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长度和时间是物理学基础概念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运动1.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姿态或形状随时间改变的现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 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量来进行描述。
4. 运动的图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为直线;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为折线;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为曲线。
而速度-时间图像则可以根据位移-时间图像求得,加速度-时间图像则可以根据速度-时间图像求得。
二、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
2. 力的计算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即F=m*a。
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同时,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可以运用解析法来求解。
3.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将其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在物体静止状态下,需要克服的最小力,动摩擦力则是在物体运动状态下需要克服的最小力。
同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和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5. 弹力弹力是物体之间弹性变形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它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有关。
三、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理系统进行物理活动时所需克服其他物理系统的约束条件所需的工作量。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或做功。
2.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移动所做的工作量,单位为焦耳(J)。
功率则是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单位为瓦(W)。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而具有的能量。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四、压强压强是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承受的力与其单位面积之比。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等都是机械运动。
- 参照物:- 定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如果以汽车里的乘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用公式v = (s)/(t)表示(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1m/s = 3.6km/h。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例如,速度为5m/s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
-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变速运动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frac{s_总}{t_总}。
例如,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的总路程为100m,总时间为20s,则平均速度¯v=(100m)/(20s) = 5m/s。
3. 测量平均速度。
- 实验原理:v=(s)/(t)。
-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等。
- 实验步骤:-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_1。
-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_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
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直径:10-10米=1埃。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
第二节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任何情况下都具有)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九年级物理1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章知识点一、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学校的科目中,物理往往被学生忽视。
很多人认为物理太难,而且与日常生活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然而,物理正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
学习物理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物理知识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实用性。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让我们一同来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二、力和运动运动是物体的状态变化,而力是产生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在九年级物理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具有大小和方向。
无论是推车还是拉橡皮筋,都需要施加力才能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变形。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来表示。
其次,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受到的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将保持静止或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这就是所谓的“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则指出了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加速度等于力除以物体的质量,即a=F/m。
第二定律给我们提供了计算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力的特性和效果。
例如,我们会学习弹力、重力等力的性质。
力的效果包括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三、能量和功九年级物理第一章还包括了能量和功的学习内容,这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使其产生变化的能力。
能量可以存在于物体的位置、形状和运动等方面。
常见的能量有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在物理学中,能量通常用焦耳(J)来表示。
与能量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功。
功是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或者说是力在运动中做的功。
当我们施加力使物体发生位移时,会对物体做功。
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大小,即W=F·s。
功的单位也是焦耳。
了解了能量和功的概念后,我们还需要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的计算方法。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系统内,能量的总量在没有外界能量转化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功来推导出能量的变化。
物理九年级第一二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第一二章知识点第一节: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大小可以用万有引力常数(G)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来计算:F = G * (m1 * m2) / r^2。
2.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求解合力和分力。
力的合成:若有两个力A和B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合力C可以通过将两个力的矢量相加得到。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来计算。
3.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节:力的效果1.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平衡力指多个力合成为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不平衡力指多个力合成不为零,物体产生加速度。
平衡力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物体静止,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作转动。
2.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的一种力,由于接触面两侧的物体粗糙程度不同而产生。
静摩擦力指在物体相对静止的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其最大值为静摩擦力极限。
动摩擦力指在物体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其大小一般小于静摩擦力极限。
3. 弹力弹力是一种保持物体形状的力,当物体发生形状改变时,弹力恢复物体原来的形状。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4. 重力和物体的重量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由万有引力常数(G)和物体质量(m)以及地球质量(M)和距离(r)的平方决定。
物体的重量是由重力引起的,其大小为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g)的乘积。
5. 物体在倾斜面上的力当物体放置在倾斜面上时,将会受到重力和倾斜面对物体的压力,其中压力可以分解成垂直和平行于倾斜面的力。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知识体系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这些特性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运动而导致的,它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起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造成的。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裂痕处绝大部分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内能和热量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
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对物体做功会增加物体的内能,但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做功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使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火柴燃烧。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内能和热量可以“传递”,但温度不能“传递”。
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以及物质的组成。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桥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物质的性质包括质量、体积、形状、内部结构和能量等。
这些性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三、物质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和能量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
物体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
物理学通过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界万物的本质。
四、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观颗粒,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通过原子的不同组合方式,就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五、核与辐射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核与辐射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核反应是指核内发生的核变化,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辐射是指能量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包括电磁波辐射、粒子辐射和原子核辐射等。
六、力与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有很多种类型,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力导致改变,也可以通过力维持不变。
七、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会产生一系列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位置、形状和速度等。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物理学通过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揭示了物体运动和力的规律。
八、重力和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
