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问题及路径研究.pdf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产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产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产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我国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产业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我国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

这导致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随着工业化的加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待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变。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中,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比重过高,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也制约了经济的高效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

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三、产业发展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调整。

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为确保上述对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完善政策体系:制定针对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县域经济服务业发展路径探讨——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县域经济服务业发展路径探讨——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服务业发展很快,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但整体水平却不高。

因此,本文在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东海县实际情况,对东海县服务业发展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力争为加快东海服务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或建议。

【关健词】县域经济 服务业 差别化 路径 意义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南邻宿迁,西通彭城,北界齐鲁,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连云港和徐州两大城市的重要连接点。

近年来,东海县服务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县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整体水平却不高。

一、制约我县服务业发展的要素分析当前,制约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内部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县仍以传统的商贸业和交通运输为主导。

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交通邮电和贸易餐饮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了50%,而新兴行业比重偏低,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档次的不高。

二是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化率低。

2019年江苏省城镇化率为70.61%,南京市为82..29%,无锡市为76%,苏州市为75.9%,连云港市为61.7%,而我县城镇化率仅53.72%,不仅大大低于经济发达的苏南水平,也低于省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周边的沭阳、新沂等欠发达地区的水平。

加上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够配套,直接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数据表明,过低的城市化水平,过小的城市规模,会造成城市集聚功能弱化,市场难以活跃,成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所以,城镇化率是服务业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水晶之都”天然优势没有凸显。

我县虽负有“世界水晶之都”的盛名,但我们并没有天然的优势可以炫耀。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哪些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服务业的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力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服务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那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究竟有哪些呢?优化服务供给结构是关键一步。

当前,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业需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和高品质的服务产品。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市场,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点,加大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服务创新力度。

以教育为例,不仅要提供传统的学科教育,还要拓展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在线教育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在医疗领域,除了常规的医疗服务,还应发展健康管理、康复护理、远程医疗等新兴服务,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一方面,要加强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对服务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

另一方面,要注重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升,通过培训、激励等措施,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例如,酒店行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服务技巧培训,让员工了解如何更好地满足客人的需求;金融行业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服务水平。

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是重要趋势。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服务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服务的精准营销、智能推荐、高效运营和个性化定制。

比如,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为其推送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在线教育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适应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此外,数字化还能促进服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服务业的特点与发展路径研究

服务业的特点与发展路径研究

服务业的特点与发展路径研究一、引言服务业是指以为人们提供服务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行业,包括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运输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多个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服务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本文将围绕服务业的特点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二、服务业的特点(一)无形性服务业的产品是无形的,无法被触摸和感官体验,往往是通过交流和互动产生的。

这一特点要求服务业在提供服务时要更注重沟通和交流,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不可存储性与实体商品不同,服务业的产品是不可存储的,无法形成固定的库存。

因此,服务业更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及时调整和更新服务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三)同质性与差异性并存服务业的产品存在同质性和差异性并存的特点。

许多服务业的产品在技术上无明显的区别,如餐饮服务,但服务质量、环境氛围、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却十分显著,客户选择时更关注服务体验和个性化需求。

(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人员素质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三、服务业的发展路径(一)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是服务业发展的首要步骤。

服务业通过各种手段微调产品和服务,包括改进服务流程、培训员工、提升客户体验等。

在技术和数据的支持下,服务业可以更多地关注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二)创新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服务业创新的空间更为广阔。

服务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APP、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拓展客户渠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同时服务业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互动,打造复合型产品,如酒店联合铁路公司提供旅行服务等。

(三)拓展服务领域服务业的覆盖领域不断拓展,包括金融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创意服务、旅游服务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升级趋势的明显,服务业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推进陕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推进陕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2142012年12月 推进陕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探讨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经济研究所 姚蓉摘 要: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陕西省“十二五”时期着力构建的四大产业体系之一,现代服务业是陕西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陕西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陕西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服务业体制政策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服务业发展。

