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案

赛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案
赛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案

赛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案

李宏昌

转向系统的主要任务是:1.设计合适的断开点以使悬架跳动对转向的影响尽

可能小。

2.设计合适的转向梯形以使内外转角尽可能符合理

论阿克曼曲线。

设计过程如下:

1.确定转向机的布置形式

前置,下置,断开式梯形前置。

2.转向系角传动比的确定

由最小转弯半径确定了最大外轮转角,根据最大外轮转角与方向盘转角的关系初步确定转向系角传动比为4:1,转向系角传动比为转向器传动比与转向机构传动比的乘积,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除用iw′=dβp/dβk表示以外,还可以近似地用转向节臂臂长L2与摇臂臂长Ll之比来表示,即iw′=dβp/d βki≈L2/Ll 。现代汽车结构中,L2与L1的比值大约在0.85~1.1之间,取比值为1,则转向器角传动比为4:1.

3.由转向器角传动比初步确定转向节臂L1的值。

齿轮齿条装置把方向盘的转动转换成横拉杆内球头的直线运动。计算传动比时需用到齿条的c-factor和转向节臂长度(外球头到主销轴的距离)。

C-factor=齿条行程(in.)/小齿轮转过360°

一般的齿条有“1-7/8-inch 齿条”或者“2-inch 齿条”;c-factor这个尺寸是方向盘转一圈的齿条行程。

一旦齿条的c-factor知道,转向传动比可近似用下式计算:

i=arcsin(c-factor/L)/360

L—转向节臂长度

本式中长度单位为英寸,角度单位为度。

系统中的压力角越小这个近似值越接近,也就是说在俯视图中横拉杆几乎要与转向节臂垂直。如果角度比较大的话,那拉杆的布置也会影响传动比。

C-factor取70,i为4,计算得L为76.67mm。

4.确定断开点的位置(得到转向机的长度和布置高度)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的不平会引起车轮的上下跳动,与车轮相连接的转向节及转向节臂铰链点N将随车轮上下运动(如图1),其运动规律有上下A臂和转向节臂的运动所确定,同时,N点还通过转向横拉杆,桡骨顶点F摆动,因此当N点上下运动时,其运动轨迹上的点至F的距离不能保持恒定时车轮将发生偏转,摆震,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同时也加大轮胎磨损,使转向传动系统受到冲击。因此,在断开式梯形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断开点。

用图解法确定断开点位置(如图2)。采用上下止点法确定断开点位置,当选假的导向机构和转向节臂作为一个刚体跳至上止点时,图中A,B,C三点分别运动到A1,B1,C1位置;跳至下止点时,则分别运动到A2,B2,C2,在上止点时,B1,O1连线的延长线与A1,O1连线的延长线相交于O3,此点即是悬架在上止点时的瞬时摆动中心,为了保证运动协调,C点的摆动中心应在C1,O3的连线上,同理,当悬架落至下止点时,得到瞬时摆动中心O4,则C点的摆动中心应在C2,O4的连线上,那么上下止点时C点的瞬时摆动中心取在C1O3和C2O4两直线的延长线交点O’上。当A,B,C三点分别跳至上下止点的60%时,用上述方法得到C点的瞬时摆动中心O’’,同样C2O’’=C1O’’,O’与O’’两点连线的中点为Oa,Oa点即为断开点。

对于赛车,取L1为76.67mm,梯形底角取110度(转向机前置时为满足正确阿克曼转向关系需取梯形底角为钝角),通过作图后得到转向节高度大致在距主销下A臂球销连接点之下10mm,通过作图法得到转向机长度M大致为500mm,转向机高度为距车架前地面30mm的位置,当断开点满足这个尺寸时,悬架跳动对转向的影响较小。

5.通过MATLAB优化设计转向梯形内外轮转角关系。

Matlab程序如下:

sita20=0.0001;

for i=1:50

D2R=pi/180;

sita21=atan(1/(1/tan(sita20)+1196/1650));

angles1(i,1)=sita20/D2R;

angles1(i,2)=sita21/D2R;

sita20=sita20+D2R;

end

plot(angles1(:,1),angles1(:,2),'r-')

axis([0 30 0 30]);

hold on

r=120*pi/180;

h=100;

k=1196;

M=500;

sita0=0;

L1=76.67;

L2=(((k-M)/2-L1*cos(r))^2+(L1*sin(r)-h)^2)^0.5;

D2R=pi/180;

for i=1:50

s=(k-M)/2-L1*cos(r+sita0)-(L2^2-(L1*sin(r+sita0)-h)^2)^0.5;

a=r;

b=atan(2*h/(k-M+2*s));

c=L1^2+((k-M)/2+s)^2+h^2-L2^2;

d=2*L1*(((k-M)/2+s)^2+h^2)^0.5;

e=c/d;

sita1=a-b-acos(e);

angles(i,1)=sita0/D2R;

angles(i,2)=sita1/D2R;

sita0=sita0+D2R;

end

plot(angles(:,1),angles(:,2))

grid;

axis([0 30 0 30]);

xlabel('内轮转角(度)')

ylabel('外轮转角(度)')

