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

2、调神汤(亦名柴膏汤)

【组成】

小柴胡汤加石膏3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车前子30克、大黄5克

【适应证】

阳亢气滞类病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病、精神分裂症及美尼耳氏综合症等。

【临床指征】

脉学上常提到“舍证从脉”的问题。而本证则是其例之一,临床上不论遇到的症状多么复杂,只要有聚关脉并上鱼际脉者,即可舍证从脉,使用调神汤治疗。

聚关脉:是寸关尺三部脉都集聚于关部,即独关脉显现有力,而寸尺脉弱或不见者之谓。此脉乃情志长期不舒,气久郁滞所致,非二三年不成。此脉不见于脉书,是临床多年摸索出来的。

聚关脉类似于短脉,多是阴阳失调,气郁之候。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短则气病。”又《脉说》云:“有过于悲哀之人,其脉多短者,于此可占气之病矣。“(《中国医学大成》本《脉说》下册第67页)

上鱼际脉:医籍里有所论述,但均未详细其证治。本脉的特征,是脉过寸部而达腕之横纹上,甚至上溢于掌之大鱼际肌。轻则切之跳动,甚则可望见搏动。此脉从历代描述,认为是阴阳失调,情志激昂,气亢所致。

《灵枢?脉度篇》说:“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

《难经?三难》滑寿释曰:“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以阳气不得营于阴,阴遂上出而溢于鱼际之分为外关内格也,外关内格,谓阳外闭而不下,阴从而内出以格拒之,此阴乘阳位之脉也。”《三难》又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清代冯兆张《锦囊秘录?脉诀》云:“上鱼者,脉上于鱼际者。世人常有此脉,脉同病异,不可以一例论也,有两手上鱼者,有一手上鱼者。若平人神色充实而有此脉者,此天禀之厚,元神充满上溢于鱼也,其人必寿。若人素无此脉,一旦上鱼者,此病脉也。”

清代陈修园《二十八脉纲》曰:“……或鳏寡思色不遂,心肝两部则洪长而溢鱼际,此是七情为患,而非有邪之脉也。”

清代吴道远《女科切要?调经门》曰:“……若面黄肌瘦内热,是谓童痨。诊其肝脉弦,出寸口,上鱼际,非药所能治也。急与之成婚则阴阳和,自然经行而疾去矣,否则十死八九。……”

从以上引述看来,多认为上鱼脉是阴阳失调的一种片象,为六欲七情所致,这和现代医学所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似。刘氏临床观察,凡见聚关和上鱼际者,多具有下列症状:头部症状:多有头晕脑胀,记忆力减退,易怒易气,眠差多梦等。

心部症状:多有心烦嘈杂,心悸惊恐等。

胃肠部症状:多有胃脘满闷,消化不良等。

四肢症状:多有疲劳无力,甚或小腿肚痛,酸软,有的可有轻微浮肿等症状。

以上诸症状,可以同时都有,也可是侧重于一个部位,当由病之久短,素体好坏,病情轻重而定。

【方义】

调神汤是《伤寒论》第107条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由于用石膏易龙骨并去

了铅丹,故亦名曰柴膏汤。

原文是:“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林伯良在《小柴胡汤证的研究》一书中认为:“这个病证的基本状态是:

①柴胡主证及肝证:如胸满,烦惊,谵语之类。

②外部证及内部从证:如身重,小便不利之类。”

他并根据以上基本状态,把症状进一步推广了。他认为:

①胸满方面,可以把胸腹膨胀,心下紧张,或往来寒热等,看做类似证。

②从惊烦来说,烦惊即烦闷易惊,常可兼胸腹动悸,气上冲而烦惊,精神受劳,因此,可发生失眠多梦,精神过敏,容易兴奋,或眩晕头痛耳鸣等。严重的可发生谵妄,发狂癫痫等。”例如:《类聚方广义》称:“本方治狂证,腹胸动甚,惊惧逼人,兀坐独语,日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又治痛症,时寒热交作,郁悲愁,多梦不寐,或恶接人,屏居暗室。”

徐洄溪说:“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

③从外部及内部从证说:在上术柴胡主证及肝证的结合下,如麻痹、水肿、半身不遂,四肢倦重或疼痛或牵搐等,以及失精、阳萎、月事失常等,都可和身重,小便不利看做类似的症状。

“经过这样推广,就可使本方适用颇广的范围。”它不但可以说治植物神经功能率乱,还可兼治其它许多病。

总观此方,它是一个互相拮抗的标准的复方。方中共十二味药物,是由四对矛盾八个矛盾面组成的,即凶括寒热、补泻、升降和收敛八个方面。

寒——有黄芩、石膏;

热——有桂枝、川椒;

补——有党参;

泻——有大黄;

升——有柴胡;

降——有苏子;

散——有柴胡;

敛——有牡蛎;

由于本方的药性是四对矛盾的又方共存物一个统一体在,互相拮抗,互相牵制,保持着平衡状态,所以使方子变得既非热,亦非凉;既非补,亦非泻;既非升,亦非降;既非敛,亦非散。各药此时都不表现出其个体特性,而成了一个同一性的即协调性的方子了。因此,临床上选用它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还是恰当的,实践证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方中小柴胡汤——是对付胸满,协调整体的。

石膏、牡蛎——是对付心烦、心悸的。

车前子——是对付小便不利和身重的。

桂枝——是对付身重不可转侧的。

大黄——是对付谵语的。

【组方特点】

本方既然是由四类互相矛盾的药物药共处于统一体中,并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以发挥协调作用。那么,当矛盾向着相反方向转化的时候,平衡必然遭到破坏,而显示出寒热补泻的个性来。这注提示我们,只要变动方中任何一北的用量,注可以使方子的性能有所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灵活性。可以适应我们在临床上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需要。比如:石膏一两和川椒一钱这个比例基本上是保持凉热平衡的,若把石膏用量加大到两半、二两、三两,而川椒量不变,方就变得偏凉了,反之,则又可变成偏热的了。至于加多少,减

多少,则视病情而定。

桂枝、川椒同属热药,通常用量是三钱,若病证热重,用量就要减少,或只选用其中的一味即可;反之,若寒重,可有选择性的加大用量。例如,有畏寒肢冷者,还可用附子代桂枝,以加大温性。

以上这些灵活的变动,即是用药之妙处,这些妙处光靠抄死方是无用的。为什么有些方子在老医生们的手里能治好病,一抄到我们手里就不灵了呢?除了辩证问题外,就是不知灵活用药。做为一个临床医生,只有真正了解了组方原理,熟知药性,又善辨证,才能驾驭方药,运用自如,那时,无论是前人的方子,还是自已的组方,才能象神抡手中的武器一样,弹不虚发,百发百中。所谓“妙手回春”也只有在这时才能成为现实。

【用药反应】

医生开方,病人吃药,会发生什么扫应呢?无非是好和环两个方面。好的病人赞偿,坏的病人惊恐,往往要找上门来义询问。这就迫使医生要懂得方药的反应。所谓坏的反应,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用药不对路把病治错了;一是用对了药,则药本身就有付作用,或是邪正邪斗争的必然反应。对于这些,都应该是胸中有数。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这种情况下,犯错误也有两个方面:一是误用了药,还固执不变,一错到底,贻害于人;一是用对了药,由于对药物的反应胸中无数,病人上门一找,就吓得赶快停药更方,使药数不达,同样贻误于人。这两种都是过错,都应尽力避免。调神汤服用后,可出现下列反应:

(1)由于本方是治本为主,是协调显效,效果通常较缓。多是用药数服后症状才得以改善,二三十付主要症状才有好转,故在辨证无误的情况下,不要因三两付药不显效而更方。

(2)通常都有缓泻。有的日便二三次,有的四五次不等。有的一周左右复常,有的时间更长一些。这些情况,是机体协调过程中推陈致新的反应。由于推之者陈,陈非体内应存之物,泻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必多虑。

(3)少数人有头晕头昏。约30人中有一人开始服药即觉头昏,是药物作用人体后正邪斗争的反应,多六七日自解,不必理睬。

(4)极个别人有嗜睡。临床上碰到个别人服药后出现嗜睡,一连六七日,甚至唤不醒。有人往往为此惊慌多虑,怕致不良后果。这种现象可能是大脑矫枉过正的一种补偿性反应。由于原来失眠日久,欠下了账,大脑过于疲惫,用药后机体协调起来,转入恢复状态,欲补其亏空,是一种好现象。临床观察,凡出现欲睡嗜睡者,常是由病到恢复的转变标志,还可缩短疗程,使身体很快复元。

【临证加减】

凡具有本方证(聚关脉或上鱼脉)者,不论兼有其他何证,均可用本方合兼病方或兼证药治疗之。例如:

(1)癔病:本方合甘麦大枣汤(甘草10g 小麦60g 大枣30枚);脉滑者,本方合白虎汤。(方见第11页)。

(2)精神分裂症:本方加远志5g 菖蒲10g 郁全15g

(3)癫痫:本方加钩藤30g 远志10g 菖蒲10g 珍珠母30g 地龙10g 或加六神丸。有狂或瘀血者,本方合桃仁承气汤。

(4)共济失调:本方加远志10g 郁金15g 王不留30g。

(5)脊髓空洞症:本方加黄芪120g 葛根120g 王不留30g。

(6)美尼耳氏综合症:本方加六神丸。

(7)高血压:本方加夏枯草30g。

(8)失眠严重者:本方加珠砂2g 琥珀2g,吞服。

(9)扭伤后肢体瘀血疼痛者:本方合桃仁承气汤。

(10)慢性腰背关节疼痛者:本方合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白芍、川椒、甘草、大枣)

(11)胃脘胀满者:本方合枳实芍药散。

(12)腹胀痛者:本方合三核二香汤(橘核荔子核川楝子小茴香木香)。

(13)输卵管炎:本方加桃仁30g 王不留30g 当归15g。

(14)卵巢囊肿:本方合攻坚汤,加桃仁30g 小茴香30g 川楝子15g。

(15)牛皮癣:本方全祛风利湿汤,桃仁承气汤。

(16)阴萎:本方合大黄附子汤(大黄10g 附子10g 细辛5g)。

(17)再生障碍性贫血:本方合医黄丸加当归15g 黄芪30g。

医黄丸方:

硫酸亚铁50丸、白术30g、茵陈60g、黄芩15g、车前子30g、神曲60g、鸡内金60g、陈皮60g 山药30g、大枣10枚

【歌括】

调神汤用小柴胡,

石膏牡蛎桂枝入,

车前大黄十二味,

神经失调此方主。

【病例】

王××,男,成年,某厂工人。

患者因半身不遂被抬来就诊。诊之脉聚关,双上鱼际,项痛。询问,术西医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病中医称为“中风”。遂舍证从脉,以调神汤主之。并据半身不遂症,取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中主药黄芪四两,据项僵痛取太阳病主方葛根麻杏石甘汤主药葛根四两。服一帖病人可爬床活动,二帖即可下地,六帖即能乘公共汽车自来门诊,共服18帖而愈。

3、调心汤

【组成】

小柴胡汤加百合30g 乌药10g 丹参30g 郁金15g 瓜蒌30g 牡蛎30g。

【适应证】

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

【方义】

“身有多大,心有多大”。这里所说的心,不仅是指心脏本身,而是包括了整个循环系统。因为血液是流通全身的,所以治疗心病就要考虑组方的:

①协调整体:心脏的活动直接受植物神经的去配。植物神经好似一个下级政府,是受着更高级的政府即大脑皮层来统帅的。“治病心求于本”,治心必理于脑。只有全体的协调,才有局部的改善。故方中选用小柴胡汤的协调整体。

②照顾到肺:心和肺关系密切,不但血管直接相通而且二脏共同担负着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炭的交换任务。肺吸入的氧气由心输布于全身,心脏本身也需要有氧而保持有节律的跳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辅之官,治节出焉。”这里的“相”是对“心者君主之官”而言的。心主血,肺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可见气血关系密切。又知肺是帮助心治理和调节血液循环的,只有心肺互相协调,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故中医是治血先治气,气行则血行。如果不首先反肺这个氧气供应线路修好,不保障肺的正

常功能,心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心病就维以铲除。心病输氧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方中就先用了百合汤来解诀这个问题。本方见于《时方妙用歌括》,陈修园说:是他“从海坛得来,用之多验。”原方只两味药:百合一两,乌药三钱,我们照用不变。百合轻清,能润肺

止咳,清心安神,含淀粉、脂肪和微量生物碱,为神经的强壮滋养剂,百合固金汤用它养阴清肺。乌药有行气止痛的作用。

③增强肝脾功能:心脏在人体内好似一个血泵,它靠着心肌的舒张作用和瞩缩作用,把含二氧化炭的血从全身接收回来,再把含氧的血由心脏打出去,遍布全身,这便是整个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改善这个功能,必须加强肝脾二脏的作用。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肝藏是一个大血库,心血之充足与否,是和肝调节血量的能力以及藏血量多少有关系的。血液的成又是和脾的运化功能分不开的而血液所以能够不溢于脉道之外,是靠着脾的统摄作用。因此,不把肝脾的功能调整好,决不能保持循环的正常血容量。故方中选用了丹参和郁金。丹参活血,谚有“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之称。郁金是气中血药,可以为丹参行气开路以达到“气行则血行”的目的。

④要宽胸:心肺二脏同居于胸腔之中,它们的功能又同受着胸腔这个外廓的影响。按物理学的观点,只有胸腔通畅开廓,心肺才得更大范围的舒张,从而完成更大的吸氧和排血量。因此,选用的瓜蒌薤白汤中球瓜蒌来宽胸。

⑤要制心悸:心病的共同症状是心烦,心动悸故选用了球牡蛎重镇安神止心悸。

【歌括】

调心汤用小柴胡,

百合乌药瓜蒌入,

丹参郁金牡蛎配,

心之疾患此方除。

【病例】

倪××,男,52岁,解放军干部。

患者因胸痛,气短,时有昏厥年余而求治。自述70年偶感心前区憋闷,时疼如刀绞,痛楚维忍,每发作一次约数分钟。发作时面色苍白,头出冷汗,曾昏厥过三次。北京等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久治不效。据证处以调心汤,九剂心绞

痛控制,六十二剂不再发作。

4、降压汤

【组成】黄芪50g、苏子30g、茺蔚子30g、夏枯草30g、黄芩15g、红花15g、槐花15g、车前子30g、牡蛎30g、川椒5g

【适应证】高血压

【方义】

①黄芪:强壮中枢,降低血压。实验证明,黄芪能扩张冠状动脉及全身末稍血管,并有中度的降压作用,尤其沼疗虚性高血压更好。

②牡蛎:益阴潜阳,可治阴虚阳亢引起的烦躁、失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等。它和黄芪是一对拮抗药,有协助黄芪降压的作用。

③苏子:主降,治头痛眩晕之在上的症状。

④茺蔚子:降压活血。

⑤黄芩、夏枯草:性寒凉,具有清火泄肝降压的作用。

⑥红花:活血,可调节血液的生新和分配,并可溶解栓子。

⑦槐花:软化血管。

⑧车前子:利尿降压。

⑨川椒:温中止痛,无寒可不用。

【歌括】

降压汤用芪苏子,

茺蔚夏枯牡蛎适,

红椒车前槐花芩,

高血压病此方治。

5、解肌汤

【组成】

葛根30g 党参30g 黄芪30g 丹参30g 郁金15g 银花30g 丝瓜络15g 车前子30g。

【适应证】

风湿病、风心病,末稍神经炎。

【方义】

解肌汤即决渎汤去白茅根加葛根、党参、丹参而成。

葛根解肌以除肌中之邪。《伤寒论》第条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这一条是作用于横纹肌的,可缓解肌肉的疼挛。第条之:“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这一条是作用于平滑肌的。解肌汤则是取二方之义,合而用之,不但用其解横纹肌之作用,治风湿病有效,而且用解横纹肌、平滑肌之共同作用,治湿性心脏病,亦有满意之效。这是用葛根的根据之一。

根据之二,从临床观察及报导材料看,风湿病与感冒有一定的关系。一是感冒后常罹患风湿性的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炎;二是原有风心病者,感冒后常加重病情。葛根这味药不但结感冒治疗有效,预防也有效。依同理,将葛根由太阳病的主方中移来治风心病,确也有效。

根据之三,本品经实验证明,它含有异黄酮类成分大豆素,能扩张脑及冠状血管,以治急性心肌缺血。风心病是一种心肌的炎性病变,扩张心肌血管,对营养心脏,消除炎症也有相当的好处,故而用之。

关于【临床经验】

急性风心病宜用解肌汤治之,其他心胖病统用调心汤治之。但风心病经解肌汤调治而将愈时,以调心汤合解肌汤治之尤善。

6、理心复脉汤

【组成】

当归、桂枝、赤芍、细辛、川椒、通草、甘草、大枣枚、元参、鸡血藤、银花、王不留、川牛膝

【功效】

温经通脉。

【适应证】

脉管炎。

【方义】

脉管炎主要症状是足趾冷疼痛,属厥阴病。它主要由血脉凝滞不能荣于四末所致。依《伤寒论》第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之理,以厥阴论治,故用当归四逆汤为底方,温通血脉;其色紫赤又为热毒蕴结所致,故又合《验方新编》的四妙勇安汤(玄参、当归、银花、甘草),加王不留、鸡血藤、川牛膝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因病在下肢,故用牛膝引药下行。共奏温经通脉,活血祛瘀,解毒止痛之功。

7、调肝汤

【组成】

小柴胡汤加茵陈30g 大黄10g 陈皮30g 白芍30g 丹参30g 郁金15g0 车前子30g。

【适应证】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肿大、肝硬化。

【方义】

治疗肝病,必须掌握五大原则: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清热利湿,调整脾胃,活血行瘀减轻肝脏肿大,通利大小便排毒。

①小柴胡汤:协调整体,调整植物神经紊乱。

②茵陈蒿汤:清利湿热,消除黄疸。

茵陈——清热利湿,疏通胆管,加强胆汗排泄,消除黄疸。

栀子——辅助茵陈清热以除黄。

大黄——通泄瘀热,推陈臻新。肝病对于机体蛋白的合成都发生一定的障碍,

若白蛋白少于3g%(正常为4~5.5%)时,表示肝合成蛋白的功能已有损害。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首先被分解成蛋白膘、蛋白胨,再分解成氨基酸,最后被小肠粘膜胡收,通过血液而进入各组织和肝脏,在肝内一部分合成白蛋白,一部分进一步分解成为丙酮酸和氨。氨一部分在肝内合成尿素经尿排出,一部分与体内谷氨酸结合,变成无害的谷氨酰胺储存于肝。当肝有病时,肝合成尿素的给力降低,使氨堆积过多,变成有害的东西,影响脑细胞而产生昏迷。大黄则可通过肠道加速一些有害毒物的排泄,以减轻肝脏解毒的负担,从而保护肝脏。

③枳实芍药散调理脾胃。肝是通过胆管排泄胆汗到小肠参与食物消化功能的。十二指肠最容易痉挛而阴塞胆汗的排泄,故用枳实芍药散以增强肠胃节律性的蠕动,增进消化功能。同时,由于枳实芍药散能够舒张平滑肌,改善幽门壶腹区,疏通胆汗排泄的道路又有利胆的作用。

④车前子利尿。氨在人体是一种毒物,总得给它一条出路,让它走掉。所以就用车前子增加它从尿中排出。

⑤丹参、郁金活血祛瘀,缩小肿大的肝脏。

丹参——用其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治疗肝大瘀血。实际上它是治心,使肝由下腔静脉回到右心的血流量加速,肝大自然缩小。

郁金——除有行气解郁、活血祛瘀的功能外,并有促进胆汗分泌,促使胆囊收缩而具有利胆的作用。据报导,大量应用郁金,还能增加血浆蛋白,纠正蛋白倒置(正常白蛋白:球蛋白=AG=1.5~2.51,或1.3~2.51),而达到营养保肝的目的。所以,郁金用于肝病是一药多得的。

【歌括】

调肝汤能治肝病,

小柴胡汤枳芍容,

茵陈蒿汤丹郁车,

硬化灵脂不留行。

【临床经验】

如果肝大明显,可加大丹参用量,最大一剂可用至四两。或加用灵脂一两,王不留行一两。在急性期,亦可加用公英、板兰根等。

肝硬化者,可加用行气药,如木香一钱左右,以使“气行则水行”。

本方治疗肝硬化,通常效果尚好,但下述两种情况疗效不侍:一是肝硬化放过腹水者,是否由于放腹水打破了体液原来的组织成分,机制尚不清楚;二是肝硬化经过治疗突然反复者。后一情况多和情志不畅及劳累有关。