万有引力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不仅存在于地球和物体之间,还存在于星球和星球之间。
重力和万有引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研究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
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直径:10-10米=1埃。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
第二节1.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任何情况下都具有)3.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关。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5.6.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7.8.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9.10.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11.12.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13.14.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内容如下:1. 物理学是什么-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能量、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2. 物体的运动- 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 静止:物体在空间位置上不发生变化。
- 相对运动: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
- 区分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看其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3.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构成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具有原子核和电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性质: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 物理性质:表征物质自身特点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导电性等。
- 化学性质:表征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性质,例如燃烧、腐蚀等。
- 变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 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变。
- 区分物质是否发生变化的标志:观察物质的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5.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动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的动能总量保持不变。
- 动能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势能、热能等。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重力势能:物体在地球重力作用下的势能。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Note: Above summary is for reference and should be checked against the specific content in the textbook.。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九年级物理,是初中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物理课程。
第一章是整个九年级物理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基本物理量、物理量的计算、质量和体积、密度和压强四个方面,对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基本物理量物理学中有着许多重要的基本物理量。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和电流正是这些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理学家研究各种现象时,都是基于这些基本物理量进行观察和研究的。
在物理学中,一般使用国际单位制来对基本物理量进行计量,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单位是秒,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二、物理量的计算在物理学中,对于某些物理量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其中,计算速度、加速度、力和功等是非常常见的计算方法。
例如,在计算速度时,我们可以用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的公式来计算;加速度的计算则是根据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公式来进行的。
力的计算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而功的计算则是工作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公式。
三、质量和体积质量和体积是物理学中另一个基本的概念。
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引力特性,可以用千克作为单位进行计量。
而体积则描述了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可以用立方米作为单位计量。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或一些测量方法来确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四、密度和压强密度和压强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中的另外两个重要知识点。
密度指的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用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
压强则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压强可以通过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来计算。
这两个概念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浮力的计算中就需要用到密度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涉及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基本物理量、物理量的计算、质量和体积、密度和压强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实验的参与和计算的练习,我们可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简单电现象电路1、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
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十五、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学业中,物理是一门重要且有趣的科目。
第一单元是物理学的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力和压强在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压强则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计算。
力和压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多应用。
例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地球对我们施加的力就是重力;当我们用刀子切割食物时,刀子对食物的作用力就是压力。
二、浮力和密度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密度是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常用符号ρ表示。
密度越大的物体,浮力越小;密度越小的物体,浮力越大。
浮力和密度也有很多实际应用。
例如,我们身体浸泡在水中时,身体会感觉轻盈,这是因为浮力的作用;船只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是因为浮力的存在。
三、机械功和机械能机械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功。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如果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力就做了功。
机械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机械能是由物体的位置及其在其位置上的能够产生变形的能力所决定的能力。
机械能分为势能和动能。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如动能和转动动能。
机械功和机械能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转换和守恒。
四、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构造简单、功能明确的机器。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
每个简单机械都有特定的功能,例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轮轴可以减小摩擦力等。
简单机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使用开启瓶盖时,我们可以用杠杆原理来增加力臂,减小力的大小;大螺栓拧紧时,我们可以使用扳手来增加扭矩,并减小需要施加的力。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章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自然世界的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是我们进入中学物理学习的第一步,它主要涵盖了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知识点。
1. 物理世界的单位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
为了描述这些现象,我们需要有一套统一的单位系统。
国际单位制(SI)是目前最常用的单位制,它包括了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光强等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在物理学中,熟练运用这些单位是非常重要的。
2. 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移情况。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它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运用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运动过程。
3. 物体的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物理学中,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是两个常见的物体运动形式。
平抛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的同时,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抛出。
自由落体运动则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这两种运动形式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运动规律和运动方程,通过学习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过程。
4. 物体的力和质量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物体相互作用或物体与其他物体作用时产生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加速度的变化来求得。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决定了物体抵抗力的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律来计算物体的运动情况。
5. 牛顿三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中的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它包括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物体对外界施加压力和受到外界压力的等大反作用,以及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物体间的引力。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它揭示了物体之间引力的产生和作用规律。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贯穿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是学生初步接触物理的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物质的组成。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现象的一门科学,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
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一切事物的统称,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分子之间有规则的排列和振动,液体的分子之间没有规定的排列方式但可以流动,气体的分子之间没有规定的排列方式且可以自由运动。
3.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性质特征,例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物理量需要用单位来进行度量,如米、秒、千克等。
在物理学中,常常需要进行物理量之间的换算,通过前缀来表示不同数量级。
4.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
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可以是正向的(与运动方向一致)或者反向的(与运动方向相反)。
5. 力和牛顿定律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理学研究运动和静止的基本概念。
