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谷地
三叶草在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的引种试验初报
大 等 明显 的大 陆 型气 候 特点 ,年 降水 量 2 61 m,年 6 .m 蒸 发量 28 .m 196 m,年 平 均 气 温 85 .℃。 土壤 类 型 为 钙
土 、灰钙 土 ,p 76 82 H .~ .。 12 试 验 材料 .
用作种植草坪的三叶草主要有 白三叶、红三叶等 。由
于三 叶草 的种 植 和越 冬对 种植 区的温 度 、湿 度 、海 拔 等条 件有 较为 严格 的要 求 ,因而 在大 面 积种 植前 都 要
进行小 区种 植试验 。
白 三 叶 品 种 为 瑞 文 德 ( i ne) 那 努 克 Rv d1、 e (aok,品种 来 源均 为 丹 麦 丹农 种 子 公 司 ;红 三 叶 N nu ) 品 种 为 罗亚 (aa) 品种来 源 为 美 国 。20 R jh, 04年 4月
统中的应用 , 对节约用电、减少单位 G P能耗 、改善 D
环境 ,有 着 不 可替 代 的重要 作 用 。 只要 政府 给予 长 期
4 太 阳能光伏产 品在城市建设 中应用的重要性
因 常 规 电 力 的 紧 张 ,在 2 0 0 5年 初 的 第 一 季 度 , 全 国共 有 2 省 、市 出 现 了拉 闸 限 电现 象 。 这一 现 4个
技 术是 可行 的也 是成熟 的。 32 在 城市 中利 用太 阳能 资源 的可行 性 .
象 的 出现 ,表 明了 电力 紧缺 的严 峻形 势 。20 0 5年 7月 2 日北 京 电 力公 司 应 急 指挥 中心 再 一 次 发 布 橙 色 预 0 警 ,表 明 了节 电 已不再是 一 句 口号 。 城市 公 共照 明 用 电在我 国照 明耗 电 中 占 3 %,约 0
广大地 区 的太 阳辐 射 总量 很 大 ,四川 和 贵州 两 省 的太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2016-12-03 13:42 · 203阅· 首页 > 地方历史 > 河南历史 >第一章地貌类型河南省内陆貌类型复杂多样。
若按形态划分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海拔400~1000米的低山,海拔400米以下的丘陵和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
若从成因划分,河南山地可划分为褶皱山地、断块山地、褶皱断块山地、侵入体山地等。
平原有冲积平原、洪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湖积平原、冲湖积平原、剥蚀平原等。
东部平原中部分布有较广泛的风沙地貌类型。
西部地区分布有面积较广的黄土地貌类型。
在石灰岩出露地区,尤其是淅川一带,流水长期溶蚀作用形成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此外,在豫西海拔1800米左右的中山顶部地带,残留有第四纪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冰川地貌形态。
这些形态、成因各不相同的地貌类型,为生产建设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地貌条件。
第一节山地丘陵河南省山地丘陵面积为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山区的主体是中山、低山和丘陵,也有小面积的山间盆地和山间河谷平原。
主要山地有分布在西北部的太行山地,西部的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崤山、小秦岭等山地,豫西的黄土低山丘陵和南部的大别山、桐柏山等,山地自然环境具有过渡性和垂直分带性。
一、构造山地构造山地主要是由外营力沿岩层软弱部分侵蚀而形成的次生构造地貌。
其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质构造变动,尤其是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差异抬升。
地貌类型以中山为主,也包括构造形迹仍很显著的低山。
构造山地是河南山地丘陵的主体。
按照控制山地地貌发育的各种构造条件的差异性和主导成因的不同,构造山地可划分为5种类型。
(一)褶皱构造山地该山地是由褶皱构造起主导控制作用的山地地貌类型。
其基本地貌形态由向斜和背斜构成(岩浆活动与断裂活动也有显著影响)。
主要分布在伏牛山脉西段。
黄河上游若尔盖盆地黄河古河道研究
砂砾 土
淤 泥质 亚黏 士
石灰岩
砂石
砂岩
取样 剖面
河 漫滩
I 级堆 积阶地
Ⅱ 堆 级 积 阶地
图 l 玛曲黄河阶地及古河道剖面
12 卫片特征分析 .
