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英博物馆里的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十:大英博物馆里的阅读

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流亡伦敦后重新开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大英博物馆里展开了刻苦的阅读和创作,阐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从而揭示了社会形态历史更替的一般规律。

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一家流亡到伦敦。在伦敦流亡期间,马克思又重新开始了革命期间一度中断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在收藏着丰富的经济学文献和资料的大英博物馆中,马克思阅读堆积如山的文献,摘录各种文献的要点,写满了24个笔记本。为了赶在革命风暴前得到经济学研究的某种结论,马克思发疯似地通宵总结他的经济学研究。1859年6月,马克思多年研究经济学的初步成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在德国柏林出版,《序言》正是为此册而作。《序言》回顾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过程,阐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而揭示了社会形态历史更替的一般规律。

1850年开始,马克思重新进行中断两年的经济学研究。1850年夏天到来的时候,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时期已经来临,新的革命形势暂时不会出现。于是,他决心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重新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为此,马克思坚决摆脱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维利希、沙佩尔等革命空谈家的纠缠,过起“离群索居”的生活。

这段时间客观条件为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伦敦

是一座历史古城,这里有耸入云霄的高塔,庄严沉静的宫殿,有繁华喧闹的商业中心,也有大片简陋的贫民窟,马克思生活在伦敦这个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首都和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中心,这利于他广泛、及时地掌握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的变动情况,深入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表现形式,是观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地点。此外,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有43万部珍贵藏书,其中大量的政治经济学文献,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思想材料。用来钻研经济和历史资料,汲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为无产阶级锻造犀利的理论武器。

1850年6月中旬,马克思获准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进行阅览和写作。从此以后,除了天气恶劣、生病和暂时外出,马克思每天从上午9时至晚上7时,在图书馆工作十个小时,是这个图书馆最勤奋的研究者。他的勤奋学习精神,给阅览室的管理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天,马克思来的晚了一些,一位读者正要坐在马克思常坐的位置上。管理员马上走过去,客气地说:这是马克思的座位,他很快就会到来,桌上摆放的英国政府关于工厂工作的年报就是马克思用来研究的材料。他还告诉那位读者,马克思是他在阅览室工作20年间遇到的最勤奋和最准时的读者。由于马克思常年坐在这里读书,读书时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地摩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后来,这里被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的主要工作就是阅读堆积如山的文献,摘录各种文献的要点,发现其中的问题,吸取有益的思想资料。从

1850年9月到1853年8月,马克思在笔记本上写满了各著作中摘录的大段文字,总共24本笔记本,马克思将其称之为《伦敦笔记》。《伦敦笔记》使人们了解马克思研究工作的进程和重要理论观点的形成过程。其中的每一页都摘录着马克思阅读过的论著、文献和资料,有些地方还有精辟的论述和简短的评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史和马克思生平事业的珍贵文献。

马克思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他最讨厌说空话,必须对研究对象做最彻底的探究。他这个工作习惯是如此顽固,以致在写作时既容易又困难。容易是因为他知识渊博、不论什么问题,都能迅速的调动他那博大精深的知识储备,以实现问题的解决;说困难,是因为马克思总是追根问底,经常从一个问题扩大研究到另一个问题,从一个领域跨越到另一个领域,看似永无止尽,而且为了编纂和研究他搜集的资料,他不怕麻烦地做许多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的琐碎之事。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得他的著作中运用材料非常丰富并且精确,即使连他的反对者也不得不佩服,人们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没有人能够真正在材料上挑出毛病。

1857年至1858年,马克思完成了一部篇幅达50印张的手稿《政治经济学手稿(1857-1858)》。这部以资本论第一稿闻名于世的著作,总结了他的经济学成果,制定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原理。在这个手稿中,马克思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巨著写了一篇总的导言。《导言》写于1857年8月末,是手稿的开头部分,《导言》既是185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续篇的

《资本论》的导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回顾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过程,扼要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一篇总论性著作。《序言》的基本思想是阐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而揭示了社会形态历史更替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强调《序言》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精炼表达,这些结论是他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到的并且指导自己进一步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内容可以从经济社会形态的结构、社会基本矛盾以及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来把握。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末,同年,中国正值清咸丰七年,法国政府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与英国联兵侵略中国,扩大了侵略战争。同年12月,英法侵略军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威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此时,清政府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次年五月,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清军奋起反击,但直隶总督谭廷襄等人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孤立无援,大沽失陷。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咸丰九年,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