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课程内容:1 •信息论之父--香农;信息论与香农信息论的形成与发展;香农信息论的中心问题及其局限性;2.信息、消息、信号、信息的本质、信息的广义性;3.通信系统基本模型:信源、信宿、信道、干扰、噪声、信源编码、信道编码。

基本要求:1.了解信息论之父---Shannon(香农)和香农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局限性;了解信息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香农信息论的基本思想(中心问题)及其适用范围;2.理解消息、信息与信号的含义;理解消息、信息与信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及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本章重点香农信息论的中心问题、通信系统模型本章难点:信息、消息与信号的联系与区别;香农信息论的局限性第二章信源、信息量和信息熵课程内容:1.无记忆信源与有记忆信源、离散信源与连续信源、离散序列信源、马尔可夫信源、离散无记忆信源、离散无记忆序列信源;2.非平均信息量、信源熵、条件信息量、条件熵、噪声熵、损耗熵、联合熵、非平均互信息、平均互信息;3.熵的性质、离散无记忆信源的序列熵、离散有记忆信源的序列熵;4.数据处理中信息的变化、连续信源熵;5.凸函数、互信息量的凸性,冗余度。

基本要求:1.了解并掌握信源的分类与特点;2.理解并掌握非平均信息量、信源熵、互信息量、条件熵、联合熵、非平均互信息量、平均互信息的概念,计算;理解并掌握信源熵、信宿熵、噪声熵、损耗熵、平均互信息之间的关系;3.理解马尔可夫信源的概念、理解离散序列信源熵的概念;4.理解熵的性质、熵的唯一性原理;理解连续信源的熵及连续熵的性质;5.理解凸函数的含义和性质;了解凸函数在信息论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非平均自信息量、条件信息量、互信息量、条件互信息量、熵、条件熵、熵的性质本章难点:平均互信息量、熵、离散序列信源熵、马尔可夫信源、条件熵、噪声熵、损耗熵第三章信源编码课程内容:1.编码的定义与分类;奇异码与非奇码;唯一可译码与非唯一可译码;即时码与非即时码;克拉夫特不等式;码树;平均码长的计算;信息传输速率;2.无失真信源编码;定长码与定长编码定理;变长码与变长编码定理;最佳变长码编码定理;香农编码及其过程;费诺编码及其过程;哈夫曼编码及其过程;3.限失真信源编码;常用信源编码--- 游程编码、算术编码、预测编码、变换编码。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doc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doc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Information Theory & Codec.一、课程教学目标1、性质和地位:信息论与编码是通信工程(与计算机通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该课程是继通信原理与程控交换之后,为从事通信信息的编码研究学习而开设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

2、知识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必要的练习、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信息论的信源、信源炳概念,熟悉信源、信道编码定理,掌握一些重要的编码方法,为将来从事通信信息资源研发应用打好必要的基础。

3、能力要求:除课堂学习理论知识之外,通过练习与实践掌握一些常用的编码定理与编码方法,加深对信息论编码与通信可靠性、安全性的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原则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外作业为主,以必要实习、实践(4~8学时)为辅的方法教学,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了解信息论信源炳重要基本概念;2.了解信息论的信源、信道编码定理;3.掌握信源炳的计算;4.掌握无失真信源最佳编码法(香农码、费诺码、哈夫曼码);5.掌握限失真信源常用编码法;6.了解几种信道差错编码及密码编码原理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1.总体安排:本课程授课时间为48学时,3学分。

具体授课内容与学时列表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章目本课程学分:3学时分配讲课学时课堂讨论编程实习合计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信源及信源嫡8第三章无失真信源编码72第四章限失真信源编码9第五章信道编码132第六章密码学6合计444482.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信息论的发展及通信系统的模型。

[教学内容]信息论的发展,通信系统的模型。

[重点难点]无。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作业]无。

[课时]1学时第二章信源及信源炳[目的要求]了解信源的信息量与嫡的概念,掌握信源炳的计算。

[教学内容]信源的描述分类,离散信源的炳和互信息,连续信源的炳和互信息, 离散序列信源的炳,冗余度。

[重点难点]自信息量、互信息,炳的计算。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信息论与编码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信息论与编码的教学大纲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从而为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一、引言信息论与编码是近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起源于通信领域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论与编码的理论和方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的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应用信息论与编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论基础1. 信息的概念和度量:介绍信息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包括信息熵、条件熵、互信息等基本概念。

2. 信源和信道:介绍信源和信道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香农定理:介绍香农定理的基本内容和应用,包括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编码与解码1. 基本编码方法:介绍基本的编码方法,包括霍夫曼编码、香农-费诺编码等。

2. 常用编码技术:介绍常用的编码技术,包括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游程编码等。

3. 常见解码方法:介绍常见的解码方法,包括最大似然解码、Viterbi解码等。

四、信息论在通信中的应用1. 信道编码:介绍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包括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等。