上图为得到的实际内外轮转角曲线(蓝线)与理想阿克曼转角曲线(红线),在最大转角时,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差值为最大值2-3度,属于可接受范围。

农用车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前言 §1.1 四轮农用车的发展前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村的经济空前的活跃。农村的货运量和人口的流动量急剧增加,加快运输机械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正是这一市场的需要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机械-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它解决了农村运输的急需,填补了村际,乡际,城镇及城乡结合部运输网络的空白,活跃了农村经济,为农村富裕劳动力找了一条出路,从而使数以万计的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四轮农用运输车的竞争对手是轻型汽车。与汽车相比,四轮农用运输车有许多优点。入世后农用运输车没有受到多大冲击,因为它是中国特色的产业,符合国情,在国外几乎没人搞过。但是我们不能回避汽车与四轮农用运输车在市场的竞争,四轮农用运输车利用比较底的生产成本和微利经营的生产方式并引进先进的汽车技术,坚持“三低一高”的特色,注重产品质量,使之与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得以提高。 随着党和国家提出的的开发西部的政策落实,也给农用运输车厂商带来了无限商机使农用运输车的开发有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我国有近13亿人口,特别是9亿以上的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需求量最大的是低档次的汽车。由于它比较适合中国国情,预计在未来的5~15年里,农用车在我国农村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农用车保有量增加很快,因此对柴油的需求很大。 农用车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其中三轮车价格在4000~7000元/辆,四轮车价格在1~1.5万元/辆,购车农户一般半年左右即可收回10000元投资。另外,农用车的养路费为每月每吨70元,是汽车的30%,使用成本为同吨位汽车的1/3到1/2。公路快速建设也促进了农用车的发展。旧中国,全国公路仅13×104 km,而到1997年底,已达1.226×106 km,目前全国98%的乡和80%的村都通了公路,使得农用车有用武之地。公安车管部门1993年制定了《关于农用运输车道路交通管理的规定》,在不损害管理大局的前提下,

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方案

根据本届竞赛题目对无碳小车(以下简称:小车)功能设计、徽标设计的要求,我们首先确定如下的设计思路: 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块下落的重力势能直接转 化为小车前进的动能时,能量损失最少,所以小 车前进能量来源直接由重物下落过程中减少的 重力势能提供为宜。 2、根据小车功能设计要求(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 避开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小车前进的路线具 有一定的周期性;考虑到小车转向时速度有损 失,小车前进的线路是命题设计要求的最优解。 3、结构的设计与成本分析、加工工艺设计统筹考 虑,力求产品的最优化设计。 4、徽标反映本届竞赛主题:无碳小车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方案介绍: 一、徽标设计(图1) 图1 (1)设计说明: 整个徽标是一个椭圆形的圈,包围着一个车轮,车轮下面写着“No Carbon”的字样。其中,车轮代表着我们所做的无碳小车。其后面是由众多抽象的“S”形条纹组成,代表着我们的无碳小车由所要求的“S”形跑到飞驰而出。其下的“No Carbon”字样简单明了地说明了这届大赛的主题,并且外面的椭圆圈,代表着能量的意识,说明了势能与动能相互转换的过程。最后,以整体上看,整个图形像一只眼睛。看着远方,对未来全球实现无碳充满希望。 (2)材料:45钢 (3)制作:激光打标机喷漆 外圈红色R:255 G:0 B:0 内圈红色R:170 G:0 B:0 “No”R:85 G:85 :B::85 “Carbon”R:170 G:0 B:0

车轮R :255 G :85 B :85 “S ”R :255 G :85~170 B :0~85 二、小车动力、动力—转向、转向系统 1、小车的动力系统(图2) (1)方案: 根据竞赛命题要求(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重物下落减少重力势能转换获得,不可使用任何其他的能量形式)及能量守恒定律,物块下落的重力势能直接转化为小车前进的动能时,能量损失最少,所以以绳拉力为动力为宜。拉力作用于锥型原动轮(以下简称:原动轮)上,形成力矩,力矩对该原动轮产生转动效应,通过一系列齿轮的传动,将动力输出,使后轮转动,小车前进。 (2)以上方案作用: ①由于设计该小车的前进过程是 静止—加速—匀速—减速 的过程,所以开始时拉力的作用点处在原动轮半径较大处,并且随 着小车的前进,拉力作用点距离原动轮的轴线的距离呈递减的线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文档副标题]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概要设计方案做完善和细化。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 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 B. 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 开发项目组名称 D. 项目代号(项目规划所采用的代号); E. 说明遵从的IT标准和原则,符合公司的IT ABBs 1.3 参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 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 设计概述 2.1 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2.1.1 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2.1.2 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2.1.3 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2.1.4 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 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工具等,尽量采用标准