如何推进陕西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陕西 现代服务业 发展 路径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a)-214-02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其发展水平对于区域及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代服务业是“十二五”时期陕西省着力构建的四大产业体系之一,是陕西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内容。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陕西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对于提升陕西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陕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1.1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据测算,相对于每万元增加值,服务业用电量是工业的15%,占用资本是工业的60%,所造成的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到制造业的7%。

加快发展服务业,能够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和生态,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向现代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推进陕西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提高服务业在本省经济的比重,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现代服务业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当代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促使陕西站在新的高度参与国际产业竞争,推动“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的转变,提升陕西经济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海 产 市生 性服务业的 展现状 题研 发 及问 究
文/ 陈 敏 沈玉 芳
【 摘 要 】 本文对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现状进行 了探讨后认 为,显 然 目前上 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 头
良好 ,但 与 国 际化 大 都 市 相 比还 存 在 着 一 定 的距 离 , 因此 应 加 强立 法 、 完善 监 管 、 降低 进 入 门槛 、 促 进 市
( 责任编辑 :夏明芳 )
用 ,大力 推进大 中型灌 区节水 改造 。要根据 不 同地

1 36・
表 1 上 海 市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就 业情 况 表 行 业 交 通 运 输 、仓 储 和 邮政 业 信 息 传 输 、计算 机 服务 和软 件 业
金 融 业
就 业 人数 ( 人 ) 万 5. 55 6 1 5 36
资源 较丰 富 ,但 内蒙古 的生态环境 非常 脆弱 ,不少
绿洲 由 于过度 开发 变成 了荒漠 。因此 ,企业在追 求 经济 效益 的同时更要 注重生 态环境 的保 护和建设 。 ( )大力 发 展节 水农 业 ,实 施 生态 环境 保 护 四
与恢 复 工程
I】 2董亚珍 .我 国农业 可持续发展 的瓶 颈因素与对策明.经济
和草原沙 化 。要 结合 流域综合整 治 ,采 取生物措 施 和工程措施 相结 合 的办法 ,实现 生态效益 、经济 效
益 和社会效 益 的有 机统一 。
参 考 文献
【 朱 彩 萍. 甘 肃 农 业 可持 续发 展 的 路 径 选择 Ⅱ. 发展 , 1 ] 】
2 1 ,() 0 0 8.
3- 73 8
5. 97 7
2 .9 04
5 .5 8 9

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成因及路径选择

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成因及路径选择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十二问题研究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成因及路径选择康玉林 王 松2015年,河北省政府制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准确反映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重点对全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量化分析。

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工业聚集、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获利能力提供保障的服务行业。

随着分工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作用更加明显。

2014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750亿元,分别占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5%和52.5%;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占其全部中间消耗的10.5%。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集中于制造业2014年,全省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4888亿元,占生产性行业的85%,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居全省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业,以上五个行业共完成增加值4448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7.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19.2%、金属制品业占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4.3%、汽车制造业占4.1%,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分别占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耗的28.8%、6.3%、6.1%、4.8%、 3.3%。

(二)交通、金融、批发是全省三大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交通、金融、批发等三个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是从业人员数、单位个数、增加值总量、资产规模,还是上缴国家税费等方面均发挥了突出作用,是全省三大支柱生产性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而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重要领域,也成为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发展的重点。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现代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以数字化服务业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化服务业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新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服务业如何快速发展,已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问题。

数字化服务业以互联网为基础,将信息通信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商业模式相结合,推动数字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服务业涉及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在线医疗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1. 提高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的创新。

服务业的创新涉及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创新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数字能力和智能化服务能力;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全新的服务模式。

2. 推动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业与实体经济是紧密相关的,其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推动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3. 建立开放的服务体系鼓励外商投资,建立开放的服务贸易体系,可以从拓展市场、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国内服务与国际接轨等方面,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现代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产业互联网化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和高效化生产。