2. 无线通信中的编码:介绍无线通信中的编码技术,包括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

3. 数据压缩:介绍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等。

五、信息论在数据存储中的应用1. 磁盘存储:介绍磁盘存储中的编码技术,包括磁盘阵列编码、磁盘数据恢复等。

2. 数据库存储:介绍数据库存储中的编码技术,包括索引编码、压缩编码等。

六、信息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1. 数字图像编码:介绍数字图像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JPEG、PNG等常用编码格式。

2. 图像压缩:介绍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变换编码、预测编码等。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2024)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2024)
选题二
LDPC码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探讨LDPC码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 编译码算法及性能优化方法。
选题三
极化码原理及性能分析。研究极化码的编译码原理,分析其在不同信 道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与传统信道编码方案进行比较。
选题四
5G/6G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调研5G/6G通信系统中采用的信道编 码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Polar码应用
探讨Polar码在5G通信、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并分 析其性能表现。
22
06 实验环节与课程 设计
2024/1/25
23
实验环节介绍
实验一
信道容量与编码定理验证。 通过搭建简单的通信系统, 验证不同信道条件下的信道 容量及编码定理的有效性。
实验二
线性分组码编译码实验。利 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线性分组 码的编译码过程,并分析其 纠错性能。
LDPC码基本原理
介绍LDPC码的编码结构、译码原理以及性 能分析。
LDPC码应用
探讨LDPC码在光纤通信、数据存储等领域 的应用,并分析其性能表现。
21
Polar码原理及应用
2024/1/25
Polar码基本原理
介绍Polar码的编码结构、信道极化原理以及性能分 析。
Polar码编译码算法
详细阐述Polar码的编码算法、译码算法以及关键技 术的实现。
2024/1/25
预测编码
利用信源符号间的相关 性进行预测,并对预测 误差进行编码,如差分 脉冲编码调制(DPCM )。
变换编码
将信源信号通过某种变 换转换为另一域的信号 ,再对变换系数进行编 码,如离散余弦变换( DCT)编码。
14
04 信道编码
2024/1/25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04
05
信息论基础
包括信息的定义、度量方 法、信源编码、信道编码
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先进编码技术
介绍LDPC码、Polar码等 先进编码技术的原理、性
能和应用。
实验与课程设计
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提高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
02
信息论基础
信息的定义与度量
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
其他新型编码技术
喷泉码
介绍喷泉码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如无需反馈重传、适用于广播和多播通信等。探讨喷泉码在多媒体传输、深空 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网络编码
阐述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如中间节点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再传输等。分析网络编码在提高网络吞 吐量、增强网络鲁棒性等方面的优势。探讨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P2P网络等领域的应用。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期望
培养创新思维
01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编码方法和算法,培养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
跨学科学习
02 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将信息论与编码技术与计算机
科学、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拓展视野和思路
关注社会影响
03
引导学生关注编码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应用价值,培
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编码的定义
将信息转换为可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
编码的分类
根据编码目的和原理,可分为信源编码、信道编 码和加密编码等。
编码的评价指标
包括编码效率、误码率、抗干扰能力等。
线性分组码
01
线性分组码的定义
一种将信息序列划分为等长的组 ,并对每组独立进行编码的方法 。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52603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二、课程简介《信息论与编码》是信息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信息度量和信道容量的基本概念、信源和信道特性、编码理论等,为以后深入学习信息与通信类课程、为将来从事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源和信源熵、信道及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等。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 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theo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and channel capacity, source and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coding theory, etc.,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in-depth stud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urses, for the future to engage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actual work.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source and source entropy, channel and channel capacity, distortion-free source coding, noisy channel coding, etc。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4254002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cs & Coding课程类型:基础课必修课学时:32 学分:2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开课对象:通信、电子专业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原理。

参考教材:信息论与编码,陈运,周亮,陈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信息论在理论上指出了建立最佳编码、最佳调制和最佳接收方法的最佳系统的理论原则,它对通信体制和通信系统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始终是通信工作所追求的目标。

因此,信息论与编码是从事通信、电子系统工程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内容提要:本课程包括狭义相对论和提高通信可靠性的差错控制编码理论。

信息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通信系统设计中如何实现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总学时为32。

其中理论教学为28,实验学时为4。

主要的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熵、条件熵、联合熵和平均互信息量的概念及性质;峰值功率受限和平均功率受限下的最大熵定理和连续信源熵的变换;变长码的霍夫曼编码方法,熟悉编码效率和平均码长的计算;最大后验概率准则和最大似然译码准则等。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循环码的编译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3章离散信源无失真编码第6章网络信息论(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 B—掌握; C—了解)五实习、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1.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2学时要求用Matlab编写计算离散信道容量的实用程序并调试成功,加深对信道容量的理解。