汽车传动系统详细讲解

汽车传动系统详细讲解 以前我们介绍过汽车车身尺寸的意义和汽车心脏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然而汽车要行驶在道路上必须先使车轮转动,要如何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车轮并使车轮转动?负责传递动力让汽车发挥行驶功能的装置就是传动系统,汽车没有了它就会成为一台发电机或坐人的空壳,并且还是一台烧钱的机器了。 在基本的传动系统中包含了负责动力连接的装置、改变力量大小的变速机构、克服车轮之间转速不同的,和联结各个机构的传动轴,有了这四个主要的装置之后就能够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轮子上了。 一、动力连接装置 1. 离合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手动之间,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手动。 汽油发动机车辆在运行时,发动机需要持续运转。但是为了满足汽车行驶上的需求,车辆必须有停止、换档等功能,因此必须在发动机的外连动之处,加入一组机构,以视需求中断动力的传递,以在发动机持续运转的情形之下,达成让车辆静止或是进行换档的需求。这组机构,便是动力连接装置。一般在车辆上可以看到的动力连接装置有离合器与扭力转换器等两种。

离合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手动之间,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手动。如图所示,飞轮机构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在一起。在飞轮的外壳之中,以一圆盘状的弹簧连接压板,其间有一摩擦盘与输入轴连接。 当离合器踏板释放时,飞轮内的压板利用弹簧的力量,紧紧压住摩擦板,使两者之间处于没有滑动的连动现象,达成连接的目的,而发动机的动力便可以通过这一机构,传递至,完成动力传递的工作。 而当踩下踏板时,机构将向弹簧加压,使得弹簧的外围翘起,压皮便与摩擦板脱离。此时摩擦板与飞轮之间已无法连动,即便发动机持续运转,动力并不会传递至及车轮,此时,驾驶者便可以进行换档以及停车等动作,而不会使得发动机熄火。 2. 扭力转换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自动之间,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平顺的传送到自动。在扭力转换器中含有一组离合器,以增加传动效率。 当汽车工业继续发展,一般消费者开始对于控制油门、剎车以及离合器等三个踏板的复杂操作模式感到厌烦。机械工程师开始思考如何以利用机构来简化操作过程。扭力转换器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被导入汽车产品的,成就了全新的使用感受。 扭力转换器导入,改变了人们驾驶汽车的习惯!扭力转换器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式离合器,被安装在发动机与自动之间,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平顺的传送到自动。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扭力转换器的离作方式与离合器之间截然不同。在扭力转换器之中,左侧为发动机动力输出轴,直接与泵轮外壳连接。而在扭力转换器的左侧,则有一组涡轮,透过轴与位于右侧的变速系统连接。导轮与涡轮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连接机构,两者均密封在扭力转换器的外壳之中,而扭力转换器之内则是充满了黏性液体。 当发动机低速运转时,整个扭力转换器会同样低速运转,泵轮上的叶片会带动扭力转换器内的黏性液体,使其进行循环流动。但是由于转速太低,液体对于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 姓名:席昌钱 学号:5 同组者:严炳炎、孔祥生、余鹏、李朋超、郑大伟专业班级:09车辆工程2班 指导教师:王丰元、邹旭东

设计任务书 目录 1.转向系分析 (4) 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8) 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 4.转向器设计计算 (14) 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6) 6.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 7.结论 (24) 8.参考文献 (25)

1转向系设计 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23~32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 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基本参数 1.整车尺寸: 11976mm*2395mm*3750mm。 2.轴数/轴距 4/(1950+4550+1350)mm 3.整备质量 12000kg 4.轮胎气压 2.转向系分析 对转向系的要求[3] (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 (2) 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 (3) 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 (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 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有时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如图2-1。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采用动力转向时,还应有转向动力系统。但对于中级以下的轿车和前轴负荷不超过3t的载货汽车,则多数仅在用机械转向系统而无动力转向装置。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方案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方案摘要: 现代汽车技术追求高效节能,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三大目标。作为汽车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转向系统的发展也一直努力追求达到这些目标。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相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能节省油耗约3%~5%,具有结构精巧、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优点,是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英飞凌作为世界第二大车用半导体供应商,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产品以适应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转向系统的市场分析以及EPS的分类及其基本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英飞凌对于基于两种不同电机的EPS系统的解决方案及其产品,最后本文分析了EPS的两个新方向以及英飞凌将采用的解决方案和新的产品技术。 1.转向系统市场分析 在汽车的发展历程中,转向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简单的纯机械式转向系统(Mechanical Steering,MS)发展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ydraulic Power Steering,HPS),然后又出现了电液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ally Powered Hydraulic Steering,EHPS),而目前正开始广泛应用的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 与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相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能耗少:EPS没有转向油泵,且只在转向时电动机才提供助力,所以动力消耗和燃油消耗均可降到最低。比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可节约燃油3%~5%,因而燃油经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2.路感好:EPS能在各种行驶工况下提供最佳力,减小路面不平度所引起的对转向系的扰动。且由于EPS 系统内部采用刚性连接,系统的滞后特性可以通过软件加以控制,因此有较好的路感。 3.安装方便:EPS取消了油泵、皮带、密封件、液压软管、液压油及密封件等零件,并且其电机和减速机构安装在转向柱或装在转向器内,从而使整个转向系统的重量减轻、结构紧凑且安装方便。 4.回正性能好:EPS结构简单精确、内部阻力小、回正性能好,而且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补偿,从而可以得到最佳的转向回正特性,且可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智能照明系统设计方案书