我国标准化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标准化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标准化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徐家莹 张宝武 刘亚平 李雪南(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标准化服务业是在我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

本文阐述了标准化服务的兴起背景、概念界定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标准化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1.010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Standardization ServiceIndustry in ChinaXU Jia-ying ZHANG Bao-wu LIU Ya-ping LI Xue-nan(Shando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 The standardization service industry is an emerging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concept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standardized servic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Keywords: standardization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学术研讨随着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作用日益凸显,政府和企业都对标准化服务产生了旺盛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创新性地提出了标准化服务业这一概念。

我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路径选择

我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路径选择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总第116期)Jo l l栩a l0f t he P a ny s ch00l0f cpc z11c呼h仙M I l rIi c叫com m i t峨N o.2,2012(sufn。

116)经济学研究我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路径选择杨书群(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广东佛山528000)摘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从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此,发展我国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全面提高生产服务性业的发展水平,二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斯功能,三要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重,四要加大财政、税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五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积极性,等等。

关键词: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趋势;动因;路径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l(2012)02—0036一04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迅猛,并星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动因,积极探寻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路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融合。

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

换句话说,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主要表现是制造业投人中服务的投人大量增加。

西安经济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西安经济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策、 业、 市、 产 城 新模式等 发展 的机遇 , 将带动 区域 产业结构 障体 系建设等 。 体表现为 : 它 具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设施不完善、
调整 , 进 产 业 升 级 。 西 安 经 开 区 制 造 业 先 进 , 础 雄 厚 , 制 不配套, 促 基 与 服务水平低 ; 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 人才梯队建设 尚未
拉 大 。 安 经 开 区地 处 国 际化 大 都 市 建 设 中 心 。 央 《 于 深 入 上 。金 融 、 地 产 、 西 中 关 房 印刷 包 装 等 新 兴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比 重 不 断 上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意见》 给予国家级开发区发展优 惠政 升 。随着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提供服务 策 。《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 中明确 指出打造服务产业集群 。 增加, 二者 的互动程度会越来越高 。() 2 存在 问题 。一是生产性
区 域经 济
西

安 经济开 发 区生产性 服务业 发展 路径研 究
李 晓婷 罗 佳
西安 700) 110 704;.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 10 82 陕西
(.西安工程 大学管理 学院, 西安 1 陕西
【 摘
要】 生产性服 务业是 围绕制造 业进行 的保 障性服务 , 二者 具有较 强的产业关联性 , 它可以解决制造业 大而不强的 问题 ,
其 与 地 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伴随着制造业服务 的产 等 方 面 , 均 处 于 较 低 的发 展 水 平 , 一 些 发 达 的 经 开 区 仍 存 ’ 业逐 渐发展壮 大的 , 最终 从制造业 中分离 , 二者存在 一种相互 在 一定 的差 距 。
加强 、 唇齿相依的互动关系 。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以下简称 西安经开 区) 制造业基 础雄厚 , 随着“ 千亿 元先进制 造业基地 ” 的建 设 , 生产性服 务业在提 高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 , 降低产 业成 本, 促进 制造业 结构 的升级和 优化 , 提升 经济 发展水 平等 方面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摘要】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出发,简要分析了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典型状况,且提炼出相关制约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1.高知识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高知识含量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生产性服务业将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导入商品生产过程中,其与制造业的融合,促使了制造业由资本、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提高了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及运营效率,并增加了产出价值,提高了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高知识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能有效抵御经济风险。

在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地区经济波动最小,在经济回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

2.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互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同源性。

生产性服务业须以制造业的高度发展为基础,而制造业的分工深化和外化的结果即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分离。

可见两者存在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这也正是提升效率的必然要求。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搭建一个宽阔的知识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将分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促使制造业从“生产为中心”向“服务为中心”转型,极大程度提升生产效率。

3.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加速经济可持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是大量与生产服务业相关联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构成一条完整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价值网。

