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脱硝精准喷氨控制系统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脱硝精准喷氨控制系统介绍
目录
一、研究技术背景及现状 (2)
1.1、技术背景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二、总体方案 (4)
三、技术特点介绍 (6)
3.1、流场模拟 (6)
3.2、测量系统 (7)
3.2.1、分区同步测量系统 (7)
3.2.2、TDLAS氨逃逸测量系统 (11)
3.3、控制系统 (12)
3.3.1、总量控制系统 (12)
3.3.2、智能喷氨格栅均衡脱硝控制 (16)
3.4、执行结构设计 (18)
四、项目投资估算/概算明细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经济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减少喷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减少空预器检修费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降低引风机功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合计经济效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应用效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神华三河电厂2号机组精准喷氨优化改造运行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总量控制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分区均衡控制运行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各机组脱硝出口NOx浓度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4、经济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5、性能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京能京宁电厂2号机组脱硝喷氨优化控制改造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脱硝总量优化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脱硝分区均衡控制改造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3、投运前后氨用量对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4、性能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国信靖江电厂1号机组喷氨预测与均衡脱硝 SCR-NH3 优化控制改造效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喷氨总量优化改造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2、均衡脱硝控制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3、经济效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4、性能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使用业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技术背景及现状
1.1、技术背景
随着中国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以及执法力度的加强,NOx的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环保部门和公众的重视,燃煤锅炉NOx深度脱除控制势在必行,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是迄今为止脱除燃煤烟气中NOx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在基于钒钛型催化剂脱硝技术应用以来,一些可能影响环保指标的棘手现象更加凸显。

目前脱硝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NOx测量的时变性和滞后性,传统PID控制依靠NOx目标值与设定值偏差来指导喷氨阀调节开度总会产生延迟,这种现象容易导致机组工况大幅变化时SCR出口NOx波动剧烈,从而引起环保考核。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电厂运行人员只能依靠“过量”调节使喷氨量尽可能跟上炉膛燃烧产生NOx量,维持氮氧化物不超标,但这种方式会拉低NOx出口小时均值,带来运行经济性和环保的压力。

2、由于烟气浓度场、速度场分布不均匀以及喷嘴堵塞、催化剂中毒等情况的存在,以单一喷氨调阀为主的分布式格栅无法针对流场特性精细化喷氨,此种
方式将引起局部区域氨逃逸偏大。

逃逸的氨气与烟气中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具有高粘性和腐蚀性的硫酸氢铵,在上游粘结在催化剂表面影响脱硝效率,在下游引起空气预热器腐蚀和堵塞,导致引风机不安全运行,造成电耗增加和安全性降低。

此外,由于出口NOx不均匀性的问题,作为参与闭环控制的唯一点出口NOx 浓度无法代表整个反应器截面氮氧化物的浓度值,也对脱硝控制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跟踪炉膛燃烧变化进行喷氨量预测的提前干预,解决SCR出口NOx波动幅度过大以及提高SCR出口氮氧化物的均匀性,实现分区域精细化均衡喷氨控制是现阶段脱硝系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CR装置流场优化方面,主要运用CFD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手段,通过在流场拐弯处设置导流板、在催化剂上游设置整流装置以及AIG分区等具体措施,提高SCR装置的流场均匀性和其中的NH3、NOx 分布的均匀性。

SCR的流场优化后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NOx分布偏差,但该技术路线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没有考虑入口本身的不均衡性
无论是数值模拟方法还是实验方法,均是在入口流场稳定均匀的边界条件下取得的。

而实际的流场中,入口位置的流场分布本身就是不稳定且不均匀。

(2)无法适应工况的变化
结构优化方案一旦实施,很难进行在线调节。

不能针对锅炉负荷、燃烧状况引起的流场和NOx分布的变化,采取最优的措施。

(3)缺乏广泛适应性
无论是数值模拟方法还是实验方法,均是针对某一固定的装置结构。

当装置结构发生变化后,原方案不再适用。

长期以来对SCR 脱硝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物理原理、设备结构和运行方式方面,有效脱硝自动控制策略的研究尚少,而事实上脱硝系统的自动控制品质与电厂的长期运行成本密切相关。

