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各站点实测径流量2014.4.24

合集下载

2006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6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表1 2006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统计表
河名
站名
控制面积
(km2)
汛期径流
(亿m3)
实测径流量(亿m3)
当年与均值比较(%)
当年
上年
1987~2000年均值
1956~2000年均值
1987~2000
1956~2000
黄河
唐乃亥
121972
76.47
141.30
255.00
184.58
黄河
三门峡
688421
87.50
212.00
211.40
250.87
357.78
-15.5
-40.7
黄河
花园口
730036
83.79
281.10
257.00
267.45
390.65
5.1
-28.0
黄河
高村
734146
86.15
265.90
243.40
230.53
365.19
15.3
-27.2
黄河
利津
2006年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为339.45亿m3(已扣除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量29.45亿m3),其中与天然河川地表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量为261.96亿m3。
2006年黄河花园口站水资源总量为477.90亿m3,比上年减小24.5%,比1987~2000年均值偏小13.7%,比1956~2000年均值偏小23.0%。
2006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2.63亿t,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排放的废污水量8.48亿t,第二产业排放的废污水量31.38亿t,第三产业排放的废污水量2.77亿t,分别占废污水排放量的19.9%、73.6%和6.5%。,满足Ⅲ类水质标准河长5198.0km,占评价总河长的41.6%;Ⅳ水质标准河长1930.3km,占评价总河长的15.4%;Ⅴ类水质标准河长1491.6km,占评价总河长的11.9%;劣Ⅴ类水质标准河长3890.9km,占评价总河长的31.1%。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

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阶段性分析何毅【摘要】阶段性是描述河流水沙丰枯变化持续长度的主要特征.利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运用M ann-Kendall方法(简称M-K检验方法)、距平累积曲线法和以自然年代为阶段分析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探讨黄河干流水沙变化的阶段性.数据系列至2008年,大多数数据长达50多年.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具有逐年代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M-K检验表明,径流量突变点唐乃亥站出现在1994年,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站径流量突变点均在1990年,花园口和高村站径流量突变点在1986年;利用距平累积曲线分析黄河干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同步变化可以分为丰水丰沙期、丰水枯沙期、枯水枯沙期和枯水丰沙期等4个时期.【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3页(P142-144)【关键词】径流;输沙;阶段;黄河【作者】何毅【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河川径流及输沙量变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加剧,河川径流和输沙量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了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与利用。

王飞等[1~2]分析了近四百余年来黄河三门峡站天然径流量,认为在不同的最小控制时段约束下能充分认识黄河天然径流量的不同阶段特征。

丁永健等[3]运用距平累计曲线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近50年径流量时间变化及其空间差异。

穆兴民等[4]利用黄河陕县站天然径流量资料,分析了1919~1997年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的阶段性、周期性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本研究拟采用以自然年代分段、距平累积曲线、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黄河干流近50多年来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进行变化趋势、阶段性划分、突变性等变化特征研究,为更好了解黄河干流水沙状况的阶段性提供参考依据。

