2)约束条件为等式(3 决策变量为非负(4 ) 右端常数项为非负2. 在一定范围内,约束条件右边常数项增加一个单位:(1)如果对偶价格大于0,则其最优目标函数值得到改进,即求最大值时,最优目标函数值变得更大,求最小值时最优目标函数值变得更小。
(2)如果对偶价格小于0,则其最优目标函数值变坏,即求最大值时,最优目标函数值变小了;求最小值时,最优目标函数值变大了。
(3)如果对偶价格等于0,则其最优目标函数值不变。
3.LP模型(线性规划模型)三要素:(1)决策变量(2)约束条件(3)目标函数4. 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条件。
5. 将线性规划模型化成标准形式时,“≤”的约束条件要在不等式左端加上松弛变量。
6. 将线性规划模型化成标准形式时,“≥”的约束条件要在不等式左端减去剩余变量。
7.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构成的集合是凸集的是A【解析】:如何判断是凸集?凸集:两点之间连线在图内凹集:两点之间连线在图外8. 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且凸多边形无界,这时CA没有无界解 B 没有可行解 C 有无界解 D 有有限最优解9. 对于线性规划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线性规划问题可能没有可行解B. 在图解法上,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区域都是“凸”区域C. 线性规划问题如有最优解,则最优解可在可行解区域顶点上到达D. 上述说法都正确第三章线性规划问题的计算机求解一、名词解释1.相差值:相应的决策变量的目标系数需要改进的数量,使得决策变量为正值。
《管理运筹学》第三版(韩伯棠 )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a、 在满足对职工需求的条件下,在 10 时安排 8 个临时工,12 时新安排 1 个临时工,13 时新安排 1 个临时工,15 时新安排 4 个临时工,17 时新 安排 6 个临时工可使临时工的总成本最小。
50xa + 100xb ≤ 1200000 5xa + 4xb ≥ 60000 100xb ≥ 300000 xa , xb ≥ 0 基金 a,b 分别为 4000,10000。 回报率:60000
b 模型变为: max z = 5xa + 4xb
50xa + 100xb ≤ 1200000 100xb ≥ 300000 xa , xb ≥ 0
xi ≥ 0, yi ≥ 0 i=1,2,…,11
稍微变形后,用管理运筹学软件求解可得:总成本最小为 264 元。 安排如下:y1=8( 即在此时间段安排 8 个 3 小时的班),y3=1,y5=1,y7=4,x8=6 这样能比第一问节省:320-264=56 元。
x2+x3+x4+x5+1 ≥ 3 x3+x4+x5+x6+2 ≥ 3 x4+x5+x6+x7+1 ≥ 6 x5+x6+x7+x8+2 ≥ 12 x6+x7+x8+x9+2 ≥ 12 x7+x8+x9+x10+1 ≥ 7 x8+x9+x10+x11+1 ≥ 7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 0 用管理运筹学软件我们可以求得此问题的解为:
b、 这时付给临时工的工资总额为 80 元,一共需要安排 20 个临时工的班 次。
约束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管理运筹学 第三版韩伯棠 考点归纳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2、约束条件不是等式的问题: 设约束条件为
ai1 x1+ai2 x2+ „ +ain xn ≤ bi 可以引进一个新的变量xs,使它等于约束右边与左边之差 xs=bi–(ai1 x1 + ai2 x2 + „ + ain xn ) 显然, xs也具有非负约束,即xs≥0,
A B B’
C’
C D x1
E
3.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
(二)约束条件中右边系数bi的灵敏度分析 可见,由于增加了10个台时数,使利润增加了500元,可见 每 个台时数可增加利润50元. 像这样在约束条件右边常量增加一个单位而使最优目标函数 值得到改进的数量称为这个约束条件的对偶价格。 本例中的设备对偶价格为50元/台时。 但不是每个约束条件右边常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目标函数值的 变化的。 本例中,如果A原料的量增加10千克,也可以使可行域扩 大,但对最优解却没有影响,因此原料A的对偶价格为0。
3.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
