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17 实验动物常见线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9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
体形
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 “C”型 2对钩齿 美洲钩虫
“S ”形
1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一刺末端呈钩状, 两刺呈长鬃状, 常包套于另一刺凹 交合刺 末端分开 槽内
背辐肋 远端二、三分支 基部二、二分支
60
钩虫形态虫卵
卵壳
卵细胞
61
四细胞期卵
5.随地解便或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施肥造成 土壤、蔬菜等环境污染; 6.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差。
37
蛔虫防治原则
查 治
防
查病治病: 消灭传染源
甲苯达唑、 哌嗪
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粪便管理
肠虫清
使君子、苦 楝树根皮
和饮食卫生
38
蛲虫
39
40
41
42
二、生 活史
43
44
三、致病
隐匿管状线虫 俗称小鼠蛲虫(Mouse pinworm),
是小鼠常见的寄生虫,实验小鼠和
野 生 小 鼠 感 染 十 分 普 遍 , 可 达 97
%~100%。
是清洁级大小鼠必检项目
46
一、形态: 成虫:乳白色,线形,雌虫长3.4~5.8mm,雄虫1.1~ 1.5mm,雌虫尾部尖直。 虫卵:肾形,产出的卵内含幼虫,有感染性。
70
钩虫病实验诊断
粪检虫卵
1. 2. 3.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漂浮法 粪钩蚴培养法
71
钩虫防治原则
查
治 防
普查普治:
消灭传染源
西药:甲苯达唑、 哌唑、阿本达唑 •中药:槟榔、苦 楝树根皮
加强粪便管理 做好个人防护 使用工具和个 人防护用品; 涂防护剂
72
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Chen,1935) Dougherty,1946]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可寄生人体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为清洁级小鼠必检项目。
内含物
受精卵与未受精卵有时可脱去蛋白质膜,形成外表光滑、无色透明的虫 卵,称之为脱蛋白膜蛔虫卵。
15
16
17
二、蛔虫生活史
18
虫卵在外界土壤的发育 • 潮湿、荫蔽、
氧气充足和适 宜的温度(2130oC)
蛔虫的 感染期
第一次蜕皮
受精卵
2w
含幼虫卵
1w
感染期 虫卵
19
19
蛔虫生活史
吞入 孵化
53
钩虫(hookworm)
54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 Ancylostoma duodenale )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锡兰钩口线虫 犬钩口线虫 巴西钩口线虫
主要
(Necator americanus )
(Ancylostoma ceylanicum )
偶尔寄生
(Ancylostoma caninum )
皮肤幼虫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55
(Ancylostoma braziliense)
1、两种钩虫成虫形态区别
体 形 雄 雌 雄
雌 美洲钩虫
56
十二指肠钩虫
钩虫形态口囊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二对钩齿
一对板齿
57
口囊
板齿
钩齿
58
交 合 刺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内移行途径
小肠 幼虫 血或淋巴 肝
虫卵
蜕皮两次 心脏 肺 气管
逆行
咽喉部
咽下
肠(发育为童虫、成虫)
20
生活史小结
1. 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 2. 感染期:感染期蛔虫卵
3. 感染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经手-口途径感染
4. 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气
管→咽→食管→胃→小肠
47
48
要点:
1、属土源性线虫,生活史周期短(11-15天内)。
2、成虫寄生在盲肠。
3、交配后移行至大肠,在肛门或会阴处产卵。
4、感染阶段:内含幼虫的虫卵。
5、可反复感染,感染常起始于幼年小鼠(4-5周令)。
49
三、致病: 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造成肠功能损害,在细菌或 病毒感染下可出现直肠脱出,肠套叠,肠炎等。 四、诊断:
透明胶纸粘取、涂片、查卵。镜检。大肠或盲肠内查成 虫。 五、流行与防治: 易流行原因:生活史简单,虫卵排出后6小时即具感染性, 可反复感染。 防治措施:防止再感染要严格隔离,严格的卫生管理, 饲料和垫料灭菌处理,定期驱虫,鼠盒上加过滤帽减少 虫卵散播。 药物治疗:扑蛲灵、甲苯咪唑。可在饮水中加入哌嗪柠 檬酸盐( 200 ~ 400mg / kg 体重),服用一周,再隔周服 50 用。
30
31
肠穿孔
32
蛔虫性阑尾炎
右下腹疼痛、压痛、呕吐
蛔虫性胰腺炎
腹痛、压痛等
其他并发症:
肝蛔虫病 气管和支气管蛔虫病 尿道和生殖器官蛔虫病 蛔虫卵肉芽肿
33
蛔虫病实验诊断
1. 2.
