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制度改革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管理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保障人民生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是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手段。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过程、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和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制定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配置的计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家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确定不同用地功能区,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过程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编制草案阶段、审批批复阶段和实施管理阶段。

在调查研究阶段,要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开展土地调查、土地质量评价和土地利用需求分析等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在编制草案阶段,要通过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并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审批批复阶段,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和审批,并进行公示和听证,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实施管理阶段,要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土地利用活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规划落地生根、真正发挥作用。

三、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土地管理是指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管理。

土地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用途计划,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改革的必要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一直是以集体所有、农民承包经营为基本制度。

虽然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

比如,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不清晰,无法自由流转,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碎片化严重,农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

因此,改革现有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1.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和管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不受侵犯,并鼓励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交易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政府应该通过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4. 完善土地流转税制和土地征收制度政府应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税制和土地征收制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改革后的影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将给农村地区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民将获得更多的土地经营自主权,可以更灵活地开展土地经营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这也会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土地碎片化和闲置浪费现象。

同时,改革后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进入农村地区,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四、应对挑战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和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发展。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规范土地流转市场,防止土地流转中的风险和问题。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和利用,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措施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措施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

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系统的布局和安排,旨在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城市土地规划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考虑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政府应当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土地规划方案,并加强对规划的监督和执行,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其次,加强土地使用权管理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土地使用权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方面。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管理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和转让方式,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监管,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有序和高效。

第三,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土地资源有限,城市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土地集约利用,推动城市建设向纵向和横向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当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力度,推动城市土地的再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最后,加强土地保护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任务。

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

政府应当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保护政策,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同时,政府还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措施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加强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土地使用权管理,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大土地保护力度。

用地清单制改革的文件

用地清单制改革的文件

用地清单制改革的文件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合理配置建设用地资源,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一项紧迫的重大任务。

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利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文件。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集约利用的方针,建立健全用地计划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通过用地计划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土地利用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用地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留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储备。

三、主要内容(一)建立用地计划管理制度1.实行用地计划管理,各级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年度用地计划,作为安排建设用地的依据。

2.建立用地计划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用地计划。

3.建立用地计划执行监督制度,确保用地计划得到有效执行。

(二)实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1.各级政府根据年度用地计划,统筹安排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用地。

2.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和项目分类管理。

3.建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交易制度。

(三)加强土地利用计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1.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统筹安排。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四、组织实施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用地计划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要广泛宣传发动,加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管理的决定

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管理的决定

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管理的决定深化土地使用制度加强土地管理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加强土地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深化土地使用制度1.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三权分离”问题是制约土地有效利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要明确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界定,确保农民在土地承包期限内拥有不可剥夺的土地承包权,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利用,并通过制度保障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2.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完善。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管理的重难点。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要通过完善土地确权登记,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构建运行高效、秩序良好的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在最有利的使用者间流通。

3.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土地制度的重点之一、要通过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规范土地使用权交易行为,确保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4.健全土地整治和提质增效机制。

农村土地整治是农村土地管理的薄弱环节。

要通过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的质量和产出能力提升,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土地管理1.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管理。

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格土地规划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土地供给,防止乱占乱用土地资源,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加强土地权属登记管理。

土地权属登记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要加强土地权属登记管理,确保土地权属的真实、合法、安全,消除土地纠纷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3.完善土地监管和执法机制。

要加强对土地使用行为的监管,完善土地执法机制,加强对违法土地利用行为的打击和追究,促进土地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一、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强化耕地保护措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新举措。

《土地管理法》第4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这是根据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的基本国情而确立的法律原则。

《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的法律原则,并明确规定耕地的特殊保护等相应的措施。

1、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负责开恳与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恳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恳费,专款用于开恳新的耕地。

因此,现金补偿不得以现金替代应开恳的耕地,借以稳定耕地的保有量。

省、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年度利用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恳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

2、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依照《土地管理法》,下列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利保护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三)疏菜生产基地;(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五)国务院规定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它耕地。

国家对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基本农田及其以外耕地超过35公顷的,因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征用,也必须由国务院批准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和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3、禁止闲置、荒芜耕地,提高土地利用质量。

已办理土地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缴纳土地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并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的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问题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问题首当其冲。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导致土地流转难、流转价格低、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强土地产权保护,确权登记是重要的一步。

