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调肺汤】主治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胞、肺心病、慢性气管炎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调肺汤】主治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胞、肺心病、慢性气管炎调肺汤【组成】小柴胡汤加麻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沙参30g、五味子10g、瓜蒌30g、粟壳5g【适应证】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胞、肺心病、慢性气管炎。
【方义】本方系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合生脉散加味而成。
①小柴胡汤协调整体。
②麻杏石甘汤加粟壳排痰定喘止咳。
气管炎,均由炎症致气管分泌物增多刺激或阴塞支气管、气管,使之痉挛而咳嗽,甚至还出现喘息。
“病久必虚”,咳嗽不除,久之即虚,虚则病又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治肺病,在协调整体的前提下,首先要解决排痰止咳的问题。
故选用了《伤寒论》第63条里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还用了一味杰壳。
石膏——主要含硫酸钙,其性辛凉。
它一方面有抑制体温中枢的亢进而具解热作用,可清肺之实热;一方面石膏经胃酸分解后,变成可浴性的钙盐,经小肠吸收而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镇痉以及减少血管的通透性,并抑制气管分泌物产生,以减轻或解除气管的刺激,从根本上减少痰量并止咳。
麻黄——舒张毛细气管,缓解气管痉挛而宣肺平喘。
杏仁——苦能降泄肺气,协助麻黄平喘。
甘草——原方是协助诸药的。
但据药理研究,对咳嗽中枢有抑制作用,并且服药时能复盖咽部发炎的粘膜,减少刺激而镇咳。
粟壳——解痉镇咳。
有的病人咳嗽频繁剧烈,不但痛苦,而且消耗体力。
对付这种咳嗽,可选用粟壳,其量以5克即恰到好处。
这个量既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镇咳,又不妨碍排痰。
如用量过大,气管极度扩张,虽然咳一时止了,但无力排痰,反而以利作弊,有害于人。
③瓜蒌宽胸。
肺居胸腔之中,为了增强肺之呼吸功能,选用瓜蒌不但可宽胸,而且有润肺祛痰止咳的作用。
④生脉散加强心脏功能。
肺和心是两个脏器一个功能,即共同完成人体氧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交换作用。
因此,治心要治肺,治肺也要治心。
从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的运行是保持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为阳,属于功能方面,是动力;血为阴,属于有形的物质,是基础。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祛风利湿汤】主治湿疹、荨麻疹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祛风利湿汤】主治湿疹、荨麻疹
祛风利湿汤
浮萍30g 苍耳子30g 苦参30g 土茯苓30g
【适应证】
湿疹、荨麻疹。
【方义】
浮萍——辛寒。
轻浮升散,善开毛窍,有发汗解表,泄热利水之功。
借此祛风利湿消疹。
苍耳子——辛苦温。
祛风化湿以止痒。
其含毒成分为苍耳甙等。
中毒症状为上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烦躁等。
可以板兰根120克煎服,或绿豆甘草汤内服解毒。
中毒现象,应用多年未曾出现,右能由于囫囵不破应用之故。
苦参——苦寒。
祛风化湿,清热利尿,杀虫止痒。
对许多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治皮肤湿疹、搔痒等症。
土茯苓——甘淡平。
能清热利湿解毒。
据文献记载,服药时不可饮茶。
刘绍武内科秘验方
刘绍武内科秘验方刘绍武(1907-2004),山西省襄垣县人,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调心汤【处方】柴胡15克,川椒10克,紫苏子、党参各30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黄芩15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瓜蒌、丹参各30克,郁金15克,牡蛎30克。
【功效】宣其表里,疏调三焦,充其津液【主治】治疗冠心病2.调肺汤【处方】柴胡20 黄芩15 人参12 姜半夏10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玫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沙参30g、五味子10g、瓜蒌30g、粟壳5g【主治】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胞、肺心病、慢性气管炎。
3.利目汤【组成】柴胡20 黄芩15 人参12 姜半夏10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玫知母15g 石膏30g 桃仁30g 桂枝10g 芒硝5g 川军10g 白蒺莉30g 决明子30g 车前子30g。
【主治】一切眼内疾病,如青光眼,玻璃体混浊,视纲膜炎,翼状胬肉,白摧障等。
4.调肝汤【处方】柴胡20 黄芩15 人参12 姜半夏10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玫茵陈30g 大黄10g 陈皮30g 白芍30g 丹参30g 郁金15g0 车前子30g。
【主治】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肿大、肝硬化。
5.攻坚汤【处方】不留行30g、夏枯草30g、苏子30g、牡蛎30g。
【主治】缩小肿瘤、消除病灶之功。
6.鸡甲散【处方】鸡内金30g,炮甲珠30g,鳖甲30g【用法】每服3~5g,日3次,以增强攻坚散结之力【主治】顽固肿瘤配合服用7.调胃汤(亦名柴芍汤)【处方】柴胡20 黄芩15 人参12 姜半夏10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玫陈皮30g、白芍30g、大黄5g。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8.解肌汤【处方】葛根30g 党参30g 黄芪30g 丹参30g 郁金15g 银花30g 丝瓜络15g 车前子30g。
【主治】风湿病、风心病,末稍神经炎。
9.决渎汤【处方】黄芪30g 广郁金15g 银花30g 丝瓜络15g 车前子15g 白茅根15g【主治】一切浮肿。
【刘绍武】三部六病常用协调方剂
【刘绍武】三部六病常用协调方剂人体整体气血失调普遍存在,成为许多疾病的病因。
协调疗法模拟饮食物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通过人体自身自然疗能的恢复,来诱导发挥机体内部的调控机制。