在 20 0 5年 5月 T 4 M7 3合 成 ( / 5万 ) 17 年 1月 12 和 94 MS7 4假彩色合成 (/ 6 S5 1 10万 ) 的卫片上 , 古河 道谷地沼泽 对红 光与红外光有较强 的吸收 作用 , 古河 道宽谷 的平 面形 态呈 现明
摘
要 : 尔盖盆地黄 河古河道 宽谷 的平面地 貌形态和卫片形迹呈反 S形 , 若 古河道相 当于现代黄 河 的 Ⅱ级阶地 , 古河道
上、 下游段 矿物组成、 中、 粒度分析 与现代 黄河阶地的矿物组成、 粒度 分布 曲线一致 , 反映其蚀源 区、 沉积介质和 沉积环境
的一致性。古河道形成 于晚更新世 , 是若 尔盖盆地北部地壳 出现短 暂回升和 白河左岸 支流溯源侵蚀 袭夺 黄河发 生水 系
一
7 0 ; S 十 一五 ” 划子 课 题 ( D02 4 67) E D“ 规 KB 6 0 2—1 5 。 8 )
34 0 6
嬗 34 0 5
34 O 4
0.. . .’ , .嚣 ’ ‘..蕊 ・ ‘ . , 、 .. . .= ’‘ .二 . ’ ’
圆
腐 质土
3 5 螬 40
匠
沙
田
囤 囡 圈 圈 圜 口I 圆 图 [ 1
含角砾 的砂
显的深灰色反 S形影像 特征 。其 南北两 端右侧 因是沙 质河岸 ,
收稿 日期:0 8 0 - 2 20 — 7 2
黄河谷地水稻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
黄河谷地水稻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黄河流经的河谷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这里的水稻产量占据了全国的重要份额。
而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气象条件的影响,气候、温度、降水等因素都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气象条件的角度分析黄河谷地水稻种植的情况。
黄河谷地的气候条件是适宜水稻生长的。
夏季气候温暖,冬季气候寒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水稻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和温度条件。
在夏季,气温适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在冬季,虽然温度较低,但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期间休眠和充实籽粒。
降水也是影响水稻种植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黄河谷地的降水充沛,特别是夏季,正好符合水稻的生长需要。
在夏季,大量的降水滋养了水稻的茁壮成长,保证了水稻的丰收。
而在冬季,也会有适量的降水降温,使得水稻能够休养生息,为来年的生长做好准备。
气象条件还包括了风向、湿度等因素。
在黄河谷地,普遍存在着季风的影响,这种风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生长。
夏季的季风会给水稻带来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湿度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宜的湿度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而在黄河谷地,湿度较高,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黄河谷地的水稻种植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
气候条件适宜,降水充沛,风向湿度等因素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黄河谷地的气象条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可能会增加,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未来需要更加关注气象条件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水稻的生长。
黄河重点知识整理
2.3滔滔黄河一、河流概况: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北麓,青海省2、长度:5464公里,中国第二长河,不能说中国第二大河,世界第五长河3、注入海洋:渤海4、干流流经省市(9个):青海省(青)、甘肃省(干或陇)、四川省(川或蜀)、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山西省(晋)、陕西省(陕或秦)、河南省(豫)、山东省(鲁)5、干流流经地形区(4个):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6、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7、上、中、下游划分: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8、黄河干流形状像汉字“几”字,其中“几”字形内有一个区域不属于黄河流域,那一部分属于内流区。
二、河流水文特征(一)上游:1、河段位置:源头到河口。
2、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3、特点:多峡谷,多支流,多水能,水量较大且清澈(二)中游:1、河段位置:河口到桃花峪2、流经主要地形区:黄土高原3、特点: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
从河口到潼关的黄河谷地被称作晋陕峡谷(位于陕西、山西交界处),壶口瀑布位于其中。
在中游,由于①众多支流汇入,②气候变得更为湿润一些,黄河流量增大,黄河含沙量也急剧上升。
(三)下游:1、河段位置:桃花峪到入海口2、流经主要地形区:华北平原三、河流开发利用:上游、中游:水能开发中游:三门峡、小浪底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P58阅读)位于河南省,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
主要功能是:防洪、防凌、减淤(放水冲沙,有淘沙的作用),兼顾供水、灌溉、发电。
四、存在问题和治理(一)断流(P57阅读材料)1、发生河段:下游2、断流原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流量小/上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少有支流汇入②人为因素:上游、下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过多等3、防治措施:①统一调配(如:南水北调等);②推广节水农业(二)凌汛(P59活动三)1、发生河段:①刘家峡至包头段②开封至入海口段(读P55图和P9图,可得出可能发生凌汛的省份:宁夏、内蒙古、河南、山东)2、发生凌汛的条件:①有结冰期②有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3、危害:河水泛滥、河堤决口4、防治措施:破冰。
青海省贵德县简介
青海省贵德县简介贵德县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黄河途经贵德境内的清清河水近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处于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
县城驻河阴镇,距省会西宁114公里,海南州府恰卜恰158公里。
贵德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76.8公里。
全境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
海拔最低的松巴峡口2710米,最高的阿尼直海山5011米,县城海拔2200米。
贵德深居内陆,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气温日差较大。
年平均气温7.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显低气温-23.8℃。
年平均降水量251-559毫米,全年无霜期258天,作物生长期223天,年日照时数为2928小时。
贵德县辖4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河阴镇、河西镇、拉西瓦镇、常牧镇、河东乡、新街回族乡、尕让乡。
贵德地处黄河谷地,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
贵德明清古建筑群的发现和钱其琛副总理题词“天下黄河贵德清”,使贵德县的旅游业开始红火起来。
据贵德县旅游局梁海珍局长介绍,每年来自全省各地和海内外近百万游客到贵德县赏清清黄河的参观玉皇阁。
贵德县文庙和玉皇阁是贵德县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这处古建筑群位于贵德县河阴镇,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为巩固统治,教化民风,保佑“皇图永固,时岁享昌”,乃“恭择城中场地,创修玉皇圣阁”,历时四年竣工。
至清道光十七(1837)年,玉皇阁重建、扩建工程告峻。
清同治六年,回民起义,玉皇阁毁于战火,现存古建筑群是光绪年间依次重建。
该建筑群占地面积61亩,建筑面积4915平方米,是一处庙观相互毗邻,集儒、道、佛为一体,掮弃门户之见,并存相依,布局独特的古建筑精品。
兰州地形地貌
兰州地形地貌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
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500~2500米的黄土覆盖的丘陵和盆地。
石质山地是祁连山的脉,分布在市境的南北两侧。
榆中县南部和永登县西北部的石质山地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其中马衔山海拔3670米、兴隆山海拔3021米、奖俊埠山主峰海拔345 5米,自然植被垂直分布,有云杉林、油松林、辽东栎林、山杨林,以及灌丛。
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