检查成虫 检查虫卵 直接涂片法 盐水浮聚法
34
35
36
流行因素
蛔虫病广泛流行原因:
1.蛔虫的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 2.感染方式简单,经口食入感染性虫卵而感染; 3.蛔虫产卵量大,一条雌虫每天可产卵24万个; 4.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5.寄生部位:小肠内,以肠腔的半消化物为食 6. 成虫寿命一年左右,成虫产卵量大,虫卵经粪便排出体 外
21
1、幼虫致病:
移行至肺 机械性损伤 肺部炎症、哮喘
幼虫蜕皮
及蜕皮液
毒性作用
速发性过敏反应
肺
22
蛔虫性哮喘的主要表现
发热、咳嗽、哮喘,严重者有咯血、荨麻疹及畏寒、 高热等症 畏寒、咳嗽、胸痛、胸闷、气急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 的症状 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 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1%-50% X线检查肺部有类似病毒性肺炎的散在游走性阴影
79
二、生活史
转续宿主
80
(被终宿主食入)
转续宿主
(鱼、虾、 蟹、蟾蜍、 蛙等)
(发育)
第三期幼虫
(发育)
成 虫
(6-7W)
(产卵)
(排出)
人
终宿主肺内
第三期幼虫
(发育,蜕皮) 2W
鼠类
虫 卵
(孵出)
中间宿主 (螺、蜗牛等) (发育,蜕皮) 1W
第二期幼虫
第一期幼虫 (被螺体吞食
或主动侵入)
81
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灵猫及猴 等;猩猩、猴及犀牛等 )感染的可能
67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表现 针刺、烧灼感,奇痒
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
脓疱 好发部位 结痂 脱皮自愈(2-3W) (“粪毒” 、“地痒疹” )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钩蚴性皮炎
68 68
2. 呼吸道症状
钩蚴穿破肺毛细血管,造成出血和炎 症,可引起钩蚴性肺炎 症状: 发热 阵发性咳嗽 血痰 哮喘等
钩蚴在肺部寄生
69
(二)成虫致病
1)贫血
2)肠炎:
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腹泻 食欲 ,体重
消化功能紊乱,油样黑便。
3)异嗜症: 喜食茶叶、碎纸、木屑、破布、 煤渣 、泥土、瓦片、炉灰等。 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症”。
蛔虫性肺炎的主要表现
23
异位寄生损害
由重度感染引起 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眼和甲状 腺等器官,异位寄生,造成异位损害
24
2、成虫致病:
(1)寄生小肠
损伤肠粘膜 夺取营养
消化不良和营 养吸收障碍
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腹 痛、消化不良、腹泻 儿童患者常有神经精神症状(惊厥、夜惊、磨
黑家鼠
褐家鼠
白腹巨鼠
屋顶鼠
82
福寿螺,可寄生3~6千条/只
蜗牛
中国圆田螺
方形环棱螺
83
黑眶蟾蜍
虎皮蛙
• ♂♀异体, ♂尾端交
合伞对称;♀尾端呈 斜锥形,阴门开口于
肛孔之前。
76
•
生殖器官雄虫为单管型,雌虫为双管型,子宫 呈白色,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缠绕成红(褐)、 白相见醒目的螺旋纹。
77
(二)幼虫
78
(二)III期幼虫
• 无色透明 • 大小:约449±40×28±3µm • 头部稍圆,尾部末端骤然变细 • 食管、肠支、排泄孔、生殖原基及肛孔均易见
经皮肤感染
幼虫
移行途径:皮肤 → 血管、淋巴管→右心 →肺 →肺泡 (无蜕皮 )→支气管→气管 → 咽 → 小肠(蜕皮2次→成虫) 寿命:十二指肠钩虫7年
美洲钩虫15年
钩虫生活史
66
钩虫幼虫感染人和动物的方式:
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
经口感染(十二指肠钩虫) 婴儿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使用被钩蚴污染 的尿布 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十二)
牙,偶尔会出现异嗜症)
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超敏反应
排泄物 分泌物 毒性作用 速发性过敏反应
症状: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 结膜炎、蛔虫中毒性脑病
26
(3)并发症
钻孔习性+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发热、胃肠病变、
食入过量的辛辣食物或不适当的驱虫治疗),刺激 虫体活动力增加,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移行、窜扰 胆道蛔虫症、肠穿孔 肠梗阻 肠扭转、肠套叠、 肠坏死