协调疗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伤寒论》第148条,此条具有“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大便硬、脉细”等症状。
条文所描述的病证既非表证,也非里证,而为半表半里证,既非阳证,也非阴证,而为寒热错杂证。
张仲景独具匠心,使用小柴胡汤治疗此证,协调整体,和解表里阴阳,通调三焦气机。
在临床上,整体气机不调,表里阴阳不和,并非像第148条那样各证俱显,往往只有一证或数证。
针对这种寒热虚实难辨,表里定位不明的情况,即凡人体疾病矛盾双方,呈现非对抗性的矛盾,不出现大热、大寒、大虚、大实的表现,都可采用协调方协调整体,进行双向调控以发挥机体的自然疗能,最终达到宣通表里,疏调三焦,充津液而使五脏戴泽,和气血而使生机衡常。
协调疗法的特点① 治疗面广② 双向调控③ 安全性高④ 利于久服协调疗法的优越性① 解决了医患不能分离的难题。
② 解决了医药分家、制剂落后的难题。
③ 解决了中医治病定证、定方、定疗程的难题。
④ 解决了多种病证缠身,顾此失彼的难题。
一、调神汤【组成】协调基础方加石膏30g、牡蛎30g、桂枝10g、车前子30g、大黄5-10g。
【煎服法】上药十二味,加水1000ml,煮取300ml,倒出药汁,再加水800ml,煮取200ml,去滓,两次药汁相合,煮沸,温分三服,以空服为宜,忌生冷、油腻。
【适应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病、精神分裂症及内耳眩晕症等,以及头痛、失眠、心烦等证见上鱼际脉,辨证为阳亢气滞者。
【临证加减】凡具有本方证(聚关脉或上鱼际脉)者,不论兼有其他何证,均可用本方合兼病方或兼证药治疗之。
例如:1、癔病:本方合甘麦大枣汤(甘草10g、小麦60g、大枣30枚);脉滑者,本方合白虎汤。
2、精神分裂症:本方加远志5g、菖蒲10g、郁金15g。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调胃汤】主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调胃汤】主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调胃汤(亦名柴芍汤)【组成】小柴胡汤加陈皮30g、白芍30g、大黄5g。
【适应证】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方义】本方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
《伤寒论》第103条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原方有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共七味。
是一个和解少阳兼清阳明里热的双解方剂。
是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咕而下利者的主方。
方中生姜、半夏和胃以平呕;黄芩、芍药抑邪热以止利;枳实用以消痞;枣以生津;然后使轻芳之柴胡策外,沉雄之大黄清内,使阳明、少阳之邪而解。
所以名大柴胡者,乃由小柴胡加芍药、枳实、大黄扩大而称之。
临床上为了解决发病多,适用面广的问题,仍用小柴胡汤以协调整体,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并取大柴胡汤中的枳实、芍药和大黄三味药,以解诀胃病这个局部的问题。
枳实芍药散是《金匮》第316条中的方剂,是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的。
芍药和小柴胡中的甘草相配名芍药甘草汤,出《伤寒论》第29条,在该证中是用来治“脚挛急”的。
调胃汤使其缓解平骨肌之长,以解除幽门痉挛而止痛止吐。
白芍——不仅是平肝缓急,解痉止痛的良药,又有养肝血、益脾阴之作用。
枳实——“有冲墙倒壁之力”,是加劲的,能够增强胃肠的紧张度,以助消化。
由于此药较缺临术多以陈皮代之。
陈枳皮妥相似,都含有黄酮甙,完全可以代起来。
如列陈皮,不这可用七爪红代之。
枳实芍药散,是一对药,合用效果好,若单用一味药就不行。
单用芍药,其作用重点在结肠,对结肠的病变可以选择它。
芍药配上枳实,作用就移至心下了,可治心下满痛(即胃痛)。
大黄——有推陈致新的作用。
据药理研究,本品所含之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的,内容物易于排出,达到泻下通便的作用。
通便则陈除,陈除而新生。
调肝汤刘绍武
调肝汤刘绍武调肝汤【组成】小柴胡汤加茵陈30g 大黄10g 陈皮30g 白芍30g 丹参30g 郁金15g0 车前子30g。
【适应证】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肿大、肝硬化。
【方义】治疗肝病,必须掌握五大原则: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清热利湿,调整脾胃,活血行瘀减轻肝脏肿大,通利大小便排毒。
①小柴胡汤:协调整体,调整植物神经紊乱。
②茵陈蒿汤:清利湿热,消除黄疸。
茵陈——清热利湿,疏通胆管,加强胆汗排泄,消除黄疸。
栀子——辅助茵陈清热以除黄。
大黄——通泄瘀热,推陈臻新。
肝病对于机体蛋白的合成都发生一定的障碍,若白蛋白少于3g%(正常为4~5.5%)时,表示肝合成蛋白的功能已有损害。
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首先被分解成蛋白膘、蛋白胨,再分解成氨基酸,最后被小肠粘膜胡收,通过血液而进入各组织和肝脏,在肝内一部分合成白蛋白,一部分进一步分解成为丙酮酸和氨。
氨一部分在肝内合成尿素经尿排出,一部分与体内谷氨酸结合,变成无害的谷氨酰胺储存于肝。
当肝有病时,肝合成尿素的给力降低,使氨堆积过多,变成有害的东西,影响脑细胞而产生昏迷。
大黄则可通过肠道加速一些有害毒物的排泄,以减轻肝脏解毒的负担,从而保护肝脏。
③枳实芍药散调理脾胃。
肝是通过胆管排泄胆汗到小肠参与食物消化功能的。
十二指肠最容易痉挛而阴塞胆汗的排泄,故用枳实芍药散以增强肠胃节律性的蠕动,增进消化功能。
同时,由于枳实芍药散能够舒张平滑肌,改善幽门壶腹区,疏通胆汗排泄的道路又有利胆的作用。
④车前子利尿。
氨在人体是一种毒物,总得给它一条出路,让它走掉。
所以就用车前子增加它从尿中排出。
⑤丹参、郁金活血祛瘀,缩小肿大的肝脏。
丹参——用其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治疗肝大瘀血。
实际上它是治心,使肝由下腔静脉回到右心的血流量加速,肝大自然缩小。
郁金——除有行气解郁、活血祛瘀的功能外,并有促进胆汗分泌,促使胆囊收缩而具有利胆的作用。
据报导,大量应用郁金,还能增加血浆蛋白,纠正蛋白倒置(正常白蛋白:球蛋白=A:G=1.5~2.5:1,或1.3~2.5:1),而达到营养保肝的目的。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调肾汤】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调肾汤】
【组成】
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黄芪30g 白茅根30g 银花30g 丝瓜络15g 车前子30g
【适应证】
急、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肾结核等。
【方义】