目录 第1章概述 (3) 第2章背景及意义 (4) 第3章标准规范 (5) 第4章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解决方案 .. (6) 5.1总体规划设计 (6) 5.2分部设计 (7) 5.2.1中控中心 (7) 5.2.2通信网络 (8) 5.2.3LED照明设备 (8) 5.2.3.1LED 日光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2LED 筒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3LED 球泡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4LED T5灯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5LED 感应灯 (9) 5.2.4智能控制系统 (11) 5.2.4.1硬件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4.2软件部分 (19) 5.3系统特点 (20) 5.3.1分布式控制 (20) 5.3.2网络监听器 (20) 5.3.3场景控制 (21) 5.3.4远程控制 (21) 5.3.5时序控制 (21) 5.3.6系列化产品且安装简便 (21) 5.3.7广泛的控制能力 (21) 5.3.8可靠性 (21) 5.3.9掉电保护(电路发生故障时的照明方式选择) (22)

轿车传动系总体方案设计及万向传动轴的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轿车传动系统总体方案及万向传动轴的设计 院(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新能源) 年级2011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邓利军 二○一四年六月

摘要 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组成现代汽车普遍采用的是活塞式内燃机,与之相配用的传动系统大多数是采用机械式或液力机械式的。普通双轴货车或部分轿车的发动机纵向布置在汽车的前部,并且以后轮为驱动轮,其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依次经过离合器、变速器(或自动变速器)和由万向节与传动轴组成的万向传动装置,以及安装在驱动桥中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最后传到驱动车轮。传动系统的首要任务是与发动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汽车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关键词: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驱动车轮

Abstract The basic issue of Automotive driveline is to driving force from the engine to drive wheels. The modern Motor commonly used is the piston-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usually use mechanical drive system or hydraulic mechanical drive system to match with it. The engine of General biaxial goods or part of the vertical layout are in the front of the car, and use the rear wheel for driving wheel, the composition of the drive system and arrangement of the engine power to issue the order after clutch、gearbox (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the drive shaft gear which make up of the universal sec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main reducer which installed on the drive axle 、 differential and axle, and finally is the drive wheels.The primary tasks of transmission is to work together with the engine for ensure that the use of motor vehicles to normal in different traffic conditions, and has good power and fuel economy. Key words: Clutch, transmission, drive shaft universal joints, drive axle, main reducer, differential, axle, drive wheels

课程设计--汽车转向机构说明书

汽车运动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3年6月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转向机构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班级:11汽车服务本 姓名:叶凌峰俞科王栋柄 王璐吴海霞欧阳凯强 学号:11113003233 11113003243 11113003199 11113003209 11113003218 11113003174指导老师:李振哲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 1.2课程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2) 1.3机构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参考数据 (5) 1.5设计要求 (5) 二. 设计方案比较 (6) 2.1设计方案一 (6) 2.2设计方案二 (7) 2.3设计方案三 (8) 2.4最终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虚拟样机实体建模与仿真 (9) 四.虚拟样机仿真结果分析 (10) 4.1运动学仿真 (11) 4.1.1运动学仿真--转向盘位移仿真曲线 (11) 4.1.2运动学仿真--轮胎位移仿真曲线 (11) 4.1.3运动学仿真--转向盘速度仿真曲线 (12) 4.1.4运动学仿真--轮胎速度仿真曲线 (12) 4.1.5运动学仿真--转向盘加速度仿真曲线 (13) 4.1.6运动学仿真--轮胎加速度仿真曲线 (13) 4.2动力学分析 (14) 4.2.1转向盘受力仿真曲线 (14) 4.2.2轮胎受力仿真曲线 (14) 五. 课程设计总结 (15) 5.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15) 5.2设计过程 (15) 5.3设计展望 (16) 5.4设计工作分工表 (16) 5.5参考文献 (16)

最经典的东风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案例

东风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案例 1规范 本规范介绍了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匹配、以及动力转向管路的布置。 本规范适用于天龙系列车型转向系统的设计 2.引用标准: 本规范主要是在满足下列标准的规定(或强制)范围之内对转向系统设计和整车布置。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744-1997载重汽车轮胎 GB/T 6327-1996载重汽车轮胎强度试验方法 《汽车标准汇编》第五卷转向车轮 3.概述: 在设计转向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满足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和零件设计