蛔虫尾部结构
交合刺
11
蛔虫虫卵
12
13
14
虫卵形态
受精蛔虫卵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6045m 宽椭圆形 棕黄色 厚(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层),外 披蛋白膜,凹凸不平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壳间有新月形空 隙
未受精蛔虫卵
9040m 长椭圆形 棕黄色 薄(受精膜和壳质)和 蛋白膜均薄 含大小不一的折光性卵 黄颗粒
(一)病因: 1、成虫对宿主的机械损伤。 2、雌虫产卵过程中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的病理 反应,因雌虫在肛周产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搔 抓后致继发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 症状。 2、蛲虫有时可异位寄生于其它部位,如蛲虫钻 入阑尾可引起蛲虫性阑尾炎。
45
5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头部结构
唇瓣
6
蛔虫的唇瓣和唇齿
7
7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内部构造.消化道
口 食道 肠
直肠
肛门
8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内部构造.雌性生殖系统
子宫 生殖孔 输卵管 卵巢
9
雄虫
长20~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生殖器官为单管形,末端有一对镰状交合刺
睾丸
输精管
储精囊
10
蛔虫形态成虫
实验动物线虫
1
线虫常见种类
2
似蚓蛔线虫
3
(一)、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此病呈世界性分布,但发达国家的感染率明显较低,如美国 为1%,而我国农村为90% 4
1.成虫: 圆柱形,形似蚯蚓 体表具细横纹及侧索 雌雄异体 雌虫:20—35 cm 雄虫:15—31 cm
是清洁级大小鼠必检项目
51
鼠管状线虫(Syphacia mauis) 俗称大鼠蛲虫(Rat pinworm),是常见的大鼠蛲虫, 寄生在实验大鼠和野生大鼠的盲肠和结肠,偶见于 小鼠。此虫可由大鼠传染给小鼠,地鼠也可直接传 染给大鼠。 是清洁级大鼠必检项目
一、形态: 和小鼠蛲虫形态相似。成虫圆柱形,后端细长、尾 尖、雄虫长1.2~1.3mm,雌虫长2.8~4.0mm。虫卵大 小75×29um。
多细胞期卵
钩虫卵
含蚴卵
62
2. 幼虫 (钩蚴)
杆状蚴 口腔细长,有口孔 第一、二期杆状蚴 •
口孔
63
63
丝状蚴
64
钩虫生活史
65
适宜条件
脱皮2次
粪便
虫卵
杆状蚴
丝状蚴
土壤
土壤中1周 ---------------------------------------------人体内5周 小肠 成虫
73
74
一、病原形态
(一)成虫
• 外观:线状,体不分节, 但具微细环状横纹。头端 钝圆,头顶中央有一小圆 口,缺口囊。
• 大小: ♂<♀
雄虫:长11~26mm,宽 0.21~0.53mm; 雌虫:长17~45mm,宽0.3~0.66mm。
75
• 消化道:呈管状,简单,包括口孔、口腔、咽管、
中肠、直肠和肛门。
27
并发症
虫数多 毒性作用
胆道蛔虫症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占64% 成虫钻入胆总管引起 腹痛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 间歇性加剧 放射痛 右肩、背部、下腹部 恶心、呕吐、极度不安 胆道大出血 胆结石、胆囊破裂 胆汁性腹膜炎
28
29
蛔虫性肠梗阻
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占32.8% 虫数较多时,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 或虫寄生部位肠段正常蠕动发生障碍引起 表现: 腹痛 突发性、间歇性脐周或右下腹疼 痛 呕吐、腹胀 腹部可触及条索状、移动性团块 发展: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和肠 坏死。甚至肠穿孔、急性腹膜炎。
52
二、生活史: 直接型:虫卵被产于会阴部或结肠中,几小时即具有 感染性。 感染方式: 1、直接舔食其他感染大鼠会阴部虫卵。 2、虫卵污染饮水、垫料和饲料。摄入虫卵后潜伏期 为 15d,6~7d 成熟,雌虫在第 12d 移至直肠产卵,雄 虫死亡随粪便排出体外。 3、反向(逆向)感染,会阴部虫卵孵出幼虫经肛门 移行至直肠和盲肠。 三、致病: 通常不现症状或明显病理变化。同隐匿管状线虫, 但因此虫在群体中很难消灭,从而影响研究实验的 结果。 四、诊断:同小鼠蛲虫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
体形
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 “C”型 2对钩齿 美洲钩虫
