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 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 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江 行思友之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重点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语 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 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巧 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 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渝州:重庆一带。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诗词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 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 羌江水之中。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 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 不舍地去向渝州。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课的诗歌。
思想内容: 1、描写边塞奇特风景。 2、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 壮志难酬的愤懑。 3、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 4、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完美版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前两句在叠 唱和咏叹中,蕴含着深沉的感情,流露出对往昔盛世的无限眷 恋。后两句写眼前之衰落,“落花”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 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叹惋,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抒 发的无限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人生 之凄凉却尽寓其中,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 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感叹。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9张PPT).ppt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9张PPT).ppt
“夕阳垂地”指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 中。这种情景,让人联想起南宋国势衰落、江河日下的现状, 也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 无声,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 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 的强烈愿望,试同倩时悲也风是吹对泪朝过扬廷州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
,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
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
,有“
”之称。
1、暗写出了船行快而慌乱; 2、栖息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3、水鸟惊飞,又带给词人意外喜悦。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 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 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 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 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 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 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 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一首 刚填好的词,即新歌 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一曲 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 西下几时回?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落日
听一首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 亭台楼阁依然在。西下的落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只身一人,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词——唱新词,旧亭台——唱词喝酒的环境,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 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怀。 既是写景,又是映射心情,写出了作者慨叹时光的流逝,人世的变更无 法挽回。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64张PPT)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64张PPT)
探寻背景
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二】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bìn)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朗读提示: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③读准停顿④读出情感
2.借助注释,用流畅的语言翻译诗歌。
【三】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懒洋洋的,百花也凋残了,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2.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贰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两个“难”字连用,凸显出两人情深意重。
人物百态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目标
导 入
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风格迥异,有的豪放如大江东去,有的婉约如小桥流水,有的粗犷如旭日喷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词,品味古典诗词的美。

咸阳城东楼
知人论世,积累知识
【一】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七五律尤佳,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涵泳推敲,品读诗歌
【三】
1.这首词随词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景物描写,词人笔下的景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下片写“雨后”。前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以及自己 的感受。末三句是精神上的再度升华。表面写雨过天晴, 一切归于平静,实则蕴含深刻道理:无论遭遇多少苦难, 只要坦然面对,一切都将过去。这里一语双关,表现了词 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主旨情感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 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的第三个春天。本词通过野外 出游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 的小事,反映了词人虽处逆境 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
下片,前两句以简练的文字描写了荒凉的戍垒、半落的 夕阳、古旧的关城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 地风光图,营造了一种萧索冷清的氛围。结句点明主旨,极 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表达了词人对浩渺的宇宙、 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主旨情感
《浣溪沙》描写了词人奉使出塞所见的深 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 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幽恨难平”的凄惘之 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统编版初中语文在新教材的设置中增加了课外古诗词诵读,每册 安排2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每次4首。
2.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能够熟读背诵。 3. 了解作品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学习有关古典文学鉴赏的某些基本
的知识与技能。 4. 加强文化积累,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作为中华民
族一员的归宿感和自豪感。
主旨情感
这首词是其晚年追忆二十多年前宋徽宗年间,在洛 阳的安定、快乐的生活所作。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 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通过上 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 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 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善用典 故,托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 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幻灯片42张)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幻灯片42张)