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为农民提供确凿的土地产权证明,保障其合法权益。

同时,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农村土地的市场化程度,实现土地流转的便利化与规范化。

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问题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作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基础,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承包经营权分散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民收益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

通过鼓励农民组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农业经济,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此外,应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统筹规划,避免过度承包和闲置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农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一些地方存在强制拆迁、侵占农民土地等情况,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应建立健全土地征收与补偿机制。

政府要加强对土地征收行为的监督,确保土地征收符合程序和法律规定。

同时,要落实土地征收补偿的责任,确保农民能够合理获得土地补偿金和后续发展的帮扶政策。

四、农村土地利用规划问题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农村土地的利用规划问题也十分重要。

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农地的乱占滥用、随意变更土地用途等问题,造成土地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理。

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明确土地的用途、保护区域和开发区域,并加大对违规占用土地的处罚力度。

管理制度对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对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对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规范化农村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对于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计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管理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监督机制等多个角度展开回答,阐述管理制度对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规范化。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规范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键。

应当出台一系列关于土地使用、流转、承包等方面的法规,明确土地资源的权属、使用权和管理权限,为土地资源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二、制定完善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的制定对于规范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起着推动作用。

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和承包,推动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是保障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四、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有利于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规范化利用。

要加强流转土地的登记和认证工作,确保土地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建立土地流转的市场体系,鼓励土地资源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五、强化土地承包管理土地承包是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基础,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的管理。

要建立土地承包的登记备案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的权利、义务和期限,严禁违法违规私自转让、流转土地,确保土地承包合法、稳定和持久。

六、推动科技进步与示范推广科技进步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支撑。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的升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示范推广,推动农民采用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增加农田产出。

七、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督执法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督执法是确保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范化的关键。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大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与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与发展进行细致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二、土地管理制度的历程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的需要。

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土地特设经济区划、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划归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市场的建立,为土地流转扩大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三、土地管理制度的发展1.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包括土地管理法、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为土地管理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2.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各地积极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农村土地的确权颁证工作。

3.加强土地监管:土地监管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土地违法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

我国建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土地执法检查等监管机制,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可以使得农村闲置土地得到集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虽然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土地出让收入分配不公:土地出让收入主要是依靠土地出让初期的差价获得,这导致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不公,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2.土地承载力问题:我国土地资源相对有限,人口众多。

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巨大压力,土地承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土地监管不力:我国土地监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监管措施不够力度、监管资源不足等问题,这导致一些土地违法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制止。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与措施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与措施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与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增长,土地资源成为一个越来越紧缺的资源。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与措施。

本文将阐述这些政策与措施,并分析其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影响和意义。

一、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能够明确土地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首先,应建立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土地的产权制度和使用权制度。

如明确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土地使用权可依法出租、流转等。

其次,要加强土地使用权的保护。

对违法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进行打击,加大处罚力度,并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的登记制度,确保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最后,要完善土地流转和交易的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土地流转的相关规定,推动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和规范化,激发土地资源的潜力。

二、推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分区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总体规划,能够科学合理地布局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首先,要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应考虑到各个领域的土地利用需求,如城市建设、农田保护、生态保护等,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

其次,要进行分区管理。

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将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分区管理,比如将城市用地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将农田划分为粮食生产区、农产品加工区等,在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

三、加强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

首先,要推动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土地的多功能利用,如将屋顶、墙体等空间用于绿化、农业或太阳能发电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

加强对农田的保护,保护耕地不被非农业建设占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年国土资源局年度报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管理改革

年国土资源局年度报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管理改革

年国土资源局年度报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管理改革国土资源局年度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国土资源局,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福!感谢各位领导、各界代表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在此,我将简要汇报我局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展望未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1. 推动土地管理改革我们始终把推动土地管理改革作为核心任务,不断加大改革力度。

通过全面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及推进农村土地二级流转等举措,有效推动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全面完成,为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布局,注重城乡统筹、优化空间格局,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针对各地不同的发展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并督导各地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同时,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力度,防止大面积非农化对农业产能的破坏。

3. 强化土地管理监督我们加强土地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加大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并加强对土地使用权行为的监督,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未来发展方向1. 推进土地资源管理创新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创新,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向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注重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2. 加强土地空间规划我们将继续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布局工作,根据城乡发展需求,合理划定土地用途界限,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和乡村振兴。