“S ”形
1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一刺末端呈钩状, 两刺呈长鬃状, 常包套于另一刺凹 交合刺 末端分开 槽内
背辐肋 远端二、三分支 基部二、二分支
60
钩虫形态虫卵
卵壳
卵细胞
61
四细胞期卵
5.随地解便或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施肥造成 土壤、蔬菜等环境污染; 6.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差。
37
蛔虫防治原则
查 治
防
查病治病: 消灭传染源
甲苯达唑、 哌嗪
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粪便管理
肠虫清
使君子、苦 楝树根皮
和饮食卫生
38
蛲虫
39
40
41
42
二、生 活史
43
44
三、致病
隐匿管状线虫 俗称小鼠蛲虫(Mouse pinworm),
是小鼠常见的寄生虫,实验小鼠和
野 生 小 鼠 感 染 十 分 普 遍 , 可 达 97
%~100%。
是清洁级大小鼠必检项目
46
一、形态: 成虫:乳白色,线形,雌虫长3.4~5.8mm,雄虫1.1~ 1.5mm,雌虫尾部尖直。 虫卵:肾形,产出的卵内含幼虫,有感染性。
70
钩虫病实验诊断
粪检虫卵
1. 2. 3.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漂浮法 粪钩蚴培养法
71
钩虫防治原则
查
治 防
普查普治:
消灭传染源
西药:甲苯达唑、 哌唑、阿本达唑 •中药:槟榔、苦 楝树根皮
加强粪便管理 做好个人防护 使用工具和个 人防护用品; 涂防护剂
72
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Chen,1935) Dougherty,1946]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可寄生人体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为清洁级小鼠必检项目。
内含物
受精卵与未受精卵有时可脱去蛋白质膜,形成外表光滑、无色透明的虫 卵,称之为脱蛋白膜蛔虫卵。
15
16
17
二、蛔虫生活史
18
虫卵在外界土壤的发育 • 潮湿、荫蔽、
氧气充足和适 宜的温度(2130oC)
蛔虫的 感染期
第一次蜕皮
受精卵
2w
含幼虫卵
1w
感染期 虫卵
19
19
蛔虫生活史
吞入 孵化
53
钩虫(hookworm)
54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 Ancylostoma duodenale )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锡兰钩口线虫 犬钩口线虫 巴西钩口线虫
主要
(Necator americanus )
(Ancylostoma ceylanicum )
偶尔寄生
(Ancylostoma caninum )
皮肤幼虫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55
(Ancylostoma braziliense)
1、两种钩虫成虫形态区别
体 形 雄 雌 雄
雌 美洲钩虫
56
十二指肠钩虫
钩虫形态口囊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二对钩齿
一对板齿
57
口囊
板齿
钩齿
58
交 合 刺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内移行途径
小肠 幼虫 血或淋巴 肝
虫卵
蜕皮两次 心脏 肺 气管
逆行
咽喉部
咽下
肠(发育为童虫、成虫)
20
生活史小结
1. 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 2. 感染期:感染期蛔虫卵
3. 感染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经手-口途径感染
4. 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气
管→咽→食管→胃→小肠
47
48
要点:
1、属土源性线虫,生活史周期短(11-15天内)。
2、成虫寄生在盲肠。
3、交配后移行至大肠,在肛门或会阴处产卵。
4、感染阶段:内含幼虫的虫卵。
5、可反复感染,感染常起始于幼年小鼠(4-5周令)。
49
三、致病: 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造成肠功能损害,在细菌或 病毒感染下可出现直肠脱出,肠套叠,肠炎等。 四、诊断:
透明胶纸粘取、涂片、查卵。镜检。大肠或盲肠内查成 虫。 五、流行与防治: 易流行原因:生活史简单,虫卵排出后6小时即具感染性, 可反复感染。 防治措施:防止再感染要严格隔离,严格的卫生管理, 饲料和垫料灭菌处理,定期驱虫,鼠盒上加过滤帽减少 虫卵散播。 药物治疗:扑蛲灵、甲苯咪唑。可在饮水中加入哌嗪柠 檬酸盐( 200 ~ 400mg / kg 体重),服用一周,再隔周服 50 用。
30
31
肠穿孔
32
蛔虫性阑尾炎
右下腹疼痛、压痛、呕吐
蛔虫性胰腺炎
腹痛、压痛等
其他并发症:
肝蛔虫病 气管和支气管蛔虫病 尿道和生殖器官蛔虫病 蛔虫卵肉芽肿
33
蛔虫病实验诊断
1. 2.