(一)目标函数中的系数cj的灵敏度分析 由图可知,如果cj发生变化,则目标函数的等值线的斜率会 发生变化。如果要求最优解仍在B点,则会以B点为轴点而发 x 生转动。
2
z=27500=50x1+100x2
A B C
k=0
k=-c1/c2
E D x1
k=-2
k=-1
3.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
a11x1+a12x2+„+a1nxn≤( =, ≥ )b1 a21x1+a22x2+„+a2nxn≤( =, ≥ )b2
„„
am1x1+am2x2 +„+amnxn≤( =, ≥ )bm x1 ,x2 ,„ ,xn ≥ 0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_第七章_运输问题
§2
运输问题的计算机求解
将上述问题用以下运价表: 销地 产地 1 2 3 销量 1 6 8 5 22 2 7 4 9 13 3 5 2 10 12 4 3 7 6 13 产量 14 27 19
14
§2 运输问题的计算机求解
运行管理运筹学计算机软件:
点击运输问题模块
15
§2 运输问题的计算机求解
运筹学
J a
30° C 40° C 60° C 95° C
PERSIL
J a
30° C 40° C 60° C 95° C
统筹安排 成本最低
REWE
PERSIL
第七章 运输问题
1
第五章
运 输 问 题
• §1 运 输 模 型 • §2 运输问题的计算机求解 • §3 运输问题的应用 • §4* 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8
§1
B1
运 输 模 型
B2 … Bn 产量
运输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产地 销地
A1 A2
a1
Am 销量 b1
运价
m
a2
am b2 … bn
a b
i 1 i ji
n
j
产销平衡
9
§1
B1 c11 c21
运 输 模 型
… … … 产量 a1 a2
产 销 平 衡 表
运输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产地
销地
产量 50 60 50 50 210 50 210
最低要求必须满足,因此把相应的虚设产地运 费取为M, 而最高要求与最低要求的差允许按 需要安排,因此把相应的虚设产地运费取为 0 。 对应 4”的销量 50 是考虑问题本身适当取的数 据,根据产销平衡要求确定D的产量为 50 .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_第十二章_排序与统筹
寻找例2的最优解: 寻找例 的最优解:我们在上表中找到所列出的最 的最优解 短加工时间是0.25,它是第二道工序磨床加工零件 的所 它是第二道工序磨床加工零件2的所 短加工时间是 它是第二道工序磨床加工零件 需时间,由于这个时间与磨床有关,故我们把零件2放 需时间,由于这个时间与磨床有关,故我们把零件 放 在加工顺序的末尾,即第五位,并在表中划去零件2 在加工顺序的末尾,即第五位,并在表中划去零件 所 在行。如表中红色线条所示。 在行。如表中红色线条所示。
12
§1 车间作业计划模型
车床 磨床 零 第一工序) 第二工序) 件 (第一工序 (第二工序 第一工序 第二工序 1 1.5 0.5 2 2.0 0.25 3 1.0 1.75 车床 磨床 零 第一工序) 第二工序) 件 (第一工序 (第二工序 第一工序 第二工序 4 1.25 2.5 5 0.75 1.25
7
§1 车间作业计划模型
零件 车床 磨床 零件 车床 磨床 1 1.5 0.5 4 1.25 2.5 2 2.0 0.25 5 0.75 1.25 3 1.0 1.75 由于每个零件必须先进行车床加工, 解 : 由于每个零件必须先进行车床加工 , 再进行 磨床加工, 磨床加工 , 所以在车床上加工零件的顺序与在磨床 上加工零件的顺序是一样的。 上加工零件的顺序是一样的 。 如果这些零件在车床 上和磨床上加工顺序都为1, , , , 。 上和磨床上加工顺序都为 ,2,3,4,5。我们用图 12-1中的线条图来表示各零件加工的开始时间与完成 中的线条图来表示各零件加工的开始时间与完成 时间, 这种图是由一根时间轴和车床、 时间 , 这种图是由一根时间轴和车床 、 磨床在每个 时间段的状况的图形所构成。 时间段的状况的图形所构成。
管理运筹学 第3版 韩伯棠 高教社 课后答案