本方系小柴胡汤去甘草合决渎汤而成。
①小柴胡汤协调整体。
为什么要去甘草呢?据药理研究,甘草含有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甘草酸分解产物)及其盐类,它们有明显的抗利尿作用。
甘草酸又有肾上腺皮质激样作用,故不用甘草,以防抗利尿的不利影响。
②决渎汤通条水道。
其中黄芪具有强心作用,可以加强利尿;银花、丝瓜络、车前子共有利尿作用;白茅根凉血止血,热利尿治血尿。
【歌括】
调肾汤用小柴胡,
去草加芪茅根入,
银花丝络车前子,
肾病此方效显著。
【服药反应】
有个别病人服药一时浮肿加重,甚至面肿如瓜,眠留一隙。
但肿达高潮迅即衰落,这可能是正邪斗争的一种反应。
若正气达到了一定程度而压倒邪气之时,水肿即如落潮一退而去。
【病例】
王××,女,32岁,小学教员。
主因尿急、尿频、尿痛和浮肿而入院。
患者于72年始发现尿有异常,未加诊治,嗣后则腰背常有酸困,颜面浮肿,全身乏力,经服呋喃旦啶后症状缓解。
76年4 月因浮肿明显和血尿而门诊,诊为“急性肾盂肾炎尿毒症”而住院。
检查:NPN104%,PSP试验第一小时5%
以下。
即给予抗感染、利尿等疗法,无显著效果,且时有发热、呕吐。
遂更中医治疗,处以调肾汤煎服。
数剂后热退,诸症渐见好转,64剂时,诸症消失,观察数日而出院。
【刘绍武:降压汤】
【刘绍武:降压汤】
降压汤
【组成】黄芪50g、苏子30g、茺蔚子30g、夏枯草30g、黄芩15g、红花15g、槐花15g、车前子30g、牡蛎30g、川椒5g 【适应证】高血压
【方义】
①黄芪:强壮中枢,降低血压。
实验证明,黄芪能扩张冠状动脉及全身末稍血管,并有中度的降压作用,尤其沼疗虚性高血压更好。
②牡蛎:益阴潜阳,可治阴虚阳亢引起的烦躁、失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等。
它和黄芪是一对拮抗药,有协助黄芪降压的作用。
③苏子:主降,治头痛眩晕之在上的症状。
④茺蔚子:降压活血。
⑤黄芩、夏枯草:性寒凉,具有清火泄肝降压的作用。
⑥红花:活血,可调节血液的生新和分配,并可溶解栓子。
⑦槐花:软化血管。
⑧车前子:利尿降压。
⑨川椒:温中止痛,无寒可不用。
【歌括】
降压汤用芪苏子,茺蔚夏枯牡蛎适;
红椒车前槐花芩,高血压病此方治。
【刘绍武:软坚汤-治胆囊结石、结核、乳腺增生、阑尾包块】
【刘绍武:软坚汤-治胆囊结石、结核、乳腺增生、阑尾包块】从“软坚汤”的临床应用看中医治病的特色一、“软坚汤”的临床应用“软坚汤”临床常用于治疗良性肿瘤,结石、以及多部位发生的肿块等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病症。
多年来,我们用“软坚汤”治疗了胆囊结石、泌尿系结石、胃柿石、兰尾包块、睾丸结核、乳腺增生、甲状腺瘤等数十例,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今将“软坚汤”方及典型病例简介于下:“软坚汤”由三组药组成:1、软坚组:瓦楞子30g 海浮石15g(两味药用醋同煅)2、缓急组:杭白芍10g 柴胡9g(两味药用醋同炒)3、理气组:广陈皮9g 枳壳9g 桔梗6g 香附9g以上八味药,共重117克,为一剂(一日量)水煎内服。
此是基本方,临证还应根据病证各异,部位不同而随证加减。
“软坚汤”是在软坚散结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软坚散结法早在《内经》就已确立。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坚者软之”“结者散之”。
故后世多用软坚散结法来治疗有形结聚之证。
业师施今墨先生临床六十余年,每用些法治病均获良效。
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筛选了八味药,组成了“软坚汤”。
方中瓦楞子、海浮石,两药味皆咸,咸以软坚,具有软坚,散结,磨积之功,用醋同锻之后,其效更强,故为主药;白芍、柴胡,相伍为用,白芍柔润缓急,可消炎止痛,柴胡辛散,疏肝解郁,助其散结,用醋同炒之后,又可相辅相成,白芍之酸收柔润,可除柴胡劫阴耗之虑;柴胡之疏散,可助白芍缓中止痛之功,又顾护正气,故为辅(白芍用量30克,但须是杭州产者,方可缓解腹中疼痛,若其它地区产者,用量就适当减少,如果仍用30克,有时反会引起短时间腹痛)。
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
桔梗性升,枳壳性降,陈皮理气。
一升一降一理,入中焦调理气机,斡旋中州,调整整体机能,加香附功效更著,故能提高全方疗效。
调理气机的药物还可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先用不同的药物,又可引药直达病所,故为佐使。
通观全方,软坚散结,主以攻邪;疏柔相济,顾护正气;调理气机,调整了局部与整体的机能,使药物在机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故临床多取得良效。
【三晋名医刘绍武:利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三晋名医刘绍武:利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三晋名医刘绍武先生创利肠汤:白芍30克,威灵仙10 克,芦荟5克,甘草30克,治疗习惯性便秘,言“大便难,常苦不下,它药无效者,利肠汤主之”。
亦取威灵仙宣通之性以治便秘。
笔者师前贤之经验,治疗便秘时,每与应证方药中,加入威灵仙10~15克煎汤服下,疗效满意。
但本品辛温疏利,走窜不定,治疗便秘,只可暂用,不可久用。
姑举一例以证:
王某,女,28岁。
产后不久即开始便秘,至今已两月有余,3~4天方排便一次,坚涩难行,每次均需用“开塞露”等通便药,始得一行。
伴少腹胀满,唇干少津,舌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滑。
辨为阴血不足,肠燥失润,气机阻滞,通降失司,以致大便秘结不行。
治宜滋阴养血、润燥理气。
药用:白芍40克,阿胶10克(烊化),威灵仙15克,生甘草10克。
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3剂后便即通畅,患者恐有反复,自行配服,又进3剂,停药后大便一直保持正常,病遂告愈。
刘绍武协调疗法中枢汤
刘绍武协调疗法中枢汤刘绍武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中枢汤一、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三部六病全息方就是中枢汤,是刘老晚年所命名的一个处方。
中枢汤由三个方子组成:调心汤,调神汤,调胃汤。
中枢汤处方:柴胡15g 黄芩15g 苏子30g 党参30g 川椒10g 甘草10g 大枣10个丹参30g 百合30g 乌药10g 瓜蒌30g 郁金15g 五味子15g 牡蛎30g 石膏 30g 桂枝10g 大黄 10g 白芍30g 陈皮30g 调神汤是《伤寒论》第107条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
由于用石膏易龙骨并去了铅丹;故亦名日柴膏汤。
原文是:“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调胃汤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调心汤是小柴胡汤加百合、乌药、丹参、郁金、瓜蒌、牡蛎。
