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误用一例(“名列三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典故误用一例(“名列三甲”)

自古文人写文章就爱用成语典故来表述自己的思想。中华成语典故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约定俗成、固定结构、固定字数、言简意赅、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历史事实。有来自名人名言,有来自神话、寓言故事,有来自民众生活、乡间俚语,流传千古,历久不衰,成为汉语词汇海洋中充满活力的璀璨明珠,受到国人的保护和青睐。

成语典故一般都反映一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总结出来的高超智慧以及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无疑能给人带来奇妙无穷的阅读快感。

成语有两个特点:结构的定型性;意义的完整性。结构的定型性,是说成语的结构成分和构成方式比较固定,不可随意拆开或改动。意义的完整性,是说成语的意义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概括带有比喻和形容的性质,能表现十分丰富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用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这里所讲的“典故”,不是指典制和掌故,是指诗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典故用得好,确实能为文章增色,取得言简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对用典的条件提出了两点:一是“博学”,二是“约取”,并说:“综学在博,取事贵约”,就是说,在学习和积累上要广博,要丰富,在选择运用上要精约不杂。既不要贫乏,也不要泛滥。

正确使用成语典故的好处很多,一是使表达的内容有根据,即《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援古证今”。二是能对词句中所表达的内容以暗示,使人读后受到启迪。三是能使词句简洁,不生繁枝赘叶。四是能美化词句,增加外形之美和丰富之内涵。使文章生动、精练、典雅,富有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但使用成语典故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典故,弄懂其确切的含义,不能随意乱用,否则就会闹出笑话。这里,我仅取报刊中常出现的误用成语典故的例子略加分析:

还有的爱用“名列三甲”来表示位居前三名,这种比附也是错误的。“三甲”这一名称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明清时代,取得举人资格后进京参加会试,由礼部主考,考中后称为贡士,再参加殿试,考中进士的前三名由皇帝钦点,登为一榜,称为一甲或第一甲,称为赐进士及第。这前三名分别称做“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即人们所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从第四名开始,至一百名左右,登在二榜,称为二甲或第二甲,这些称为赐进士出身。其余约200人左右登做三榜,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称为同进士出身。以上所说的“三甲”中的“甲”,即等级的意思,“三甲”即三等,就是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可见用“名列三甲”来表示前三名是不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