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什川盆地、青城-水川盆地等。
还有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等。
地形地貌风险因素兰州地区的地形由黄土丘陵区、黄土梁区、基岩山地区和黄河河谷区四大地貌单元组成:(1)黄土丘陵区:黄河河谷区以北为黄土丘陵区,本区地形以该种地貌为主,海拔高度较低,一般在2 000 m以下,坡度平缓,一般坡度在20°~30°之间,地下水不发育,年降水量少。
本区内滑坡一般不发育,只有经长期耕种已改造为平整的梯状坝地,在沟谷切割强烈或者人工开挖处造成一些黄土坍塌;(2)黄土梁区,分布于黄河以南与基岩山区相接的过渡地带区。
区域内的黄土厚度一般在200 m以上,黄土梁区的最大特点是落水洞发育,易引起黄土滑坡和坍塌,因此区域内的滑坡分布与黄土自身的条件有关;(3)基岩山地区,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海拔相对较高,以七道梁为代表,平均海拔在2 000~2 500 m,该区以南的临洮盆地山坡较缓,坡度一般在30°以下,而滑坡多分布于该区域的砂砾岩中,V字形沟谷较多,切割深度大,陡崖危石屡见不鲜,因此基岩滑坡多分布于此;(4)黄河河谷区:兰州是黄河上游一系列的串珠状盆地中较大的一个,分为西盆地和东盆地。
兰州河谷盆地指兰州市区黄河谷地,西起虎头崖,东至桑园峡,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2~15km.该盆地受断裂和现代隆起的控制,分割为三个葫芦形的小盆地,自西向东依次为西固盆地、七里河一安宁堡盆地、城关盆地.盆地南北两侧为山地所夹持,南岸自东而西有崔家岭、皋兰山(海拔高2129m)、西果园南梁、西固南岭、宣河梁等;北岸自西而东为虎头崖山岭、安宁北山、九州台(海拔2067m)、关山岭、白塔山、宋家梁及桑园峡北山;市中心海拔1520m,黄河自西而东纵贯市区,两岸地貌类型有河心滩地、河谷两岸的阶地和被沟谷切割的黄土梁郧地形.两岸发育不对称阶地。
天下黄河贵德清
天下黄河贵德清贵贵德德县县位位于于青青藏藏高高原原的的青青海海省省,,黄黄河河途途经经贵贵德德境境内内的的清清清清河河水水近近年年吸吸引引了了来来自自海海内内外外的的游游客客。
处处于于黄黄河河上上游游龙龙羊羊峡峡与与李李家家峡峡之之间间。
县县城城驻驻河河阴阴镇镇,,距距省省会会西西宁宁111144公公里里,,海海南南州州府府恰恰卜卜恰恰115588公公里里。
贵贵德德县县位位于于黄黄土土高高原原与与青青藏藏高高原原的的过过渡渡地地带带。
黄黄河河自自西西向向东东横横贯贯县县境境中中北北部部,,流流程程7766..88公公里里。
全全境境沟沟壑壑纵纵横横,,山山川川相相间间,,呈呈现现多多级级河河流流阶阶地地和和盆盆地地丘丘陵陵地地貌貌。
地地势势南南北北高高,,中中间间低低,,形形成成四四山山环环抱抱的的河河谷谷盆盆地地。
海海拔拔最最低低的的松松巴巴峡峡口口22771100米米,,最最高高的的阿阿尼尼直直海海山山55001111米米,,县县城城海海拔拔22220000米米。
贵贵德德深深居居内内陆陆,,属属高高原原大大陆陆性性气气候候,,光光照照时时间间长长,,太太阳阳辐辐射射强强。
春春季季干干旱旱多多风风,,夏夏季季短短促促凉凉爽爽,,秋秋季季阴阴湿湿多多雨雨,,冬冬季季漫漫长长干干燥燥,,气气温温日日差差较较大大。
年年平平均均气气温温77..22℃℃,,历历年年极极端端最最高高气气温温3344℃℃,,极极端端显显低低气气温温--2233..88℃℃。
年年平平均均降降水水量量225511--555599毫毫米米,, 全全年年无无霜霜期期225588天天,,作作物物生生长长期期222233天天,,年年日日照照时时数数为为22992288小小时时。
贵贵德德县县辖辖44个个镇镇、、22个个乡乡、、11个个民民族族乡乡::河河阴阴镇镇、、河河西西镇镇、、拉拉西西瓦瓦镇镇、、常常牧牧镇镇、、河河东东乡乡、、新新街街回回族族乡乡、、尕尕让让乡乡。
初二上册地理黄河常识点概括
初二上册地理黄河常识点概括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紧接着我们为你整理了初二上册地理黄河常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上册地理黄河常识点:简介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余亚飞的《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精神:黄河浩荡贯长虹,浪泻涛奔气势雄;石障山屏难阻挡,千回百转总流东。
黄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平均用户流量为1774.5 立方米/秒。
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黄河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区域,因此夹带了很多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恰如左河水诗曰:几环咆哮卷沙腾,一路狂涛气势宏。
裂岸穿峡惊大地,带云吐雾啸苍穹。
在中国的历史上,黄河对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了很大影响,它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因此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流经区域从河源至贵德多为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越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河源段河谷两岸地形平缓排水不畅,形成大面积沼泽地,湖泊多;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区域,黄土高原为吕梁西波,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
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貌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越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很多淤积,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山西地貌怎么形成的山西地形地貌特征
山西地貌怎么形成的山西地形地貌特征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那么你知道山西地貌怎么形成的吗?接下来小编跟你分享山西地形地貌特征。
山西地形地貌特征1、山地丘陵多平原少从全省范围看,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也称两山夹一河,东部太行山脉、西部吕梁山脉、以及哺育山西儿女的黄河支流汾河谷地。
地貌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的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
由北向南排列依次为大同盆地(海拔1000~1100米)、忻定盆地(海拔800~900米)、太原盆地(海拔700~800米)、临汾盆地(海拔400~600米)和运城盆地(海拔400~500米)。
省境地形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山地、丘陵、残塬、台地、谷地、平原等交错分布,据初步量算,全省的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地形各占40.0%、40.3%、19.7%大体成4-4-2分布;而各地市分布比例状况又相去较大,分别是:雁北地区45.8%、31.0%、23.2%;朔州市34.5%、34.3%、31.2%;忻州地区53.5%、36%、10.9%;吕梁地区42.4%、49.3%、8.4%;晋中地区45.3%、38.0%、16.7%;太原市56.8%、25.5%、17.7%;阳泉市34.9%、64.6%、0.5%;临汾地区29.2%、51%、6.2%;长治市35.9%、44.3%、19.8%;晋城市37.5%、51.3%、11.2%。
平原面积虽小却又是人口及其经济活动的集聚区,适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地有限,制约了耕作业的发展,广阔的山丘陵,适合林木与草坡发育,为林、牧业提供了充裕的基地;加之山区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又为工业及副业开拓了前景。
从而有利于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
2、地表黄土广布地面侵蚀强烈山西普遍分布着黄土,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随着地势起伏和下伏基岩地形的影响,黄土又集中成片分布在吕梁山脉以西的晋西沿。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群众参与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机制初探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是近十年来中央在农业上对青海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全省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9.2亿元,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114.3万亩,建设规模61.9万亩,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耕地2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3万亩,共涉及海东地区,黄南州,海南州的5个县的4个片区,辖25个乡镇,298个行政村,惠及30余万农村人口.农民群众是土地开发整理的主体.