黄河流域1919—1997年天然径流量系列特性分析

黄河流域1919—1997年天然径流量系列特性分析

其余各站 , c 值均介 于 15 — , .1 2 2 9之间。为 了分 比分析 , 计 结 果 见 表 3 统 。统 计 结果 表 明 , 站 11 六 99 96年 的资 料存 在 的 问题 更 大 。 主 要 是 由 于插 这 析 三 门峡 站 出现 c/ 比值 仅 1 1 .4的现 象 , 里 分 13 这
2 2
维普资讯
钮本 良: 黄河流域 1 1 ~19 年天然径流量 系列 特性分析 99 9 7
01 、 00 。这是由于插补展延资料 引起的缺陷。 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分别为 33、 .133 、 . 一 . 9 5 . 32 ,. 8 6 32 、 . 和 3柏 , . 32 3 6 . 偏枯径流 ( 指莱 年盼天然年径流 2 游程分 布特 性I 即丰 、 枯 变化特性 ) 平、 分析
黄河流域 11 19 年天然径流量系列特性分析 99 97
钮 本 良
( 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黄 河南 开封 4 50 ) 70 1
捕 。 : . 对黄河干流 11.~1 76 军 997 9 .天然年径流量系列的 自相关特性和游程分布特性进行 了分 9
析, 通过 K na 秩攻检验法 、 edl l 时间序列累计值相关 曲线法和周期图分析法, 分析 了系列曲趋势成 份、 跳跃成份和周期成份。结论是,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是 由周期性成份和随机性成份组成的。
s 宝 — ik1 ( ) : l ( = _( ) 2 √_ )√ 耋 一
c =皈 v
() 3
l 系刊的统计特性和 自相关特性
根据得 到 的唐 乃亥 、 州 、 道 拐 、 门 、 门峡 兰 头 龙 三
宝 一 ) ( ,
妻 k 1 ( 一) i ,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计算解析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计算解析

天然径流量(nature river flow ):指实测河川径流量的还原水量,一般指实测径流量加上实测断面以上的利用水量( 扣除回归部分)。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计算解析摘要: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的计算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规划、调度、生产、科研的基础性工作。

天然径流量主要包括实测径流量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径流量两部分,其中实测径流量由水文测站进行断面控制,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径流量需要通过还原,这部分还原水量的计算工作是天然径流量计算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黄河流域还原水量的计算方法上,黄委会对此已有一套较为成熟方法,即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从黄河干支流引出的水量减去回归河道后的水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净(耗)水量。

本文主要总结介绍该计算方法与水资源量的区别。

关键词:天然径流量;还原水量;计算方法;水资源量;黄河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79(2001)02-0035-03流域降水量、产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河川天然径流量概念是有区别的,这里讨论是建立在水文站实测资料基础上的河川天然径流量。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利用率越来越高,各控制水文站的实测径流已不能反映河川径流的实际情况,为了研究流域水文特性,科学合理地开发水资源,需要把人类的活动影响(主要是农业灌溉、工业生活和水库调蓄)水量进行还原。

河川还原水量与一般意义的消耗水量有区别的,一般意义的耗水量不适用于流域还原计算,特别是向流域外引水、高扬程或远距离输水、灌区内滞留的水量等还原计算中需要用净用水量;还原概念中把引出流域外的水量做为耗水量,如黄河下游灌区的耗水量,如果没有回归河道则引水量即为耗水量,这里的耗水量为相对于河道来说是净用水量。

1986年黄委设计院完成了“黄河水资源利用”,1997年黄委水文局完成了“1950~1990年黄河水文基本资料审查评价及天然径流量计算”,该成果黄委确定为今后统一使用的水文资料,现又对1919~1949年天然径流量进行了审查,同时完成了1991~1998年天然径流量成果计算,目前形成了一套“1919~1998年80年系列的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成果”。

2006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6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6年各流域分区降水量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部偏小,其中兰州~头道拐、内流区、龙羊峡以上和花园口以下分别偏小23.3%、16.7%、11.2%和11.0%,其余各分区偏小幅度在8%以下。
2006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及其与上年和多年均值比较见图3,黄河流域降水量等值线分布情况见图4,黄河流域降水量距平(1956~2000年均值)情况见图5。
黄河
三门峡
688421
87.50
212.00
211.40
250.87
357.78
-15.5
-40.7
黄河
花园口
730036
83.79
281.10
257.00
267.45
390.65
5.1
-28.0
黄河
高村
734146
86.15
265.90
243.40
230.53
365.19
15.3
-27.2
黄河
利津
黄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动态监测主要集中在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的(河谷)平原(盆地)区,2006年总监测面积为86968km2,浅层地下水蓄水量减少2.352亿m3。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黄河流域(河谷)平原(盆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深层承压水降落漏斗4个、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5个,个别地下水降落漏斗要素变化较大。
751869
76.25
191.70
206.80
142.84
315.36
34.2
-39.2
湟水
民和
15342
7.65
14.04
16.80
15.40
16.21