二、三部六病全息方的理论基础刘老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现在有一个理论,能解释咱们这个方子,这个理论就是生物,全息论。
生物全息论这个概念,是我国学者张颖清提出的。
张在研究生物的整体与相对独立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时,发现生物相关性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即生物的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整体相似,它贮存着整体的信息,是整体的相对缩影。
生物体的每一局部,甚至细胞,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如基因),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可以培养成整株植物,一些低等动物可以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
现代克隆枝术可以用体细胞培养出与原本体相同的高等动物等等。
既然生物体的每一局部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人体患病,即使重点在局部,这一局部已经含有整体因素,也就具有了整体疾病的性质。
全息论之所以能诞生在我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中医学的影响。
中医学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全息论思想,人做为一个小宇宙,是生物界的全息元,在中医的诊断、治疗中,充满了全息思想。
【刘绍武:三部六病和主要方剂(下)】
【刘绍武:三部六病和主要方剂(下)】1.四脉的形成机理气血在人体内的正常循行,是保证生命活动的基础。
气血循行正常,则人体生理功能正常,否则,百病由生。
气血长期反复的较规律的慢性偏逆导致了一系列慢性的整体性疾病。
气血偏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机体长期、反复受到过度的怒、喜、悲、惧的精神刺激,导致大脑皮层的思维机能和支配功能障碍,出现运动功能和内脏活动的不协调;二是不良的饮食、环境等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形成气血的慢性偏逆与障碍,从而发生整体的气血不协调。
由于颅腔、胸腔、腹腔是人体重要脏器所在地和气血调配的“集散地”,因而气血的运行障碍往往集中表现在这些地段,表现为血涌于上、血郁于胸、气滞于中、寒凝于下四种形式。
变见于寸口,则分别形成溢、紊、聚、覆四脉,此四脉既是整体辨证的诊断依据,也是评估整体病疗效的标准。
2.整体病的诊断与辨证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寸口脉可以反映全身的气血脏腑功能的生理病理状况,寸口脉搏是全身气血信息的窗口,是机体在寸口部的全息。
寸口脉是人体的微缩,好似平卧的人体。
由于整体病是长期慢性发展而来的,四脉的形成具有稳定的特性,故而临床上整体病的诊断遵循以脉定证的原则,辨证时可以舍证从脉。
(1)溢脉:也称上鱼际脉。
脉过寸口直到腕横纹,达上鱼际,轻可切之跳动,重可望见搏动,此为阳气亢盛之脉。
多由肝阳上亢而致,病性多为交感神经功能亢奋,呈阳性病理反应。
溢脉证:患者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昏脑胀、目花耳鸣等。
属中医肝阳上亢范畴。
提示患者性格刚强、脾气急躁、对自己的性格采取压制态度,用理智克制自己冲动的性情。
长期以往,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期处于交感神经的兴奋状态,血管收缩,久而久之,在寸口脉上,出现了脉管向上移位,突破腕横纹以上,甚至达到掌侧拇指大鱼际的脉象。
(2)紊脉:也称涩脉。
脉律不齐,艰涩难行,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无力不等。
简称三不等脉。
紊脉多为血行不畅,心脏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
【刘绍武:溃疡一号二号汤】
【刘绍武:溃疡一号二号汤】溃疡一号汤(亦名柴灵芍汤)【组成】小柴胡汤加陈皮30、白芍30、大黄5、五灵脂15g川楝子30g 败酱草30g。
【适应证】各种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方义】本方实为小柴胡汤、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失笑散、金铃子散和大黄甘草汤等六个方剂的合方。
其取义是:①小柴胡汤协调整体,调整自主神经失调。
②金铃子散,消除局部炎症。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消化道的一种局部炎必改变。
用什么药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先用了金铃子散中的川楝子。
本方原出《圣惠方》,由元胡(亦名延胡索、玄胡索)和川楝子组成。
后经刘河间用出了经验,有疏肝泄热,理气止痛的作用。
据陈修园说:此方是用“诸热药而不效宜之”,它的指征是心下热痛,即灼热感,说明此方的选择部位在胃脘部。
为什么只取川楝子而不用元胡呢?因为元胡的作用远不如川椒。
川椒辛热,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中冷痛,有局部麻醉和止痛作用,是大建中汤中的主药。
元胡辛苦温,有行气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气滞胸腹诸痛,痛经和疝痛等,经药理实验,证明它是中枢的抑制剂。
二药比较,用川椒比元胡恰当些,故不用元胡。
③枳实芍药散解痉以止痛。
胃脘疼痛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共有症状,是平滑肌痉挛所致。
对付这个症状有用良附丸的,虽也能止痛,但其性热不可久服,久用则得热充血,不利于炎症的消失及溃疡的愈合。
故本方不取良附丸而用了枳实芍药散,以解痉止痛。
另外,方中甘草也具有抗酸消炎和解痉作用。
芍甘汤更是平肝、解痉、止痛。
④五灵脂活血祛瘀,改善局部循环。
溃疡多是由于局部血流不畅或小血管堵塞引起的,治疗溃疡一定要把堵塞疏通开。
因此,选了宋《经验方》失笑散中的五灵脂,温通血脉,散瘀止痛。
据报导,灵脂不但可以解痉止痛,并可增加白细胞,用灵脂治溃疡病还是较理想的。
⑤大黄推陈致新。
《金匮》第250条云:“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可见取此义而用之还是得当的。
⑥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溃疡病不宜过用苦寒,败酱草是一味微寒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药物,它既可消炎,又不凉人。
〖中医佳方〗刘绍武《攻坚汤》消囊肿、结节
〖中医佳方〗刘绍武《攻坚汤》消囊肿、结节
【中医佳方】刘绍武《攻坚汤》消囊肿、结节一强大散结方,只用4味,消各种囊肿、结节??今天要给大家说的这个方,出自山西名医刘绍武之手,简单4味
,各司其职,有力散结,故而被称为“攻坚汤”。
??攻坚汤组成:【配方】:苏子,牡蛎,王不留行,夏枯草。
【用法】:水煎服。
【方解】:?