【病例】

张××,女,19岁,太原某工厂工人。

主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腹部膨大而求治。患者于69年始感精神疲惫,纳呆,恶心,时有呕吐,继则腹部渐渐膨大,气短。曾赴几个医院就诊,诊为“肝硬化腹水”。经用多种西药进行治疗,不但无效,反而腹水日趋明显。遂求中医诊治,与以调肝汤治之。30剂后腹水

消失,又服60剂以善其后,共服90剂而愈并参加工作,后随访未见复发。

王××,男,28岁,太原郊区农民。

患者因腹部日渐膨大,体质消瘦而到医院就诊,经抽腹水等检查,诊为“腹水原因待查”。经各方调治不效,后要在医诊治,处以调肝汤加附子、小蓟、蒲黄、王不留、菖蒲等。六剂腹水明显减少,18剂腹水基本消失,且觉各种症状好转。此时患者因与其嫂吵架,大怒伤肝,腹水又急骤上涨,尽管随证加减,均无显效,遂别求他治。

8、调胃汤(亦名柴芍汤)

【组成】

小柴胡汤加陈皮30g、白芍30g、大黄5g。

【适应证】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方义】

本方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

《伤寒论》第103条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原方有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共七味。是一个和解少阳兼清阳明里热的双解方剂。是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咕而下利者的主方。方中生姜、半夏和胃以平呕;黄芩、芍药抑邪热以止利;枳实用以消痞;枣以生津;然后使轻芳之柴胡策外,沉雄之大黄清内,使阳明、少阳之邪而解。所以名大柴胡者,乃由小柴胡加芍药、枳实、大黄扩大而称之。

临床上为了解决发病多,适用面广的问题,仍用小柴胡汤以协调整体,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取大柴胡汤中的枳实、芍药和大黄三味药,以解诀胃病这个局部的问题。

枳实芍药散是《金匮》第316条中的方剂,是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的。芍药和小柴胡中的甘草相配名芍药甘草汤,出《伤寒论》第29条,在该证中是用来治“脚挛急”的。调胃汤使其缓解平骨肌之长,以解除幽门痉挛而止痛止吐。

白芍——不仅是平肝缓急,解痉止痛的良药,又有养肝血、益脾阴之作用。

枳实——“有冲墙倒壁之力”,是加劲的,能够增强胃肠的紧张度,以助消化。由于此药较缺临术多以陈皮代之。陈枳皮妥相似,都含有黄酮甙,完全可以代起来。如列陈皮,不这可用七爪红代之。

枳实芍药散,是一对药,合用效果好,若单用一味药就不行。单用芍药,其作用重点在结肠,对结肠的病变可以选择它。芍药配上枳实,作用就移至心下了,可治心下满痛(即胃痛)。

大黄——有推陈致新的作用。据药理研究,本品所含之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的,内容物易于排出,达到泻下通便的作用。通便则陈除,陈除而新生。庙胃汤中大黄用量不可过大,以钱半为宜,多用泻甚而宣宾夺主。只有在胃脘潴留多时,才加大其用量。另外,大黄内含有蒽醌衍生物和鞣质不被破坏,甚或有收敛的作用。服用大黄,可能引起腹痛,不可害怕。

【临证加减】

①胃酸:加蛤粉30g。如不效,再加佐金丸(黄连、吴萸5g各)。

②嗳气:加代赭石30g。

③叹息:是肝气不舒,加瓜蒌30g宽胸。

④纳食即泻者合甘姜苓术汤,加黄连。

【用药反应】

同柴灵芍汤①②。

【歌括】

调胃亦名柴芍汤,

枳实芍药加大黄,

协调整体小柴胡,

胃之疾患服之康。

【病例】

杨××,男,47岁,山西盂县农民。

主因呕吐反酸,上腹时痛而就医。患者于五八年始有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时现心口窝烧灼感,体质渐渐消瘦,影响劳动。县医院多次诊为“慢性胃炎”,常服胃舒平、乌贝散等药,不能根除。七三年改服调胃汤,八剂而愈。

又李××,女,42岁,太原某菜站服务员。

自述胃痛十多年,常有反酸,遇热天加重。素食欲不振,常头昏,周身乏力。七七年住院月余,当时由于胃痛彻背,恶心吐酸,疑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造影未能证实。出院后改看中医,症状如上,并有聚关脉,遂处以调胃汤治疗,八剂痛止,食欲增,继服此方,到二十二剂时,泻出大量粘液,诸证骤消。两月后体重增加九斤。随访求见再痛。

9、溃疡一号汤(亦名柴灵芍汤)

【组成】

调胃汤加五灵脂15g 川楝子30g 败酱草30g。

【适应证】

各种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方义】

本方实为小柴胡汤、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失笑散、金铃子散和大黄甘草汤等六个方剂的合方。其取义是:

①小柴胡汤协调整体,调整植物神经失调。

②金铃子散消除局部炎症。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消化道的一种局部炎必改变。用什么药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先用了金铃子散中的川楝子。本方原出《圣惠方》,由元胡(亦名延胡索、玄胡索)和川楝子组成。后经刘河间用出了经验,有疏肝泄热,理气止痛的作用。据陈修园说:此方是用“诸热药而不效宜之”,它的指征是心下热痛,即灼热感,说明此方的选择部位在胃脘部。为什么只取川楝子而不用元胡呢?因为元胡的作用远不如川椒。川椒辛热,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中冷痛,有局部麻醉和止痛作用,是大建中汤中的主药。元胡辛苦温,有行气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气滞胸腹诸痛,痛经和疝痛等,经药理实验,证明它是中枢的抑制剂。二药比较,用川椒比元胡恰当些,故不用元胡。

③枳实芍药散解痉以止痛。胃脘疼痛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共有症状,是平滑肌痉挛所致。对付这个症状有用良附丸的,虽也能止痛,但其性热不可久服,久用则得热充血,不利于炎症的消失及溃疡的愈合。故本方不取良附丸而用了枳实芍药散,以解痉止痛。另外,方中甘草也具有抗酸消炎和解痉作用。芍甘汤更是平肝、解痉、止痛。

④五灵脂活血祛瘀,改善局部循环。溃疡多是由于局部血流不畅或小血管堵塞引起的,治疗溃疡一定要把堵塞疏通开。因此,选了宋《经验方》失笑散中的五灵脂,温通血脉,散瘀止痛。据报导,灵脂不但可以解痉止痛,并可增加白细胞,用灵脂治溃疡病还是较理想的。

⑤大黄推陈致新。《金匮》第250条云:“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可见取此义而用之还是得当的。

⑥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溃疡病不宜过用苦寒,败酱草是一味微寒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药物,它既可消炎,又不凉人。对于有胃热者或是夏季,加用败酱草效果很好。

【疗程】

治病的疗程,犹如建设的计划,既是努力的目标,又是实践的总结。据临床观察,用本方治疗溃疡病通常都得服药60-70付才能治愈。当然有的人长一些,有的人短一些;服药不认真的长一些,配合得好的短一些;服药期间病反复者长一些,不扫复者短一些。所以,服药宁多几付也不可任减,多则无害,减而效削。治疗跟行军走路一样,若一百里是目的地,走八十里不行,走九十九里也不行,非一百里不算完成任务。一个疗程若是70天,那就要按计划完成。当然计划总是个概数,不一定完全准确,到时还要修订,比如延服几付、十几付都是可能的,但不能因此而不要计划,不设疗程。

一个疗程治愈后,为了巩固疗效,还要服“复健散”一百天以善其后。

【用药反应】

①绝大多数用药有腹泻。泻是机体推陈的一种现象,陈除而泻自止。通常日泻三四次最多七八次,多是软便,少有稀水者。一般泻一周左右即止,但也有泻至一月,个别有至五十多天者。泻之久者,说明机体陈腐之物愈多,当泻之。陈尽新生,机体必然会有一个突然的转变:即食欲增进,身体长胖。

②开始用药,一部分人有腹痛、腹胀、脘满、纳差。痛是大黄刺激肠壁所致,胀是用药充胃所致,都是正常现象,不必过虑。

③胃痛症状消失缓慢。服药后只有当机体功能有较大转变时,诸证才能逐渐消失。胃痛多在40付左右消闪,随着胃痛的消失,食欲大增,精神显著好转。越在此时,越要告戒病人不可“犯禁”,而要坚持到最后胜利。

【服药期间的禁忌】

①绝对禁止吃肉类、乳类、糖类、洒类、辛辣和生冷等食物,只宜吃馒头(或烤干)、稀饭和煮烂的蔬菜。

乳类:可刺激局部发炎,并可发酵致腹胀,若遇凝乳霉则凝结成乳块,甚难消化。

肉类:肥肉滋腻影响消化。瘦肉又难消化。因瘦肉多含蛋白质,进入胃后要由胃酸来消化,胃酸增加,势必腐蚀溃疡面,不利于溃疡的修复。

②不可过度劳累,以防正在愈合中的溃疡面被撕裂。曾有一青年,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溃疡汤40付左右,胃痛消失,食欲大增,自以为无事了,打了一通篮球,立即又胃痛起来,延长了疗程,自己也悔恨不已。

③避免动气,不可房事。

④停服其它药物。

⑤一疗程完毕后,若进行钡餐造影复查,在服药开始后一百天左右为宜。因溃疡多在服药后四十天左右开始愈合,七十天左右痊愈。如造影过早,恐损伤娇嫩的新的愈合部。

【愈后保健】

溃疡在天冷、气滞大怒、过劳超重和饮食不宜四情况下最易复发,应加注意。

【歌括】

柴灵芍汤溃疡治,

小柴胡加五灵脂,

陈芍大黄与川楝,

夏委败酱再加之。

【病例】

杨××,男,36岁,解放某电影队长。

主因胃脘疼痛反酸而就医,经钡餐造影,发现十二肠球部有一黄豆粒龛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服中西药均无著效,后处以柴灵芍汤70付,服后自觉症状消失,龛影不见。遂给予复健散以善其后。

10、溃疡二号汤

【组成】

黄芪30g、党参30g、丹参30g、郁金15g、五灵脂10g、仙鹤草30g、陈皮15g 、神曲15g、川楝子30g、川椒10g、甘草10g

【适应证】

身体虚弱的消化性溃疡出血。

【方义】

本方是一个由太阴、少阴和少阳药物组成的同一性方剂,它非热非寒,是协调的方子,故临床可以长期服用。绝无“温久化热”或“凉久寒中”的弊病。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消化道的内壁上的缺损,居于里部,属于太阴范畴,故选用太阴药川椒,以解决太阴之寒。并选用了陈皮和神曲,以助消化健胃。