在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尊重群众意愿为前提,以维护群众权益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民全程参与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管理的有效机制,才能促进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一,参与内涵公众参与,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促使土地整理项目的相关群体积极地,全面地介入事物决策,实施,管理和利益分享等的一种方式方法.通过这些措施的运用,使农民群众和外来人一起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对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进行分析,从而做出相适应的计划及实施方案,并对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出评价,最终使农民群众从项目中得到收益.参与式方法是实现项目管理效果持续性的一种工具,是吸收公众参与投资项目设计,评价和实施的一种有效方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具有空间布局区域广,项目参与者众,利益相关人群多,社会效益比重大等特点,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引入参与式方法,通过参与式项目选择,计划,实施,决策和评估等技术方法与手段,能有效的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选择,计划,建设,实施到管护充分体现项目区内广大利益相关者的民情,民意,保证项目的有效,安全运行.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整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农民通过投工投劳参加土地整理.根据参与式发展的理念,土地整理问题并不仅仅是国家单方面的政策问题,集体土地是农民的土地,如何进行整理,农民自身应该有发言权,农民不应该是国家发展计划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成为土地整理的参加者和主力军.因此,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整理决不仅仅是单纯地出席讨论或者参加劳动,实际上包含着更广泛的内涵.例如,在决策和选择过程中的介入,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能力建设和自组自立,利益分享等,任何土地整理的努力若在这些方面不能有所体现,都称不上是真正的参与.二,遵循的原则(一)以人为本参与式发展思想的核心,强调发展的焦点是人的发展.早期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强调以项目为目的,混淆了目标的手段与目的的异同,以为只要出发点好,建成了项目,农民就会受益,就会满意.实际上,由于广大农民在土地整理项目进程中被忽视,项目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农村是一个复杂,重要的社会系统,人与环境,人与当地自然资源处在动态协调中,只有提高了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群众参与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机制初探�冯玲正工作视点22青海国土经略2/2011人的认识和能力,才能达到高层次的协调.(二)自愿参与历史经验表明,要办好农村的事情,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靠强迫命令让农民办的事情,都不能成功,也不会持久.土地整理干的是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能够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农民真正认识到土地整理的作用和意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推行过程中,要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防止农民产生抵触情绪,好心办成坏事.(三)贯穿全过程农民群众参与要融合在土地整理项目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有农民的积极性,规划设计阶段要符合他们的愿望,实施阶段要出于农民自愿,管理阶段要农民精心负责,利益分配阶段农民要合理分享,监测评估阶段农民群众要责无旁贷.只有这样,才能强化项目主体的关心和主人翁地位,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四)重视乡土知识农村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农村发展程度也有明显差异,简单照搬或遵循某一现成的模式去解决千差万别,呈多元化的土地整理问题,显然是不行的.广大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最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积累了丰富的乡土知识,并世代相传.在实施土地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汲取这些技巧,方式和经验,结合现代技术和知识,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整理模式.三,参与的阶段及其主要目标明确并规范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阶段及其主要目标,这是农民参与能有效实施的关键.(一)规划阶段项目选址需要与项目所在地的乡镇,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乡镇的积极性,村"两委"的组织能力,农民的意愿以及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基本情况,并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同意,出具征求意见书.要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适宜性,水资源平衡分析,新增耕地潜力以及项目实施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区范围,投资规模,新增耕地比例和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全面分析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在项目决定着手进行规划编制准备工作时,应将这一决定在项目区范围内公开宣布,使农民参与一开始就进入规划程序中.向农民群众公布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区域范围,性质及立项批复等.在项目规划方案形成阶段,应进行与此次规划相关的农民意愿调查与摸底,把农民群众的意愿带入规划当中,使规划方案尽可能与农民利益一致;应确认权属调整方案,并经土地权利人的书面同意,权属存在争议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纳入项目区范围.项目规划方案初步完成后,形成多方案的项目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规划图件.规划成果审查不能仅靠领导来决定,也不能仅靠专家来评审,而应组织召开农民群众听证会,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成果的审定,修改和完善项目规划.面对直观形象的规划图,农民群众往往又会出现不同的想法和建议,从而会产生不同的规划方案.规划人员应尊重农民群众意见,及时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项目在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更趋科学,合理和实用,最终形成一个吸收了其它方案优点的实施方案.项目规划经各方面审查通过后,国土资源部门和规划单位应将规划成果向农民群众公布,其目的是让农民群众加深对项目规划的理解,为项目规划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固的群众基础,同时应尽量多方面听取意见,以便修改和完善项目规划.(二)实施阶段项目实施前应在施工现场和工程指挥部设立公示牌,将批复建设项目的名称,建设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总投资,建设工期,土地权属状况,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内容公示,让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明确了解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实施中农民群众有权了解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制,将项目资金流向置于农民的监督之下,实行阳光操作.在主要单项工程实施地点,向农民群众公示所建工程的标准,投资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情况.组成农民群众监督小组进行工程质量,进度监督.如果在实施过程中经检查质量不合格的要重新返工,直到农民群众满意为止,以确保工程质量.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未能按规工作视点23青海国土经略2/2011划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门和规划单位应向农民群众作出详尽的说明,按照规划制定的有关程序,步骤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取得农民群众的应允.(三)验收阶段项目验收,应召开农民群众座谈会,了解农民群众反映,征询农民群众意见,取得农民群众认可.项目竣工后应规范设立土地整理标志牌和标识,标志牌内容应包括项目区所在位置,面积,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接受群众监督.