的标准化。先从《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猎取新车型在设计转向系统所必须的信息。然后布置转向传动装置,动力转向器、垂臂、拉杆系统。再进行拉杆系统的上/下跳动校核、与轮胎的位置干涉校核,以及与悬架系统的位置干涉、运动干涉校核。最小转弯半径的估算,方向盘圈数的计算。最后进行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的计算与匹配,以满足整车与法规的要求;确定了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匹配之后,再完成转向管路的连接走向。 4车辆类型:以EQ3386 8×4为例,6×4或4×2类似 5 杆系的布置: 根据《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所要求的、车辆类型、车驾宽、高、轴距、空/满载整车重心高坐标、轮距、前/后桥满载轴荷、最小转弯直径、最高车速、发动机怠速、最高转速,空压机接口尺寸,轮胎规格等,确定前桥的吨位级别、轮胎气压、花纹等。考虑梯形机构与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之间的轴距匹配及各轴轮胎磨损必需均匀的原则,确定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内外轮转角、第一垂臂初始角、摆角与长度、中间垂臂的长度、初始角、摆角,确定上节臂的坐标、长度等 确定的参数如下 第一、二轴选择7吨级规格

系统设计方案和对策

WORD格式整理 网银圈存与缴费系统 系 统 设 计 方 案 东华理工大学 2007年5月30日 专业知识分享

目录 1. 设计原则....................................................... - 1 - 2. 设计方案 (3) 2.1 现状 (3) 2.2 学校现有相关系统的现状 (3) 2.3 主要业务需求分析 (4) 2.4 方案 (6) 2.4.1 系统的硬件平台架构图 (6) 2.4.2 系统开发模式设计 (8) 2.4.3 各模块功能简介 (10) 3. 运行环境及开发平台 (11) 3.1 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 (11) 3.2 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 (12) 3.3 应用软件开发平台 (12) 4. 项目开发、实施方案 (13) 专业知识分享

1.设计原则 (1) 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系统设备选型、网络设计、软件设计等各个方面要充分考虑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设计方面,采用容错设计。在设备选型方面,保证软、硬件的可靠性,必须考虑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在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都尽量减少故障的发生。 (2) 方便管理和维护 系统涉及面广,需要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在不改变系统运行的情况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进行调整;易维护是应用系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包含两层含义:故障易于排除,日常管理操作简便。 (3) 先进性 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应当充分利用最可靠的成果和现代最新技术,以便使系统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长远的观点看,这也是最节省的选择。先进性是系统建设期望达到的目标,但是先进性面临许多不成熟的问题。因此,应视系统建设为一个系统工程,充分考虑现在和未来,使系统建设与业务需求同步增长。 (4) 实用性 设计本系统,应首先考虑能满网银圈存系统和校园缴费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实际应用的需要。 (5) 开放性和规范性 为保证各供应商产品的协同运行,同时考虑到投资者的长远利益,本系统必须是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开放系统部分,并结合相关的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执行。另方面,由于本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在系统设计和建设初期应着手参考各方面的标准与规范,并且应遵从该规范各项技术规定,并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管理工作。 (6) 可扩充性 专业知识分享

FASE方程式赛车传动设计报告

传动部分 1 发动机 1.1 发动机的选择: 根据大赛规则,驱动赛车的发动机必须采用四冲程、排量610CC一下的活塞式发 1.2 发动机的固定 采用六点固定,具体固定情况如下图: 2 传动系基本参数的确定: 2.1变速箱的基本参数: 2.2 根据功率平衡方程: 确定赛车的最高车速。 式中:P e——发动机有效输出功率 G——重力 η ——传动效率 T ?——滚动阻尼系数

u a ——最高车速 i——坡度 C D ——风阻系数 A——迎风面积 δ——旋转质量换算 m——质量 根据最高车速的定义得:i=0,du/dt=0 其中:加装限流阀后P e=51.45KW;G=2940N;ηT=0.85;C D=0.25;A=0.746m2; 滚动阻尼系数由经验公式:f=f0+f1v 100+f4(v 100 )4可算出 查表后取:f0=0.01;f1=0.00027;f4=0.0012; 由此求得:u a=118km/h。 2.3确定传动比 根据公式: u a=0.377rn i g i o i c 式中:u a=118km/h;r=0.2667m;n=9000rpm;i g=1.272;i c=1.822;求得:i o=3.3 2.4 链条的选择 2.5大链轮的计算 因为小链轮齿数Z1=15且ic=Z2 Z1 所以: 大链轮齿数:Z 2 =49 分度圆直径:d= p sin(180°/z) =12.7 sin180°49 ? =198.22mm 齿顶圆直径:d a=p(0.54+cot180° z ) =204.67mm 齿根圆直径:d f=d?d1=190.30mm 2.6 链速的确定 由公式v= znp 60×1000 得 v=14.37m/s

汽车专业知识传动系统五种布局方式.