川椒——是大建中汤的主药,其温性不亚于干姜;干姜有刺激性,不利于创面的愈合,而川椒不但温,而且有保护溃疡面的作用,故依太阴病方之义,以川椒代替干姜而用之。

陈皮——芳香健胃。

神曲——内含淀粉酶,可以消食和胃。

消化性溃疡多有局部小血管阴塞,故治疗中选用了五灵脂、丹参以行血祛瘀。

五灵脂——活血。该药的选择性是在心下,因此,治疗溃疡病用灵脂较桃仁、红花好。

丹参——活血化瘀。

仙鹤草——止血。它含有仙鹤草素、大量鞣质和维生素K等,有收敛止血的作用,且性较平缓,用之较得当。

黄芪、党参——都有补气的作用,凡补多滞;故用玉金行气,“气行则血行”,通过理气而去壅滞。

阴阳是对立的统一,寒热是阴阳的激化。为了解决溃疡炎症的热痛,选过了少阳药物川楝子以清热消炎。为什么不用黄芩等少阳的寒凉之药呢?这就是利用同类药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种区别来选择药物的。正如各种粮食都能磨成而粉,都能治饥,但只有豆面能够做成豆腐一样。所以,用药也有一个选择问题。川楝子这味药既能止痛又能消炎,选它对付消化性溃疡的炎症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方中太阴药之川椒是代表热的,少阳药之川楝子是代表凉的,少阴药之黄芪、党参基本是中性的,故整个方子是寒热并用的和解方。

如果从另一条路子分析,本方也是很严格的,它包含了下列四类药物:

一类是理气:如黄芪、党参补气、郁金、川楝子行气止痛。

一类是理血:如丹参活血补血,仙鹤草补血止血,灵脂行血止痛。

一类是理脾:陈皮行气健胃,神曲消食除积。

一类是生肌止痛:如黄芪补气生肌,灵脂活血生肌,川椒、川楝子温中止痛。

【歌括】

溃疡二号芪郁金,

灵脂仙鹤党丹参,

川椒川楝陈曲草,

虚弱出血此方斟。

11、复健散

【组成】

黄芪60g、党参60g、郁金30g、神曲60g、丹参30g、五灵脂30g、川楝子30g、陈皮60g、鸡内金120g、东参30g、甘草30g

以上共成粉末,分三百包,一日三次,一次一包口服。

【适应证】

消化性溃疡愈合后巩固疗效用。

【方义】

本方系溃疡二号去仙鹤草加东参、鸡内金而成。东参扶正,助气复健。鸡内金含胃激素,可促进新生,帮助消化。

【关于人参配灵脂问题】

在《十九畏歌》里有“人参最怕五灵脂”的说法,因此,一些人总不敢把人参和五灵脂共用,而“复健散”二药共用犯不犯禁呢?不犯禁。

首先,从“相畏”论起。相畏是七惰之一。是药物的互相抑制。这种抑制使一些有毒的药物通过配合应用免去有害作用,去其弊病,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另外,也可能通过制,使一些药效降低,有坏的一面。但相畏在配方上并非是禁品。这是一。

二是,历代配方多有人参、灵脂共用的。清余听鸿的《外证医案汇编》里曾写道:“正虚血凝,灵脂遇人参,其攻瘀之力更速。瘀去正安,恐正气不接,故赖人参以续之。”河北新医大学主编的《中医学》也提到党参与五脂同用治疗胃痛,可以补脾胃止疼痛,而药效无损。”

可见人参配灵脂,犹如热药和凉药共用一样,是有利而无弊的,不必惧忌。

【歌括】

复健散有芪郁金,

灵脂东参党丹参,

川椒川楝陈曲草,

内金共末复康珍。

12、调肠汤

【组成】

调胃汤大黄倍量(10g)加小茴香15g、川楝子30g。

【适应证】

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方义】

此方实系调胃汤加倍木黄用量再合“三核二香汤”组成。三核二香汤主要是对付下腹部怕冷、腹胀、时痛、即腹满寒疝的问题。原方有橘核、荔枝核、川楝子、小茄香和广木香共五味。经临床应用证明一味川楝子可以代替三核,一味小茄香可以代替二香的作用,故仅取方中二味,称为减化三核二香汤。

关于大黄用量为什么要加倍呢?肠道的慢性炎症日久,其分泌之粘液多积聚于肠之皱襞间,其至潴留于迥盲部,覆盖于肠粘膜,影响吸收功能。功能低下,则出现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精神倦怠、腹胀时痛等症状;所以治疗慢性肠炎,推除这些积聚之粘液是很重要的,只有推陈而后才能生新,使局部症状得到改善。局部得到改善,全身症状也随之而变。大黄之用并加倍量就是解决积陈这一矛盾的。其机理是增强肠壁的蠕动之协助方中其他药物共同作用,推陈生新。

【用药反应】

同柴灵芍汤①②。但有时腹泻较调胃汤、柴灵芍汤为多。大便中常见有粘液,甚至呈粘条状者,是一种推陈致新的好现象。

临床上也常碰到用药的头几天并不腹泻,而在数天、甚至是十几天后才腹泻的。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病久陈凝,顽固而难化,药物之效力一下子还对付不了它;当药力达到了一定程度之时,正胜于邪,突然出现了腹部疼痛,甚至是很剧烈的疼痛,疼痛之后(或持续疼痛一两小时)便泻,泻中可见白色粘液成条,有的用棍挑之可长达尺许。粘液可一次排尽。当粘液排尽之后,病人全身轻松,精神欣快,腹泻随而渐止,机体日渐强壮,迅速复健。

【歌括】

调肠导源调胃汤,

再益川楝小茄香,

大黄用量为十克,

慢性肠炎宜此方。

【病例】

余××,女,49岁,太原工人家属。

患者因下腹部疼痛十余日而入院。追朔病史,于六O年有全身乏力,腹部胀满,时痛难眠,常抱枕而卧。经多方治疗,病仍日渐加重,体不负劳,被迫退职,在家养息。七六年七月五日,腹痛突然发作,状如刀绞,大汗淋漓收住工厂医院。因确诊不了而转院。经多种检查,除发现左下腹有一鸡蛋大小之包块、边界不清,角之则痛外,别无异常发现。调治月余,仍无著效。后处以调肠汤试治,服药后微觉痛减而舒适,服至八剂,始有粘液混裹干结大便而下,挑之粘液拔丝,日便三四次。待粘液除尽,则痛止块逝,病愈出院。

13、利肠汤

【组成】

白芍30g 芦荟3g 威灵仙10g 甘草10g

【适应证】

习惯性便秘。

14、利胆汤

【组成】

调肝汤加五灵脂15g 王不留30g 金钱草120g。

【适应证】

慢性胆囊炎。

15、排石汤

【组成】

调胃汤(大黄倍量)加郁金20g、芒硝10g、金钱草120g、海金沙30g、车前子30g、牛膝10g

【适应证】

泌尿系结石。

16、调肺汤

【组成】

小柴胡汤加麻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沙参30g、五味子10g、瓜蒌30g、粟壳5g

【适应证】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胞、肺心病、慢性气管炎。

【方义】

本方系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合生脉散加味而成。

①小柴胡汤协调整体。

②麻杏石甘汤加粟壳排痰定喘止咳。气管炎,均由炎症致气管分泌物增多刺激或阴塞支气管、气管,使之痉挛而咳嗽,甚至还出现喘息。“病久必虚”,咳嗽不除,久之即虚,虚则病又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肺病,在协调整体的前提下,首先要解决排痰止咳的问题。故选用了《伤寒论》第63条里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还用了一味杰壳。

石膏——主要含硫酸钙,其性辛凉。它一方面有抑制体温中枢的亢进而具解热作用,可清肺之实热;一方面石膏经胃酸分解后,变成可浴性的钙盐,经小肠吸收而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镇痉以及减少血管的通透性,并抑制气管分泌物产生,以减轻或解除气管

的刺激,从根本上减少痰量并止咳。

麻黄——舒张毛细气管,缓解气管痉挛而宣肺平喘。

杏仁——苦能降泄肺气,协助麻黄平喘。

甘草——原方是协助诸药的。但据药理研究,对咳嗽中枢有抑制作用,并且服药时能复盖咽部发炎的粘膜,减少刺激而镇咳。

粟壳——解痉镇咳。有的病人咳嗽频繁剧烈,不但痛苦,而且消耗体力。对付这种咳嗽,可选用粟壳,其量以5克即恰到好处。这个量既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镇咳,又不妨碍排痰。如用量过大,气管极度扩张,虽然咳一时止了,但无力排痰,反而以利作弊,有害于人。

③瓜蒌宽胸。肺居胸腔之中,为了增强肺之呼吸功能,选用瓜蒌不但可宽胸,而且有润肺祛痰止咳的作用。

④生脉散加强心脏功能。肺和心是两个脏器一个功能,即共同完成人体氧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交换作用。因此,治心要治肺,治肺也要治心。从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的运行是保持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阳,属于功能方面,是动力;血为阴,属于有形的物质,是基础。血液能够在脉管中周流不息,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另一方面,气又必须依赖于营血作为物质基础,才能发挥其动力的作用,即“血为气母”。总之,气和血即肺和心的关系体现了“阴阳互根”的道理。因此,不把心力调整好,肺的功能也难以维持。所以选用了《内外伤辨惑论》中的生脉散以增强其心脏的功能。并以沙参易麦冬,兼有养阴润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如在方中加半个臬煎服,润肺之力更佳。

小青龙汤加石膏治疗慢性气管炎效果也很好,但一宜长久服用是其缺陷。调肺汤则很平稳,可久服,效果又好。

【临床经验】

①对于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律紊乱者,不可用麻黄,可用苏叶易之。

②浸润性肺结核,可去麻黄。

③五味子用量不可过大。

【歌括】

调肺汤用小柴胡,

麻杏石甘汤全入,

沙参五味杰壳蒌

肺之疾患尽能除。

【病例】

丁××,男,62岁,太原市居民。

主因咳嗽气喘,胸憋不能平卧而求治。询患者于六二年始咳嗽,气喘,咳白色粘痰,每冬月加重,曾先后三次住院,均诊为“肺心病”。近心悸短气,微动即重,夜不能平卧,常倚枕而眠,且因诸证日趋;加重而求治中医。遂处以调肺汤60付。服4剂诸症减轻,信心倍增,服至48剂,诸症基本消失,可下床活动,生活自理。时嘱续服一段时间,以善其后。