检查成虫 检查虫卵 直接涂片法 盐水浮聚法
34
35
36
流行因素
蛔虫病广泛流行原因:
1.蛔虫的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 2.感染方式简单,经口食入感染性虫卵而感染; 3.蛔虫产卵量大,一条雌虫每天可产卵24万个; 4.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5.寄生部位:小肠内,以肠腔的半消化物为食 6. 成虫寿命一年左右,成虫产卵量大,虫卵经粪便排出体 外
21
1、幼虫致病:
移行至肺 机械性损伤 肺部炎症、哮喘
幼虫蜕皮
及蜕皮液
毒性作用
速发性过敏反应
肺
22
蛔虫性哮喘的主要表现
发热、咳嗽、哮喘,严重者有咯血、荨麻疹及畏寒、 高热等症 畏寒、咳嗽、胸痛、胸闷、气急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 的症状 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 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1%-50% X线检查肺部有类似病毒性肺炎的散在游走性阴影
79
二、生活史
转续宿主
80
(被终宿主食入)
转续宿主
(鱼、虾、 蟹、蟾蜍、 蛙等)
(发育)
第三期幼虫
(发育)
成 虫
(6-7W)
(产卵)
(排出)
人
终宿主肺内
第三期幼虫
(发育,蜕皮) 2W
鼠类
虫 卵
(孵出)
中间宿主 (螺、蜗牛等) (发育,蜕皮) 1W
第二期幼虫
第一期幼虫 (被螺体吞食
或主动侵入)
81
存在经转续宿主(猪、狮、虎、犬、灵猫及猴 等;猩猩、猴及犀牛等 )感染的可能
67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表现 针刺、烧灼感,奇痒
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
脓疱 好发部位 结痂 脱皮自愈(2-3W) (“粪毒” 、“地痒疹” ) 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
钩蚴性皮炎
68 68
2. 呼吸道症状
钩蚴穿破肺毛细血管,造成出血和炎 症,可引起钩蚴性肺炎 症状: 发热 阵发性咳嗽 血痰 哮喘等
钩蚴在肺部寄生
69
(二)成虫致病
1)贫血
2)肠炎:
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腹泻 食欲 ,体重
消化功能紊乱,油样黑便。
3)异嗜症: 喜食茶叶、碎纸、木屑、破布、 煤渣 、泥土、瓦片、炉灰等。 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症”。
蛔虫性肺炎的主要表现
23
异位寄生损害
由重度感染引起 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眼和甲状 腺等器官,异位寄生,造成异位损害
24
2、成虫致病:
(1)寄生小肠
损伤肠粘膜 夺取营养
消化不良和营 养吸收障碍
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腹 痛、消化不良、腹泻 儿童患者常有神经精神症状(惊厥、夜惊、磨
黑家鼠
褐家鼠
白腹巨鼠
屋顶鼠
82
福寿螺,可寄生3~6千条/只
蜗牛
中国圆田螺
方形环棱螺
83
黑眶蟾蜍
虎皮蛙
• ♂♀异体, ♂尾端交
合伞对称;♀尾端呈 斜锥形,阴门开口于
肛孔之前。
76
•
生殖器官雄虫为单管型,雌虫为双管型,子宫 呈白色,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缠绕成红(褐)、 白相见醒目的螺旋纹。
77
(二)幼虫
78
(二)III期幼虫
• 无色透明 • 大小:约449±40×28±3µm • 头部稍圆,尾部末端骤然变细 • 食管、肠支、排泄孔、生殖原基及肛孔均易见
经皮肤感染
幼虫
移行途径:皮肤 → 血管、淋巴管→右心 →肺 →肺泡 (无蜕皮 )→支气管→气管 → 咽 → 小肠(蜕皮2次→成虫) 寿命:十二指肠钩虫7年
美洲钩虫15年
钩虫生活史
66
钩虫幼虫感染人和动物的方式:
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
经口感染(十二指肠钩虫) 婴儿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使用被钩蚴污染 的尿布 母体内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十二)
牙,偶尔会出现异嗜症)
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超敏反应
排泄物 分泌物 毒性作用 速发性过敏反应
症状: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 结膜炎、蛔虫中毒性脑病
26
(3)并发症
钻孔习性+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发热、胃肠病变、