第四章 线性规划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P57-58,Q2,Q3 Q2:某快餐店座落在一个旅游景点中。该景点远离市区,平时顾客不多,而在每个周六顾客猛增。该店主要为顾客 提供低价位的快餐服务。该店雇佣 2 名正式工,每天工作 8 小时。其余工作由临时工担任,临时工每天工作 4 小时。 周六营业时间 11:00a.m-22:00p.m。根据就餐情况,在周六每个营业小时所需的职工数如表(包括正式工和临时工) 。 已知一名正式工从 11 点上班,工作 4 小时后休息 1 小时,而后在工作 4 小时。另外一名正式工 13 点上班,工作 4 小时后,休息 1 小时,在工作 4 小时。又知临时工每小时工资 4 元。 时间 11:00-12:00 12:00-13:00 13:00-14:00 14:00-15:00 15:00-16:00 16:00-17:00 所需职工数 9 9 9 3 3 3 时间 17:00-18:00 18:00-19:00 19:00-20:00 20:00-21:00 21:00-22:00 所需职工数 6 12 12 7 7
(1) 、满足对职工需求的条件下,如何安排临时工的班次,使得临时工成本最小。 (2) 、这时付给临时工的工资总额是多少,一共需要安排多少临时工班次。请用剩余变量来说明应该安排一些临时
6
工的 3 小时工作时间的班次,可使得总成本更小。 (3) 、如果临时工每班工作时间可以是 3 小时,也可以是 4 小时,那么如何安排临时工的班次,使得临时工总成本 最小。这样比(1)节省多少费用,这时要安排多少临时工班次。 解题如下: (1)临时工的工作时间为 4 小时,正式工的工作时间也是 4 小时,则第五个小时需要新招人员,临时工只要招用,无 论工作多长时间,都按照 4 小时给予工资。每位临时工招用以后,就需要支付 16 元工资。从上午 11 时到晚上 10 时共计 11 个班次,则设 Xi(i =1,2,…,11)个班次招用的临时工数量,如下为最小成本: minf=16(X1+X2+X3+X4+X5+X6+X7+X8+X9+X10+X11) 两位正式工一个在 11-15 点上班,在 15-16 点休息,然后在 16-20 点上班。另外一个在 13-17 点上班,在 17 -18 点休息,18-22 点上班。则各项约束条件如下: X1+1>=9 X1+X2+1>=9 X1+X2+X3+2>=9 X1+X2+X3+X4+2>=3 X2+X3+X4+X5+1>=3 X3+X4+X5+X6+2>=3 X4+X5+X6+X7+2>=6 X5+X6+X7+X8+1>=12 X6+X7+X8+X9+2>=12 X7+X8+X9+X10+1>=7 X8+X9+X10+X11+1>=7 Xi>=0(i=1,2,…,11) 运用计算机解题,结果输出如下; **********************最优解如下************************* 目标函数最优值为 : 320 变量 最优解 -------------x1 8 x2 0 x3 1 x4 0 x5 1 x6 4 x7 0 x8 6 x9 0 x10 0 x11 0 目标函数最优值为 : 320 这时候临时工的安排为: 变量 班次 临时工班次 -------------x1 8 x2 0 x3 1 x4 0
第15章 对策论 (管理运筹学 第三版 课件 共17章 韩伯棠)40页PPT
管理运筹学
9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赢得矩阵如下:
1
2
3
1(10吨) -100
-175
-300
2(15吨) -150
-150
-250
即 max min aij min max aij 。
ij
ji
一个自然的想法:对甲(乙)给出一个选取不同策略的概率分 布,以使甲(乙)在各种情况下的平均赢得(损失)最多(最少) -----即混合策略。
管理运筹学
12
§3 矩阵对策的混合策略
求解混合策略的问题有图解法、迭代法、线性方程法和线性规 划法等,我们这里只介绍线性规划法,其他方法略。
7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矩阵A中每行的最小元素分别为1,-3,-1。
在这些最少赢得中最好的结果是1,故甲队会采取策略1,无论对手 采取何策略,甲队至少得1分。对于乙队,{1,2,3}可能带来的最少 赢得,即A中每列的最大元素,分别为3,1,3。乙队会采取2策略,确保 甲队不会超过1分。
1和2分别称为局中人甲队、乙队的最优策略。由于双方必然选择这 一种策略,所以,这种策略又称为最优纯策略。
支付给局中人甲以数量为此和数的报酬;如果两人所写数字之和为奇数,
则局中人甲付给局中人乙以数量为此和数的报酬。试求出其最优策略。
解:首先计算局中人甲的赢得矩阵如下表:
甲的赢 得
乙的策略 1(出1) 2(出2)
甲的策略
3(出3)
1(出1)
2
-3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第十六章-层次分析法(ppt文档)
小石块W1小石块W2
设想: 把一块单位重量 的石头砸成n块小石块
…
小石块Wn
13
Hale Waihona Puke 做成对比较时得到于是,所谓的权重即指各小石块在大石头中所占的比重,即各wi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互反矩阵A满足 aij.ajk=aik, i,j,k=1,2, … , n 则称A为一致性矩阵,简称一致阵.