汽车专业知识:传动系统五种布局方式 汽车的传动系统布置可以分为五类: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和四轮驱动(4WD)。 ■前置后驱(FR) 最早期的汽车绝大部分采用FR布局,现在则主要应用在中、高级轿车中。FR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均匀,即整车的前后重量比较平衡,操控稳定性较好。缺点是:传动部件多、传动系统质量大,贯穿乘坐舱的传动轴占据了舱内的地台空间。 ■前置前驱(FF) FF是现代小、中型轿车普遍采用的布置方案。FF的优点是:降低了车厢地台,操控性有明显的转向不足特性,另外其抗侧滑的能力也比FR 强。缺点是:上坡时驱动轮附着力会减小;前轮由于驱动兼转向,导致结构复杂、工作条件恶劣。 ■中置后驱(MR) 发动机放置在前、后轴之间,同时采用后轮驱动,类似F1赛车的布置形式。还有一种“前中置发动机”,即发动机置于前轴之后、乘员之前,类似于FR,但能达到与MR一样的理想轴荷分配,从而提高操控性。MR 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均匀,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缺点是:发动机占去了座舱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和实用性,因此MR大都是追求操控表现的跑车。

■后置后驱(RR) 早期广泛应用在微型车上,现在多应用在大客车上,轿车上已很少用,但保时捷911的“甩尾”则是因RR出名的。RR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没有沉重的传动轴,也没有复杂的前轮转向兼驱动结构。缺点是:后轴荷较大,在操控性方面会产生与FF相反的转向过度倾向。 ■四轮驱动(4WD) 无论上面的哪种布局,都可以采用四轮驱动,以前越野车上应用的最多,但随着限滑差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四驱系统已能精确地调配扭矩在各轮之间分配,所以高性能跑车出于提高操控性考虑也越来越多采用四轮驱动。4WD的优点是:四个车轮均有动力,地面附着率最大,通过性和动力性好。

16L爱丽舍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

1.摘要 汽车转向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它的质量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转向器也在不断的得到改进,虽然电子转向器已开始应用,但机械式转向器仍然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所采用。而在机械式转向器中,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汽车上。本文选择GX1608A型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作为研究课题,其主要内容有:汽车转向器的组成分类;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及其数据确定和转向器的设计过程。 这种转向器的优点是,操纵轻便,磨损小,寿命长。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转向灵敏度不如齿轮齿条式。因此逐渐被齿轮齿条式取代。但随着动力转向的应用,循环球式转向器近年来又得到广泛使用。 关键词;转向器操纵稳定性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4) 2汽车转向系的组成及分类 (6) 2.1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 (6) 2.1.1 机械式转向系 (9) 2.1.2 动力转向器 (10) 2.2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1) 2.2.1转向器的效率 (11) 2.2.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2) 2.2.3转向盘自由行程 (17) 2.3 转向操纵机构及转向传动机构 (17) 2.3.1转向操纵机构 (17) 2.3.2转向传动机构 (18) 3转向器总成方案分析 (20) 3.1转向器设计要求 (20) 3.2转向器总成方案设计 (21) 4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25) 5 转向器输出力矩的确定 (26) 6 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27) 6.1 转向摇臂轴(即齿形齿扇轴)的设计计算 (27) 6.1.1材料的选择 (27) 6.1.2结构设计 (27) 6.1.3轴的设计计算 (27) 6.2 螺杆轴设计计算及主要零件的校核 (31) 6.2.1材料选择 (31) 6.2.2结构设计 (31) 6.2.3轴的设计计算 (32) 6.2.4钢球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校核 (34)

软件系统设计方案详细说明书

博客系统设计方案 本网站系统是主要为注册用户提供一个发布个人相关信息和写作的平台。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博客里发布一些自己的文章和相关信息。本博客系统可以帮助用户管理个人的所有发布信息,而且用户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任意的修改。本博客系统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网上空间,让用户可以在空闲的时间进入自己的领地随意的玩转。 一、需求分析 本网站系统是以用户为主,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博客空间发布自己的相关信息,如个人博文,个人相册,等个人信息。用户还可以对自己的相关资料做任意的操作。如增加和删除等。当用户登录本网站首页可以在网站首页看到一些好的博文展示。还可在本网站查找并添加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博友,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网站还提供了一些最新的新闻信息供用户查看。根据用户的需求本博客系统主要可分为六个部分。1、新闻管理部分;2、用户操作部分;3、图片管理部分;4、个人博文管理;5、歌曲管理部分;6、管理员后台管理; 1、新闻管理 新闻管理部分主要是对网站内的所有新闻信息进行管理。用户可以在网页上查看所有的新闻信息,并可以对新闻进行评论。网站会对新闻的点击率进行统计,从而将点击率较高的新闻发布道网站的首页,供用户查看。 2、用户操作 用户操作部分主要是针对用户进行相关的管理。包括用户的注册,登录,还有用户访问本网站的次数,用户的个人信息等等。 3、图片管理 图片管理主要是针对用户所上传的图片进行相关的管理操作。如用户在个人相册上传了自己的图片,并为图片添加了相关的描述等等。