应争取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和有关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持和配合,做好项目区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查,登记,调整工作.首先应确认权属,地类,面积等现状,做好权属管理有关政策宣传工作,让农民群众了解国家有关规定和权利人的权利义务.项目建设完成后应将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开,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土地变更登记和发证手续.(四)管护阶段在土地整理项目的运行管理中,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建设中各方面积极性很高,完工后能否发挥效益就很少有人过问.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工程主体不明,管护责任不清,运行制度不全等问题,致使项目工程的正常维护无法进行.其次,大多数工程无专职管理人员,由村组干部代管,管理人员素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上岗资质标准.因此,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就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本着"谁使用,谁管护维修"的原则,及时与项目区村集体和有关单位签订项目工程管护协议,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起农民群众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四,百万亩重大项目群众参与情况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自2010年5月17日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正式批准以来,为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青海省成立省级领导机构,省,州(地)级管理机构及县级实施结构,得到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各级指挥部在上级的正确指挥下,始终注意引导和鼓励当地群众参与百万亩土地整理的积极性,让群众全程参与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有发言权.(一)规划设计阶段,从理论上讲,农民群众应该处于主动地位.现实调查发现,农民群众并没有实现认知层面的转变,认为搞项目规划应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做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所以,尽管成立了群众听证小组,但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只能依靠村干部来获取资料,信息,农民群众参与还局限于村干部.所以,县指挥部结合"土地管理年"负责编写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宣传资料,会同项目区各乡政府,深入项目区各村户,以召开村干部会议,群众大会和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为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营造浓厚氛围,切实让群众全面了解实施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经反复修改,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在开工前召开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动员会和群众座谈会,告知项目概况和工程开工时间等,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当地群众各自的权利义务,重点听取当地群众对施工安排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并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三)邀请当地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和群众担任工程施工义务监督员.监督员全程跟踪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对个别设计完全不切实际以及施工不尽合理的及时提出纠改措施.(四)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对于设计不合理确需进行变更的,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并及时进行变更修改.总之,一系列的工作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群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热情.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让农民暂时放下手中的农活,第一时间赶到农田内,与施工方沟通,把自己的看法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交流,让施工方熟悉情况.在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群众的身影,青海省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指挥部将紧紧依靠广大群众,确保把该工程做成惠民,民心工程.作者单位:青海省土地统征整理中心责任编辑:王丽华工作视点24青海国土经略2/2011。
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预备会
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预备会11月12日,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验收预备会,省财政、水利、农业农村、交通、林草等部门抽调的13位专家及厅相关部门、省级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员及聘请的第三方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解读了《青海省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方案》,印发了《土地整理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土地整理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成立了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专家委员会,并对省级方案附表的完备性、可操作性进行了讨论。
会议要求,一是熟悉验收相关规定。
省级验收将从11月15日开始,参加验收人员要了解掌握竣工验收相关规范、规程、标准,重点对《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等规范、标准、规程以及《青海省重大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细则》《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省级竣工验收方案》进行认真学习掌握。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
重大项目验收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参与验收人员必须服从项目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在验收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向验收组组长或验收委员会主任反映,重大事项应及时向验收领导小组反映,必要时由验收委员会集体会商解决。
三是压茬推进验收。
省级竣工验收初步拟定验收顺序为尖扎县、民和县、贵德县、化隆县、循化县。
组织验收时,县域内所有子项目拟一次性验收。
四是严明工作纪律。
参加验收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准确掌握基础资料,做好现场工作记录,提交的验收意见要客观、公正,确保工程验收成果的真实性、有效性。
验收期间,会议工作人员及专家不得随意请假,确保项目按时顺利完成验收工作。
(省级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青海省自然资源厅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出新招11月14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省电子政务办、省政务监督局、省信息中心等单位“一网通办”专家,对厅现有7个政务服务系统与青海省政务服务网对接项目进行了验收。
高中地理:青 藏 地 区
青藏高原有哪些主要农业区?试分析其有利和不利 的区位条件。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有利条 件:地势较低,风力较小,气温相对较高;日照 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 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气温较低,热量不足;降 水少。
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南端察隅一带因地形阻挡,冬季 不受寒潮影响,并且纬度低、海拔低气温较高,热 量条件好;再加上因受西南季风和地形影响,年降 水量大,呈现出亚热带和热带风光。
青藏地区的河湖有什么特点?