一致阵的性质: 1.A的秩为1,A的唯一非零
不完全层次结构模型
2
一.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 次 分 析 法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 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 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 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 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 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 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的决策思 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与综合,易学易 用,而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便于决策者之间 彼此沟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 广泛地应用在经济管理规划、能源开发利用与 资源分析、城市产业规划、人才预测、交通运 输、水资源分析利用等方面。
近年来应用领域拓广到经济计划和管理,能 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 育,人才,医疗,环境等领域.
尺度xij
含义
1 3 5 7 9 2,4,6,8
1,1/2,…,1/9
xi与xj的影响相同 xi与xj的影响稍强 xi与xj的影响强 xi与xj的影响明显地强 xi与xj的影响绝对地强 xi与xj的影响之比在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第十一章图与网络模型PPT课件
§1 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
e1
v1
e2
e3
e4 v2 e5 v3ee67ee98
e10
e11
v4
e12
v5 e13 e14
e15 v6 e16
e17
v7 e18
v8 e19
v10
v9 e20
• 链:由两两相邻的点及其相关联的边构成的点边序 列;如:
v1 , e1 , v2 , e4 , v5 , e7 , v3 , e9 , v7 , e18 , v9 ;
P=13
v2
17
15 P=0
V1 (甲地)
10
5
6 T=19
3
V4
4
2
4
V3
P=10
V5
T=14
T= ∞
V7 (乙地)
6
V6 T= ∞
38
§2 最短路问题
P=13
v2
17
15 P=0
V1 (甲地)
10
5
6 T=19
3
V4
4
2
4
V3
P=10
V5
T=14
T=30
V7 (乙地)
6
V6 T= ∞
39
§2 最短路问题
V7 (乙地)
17
v2
5
6
15
6 v4
V1
(甲地)
43
10
4
4
2
v5
v6
解 : 这 是 一 个v3求 无 向 图 的 最 短 路 的 问 题 。 可 以 把 无
向图的每一边(vi,vj)都用方向相反的两条弧(vi,vj) 和(vj,vi)代替,就化为有向图,即可用Dijkstra算 法来求解。也可直接在无向图中用Dijkstra算法来求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第五章-单纯形法(1).ppt
2. 最优解判别定理
在求最大值目标函数的问题中,对于某个基本可行 解,如果所有检验数σj≤0,则这个基本可行解是最优解。 下面来解释最优解判别定理。设用非基变量表示的目标 函数为如下形式
zz0 jxj....1)..( jJ
其中,z0为常数项,J是所有非基变量的下标集。由 于所有的xj 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零,当所有的σj都小 于等于零时,则∑σj Xj≤0,要使目标函数(1)式的值最 大,显然只有当∑σj Xj 为零才最大。即把这些Xj取为非 基变量(即令这些Xj的值为零),所求得的基本可行解就 使目标函数值最大为z0 。
• 可行解、基本解、基本可行解和最优解的关系:
可 行 解
基 本 可 行 解
基 本 解
非可行解
关于基本解,可行解和基本可行 解的概念:
• 注意首先要把模型变成标准型再判断。 • 可行解: • 满足约束条件(包括非负性)的解称为可行解,
但不一定含有基。 • 基本解: • 找出一个基,令非基变量为0,再求出解,此
这就是单纯形法的第一步。
二、最优性检验
•
所谓最优性检验就是判断已求得的基本可行解是否
是最优解。
• 1.最优性检验的依据——检验数σj
•
一般来说目标函数中既包括基变量,又包括非基变
量。现在要求只用非基变量来表示目标函数,这只要在
约束等式中通过移项等处理就可以用非基变量来表示基
பைடு நூலகம்
变量,然后将非基变量的表示式代入目标函数中,这样
什么呢?