同时,把握好耕地保护底线,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控,保证耕地面积和质量的稳定。

3. 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体制。

推进国有土地占用税改革,健全土地交易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结语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务实、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12号

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12号

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4月21日国发[2004]12号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强化省级人民政府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推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央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的决定,现就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理顺省级以下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省级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是加强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认真按照中央组织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同时,要进一步理顺省级以下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

市(州、盟)、县(市、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其机构编制仍由同级人民政府管理;地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机构编制仍由行署管理。

市辖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机构编制上收到市人民政府管理,改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的机构编制上收到县(市、旗)人民政府管理,县(市、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乡(镇)或区域设置国土资源管理所,为县(市、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体制省级人民政府要依照法律规定严格做好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省级以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工作,完善对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授权管理体制。

经依法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事先将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土地用途分区图等规定内容,报省级人民政府核定,规划经批准后,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或调整,涉及改变规划规定内容的,必须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1.1 土地权改革的意义土地权改革是指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的前提下,探索推进土地产权流转和经营权有偿退出,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

土地权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生产力。

1.2 用地规划管控的意义用地规划管控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用地规划,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和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2.1 工作目标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推动农村土地的综合生产力提升。

具体目标如下: 1. 制定科学合理的用地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 加强用地审批和监管力度,确保用地符合规划要求。

3.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2 工作原则本工作方案遵循以下原则: 1. 依法依规管理,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2. 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土地用途。

3. 精细管理,提高用地利用效率。

4. 公开透明,加强监督和评估。

三、主要措施与任务3.1 制定科学合理的用地规划为了实现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用地规划。

具体措施如下: 1.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用途和布局。

2. 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农业用地结构。

3.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用地规划,合理安排工矿、住宅、商业等用地。

3.2 加强用地审批和监管力度为了确保用地符合规划要求,需要加强用地审批和监管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 1. 建立健全用地审批制度,加强用地审批程序管理。

2. 加强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3. 加强用地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用地违法问题。

3.3 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生产力,需要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摘要: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基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改革开放工作的落实,我国虽然在社会经济方面实现了较良好的发展,不过土地资源逐渐有着应用不足的现状,部分地区的土地资源应用还存在较大的矛盾性,需要在新形势下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如何有效做好土地资源的应用与管理,也成为新经济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此,本文会先分析土地利用管理的形势,然后分析当前土地应用工作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对应的处理策略,以期望可以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不断体现其价值。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在目前的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受到新形势发展的影响,我国在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土地应用矛盾和管理问题,需要借助良好的管理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应用价值。

以部分地区的发展看,在土地应用及管理方面存在着用地方式与土地供给的矛盾问题、土地使用效率与土地供给的矛盾问题、土地管理法律机制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合的矛盾问题,不利于体现土地资源应用的价值。

因此,有必要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做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有效管理的研究。

1、土地应用管理新形势在时代的发展下,土地应用管理有着以下形式:第一,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需要结合经济结构转型、经济速度增长等方面的要求,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和合理化管理工作,借助土地资源的管理为经济高速发展奠定基础;第二,在当前城镇化的发展中,高速的城乡发展正从大规模的建设转向精益化的建设,需要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审批和应用管理工作,保障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合理性;第三,在我国愈发注重环保工作下,对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管理愈发重视,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需要在土地应用中做好环保性的管理和应用量的管理,提高环保工作质量、严守耕地红线。

2、土地应用管理的不足在目前的土地资源利用和归管理中,存在着以下方面问题:第一,用地和土地供给方面存在矛盾,一方面体现在缺乏完善的耕地保护制度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土地资源的盘活应用上,在不能严守农村耕地红线和合理应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下,便会在城市人口增加和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下,使土地供给和应用存在矛盾;第二,用地方式和土地供给方面存在矛盾,一方面体现在城市土地规划缺乏质量上,另一方面体现土地市场体系未有效建设上,当用地审批缺乏效率和市场无法介入土地资源的分配时,便会存在实际用地方式不合理性、不规范和资源分配不科学等问题;第三,土地应用缺乏合理的监管工作。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确保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土地规划和利用管理1.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农村土地的使用目标、用途和布局。

确保各类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耕地保护区、生态保护用地等的管理,防止乱用乱占土地。