夏枯草,降火,通瘀滞,中医讲不通则痛,只有体内的经络通畅了,才不会胀痛或者刺痛。
??王不留行,最擅长的就是疏通肝胆经,它的主要功
效就是通,能通肝经,淤堵的气血,肝经通畅了,所以乳房也就不痛了。
??牡蛎,擅长化痰散结;??苏子,可以降气,体内的气机.往下降,能
把痰浊也带出去,直到降到大肠,进而排出体外。
所以说这4味药合用,才能引火下行,达到消散结节的目的。
??此方为经典古方,但是每个人体
质和症状轻重都不一样,想要好的效果,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辩证才好。
?。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2、调神汤(亦名柴膏汤)【组成】小柴胡汤加石膏3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车前子30克、大黄5克【适应证】阳亢气滞类病证。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病、精神分裂症及美尼耳氏综合症等。
【临床指征】脉学上常提到“舍证从脉”的问题。
而本证则是其例之一,临床上不论遇到的症状多么复杂,只要有聚关脉并上鱼际脉者,即可舍证从脉,使用调神汤治疗。
聚关脉:是寸关尺三部脉都集聚于关部,即独关脉显现有力,而寸尺脉弱或不见者之谓。
此脉乃情志长期不舒,气久郁滞所致,非二三年不成。
此脉不见于脉书,是临床多年摸索出来的。
聚关脉类似于短脉,多是阴阳失调,气郁之候。
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短则气病。
”又《脉说》云:“有过于悲哀之人,其脉多短者,于此可占气之病矣。
“(《中国医学大成》本《脉说》下册第67页)上鱼际脉:医籍里有所论述,但均未详细其证治。
本脉的特征,是脉过寸部而达腕之横纹上,甚至上溢于掌之大鱼际肌。
轻则切之跳动,甚则可望见搏动。
此脉从历代描述,认为是阴阳失调,情志激昂,气亢所致。
《灵枢?脉度篇》说:“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
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荣也,故曰格。
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
”《难经?三难》滑寿释曰:“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以阳气不得营于阴,阴遂上出而溢于鱼际之分为外关内格也,外关内格,谓阳外闭而不下,阴从而内出以格拒之,此阴乘阳位之脉也。
”《三难》又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清代冯兆张《锦囊秘录?脉诀》云:“上鱼者,脉上于鱼际者。
世人常有此脉,脉同病异,不可以一例论也,有两手上鱼者,有一手上鱼者。
若平人神色充实而有此脉者,此天禀之厚,元神充满上溢于鱼也,其人必寿。
若人素无此脉,一旦上鱼者,此病脉也。
”清代陈修园《二十八脉纲》曰:“……或鳏寡思色不遂,心肝两部则洪长而溢鱼际,此是七情为患,而非有邪之脉也。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利目汤】主治一切眼内疾病如青光眼玻璃体混浊视纲膜炎翼状胬肉白内障等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利目汤】主治一切眼内疾病如青光眼玻璃体混浊视纲膜炎翼状胬肉白内障等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利目汤】主治一切眼内疾病,如青光眼,玻璃体混浊,视纲膜炎,翼状胬肉,白摧障(白内障)等。
利目汤【组成】小柴胡汤加知母15g 石膏30g 桃仁30g 桂枝10g 芒硝5g 川军10g 白蒺莉30g 决明子30g 车前子30g。
【适应证】一切眼内疾病,如青光眼,玻璃体混浊,视纲膜炎,翼状胬肉,白摧障等。
【方义】本方系由小柴胡汤(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
)、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桃仁承气汤(桃仁甘草芒硝大黄)加味而成。
①眼病多由肝火所致,首先要重用凉药,并占方中主导地位,故选用了白虎汤。
②消除炎症,解除病变,很重要的方法是活血化瘀,以改善局部的代谢功能,故选用了桃仁承气汤,或根据情况而加用红花。
③加速代谢,还要给代谢物以出路,故选用了车前子利尿。
④明目,选用了白蒺莉,决明子。
⑤眼病是全身机能失调在局部的表现,且眼病多和精神受刺激,特别是大怒有关。
所以治疗眼病协调整体非常重要,有时是着决定性的地位,故选用了小柴胡汤。
【临症加减】①角膜红赤者,可加公英。
②若合并水肿者,可合半决渎。
③瘀血严重者,加用红花活血祛瘀。
【歌括】利目汤用小柴胡,桃仁承气合白虎,车前蒺莉决明子,眼内诸病此主除。
决渎汤适应一切浮肿取方中银花、丝瓜络和车前子三味,名曰半决渎汤【组成】黄芪30g、广郁金15g、银花30g、丝瓜络15g、车前子30g、白茅根15g。
【方义】《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渎”即疏通水道之意。
故由此而将此利水之方命名曰决渎汤。
银花、丝瓜络:民间验方,二药配伍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据资料记载,仅知丝瓜络味苦除湿,性寒清热,除湿火之中善于宣通经络,常配银花藤治湿火伤络之痛。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复健散】消化性溃疡愈合后巩固疗效用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复健散】消化性溃疡愈合后巩固疗效
用
复健散
【组成】