17、团鱼丸

柴胡30g 黄芩30g 苏子60g 党参120g 川椒30g 甘草30g 大枣20g 麻黄30g 桔梗30g 石膏120g 沙参60g 五味子60g 瓜蒌120g 东参60g 鸡内金120g 神曲60g 冬虫草30g 葶苈子15g 团鱼4斤蒸焙

以上诸药共研末炼密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三次,每次一丸。

【适应证】

慢性气管炎,或气管炎服煎剂后做后疗。

18、决渎汤

【组成】

黄芪30g 广郁金15g 银花30g 丝瓜络15g 车前子15g 白茅根15g

【适应证】

一切浮肿。

【方义】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管,水道出焉。”“决渎”即疏通水道之意。故由此而将此利水之方命名曰决渎汤。

银花、丝瓜络——是民间验方,二药配伍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据资肥记载,仅知丝瓜络味苦除湿,性寒清热,除湿火之中总部于宣通经络,常配银花藤治湿火伤络之痛。至于银花和丝瓜络配伍有什么药理作用,还不清楚。

车前子——味甘淡能渗利,性滑利能降泄,故能利水。据药理研究,车前子仅能增加尿量的排泄,同时对尿素、氯化钠和尿酸的排泄也能增加。可见车前子利尿有保钾的作用,是一味理想的利尿药。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可行三焦之气以加强利尿作用。据贾氏报导黄芪对家兔实验性肾炎有帮助。(上海中医学院《科研论文汇编》1962)另据《湖南医药杂志》1975年第4期报导,黄芪、白术对恢复肾功能,消除蛋白有一定作用。

郁金——行气,与黄芪共用可防止黄芪的雍滞。

白茅根——甘寒,能够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尤以治热证尿血为佳。其利尿作用可能是与含有多量钾盐有关。本品的特点是甘而不腻,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

以上六药共用,具有强心利气,通调水道之功。

【临床经验】

①本方可单独应用治疗水肿疾患,也可和其他方剂合用,如配小柴胡汤即是调肾汤。

②本方和其他方剂合用时,往往取方中银花、丝瓜络和车前子三味,名曰半决渎汤,以其帮助利尿排毒。如半决渎与祛风利湿汤合用,即是消斑解毒汤,专治红斑狼疮。如果是配合它方通利小便时,仅取方中车前子一味即可。

【歌括】

决渎汤用芪郁金,

银车丝络白茅根,

取其三味半决渎,

功奏利水肾病斟。

19、调肾汤

【组成】

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黄芪30g 白茅根30g 银花30g 丝瓜络15g 车前子30g

【适应证】

急、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肾结核等。

【方义】

本方系小柴胡汤去甘草合决渎汤而成。

①小柴胡汤协调整体。为什么要去甘草呢?据药理研究,甘草含有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甘草酸分解产物)及其盐类,它们有明显的抗利尿作用。甘草酸又有肾上腺皮质激样作用,故不用甘草,以防抗利尿的不利影响。

②决渎汤通条水道。其中黄芪具有强心作用,可以加强利尿;银花、丝瓜络、车前子共有利尿作用;白茅根凉血止血,热利尿治血尿。

【歌括】

调肾汤用小柴胡,

去草加芪茅根入,

银花丝络车前子,

肾病此方效显著。

【服药反应】

有个别病人服药一时浮肿加重,甚至面肿如瓜,眠留一隙。但肿达高潮迅即衰落,这可能是正邪斗争的一种反应。若正气达到了一定程度而压倒邪气之时,水肿即如落潮一退而去。

【病例】

王××,女,32岁,小学教员。

主因尿急、尿频、尿痛和浮肿而入院。患者于72年始发现尿有异常,未加诊治,嗣后则腰背常有酸困,颜面浮肿,全身乏力,经服呋喃旦啶后症状缓解。76年4 月因浮肿明显和血尿而门诊,诊为“急性肾盂肾炎尿毒症”而住院。检查:NPN104%,PSP试验第一小时5%以下。即给予抗感染、利尿等疗法,无显著效果,且时有发热、呕吐。遂更中医治疗,处以调肾汤煎服。数剂后热退,诸症渐见好转,64剂时,诸症消失,观察数日而出院。

20、理消汤

【组成】

小柴胡汤(去甘草、大枣)加黄芪120g 茵陈30g 丹参30g 郁金15g 花粉30g 熟地30g 山药30g 石膏60g 车前子30g 五味子15g 猪胰脏半个(入药煎)。

【适应证】

糖尿病。

【方义】

本方系小柴胡汤合六味地黄汤、白虎汤加减而成。取名理消汤者,理是调理,消是消渴病,即调理消渴病之方也。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消渴病。我国记载远比外国早一千多年。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内经》即有“消渴”、“消瘅”的记载,以后又有详细的论述。

在论述病因方因方面的,如:

《素问?奇病论》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在论述症状方面的,如:

《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

《外台秘要》云:“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虽能食多,小便多,渐消瘦”。

在论述治疗方面的,有禁酒、面食、房室以及精神紧张等。如:

《外台秘要》云:“才不逮而强思之,伤也,悲哀憔翠伤也。”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论述,是符合近代医学理论的。现代医学认为,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下视丘、第四脑室底之机能紊乱或器质性病变,均可引致或加剧糖代谢紊乱。биков认为,高级神经影响糖代谢的途径有二:一是,通过下视丘、脑垂体及其周围腺体而影响糖代谢,这个作用是重要的。二是,通过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及植物神经作用于各脏器中的糖代谢过程。

本方即是依据以上原理组成的。

①强壮中枢。由于大脑皮层失去对皮层下植物神经中枢的调节而致功能紊乱,所以,首先是重用黄芪120克,强壮中枢,使衰弱的中枢恢复正常。这个量源于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先辈三代使用出来的经验,此则继承借用。

②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用了小柴胡汤。所以去甘草、大枣,是为了减少糖的摄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感神经亢奋,使肝糖储存障碍,过多的糖入血形成高血糖。用了60克石膏来抑制它,是取白虎汤大渴一症之意,白虎汤原治上消症,可以降血糖。如果是新病,石膏量还可以加大用到120克。二是,迷走神经受抑,是抑制的,从而

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致分解糖的能力减弱。故要扶植它,用花粉生津液以解决口渴。

③补肝胰二脏。肝胰二脏功能之所以减弱,是它们本身虚弱的表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用茵陈清肝之湿热,丹参活肝血,用猪胰补胰健脾(方原出《千金方》),以恢复肝胰功能,促使糖元合成。

④补肾。糖尿固然是由于糖元分解障碍所致,但与肾之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也有一定的关系,故选用了钱乙《小儿药证直决》中的六味地黄汤以补肾。此方是金匮肾气丸去附子、肉桂而成,原治下消证。本方在借用时,以丹参代丹皮、车前子代茯苓和泽泻,五味子代山萸肉。

本病重在早治,本方要在恒服。只要认真服药,病还是可被治愈的,至少是症状得到满意的改善。如延误致久形成肾小动脉硬化,则治之晚矣。

【歌括】

理消(小)柴胡除枣甘,

芪薯茵郁花粉丹,

熟地膏车五味子,

猪胰半个把糖减。

【病例】

张××,男,成年,某医院医生。

患者罹患糖尿病四年,血糖180-300mg%,尿+~++++。并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先后在北就等地经中西方法治疗,均无满意的效果。对用胰岛素、N1-对甲氨苯磺醯-N2- 丁尿(又称D860)又能反应,失去治愈信心。素仅服降糖灵维持,每当做手术劳累后,糖尿迅即++++,休息数日后可降至++。

患者经同道的再三劝治下,接受了理消汤的治疗。服七剂糖减至+-,廿剂糖尿消失。此时以治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治糖尿为辅,加服了调心汤,即服调心汤三剂,服理消汤一剂,二方轮换使用,共服药六十剂,病获基本痊愈。

21、消斑解毒汤

【组成】

小柴胡汤加苍耳子30g 浮萍30g 苦参30g 银花30g 丝瓜络15g 车前子30g 石膏30g

【适应证】

红斑狼疮。

22、利目汤

【组成】

小柴胡汤加知母15g 石膏30g 桃仁30g 桂枝10g 芒硝5g 川军10g 白蒺莉30g 决明子30g 车前子30g。

【适应证】

一切眼内疾病,如青光眼,玻璃体混浊,视纲膜炎,翼状胬肉,白摧障等。

【方义】

本方系由小柴胡汤、白虎汤、桃仁承气汤加味而成。

①眼病多由肝火所致,首先要重用凉药,并占方中主导地位,故选用了白虎汤。

②消除炎症,解除病变,很重要的方法是活血化瘀,以改善局部的代谢功能,故选用了桃仁承气汤,或根据情况而加用红花。

③加速代谢,还要给代谢物以出路,故选用了车前子利尿。

④明目,选用了白蒺莉,决明子。

⑤眼病是全身机能失调在局部的表现,且眼病多和精神受刺激,特别是大怒有关。所以

治疗眼病协调整体非常重要,有时是着决定性的地位,故选用了小柴胡汤。

【临症加减】

①角膜红赤者,可加公英。

②若合并水肿者,可合半决渎。

③瘀血严重者,加用红花活血祛瘀。

【歌括】

利目汤用小柴胡,

桃仁承气合白虎,

车前蒺莉决明子,

眼内诸病此主除。

23、清喉汤

【组成】

葛根30g 薄荷10g 银花15g 连翘15g 桔梗15g 元参15g 郁金10g 芦根15g 甘草10g

【适应证】

急慢性喉炎、白喉初期,猩红热。

24、攻坚汤

【组成】

夏枯草30g 王不留30g 牡蛎30g

【适应证】

一切肿瘤,结核,肿物。

【方义】

夏杜草——辛苦寒,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配牡蛎等,可软坚散结,治瘰疠结核,近年临床又用其治疗肿瘤等肿物。