3. 完善土地索赔和补偿机制,为征收农村土地提供必要的补偿和安置措施。

确保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1.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稳定机制,确保农民对土地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防止承包合同的一方面受到侵害。

2. 提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农民实施多种经营方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土地确权登记工作1. 加强关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的宣传工作,让农民充分了解土地确权登记的意义和作用。

广泛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2. 加强土地确权登记的组织和管理,健全土地确权登记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手段。

确保土地确权登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土地确权登记结果的公示和检查,防止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对于违法违规的土地确权登记行为,予以追究和处罚。

四、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管理1.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鼓励农民进行渠道、堤坝等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和改造,提高灌溉效果和耕地利用率。

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措施,严禁乱倒废弃物和污水,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 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做好土地变更和使用方式调整的审批。

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五、加强农村土地执法监管1.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执法监管部门和机构,加强对农村土地管理的执法和监督。

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

2. 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教育,引导农民依法合法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

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探讨

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探讨

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综合规划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内容。

土地资源的利用效果及效率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当前阶段仍存在缺乏健全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土地资源管理效率较低、土地规划建设管理不稳定等问题,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背景进行综合探讨。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提出相应改革政策,为日后进行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综合规划一、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的几点问题(一)缺乏健全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土地规划在土地资源使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利用效果及利用率,土地规划与人们生活、生产及城市现代化经济发展等内容息息相关,能够一定程度上决定经济发展方向。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仍具有较多问题,欠缺健全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相关工作缺乏有效制度支撑。

城市建设部门日常工作没有相应理论指导,长此以往,导致土地资源损耗严重。

(二)土地资源管理效率较低为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及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工作的完整性,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保障人员队伍的专业性。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牵涉多方面的问题。

例如,环境保护是土地资源管理及土地利用综合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效率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较大关联,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各级部门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土地资源管理及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工作缺乏重视,没有进行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对先进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缺乏明确认知,为科学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带来消极影响。

(三)土地规划建设管理不稳定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工作系统性较强,易受多元化因素影响,使得无法顺利实现工作目标。

部分开发商在开发及应用过程中,重视个人利益,没有深入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导致土地污染严重。

土地利用与保护环境资源保护管理规定

土地利用与保护环境资源保护管理规定

土地利用与保护环境资源保护管理规定引言土地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环境资源的合理保护,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和有效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土地利用与保护环境资源保护的管理规定,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资源保护管理和违规处理等内容。

一、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

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科学界定各类土地功能区,合理划定土地用途,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

土地利用规划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等因素,协调各方利益。

土地利用规划应定期修订,及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

修订规划应经过合法程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依法公示。

同时,对于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土地利用行为应及时予以整治,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环境资源保护管理保护环境资源是土地利用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发展,应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管理。

1. 环境资源保护政策制定一系列的环境资源保护政策,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监管等方面。

政府应加强对环境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对环境资源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建立环境资源保护协调机制。

2.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保护和恢复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严禁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进行任何破坏性活动。

对于生态环境恶化或受损的区域,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3. 资源保护加强对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的保护,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推行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废弃物管理加强废弃物管理,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建立废弃物处置设施,加强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

三、违规处理1. 未经批准私自占用耕地、转用基本农田;2. 未经规划和环评手续,擅自开发建设;3. 污染土壤、水源或大气环境;4. 非法采矿、破坏山体等。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管理的优化策略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管理的优化策略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管理的优化策略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和规划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规划管理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管理的优化策略,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合理利用和规划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城市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监管,规范土地出让和使用行为,遏制浪费、乱占土地的现象。

此外,应该积极整合城市的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实现更好的资源利用效益。

二、推行土地保护制度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却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推行土地保护制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应该明确土地保护的范围和标准,对经济利用价值较低的土地实行严格保护,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三、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在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大量闲置土地。

因此,合理利用闲置土地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策略。

城市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拍卖等方式,促进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此外,还可以鼓励开展城市理想社区、城市森林、城市农业等项目,发挥闲置土地的社会效益。

四、推动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因此,推动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是优化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策略。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和无序扩张。

同时,应该注重绿色建筑、生态交通、低碳城市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五、加强公众参与在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管理中,公众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公众的参与可以加强城市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监管,防止不良开发行为。