黄芪60g、党参60g、郁金30g、神曲60g、丹参30g、五灵脂30g、川楝子30g、陈皮60g、鸡内金120g、东参30g、甘草30g 以上共成粉末,分三百包,一日三次,一次一包口服。
【适应证】
消化性溃疡愈合后巩固疗效用。
【方义】
本方系溃疡二号去仙鹤草加东参、鸡内金而成。
东参扶正,助气复健。
鸡内金含胃激素,可促进新生,帮助消化。
【关于人参配灵脂问题】
在《十九畏歌》里有“人参最怕五灵脂”的说法,因此,一些人总不敢把人参和五灵脂共用,而“复健散”二药共用犯不犯禁呢?不犯禁。
首先,从“相畏”论起。
相畏是七惰之一。
是药物的互相抑制。
这种抑制使一些有毒的药物通过配合应用免去有害作用,去其弊病,有相辅相成的一面。
另外,也可能通过制,使一些药效降低,有坏的一面。
但相畏在配方上并非是禁品。
这是一。
二是,历代配方多有人参、灵脂共用的。
清余听鸿的《外证医案汇编》里曾写道:“正虚血凝,灵脂遇人参,其攻瘀之力更速。
瘀去正安,恐正气不接,故赖人参以续之。
”河北新医大学主编的《中医学》也提到党参与五脂同用治疗胃痛,可以补脾胃止疼痛,而药效无损。
”
可见人参配灵脂,犹如热药和凉药共用一样,是有利而无弊的,不必惧忌。
【歌括】
复健散有芪郁金,
灵脂东参党丹参,川椒川楝陈曲草,内金共末复康珍。
【刘绍武:方剂】
【刘绍武:方剂】1、变通小柴胡汤为其杂病总方: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
2、调肺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沙参30g,麦冬15g,五味15g,粟壳5g。
治肺、慢性支气管疾病,间质性肺炎,在用变通小柴胡汤调整整体机能的同时,还据病位在肺,病性为感受外邪,而选加治疗《三部六病》之《太阳病》主方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再加沙参、麦冬、瓜蒌、五味子、粟壳滋阴排痰宽胸利气敛肺镇咳,组成调肺汤3、调肾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黄芪30g,银花30g,车前子30g,白茅根30g,郁金15g,丝瓜络15g,大黄10g。
肾病综合征、LgA肾病,则在用变通小柴胡汤协调整体机能的基础上与决渎汤(先生据民间经验复经临床验证之自拟方。
药物有:黄芪银花车前子白茅根郁金丝瓜络)组成调肾汤尿路结石,以变通小柴胡汤协调整体的同时,与清热利湿通淋活血消石化石之排石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金钱草120g,海金砂10g,郁金15g,丹参15g,茵陈60g,芒硝10g,大黄20g,陈皮30g,白芍30g。
4、调心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郁金10g,瓜蒌30g,生牡蛎30g,麦冬10g,五味15g。
治冠心病,即是由变通小柴胡汤加宽胸理气的瓜蒌、养阴行气止痛的百合乌药汤三味药以宽胸养阴宣肺,丹参、郁金疏肝活血通络止痛,牡蛎、生脉散养阴救心,共成调整整体机能、宽胸理气、疏肝健脾以救心之调心汤5、中枢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炙甘草10g,川椒10g,大枣10枚,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郁金10g,瓜蒌30g,生牡蛎30g,麦冬10g,五味15g,桂枝10g,生石膏30g,大黄10g,车前子30g,陈皮30g,白芍30g。
山西名医刘绍武:增生、结节、肌瘤、囊肿,攻坚汤
山西名医刘绍武:增生、结节、肌瘤、囊肿,攻坚汤这张方子出自山西名医刘绍武之手,刘老先生常以此方作为基础方来治疗肿瘤,名字取的也是铿锵有力,叫“攻坚汤”。
攻坚汤是一种主治乳腺癌,证属肝郁气滞,痰浊内结,症见胸胁胀痛的药物。
如果把治病比作一场攻坚战,那攻坚汤无疑就是冲锋陷阵的突击队,连肿瘤这样的顽固瘤结都能攻下来,更不要说其他的瘤结了。
方子是这样的:夏枯草30-90克,苏子30克(打碎),牡蛎30克(先煎),王不留行30-120克(打碎入煎)。
紫苏子:性味归经: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咳喘气逆,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5-10g,打碎入煎,或入丸散,炒紫苏子药性较温和。
王不留行,多是采用煎服的方法使用,要注意需打碎入煎。
刘老的这张方子主要是围绕着肝气郁结来展开的。
如果一个人情绪波动大、爱生气,肝气最容易郁结,就像一根绳子两边一扭,它就有一个疙瘩,摸上去就不那么顺畅了,气血津液走到那里,堵住了,过不去,久而久之,那就是一个结。
如果疏肝,找柴胡的确不错,但柴胡散结的力道不够,要既能疏肝,又能散结的,夏枯草再合适不过。
《神农本草经》里对于夏枯草的功能介绍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治寒热、瘰疬”。
所谓瘰疬,就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结节结核一类。
明代的《摄生众妙方》里还有用“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马刀”的记载。
原文是这么说的:“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
夏枯草六两,水二盅,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
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
夏枯草既能疏通肝经淤滞,又能降泻肝经郁火。
有些人生完气以后,头痛,胁痛,肚子痛,甭管痛在哪里,只要是气火后加重的,夏枯草熬水,一喝下去,把郁结的肝气打散,胀痛就没有了。