王不留——苦平,取其入血分而功专通利之长,以通经祛瘀消肿散结。

牡蛎——咸涩微寒,软坚散结。

25、祛风利湿汤

浮萍30g 苍耳子30g 苦参30g 土茯苓30g

【适应证】

湿疹、荨麻疹。

【方义】

浮萍——辛寒。轻浮升散,善开毛窍,有发汗解表,泄热利水之功。借此祛风利湿消疹。

苍耳子——辛苦温。祛风化湿以止痒。其含毒成分为苍耳甙等。中毒症状为上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烦躁等。可以板兰根120克煎服,或绿豆甘草汤内服解毒。中毒现象,应用多年未曾出现,右能由于囫囵不破应用之故。

苦参——苦寒。祛风化湿,清热利尿,杀虫止痒。对许多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治皮肤湿疹、搔痒等症。

土茯苓——甘淡平。能清热利湿解毒。据文献记载,服药时不可饮茶。

26、调经汤

【组成】

小柴胡汤加白虎汤。

【适应证】

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属于血热妄行者。

【方义】

①月经不调,多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故用小柴胡协调之。

②此症多有心烦,烦热等症状,此乃少阳之征,用白虎汤治之,而白虎汤又有调整血液分配量的作用。

作者: mawenhui3366 20071202 0446pm 回复此发言

--------------------------------------------------------------------------------

1 [分享]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

调神汤

调神汤方:石膏3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车前子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煎服法:上药十二味,加水一千毫升,煮取三百毫升,倒出药汁,再加水八百毫升,煮取二百毫升,去滓,两次药汁相合,煮沸,温分三服,以空服为宜,忌生冷、油腻。

证治范围:植物神经紊乱,癔证,精神分裂症,内耳眩晕症,头痛、失眠、心烦等证的上鱼际脉情况。

调神汤的辨证施治指征主要是上鱼际脉或上鱼际脉并见聚关脉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其病理变化,结合实践推断,上鱼际脉的出现,是肝阳上亢的集中表现。经过几十年的观察验证,提示患者性格刚强、脾气急躁,至少在三年以上的时间内心情不畅,对自己的性格采取压制态度,用理智克制自己冲动的性情。我们知道,思维的冲动,导致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交感神经的兴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管压力增加,血压增高。久而久之,在寸口脉上,使脉管向上多位,甚至达到掌侧拇指大鱼际。这就是临床见到的脉搏突破腕横纹以上,而取名“上鱼际脉”。见到上鱼际脉的患者,百分之九十以上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目花耳鸣,记忆减退,胸胁苦满,心中烦燥,身重难转,周身乏力等证候,多为交感神经亢奋的一系列表现。

聚关脉的出现,经过观察,在中医属肝气郁结的范畴。从现代医学的病理推断,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聚关脉者,性格内向,性情压抑,沉默寡言,至少在三年以上为一件事,反复考虑,不能言之于口,不愿告之于人,反反复复百思不得其解。为其主观思索,长期的思虑,同样导致大脑皮层的功能改变,而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受抑制,迷走神经功能占优势,呈现一派抑制性证候。如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胸膈满闷,饮食不规律。反映在脉象上,由于迷志神经的兴奋,引起血管的收缩是纵行的收缩,二者交织在一起,反映在寸口脉上,就可见到。由于长期的血管扩张,使脉管增粗,形成横行扩张。正常血管的收缩,使扩张的脉管在关部相聚,逐渐增大,甚者关部如豆状,故称为“聚关脉”。聚关脉的出现提示迷走神经占优势,呈现抑制性的病变过程。

上述上鱼际脉与聚关脉的发生机理,仅是综合临床实践作病理学方面的推断。究系何因,其细微病理变化如何,尚缺乏科学根据。但这两种提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是一个无可非议的事实。在临床有许多患者是聚关脉与上鱼际脉互见。由于两种脉象代表着不同的病理变化,二脉交织互见,病性就形成同一性改变。机体中,由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使周身上下出现一系列紊乱现象,寒热不均,虚实互现,如嗜睡多梦,烦燥疲乏,心跳忽快忽慢,腹胀满,饥而不欲食。四肢困乏,出现上热下寒,区域性改变。有时让患者自述,而不能全部诉出,可谓“百病传身”。但具体检查,无论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激光等现代设备检查,则无一改变,可谓难点。因实属整体的紊乱现象,并无器质性的病理变化,所以在治疗起来,

不能单纯治某一方面,而必须讲协调,经过调整,达到动态的平衡,使紊乱的大脑皮层功能趋于正常,这样方可诸证尽消。如失协调主旨,则顾此失彼。

调神汤是调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的汤方,本方的组成是根据《伤寒论》一○七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而化裁得来。其具本化裁是在小柴胡汤中,参苏子降气汤之意,选用苏子降气化痰,以易去半夏辛燥有毒之弊,以大建中汤中选用川椒温中止痛,其热不伤阴之长,易去生姜性热伤阴,刺激发炎之短,使小柴胡汤,既保持其协调整体之功,又具有久服而不伤阴蓄毒之益。但在有呕吐症候时,仍取用生姜、半夏,取小半夏汤温胃止呕之功,而不用苏子川椒以代,其余诸证,均选用化裁后的小柴胡汤作基础,再以石膏之辛凉,清热生津而易去龙骨,使方中保持清热、凉血、镇静、生津的优势,以车前子补肾利尿之功取代茯苓,使集聚于半表半里的病邪,通过气血的运行,得以从小便排出,保持有一个除病邪的良好通道。同时方中不用铅丹,以除久服蓄毒之害。这样经过调整后组成的调神汤,在临证治疗中就具备了四个矛盾点,八个矛盾面,四方同调,八方共治,相反而又相成,使机体达到一个有机的协调,在方中具下列特点:

寒热并用。石膏黄芩以清热,桂枝、川椒以温中,功能的紊乱证候寒热互见,如单纯以温热之品以治脾胃之寒,就会使上焦火热愈炽,脾胃虽得治,而上焦之热加重缠绵不得消,反之,单以寒凉之药以清热除烦,而必寒其中,使脾胃之寒愈剧。所以寒热并用,使热邪得清而不伤其中,脾胃得温而不助其胸中之热,故寒热并用,各免其弊,相得益彰。

升降并用。整体的紊乱,寒热互见,虚实并存,一体之中往往上热而下寒,遇此之治,必须调中有治,治中有调,须将低于正常水平者扶到正常水平,高于正常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紊乱表现的证候虽有寒热虚实,但不是偏盛或过衰,须将上焦之热降至下焦以温其寒,把下焦之寒升至上焦以凉其热,上下交流,气血通达,使寒热并治,使其降中有升,升中有降。如同下楼坐电梯,降中有升提的因素,升中有降的意义。如果单纯或升或降,就会使机体的平衡进一步恶化,甚至崩解,如人想下楼,用电梯可以安然无羌,如果纵身下跳,则其命危也,协调治疗中亦同样寓有这样的哲理,所以方中柴胡的升提是使苏子更好的发挥降气的作用,二药为用,升降结合,令人回味。

收散并用。方中牡蛎固涩以敛气,柴胡宣通以发散,上焦热积,气血淋巴周流不利,壅塞不通,必须用柴胡以散,疏通发散胸中之邪,而胸满烦惊诸证可解。但心是一身之主,心气宜收不宜散,如单用发散之品,必然耗散心气,尤以脉大者。如过用耗散之剂,必然招致不可逆转的危候,所以方中选用牡蛎收敛以固其气,使心气不得耗散。这样,二药共用,发散以除积聚之邪,收敛以固心阳之气,使邪得祛而正不得损,收散共济,以奏驱邪固本之功,非良医而不达此地。

补泻并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者之所以病,就是因机体抵抗力虚衰而被邪气侵及,故病者本该尽补。殊不知,虚之所以虚,自有其因,正邪相争,交织于内,气机不畅,气血痰食积聚,天阳之气不得用,水谷精微不得充,使机体易虚。如单用补剂,则助其病势反而对机体不利,壅补恋邪,病如一等,必须将壅塞之积滞,给予祛除,方能为补助机体铺平道路,故用泻法以寓其中,积滞得泻病邪易清,为除病打开道路。故在调神汤中补泻并用,泻中寓补,补中助泻使病邪除,淤滞清,正气充,气血畅,使机体的紊乱趋于协调。所以说,调神汤协调整体,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一方之中,有病除病,无病的补正,运用一方,疗治始终,均收其效。八方分列,各司其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清热而不伐中气,气降而不致脱陷,宜通而不耗散正气,补正而不留病邪滞,邪得以除,正得以健。各方药味药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中医方剂学中,有大方、小方、急方、缓方、奇方、偶方、复方,各有所用。调神汤就是一个代表性的复方。临床应用,根据患者出现各种证候的程度,参考脉象的变化,从寒、

常见病例的中医药方(实用简单)

1. 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2.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3.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 4.脸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5.脚汗. 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6.脚气: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7.神经衰弱: 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8.立治牙疼: 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9.根治牙疼: 马蜂窝、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10.口腔炎症: 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11.烂嘴: 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12.咽炎: 海带洗净,烫一下取出,用白糖腌二日后吃,每日三次,每次30克,一付。轻,两付好,三付除根(一斤海带,一斤白糖)。

13.中耳炎: 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入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14.耳鸣耳聋: 雄乌鸡一只,甜酒四斤,煮熟后趁热吃,连吃五只,特效。 15.感冒: 香菜一把,葱白连须5根,生姜10片,水煎,加红糖一两,趁热服,一天两次,一天治愈。 16.偏头疼: 生萝卜汁适量,用法:仰卧注入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神效,如加冰片少许更妙。 17.治头痛: 白芷4克,冰片2克,细辛2克,研成粉卷入纸筒放药粉燃着,用鼻吸入烟气(神经头痛) 18.头晕头痛: 黄芪、天麻各一两,炖黄母鸡一只吃下,连吃三只治愈。 19.痔疮: 皮硝一两,槐米半斤。熬水熏洗,每日两次,七天治愈。 20.阴痒肛痒: 醋500克,盐5克加热洗,一天三次。 21.鼻出血: (1)左鼻出血从右耳吹气,右鼻出血从左耳吹气,可立即止血。 (2)用头发烧成灰吹入鼻孔立止(男用母发,女用父发)可根除。 22.鼻炎: 苍耳子30克,轻轻捣烂放入小勺内,加香油50克火煎,将苍耳子碎渣捞出,用油滴鼻子,一天3至5次。 23.青光眼: 向日葵盘(去籽)3朵,斩碎水煎一半内服另一半熏洗眼部半月治愈。 24.眼流泪 . 角膜炎: 鱼苦胆点眼,一天三次,半月治愈。 25.快速美容: 鸡蛋三个,用酒泡,密封4至7天,每天以蛋清涂面,七天面如白雪。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常用方剂歌诀大全