4、个人博文管理 个人博文的管理主要是对用户所上传的博文进行相关的管理,用户将自己发布的博文保存在博客空间内,并对博文进行相关的访问权限的设置。根据用户的设置,来评定是否将博文显示到好友的相关信息中。 5、歌曲管理 用户可以在自己的音乐盒模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以后用户进入空间就可以收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 6、管理员后台管理 管理员后台管理比较复杂,它包括对各个部分的管理,包括新闻,歌曲,相关文章,用户等。管理员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的增删改查的操作。 二、页面设计 本网站的页面主页分为三大部分。1、网站公共页面;2、注册用户页面;3、管理员管理页面 1、公共页面 公共页面主要是指非注册用户可以进入的页面,包括网站首页,新闻详细页面,用户注册页面,用户登录页面等。 2、注册用户页面 这部分页面是为已近注册的用户提供的页面。包括,用户个人博客的首页,个人博文列表和编辑添加等页面,个人音乐盒页面等。 3、管理员管理页面 这部分的页面是管理员对网站进行相关操作时所进入的页面。包括管理员首页,新闻编

1汽车传动系统概述课件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适用于汽车制造和检测专业 院系(部)____ _汽车工程系__ _ 班级____ _15汽技16汽检7班__ 教师_______ 李玉超_ _ ____

教案首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机械式传动系一般组成及布置示意图 1-离合器 2-变速器 3-万向节 4-驱动桥 5-差速器 6-半轴 7-主减速器 8-传动轴 图为传统的发动机纵向安装在汽车前部,后桥驱动的4×2汽车布置示意图。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传到驱动桥。在驱动桥处,动力经过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传给驱动车轮。 二.发动机前置、纵置,前轮驱动的布置示意图

1-发动机 2-离合器 3-变速器 4-变速器输入轴 5-变速器输出轴 6-差速器 7-车速表驱动齿轮 8-主 减速器从动齿轮 发动机前置、纵置,前桥驱动,使得变速器和主减速器连在一起,省掉了它们之间的万向传动装置。 三.典型液力机械传动示意图 1-液力变矩器 2-自动器变速器 3-万向传动 4-驱动桥 5-主减速器6-传动轴 液力传动(此处单指动液传动)是利用液体介质在主动元件和从动元件之间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来传递动力。液力传动装置串联一个有级式机械变速器,这样的传动称为液力机械传动。 四.静液式传动系示意图 1-离合器 2-油泵 3-控制阀 4-液压马达 5-驱动桥 6-油管 液压传动也叫静液传动,是通过液体传动介质静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主要由发动机驱动的油泵、液压马达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五.混合式电动汽车采用的电传动

汽车转向系统EPS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EPS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1 引言 (1) 1.1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1) 1.2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思路 (3) 1.3 EPS的研究意义 (4) 2 EPS控制装置的硬件分析 (5) 2.1汽车电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以及类别 (5) 2.2 电助力转向机构的主要元件 (8) 3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11) 3.1 动力转向机构的性能要求 (11) 3.2 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计算 (11) 3.3 转向横拉杆的运动分析[9] (21) 3.4 转向器传动受力分析 (22) 4 转向传动机构优化设计 (24) 4.1传动机构的结构与装配 (24) 4.2 利用解析法求解出外轮转角的关系 (25) 4.3 建立目标函数 (27) 5 控制系统设计 (29) 5.1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 (29) 5.2 EPS电助力电动机的选择 (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5.3 控制系统框图设计 (31) 结论 (32)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1 引言 1.1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汽车转向系统,顾名思义是为了能够使车辆按照驾驶员的意愿向左或者向右转弯或者直线行驶。转向装置有很多种,也一直在经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发明家本茨发明汽车的初期,转向系统知识最简单的形式来转向,其机构为单纯的扶把式,没有助力,所以笨重,费力,以及行驶状态不稳定。从在原始的雏形开始,各国人士不断创新改革,到现在为止,汽车转向系统的应用按先后顺序可以分为: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助力转向装置、电子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助力转向系统、四轮转向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和线控转向系统[1]目前市场大部分中低档轿车采用的液压式转向器,当然电控的也很常见,所以在该种系统的转向器技术的发展如今已经遇到了瓶颈。随着人们对乘车舒适,节能,安全,稳定的期望,电控液压式转向系统逐渐取代了先前的版本,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期待有路感的转向系统问世,所以流量阀式液压助力转向器出现了,在不同车速下,驾驶员手握方向盘,感觉到了路感的存在,助力特性曲线描述的就是“路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液压式转向器依然存在很多缺陷,电机,液压泵,转向器,流量阀等等转向器在发动机旁的布置问题又出现了,还有就是液压油的泄漏问题越来越的突出尖锐。电助力EPS (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system)是在纯机械转向机构的前提下,设计加装了扭矩和车速等信号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转向助力装置等[2]。所以电助力式转向器弥补了上述的不足,而且节能环保,易于线性控制,所以现在很多研究人员把目光转向了电助力式转向机,瞬时其成为了国际汽车工业转向系统新的研究主题,且这种系统也正在慢慢实现整车量产状态。

大众宝来转向系统故障诊断方案设计

毕业设计作品 题目:大众宝来转向系统故障诊断方案设计 类型:方案设计 学生姓名:王青山 目录 摘要 (1) 1、大众宝来车型背景 (2) 1.1大众宝来市场发展现状 (2) 1.2大众宝来参数配置 (3) 2、大众宝来汽车转向系统 (3) 2.1大众宝来转向系统 (3) 2.2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4)