黄河下游沁河逐年流量特征值统计表

黄河下游沁河逐年流量特征值统计表
4数据加工方法
a.如果是属性数据、文本数据要写明数字化手段收集整理1919-1970年黄河流域下游区黄河干流水文站点水文特征值统计资料,人工数字化获得
b.如果是空间数据要写明数据数字化工具和简单流程
C.如果是经过数学运算、或模型产生的数据要交待清楚数学运算的算法和模型,并注明算法和模型的出处
d.如果是试验、观测、调查数据,要说明使用相关的仪器、设备、方法、过程
C.注明使用数据的联系人
由于本数据集测定时间不尽一致,指标繁杂,如需要详细原始数据者,请联系数据管理者。
联系信息:李宁
联系人姓名:数据服务加工组
Emai1:
Te1:
包括黄河流域下游区黄河干流水文站点逐年流量特征值统计数据,反映河川径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参数。依据自然现象与工程实用要求,河川径流特征一般指各年的年平均流量、各月的月平均流量,一年中最大的洪水流量,一年中最小的枯水流量。
b.建设目的
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C.服务对象
面向科研,主要用于地理学、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研究
黄河下游(沁河)逐年流量特征值统计表
(秦奋,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环境与规划学院,475000,,2023-7-28)
项目
内容
1数据集名称
黄河下游(沁河)逐年流量特征值统计表
2数据集内容说明
黄河下游(沁河)逐年流量特征值统计表
2.1数据集内容一般描述
a.数据内容(指标项解释)
致谢方式参考以下规范:
中文致谢方式:“感谢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黄河中下游分中心()提供数据支撑。”英文致谢方式:Acknow1edgementforthedatasupportfrom“DataCenterofMidd1e&1owerYe11owRiverRegions,Nationa1EarthSystemScienceDataCenter,Nationa1Science&Techno1ogyInfrastructureofChina.().”

黄河泥沙公报

黄河泥沙公报

黄河泥沙公报YELLOW RIVER SEDIMENT BULLETIN2001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HYDROLOGY BUREAU,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前言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都具有重大影响,并愈来愈为社会所关注。

《黄河泥沙公报(2001)》(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制目的是及时报告黄河流域干流重点河段及主要支流年度的径流量、输沙量和其它重要泥沙指标及其变化状况,重要水库与河段的冲淤变化,黄河的重要泥沙事件及特殊泥沙现象,为了解与研究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宏观基本资料。

《公报》按水文站、水库及主要河段反映本年度黄河泥沙状况,同时也列出多年统计资料以资对比,一些重要泥沙事件也同时发布。

《公报》的资料来源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区)的实测数据。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陕西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等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前言概述一、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量与沙量∙∙∙∙∙∙∙∙∙∙∙∙∙∙∙∙∙∙∙∙∙∙∙∙∙∙∙∙∙∙∙∙∙∙∙∙∙∙∙∙∙∙∙∙∙∙∙∙∙1二、三门峡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7三、小浪底水库的冲淤与库容变化∙∙∙∙∙∙∙∙∙∙∙∙∙∙∙∙∙∙∙∙∙∙∙∙∙∙∙∙∙∙∙∙∙∙∙∙∙∙∙∙∙∙∙∙∙∙∙∙∙∙∙∙8四、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12五、黄河中游输沙模数等值线图∙∙∙∙∙∙∙∙∙∙∙∙∙∙∙∙∙∙∙∙∙∙∙∙∙∙∙∙∙∙∙∙∙∙∙∙∙∙∙∙∙∙∙∙∙∙∙∙∙∙∙∙∙14六、重要泥沙事件及特殊泥沙现象∙∙∙∙∙∙∙∙∙∙∙∙∙∙∙∙∙∙∙∙∙∙∙∙∙∙∙∙∙∙∙∙∙∙∙∙∙∙∙∙∙∙∙∙∙∙∙∙∙17领导小组:组长:廖义伟副组长:陈效国牛玉国胡一三薛松贵孙广生李良年成员:乔西现陈永奇牛占王玲袁东良徐建华项目组:项目负责人:牛占王玲田水利潘启民主要完成人:牛占王玲田水利潘启民王丙轩徐建华胡跃斌张学成赵淑饶杨汉颖庞慧张培德张玮司凤林孙郑琴韦淑莉蒋秀华金双彦概述本《公报》发布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9个水文站和洮河红旗、大夏河折桥、黄甫川黄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头、渭河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沁河武陟等12个支流重要控制水文站(见黄河流域重要控制水文站分布图)的实测径流和实测悬移质输沙量数据,用以反映黄河流域主要水系产沙输沙的概况。