食入过量的辛辣食物或不适当的驱虫治疗),刺激 虫体活动力增加,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移行、窜扰 胆道蛔虫症、肠穿孔 肠梗阻 肠扭转、肠套叠、 肠坏死
蛔虫尾部结构
交合刺
11
蛔虫虫卵
12
13
14
虫卵形态
受精蛔虫卵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6045m 宽椭圆形 棕黄色 厚(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层),外 披蛋白膜,凹凸不平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壳间有新月形空 隙
未受精蛔虫卵
9040m 长椭圆形 棕黄色 薄(受精膜和壳质)和 蛋白膜均薄 含大小不一的折光性卵 黄颗粒
(一)病因: 1、成虫对宿主的机械损伤。 2、雌虫产卵过程中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的病理 反应,因雌虫在肛周产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搔 抓后致继发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 症状。 2、蛲虫有时可异位寄生于其它部位,如蛲虫钻 入阑尾可引起蛲虫性阑尾炎。
45
5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头部结构
唇瓣
6
蛔虫的唇瓣和唇齿
7
7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内部构造.消化道
口 食道 肠
直肠
肛门
8
蛔虫形态成虫
蛔虫内部构造.雌性生殖系统
子宫 生殖孔 输卵管 卵巢
9
雄虫
长20~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生殖器官为单管形,末端有一对镰状交合刺
睾丸
输精管
储精囊
10
蛔虫形态成虫
实验动物线虫
1
线虫常见种类
2
似蚓蛔线虫
3
(一)、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此病呈世界性分布,但发达国家的感染率明显较低,如美国 为1%,而我国农村为90% 4
1.成虫: 圆柱形,形似蚯蚓 体表具细横纹及侧索 雌雄异体 雌虫:20—35 cm 雄虫:15—31 cm
是清洁级大小鼠必检项目
51
鼠管状线虫(Syphacia mauis) 俗称大鼠蛲虫(Rat pinworm),是常见的大鼠蛲虫, 寄生在实验大鼠和野生大鼠的盲肠和结肠,偶见于 小鼠。此虫可由大鼠传染给小鼠,地鼠也可直接传 染给大鼠。 是清洁级大鼠必检项目
一、形态: 和小鼠蛲虫形态相似。成虫圆柱形,后端细长、尾 尖、雄虫长1.2~1.3mm,雌虫长2.8~4.0mm。虫卵大 小75×29um。
多细胞期卵
钩虫卵
含蚴卵
62
2. 幼虫 (钩蚴)
杆状蚴 口腔细长,有口孔 第一、二期杆状蚴 •
口孔
63
63
丝状蚴
64
钩虫生活史
65
适宜条件
脱皮2次
粪便
虫卵
杆状蚴
丝状蚴
土壤
土壤中1周 ---------------------------------------------人体内5周 小肠 成虫
73
74
一、病原形态
(一)成虫
• 外观:线状,体不分节, 但具微细环状横纹。头端 钝圆,头顶中央有一小圆 口,缺口囊。
• 大小: ♂<♀
雄虫:长11~26mm,宽 0.21~0.53mm; 雌虫:长17~45mm,宽0.3~0.66mm。
75
• 消化道:呈管状,简单,包括口孔、口腔、咽管、
中肠、直肠和肛门。
27
并发症
虫数多 毒性作用
胆道蛔虫症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占64% 成虫钻入胆总管引起 腹痛 突发性右上腹绞痛 间歇性加剧 放射痛 右肩、背部、下腹部 恶心、呕吐、极度不安 胆道大出血 胆结石、胆囊破裂 胆汁性腹膜炎
28
29
蛔虫性肠梗阻
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占32.8% 虫数较多时,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 或虫寄生部位肠段正常蠕动发生障碍引起 表现: 腹痛 突发性、间歇性脐周或右下腹疼 痛 呕吐、腹胀 腹部可触及条索状、移动性团块 发展: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和肠 坏死。甚至肠穿孔、急性腹膜炎。
52
二、生活史: 直接型:虫卵被产于会阴部或结肠中,几小时即具有 感染性。 感染方式: 1、直接舔食其他感染大鼠会阴部虫卵。 2、虫卵污染饮水、垫料和饲料。摄入虫卵后潜伏期 为 15d,6~7d 成熟,雌虫在第 12d 移至直肠产卵,雄 虫死亡随粪便排出体外。 3、反向(逆向)感染,会阴部虫卵孵出幼虫经肛门 移行至直肠和盲肠。 三、致病: 通常不现症状或明显病理变化。同隐匿管状线虫, 但因此虫在群体中很难消灭,从而影响研究实验的 结果。 四、诊断:同小鼠蛲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