世界河源,多咸水湖,是我国最大的湖区(咸水湖 区)。由断裂凹陷作用或冰川作用形成,是世界上 最大的高原湖区。湖泊盛产盐、碱、芒硝、石膏、 锂、硼等重要化工原料;有的湖泊还盛产鱼类;湖 滨水草丰茂,是良好的牧场。
为什么青藏地区能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冰川纵横,固体水库;地势高,为世界屋脊。
简述青藏铁路建成的重要意义。
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 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巩固了 国防等。
柴达木盆地概况
读下图,完成下 列问题。 1.写出图中重要 的的矿产地: 煤 鱼卡 、 石油 冷湖 、 铅锌 锡铁山 、 钾盐 察尔汗 。
2.柴达木盆地东部和南部的一些灌溉农业区著名的高 产作物是 青稞 。就热量状况而言,柴达木盆 地属于 青藏高寒区 区。柴达木盆地著名的天然气 输送工程为 涩北——西宁——兰州 。
雅 位于喜马 雅鲁藏布江流经东经95° 为青藏高原
鲁 拉雅山和 附近大拐弯处,切穿喜马 上重要的农
藏 冈底斯 拉雅山脉,流向发生完全 业区。是西
布 山—念青 相反的转折,即先向东北 藏重要的粮
江 唐古拉山 流,切穿山脉后转向西南 食作物—青
谷 之间。一 流。这段河床坡降非常大,稞的主要产
青藏高中地理知识点
青藏高中地理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青藏高中地理知识点青藏一般指青藏高原。
地理知识积累: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地理知识积累: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地理知识积累:塞上江南---河套平原敕勒川,这是⼀⾸敕勒⼈唱的民歌。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歌辞⼤⽓磅礴,粗犷雄放,有极⼤的艺术感染⼒。
千百年来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
阴⼭⼭脉,我国内蒙古⾃治区中部⼭脉,东西⾛向,包括狼⼭、乌拉⼭、⾊尔腾⼭、⼤青⼭等。
⼭顶海拔2000⽶—400⽶。
集宁以东到沽源、张家⼝⼀带⼭势降低到海拔1000⽶—500⽶。
⼭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原,属内陆⽔系。
南坡以1000多⽶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治区和宁夏回族⾃治区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
由贺兰⼭以东的银川平原(⼜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青⼭以南的后套平原和⼟默川平原(⼜称前套平原)组成,⾯积约25,000平⽅公⾥。
是鄂尔多斯⾼原与贺兰⼭、狼⼭、⼤青⼭间的陷落地区。
地势平坦,⼟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河套是指黄河“⼏”字弯和其周边流域。
河套平原⼀般分为宁夏青铜峡⾄⽯嘴⼭之间的银川平原,⼜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
有时“河套平原”被⽤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
东套⼜分为巴彦⾼勒与西⼭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称“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默川平原(即敕勒川)的“前套”。
有时河套平原称河套—⼟默川平原。
南临黄河、背靠阴⼭的⼋百⾥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北部边陲的蒙古⾼原,是由流经此处的古黄河冲积⽽成的⼀⽚扇形平原。
这⾥海拔1000多⽶,常年⼲旱少⾬,年降⾬量仅为150~200毫⽶,⽽年蒸发量却⾼达2000~3000毫⽶,是降⾬量的10~20倍。
尽管如此,河套平原却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基地和陕北防护林营造基地,根本原因就在于河套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远万⾥,绕了⼀个⼤⼤的“⼏字”湾后来到这⾥,只为深情⽆限地来浇灌滋润这⼀⽚苍天厚⼟。
所以,⾃古以来就有“黄河百害,唯富⼀套”的美好传说。
青藏高原东部黄河谷地耕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aal ad c ag n e d vn atr i iga X nu a rA t o o scu t .h eut id a d ta t ra o a be rbeln h ne ad t r igfc s n Qn hi u h aS l uo m u ony T ersl n i t ht h ae f r l h i o a n s ce e a
年 来 , 着人 口数量 的 不断 增加 , 济 的快 速 发展 , 地 资 源 随 经 耕 的减少 和建设 用地扩 张之 间的矛盾 日益突 出。 青 藏 高原 东部 黄河谷 地处 在 黄土 高原 与青 藏高 原 的过 渡
地带 , 区域地 形地 貌条 件相 对优越 、 光热条 件好 、 资源 丰富 , 水 农 作 物复 种指 数高 ,是 青海 省粮 食与 特色 农业 发展 重要 区域 之一 。特 殊 的 自然 地理 环境 和 丰富 的水能 资源 也使 黄河 谷 地 成 为最具 土地 开发 整理 潜力 的 区域和 新 的经济 增 长带 。随着 西部 开发 战略 的深 入 实施 ,青藏 高原 东部 黄河 谷 地经 济发 展
马振玲 , 曾永 年 , 正龙 , 茂 国 , 艳 杰 马 刘 刘
( 中南大 学地球 科学 与信 息物理学 院 , 中南大学 空间 信息技术 与 可持 续发 展研究 中心 , 南 长沙 4 0 8 ) 湖 1 0 3
摘 要 : 藏 高原 东部 黄 河谷 地是 高原 地 区重要 的农 业 区, 青 同时也是 经济发 展 的重点 区域 , 随着 西部 开发战略 的 实施 , 经济 发展 与 耕 地保 护的 矛盾 日渐突 出。以青海省 海 东地 区循 化撒拉 族 自治县 为例 , 用 2 0 — 0 7年耕 地 面积数据 、 口、 社会 固定 资产 采 00 20 人 全
地理口诀
地理口诀地理口诀亚洲第一长江长,“黄金水道”多河港;东北边境黑龙江,支流松花江通航;华南珠江大流量,主干西江船来往;横断山区巨能藏,最大河流澜沧江。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丰南入印度洋。
京杭运河南通航,世界人工河最长。
西北额尔齐斯河,唯一注入北冰洋。
此外闽江与钱塘,位于福建和浙江。
我国河流的一般特征河流主特征,众多水量丰;水能蕴藏大,世界第一称;内外流域分,大阴贺祁东。
水文变化南北同,枯水期为春与冬。
夏秋两季是汛期,天气多雨需防洪。
南水常流北水冻,北水浑浊南水清。
西北河流多内陆,断流季节是春冬。
长江概况滔滔入东海,涓涓青藏源;全长六千三,流域百八万;亚洲第一河,世界位居三。
上中下游分,宜昌湖口断。
十大政区过,青蜀藏与滇;中游鄂湘赣,下游苏沪皖,金沙经横断①,虎跳峡云南;上游落差大,龚嘴站四川;瞿巫西三峡②,电站正在建。
葛洲坝枢纽,长江水横拦。
中游江面宽,“九曲回肠”弯;洞庭鄱阳湖,沅湘汉江赣;支流南北布,汛期易排险。
下游阔又深,江口与海连。
自古航运重,“黄金水道”赞。
①金沙,金沙江。
横断,横断山区。
②瞿巫西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黄河概况源于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湾;流经青蜀陇和宁,内蒙晋陕豫东山①。
第二长河五千五,河口孟津分段三;上游一二阶梯过,龙羊青铜峡水电;中游河水多泥沙,支流汾渭三门峡;下游“悬河”遇洪险,引黄淤灌措施佳。
