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4页)语文八年级上册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解读
龟虽寿
腾蛇:传说中一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竟里:指终死结去,。这 能腾云驾雾的神蛇。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骏马,好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写作背景
自曹丕上位后,曹植被贬到贫困的边地,看到 了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三国乱世,人民有家不能 居,只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有感而发,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诗歌解读
八方:东、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试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如何表现的?
诗人以“老骥”自比,表明自己即使步入暮年,但仍 然要像烈士一样,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他的“志” 就是要统一全国,建功立业。)
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奋发进取的雄心壮志。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枥:马槽。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雄心壮志
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
保持心情愉快。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永年:长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诗人借神龟的长寿和腾蛇的通灵告诉了我们什么?
即使是像神龟、腾蛇这样的神物也会有终结 的一天,作者以神龟、腾蛇为喻,表明人类以 及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3.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 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这句诗是 _正__是__江__南__好__风_,景_,__落__花__时__节__又_。逢君
课堂检测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 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正__是_江__南_好__风__景,___落__花_时__节__又_逢__君_____。
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这样寓情 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 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爱恋。
写作特色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 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 奇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 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爱恋, 对友人的思念。
思君不见下渝州。
顺流而下
细读 赏析写法、表达效果
山月为仰视所 见的静景
月影随水为俯 视所见的动景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点出了远游的 时令是在秋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品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 和“流”两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
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 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 动。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 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课堂检测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 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正__是_江__南_好__风__景,___落__花_时__节__又_逢__君_____。
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这样寓情 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 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爱恋。
写作特色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 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 奇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 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爱恋, 对友人的思念。
思君不见下渝州。
顺流而下
细读 赏析写法、表达效果
山月为仰视所 见的静景
月影随水为俯 视所见的动景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点出了远游的 时令是在秋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品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 和“流”两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
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 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 动。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 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PPT课件
整体感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中的亲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虽有弟弟,但都离散各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何况天下依旧战乱不太平。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yún
温庭筠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hú
zhǐ
yì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f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 ②叶 落 山 路 , 枳 ③花 明 驿 墙 。 因 思 杜 陵 ④梦 , 凫 ⑤雁 满 回 塘 ⑥ 。
整体感知
月夜忆舍弟①
shù
【 唐 】 杜 甫 shè
戍 鼓 ②断 人 行 ③, 边 秋 一 雁 声 。
露 从 今 夜 白 ④, 月 是 故 乡 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 书 长 不 达 , 况 乃 ⑤未 休 兵 。
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 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杜甫忧国忧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 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 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 史面貌。因此被称为“诗史”。有 《杜工部集》传世。
知识备查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共42张ppt)PPT课件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 独。
总 结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 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 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 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 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 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部编本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浣溪沙》
晏殊
晏殊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 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 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 (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 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 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 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 湖岸在飞翔。 这首词是《采桑子》共十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 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 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 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 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 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 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 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 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2.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 特点?请结合诗句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下片写“雨后”。前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以及自己 的感受。末三句是精神上的再度升华。表面写雨过天晴, 一切归于平静,实则蕴含深刻道理:无论遭遇多少苦难, 只要坦然面对,一切都将过去。这里一语双关,表现了词 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主旨情感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 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的第三个春天。本词通过野外 出游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 的小事,反映了词人虽处逆境 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
下片,前两句以简练的文字描写了荒凉的戍垒、半落的 夕阳、古旧的关城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 地风光图,营造了一种萧索冷清的氛围。结句点明主旨,极 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表达了词人对浩渺的宇宙、 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主旨情感
《浣溪沙》描写了词人奉使出塞所见的深 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 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幽恨难平”的凄惘之 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统编版初中语文在新教材的设置中增加了课外古诗词诵读,每册 安排2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每次4首。
2.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能够熟读背诵。 3. 了解作品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学习有关古典文学鉴赏的某些基本
的知识与技能。 4. 加强文化积累,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作为中华民
族一员的归宿感和自豪感。
主旨情感
这首词是其晚年追忆二十多年前宋徽宗年间,在洛 阳的安定、快乐的生活所作。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 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通过上 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 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 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善用典 故,托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 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0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地表现了遍尝心酸之后无可言说 的复杂况味,体现词人“愁”的深沉的句子是: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 好个秋”!