夏枯草还具有辛散之性,看那自然界的草木都是在夏季的时候长势最盛,但夏枯草不一样,它是在冬天出生,长于三春,也就是说,它身体里的能量是非常足的,否则它经受不住那凛冽的寒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绍武常用方剂简介2、调神汤(亦名柴膏汤)【组成】小柴胡汤加石膏3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车前子30克、大黄5克【适应证】阳亢气滞类病证。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病、精神分裂症及美尼耳氏综合症等。
【临床指征】脉学上常提到“舍证从脉”的问题。
而本证则是其例之一,临床上不论遇到的症状多么复杂,只要有聚关脉并上鱼际脉者,即可舍证从脉,使用调神汤治疗。
聚关脉:是寸关尺三部脉都集聚于关部,即独关脉显现有力,而寸尺脉弱或不见者之谓。
此脉乃情志长期不舒,气久郁滞所致,非二三年不成。
此脉不见于脉书,是临床多年摸索出来的。
聚关脉类似于短脉,多是阴阳失调,气郁之候。
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短则气病。
”又《脉说》云:“有过于悲哀之人,其脉多短者,于此可占气之病矣。
“(《中国医学大成》本《脉说》下册第67页)上鱼际脉:医籍里有所论述,但均未详细其证治。
本脉的特征,是脉过寸部而达腕之横纹上,甚至上溢于掌之大鱼际肌。
轻则切之跳动,甚则可望见搏动。
此脉从历代描述,认为是阴阳失调,情志激昂,气亢所致。
《灵枢?脉度篇》说:“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
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荣也,故曰格。
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
”《难经?三难》滑寿释曰:“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以阳气不得营于阴,阴遂上出而溢于鱼际之分为外关内格也,外关内格,谓阳外闭而不下,阴从而内出以格拒之,此阴乘阳位之脉也。
”《三难》又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清代冯兆张《锦囊秘录?脉诀》云:“上鱼者,脉上于鱼际者。
世人常有此脉,脉同病异,不可以一例论也,有两手上鱼者,有一手上鱼者。
若平人神色充实而有此脉者,此天禀之厚,元神充满上溢于鱼也,其人必寿。
若人素无此脉,一旦上鱼者,此病脉也。
”清代陈修园《二十八脉纲》曰:“……或鳏寡思色不遂,心肝两部则洪长而溢鱼际,此是七情为患,而非有邪之脉也。
”清代吴道远《女科切要?调经门》曰:“……若面黄肌瘦内热,是谓童痨。
诊其肝脉弦,出寸口,上鱼际,非药所能治也。
急与之成婚则阴阳和,自然经行而疾去矣,否则十死八九。
……”从以上引述看来,多认为上鱼脉是阴阳失调的一种片象,为六欲七情所致,这和现代医学所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似。
刘氏临床观察,凡见聚关和上鱼际者,多具有下列症状:头部症状:多有头晕脑胀,记忆力减退,易怒易气,眠差多梦等。
心部症状:多有心烦嘈杂,心悸惊恐等。
胃肠部症状:多有胃脘满闷,消化不良等。
四肢症状:多有疲劳无力,甚或小腿肚痛,酸软,有的可有轻微浮肿等症状。
以上诸症状,可以同时都有,也可是侧重于一个部位,当由病之久短,素体好坏,病情轻重而定。
【方义】调神汤是《伤寒论》第107条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
由于用石膏易龙骨并去了铅丹,故亦名曰柴膏汤。
原文是:“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林伯良在《小柴胡汤证的研究》一书中认为:“这个病证的基本状态是:①柴胡主证及肝证:如胸满,烦惊,谵语之类。
②外部证及内部从证:如身重,小便不利之类。
”他并根据以上基本状态,把症状进一步推广了。
他认为:①胸满方面,可以把胸腹膨胀,心下紧张,或往来寒热等,看做类似证。
②从惊烦来说,烦惊即烦闷易惊,常可兼胸腹动悸,气上冲而烦惊,精神受劳,因此,可发生失眠多梦,精神过敏,容易兴奋,或眩晕头痛耳鸣等。
严重的可发生谵妄,发狂癫痫等。
”例如:《类聚方广义》称:“本方治狂证,腹胸动甚,惊惧逼人,兀坐独语,日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
又治痛症,时寒热交作,郁悲愁,多梦不寐,或恶接人,屏居暗室。
”徐洄溪说:“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
”③从外部及内部从证说:在上术柴胡主证及肝证的结合下,如麻痹、水肿、半身不遂,四肢倦重或疼痛或牵搐等,以及失精、阳萎、月事失常等,都可和身重,小便不利看做类似的症状。
“经过这样推广,就可使本方适用颇广的范围。
”它不但可以说治植物神经功能率乱,还可兼治其它许多病。
总观此方,它是一个互相拮抗的标准的复方。
方中共十二味药物,是由四对矛盾八个矛盾面组成的,即凶括寒热、补泻、升降和收敛八个方面。
寒——有黄芩、石膏;热——有桂枝、川椒;补——有党参;泻——有大黄;升——有柴胡;降——有苏子;散——有柴胡;敛——有牡蛎;由于本方的药性是四对矛盾的又方共存物一个统一体在,互相拮抗,互相牵制,保持着平衡状态,所以使方子变得既非热,亦非凉;既非补,亦非泻;既非升,亦非降;既非敛,亦非散。
各药此时都不表现出其个体特性,而成了一个同一性的即协调性的方子了。
因此,临床上选用它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还是恰当的,实践证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方中小柴胡汤——是对付胸满,协调整体的。
石膏、牡蛎——是对付心烦、心悸的。
车前子——是对付小便不利和身重的。
桂枝——是对付身重不可转侧的。
大黄——是对付谵语的。
【组方特点】本方既然是由四类互相矛盾的药物药共处于统一体中,并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以发挥协调作用。