①东山,山东省的倒称。
黄河治理办法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
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
东北三省地理概况东北三大省,黑吉辽简称。
黑北漠河镇,“极村”“不夜城”。
地形之特征,外山平原中。
大小兴安岭,西北“人字形。
东部长白山,天池绮丽景。
东北大平原,松辽三组成①。
肥厚耕地阔,“沃野千里”平。
气候与农业气候之特征,冬长又寒冷;河冰坚且厚,航运半年通。
积雪和冻土,水丰好墒情。
夏季短且暖,七八月为盛。
农作物玉米,大豆最著名;春小麦甜菜,苹果产辽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谷地滋养着各民族优秀儿女,形成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黄河沿岸8个县的少数民族群众世居于此,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缔造了许多特色优质农产品。
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正在崛起,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龙头。
但是把它作为黄河上游综合开发的一方风水宝地,我们却需要重新审视它的价值和意义。
黄河造就了这里的奇山秀水,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新途径。
青藏高原的崛起和黄河水流的切割,还赋予这里丰富的水电资源。
这里是闻名全国的水电富矿带,被国家列为水电重点开发区。
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基地的重要部分。
黄河谷地是我省仅次于湟水流域的第二大人口密集地。
这里是黄土高原伸向青藏高原的最北段,是两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湟水流域。
经过审时度势,省国土资源厅的决策者们开始倾力描绘黄河谷地再造百万亩良田的宏伟蓝图……在龙羊峡以下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寺沟峡口之间,黄河谷地100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前奏曲,将在这里开始。
现在,尽管我们还不能看到壮观的场面,但我们期盼着这雄宏的主旋律及土地开发整理大戏高潮的早日到来。
因此,黄河谷地早开发、早利用、早得益的呼声日渐高涨。
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以下至民和县寺沟峡口之间的320公里的黄河沿岸地区,是青海省农业区光、水、热、土等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全省主要的耕地集中区和农产品产地。
但在这美好的前景面前,人们还是保持了冷静的思考和科学的认识。
虽然,黄河谷地是全省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但是这里多年的地理环境变化和经济活动也是当地发展的制约因素。
黄河造就的深山大谷导致这里长期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开发滞后、封闭落后,使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低于湟水河流域。
它所冲刷过的土地,因切割较深,多为山旱地,承载能力低;只有少部分能灌溉,人口大多积聚在这些地区。
由于土地负荷大,造成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
区域内237万亩耕地,灌溉面积只有76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32%。
现有灌溉设施建设因水平低、规模小、分散、老化、提灌站多、成本高等原因,其中实灌面积只有38.24万亩。
由于一直投入不足,没有建成配套的干渠工程,这里成为土地整理开发的最大制约。
本可以开发为良田或林草地的大片平坦的荒滩地,因缺水不能灌溉。
我们在扳着指头算土地资源账时,看到我省中东部地区耕作条件好的土地后备资源近2 00万亩,大部分分布在黄河谷地。
但这一区域却成为全省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域,沿黄8个县中5个县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28.05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3%,占当地农牧民总数的31.5%。
受耕地等基本生产条件的制约,虽经多年扶贫,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除了上述众多的缘由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是,随着征(占)地数量逐年增加,失地农民安置和他们的长远生计一直困扰着水电资源开发建设。
有关部门在规划中发现的一个很直观的前景是,通过黄河谷地开发整理新增的耕地,可容纳近15万失地农民和扶贫移民的安置问题。
为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开辟一方赖以生存的新良田和家园。
近年,我省在全面进行规划深入开展调研时,沿黄贵德、尖扎等地区的农户对改变现实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的意愿强烈。
好多贫困户和异地安置的水库区移民说,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就盼望着黄河谷地开发、整理的这一天了!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的吾土斯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发后曾惠及9个社,449户村民。
眼下因水土流失,生态退化,遇上大旱年,土地只能撂荒。
果合拉村因缺水而撂荒的土地有1000多亩。
积石镇丁江村2500多亩耕地因水利工程及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平常年景靠天吃饭,干旱年份则颗粒无收。
当地的基层干部说,看到群众靠着黄河吃不上水,挨着水库浇不上地,望着电站用不上电(灌溉),空有一腔为民之情,心里真为使不上劲而着急。
国土资源系统的有关人士说,增加近一倍的耕地是黄河谷地耕地开发的首要目标。
但它并不仅仅是只为了建设高标准农田,多打粮食,它更重要的意义是提高耕地的产出率,为农民增加收入做贡献。
站在关注民生,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层面,我们应对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加快黄河谷地综合开发,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黄河谷地是青海仅次于湟水流域的第二大人口密集区。
这里海拔在1650-2600米之间,地势较低、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是全省农业区中光热水土条件最好的地区。
同时,这一地区也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由于黄河两岸浅山植被稀疏,山体裸露,水土流失量大,属强烈及中等水土流失区,是黄河上游主要泥沙来源之一。
让有关部门深感紧迫的是,在耕地开发整理认识和项目前期准备的过程中,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评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前提和重点。
