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17 实验动物常见线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9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
体形
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 “C”型 2对钩齿 美洲钩虫
“S ”形
1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一刺末端呈钩状, 两刺呈长鬃状, 常包套于另一刺凹 交合刺 末端分开 槽内
背辐肋 远端二、三分支 基部二、二分支
60
钩虫形态虫卵
卵壳
卵细胞
61
四细胞期卵
5.随地解便或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施肥造成 土壤、蔬菜等环境污染; 6.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差。
37
蛔虫防治原则
查 治

查病治病: 消灭传染源
甲苯达唑、 哌嗪
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粪便管理
肠虫清
使君子、苦 楝树根皮
和饮食卫生
38
蛲虫
39
40
41
42
二、生 活史
43
44
三、致病
隐匿管状线虫 俗称小鼠蛲虫(Mouse pinworm),
是小鼠常见的寄生虫,实验小鼠和
野 生 小 鼠 感 染 十 分 普 遍 , 可 达 97
%~100%。
是清洁级大小鼠必检项目
46
一、形态: 成虫:乳白色,线形,雌虫长3.4~5.8mm,雄虫1.1~ 1.5mm,雌虫尾部尖直。 虫卵:肾形,产出的卵内含幼虫,有感染性。
70
钩虫病实验诊断
粪检虫卵
1. 2. 3.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漂浮法 粪钩蚴培养法
71
钩虫防治原则

治 防
普查普治:
消灭传染源
西药:甲苯达唑、 哌唑、阿本达唑 •中药:槟榔、苦 楝树根皮
加强粪便管理 做好个人防护 使用工具和个 人防护用品; 涂防护剂
72
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Chen,1935) Dougherty,1946]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可寄生人体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为清洁级小鼠必检项目。
内含物
受精卵与未受精卵有时可脱去蛋白质膜,形成外表光滑、无色透明的虫 卵,称之为脱蛋白膜蛔虫卵。
15
16
17
二、蛔虫生活史
18
虫卵在外界土壤的发育 • 潮湿、荫蔽、
氧气充足和适 宜的温度(2130oC)
蛔虫的 感染期
第一次蜕皮
受精卵
2w
含幼虫卵
1w
感染期 虫卵
19
19
蛔虫生活史
吞入 孵化
53
钩虫(hookworm)
54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 Ancylostoma duodenale )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锡兰钩口线虫 犬钩口线虫 巴西钩口线虫
主要
(Necator americanus )

(Ancylostoma ceylanicum )

偶尔寄生
(Ancylostoma caninum )

皮肤幼虫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55
(Ancylostoma braziliense)
1、两种钩虫成虫形态区别
体 形 雄 雌 雄
雌 美洲钩虫
56
十二指肠钩虫
钩虫形态口囊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二对钩齿
一对板齿
57
口囊
板齿
钩齿
58
交 合 刺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内移行途径
小肠 幼虫 血或淋巴 肝
虫卵
蜕皮两次 心脏 肺 气管
逆行
咽喉部
咽下
肠(发育为童虫、成虫)
20
生活史小结
1. 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 2. 感染期:感染期蛔虫卵
3. 感染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经手-口途径感染
4. 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气
管→咽→食管→胃→小肠
47
48
要点:
1、属土源性线虫,生活史周期短(11-15天内)。
2、成虫寄生在盲肠。
3、交配后移行至大肠,在肛门或会阴处产卵。
4、感染阶段:内含幼虫的虫卵。
5、可反复感染,感染常起始于幼年小鼠(4-5周令)。
49
三、致病: 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造成肠功能损害,在细菌或 病毒感染下可出现直肠脱出,肠套叠,肠炎等。 四、诊断:
透明胶纸粘取、涂片、查卵。镜检。大肠或盲肠内查成 虫。 五、流行与防治: 易流行原因:生活史简单,虫卵排出后6小时即具感染性, 可反复感染。 防治措施:防止再感染要严格隔离,严格的卫生管理, 饲料和垫料灭菌处理,定期驱虫,鼠盒上加过滤帽减少 虫卵散播。 药物治疗:扑蛲灵、甲苯咪唑。可在饮水中加入哌嗪柠 檬酸盐( 200 ~ 400mg / kg 体重),服用一周,再隔周服 50 用。
30
31
肠穿孔
32
蛔虫性阑尾炎
右下腹疼痛、压痛、呕吐
蛔虫性胰腺炎
腹痛、压痛等
其他并发症:


肝蛔虫病 气管和支气管蛔虫病 尿道和生殖器官蛔虫病 蛔虫卵肉芽肿
33
蛔虫病实验诊断
1. 2.
检查成虫 检查虫卵 直接涂片法 盐水浮聚法
34
35
36
流行因素
蛔虫病广泛流行原因:
1.蛔虫的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 2.感染方式简单,经口食入感染性虫卵而感染; 3.蛔虫产卵量大,一条雌虫每天可产卵24万个; 4.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5.寄生部位:小肠内,以肠腔的半消化物为食 6. 成虫寿命一年左右,成虫产卵量大,虫卵经粪便排出体 外
21
1、幼虫致病:
移行至肺 机械性损伤 肺部炎症、哮喘
幼虫蜕皮
及蜕皮液
毒性作用
速发性过敏反应

22
蛔虫性哮喘的主要表现

发热、咳嗽、哮喘,严重者有咯血、荨麻疹及畏寒、 高热等症 畏寒、咳嗽、胸痛、胸闷、气急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 的症状 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 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1%-50% X线检查肺部有类似病毒性肺炎的散在游走性阴影
79
二、生活史
转续宿主
80
(被终宿主食入)
转续宿主
(鱼、虾、 蟹、蟾蜍、 蛙等)
(发育)
第三期幼虫
(发育)
成 虫
(6-7W)
(产卵)
(排出)

终宿主肺内
第三期幼虫
(发育,蜕皮) 2W
鼠类
虫 卵
(孵出)
中间宿主 (螺、蜗牛等) (发育,蜕皮) 1W
第二期幼虫
第一期幼虫 (被螺体吞食
或主动侵入)
81
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灵猫及猴 等;猩猩、猴及犀牛等 )感染的可能
67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表现 针刺、烧灼感,奇痒
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
脓疱 好发部位 结痂 脱皮自愈(2-3W) (“粪毒” 、“地痒疹” )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钩蚴性皮炎
68 68
2. 呼吸道症状
钩蚴穿破肺毛细血管,造成出血和炎 症,可引起钩蚴性肺炎 症状: 发热 阵发性咳嗽 血痰 哮喘等
钩蚴在肺部寄生
69
(二)成虫致病
1)贫血
2)肠炎:
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腹泻 食欲 ,体重
消化功能紊乱,油样黑便。
3)异嗜症: 喜食茶叶、碎纸、木屑、破布、 煤渣 、泥土、瓦片、炉灰等。 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症”。
蛔虫性肺炎的主要表现


23
异位寄生损害

由重度感染引起 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眼和甲状 腺等器官,异位寄生,造成异位损害
24
2、成虫致病:
(1)寄生小肠
损伤肠粘膜 夺取营养
消化不良和营 养吸收障碍
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腹 痛、消化不良、腹泻 儿童患者常有神经精神症状(惊厥、夜惊、磨
黑家鼠
褐家鼠
白腹巨鼠
屋顶鼠
82
福寿螺,可寄生3~6千条/只
蜗牛
中国圆田螺
方形环棱螺
83
黑眶蟾蜍
虎皮蛙
• ♂♀异体, ♂尾端交
合伞对称;♀尾端呈 斜锥形,阴门开口于
肛孔之前。
76

生殖器官雄虫为单管型,雌虫为双管型,子宫 呈白色,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缠绕成红(褐)、 白相见醒目的螺旋纹。
77
(二)幼虫
78
(二)III期幼虫
• 无色透明 • 大小:约449±40×28±3µm • 头部稍圆,尾部末端骤然变细 • 食管、肠支、排泄孔、生殖原基及肛孔均易见
经皮肤感染
幼虫
移行途径:皮肤 → 血管、淋巴管→右心 →肺 →肺泡 (无蜕皮 )→支气管→气管 → 咽 → 小肠(蜕皮2次→成虫) 寿命:十二指肠钩虫7年
美洲钩虫15年
钩虫生活史
66
钩虫幼虫感染人和动物的方式:
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
经口感染(十二指肠钩虫) 婴儿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使用被钩蚴污染 的尿布 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十二)
牙,偶尔会出现异嗜症)
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超敏反应
排泄物 分泌物 毒性作用 速发性过敏反应
症状: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 结膜炎、蛔虫中毒性脑病
26
(3)并发症
钻孔习性+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发热、胃肠病变、
食入过量的辛辣食物或不适当的驱虫治疗),刺激 虫体活动力增加,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移行、窜扰 胆道蛔虫症、肠穿孔 肠梗阻 肠扭转、肠套叠、 肠坏死
蛔虫尾部结构
交合刺
11
蛔虫虫卵
12
13
14
虫卵形态
受精蛔虫卵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6045m 宽椭圆形 棕黄色 厚(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层),外 披蛋白膜,凹凸不平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壳间有新月形空 隙
未受精蛔虫卵
9040m 长椭圆形 棕黄色 薄(受精膜和壳质)和 蛋白膜均薄 含大小不一的折光性卵 黄颗粒
(一)病因: 1、成虫对宿主的机械损伤。 2、雌虫产卵过程中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的病理 反应,因雌虫在肛周产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搔 抓后致继发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 症状。 2、蛲虫有时可异位寄生于其它部位,如蛲虫钻 入阑尾可引起蛲虫性阑尾炎。
45
5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头部结构
唇瓣
6
蛔虫的唇瓣和唇齿
7
7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内部构造.消化道
口 食道 肠
直肠
肛门
8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内部构造.雌性生殖系统
子宫 生殖孔 输卵管 卵巢
9