此外,公众的参与还可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优化策略应该从加强监管、推行保护制度、合理利用闲置土地、推动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和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制度改革
城市土地资源是指城市市区内的土地资源。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的空间载体,为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要想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就必须科学有效地规划好,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旧的管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标签:城市;土地资源规划;现状;改革;管理
城市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进而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是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成果的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方案说明。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源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土地规划是对土地利用的构想和设计,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组织土地利用的专业知识,合理地规划利用全部的土地资源,以促进生产的发展。

具体包括:查清土地资源、监督土地利用;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任务;合理协调各部门用地,调整用地结构,消除不合理土地利用;落实各项土地利用任务;保护土地资源,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城乡用地,耕地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土地征用、征收制度
众所周知,土地在我国既是重要生产资料和财产,也是人民安身立命之本。

土地征收意味着对所有权的转移,势必影响到集体、个人的利益,需要严格按照
土地征收法定程序进行。

否则就难以平衡各方利益,容易引发人民不满,甚至危害社会稳定。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程序,对于保证国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其中的缺陷就日益凸现,亟待解决。

(1)土地征收程序存在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

该法律中“公共利益需要”缺乏明确的界定。

(2)土地征收的补偿问题。

土地征收是政府强制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一种有偿的行政方式。

《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相比之前有所提高,但仍不足。

土地征收得到的补偿往往低于人民的客观需求。

(3)土地征收权的行使问题。

我国自实行土地有偿制度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对征地权的行使乐此不疲,加之监督机制不完善,便在征地申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

(4)土地收益分配和管理问题。

土地征收过程中,土地收益在被征收者与征收者之间进行分配。

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地方政府占了补偿收益的大部分,而被征收的百姓收之甚微。

(5)有关土地征收程序的立法比较简单、粗糙,在许多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存在漏洞。

比如“土地征收目的合法性审查没有纳入程序中”、“缺少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机制”。

(三)相关对策措施
(1)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范围,土地征收权只能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行使。

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均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依据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公共利益”应严格限定在以下几类:军事用地;国家政府机关;能源、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国家重点工程用地等等。

(2)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要结合市场、当地经济情况和被征收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给出。

要保证土地征收程序的顺利进行以及被征收者的应得利益。

减少土地征收中的不公平性,使双方可以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和平衡化。

(3)事實的认定。

这一阶段包括两个环节:申请和核准。

申请要符合法律规定,核准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来实行。

(4)土地征收范围的决定。

被征收者有权知道征收范围和提出异议。

如有争议,可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复议或申诉,对复议或申诉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转变城市地方政府观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

国家是土地所有者,根据产权理论应垄断土地的出让权。

在客观上要求制定合理的土地供应计划,通过土地供应促使供求平衡,调控房地产市场。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发挥市场作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前提。

政府应该科学合理制定开发整理土地供应计划,并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因素。

开发管理土地供应计划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操作性强,避免盲目竞争。

政府要实行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整体思路,确保土地的永续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6)土地征收的执行与完成。

双方要在达成协议或法院裁决维持征收决定后,才可确定具体征收事宜。

当然,在整个土地征收过程中,都要注重被征收者的征地行为过程中的参与,让他们在征收的目的性、征收的范围、征收补偿安置和征收补偿安置费用的使用、管理等方面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能采取足够的措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济措施,保证在被征收者存有争议时,可以通过多种救济途径,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此外,其他相关措施也要跟上,才能使其顺利地通行。

一是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之后,可以真正实现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城市公益性用地可以通过征收农地解决,其它则可通过土地储备机构在城市存量土地市场上采取“回收、收购、置换、整理”方式取得的土地来解决。

这就为收缩征地范围后非公益性用地找到了途径,这既盘活了城市土地存量市场,又十分有利于保护耕地。

二是缩小征地范围,为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基本前提条件。

三是加快我国农用地定级估价的步伐,以促进农用地市场迅速发育并使之逐步成熟,为改革我国土地征收程序作出贡献。

四是应尽快出台土地征收方面的法律,尽快建立以法律机制和经济机制为纽带的土地征收程序。

参考文献:
[1] 李元.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运营水平[J].中国土地,2003,(12):11~14
[2] 李明秋.土地管理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 束克欣.土地已不能承受经济粗放发展之重[N].上海证券报,2005-08.
[4] 张卫东,郭春华.基层耕地保护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土地20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