2.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 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 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 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 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犯者,反对屈辱求和, 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故 乡闲居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 山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 68岁,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 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点。
“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亲人(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 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是写眼前的景还是 想象中的景?如何理解“涨”字?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 错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 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 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 豁达乐观的情怀。
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 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 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 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 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 低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 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 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 性情是一致的。
谭嗣同早年曾在故乡湖南倡办时务学 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 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 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 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 贞不渝,九死不悔;
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
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期望 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 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 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 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状吟元成才路 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 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著有 《李义山诗集》。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 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 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 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 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诗句品读
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 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 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4.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 诗? 明确:是全诗的千古名句。“丝”和“相思”的“思”是同 音字,谐音双关,泪也因思而落。第一以蚕丝象征情思,又 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著到死方休。诗人又以蜡炬燃 烧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表现了诗人执著而又无望的的情 感。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6张PPT).ppt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6张PPT).ppt
我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离你愈远就愈发思念,恋 恋不舍随着小舟去向渝州。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极为独特,请你品 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给 人造成空间迅速转换的感觉,让人感受 到行船之快,这样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 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浓浓思念。
硬要,迫使,尽力:~使。~迫。
3.jiàng 固执,强硬不屈:倔~。
结合诗歌,发挥想象,描绘岑参笔下的“故园菊”。
战火纷飞的长安故园四处断壁残垣,饿殍遍野,虽是金秋时 节,但是家乡却没有一丝生机。突然,诗人仿佛看到一抹淡雅的 黄,那是一丛菊花在战地傲然开放,她是如此弱小又如此倔强, 仿佛在哀诉又仿佛在期盼些什么……
课外 古诗词诵读
新课导入
李白和杜甫 论诗五首·其二 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了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 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 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军旅诗 闺怨诗 送别诗
军旅诗指以军队和战争为题材,表现现实的或虚拟的军人形象, 战时或日常的生活及其心态的诗词。
知人论世
岑参 (约 715 年— 770 年),江陵人(今湖北荆 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岑参长于七 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 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45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45张PPT)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 凋弊丧乱都在其中。诗中比喻国运衰微,人 生落魄,盛时不再。
210 01
合作探究
2.《江南逢李龟年》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 零的感慨之情。
210 01
210 01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qiāng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yú 思君/不见/下/渝州。
210 01
研读课文
翻译诗歌,赏析诗句。
半圆的秋月,即 上弦月或下弦月。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 起,点出了远游的时 令是在秋天。此句不 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 美景,同时还暗点秋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 飘逸,想象奇特。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 进酒》《蜀道难》等。
210 01
写作背景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 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 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 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 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 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因史书载时年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他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210 01
文学常识
边塞诗 思想内容: 1. 描写边塞的奇特风景。 2. 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 3. 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 4. 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30张PPT)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30张PPT)

shū
yínɡyū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
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
做了土。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在今陕西临 潼东南。
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故 址在今陕西西安的阿房村。
曲意: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早 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品读古诗 在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说说你 喜欢的理由。
我喜欢“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这两句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 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收复大宋江山的 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别云间 夏完淳
作者名片
作者 夏完淳 生卒年 1631-1647 字 存古 号 小隐 籍贯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评价 明末抗清英雄 重要 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 经历 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曲意:(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那些)战胜了的, 都化作了土;战败了的,(也)都化作了土。
赏析:结尾几句基调凄楚悲凉,意谓历代国家无论怎样你来我 往,终会在历史长河中被湮没,被遗忘,化为黄土。全曲揭示了封 建统治者无论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表现了作者对历史 兴衰的慨叹。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 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善,以 散曲著称。著有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 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等。
初读古诗 诵读小令,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句子节奏。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ē pánɡ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走近诗人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 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的美 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于战乱年代,积极抗金,主张北伐,恢复中原。把满腔激 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 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悲壮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 处,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反映了时代精神。。其词题材广阔又 善化用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这首词精彩地描写了他自己的心路历程:青少年时代,无忧无虑,不 知愁苦是什么滋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的转变,真正体会到 人生的苦涩艰辛后,那许多的愁连说都说不出口,只好独自承受了。
想说却最终没 有说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又说不出 口,只是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
深研透析,入木三分
1.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时没有愁,所谓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作者 登上高楼,效仿前辈的文人雅士抒发所谓的忧苦之情,只是 故作深沉。 写出年轻人好装斯文的好胜和纯真。
只剩杂草丛生,唯有鸟雀、蝉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通过视觉和听 觉描写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空留绿芜遍地,黄叶满林,绿芜、 黄叶渲染、勾勒出了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 对家国衰败及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今昔对比,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4.赏析“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行人:指诗人自己。 当年事:秦、汉兴亡的往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共6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共64张PPT)