引黄调蓄规划

引黄调蓄规划

河南省引黄调蓄工程规划报告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二Ο一Ο年四月批准:翟渊军核定:何杰熊启钧审查:赵廷华薛友琴校核:罗福太袁清超编写:水淼王伟袁清超邓燕罗福太周志平郑立军李艺珍董玉涛刘现红主要参加人员:水淼邓燕王伟袁清超周志平郑立军李艺珍董玉涛刘现红李家瑞韩作强陶攀峰赵艺刘洪飞孙伟闫瑞新赵红高芳付永飞姬志军刘富丽李海张艳丁东良王洪伟尚三林张秋生牛国忠张少魁王杰邵留焕刘新生齐明正杨新伟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综合说明 (1)1.1 引黄灌区基本情况 (1)1.2 规划范围 (1)1.3 水资源供需分析 (2)1.4 主要建设内容 (3)1.5 投资估算 (3)1.6 资金筹措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效益分析 (3)2引黄灌区的概况 (9)2.1 自然地理 (9)2.2 社会经济状况 (9)2.3 水资源状况 (10)2.4 水利工程状况 (11)2.5 历史灾害 (1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2)3.1 项目建设的依据 (12)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3.3 规划范围 (17)3.4 项目建设的任务 (18)3.5 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 (18)4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9)4.1 指导思想 (19)4.2 规划原则 (19)i4.3 规划水平年 (20)5 建设规模 (21)5.1 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1)5.2 项目区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25)5.3 黄河水资源及可供水量 (28)5.4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供水量 (30)5.5现状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31)5.6 2020水平年水资源需求分析 (33)5.7 2020水平年可利用水量 (36)5.8 2020水平年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37)5.9 调蓄工程规模 (40)5.10 渠首扬水站工程规划 (43)6工程布置 (44)6.1 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44)6.2调蓄工程布置原则 (45)6.3工程总布置 (45)7项目管理 (49)7.1管理体制 (49)7.2组织领导 (49)7.3组织实施 (49)7.4运行管理 (50)8 投资估算 (51)8.1 编制说明 (51)8.2 投资估算总表 (56)9效益与经济评价 (57)ii9.1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57)9.2 增加粮食生产能力 (58)9.3 改善生态环境 (59)iii1 综合说明1.1 引黄灌区基本情况黄河自西向东横贯我省北部地区,在我省境内长约700km,是我省北中部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重要水源。

黄河水资源公报2010

黄河水资源公报2010

2011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2年7月目录前言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7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8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水资源质量特点........................................ 15重要水事.............................................. 16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20《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22前言《2011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11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黄河干流不同断面生态径流量计算_马广慧

