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专题精讲
宪法小知识三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宪法的小知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下面,我将用三分钟的时间,为大家简要介绍宪法的相关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基础。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治体制,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一、宪法的起源与发展宪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时的城邦国家就有类似宪法的文件。
但现代宪法的概念起源于英国,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此后,法国、美国等国家也相继制定了宪法。
我国宪法的历史则始于1949年,当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 人民主权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 社会主义原则: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法治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 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三、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 国家机构: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
3. 经济制度: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宪法 讲宪法PPT课件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一国根本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规范,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基本制度的总章程。
●宪法是国家权力的产生、行使和制约的根本依据,是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依据和准绳。
●宪法是国家主权和人民权利的保障,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2. 宪法的特征●宪法具有最高性、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等特征。
●最高性:宪法是一国最高的法律规范,其他任何法律、法规和政策都必须服从和符合宪法。
●根本性:宪法是一国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和根本任务。
●全面性:宪法涉及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领域。
●稳定性:宪法不是随意变更的,需要严格的程序和条件,以保证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指导性:宪法具有指导作用,对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监察等活动提供方向和目标。
二、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宪法1. 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49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也称为《共同纲领》。
●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是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54年宪法》。
●我国第二部正式宪法是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75年宪法》。
●我国第三部正式宪法是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78年宪法》。
●我国第四部正式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为《1982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和2020年六次修正而成。
2. 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宪法共分为四章,分别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民族区域自治、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宪法宣传知识讲座
宪法宣传知识讲座一、宪法概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二、宪法制定与修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是宪法制定机关或由宪法制定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的修改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宪法中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宪法所确定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对国家制度做了如下规定:1.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2.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5.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6.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优先保证国家急需的和有重点的用汇的情况下,逐步扩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8.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中华文化。
四、公民权利与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五、国家机构与职权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普法教育宪法知识科普.doc
普法教育宪法知识科普2024年普法教育宪法知识科普(汇总)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我国宪法序言中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历史叙事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把党的领导写进总纲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条款,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统一起来,把党的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内在统一起来。
二是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和基本制度。
国家基本制度是指规范国家行为和社会行为并由宪法所确立的基本规则和基本规范的总和。
它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国家性质的要求。
它不仅为国家政权的有序运转以及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稳定、普遍的依据和保障,而且对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现行宪法第一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总纲部分对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主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
三是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宪法第三十三条到第四十条规定了七种类型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与请求权。
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享有权利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我国公民需要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等。
普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
《宪法》讲座讲稿
《宪法》讲座讲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XXX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XXX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依法治国,依XXX,依法执政,最根本的是依宪执政,这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研究和贯彻实施宪法,对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的基本方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下面,我与大家共同研究《宪法》有关知识。
概述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先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
2004年修宪共修改完善14条,主要内容是:(1)确立“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2)增加“推进物质文化、政治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内容;(3)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5)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6)完善土地征用制度;(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9)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10)完善紧急状况制度;(11)在国家主席权柄的规定中增加“增行国事举动”;(12)将州里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13)增加关于国歌的规定。
百姓的基本权利与任务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其涵议是指:⑴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平等地承担相应的义务。
宪法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宪法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宪法的含义和作用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是最高的法律规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法律和法规的法源,是国家治理和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则。
宪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国家权力机构的运行。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构的组织、职权和运行方式,保证国家权力的行使受到法律的制约,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行使。
2、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公民享有言论、出版、宗教、信仰、集会等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规范国家机构与个人、单位的关系。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与个人、单位的权利义务,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机构的合法权力。
4、稳定国家政治生活。
宪法为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和规则,为国家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指导原则,促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和发展。
二、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宪法包括了宪法的总纲和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1、总纲。
宪法总纲规定了宪法的性质和地位、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原则、国家的国体和国家权力的分配、宪法的权威和效力等内容,是宪法的总则和总章,是我国宪法的基本依据。