那么,当矛盾向着相反方向转化的时候,平衡必然遭到破坏,而显示出寒热补泻的个性来。
这注提示我们,只要变动方中任何一北的用量,注可以使方子的性能有所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灵活性。
可以适应我们在临床上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需要。
比如:石膏一两和川椒一钱这个比例基本上是保持凉热平衡的,若把石膏用量加大到两半、二两、三两,而川椒量不变,方就变得偏凉了,反之,则又可变成偏热的了。
至于加多少,减多少,则视病情而定。
桂枝、川椒同属热药,通常用量是三钱,若病证热重,用量就要减少,或只选用其中的一味即可;反之,若寒重,可有选择性的加大用量。
例如,有畏寒肢冷者,还可用附子代桂枝,以加大温性。
以上这些灵活的变动,即是用药之妙处,这些妙处光靠抄死方是无用的。
为什么有些方子在老医生们的手里能治好病,一抄到我们手里就不灵了呢?除了辩证问题外,就是不知灵活用药。
做为一个临床医生,只有真正了解了组方原理,熟知药性,又善辨证,才能驾驭方药,运用自如,那时,无论是前人的方子,还是自已的组方,才能象神抡手中的武器一样,弹不虚发,百发百中。
所谓“妙手回春”也只有在这时才能成为现实。
【用药反应】医生开方,病人吃药,会发生什么扫应呢?无非是好和环两个方面。
好的病人赞偿,坏的病人惊恐,往往要找上门来义询问。
这就迫使医生要懂得方药的反应。
所谓坏的反应,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用药不对路把病治错了;一是用对了药,则药本身就有付作用,或是邪正邪斗争的必然反应。
对于这些,都应该是胸中有数。
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这种情况下,犯错误也有两个方面:一是误用了药,还固执不变,一错到底,贻害于人;一是用对了药,由于对药物的反应胸中无数,病人上门一找,就吓得赶快停药更方,使药数不达,同样贻误于人。
这两种都是过错,都应尽力避免。
调神汤服用后,可出现下列反应:(1)由于本方是治本为主,是协调显效,效果通常较缓。
多是用药数服后症状才得以改善,二三十付主要症状才有好转,故在辨证无误的情况下,不要因三两付药不显效而更方。
(2)通常都有缓泻。
有的日便二三次,有的四五次不等。
有的一周左右复常,有的时间更长一些。
这些情况,是机体协调过程中推陈致新的反应。
由于推之者陈,陈非体内应存之物,泻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必多虑。
(3)少数人有头晕头昏。
约30人中有一人开始服药即觉头昏,是药物作用人体后正邪斗争的反应,多六七日自解,不必理睬。
(4)极个别人有嗜睡。
临床上碰到个别人服药后出现嗜睡,一连六七日,甚至唤不醒。
有人往往为此惊慌多虑,怕致不良后果。
这种现象可能是大脑矫枉过正的一种补偿性反应。
由于原来失眠日久,欠下了账,大脑过于疲惫,用药后机体协调起来,转入恢复状态,欲补其亏空,是一种好现象。
临床观察,凡出现欲睡嗜睡者,常是由病到恢复的转变标志,还可缩短疗程,使身体很快复元。
【临证加减】凡具有本方证(聚关脉或上鱼脉)者,不论兼有其他何证,均可用本方合兼病方或兼证药治疗之。
例如:(1)癔病:本方合甘麦大枣汤(甘草10g 小麦60g 大枣30枚);脉滑者,本方合白虎汤。
(方见第11页)。
(2)精神分裂症:本方加远志5g 菖蒲10g 郁全15g(3)癫痫:本方加钩藤30g 远志10g 菖蒲10g 珍珠母30g 地龙10g 或加六神丸。
有狂或瘀血者,本方合桃仁承气汤。
(4)共济失调:本方加远志10g 郁金15g 王不留30g。
(5)脊髓空洞症:本方加黄芪120g 葛根120g 王不留30g。
(6)美尼耳氏综合症:本方加六神丸。
(7)高血压:本方加夏枯草30g。
(8)失眠严重者:本方加珠砂2g 琥珀2g,吞服。
(9)扭伤后肢体瘀血疼痛者:本方合桃仁承气汤。
(10)慢性腰背关节疼痛者:本方合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白芍、川椒、甘草、大枣)(11)胃脘胀满者:本方合枳实芍药散。
(12)腹胀痛者:本方合三核二香汤(橘核荔子核川楝子小茴香木香)。
(13)输卵管炎:本方加桃仁30g 王不留30g 当归15g。
(14)卵巢囊肿:本方合攻坚汤,加桃仁30g 小茴香30g 川楝子15g。
(15)牛皮癣:本方全祛风利湿汤,桃仁承气汤。
(16)阴萎:本方合大黄附子汤(大黄10g 附子10g 细辛5g)。
(17)再生障碍性贫血:本方合医黄丸加当归15g 黄芪30g。
医黄丸方:硫酸亚铁50丸、白术30g、茵陈60g、黄芩15g、车前子30g、神曲60g、鸡内金60g、陈皮60g 山药30g、大枣10枚【歌括】调神汤用小柴胡,石膏牡蛎桂枝入,车前大黄十二味,神经失调此方主。
【病例】王××,男,成年,某厂工人。
患者因半身不遂被抬来就诊。
诊之脉聚关,双上鱼际,项痛。
询问,术西医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此病中医称为“中风”。
遂舍证从脉,以调神汤主之。
并据半身不遂症,取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中主药黄芪四两,据项僵痛取太阳病主方葛根麻杏石甘汤主药葛根四两。
服一帖病人可爬床活动,二帖即可下地,六帖即能乘公共汽车自来门诊,共服18帖而愈。
3、调心汤【组成】小柴胡汤加百合30g 乌药10g 丹参30g 郁金15g 瓜蒌30g 牡蛎30g。
【适应证】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
【方义】“身有多大,心有多大”。
这里所说的心,不仅是指心脏本身,而是包括了整个循环系统。
因为血液是流通全身的,所以治疗心病就要考虑组方的:①协调整体:心脏的活动直接受植物神经的去配。
植物神经好似一个下级政府,是受着更高级的政府即大脑皮层来统帅的。
“治病心求于本”,治心必理于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