黄河干流不同断面生态径流量计算_马广慧
这种情况一旦持续有可能超过生态系统自身承受的极限则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不可修复的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水资源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考虑经济和生活用水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至少应该保留保障498河海大学自然科学版第35生态系统生命活动最低条件的流量或水量并保持必需的水质和河流的地形要素从而保证河流和湖泊生31最小生态径流量最小生态径流量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体为了保证水生生物存在所需要的水量或者说是河流中可以满足现状生态要求的最小径流量
表2 唐乃亥站 、 头道拐站和花 园口站最小生态径流量 Minimum ecological runoff of Tangnaihai, Toudaoguai, and Huayuankou stations
流量 / ( m 3 s- 1) 时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平均 唐乃亥 站 115 112 156 210 252 425 532 521 499 369 254 133 422 头道拐 站 176 199 305 342 66 63 151 154 298 98 181 191 323 花园口 站 111 119 544 535 386 84 127 349 420 278 170 64 452 唐乃亥 站 3 08 3 00 4 18 5 62 6 75 11 38 14 25 13 95 13 37 9 88 6 80 3 56 133 水量 / 亿 m 3 头道拐 站 4 71 5 33 8 17 9 16 1 75 1 68 4 04 4 12 7 98 2 64 4 85 5 12 117 花园口 站 4 26 8 38 18 72 21 64 28 39 24 43 34 26 51 95 31 10 32 13 13 12 8 87 340

黄河水质监测结果2

黄河水质监测结果2

2010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1年7月目录前言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5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6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0水资源质量特点........................................ 12重要水事.............................................. 13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16《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16前言《2010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1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黄河泥沙公报2008

黄河泥沙公报2008

黄河泥沙公报YELLOW RIVER SEDIMENT BULLETIN2008(呈签稿)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YELLOW RIVER CONSERV ANCY COMMISSION OF MWR前言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具有重大影响,并愈来愈受社会关注。

编制《黄河泥沙公报(2008)》(以下简称《公报》)旨在及时报告黄河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年度的径流量、输沙量和其它重要水、沙指标及其变化状况,重要水库与河段的冲淤变化,为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提供宏观基本资料。

《公报》按水文站、水库及主要河段反映本年度(水沙情况为日历年、冲淤变化为施测时间间距)黄河泥沙状况,并列出与多年统计资料的对比。

本《公报》的多年均值资料系列采用1950~2005年,同时考虑1987年以来河道边界条件及下垫面变化的影响,另列有1987~2005年均值(简称87~05均值,下同)。

所涉及高程除小浪底库区为国家85高程基准、巴彦高勒和头道拐站为黄海基面外,其余均为大沽基面。

《公报》的资料来源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区)的实测数据。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陕西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领导小组组长:廖义伟副组长:薛松贵翟家瑞刘晓燕杨含峡安新代王震宇时明立成员:谷源泽袁东良毕东升赵卫民王玲陈连军姜乃迁项目组项目负责人:牛占陈永奇王怀柏潘启民主要完成人:潘启民赵淑饶胡跃斌陈永奇张丽娜马志瑾许珂艳李东胡玉荣刘炜李中有林来照郭宝群王兵拓自亮范世雄陶海鸿慕明清刘社强李有才李存才曲耀宗王世钧白莉东薛建国邢芳李旭东张玮吉俊峰王玉明张春岚蒋秀华仝春莲罗君毛利强袁华目录前言一、概述 (1)二、径流量与输沙量 (3)三、重要水库冲淤变化 (11)四、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典型断面冲淤状况 (18)五、黄河干流下游河段河道冲淤状况 (23)一、概述本《公报》发布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11个重要控制水文站以及洮河红旗、皇甫川皇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头、渭河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陟等11个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见图1)的实测径流量和悬移质输沙量数据,以反映黄河流域主要水系产沙输沙的基本情况。

2014年安阳水资源公报

2014年安阳水资源公报

2014年安阳市水资源公报综述201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544.4mm(折合降水总量30.323亿m3),属平水年。

2014年全市水资源总量7.141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 3661亿m3,地下水资源量6.3364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1.5611亿m3。

产水系数0.24,产水模数12.9万m3/km2。

全市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956-2012年系列)10.1826亿m3相比减少3.04 12亿m3,与上年相比,增加0.2667亿m3。