在众多中药里面,强身壮体,养生保健的不少;然而适用于妇人养生保健的却另有讲究。古之用药,树皮草根往往没有标准和安全可循,今之中药,尤以中药配方颗粒为例,取当代之科技,提本草之精华,更为妇人养生开辟一个天地。有道是,身体内的阴阳和合,则精神乃至,美貌更是唾手可得。 枸杞 枸杞自古以来就为滋补强壮的食品和药物。中医临床证明,枸杞有滋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祛燥及强筋骨之效,久服可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所以滋补食物和药物常取枸杞相配伍,以提高其药效。 熟地黄 此物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是抗衰老良药。功能滋肾、补血、延年。此药历来被视为中医抗衰老延寿的重要植物药。但本品滋腻,凡脾胃虚弱、腹胀便溏及痰多、气滞者慎用。 黄精 本品味甘、性平,具有补脾润肺、补肾益精、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精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肪肝,并能提高肌体免疫力,有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 甘草 《神农本草经》载:“久服轻身延年。”经现代研究证明,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功能,可协调物质代谢,能增强肌体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具有抗溃疡、抗炎、抗肿瘤、镇咳、镇痛、降血脂、解毒等功效,因此能够防治多种老年性疾病,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每服2~10克,但胸腹胀满者忌用。 茯苓 此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其药性缓和,既可扶助正气,又可祛除外来邪气,常服可治疗老年性浮肿、肥胖症等,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以及预防癌肿,从而起到延寿作用。但茯苓对于中气虚而下陷者忌用。 莲子 莲子的寿命很长,可达千年之久。清代《本草备要》就提到它“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发黑不老。”莲子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许多本草著作均记述莲子可延年益寿。常服本品,可补肾、健脾、养心,起到抗老的作用。但脘腹胀满及大便干燥者忌服。 山药 山药是一种很好的廉价补品,它内含黏液质、淀粉酶、胆碱、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其中的淀粉酶又称消化素,能分解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故有滋补之效。山药性味甘平,不寒不燥。煮山药时,最好不用铜器和铁器,大便燥结者不宜用。 桑椹 桑椹是桑树的成熟果穗,性味甘寒,能滋阴、补血、安神、益寿。常服久服桑椹,能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老年病,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如桑椹与何首乌、女贞子等配伍,为首乌延寿丹,治疗老年体衰、腰膝软、须发早白,具有延寿作用。但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麦门冬 《神农本草经》视为上品,称之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古来即被推为复脉通心之剂。《备急千金要方》生脉散,以麦门冬、人参、五味子成方,有益心气生血脉之效,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各种休克。现代实验证明,麦门冬能改善人的心脏功能,对胰岛细胞和血管中枢功能有改善作用,有强心、强壮之效,并能消炎、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对常见的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中医内科学》方剂归类

A安神定志丸【功能】宁心安神,除痰通窍。心虚胆怯的心悸;心胆气虚的不寐; B补肺汤【功用】补肺益肾,清火化痰。肺虚喘证。肺肾气虚的肺胀;肺气虚; 补肝汤【功用】暖肝补虚。肝阴虚; 补中益气汤【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虚弱的痞满;脾气不升的癃闭;气虚发热;补阳还五汤【功用】补气活血通络。气虚血瘀的中风恢复期(偏枯不用,肢软无力)。 补气运脾汤【功用】温补脾肾。气虚阳微的噎嗝; 白头翁汤【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疫毒痢疾。 保和丸【功用】消食和胃。食积胃痛、痞满;食积的呕吐;食滞的腹痛;胃热滞脾的肥胖保元汤【功用】益气温阳。心阳虚; 保真汤【功用】益气补血,滋阴降火。气阴两伤的肺痨; 补天大造丸【功用】滋阴补阳。阴阳两伤的肺痨。 不换金正气散【功能】解散寒邪。寒湿痢; 鳖甲煎丸【功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气滞血瘀的黄疸后遗症。 八珍汤【功用】补益气血。正虚郁结的积证(消瘦、神疲乏力,疼痛逐渐加剧); 化积丸【功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正虚郁结的积证; 八正散【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热淋;膀胱湿热的癃闭; 百合固金汤【功用】滋阴降火,杀虫治痨。虚火肺痨;阴虚肺热的咳血、咳嗽;半夏白术天麻汤【功用】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降逆。痰浊头痛(头痛昏蒙);痰湿中阻之眩晕(头重昏蒙) 半夏厚朴汤【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痰气郁结的郁证; C柴胡疏肝散【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气滞的胸痹;肝气犯胃的胃痛;肝气郁结的腹痛;肝气郁结的胁痛;肝脾不调的黄疸后遗症;气滞血瘀的积证;气滞湿阻的腹胀;肝气郁结的郁证; 川芎茶调散【功用】疏风止痛。风寒头痛; 沉香散【功用】理气宽中,通噎进食。气淋(少腹胀满疼痛);肝郁气滞的癃闭(情志抑郁);程氏萆薢分清饮【功用】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膏淋;湿热下注的遗精; 春泽汤【功用】益气通阳利水。脾气不升的癃闭; D黛蛤散【功能】清肝利肺,降逆除烦。肝火犯肺的咳嗽;肝火犯肺的咳血; 定喘汤【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热哮; 涤痰汤【功用】豁痰开窍。痰蒙神窍的肺胀;痰浊的胸痹;痰火痫证;痰浊郁闭的闭证;当归四逆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寒凝心脉的胸痹; 当归六黄汤【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阴虚火旺的自汗盗汗; 当归龙荟丸【功用】肝阳上亢之眩晕伴大便秘结者; 代抵当丸【功用】活血逐瘀。浊瘀阻塞的癃闭; 地榆散【功用】清热化湿。肠道湿热的便血。 丁香散【功用】温中散寒,降逆止呃。寒证呃逆; 丹参饮【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瘀血胃痛; 丹栀逍遥散【功效】由逍遥散加栀子丹皮,解郁泻火。气郁化火的郁证;气郁发热; 独参汤【功用】补气固脱。血厥虚证; 导痰汤【功用】燥湿豁痰,行气开郁。痰厥;痰湿内盛的肥胖; 定痫丸【功用】涤痰熄风。风痰痫证; 大承气汤【功用】峻下热结。湿热壅滞的腹痛; 大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肝胆郁热的阳黄;腹痛寒热往来兼大便秘结;大补元煎【功用】养阴补肾,填精生髓。肾虚头痛(头痛且空);肾气虚;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 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小茴香,延胡没药归芎姜,肉桂蒲黄灵脂芍,治疗经行腹痛强。 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子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圣愈汤《兰室秘藏》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芎归芍地黄,体倦神衰经量多,胎产崩漏气血伤。。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寿胎丸《医学衷中 参西录》 寿胎丸中用菟丝, 寄生续断阿胶施, 妊娠中期小腹痛, 固肾安胎此方咨。 完带汤《傅青主女 科》 完带汤中二术陈, 车前甘草和人参, 柴芍淮山黑芥穗, 化湿止带此方金。 固冲汤《医学衷中 参西录》 固冲汤中用术芪, 龙牡芍药茜草施, 倍子海蛸棕榈炭, 崩中漏下总能医。 固阴煎《景岳全书》 固阴煎是景岳方, 山药山萸参草商, 菟丝熟地远志味, 补肾益气服后康。 固本止崩汤《傅青 主女科》 固本止崩熟地黄, 参芪归术炮姜匡, 益气固本并养血, 脾虚崩漏服此方。 固经丸《医学入门》 固经丸用椿根皮, 芩柏龟芍香附依, 滋阴清热起沉疴, 崩中漏下此方宜。 易黄汤《傅青主女 科》 易黄汤中芡白果, 山药车前黄柏合, 带下黄白兼腥臭, 清热燥湿脾胃妥。 定经汤《傅青主女 科》 傅氏女科定经汤, 淮山地芍当归放, 柴苓荆芥菟丝子, 调补肝肾效力彰。 保阴煎《景岳全书》 保阴煎中两地芩, 柏草山药续断行, 经来量多并烦渴, 清热凉血功效灵。 胎元饮《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胎元饮, 八珍去芎与茯苓, 加入陈皮杜仲炭, 补血益气安胎灵。 举元煎《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举元煎, 参芪炙草升术添, 升阳举陷摄气血, 血崩血脱服之敛。 养精种玉汤《傅青 主女科》 养精种玉女科方, 归萸芍药熟地黄, 血虚不孕经不调, 滋肾养血冲任康。 桂枝茯苓丸《金匮 要略》 桂枝茯苓金匮方, 桃芍丹皮五药藏, 研粉蜜丸可常服, 瘀去癥消体安康。 胶艾汤《金匮要略》 金匮胶艾四物先, 归芍地芎炙草煎, 冲任虚损生崩漏, 调经止血病可痊。 调肝汤《傅青主女 科》 调肝汤中山药草, 芍萸戟归阿胶找, 冲任虚损经量少, 补益肝肾功效好。 清经散《傅青主女 科》 傅氏女科清经散, 芍药丹皮茯苓掺, 蒿地黄柏地骨皮, 血热经多功效赞。 清肝止淋汤《傅青 主女科》 清肝止淋用芍归, 地丹黄柏阿胶随, 牛膝黑豆香附枣, 养血清肝此方最。 温经汤《金匮要略》 温经汤用桂萸芎, 归芍丹皮姜夏冬, 参草阿胶调气血, 暖宫祛瘀在温通。 温经汤《校注妇人 大全良方》 妇人良方温经汤, 川芎牛膝人参当, 桂芍莪术丹皮草, 温经行带效力彰。 膈下逐瘀汤《医林 改错》 膈下逐瘀赤芍丹, 桃仁归芎灵脂甘, 乌药延胡香附壳, 瘀去癥消身康安。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平喘固本汤秦艽鳖甲散 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磁坎苏款夏橘红,补肺纳肾化痰良。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越婢加半夏汤补天大造丸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版,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 射干麻黄汤己椒苈黄丸 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紫菀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 香附旋覆花汤神术散 香附旋覆出条辨,覆花香附苏夏添,医学心悟神术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苡仁茯苓陈皮合,和络理气擅化痰。藿香砂仁六味共,和中消导食厥先。 枕中丹柴枳半夏汤 枕中丹出千金方,龟版龙骨远志菖,柴枳半夏用柴胡,枳壳半夏芩蒌辅,或丸或散黄酒下,开心定志又潜阳。桔梗杏仁青皮草,和解清热饮邪除。 清金化痰汤顺气导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验方顺气导痰汤,内括导痰汤全方,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生姜木香香附入,理气解郁化痰良。 养心汤二阴煎 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二阴煎中生地冬,元参黄连竹叶通,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灯芯茯神酸枣草,滋阴降火有神功。 补气运脾汤五汁安中饮 补气运脾有四君,黄芪陈皮砂仁群,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生姜大枣半夏曲,运脾和胃此方论。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