由于脱硝被控对象(NH3流量-烟囱入口NOx 浓度)的响应纯延迟时间较长,在机组快速升降负荷的情况下,氮氧化物从炉膛燃烧产生时起至被检测时整个过程长达数分钟,是典型的大滞后被控对象,而且
SCR 脱硝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化学反应过程,脱硝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会持续变化。

因此,采用简单的PID 控制方案很难取得理想的控制品质。

对于装置氨喷射系统控制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现有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

比如:(1)2009年三河电厂在脱硝控制中,引入负荷前馈,增强变负荷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以及整定控制器中的比例积分控制参数,使得出口氮氧化物的浓度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增强变负荷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2)对装置氨气喷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依靠建立严格的数学模型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优化喷氨过程,此种方法不适合工程实际应用。

(3)应用混结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控制氨喷射系统中的喷氨量,通过建立氨氮比和进出口NOx 的广义数学模型,此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调整能力,但是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选择为固定值,不能保证所选择的隐含层个数是最优值。

(4)基于模型来预测控制氨喷射系统的喷氨量,但釆用的是几个固定负荷点上的数据来建立模型,与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二、总体方案
脱硝精准喷氨控制技术首要完成的任务是对原脱硝系统进行流场分区优化。

改造思路为对原烟道进行合理分区,并结合脱硝NOx分区多点同步测量及主回路的前馈预测控制等技术手段,对喷氨量进行精准控制,然后通过分区内的进一步混合,实现还原剂与氮氧化物的充分接触,从而实现氮氧化物的高效脱除。

总体实现方案分为三大部分:先进测量系统、先进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

测量数据直接上传到DCS,而执行机构,包括新增加的分区调节执行结构,都直接接受服务器的指令。

实施控制算法策略的优化服务器通过OPC或者MODBUS与DCS通讯。

先进测量系统包括:NOx分区测量系统和精确氨逃逸测量系统。

先进控制系统包括:喷氨总量先进控制系统和智能喷氨格栅均衡控制系统。

执行机构是指喷氨格栅分区与自动控制装置。

图1-1 整体方案示意图
改造预期目标
(1)在催化剂活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每侧烟道脱硝出口NOx≤35mg/Nm3(稳态指标); NOx动态波动范围≤±7mg/Nm3 (CCS及AGC变负荷动态指标);
(2)优化后的自动控制系统投运后,任一烟道氨逃逸≤3mg/Nm3或氨逃逸至少相对降低30%;
(3)稳态工况下,每侧烟道任一分区的NOx与该侧烟道平均NOx的偏差不高于20%;出口NOx空间分布不均匀度长期不高于20%。

三、技术特点介绍
脱硝精准喷氨控制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先进NOx分区测量系统:采用稀释法+化学发光法进行分区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维护量低,可靠性强等特点。

(2)专门的喷氨分区方案:根据每个电厂的SCR流场形态,制定专门的分区方案。

(3)喷氨总量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引入NOx入口软测量技术,预测入口NOx 浓度变化情况,解决了入口NOx测量滞后的问题;并且通过试验得到不同负荷下的SCR反应器的传递函数,进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控制算法模型,该算法具有自动学习功能,可以实现模型的在线自动更新,不需要定期进行人工维护。

(4)智能喷氨格栅均衡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分区测量数据,自动进行均衡控制。

3.1、流场模拟
本技术方案的流场模拟目的是对原脱硝系统进行流场分区。

流场模拟的思路为对原烟道进行合理分区,通过在合适位置布置分区导流板或混合器,首先提高喷氨格栅前流场均匀性,并结合脱硝NOx分区多点同步测量及主回路的前馈预测控制等技术首段对喷氨量进行精准控制,然后通过分区内的进一步混合,实现还原剂与氮氧化物的充分接触,从而实现氮氧化物的高效脱除。