2.词的上下两片紧扣一个“愁”字来写,“为赋新词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 味”中的“愁”分别指什么?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 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
①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 相见一回。②两个“难”字连用,造成一种连绵纡曲之势,凸显两人 情深意重。
4.颔联表达的感情委婉而深沉,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以 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2)诗中运用典故,借缥缈的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2.易错字强化练。 (1)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 风无力百花 残 。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 炬 成灰泪始干。 (3) 蓬 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 勤为 探 看。
3.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连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走近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 苏)人,北宋词人。
写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1068—1077),当时作者家居 ,尚未出仕。在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质朴自然的村野风 光所感染,因此创作了此词。
主旨情感
这首词描绘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通篇洋溢着一种由衷的 快意和舒畅,表现了词人对田园大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1.易错字强化练。 (1)树绕村庄,水满 陂 塘。 (2) 倚 东风,豪兴 徜 徉 。 (3)偶然 乘 兴,步过东 冈 。
2.词的上下两片紧扣一个“愁”字来写,“为赋新词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 味”中的“愁”分别指什么?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 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
①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 相见一回。②两个“难”字连用,造成一种连绵纡曲之势,凸显两人 情深意重。
4.颔联表达的感情委婉而深沉,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以 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2)诗中运用典故,借缥缈的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2.易错字强化练。 (1)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 风无力百花 残 。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 炬 成灰泪始干。 (3) 蓬 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 勤为 探 看。
3.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连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走近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 苏)人,北宋词人。
写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1068—1077),当时作者家居 ,尚未出仕。在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质朴自然的村野风 光所感染,因此创作了此词。
主旨情感
这首词描绘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通篇洋溢着一种由衷的 快意和舒畅,表现了词人对田园大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1.易错字强化练。 (1)树绕村庄,水满 陂 塘。 (2) 倚 东风,豪兴 徜 徉 。 (3)偶然 乘 兴,步过东 冈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 贞不渝,九死不悔;
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
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期望 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 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 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 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状吟元成才路 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 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著有 《李义山诗集》。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 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 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 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 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诗句品读
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 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 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4.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 诗? 明确:是全诗的千古名句。“丝”和“相思”的“思”是同 音字,谐音双关,泪也因思而落。第一以蚕丝象征情思,又 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著到死方休。诗人又以蜡炬燃 烧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表现了诗人执著而又无望的的情 感。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
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期望 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 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 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 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状吟元成才路 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 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著有 《李义山诗集》。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 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 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 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 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诗句品读
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 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 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4.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 诗? 明确:是全诗的千古名句。“丝”和“相思”的“思”是同 音字,谐音双关,泪也因思而落。第一以蚕丝象征情思,又 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著到死方休。诗人又以蜡炬燃 烧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表现了诗人执著而又无望的的情 感。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 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 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 心的哀愁之情。
1. 《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 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江陵(今湖
北荆州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 (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 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 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岑参 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 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 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 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流露诗人无 限沧桑之感的诗句是:
诗歌译文:
回乐烽前沙似雪,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 登城时所见的月下边 受降城外月如霜。 塞景色 不知何处吹芦管, 听芦管悲声引发思乡之 一夜征人尽望乡。 情。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 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1. 《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 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江陵(今湖
北荆州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 (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 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 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岑参 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 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 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 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流露诗人无 限沧桑之感的诗句是:
诗歌译文:
回乐烽前沙似雪,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 登城时所见的月下边 受降城外月如霜。 塞景色 不知何处吹芦管, 听芦管悲声引发思乡之 一夜征人尽望乡。 情。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 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美课件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 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 战场开放了。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 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 之而又不得不为之(无奈)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 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 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 情境之下,诗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 胜赏了。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 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 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 垫 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杜甫在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演唱,如今在 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 全诗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 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本诗的一、二句追忆李龟年 出入达官贵人之家,间接说当时的太平 繁 盛。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 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叹。第四句以“落 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用一“又”字把 前后两相对照,大有风光不再,“同是天 涯沦落人”的感叹。早年在长安时看到的 太平景象不见了,社会萧条动摇,使人不 堪回首。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 者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 )的作品。诗人在(秋)(季节) 夜晚)(时间)乘船远行,从( 峨眉山 ( ) 出发,驶向( )。 三峡),最后到达( 渝州 表达了诗人思念( 故乡和友人 )的思 想感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共106张PPT)
➢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 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 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 雪白,菜花金黄。
➢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 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 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 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 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 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后一 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 成因果关系。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 联系起来,将上片“不识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 分完整。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 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 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 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 而且还落入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 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 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 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 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3、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 不同?