雄虫
长20~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生殖器官为单管形,末端有一对镰状交合刺
睾丸
输精管
储精囊
10
蛔虫形态成虫
实验动物线虫
1
线虫常见种类
2
似蚓蛔线虫
3
(一)、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此病呈世界性分布,但发达国家的感染率明显较低,如美国 为1%,而我国农村为90% 4
1.成虫: 圆柱形,形似蚯蚓 体表具细横纹及侧索 雌雄异体 雌虫:20—35 cm 雄虫:15—31 cm
是清洁级大小鼠必检项目
51
鼠管状线虫(Syphacia mauis) 俗称大鼠蛲虫(Rat pinworm),是常见的大鼠蛲虫, 寄生在实验大鼠和野生大鼠的盲肠和结肠,偶见于 小鼠。此虫可由大鼠传染给小鼠,地鼠也可直接传 染给大鼠。 是清洁级大鼠必检项目
一、形态: 和小鼠蛲虫形态相似。成虫圆柱形,后端细长、尾 尖、雄虫长1.2~1.3mm,雌虫长2.8~4.0mm。虫卵大 小75×29um。
多细胞期卵
钩虫卵
含蚴卵
62
2. 幼虫 (钩蚴)
杆状蚴 口腔细长,有口孔 第一、二期杆状蚴 •
口孔
63
63
丝状蚴
64
钩虫生活史
65
适宜条件
脱皮2次
粪便
虫卵
杆状蚴
丝状蚴
土壤
土壤中1周 ---------------------------------------------人体内5周 小肠 成虫
73
74
一、病原形态
(一)成虫
• 外观:线状,体不分节, 但具微细环状横纹。头端 钝圆,头顶中央有一小圆 口,缺口囊。
• 大小: ♂<♀
雄虫:长11~26mm,宽 0.21~0.53mm; 雌虫:长17~45mm,宽0.3~0.66mm。
75
• 消化道:呈管状,简单,包括口孔、口腔、咽管、
中肠、直肠和肛门。
27
并发症
虫数多 毒性作用
胆道蛔虫症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占64% 成虫钻入胆总管引起 腹痛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 间歇性加剧 放射痛 右肩、背部、下腹部 恶心、呕吐、极度不安 胆道大出血 胆结石、胆囊破裂 胆汁性腹膜炎
28
29
蛔虫性肠梗阻




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占32.8% 虫数较多时,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 或虫寄生部位肠段正常蠕动发生障碍引起 表现: 腹痛 突发性、间歇性脐周或右下腹疼 痛 呕吐、腹胀 腹部可触及条索状、移动性团块 发展: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和肠 坏死。甚至肠穿孔、急性腹膜炎。
52
二、生活史: 直接型:虫卵被产于会阴部或结肠中,几小时即具有 感染性。 感染方式: 1、直接舔食其他感染大鼠会阴部虫卵。 2、虫卵污染饮水、垫料和饲料。摄入虫卵后潜伏期 为 15d,6~7d 成熟,雌虫在第 12d 移至直肠产卵,雄 虫死亡随粪便排出体外。 3、反向(逆向)感染,会阴部虫卵孵出幼虫经肛门 移行至直肠和盲肠。 三、致病: 通常不现症状或明显病理变化。同隐匿管状线虫, 但因此虫在群体中很难消灭,从而影响研究实验的 结果。 四、诊断:同小鼠蛲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