流场模拟采用数值模拟试验(CFD)方法进行。

CFD模拟的对象是从省煤器出口到空预器入口的烟道,依据实际尺寸,加入喷氨格栅、导流板、整流格栅等,模型如图3-1所示。

NH3从喷氨格栅喷入进口烟道与烟气进行混合进入SCR反应器,在导流装置和整流格栅的作用下烟气在各层催化剂表面均匀分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NH3与烟气中的NOX发生催化还原反应生成H2O和N2,脱硝后的烟气由SCR反应器出口烟道进入空气预热器等下游设备。

三维CFD数值模型尺寸与实际SCR反应器尺寸相同。

图3-1 SCR模型及参考面分布示意图
根据工程的实际运行环境,在满足工程要求条件下,为便于模拟计算,对该SCR系统内烟气状况作如下假设和简化:
(1)将烟气视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定常流动;
(2)忽略装置漏风的影响,烟气中各组分近进行扩散,不发生化学反应;
(3)考虑到两个反应器是对称性,CFD模型只模拟单侧的一个反应器;
(4)在CFD模型中安装改变流场的导流板、整流层等;但忽略一些对流场影响较小的内部构造(构架,梁等),暂不考虑灰分对流场的影响;
(5)导流板的厚度相对烟道尺寸较小,模拟时假设其厚度为零。

3.2、测量系统
3.2.1、分区同步测量系统
(1)、稀释法取样技术原理
稀释取样技术:利用文丘里与音速小孔的配合,将烟气用洁净的压缩空气进行一定比例的稀释。

文丘里效应: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经过文丘里喷嘴,将势能转化成动能,产生高速流动的气流,高速流动的流体附近会产生低压,从而产生抽吸作用。

图3-2 稀释取样示意图
音速小孔的恒流特性:当小孔前后存在一定压差,流体流经孔板,对于一定的孔径,流经孔板的流量随着压差增大而增大。

但当压差超过0.46倍(称为临界压差)时,流体通过孔板缩孔处的流速达到音速。

这时,无论压差如何增加,只要孔板上游的压力保持一定,流经孔板的流量将维持在一定数值而不再增加。

实验室测得当绝对压力小于55Kpa时,音速小孔会有稳定的流量。

经过对文丘里的调试,使压缩空气压力在0.2-0.3Mpa时,文丘里真空室产生最低负压,且负压小于55Kpa,此时烟气流量稳定。

当进气压力固定时,进气流量是一个稳定值,进而保证了稳定的稀释比。

稀释探头典型的稀释比范围从50:1~300:1。

应用最为广泛的稀释比为100:1,随着稀释探头稀释比的不同,样品气体的流量为20~500ml/min。

确定稀释比的原则:
(1)分析仪器的量程范围应当与稀释样品气体的浓度相匹配;
(2)稀释比必须保证在安装地区可能出现的最低环境温度下在样品管路中不会发生冷凝。

稀释法取样优点
(1)稀释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率,降低了系统运营和维护成本。

(2)采用探头内瞬间稀释技术,彻底消除冷凝水影响,无需跟踪加热采样管线。

稀释后烟气含水量被降低到露点以下,采样管无需加热或保温,彻底避免因为结露而对仪器产生的可能损坏
(3)稀释技术解决了烟气含尘量高而引有的堵塞问题。

烟气采样流速只是
直接采样系统的五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相应烟气中含尘量也只是五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

(4)样气传输快,维护工作量小,消耗品用量少
(5)准确的湿法测量(不对烟气进行脱水处理)——美国EPA优选方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系统认证,国家环保局认证,ISO9001认证。