• 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以景衬情,表现其孤寂凄凉。 (实写)
• 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想象异日重逢两人同在长安 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 意。(虚写)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 漂泊在外的孤寂 • 苦雨深秋的落寞 • 归期无期的无奈 • 相见共语的期盼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1、第1句中的两个“期”字是否重复,为什么?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 离别之苦、思念之切跃然纸上。
2、赏析第2句(巴山夜雨涨秋池)。
(1)“涨”字一语双关,既写出巴山水满池塘的秋夜雨景,又表 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2)描写巴山水满池塘的秋夜雨景,烘托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生动描述:今夜巴山大雨倾盆,雨水涨满了池子,我的心啊 像这池子一样,满是对你的思念和欲归不能的无奈。 (4)“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 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 猛志锐。
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作为近代中国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 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 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改革需要的一种 精神传承。
悲哉,秋之为气也
——先秦 宋玉
秋 词 (其一) 刘 禹 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学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诞生于 河南郑州荥(xíng)阳,唐朝文学家、哲学 家,有“诗豪”之称。 793年,刘禹锡进 士及第,为监察御史。贞元末,加入以王 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连州刺史、 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842年卒,追赠 户部尚书。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壹
峨 眉
山
月 歌
李 白
一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 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 杜”。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创作风格:诗歌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并 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三 诗句赏析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中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诗人从清溪连夜出发驶向三峡的情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空间 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②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
三 诗句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些地名有什么作用。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 地点就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三 诗句赏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分析诗中蕴含诗人的情感的意象是什么
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重逢的事,蕴含着诗人对彼此 现状的感慨。两人在漂泊颠沛中重逢,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 憔悴的老人,成了一幅时代沧桑的典型图画。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 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寄予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落花”这一意象, 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①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 ②寻常:经常。 ③崔九: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到您的演出,在崔九堂 前,也多次听到您的歌声。
峨 眉
山
月 歌
李 白
一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 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 杜”。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创作风格:诗歌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并 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三 诗句赏析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中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诗人从清溪连夜出发驶向三峡的情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空间 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②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
三 诗句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些地名有什么作用。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 地点就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三 诗句赏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分析诗中蕴含诗人的情感的意象是什么
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重逢的事,蕴含着诗人对彼此 现状的感慨。两人在漂泊颠沛中重逢,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 憔悴的老人,成了一幅时代沧桑的典型图画。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 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寄予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落花”这一意象, 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①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 ②寻常:经常。 ③崔九: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到您的演出,在崔九堂 前,也多次听到您的歌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
品味赏析
作者在这首曲子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夏完淳时年15岁, 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 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其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次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 上书鲁王,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永 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 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 京。《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 时所作。
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
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 粟,采薇而食,饿死。薇,一种野菜。文天祥到了 南安军曾绝食八天。
薇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体感知
诗歌大意: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前两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 的感慨,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 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 蔑视。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 “首丘”之义的心愿。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这首诗化用杜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 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 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 很熟悉,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 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诗歌大意: 三年抗清斗争东奔西走,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 牢房。 流不尽因大好河山实陷而伤痛之泪,天地广阔 我却无处存身。 已经知道快踏上黄泉之路,想要告别故乡实在 难分难舍。 待我的英魂归来的那天,灵气下面要将故乡河 山看。
《课外古诗词诵读》
品味赏析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抗清事业未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 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 壮志未酬的诗人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
集》《指南录》等。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帝昺祥兴二年(1279),南宋最后一个据点 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 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 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北路:指经过梅岭。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
《课外古诗词诵读》
品味赏析
1.联系你读过的《过零丁洋》,说说“饿死真吾 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至死不渝,以死明志,坚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 的决心。
2.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 战死沙场。
《课外古诗词诵读》
鉴赏评价
《南安军》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 律诗。
课
外
古
诗
词
诵
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 2.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背诵古诗词。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音韵美。 5.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
美情趣。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安军
文天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址在今陕西西安的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烧阿房宫。 萦纡:回环曲折。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体感知