2.循环码的编译码 2学时要求用Matlab编写程序,用软件完成循环码的编译码算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七参考书目1、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傅祖芸,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2、信息理论基础,周荫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年3、信息论与编码,陈运,周亮,陈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4、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张余橙,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八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本课程大纲是根据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和要求,参考网络查询的多个兄弟院校本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本课程的性质、要求和实际学时制定,并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实施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实施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实施大纲1.教学理念12.课程介绍1.1课程的性质11. 2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1. 3课程的历史与文化传统22. 4课程的前沿及发展趋势2. 5课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3. 6课程内容可能涉及到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2. 7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24.教师简介3教师的职称、学历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研究兴趣(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5.先修课程36.课程目标37课程内容3. 1教学时数分配36.2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48课程教学实施7学单元一77. 1. 1教学日期77. 1.2教学目标77. 1.3教学内容7互信息端的计算;(4)失真量与信道容量的关系换算;(5)信道容量与传输信息量的换算;(6)建立实际信道模型。

为将来从事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3课程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端、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所以数学知识的发展其实体现了信息技术与信息论的发展,。

2. 4课程的前沿及发展趋势信息论发在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第一阶段:1948年贝尔研究所的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信息的论述,创立了信息论。

第二阶段:20 世纪50年代,信息论向各门学科发起冲击;60年代信息论进入一个消化、理解的时期, 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重大建设的时期.研究重点是信息和信源编码问题。

第三阶段:到70年代,由于数字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讯系统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处理信息,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可以作为与材料和能源一样的资源而加以充分利用和共享。

2. 5课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本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的概念和方法已广泛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它迫切要求突破申农信息论的狭隘范围,以便使它能成为人类各种活动中所碰到的信息问题的基础理论,从而推动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进一步发展,有助于社会经济生活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9054002.课程中文名称:信息论与编码A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e A)3.面向对象:信息工程专业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5.总学时数:48讲课学时数:40 ,实验学时数:86.学分数: 3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8.教材:《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陈运,电子工业出版社;二、课程内容简介《信息论与编码》重点介绍由香农理论发展而来的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以及编码的理论和实现原理。

本课程在介绍了有关信息度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信道容量、率失真函数,以及无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中的理论知识及其实现原理。

迄今为止香农理论已经广泛的成为各项信息技术的理论指导。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信息论是信息学科的数学基础,是所有从事信息学科的工程技术及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

这门课从信息的最本质、最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着手,主要介绍香农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香农有名的三大定理,以及编码理论和纠错编码。

从而为各种具体的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要求在建立了熵的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信道容量、率失真函数,以及无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中的理论知识及其实现原理。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在本专业,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可以作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五、教学基本要求1.学习和掌握信源熵、条件熵、联合熵等各种熵的概念、意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学习和掌握离散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3.学习和掌握信道模型、信道容量及其计算;4.学习和掌握信道编码定理;5.学习和掌握离散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及其性质、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6.学习和了解离散信源编码、连续信源编码方法;7.学习和掌握信道编码方法:线性分组码和循环码;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考核方式:笔试平时成绩:作业10%+实验10%+考勤10%期末考试成绩:70%-60%七、教学参考资料1.《信息论与信源编码理论及应用》,刘建成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2.《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3.《Information Theory & Coding》(英文版)(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梁建武等编著,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参考学时:5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0
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2.课程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都离不开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控制和利用。

特别是迈入21世纪――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信息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从事信息、通信、电子工程类专业的人才,而《信息论和编码》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信息科学其它相关学科的选修课,掌握它,可以指导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

本课程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论述,并结合实例建立数学模型,给出推演过程,力求物理概念清晰、数学结构严谨和完整、逐步深入展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香农信息论的三个基本概念,与之相应的三个编码定理,以及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信息保密编码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数字通信、信息处理、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编码工作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分析方法及主要结论,为今后从事信息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工作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该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是为了适应数字通信、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专业需要开设。

该课程着重介绍信息论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提取、传输和处理的一般规律,提高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现信息系统的最优化。

信息论是现代通信与信息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定义和测度;各类离散信源和信息熵;剩余度;信道和互信息;平均互信息和信道容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测量理论;信息率失真函数和数据压缩原理;离散信源无失真和限失真信源编码理论和编码方法;离散有噪信道编码理论和编码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通信系统各部分的主要组成以及作用、香农的三大编码定理;
掌握各类离散信源和信息熵、信道及其信道容量、信息率失真函数和数据压缩原理、离常用的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纠错码基本思想及常用的纠错编码方法。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信息以及失真的测度、信道及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以及有噪信道编码方法。