方剂学常用方剂歌诀

方剂学常用方剂歌诀 辛温解表 001、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002、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003、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004、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005、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006、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辛凉解表 007、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008、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009、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扶正解表 010、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011、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012、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寒下 013、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证见,峻下热结宜此方。014、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温下 015、温脾人参干姜草,附子大黄大剂量,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016、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连投此方急救先。 润下 017、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法高超。 逐水 018、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019、舟车牵牛与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陈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攻补兼施 020、黄龙枳朴与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021、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和解少阳 022、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023、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024、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赤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025、达原饮用槟朴芩,白芍甘知草果仁,邪伏膜原寒热作,透邪逐秽此方行。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中医内科学加方剂歌诀汇总

1.1感冒 感冒风邪时毒袭,咳嗽头痛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治重解表宣肺气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歧双解汤主寒包火,参苏葳蕤气阴析。 【注释】 ①本病主要病因是风邪和时行病毒。 ②临床以咳嗽、头痛、流涕、鼻塞、喷嚏、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证候, ③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故其治疗着重于解除表证,宣通肺气。 ④香薷饮:新加香薷饮。 ⑥参苏饮、加减葳蕤汤分别治疗气虚及阴虚感冒。 【方歌】 ①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②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③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湿。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④参苏饮 益气解表参苏饮,二陈汤入木枳斟,前胡桔梗姜枣配,尚须加入干葛根。 ⑤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葱豉薇,薄荷桔梗草枣随,滋阴清热且发汗,阴虚风热此能为。 ⑥双解汤 《医方集解》双解汤,麻黄防风荆芥襄。薄荷黄芩大栀子,连翘石膏桔梗尝。 1.2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杂病先,六淫疫毒续复感卫表荆防银翘异,肺胃麻杏白虎辨连朴脾胃湿热证,大承大柴不一般,膀胱八正小柴合,肠道湿热葛芩连。 【注释】 ①本篇指罹患杂病在先,感受六淫疫毒在后之发热。 ②卫分表证属风寒者用荆防败毒散,风热者选银翘散。肺热用麻杏石甘汤,胃热用白虎汤。 ③连朴:王氏连朴饮。腑实用大承气汤,胆热用大柴胡汤。 ④膀胱湿热用八正散合小柴胡汤。葛芩连:葛根芩连汤。 【方歌】 ①荆防败毒散见“内科?感冒”。 ②银翘散见“内科?感冒”。 ③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清凉,主治喘热肺气张,须知阳盛方禁桂,若是无汗量要商。 ④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⑤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⑥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⑦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⑧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⑨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解表清利保安康。 ⑩王氏连朴饮 王氏连朴《经纬》方,厚朴苍术黄连襄,半夏芦根淡豆豉,清热利湿和胃脾。 1.3湿阻 湿阻重闷呆腻濡,外感水湿中土阻,起病较缓病迁延,湿性粘腻不易除,祛湿运脾分主次,湿困脾胃藿香主,湿热王氏连朴饮,香砂脾虚湿滞瘳。 【注释】 ①本病的突出表现是肢体困重,脘腹痞闷,纳食乏味呆腻,舌苔厚腻,脉濡。病因是外感水湿,内困脾胃。 ②本病的治疗原则一为祛湿,二则运脾,但有主次之分。 ③藿香;藿香正气散。 ④香砂:香砂六君子汤。

-中医内科学方剂整理

《中医内科学》方剂整理(2013) 第一章肺系病症 一、感冒 1.【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散--败毒散去参、姜、薄,加荆、防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芎福,何止钱财草(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2.【风热感冒】 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3.【暑湿感冒】 新加香薷饮—尹香莲逗厚朴(银花香薷连翘扁豆厚朴) 4.【虚体感冒-气虚感冒】 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5.【虚体感冒-阴虚感冒】 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 二、咳嗽 1.【外感咳嗽-风寒袭肺】 三拗汤合止嗽散三拗汤(甘草杏仁麻黄) 止嗽散-百草园前臣敬接(百部甘草紫菀白前陈皮荆芥桔梗) 2.【外感咳嗽-风热犯肺】 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草(薄荷菊花芦根连翘桔梗桑叶杏仁甘草) 3.【外感咳嗽-风燥伤肺】 桑杏汤--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参贝母栀子香豉桑叶杏仁梨皮) 4.【内伤咳嗽-痰湿蕴肺】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陈夏领草莓酱(陈橘红半夏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三子养亲汤--三子来借书(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 5.【内伤咳嗽-痰热蕴肺】 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6.【内伤咳嗽-肝火犯肺】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青黛蛤壳) 7.【内伤咳嗽-肺阴亏耗】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桑叶草,玉竹花粉扁豆好。 三、哮病 1.【发作期-冷哮】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治寒哮,细辛款冬加姜枣,紫菀半夏加五味,重在宣肺不发表。

-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中医医院内分泌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1.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灯心草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2.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 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3.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4.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引赵氏方)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组成: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各八分,贝母、麦冬、百合各一钱半。功用: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5.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6.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 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尝。 组成: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炙),生姜,大枣,蔓荆子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 7.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紫苏伍, 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8.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半夏泻心配连芩:千姜枣草人参行, 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9.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用:消食和胃 10.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贝母瓜蒌花粉研,橘红桔梗茯苓添, 呛咳咽干痰难出,润燥化痰病自安。 组成:贝母、栝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11.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 萆薢分清石菖蒲,萆薢乌药益智俱, 或益茯苓盐煎服,通心固肾浊精驱 组成: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 功用: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1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淤滞用桃红 组成:黄芪四两、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1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4.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临床常用的28个经典方剂

临床常用的28 个经典方剂 1. 【人参汤】人参汤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当归(切,炒)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当归(切,炒)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 人参汤- 用法上药八味,捣为粗末。每服9 克,用水150 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温服。 人参汤- 主治 妇人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眩晕,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又名理中汤(丸),配方:人参(或党参)、干姜、甘草、白术。用于治疗胃寒。何为胃寒?凡是不敢冷饮、冷食、水果、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如果勉强吃下去,则会有胃痛、胃胀、腹泻等种种症状发生,都是胃寒所致,服用此方即可痊愈。 2.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 组成;半夏12 克(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 克大枣12枚(擘)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 毫升,分二次温服。半夏泻心汤- 功效寒热并用以合阴阳,补泻兼施以顾虚实。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痢,苔腻而微黄。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半夏泻心汤-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消痞。半夏泻心汤-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配方: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用于治疗胃热,是和理中汤相对的,以上热、中痞、下寒(呕而肠鸣、心下痞)为用药指证。常常表现为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留在胃中难以下行。 3. 【柴桂汤】处方;柴胡1钱,桂枝3 分,花粉5分,牡蛎2 分,炮姜2 分,炙草2分。 功能主治;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 用法用量;水煎服。汗出愈。 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外感病。值得一提的是本方还可以治疗胃痛。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用此方加牡蛎、小茴香治疗胃痛,无论虚实寒热,无不百发百中,效如桴鼓。《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重点]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 重点]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正名: 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 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 写红参付红参西洋参: 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 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三七: 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 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干姜: 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 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 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大黄: 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 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山豆根: 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山茨菇: 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千年健: 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 写生川乌付生川乌; 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川芎: 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川牛膝: 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 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天麻: 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 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 : 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 写南星、天南 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 : 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 天葵子。 太子参 : 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 写木香、广木香、云木 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 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 ; 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 : 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 : 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 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 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 戟天。 甘草: 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 : 写炙甘草、 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 : 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 : 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龙胆 : 写龙胆、苦龙胆、龙胆草均付龙胆。 玉竹: 写玉竹、肥玉竹、萎蕤均 付玉竹。 石菖蒲 : 写石菖蒲、菖蒲、干菖蒲均付石菖蒲。 北沙参 : 写北沙参、莱 夏付生半夏 写法夏、法半夏均付法半夏 仙茅: 写仙茅、仙茅根付仙茅。 白及: 写白及付白及 ; 写白及粉付白及粉。 白术: 写白术、于术、焦白术付麸 炒白术。 白芍 : 写白芍、杭白芍、亳芍、白芍药、炒白芍均付炒白芍,写白芍炭 付白芍炭。 白芷 : 写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阳参、北条参、细条参、珊瑚菜均 付北沙参 皮。 生姜皮 : 写生姜皮、姜皮均付生姜 片姜黄 : 写片姜黄、片子姜均付片姜黄 半夏 ; 写姜半夏付姜半夏。写生半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的归纳

龙胆泻肝汤:(共7处) 1.十、自汗、盗汗―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2.十一、血证(1)鼻衄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十一、血证⑷吐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十四、不寐⑴实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5.十八、痫证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6.二十九、胁痛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7.四十五、耳鸣、耳聋-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温胆汤:(共2处)1.十四、不寐⑴实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四十五、耳鸣、耳聋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共5处) 1.十六、郁证⑴实证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2.十九、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3.二十六、腹痛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4.二十九、胁痛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5.三十二、鼓胀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归脾汤(共9处)1.十一:血证⑴鼻衄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十一:血证⑷吐血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3.十一:血证⑹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十一:血证⑺紫斑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5.十二、心悸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6.十四、不寐⑵虚证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7.十六、郁证⑵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8.三十一、眩晕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9.四十八、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金匮肾气丸(共4处)1.五、哮证⑵缓解期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六、喘证⑵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九、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4.四十三、消渴⑶下消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共3处) 1.三十二、鼓胀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2.三十九、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四十一、癃闭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失笑散(共2处)1.十九、胃痛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2.三十一、积聚⑵积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藿香正气散(共3处)1.二十一、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3.二十五、霍乱⑴寒霍乱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葛根芩连汤(共1处)1.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 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香附川楝子】各10g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延胡索川楝子】各10g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柴胡郁金】3~10g;10~15g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川楝子路路通】各10g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槟榔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小茴香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