(2)、化学发光法测量原理
化学发光法测量原理是:一氧化氮(NO)和臭氧(O3)发生反应并产生一种特有的发光,这种发光的强度与NO的浓度成线性比例关系。

当受到电子激励的NO2分子衰减至较低的能量状态时便会发出红外光。

明确地说就是:NO+O3→NO2+O2+hv二氧化氮(NO2)必须首先转换成NO才能利用化学发光反应来进行测量。

NO2是通过一个被加热至大约325℃的钼NO2至NO转换器来转换成NO的(选装的不锈钢转换器是加热至625℃)。

环境空气样品通过取样闷头被吸入42i型分析仪中。

样品流过一根毛细管,然后流到模式电磁阀。

电磁阀把样品直接送到反应室(NO模式)或者通过NO2至NO转换器再送到反应室(NOx模式)。

位于反应室之前的一个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样品流量。

干燥空气通过干燥空气闷头进入42i型分析仪,通过一个流量开关,然后通过一个无声放电臭氧发生器。

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化学发光反应所需要的臭氧。

在反应室,臭氧与样品中的NO发生反应以产生受激NO2分子。

封装在热电冷却器内的光电倍增管(PMT)检测到此反应中产生的发光。

排气从反应室出发,通过臭氧(O3)转换器移动到泵,然后通过通风孔排出。

在NO和NOx模式中计算出来的NO和NOx浓度被储存在存储器内。

浓度差用于计算NO2的浓度。

42i型分析仪将NO、NO2和NOx的浓度输出到前面板显示器和模拟输出,同时使这些数据还可通过串行或以太网接口获得。

目前国内市场中,NOx的测量基于三种原理:化学发光法、非分散红外法、紫外差分法。

表3-1 各种NOx测量原理技术参数比较
主要指标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非分散紫外吸收/差分法化学发光法
最小量程0-308mg/m30-100mg/m30-0.1mg/m3
检出下限≤1.5≤1.05≤0.33×10 -3
测量精度<±1%F.S.<±1%F.S.<±1%F.S.
适用场合高烟尘、低湿度、高
浓度
高烟尘、低湿度、中浓度
中低烟尘、高湿
度、低浓度
化学发光法的仪器检出限极低,在测定低浓度时准确性最好。

稀释法的烟气取样与化学发光法相结合,具有不用除水,系统简单,大大降低了故障停运概率和维护成本等优点。

尤其适合超低排放后的NOx测量。

且是美国EPA推荐的优先测定方法,在美国具有42%的市场份额(单独化学发光法占有90%的市场份额),在我国也正在得到业界的认同,应用量逐年大幅增加。

相信是国内NOx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项技术方案采用稀释法与化学发光法相结合的NOx测量系统。

(3)、分区测量系统集成
通过流场模拟,对烟道进行合理分区,在各区安装“稀释法”取样装置(6个分区),将烟气同步抽取后通过样气管传输至共用的“化学发光法”烟气分析仪。

调节每一路样气的传输距离和流量,使得各路样气到达分析仪有精确的时间差,通过设计PLC控制程序逻辑来控制电磁阀开断,使得各路样气按即定的时间差先后顺序进入分析仪,以此得到同一时刻、同一烟道界面浓度分布数据组。

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3-3 NOx分区同步测量系统示意图
3.2.2、TDLAS 氨逃逸测量系统
(1)、测量原理
TDLAS 技术是采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发射出的窄带激光扫描气体分子的单条吸收谱线,通过分析被气体分子吸收前后的激光光强的变化得到气体的温度、压强和浓度等参数,如图3-4所示。

由于分子谱线具有极强的选择性,使得TDLAS 技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指纹特征”。

图3-4 Beer-Lambert 定律示意图
频率为v 的激光穿过被测气体介质时被气体选择性吸收,透射光强It 和入射光强I0满足Beer-Lambert 定律,其表达式满足下式:
式中:τ(v)为激光透射率;I0为入射光强;It 为透射光强;P [atm]为气体的总压力;X 为气体浓度;L [cm]为激光在气体中传播的距离,即光程;S(T)
[cm-2 atm-1]为气体吸收谱线的线强度,只与气体温度T 有关;α(v)为气体的吸收率,α(v)=PS(T)XL φ(ν);φ(ν) [cm]为线型函数,表示被测气体吸收谱
线的形状,在整个吸收频率上线型函数满足。