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企业间交易活动将增加,从而交易成本必然会上升,这一结果促使企业由内部分工转向外部分工,通过更专业化、更有效率的中间服务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集中自身有限资源于关键领域,以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的,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出加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二、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近年来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呈稳步发展趋势,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需进一步提高其水平。

湖北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方向与路径研究

湖北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方向与路径研究

发展和社会稳定 。 但是 。 服务业总体水平偏低 ,0 9年我省服 服务业 , 20 推进新 型工业化 ; 发展服务业与改善民生 、 扩大消费
作者 简介 : 洪卫 (9 2 ) 男, 路 17 一 , 湖北省社会科 学院助理研 究员。 基金项 目: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 项 目“ 十一五” 规划资助课题“ 湖北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 思考与路径研究” 的成果 。 项
院批复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 将武汉定位“ 中部 中心城市” 围 绕国家赋予湖北 的战略使命 。对于湖北尤其是武汉而言 . 迫
切需要结束服务业徘徊发展的局面 , 力争在服务业超越发展
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 十二 五” “ 时期 , 城镇化 、 工业化进程不断 加快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及消费结构 日趋 多样化 , 为服 务 业快速发展提供 了需求平 台; 两圈一带” “ 战略的实施 . 为服
元 三个 台阶 ,0 9年达到 52 . 亿元 , 20 171 2 创造 了 6 .%的地方 济发展方式和以民生 为导 向的要求下 , 3 2 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与
税收, 提供 了 3%的就业 岗位 , 8 有效地促进 了全省经济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 . 提升产业链 “ 微笑曲线 ” 两端的生产性
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0 9 1 ,国务 院批 准 2 0 年 2月
同意东湖高新区为国家 自主创新示范区 :0 0年 3月 . 21 国务
术革命 和新一轮经济增长 的主动权 , 逐鹿全球“ 绿色” 制高点 , 支持清洁能源产 品、 技术 、 服务的出口; 致力于最高端 、 最高附
加值的制造业领域 , 在研发、 设计 、 技术 、 工艺 、 品牌 、 营销等关 键环节抢 占制高点 , 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形成错位发展。 全国以及湖北正处在服务业加速发展的转折点 。国际经

服务业和新兴业态的创新和发展路径

服务业和新兴业态的创新和发展路径

服务业和新兴业态的创新和发展路径近年来,服务业和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而新兴业态和服务业的兴起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在这背景下,如何创新和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业态,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服务业创新和发展路径1. 推进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了重要趋势。

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对服务业进行改造升级,能够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服务业的发展能力。

建立数字化客户体验,拓展智能服务方式,开发智能硬件、机器人等新型服务工具,促进服务业创新,提高服务业价值,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结构,是服务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快实行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政策保障,能够帮助提高服务业的供给侧质量,推动服务业从传统的服务行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的服务产业转型。

3. 促进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通过整合产业链、产业资本、产业技术等资源,实现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政府要建立起支持服务业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框架,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互联网+”、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

二、新兴业态创新和发展路径1. 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新兴业态若想取得快速发展,必须投入更多的科技研发资源,创新出更加高效、低成本、强实力的技术成果和产品。

要加大对相关领域高风险研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创新研发的成果转化率和科技成果产出率,活跃创新赛道。

2. 创新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一直都是新兴业态发展的推动力。

公司应该深入细分市场,了解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需求创新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还可进行跨界合作,为消费者的生活贡献更多的便利,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态。

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路径研究

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路径研究

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路径研究作者:陈瑞雪刘晓东来源:《商场现代化》2018年第19期摘要:近年来,茅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服务业发展“市场化、产业化、品质化、社会化”为主攻方向,以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传统服务业升级发展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体量提升为发力点,务实举措,开拓进取,促进了茅箭区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质量提升、亮点凸现、措施有力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茅箭区;服务业;升级;发展;路径一、茅箭区现代服务业目前发展现状截止目前,茅箭区服务业经营户15871家,企业法人9451家,批发市场37家。