3、液压转向系统的主要故障与诊断 (5) 3.1转向沉重 (5) 3.1.1故障诊断 (5) 3.2左、右转向轻重不同 (7) 3.2.1故障诊断 (7) 3.3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 (8) 3.3.1故障排除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摘要 汽车动力转向系统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系统,该系统为双回路液压系统,主要由分配阀、转向器、转向油箱、溢流阀、精滤器等组成。针对某型号车辆频繁出现的转向器故障,分析了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深入剖析了加在转向器上的力矩变化规律,找出了动力转向液压系统中转向器频繁损坏的原因,指出了该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分析大众宝来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运行原理,分析了大众宝来转向系统的主要故障体现以及故障的主要原因及其诊断方案。动力转向系统故障主要有转向沉重、转向冲击、转向不灵、转向回跳、转向噪声和油液渗漏等。 关键词:大众宝来;转向系统;故障诊断;液压;

1大众宝来车型背景 1.1大众宝来市场发展现状 大众宝来(VolkswagenBora)是一款紧凑型轿车,外观简洁时尚,操控性强,动力性能强劲。它一直深受汽车爱好者的喜爱,但汽车数量增加,每天的使用频率也在增加。还出现了几个常见的缺陷。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从10月1日起回收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生产的1.4吨硼砂汽车的一部分,共回收54,024辆汽车。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制造原因制造商的转向辅助车辆的回流管在极端条件下被破坏,转向助力性能降低,转向增加,安全风险有可能发生。质量主管检疫总监表示,如果召回措施无法有效消除缺陷,生产者必须采取召回等措施。 大众宝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当时大众以高档化为目标推出与奥迪A3拥有大部分共用部件的BORA。2001年一汽大众正式将BORA引入中国,并取名“宝来”。至今他在中国已经有长达17年的历史。2008年第二代宝来基于PQ34平台进行改良开发,中德双方历时三年零八个月共同研发无论外观还是内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道2013年大众宝来迎来了该款,动力方面依旧使用熟悉的总成,但外观设计还是更多的“大众脸”。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傅睿安用一句话概述了宝来在设计上的变化思路:17年前,这款车就已经进入中国,而今,面对中国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我们认识到宝来品牌必须与时俱进、突破创新,因此对其做了全方位重生级设计。就像我们说的“除了名字,一切都变了”。我们不仅刷新了整车形象,并且努力做到车型的颠覆性再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称其为“重生的宝来”。 由于奥迪在大众集团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一汽大众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会并没有将宝牌压在大众品牌上,但是面临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所提供的一系列机遇: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可持续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的进程;传统能源汽车向新型能源汽车的过渡等等。一汽大众对自身的发展定位重新制定了规划。以全新宝来为首,基于全新生产平台——MQB平台和MEB平台的全新产品体系,将帮助一汽-大众建立起全新的体系堡垒,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IC卡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方案

目录 一、系统项目概述 (3) 二、方案实施: (3) 三、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使用流程 (4) 四、图书借阅管理软件功能描述: (5) 五、主要设备参数 (7) 1.MRX500s发卡器 (7) 2.图书磁条码阅读器: (8) 3.磁条码安装与记录设备: (8)

一、系统项目概述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主要负责本单位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入库、存放、借出、收回;系统应用于企业部以太网中,配置服务器一台,安装Windows NT 或Windows 2000 Server,并安装Microsoft SQL Server 7.0/6.5。工作站若干台,安装Windows98。数据库服务器中存储读者及图书资料的信息。各工作站主机通过RS-232与读卡机联接,用于接受读者信息,办理图书借阅服务。 二、方案实施: 在图书馆管理中心设置管理主机,配置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仪、IC卡发卡器,并在主机中安装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在各图书借阅点设置借阅终端,配置条码扫描仪、IC卡读卡器并安装图书借阅管理软件,其结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智能卡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结构图

三、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使用流程管理流程图 图书借阅操作流程

四、图书借阅管理软件功能描述: 本方案中的图书借阅管理软件为全中文界 面的软件;系统管理员凭密码登录软件,其主要 功能如下: 1.系统管理员能进行端口设置、管理、口 令修改、参数设置等操作; 2.操作员能够完成图书磁条码制作、安装、 登录等工作; 3.所有图书均打印上磁条码,可方便员工 快速借阅与还书操作; 4.员工不用办借书证,可凭自己的IC卡办 理借书与还书; 5.可预约借阅和还书,极方便了员工; 6.强统计查询功能,可按员工工号、、部门、 图书名称等信息进行检索及打印相关报 表; 系统可实现以下图书管理功能: 1、借阅管理 (1)借阅操作:读者图书借阅、押罚金等一般图书业务。 (2)整理上架:对归还图书整理并重新上架登记。 2、读者管理 (1)添加读者:为新读者办理登记 (2)挂失与恢复:读者证的挂失、恢复 (3)读者证注销:注销读者证(此操作不可恢复,请谨慎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