牛顿定律是描述力和物体运动关系的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6.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运动或变形所具有的能力,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功是力对运动的影响程度,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物理量。
7. 电和电路电是一种现象,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路是电流的路径,包括电源、导体和负载等元件。
电路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形式,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总结起来,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主要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物理量和单位、速度和加速度、力和牛顿定律、能量和功以及电和电路。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力与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运动的原因。
力可以通过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来描述。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力的作用点就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某个点上。
力的方向:力的方向是指力的作用线的方向。
力可以沿着直线方向作用,也可以沿着曲线方向作用。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指力的强度。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力的效果来间接确定,也可以使用力计等测量工具直接测量。
力的效果: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运动。
例如,重力使物体下落,弹力使弹簧产生形变,摩擦力使物体相互摩擦。
第二章: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能力,包括势能和动能两种形式。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弹性势能是指弹簧或弹性体变形时所具有的能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公式为: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即势能和动能的和保持不变。
第三章: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工作,是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功可以根据力的大小、方向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来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可以由功和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出。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功率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为:功率=能量÷时间。
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越多。
第四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能量消耗和转换的机械装置。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螺旋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发生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相互影响的程度。
2.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用来描述物体受到的压力。
4. 压强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A,即压强等于力除以单位面积。
第二章:运动和力的关系1.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的力,会导致物体之间的运动减慢。
4. 阻力:运动物体与运动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物体受阻减速。
第三章: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分为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成像规律: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1/f=1/v+1/u,通过凹透镜成像的规律为1/f=1/v-1/u。
4.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折射、反射、散射等过程中会发生颜色分离的现象。
第四章:电和磁1.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电流的大小由通过电流的电荷数量和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决定,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决定。
2.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为I=U/R,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3. 磁场的产生和磁感线:电流在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磁感线用来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4. 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第五章:声音和波动1. 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声音的主要特性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和音速。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和固体等传播,传播的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
3. 波的特性:波是一种传递能量的现象,波的主要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和波速。
4. 驻波和多普勒效应:驻波是在两个波源之间形成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的现象,多普勒效应是当光源或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物理单位:了解物理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单位,如质量(千克)、时间(秒)、长度(米)、温度(摄氏度)等。
2. 物理量的测量:学习如何使用仪器进行物理量的测量,如使用千分尺测量长度、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等。
3. 物体的运动: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并学习如何计算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
4. 力:学习力的概念和作用,并了解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和力的平衡条件。
5. 质量和重力:了解质量和重力的概念,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量。
6. 牛顿第一定律: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同时也了解运动状态不变时需要的条件。
7. 牛顿第二定律: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即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施力物体上。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物理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
1. 物质由分子组成。
你得知道这世界上的东西啊,不管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由超级小的分子组成的呢。
分子小到啥程度?就像小得看不见的小精灵一样。
比如说水,一滴水里的分子那数量多得就像大海里的沙子,数都数不清。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些分子可不安分啦,它们一直在动来动去的,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在操场上乱跑,而且是毫无规则地跑哦。
这个现象呢,咱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看出来。
像把香水洒在一个角落,过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这就是香水分子在空气中乱跑,到处乱窜,最后跑到你鼻子里去了。
还有把蓝墨水滴到水里,慢慢地整杯水都会变蓝,这也是墨水分子在水里瞎逛的结果呢。
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啊,就像人与人之间一样,有着复杂的关系。
有时候它们互相吸引,有时候又互相排斥。
比如说固体为啥有一定的形状不容易被拉断呢?这就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就像很多小磁铁一样把分子紧紧吸在一起。
但你要是想把固体压缩,又特别困难,这就是分子间斥力在作怪啦,分子们可不愿意靠得太近,会互相“推搡”呢。
二、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内能这个东西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分子们的“活力值”。
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啥是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呢?就是分子们跑来跑去的那种能量。
分子势能呢,就是分子间因为有引力和斥力而具有的能量。
每个物体都有内能,不管它是热的还是冷的,只不过内能的大小不一样。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内能大小和好多东西有关呢。
首先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内能就越大。
就像一群人在操场上,温度高的时候,大家跑得更快更欢,活力值(内能)就更高。
其次是质量,质量越大,分子数量就越多,那总的内能也就越大。
还有状态也有关系,比如说同一种物质,等质量的情况下,气态的内能比液态的大,液态的又比固态的大,为啥呢?因为气态分子活动范围更大,就像一群鸟在更大的天空里飞,能量更大些。
物理九年级上每章的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每章的知识点第一章: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4. 斜面上的力和运动5. 弹簧的力和弹性6. 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第二章: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2. 气体中的压强和气压3. 海底的压强和液压机械原理4.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原理5. 浮力的应用:浮力测量和漂流物体原理6. 飞船原理和空气动力学第三章:简谐振动与波动1. 简谐振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2. 弹簧振子和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3. 摆钟的简谐振动和摆长与周期的关系4. 波的概念和波的传播方式5.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与特点6.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音高和音量第四章: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2. 光的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3.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现象4. 透镜成像和光的成像原理5.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6. 相机和眼睛的工作原理第五章: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流强度和电流的计算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4. 电阻和电阻的变化规律5. 电压和电动势的概念6. 欧姆定律和功率计算第六章:电路的应用1.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特点2. 电流的分流和电阻的合并3. 电阻的色码识别和电路图4. 平衡桥和电桥原理5. 理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6. 电池、电荷器和发电机的应用第七章: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铁、磁场和磁力线2. 磁场的作用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3. 动生电动势和静生电动势的概念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5. 变压器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6. 电磁铁和电磁输送的应用第八章:光学仪器和眼科光学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2. 相位差和干涉现象3. 单缝和双缝干涉4. 衍射和波的衍射5. 波的多普勒效应和声纳仪6. 眼科光学和眼球成像机制第九章:原子和核能1. 原子结构和核子的组成2.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3.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4. 原子核反应和核能的释放5. 原子弹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6. 核聚变和核裂变的能量转化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每章的知识点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二、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例外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例外。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
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v=
下指的是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