实际上这个基本可行解中的各个变量或等于某
个bj或等于零。在本例题中就找到了一个基是单位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_第四章_线性规划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解: 函数值=36, X1=3,x2=5, x3=12,X4=0, x5=11,x6=0 X7=5, 则周1休息人数为 周3上班的+周2上 班的=12+5=17,与 法一是一样的周1 开始休息仍为175=12人 12
§4.2、生产计划的问题
例3
.明兴公司面临一个是外包协作还 是自行生产的问题。该公司生产甲、乙、 丙三种产品,这三种产品都要经过铸造、 机加工和装配三个车间。甲、乙两种产品 的铸件可以外包协作,亦可以自行生产, 但产品丙必须本厂铸造才能保证质量。有 关情况见表4—3;公司中可利用的总工时 为:铸造8000小时,机加工12000小时和装 配10000小时。公司为了获得最大利润,甲、 乙、丙三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件?甲、乙两种 产品的铸造应多少由本公司铸造?应多少由 外包协作?
工时与成本
甲
乙
丙
每件铸造工时(小时) 每件机加工工时(小时) 每件装配工时(小时)
5 6 3
10 4 2
7 8 2
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 max 15X1+10X2+7X3+13X4+9X5 约束条件: 5X1+10X2+7X3≤8000(这里没包括外协铸造时间), 6X1+4X2+8X3+6X4+4X5≤12000(机加工), 3X1+2X2+2X3+3X4+2X5≤10000(装配), X1,X2,X3,X4,X5≥0 用“管理运筹学”软件进行计算,计算机计算结果显示 在图4-1中。详见上机计算……。
7
目标函数 :
约束条件 : x1 x2 x3 x4 x5 28
喂!请问数学模型?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三版)_第二章_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之为线性规划。如果目标函数是变量的非线性函数,
或约束条件中含有变量非线性的等式或不等式的数学
模型则称之为非线性规划。
把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称为该线性规划的可行
解。把使得目标函数值最大(即利润最大)的可行解称 为该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此目标函数值称为最优目标
函数值,简称最优值。
7
对于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过程。应注意 如下几个问题:
x1 X1+X2=300
B点为最优解,坐标为(50,250)
12
问题的解:
最佳决策为x1=50, x2=250,此时z=27500。 这说明该厂的最优生产计划方案是生产I产品50单位,
生产Ⅱ产品250单位,可得最大利润27500元。
把x1=50, x2=250代入约束条件得: 50+250=300台时设备
分析: 可知购买的原料A与原料B的总量为
250+100=350(吨)正好达到约束条件的最低限,所需的 加工时间为2×250+1×100=600正好达到加工时间的最 高限。而原料A的购进量250吨则比原料A购进量的最 低限125吨多购进了250-125=125吨, 这个超过量在 线性规划中称为剩余量。
2×50+250=350千克原料A,
1×250=250千克原料B.