译文: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 痛苦的情思。
【三】
涵泳推敲,品读诗歌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看似平淡,实则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案 开篇点题,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未有期”既有热切的盼望, 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而且,“期”字重复出现,构成了回环往复、缠 绵曲折的意境。
【三】
涵泳推敲,品读诗歌
1.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答案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 翱翔,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2.“晴空一鹤排云上”这一“明丽秋景”为什么能引发诗人豪迈的诗情?诗人 又为什么用“鹤”这一意象?
答案 (1)“晴空”写出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开阔景象,展现了明丽秋景。 “排”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 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四】
探究写法,提升技法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对比手法。诗人首先写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 寞凄凉。接着道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 反映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豪迈的胸襟。
《夜雨寄北》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探寻背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 年六十八岁。陆游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 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 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 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以诗文作武器,反复呼吁国家统一, 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他积极主张抗金,却遭到当权的投降派的陷害,终于被排挤罢 官。尽管如此,陆游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不渝。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 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8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58张ppt)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 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 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 树的腰杆却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 遭遇凝重的寒意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 寒的本性!
朗读指导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参考译文
山上高耸挺拔的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 中挺立。
作者介绍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
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 《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 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 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史称魏武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背景资料
东汉末年,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乌桓奴隶主贵
族,乘东汉末大乱之际,不断向边境侵扰。建安十 二年,曹操毅然率军北征。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 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此时已五十三岁的 曹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写下了乐府歌辞——著 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 志。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 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 《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 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 则可以独立成篇。《龟虽寿》即为其中的第四章, 也是其四言诗中的佳作。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深切的怀 念之情。第一至四句描绘了春天庭院中妇女折花送 给丈夫的场景。这种场景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 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人遐想。第 五、六句紧承前两句来写,描绘出了花的珍贵,暗 示了人物的神情。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相思怀念。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 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 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词语解释 【华】花。下文的“荣”
也是“花”的意思。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遗】给予,馈赠。 【致】送达。 【经时】历时很久。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刮风。海边的人民生活艰难啊,他们寄身在荒野之 中。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奔走止息在山林险境。 柴门内外多么萧条啊,狐狸、兔子在我屋里自在地 行走。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何理解“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两句?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全诗的精华所 在。边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 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 们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非常可悲的现实。
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
怀有远大抱负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
旧。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只取决于天。只要调养身心,
保持心情愉快,就能长寿,永葆青春之心。我感到庆幸
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诵读
怎样理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这几句诗?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曹操(155—220),三国时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代表 作有《短歌行》《蒿里行》《观沧 海》《龟虽寿》等。
整体感知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 课件(共9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 课件(共9张PPT)

创作背景
《潼关》选自《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 年版)。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 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 事重地。
重点解读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重点解读
诗文译读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 道,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 入滚滚的云涛里。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 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 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 紧,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 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诗词主旨
本诗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 通过对北国山河壮丽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这 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束 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新课标 人
语文
7年级/上
潼关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教学课件
走进作者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 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 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他主张 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 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 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 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重点解读
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是17岁的谭嗣 同在陕西潼关饱览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时所作。反 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束缚、 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 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 拍的。从诗中,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 的脚步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 门行》中最后一章即第四章。其他三 章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写作背景: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 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组诗,抒写 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赠从弟(其二)
(汉末)刘桢
关于作者
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 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 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 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 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 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 ( càn )、徐干、阮瑀( yǔ )、应玚 ( yáng )、刘桢。
诗人用“盈”字将人和花作密切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 执花在手痴痴久立,任它香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 景象,将作者折花之后色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 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 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 足贵”,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 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 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 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 法解脱。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 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 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最后再谈到人在 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 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 如果擅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 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 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 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 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 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紧接上句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就要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 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介
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 公元220年),字孟德,沛国 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 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 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 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 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 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 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 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 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 “武皇帝”,庙号“太祖”, 史称魏武帝。
送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历时很久。
诗词翻译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 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 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 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
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 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 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
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 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神龟腾蛇 老骥暮年
为喻
寿命有限 继续奋斗 延年益寿
自况 否定
呼 应
性命在天
千里之志,建筑在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
赏 析: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实在是庆幸极了, 能用诗歌表达我的理想。这两句为合乐时所加, 每章后面都有,与正文内容无关。 寥寥数语,解开了自古以来盘踞在人们心 灵中的不死情结。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生 命体,每一个生命都会有自己的生存消亡过程, 人,也难逃这一自然规律。既 然生命如此脆弱 而短暂,为何不去珍惜它的存在呢?利用自己 有限的生存机会,去做一些应当做且值得做的 事,这才是对待生命生存的正确方式。永恒只 有存在于不 断的运动当中了。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
诗达到成熟的标志。
诗词解读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佳美、珍贵的树。
花。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引枝条。
繁盛。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充满。 给予,馈赠。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 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 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 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他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 人总是要死的。 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 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从哲学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人生 的看法,他否定了方士们关于神仙的种种妄 谈,也否定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那种消极颓废 和及时行乐的做法,表达了自己的自强不息, 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诗中指出 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扬 积极进取的朝气建功立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 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 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诗词赏析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四句诗写得很朴素,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场面 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 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 春意盎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 是大自然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