(2)、原位取样原理 原位+取样法测量结合原位测量(温度有保证、具有代表性、实时在线等)和取样测量(粉尘浓度低、光路稳定、光强大、信噪比高、测量下限低、灵敏度高等)的优势,采用原位+取样的方式进行测量,即将测量腔安装在烟道内部,同时通过在烟道截面方向均匀取样,这样即可以保证温度与烟气温度一致,不改变烟气成分,而且还可以避免灰尘的影响,降低测量下限和提高灵敏度,实现实时在线测量。

()exp[()()]exp[()]t o I v PS T XL v v I τϕα==−=−()1v dv ϕ+∞−∞=∫
氨逃逸作为优化控制系统重要的辅助参数,将安装位置移至流场相对均匀的水平烟道上,保证数据测量准确。

图3-5 氨逃逸测量原理图
3.3、控制系统
脱硝精准喷氨控制系统主要分为喷氨总量先进控制算法和智能喷氨格栅均衡脱硝控制算法两部分。

3.3.1、总量控制系统
传统的PID 控制系统,不能适应国内机组脱硝系统的控制需求。

需采用喷氨主回路的预测控制系统来代替传统的PID 控制系统,实现SCR喷氨的智能、精细控制。

(1)、NOx预测模型
通过SPSS对数据筛选处理,以SVM为预测模型,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参数,混合模型以获得较好预测精度。

①、混合SPSS-PSO-SVM模型
SPSS-PSO-SVM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SPSS主成分提取,以消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去除影响较小的变量,以免造成结论的偏差;粒子群优化PSO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以达到最优的预测精度;SVM的matlab仿真,旨在预测当前时刻锅炉出口的NOx含量,进而制定喷氨量。

图3-6 SPSS-PSO-SVM 模型
②、SPSS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是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将多个单一变量转化为的少量综合性变量,其中的每一个组成分都是通过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得到,且主成分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设原始变量矩阵X 是由p 个向量组合而成,记为X=(X1,X2,...,Xp),则主成分矩阵Y 由下列向量组成,满足下式:
通过该公式的线性变换,得到主成分的统计特性并不唯一,合理的主成分提取要满足三个条件,每个主成分对应的系数平方和为1;不同主成分之间线性无关;先提取的主成分方差永远比后提取的主成分的大。

主成分的提取系数并不能通过SPSS 直接得到,但是可得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因子载荷矩阵
,设提取q 个公因子,提取的因子模型可表示
为:
p ip i i i X b X b X b Y +++= 2211),,2i1ip i ξξξξ (=
其中因子载荷系数与主成分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为第j 个主成分对应的方差。

则主成分可表示为: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设粒子群Z 处在D 维搜索空间,表示为,每个粒子都是由一个D 维向量组成,通过下式更新自身的速度和位置。

式中:为第个粒子的速度;为第个粒子的位置;为种群个体极值;为全局极值;为第次迭代;和为取值非负常数的学习因子,分别被认为
是认知和社会参数;
反映粒子在速度上继承先前速度的程度,即惯性权重;限制速度权重的约束因子。

每个粒子的历史最好位置的适应值与全局最好位置的适应值比较,确定全局最优值,直到满足条件,终止PSO 运算。

③、支持向量机SVM
依据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SVM 转化研究过程为求解优化问题,并通过对偶问题的相互转换,最终求解函数为二次规划方程的最大化。