这表明了生产50单位Ⅰ产品和250单位Ⅱ产品将消
耗完所有可使用的设备台时数和原料B,但对原料A来
说只消耗了350千克,还有(400—350)=50千克没有
使用。在线性规划中,对一个≤约束条件中没使用的资
源或能力的大小称之为松弛量。
max Z=50 x1+100x2 (称为目标函数)。
其中max为最大化的符号(最小化为min);50和100分别为单位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C D x1
E
3.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
(二)约束条件中右边系数bi的灵敏度分析 可见,由于增加了10个台时数,使利润增加了500元,可见 每 个台时数可增加利润50元. 像这样在约束条件右边常量增加一个单位而使最优目标函数 值得到改进的数量称为这个约束条件的对偶价格。 本例中的设备对偶价格为50元/台时。 但不是每个约束条件右边常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目标函数值的 变化的。 本例中,如果A原料的量增加10千克,也可以使可行域扩 大,但对最优解却没有影响,因此原料A的对偶价格为0。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Max z = 3x1–5x2’+5x2”–8x3 +7x4 s.t. 2x1–3x2’+3x2”+5x3+6x4+x5= 28 4x1+2x2’-2x2”+3x3-9x4-x6= 39 -6x2’+6x2”-2x3-3x4-x7 = 58 x1 ,x2’,x2”,x3 ,x4 ,x5 ,x6 ,x7 ≥ 0
3.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
(二)约束条件中右边系数bi的灵敏度分析 所以,当约束条件中的松弛变量(剩余变量)不为0时,这个 约束条件的对偶价格为0。 某一约束条件的对偶价格也仅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当这个 约束条件的资源不断取得时,由于受其它约束条件的限制, 使得这一资源用不完,即其松弛变量不为0后,导致其对偶价 格为0。 总结如下:书上P22 (1)如果对偶价格大于0,则其最优目标函数值得到改进, 即求最大值时,变得更大;求最小值时,变得更小。 (2)如果对偶价格小于0,则其最优目标函数值变坏,即求 最大值时,变得小了;求最小值时,变得大了。 (3)如果对偶价格等于0,则其最优目标函数值不变。
3.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
(一)目标函数中的系数cj的灵敏度分析 由图可知,如果cj发生变化,则目标函数的等值线的斜率会 发生变化。如果要求最优解仍在B点,则会以B点为轴点而发 x 生转动。
2
z=27500=50x1+100x2
A B C
k=0
k=-c1/c2
E D x1
k=-2
k=-1
3.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
2.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的几种结局:
1,唯一最优解:
2,无穷多最优解:
3,无界解 4,无可行解
3.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
所谓灵敏度分析就是在建立数学模型和求得最优解之 后,研究线性规划的一些系数cj、aij、bi变化时,对最优 解产生什么影响。 书上P11例1:某工厂在计划期内要安排I和II两种产品的生 产,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及A,B两种原料 的消耗,以及资源的限制,如表所示。该厂每产生一件I 产品可获利50元,每生产一件II产品可获利100元,如何 生产可获得最大的总利润? I 设 备 1 II 1 资源限制 300台时
„„
am1x1 + am2x2 + „ + amnxn = bm x1 ,x2 ,„ ,xn ≥ 0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可以看出,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有如下四个特点:目 标最大化、约束为等式、决策变量均非负、右端项非负。 对于各种非标准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我们总可以通 过以下变换,将其转化为标准形式: 1.极小化目标函数的问题:设目标函数为 Min f = c1x1 + c2x2 + „ + cnxn 则可以令z = -f ,该极小化问 题与下面的极大化 问题有相同的最优 解,即 Max z = -c1x1 - c2x2 - „ - cnxn 但必须注意,尽管以上两个问题的最优解相同,但 他们最优解的目标函数值却相差一个符号,即 Min f = - Max z
(二)约束条件中右边系数bj的灵敏度分析 仍以上例为例,设设备台时数增加了10个台时,即约束条件 x1 + x2 ≤ 300 变为x1 + x2 ≤ 310,则最优解和最优值为多 少? 如图,如果约束条件发生变化,则可行域的边界也会发生变 化,原来的BC直线变为B’C’直线,因此等值线可以继续向右 上方移动,直到B’点,B’点成为新的最优解。此时B’点坐标 (60,250),即x1=60,x2=250,此时的z=28000,为最 优 x2 值。
2.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解的几何表示)对于只有两个变
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二维直角坐标平面上作图表示 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并求解。图解法求解线性规
划问题的步骤如下:
(1)分别取决策变量x1 ,x2 为坐标向量建立直角坐 标系。
2.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2)图示约束条件,得到可行域。 对每个约束(包括非负约束)条件,先取其等式在坐 标系中作出直线,通过判断确定不等式所决定的半平面。
第三章 对偶理论