洹河安阳站2014年实测水量1.252亿m3,折合径流深84.2mm。

小南海泉2014年全年泉涌量1.506亿m3,比上年减少0.1015亿m3。

珍珠泉2014年全年泉涌量0.1424亿m3,比上年增加0.0066亿m3。

2014年全市八座大中型水库年初蓄水量1.1766亿m3,年末蓄水量1.1107亿m3。

年末比年初蓄水量减少0.0659亿m3。

2014年年末地下水位埋深与上年年末相比较,地下水位下降区(变幅<-0.5m)面积为1044km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40.1%;稳定区(-0.5m ≤变幅≤0.5m)面积为1491km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57.3%;上升区(变幅>0.5m)面积为66km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2.6%。

2014年年末全市平原区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2366km2,占平原区面积的91.0%。

2014年全市供水总量10.9256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2.6636亿m3,地下水源供水8.2620亿m3。

2014年全市用水总量10.9256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6.9258亿m3,占用水总量的63.4%;工业用水1.8300亿m3,占用水总量的16.7%;林牧渔用水0.3730亿m3,占用水总量的3.4%;生活用水1.3142亿m3,占用水总量的12.0%;生态环境用水0.4826亿m3,占用水总量的4.5%。

1999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1999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1999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47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

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1999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398.4mm,折合降水总量3165.98亿m3,较常年偏少11.3%。

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562.7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452.18亿m3,地下水资源357.88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47.30亿m3。

1999年黄河总取水量为516.82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83.97亿m3。

黄河总耗水量为392.74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98.74亿m3。

1999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98亿t,其中工业废水31.18亿t。

1999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24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864km,Ⅳ类水河长为1891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2492 km。

1999年重要水事:①江泽民总书记考察黄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

②朱镕基总理、胡锦涛副主席分别考察黄河。

③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成绩显著。

④1999年初黄河干流中下游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⑤黄河水资源问题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一、水情概况1.1降水1999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398.4mm,折合降水总量3165.98亿m3。

与常年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11.3%。

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74.9 mm为最大,其次为兰州以上的514.3mm;黄河内流区的178.1 mm为最小,其次为兰州至头道拐的209.7 mm。

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及其与常年比较见图1。

1.2实测河川径流量1999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除唐乃亥站偏多17.5%外,其它各站均偏少。

黄河水文测站

黄河水文测站

站名 经度 纬度 河名 铁门 112.01 34.44 卫星渠 栾川 111.36 33.47 伊河 潭头(四) 111.44 33.59 伊河 潭头 111.44 33.59 跃进渠 东湾(三) 111.59 34.03 伊河 下河村(三) 111.56 34.07 蛮峪河 陆浑(三) 112.11 34.12 伊河 陆浑 112.11 34.12 泄洪渠 陆浑 112.11 34.12 灌溉渠 龙门镇(二) 112.28 34.33 伊河 龙门镇 112.28 34.33 伊东渠 润城(三) 112.31 35.28 沁河 润城 112.31 35.28 润城渠 五龙口(二) 112.41 35.09 沁河 五龙口 112.41 35.09 广惠渠 五龙口 112.41 35.09 兴利渠 武陟 113.16 35.04 沁河 山路平(二) 112.59 35.14 沁河 山路平 112.59 35.14 丰收渠 谷洞峪 113 35.14 方山洞渠 裴峪 112.57 34.5 黄河 官庄峪 113.21 34.58 黄河 洛阳 112.28 34.4 洛河 鄂陵湖 97.45 35.05 黄河 黄河沿(三) 98.1 34.53 黄河 吉迈(四) 99.39 33.46 黄河 门堂 101.03 33.46 黄河 玛曲 102.05 33.58 黄河 军功 100.39 34.42 黄河 唐乃亥 100.09 35.3 黄河 贵德 101.24 36.02 黄河 循化 102.3 35.5 黄河 小川 103.2 35.56 黄河 上诠(六) 103.18 36.04 黄河 兰州 103.49 36.04 黄河 安宁渡 104.36 36.47 黄河 下河沿 105.03 37.27 黄河 青铜峡(三) 106 37.54 黄河 石嘴山 106.47 39.15 黄河 潼关(六) 110.18 34.36 黄河 毛家河(二) 107.35 35.31 蒲河 洪德 107.12 36.46 马连河 庆阳 107.53 36 马连河 雨落坪 107.53 35.2 马连河 悦乐 107.54 36.18 柔远川 贾桥 107.54 36.05 东川 板桥 107.59 35.55 合水川 芦村河 108.16 34.58 三水河 尊村 110.2 35 黄河 老永济(二) 110.16 35.51 黄河 河曲(二) 111.09 39.22 黄河 府谷 111.05 39.02 黄河 吴堡 110.43 37.27 黄河 皇甫(三) 113839 8645 1527 93 2095 3253 1121 283 1873 4102 1023 23422 29662 2452 2415 734146 734824 749136 751494 751869 9069 734267 0 734708 0 0 0 0 0 0 0 0 0 751928 725594 725624 739814 752030 497552 682144 688421 38728 8080 24871 46827 106498 0 2484 9805 1019 1846