采用拉格朗日算子求解最优分类超平面,决策函数如下式所示:
式中为训练集中的样本,

i
2211εξξξ++++=q iq i i i f f f ZX j ji ij b λξ=j 2211/λξξξ)(p pj j j j ZX ZX ZX Y +++= +=−+−+=+++1122111)()(V k id
k id k id k id k gd k id k id k id k id V Z Z Z P r c Z P r c wV α),,2,1(D d =i V i Z i P g
P k k 1c 2c w α =≤≤=Σ+Σ−=Σ===l i c a y a t s a a x x K y y a a W i i i l i i l i j j i j i i l j i 2,1,00.),(21)(max 111,)),(sgn(*1*
b x x K y a n i i i i +∑=x 1
10*1*0=−==∑=i i n i i i i y x w b x y a w ,,1
,10*−=−−=i i y x w b
(2)、总量控制策略说明
①、目标被控对象为环保考核指标NOx浓度;
②、调节手段为原喷氨总管上的氨流量调节阀,通过调节喷氨总流量的多少,来保证CEMS仪表测得的NOx浓度不超标;
③、在原有单PID控制回路的基础上进行预测控制算法优化改造,主要引入了锅炉ULD指令、各台磨的冷热一次风和煤量、省煤器出口O2、各大风机指令以及SCR区域出入口NOx、O2、烟气量等数据,通过以上数据对锅炉、SCR区域的总体工况进行预测和反馈控制,尽可能降低出口NOx浓度波动性,保证系统安全平稳经济运行。

一方面,通过入口NOx软测量技术,预测入口NOx,作为喷氨前馈的重要参数,参与到喷氨总量的闭环控制中,解决了入口NOx测量滞后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试验得到不同负荷下的SCR反应器的传递函数,进而有针对性的在National Instrument LabVIEW开发软件上实施先进控制算法模型。

该系统逐步累积测试得到的数据,自动学习,逐步达到与燃烧器组合、燃料变化时的快速判断调整,(能够根据数据变化趋势及时发现SCR装置的堵塞和磨损失效等问题,并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并逐渐减少实时测试的频率,最终实现SCR系统的智能、精细控制。

图3-7 喷氨总量先进控制逻辑框图
图3-8 喷氨总量先进控制逻辑框图2
3.3.2、智能喷氨格栅均衡脱硝控制
采用均衡控制算法,优化并在线控制各个分区的喷氨比例,从而实现出口NOx空间上的分布均匀。

具体策略如下:
(1)、将原有喷氨格栅处的手动喷氨格栅进行自动化改造,通过流场模拟技术对喷氨格栅进行网格法划分,每侧烟道划分成为6个网格,分别由新改造的6个自动调阀进行控制,并与SCR出口新增的6个NOx分区测点对应;
(2)、分区阀门主要调节手段是对氨空混合器后的混合还原剂进行分配调节,使得进入喷氨格栅各个区域的还原剂浓度相对关系发生变化,而不对总喷氨量进行调节,总喷氨量调节由喷氨总管上的流量调节阀进行;
(3)、分区调节的目标是使得SCR出口各个NOx分区测点浓度趋于一致,即调平作用;
(4)、在调试阶段,会通过试验方式确定每个调节阀的阀位-流量-NOx浓度的对应关系,用于阀门调节参数设定参考;
(5)、分区调节阀自动调节时,主要参考各个NOx分区浓度的历史趋势、其相对关系进行调节,相对较高的分区对应的调节阀则根据算法往高阀位动作,相对较
低的分区对应的调节阀则根据算法往低阀位动作;
(6)、分区调节阀调节时,主要保护参数为SCR区稀释风流量,总体所有分区调节阀会保证一定开度,以防止SCR区域稀释风流量过低导致SCR退出事件发生。

同时,会结合每个分区的氨气流量值和对应出口NOx测量值,对脱硝层的局部活性进行诊断,并在局部催化剂失活状态下,不出现分区喷氨急剧过量的情况。

图3-9 喷氨分区均衡控制逻辑框图
另外,该分区喷氨均衡控制算法,会充分考虑到各个喷氨分区和出口NOx测量分区事实上并不能达到100%完全对应,且调整单个喷氨阀门时也会对其他管路中的喷氨量产生影响等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