本章考点 求出所给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规划的一般形式
1.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2、对称形式下对偶问题的一般形式: 定义:变量均具有非负约束,约束条件当目标 函数求极大时均取“≤”号,求极小时,均取 “≥”号。 对称形式下原、对偶问题的一般形式: (LP1) Max z = c x s.t. Ax ≤ b x ≥ 0 “Max -≤ ” (LP2) Min w= yT b s.t. AT y ≥ c y ≥ 0 “Min-- ≥”
1.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3、非对称形式的原对偶问题关系 其对应关系可列表如下: 原问题(对偶问题) 对偶问题(原问题) A 约束系数矩阵 其转置 b 约束条件的右端项向量 价值系数向量 c 价值系数向量 约束条件的右端项向量 目标函数 Max z = c x Min w = yT b 变量 n 个 约束条件 n 个 变量 ≥ 0 约束条件 ≥ 变量 ≤ 0 约束条件 ≤ 变量 无约束 约束条件 = 约束条件 m 个 变量 m 个 约束条件 ≤ 变量 ≥ 0 约束条件 ≥ 变量 ≤ 0 约束条件 = 变量 无约束
j=1
约束条件:
n
∑aijxj≤( =, ≥ )bi
J=1
xj ≥ 0(j=1,2,„,n)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 一般形式:
向量式:
Max(Min)z = CX 约束条件:
n
∑Pjxj≤( =, ≥ )b
J=1
X≥ 0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 一般形式:
矩阵和向量形式:
Max(Min)z = CX 约束条件:
2、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
2.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任意给定目标函数一个值作一条目标函数的等值线
,并确定该等值线平移后值增加的方向,平移此目标函 数的等值线,使其达到既与可行域有交点又不可能使值 再增加的位置,得到交点 (5,25)T ,此目标函数的值为 70000。于是,我们得到这个线性规划的最优x1=5,x2=25 最优值z=70000。即最优方案为生产甲产品5件、乙产品 25件,可获得最大利润为70000元。
a11x1+a12x2+„+a1nxn≤( =, ≥ )b1 a21x1+a22x2+„+a2nxn≤( =, ≥ )b2
„„
am1x1+am2x2 +„+amnxn≤( =, ≥ )bm x1 ,x2 ,„ ,xn ≥ 0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 一般形式:
简化:
n
Max(Min)z = ∑cjxj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例2.3:将以下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标准形式 Min f= -3 x1 + 5 x2 + 8 x3 - 7 x4 s.t. 2 x1 - 3 x2 + 5 x3 + 6 x4 ≤ 28 4 x1 + 2 x2 + 3 x3 - 9 x4 ≥ 39 6 x2 + 2 x3 + 3 x4 ≤ - 58 x1 , x3 , x4 ≥ 0
各约束半平面交出来的区域(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
其中的点表示的解称为此线性规划的可行解。这些符合约 束限制的点集合,称为可行集或可行域。然后进行(3)
否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无可行解。
2.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3)图示目标函数直线,求出最优解。
任意给定目标函数一个值作一条目标函数的等值
线,并确定该等值线平移后值增加的方向,平移此目 标函数的等值线 )b X≥ 0
A称为系数矩阵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标准形式 目标函数: Max z = c1x1 + c2x2 + „ + cnxn 约束条件:
a11x1 + a12x2 + „ + a1nxn = b1 a21x1 + a22x2 + „ + a2nxn = b2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3. 变量无符号限制的问题: 在标准形式中,必须每一个变量均有非负约束。当 某一个变量xj没有非负约束时,可以令 xj = xj’- xj” 其中 xj’≥0,xj”≥0 即用两个非负变量之差来表示一个无符号限制的变量, 4.右端项有负值的问题: 在标准形式中,要求右端项必须每一个分量非负。 当某一个右端项系数为负时,如 bi<0,则把该等式约束 两端同时乘以-1,得到: -ai1 x1-ai2 x2- „ -ain xn = -bi 。
这时新的约束条件成为
ai1 x1+ai2 x2+ „ +ain xn+ xs = bi Xs称为松弛变量。
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当约束条件为ai1 x1+ai2 x2+ „ +ain xn ≥ bi时,类似 地令xs =(ai1 x1+ai2 x2+ „ +ain xn)- bi 显然, xs也具有 非负约束,即xs ≥0,这时新的约束条件成为ai1 x1+ai2 x2+ „ +ain xn- xs = bi xs称为剩余变量。 如果原问题中有若干个非等式约束,则将其转化为标 准形式时,必须对各个约束引进不同的松弛变量(剩余变 量)。 在实际问题中,松弛变量表示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数、 剩余变量表示超出的资源数,均未转化为价值或利润,所以 引进模型后,它们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均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