教学难点:
典型序列以及由此推导出的香农三大编码定理及其逆定理。

5.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堂讲学为主,习题讲解为辅。

6. 教学学材及主要参考书
1.傅祖芸编著,《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
2.姜丹,《信息论与编码》,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其它
考核形式:考试(笔试),教学环境:课堂
本课程应开设在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等数学学科信号与系统之后,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课程。

总学时数
课程总学时数: 52
其中,课堂讲授: 46 作业:6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论研究对象、目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了解通信系统的模型以及通信系统各部分的主要组成以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的概念
知识要点:信息的概念及自信息
第二节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知识要点: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信息论发展简史
知识要点:信息论发展简史
三、本章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章:离散信源及其测度
一、教学要求
了解信源的相关性和剩余度的概念,信息的概念,信息,信号,消息,数据的关系与联系。

掌握信源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源、离散平稳信源和马尔可夫信源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源的数学模型及分类
知识要点:信源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源及其扩展信源。

第二节信息熵及其基本性质
知识要点:自信息及信息熵离散无记忆扩展信源熵,熵的基本性质及最大离散熵定理。

第三节离散平稳信源
知识要点:离散平稳信源定义,联合熵,条件熵以及极限熵。

第四节马尔可夫信源
知识要点:马尔可夫信源定义,马尔可夫信源熵
第四节信息剩余度
知识要点:信息剩余度以及自然语言熵
三、本章学时数
8学时
第三章: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一、教学要求
了解一般信道容量计算。

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道以及一些特殊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道数学模型及分类
知识要点:信道数学模型及不同的分类,信道矩阵。

第二节平均互信息及特点
知识要点:信道疑义度,互信息和平均互信息及其特性,平均条件互信息。

第三节信道容量及一般计算方法
知识要点:离散无噪信道及信道容量,对称离散信道、准对称信道的容量计算。

第四节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及其容量
知识要点: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及其容量,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三、本章学时数
6学时
第四章:无失真信源编码
一、教学要求
了解其它一些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

理解渐近等分割性及ε典型序列,算术编码方法及具体实现方案;
掌握编码的定义,码的分类,定长编码定理,变长编码定理,最佳编码方法:香农编码方法,费诺编码方法,哈夫曼编码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等长码及等长信源编码定理
知识要点:编码器的概念,码的定义,等长码及等长信源编码定理,ε典型序列及其性质,编码效率。

第二节变长码及变长信源编码定理
知识要点:唯一可译码定义及其判断方法,即时码的树图法构造,Kraft不等式,紧致码,变长信源编码定理。

第三节编码方法
知识要点:香农编码,费诺编码,香农-费诺-埃利斯编码,哈夫曼编码,游程编码,算术编码和其它一些编码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
10学时
第五章:有噪信道编码
一、教学要求
了解检错码与纠错码的方法。

理解渐近等分割性及 典型序列。

掌握的重点内容有:有噪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差错控制与信道编译码的基本原理,线性分组码,卷积码,网格编码调制与级联码简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错误概率与译码规则和编码方法
知识要点:最小错误概率译码准则,最大似然译码准则,最小距离译码准则及其之间相互关系,平均译码错误概率,错误概率与译码规则和编码方法关系,信道编码的编、译基本准则。

第二节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知识要点:有噪信道编码定理及其逆定理,信源信道编码定理。

第三节纠错码
知识要点:纠错码分类,分组码的最小距离与检、纠错能力,分组码的码率,线性分组码的特性,生成矩阵和一致监督矩阵及其关系,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汉明码,卷积码及其构造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
10学时
第六章:波形信源和波形信道
一、教学要求
了解连续信源和波形信源的信息测度,连续信道和波形信道的分类,连续信源熵的变换,连续信道和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掌握连续信源和波形信源的信息测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连续信源和波形信源的信息测度
知识要点:连续信源的差熵、波形信源的差熵和两种特殊信源的差熵。

第二节连续信道和波形信道的分类
知识要点:按噪声统计特性分类,按噪声对信号的作用和功能分类。

第三节连续信道和波形信道的信息传输率
知识要点:单符号连续信道的平均交互信息,连续信道的平均交互信息的特性。

第四节连续信道和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
知识要点:单符号高斯加性信道的信道容量,单符号非高斯加性信道的信道容量,多维无记忆高斯加性信道的信道容量。

三、本章学时数
8学时
第七章:限失真信源编码
一、教学要求
了解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掌握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信息率失真函数与特性,R(D)函数的参数表述及其计算。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知识要点: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D失真许可试验信道。

第二节信息率失真函数与特性
知识要点:信息率失真函数R(D)的定义,离散信源的R(D)函数,高斯连续信源的R(D)函数,R(D)的定义域和单调性等性质。

第三节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参量表述与计算
知识要点: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
第四节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知识要点:失真限 典型序列,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和编码逆定理,有失真信源编码定理的实用意义。

三、本章学时数
8学时
执笔人:胡学友教研室:XXX系主任审核签名:XX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