2017年,茅箭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增长13.2%,占GDP的比重达58.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3.1亿元,增长16.3%,服务业就业人数15.5万人,占从业人数的47%,服务业已成为茅箭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茅箭区服务业重点行业运行情况1.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

茅箭区目前有电商企业共计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电商企业200余家,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达20000余人,2017年度销售额达30亿元。

2.现代物流健康起步。

一是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初具规模。

建成门类齐全、覆盖城乡的各类专业市场37家,2017年完成市场营业额113.9亿元,同比增长7.1%。

二是区域性物流中心初步形成。

建成以东风商用车为代表的专用车物流园、以新合作商超为代表的配送物流园、以恒信德龙为代表的汽车销售物流园、以华西农商城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园、以亨运为代表的第三方服务物流园、以巨龙集团为代表的电商物流园等六大物流园区。

3.商贸流通体系日趋完善。

茅箭区现共有各类专业市场37家,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有15家,其中包括鄂西北工业工程机械交易中心、虹桥建材商城、澳门街建材市场、金地家居广场、银河汽车交易市场、鄂西北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年交易额达56.8亿元,共有各类商贸企业9451家。

4.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茅箭区现有国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2家、其他A级景区4家,辖区聚集了19家星级宾馆、26家旅行社和全市80%以上的大型商超、购物中心、专业市场。

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的选择

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的选择

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的选择作者:吴达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8期摘要: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是相对落后。

本文阐述了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点及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以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路径选择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服务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现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评价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全球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业转移,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也向以现代服务业倾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特点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一般是在传统服务业产生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

而现代服务业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学者们至今未能达成共识。

一般来说,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以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也包括经过技术改造和升级和经营模式更新的传统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显著特点是高人力资本含量、高知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代表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可以推动服务业结构的升级,发挥较强的对其他产业的外溢效应。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1.发展水平性对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平均每年增速超过10%,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说,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

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而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刚刚达到40%,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 把母公司改造成服务性公司 ; 也可以把资产运营管理 、 产品销售 、 原
辅 材 料 采 购 从 母公 司裂 变 独 立 出 来 。 组 建子 公 司 。 四是 规 模 工 业 企 业 创
服 务 业 内 部 结构 呈 现传 统 服 务 业 比重 大 、现 代 服 务 业 相 对 较 小 的 局面, 两者比为 6 O . 3 : 3 9 . 7 , 传 统 服 务 业 仍 以批 发 和零 售 业 、 住 宿 和 餐 饮
引擎 。以 落 实政 策 为 着 力 点 。 强化 加 快 服 务 业发 展 的鲜 明导 向 。服 务 业
对 发展 环 境 尤其 是 政 策 环 境 极 其敏 感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键 词: 服 务 业 产 业 结构 经 济发 展 政 策 环 境
培育金融机构 , 加快组建产权 交易中心 、 产业投资基金 , 积极创新金融 产品 。 鼓 励 企 业 上 市 融 资 。 四是 以园 区为 载 体 , 培 育 一 批 服 务 外 包 骨 干

个个新技术项 目。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 产生 良性循环 、 辐射效应 , 带动全
市 现 代 服务 业 的整 体 发 展 。
( 二) 以 积极 推 进 二 、 三 产 业 分 离 为 突破 口 。 促 进 全 市 制 适 业 与现 代
服 务 业 协 调 发展

值 得 关 注 的 问题
剥 离 的 方 式 主要 有 6个 方 面 :一是 工 业企 业 利用 现 有 的仓 储 能 力 和 运 输 工 具 等 资产 。 组 建 独 立 的 物 流公 司 , 对企 业 生产 资 料 和 产 品 实 行 统一配送 , 同 时对 外 开 展 社 会 化 服务 ; 二 是 有条 件 的工 业 企业 以 现有 的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了我国GDP的比重越来越大。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推进经济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是什么呢?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提高服务业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发展需要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物流、能源等。