诗歌大意: 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 了,当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哪里?只见荒草疏落, 凄水回旋弯曲。到现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 漫的林间。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赢了 的,都变成一抔黄土;输了的,也都变成一抔黄土。
《课外古诗词诵读》
鉴赏评价
该诗作于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乡之时, 是一首慷慨悲壮的绝命诗。在诗中,诗人一方面抱 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 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抒写了亡国之 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课外古诗词诵读》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70—1329),字 希孟,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 曲作家,诗、文兼擅。其为官正 直敢言,故遭权贵忌恨,其散曲 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对社会现实 也有所触及。代表作有《山坡 羊·潼关怀古》,歌曲集有《云 庄休居小乐府》。
《课外古诗词诵读》
别云间
夏完淳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松 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 抗清英雄。天资聪颖,5岁读经史,7岁能 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14岁随父抗 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亢清,兵败 被俘,英雄就义,年仅17岁。文集有《南 冠草》《续幸存录》等。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
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
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宝祐四
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
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
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兵败被张弘
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是 作者经过骊山,有所感怀而成。天历二年(1329), 张养浩受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上任途中经过潼关、 骊山等地,吊古伤今,用“山坡羊”这一曲牌名写 了一组小令,“骊山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
检查预习
重点词语解释。 骊山:在现在陕西临潼东南。 阿房: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故
《课外古诗词诵读》
检查预习
重点词语解释。 羁旅:寄居他乡,生活漂泊不定。 南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
“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泉路:黄泉路,指死亡之路。 毅魄:英魂。 灵旗:灵幡,旧时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语意双关,也
暗指战旗。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体感知
品味赏析
作者在这首曲子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夏完淳时年15岁, 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 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其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次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 上书鲁王,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永 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 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 京。《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 时所作。
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
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 粟,采薇而食,饿死。薇,一种野菜。文天祥到了 南安军曾绝食八天。
薇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体感知
诗歌大意: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前两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 的感慨,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 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 蔑视。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 “首丘”之义的心愿。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这首诗化用杜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 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 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 很熟悉,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 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诗歌大意: 三年抗清斗争东奔西走,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 牢房。 流不尽因大好河山实陷而伤痛之泪,天地广阔 我却无处存身。 已经知道快踏上黄泉之路,想要告别故乡实在 难分难舍。 待我的英魂归来的那天,灵气下面要将故乡河 山看。
《课外古诗词诵读》
品味赏析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抗清事业未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 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 壮志未酬的诗人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
集》《指南录》等。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帝昺祥兴二年(1279),南宋最后一个据点 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 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 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北路:指经过梅岭。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
《课外古诗词诵读》
品味赏析
1.联系你读过的《过零丁洋》,说说“饿死真吾 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至死不渝,以死明志,坚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 的决心。
2.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 战死沙场。
《课外古诗词诵读》
鉴赏评价
《南安军》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 律诗。
课
外
古
诗
词
诵
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 2.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背诵古诗词。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音韵美。 5.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
美情趣。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安军
文天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址在今陕西西安的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烧阿房宫。 萦纡:回环曲折。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体感知
诗歌大意: 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 了,当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哪里?只见荒草疏落, 凄水回旋弯曲。到现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 漫的林间。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赢了 的,都变成一抔黄土;输了的,也都变成一抔黄土。
《课外古诗词诵读》
鉴赏评价
该诗作于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乡之时, 是一首慷慨悲壮的绝命诗。在诗中,诗人一方面抱 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 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抒写了亡国之 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课外古诗词诵读》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70—1329),字 希孟,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 曲作家,诗、文兼擅。其为官正 直敢言,故遭权贵忌恨,其散曲 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对社会现实 也有所触及。代表作有《山坡 羊·潼关怀古》,歌曲集有《云 庄休居小乐府》。
《课外古诗词诵读》
别云间
夏完淳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松 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 抗清英雄。天资聪颖,5岁读经史,7岁能 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14岁随父抗 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亢清,兵败 被俘,英雄就义,年仅17岁。文集有《南 冠草》《续幸存录》等。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
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
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宝祐四
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
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
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兵败被张弘
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是 作者经过骊山,有所感怀而成。天历二年(1329), 张养浩受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上任途中经过潼关、 骊山等地,吊古伤今,用“山坡羊”这一曲牌名写 了一组小令,“骊山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
检查预习
重点词语解释。 骊山:在现在陕西临潼东南。 阿房: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故
《课外古诗词诵读》
检查预习
重点词语解释。 羁旅:寄居他乡,生活漂泊不定。 南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
“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泉路:黄泉路,指死亡之路。 毅魄:英魂。 灵旗:灵幡,旧时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语意双关,也
暗指战旗。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