为实施好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亲自带队深入黄河谷地,现场勘察调研,深入到农户家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并多次召开土地开发整理研讨会、论证会,使推进黄河流域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思路不断清晰: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乡镇干部,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沿黄谷地的各族群众,各方在分析、讨论、呼吁、调研的过程中对它的意义目的作了如下的概括:——黄河谷地的开发、整理,可以改变区内耕地的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成为妥善解决移民安置(失地农民)的重要途径;——为解决东部地区的贫困问题拓展出路;——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有利于区域内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改善黄河谷地生态环境的需要。
如此的状况,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现实:多年来黄河上游由于实行单一的水电开发模式,缺乏区域统筹性,导致一大批规模水电开发的同时,形成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现实的贫穷落后状况,早期的开发规划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之间产生了强烈反差。
在这里,如果我们站在关注民生,致力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应当对黄河谷地的综合开发和耕地开发整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黄河谷地的水土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里势必成为青海最具有潜力、不可多得的开发区域。
鉴于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土地开发潜力和在全省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近年来,省政府批准《青海东部黄河谷地100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各有关部门积极着手开展了各项项目的前期工作。
调查和规划显示,尼那、李家峡、公伯峡等水利工程可灌地区的98.53万亩总土地面积中,未利用土地达41.59万亩,主要为荒草地、裸土地、滩涂地。
通过土地治理,可将现有零碎、贫瘠的耕地和荒草地、裸土地、滩涂等改造为成块、连片、能灌、能排、土层深厚和肥力增加的高产稳产良田,显著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对黄河谷地进行综合开发时,积极效应除体现在水电建设的成果外,还应该突出体现在水、土两个方面。
因为,在规划建设的13座大中型梯级水电站中有100米以上的高坝5座,正常蓄水水位分别抬高100——245米。
利用各电站水库大坝抬高的黄河水位,自流引水,进行浅山区及其以下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治理。
不仅可增加和改善耕地及水浇地面积,而且可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当地生态条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经过领导和专家的反复论证,该项目的实施,可使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的耕地面积由30. 86万亩增加到60.71万亩。
原有的旱地将变为水浇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3万亩,粮食亩产量可达450公斤,年增加农民收入约1800元。
项目实施后将为建立以高效、高产、优质作物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创造条件,年增产粮食8276万公斤。
油料1620万公斤、杂粮713万公斤、蔬菜12523万公斤、其他作物27916万公斤。
渠旁和路旁林网成林后,年可增加木材蓄积量30万立方米;年增产总值达4.12亿元。
为青海省的粮食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为保证全省813万亩耕地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增加人口容量、经济容量和环境容量,可说是我省土地开发方面的新理念。
因为,项目的实施,仅新增耕地按每人2亩水浇地计算,可容纳安置近15万人口。
一部分土地可用于安置当地库区移民,另一部分土地可用于解决沿黄流域干旱山区约1/3贫困人口的异地扶贫问题,既能有效解决青海东部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又能有效缓解库区移民原迁出地的生态压力。
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打捆”申报项目,是该地区各族群众的福音,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的福音。
它赋予了土地整理以全新的内涵。
黄河谷地耕地开发整理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综合性,而符合客观现实的综合性恰恰体现在它的科学发展上。
因为人们已经切身感受到: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实现农业由传统型向特色型转变、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进行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利用高原生态环境清洁无污染的特点,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为黄河河谷十分珍贵的土地资源来讲,对它开发、利用的层次高,它的内涵就丰富,资源价值就体现得好,它的深远意义才能全面凸现出来。
加快黄河谷地土地开发整理,有利于改善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缩小与省内其它地区的收入差距,这对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7月,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来青海调研时指出:青海省东部地区耕作条件好,后备资源近200万亩,可将黄河、湟水流域大量整理的小项目打捆上报申请专项。
这对于确保我省813万亩耕地总量、有效增加耕地、支持“三农”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对我省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提出“打捆”申报专项项目的要求,这是黄河流域的福音,也是黄河谷地各民族的福音,“打捆”上规模、“打捆”上效益、“打捆”上档次,它赋予了土地开发整理以全新的内涵。
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各民族和谐进步,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来源:青海日报作者:韩良李杰绍宏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