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表格

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表格

主题: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表格一、黄河1. 径流量: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年均径流量约为53亿立方米。

2. 输沙量:黄河的输沙量居世界前列,年均输沙量约为3.4亿吨。

二、长江1. 径流量: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年均径流量约为96亿立方米。

2. 输沙量:长江的输沙量较高,年均输沙量约为1.6亿吨。

三、珠江1. 径流量:珠江是我国南方重要河流,年均径流量约为4.3亿立方米。

2. 输沙量:珠江的输沙量较低,年均输沙量约为0.2亿吨。

四、黑龙江1. 径流量:黑龙江是我国东北重要河流,年均径流量约为78亿立方米。

2. 输沙量:黑龙江的输沙量较低,年均输沙量约为0.1亿吨。

五、伊犁河1. 径流量:伊犁河是我国西部重要河流,年均径流量约为2.6亿立方米。

2. 输沙量:伊犁河的输沙量较低,年均输沙量约为0.5亿吨。

六、怒江1. 径流量:怒江是我国西南重要河流,年均径流量约为9.2亿立方米。

2. 输沙量:怒江的输沙量较高,年均输沙量约为1.2亿吨。

七、额尔齐斯河1. 径流量:额尔齐斯河是我国西北重要河流,年均径流量约为14亿立方米。

2. 输沙量:额尔齐斯河的输沙量较低,年均输沙量约为0.3亿吨。

八、内蒙古河流1. 径流量:内蒙古地区有多条重要河流,其中年均径流量较高的有额尔齐斯河、黑龙江等。

2. 输沙量:内蒙古地区河流的输沙量相对较低,年均输沙量较高的有黑龙江等。

以上数据仅为参考,实际数据可能因观测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河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直接关系到其生态环境和人类利用,对其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对于河流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面提到的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后,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些数据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利用的影响以及长期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

径流量代表着河流水量的丰富程度。

而河流的水量充沛与否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

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流,其年均径流量为96亿立方米,给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保障了这些地区的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

黄河的成因和径流量

黄河的成因和径流量

黄河的成因和径流量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那你想知道黄河的形成原因吗?下面就让店铺来告诉你黄河是怎么形成的吧。

黄河形成的原因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黄河的径流量一、实测年径流量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时,在进行复查和插补的基础上,采用1919~1953年系列,计算陕县实测年径流量为412亿立方米。

1962年提出《黄河干支流各主要断面1919~1960年水量、沙量计算成果》,其中陕县站实测年径流量423.5亿立方米,秦厂站472.4亿立方米。

1975年黄委会规划办公室编制治黄规划时,采用1919~1975年56年系列,计算黄河干、支流各主要站的实测年径流,其中三门峡站实测年径流418.5亿立方米,花园口站469.8亿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