因此,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比如,可以推进全国性网络建设,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加强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建设。

另外,要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业专业人才水平,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拓展服务业领域,完善服务体系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其领域,同时完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比如,可以鼓励服务业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同时发展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业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此外,还要加快推进服务行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服务品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服务环境服务业发展应该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服务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进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还要强化服务业领域的监管,完善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服务业的规范化程度。

四、促进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双赢。

因此,应该加强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增强服务业的提供效益和附加值,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具体而言,可以鼓励服务业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延伸,拓宽服务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服务在实体经济中的广泛应用。

总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2010年苏州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13.7%,苏州第三产业占江苏第三产业的2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4%,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如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性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偏低。

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
39.4%,但这一占比大大低于71%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这与苏州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相比形成较大反差。

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

从内部结构看,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服务业发展滞后。

3.辐射能力有待提高,市场化程度不高。

面向国际和全国的服务能力不强,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服务产品不多。

外资所占比重比较小,还有很多服务业领域没有完全放开。

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有些行业垄断经营,一些重要的服务领域缺乏竞争的动力和发展活力。

区域发展不平衡,除平江、沧浪、金阊三个城区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产业结构外,其他地区服务业占比仍偏低。

4.苏州传统的产业结构及自身特性制约了苏州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

苏州制造业规模庞大,第二产业仍把持全市经济命脉,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此外,服务品牌和规模企业相对缺乏,没能有效地培育出大批有竞争力的大型现代服务业企业和企业集团,高端人才紧缺,企业竞争力不强。

为使苏州现代服务业进入快车道,必须完善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和引导,进行适度政策扶持,加快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推进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构筑服务业人才高地,具体措施为:
1.在优化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发展“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并重,注重提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继续优化生产力布局,重点在“两轴三带”上谋发展,以沪宁交通线东西发展轴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北发展轴,作为苏州未来经济集聚成长的中枢系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沿长江岸线着重发展基础产业和物流业,沿太湖主要发展生态旅游及相关绿色产业,沿沪浙地区要发展成为苏州承接上海辐射、吸纳外来资本的前沿阵地。

2.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在现代服务业上求突破。

一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城市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工业园区CBD、高新区科技城、太仓港、花桥国际商务城、软件园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培植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旅游、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重点企业、大型产品交易市场、服务业品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等,努力提升苏州服务业规模水平。

三是调整优化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汽车及零配件等支柱产业,培育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基础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3.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跨越计划,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有更大突破。

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业。

按照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推动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商贸、旅游、商务服务业、房地产等服务业专项发展计划的全面实施,推动商贸中心区的加快发展。

以规划为引导,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园区金鸡湖东商贸核心区、古城商圈(观前、南门、石路商圈),加快提高中心城乡商贸首位度。

大力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在苏州设立区域性总部,提升苏州在经济国际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

加快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在提升文化影响力上有更大突破。

4.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

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其他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

二是实施普适性税收优惠。

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支持服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促进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

对于开发区的配套生产服务业集聚区内的生产服务业企业,比照开发区工业企业给予税费优惠。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设立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建立旅游“绿色通道”等。

四是保障生产服务业项目用地
,对现代物流、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服务业项目用地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等同的供地方式。

五是规范服务业管理。

建立服务业发展的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制度。

5.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

当今服务业的竞争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和知识的竞争,而人力资本的素质是构成服务业竞争能力的生产要素。

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才短缺的制约。

同时还有必要通过引入个人和企业等社会投资方式,调动各方面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积极性,以有效提高投资效率。

要鼓励服务部门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大对企业人员知识素养的培训力度,促进企业专业化发展。

总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发展有所不同,它对外部环境、制度背景、相关产业发展以至城市政府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

这就意味着,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体系等基础条件,而且对外部知识、信息等要素的使用更多,对全球市场的依赖更大。

作者:孙士现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