2、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性质和性质,国家元首和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职能和权力机构的运行方式等内容,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基本制度。
3、国家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原则。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方向、国家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原则等内容,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指导和保障。
4、国家的国体和国家权力的分配。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国家权力的分配,包括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的行政体制、国家的司法体制等内容,是国家的国体和国家权力的组织规范。
5、宪法的权威和效力。
宪法规定了宪法的权威和效力,包括宪法的权威性质和宪法的效力范围、宪法法律的法律地位等内容,是宪法权威和效力的法律保障。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宪法的精神和要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宪法》知识点总结
《宪法》知识点总结一、宪法的起源和含义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是国家根本法律,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和行使的依据,是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法律规范。
2. 宪法的起源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最早的现代宪法是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
在世界各国,宪法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善,并成为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
二、宪法的主要内容1. 宪法的性质宪法的性质是基本法律文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和行使的依据,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各个政府机关和公民都具有约束力。
2.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通常包括宪法的序言、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的机构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三、宪法的制定与修改1. 宪法的制定宪法的制定通常是由宪法制定机关组织起草,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通过公民投票或者国家机构审议,正式颁布实施。
2. 宪法的修改宪法的修改需要严格的程序和条件,通常需要通过立法机关提出修改方案,经过公民投票或者国家机构审议通过后才能进行。
四、宪法的基本原则1. 宪法的主权原则主权原则是宪法的核心原则,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力。
2. 宪法的民主原则民主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政权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利参与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关的活动。
3. 宪法的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行政机关和执法机关必须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
4. 宪法的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或者侵犯。
五、宪法的主要内容1. 宪法的序言宪法的序言通常包括国家的基本立场、宪法的目的和原则等内容。
2. 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领土、国家的主权等内容。
3. 国家的机构和职权国家的机构和职权包括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等内容。
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社会权利及公民的义务等内容。
宪法必考知识点归纳
宪法必考知识点归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以下是宪法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指导作用。
- 宪法是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总纲,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体现了宪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 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法治原则:国家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依法进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 社会主义制度原则: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参加国防建设等。
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 各国家机构按照宪法规定行使各自的职权,相互制衡,共同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宪法的实施和监督- 宪法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都有责任保障宪法的实施。
- 宪法监督是通过法律程序对宪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宪法得到正确实施。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和解释其他法律的基础。
宪法的国际意义- 宪法不仅是国内法律体系的核心,也是国家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
宪法的学习对于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宪法,可以更好地认识国家的法治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宪法知识精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宪法知识精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中政中政解析: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就是国家本质。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裨好无产阶级专政。
表现在:(1)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成为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2)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都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3)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都是相同的;(4)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使命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
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
二者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为:(1)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实现对敌人专政的前提和基础;(2)对敌人实行专政是人民民主的有力保障。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就是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根本性的;二是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三是;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四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这四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方面,就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最完善的表现。
它构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总的概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下列三个方面的特点和优点: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根本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
它最直接地反映国家本质,表现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苦命直接创造出来,而不是依靠从前任何的法律规定生产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中国政治生活的全部,成为中国政治力量的源泉。
讲解宪法知识
讲解宪法知识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行政机构、法律体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一、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是指规范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机关组织、运行的基本法律文件。
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通常由宪法制定机关或特定的宪法制定程序制定,并经过国家的立法机关或公民的公民投票批准生效。
宪法包含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行政机构、法律体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它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二、宪法的重要原则1. 权力分立原则:宪法通常规定国家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机制,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部门,并规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关系。
这样可以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2. 合法性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来源和行使范围。
所有的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不能超越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
这个原则保证了国家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3. 人权保障原则:宪法通常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人权和尊严,限制了国家权力对公民的侵犯。
4. 法治原则:宪法强调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程序。
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法律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5. 民主原则:宪法通常规定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机构,如选举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参与权利和表达权利,促进了国家的民主发展。
三、宪法的作用1. 组织国家权力: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明确了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宪法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和行政机构提供了基本框架,使国家能够有效地行使权力。
2. 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宪法保护了公民的人权和尊严,限制了国家权力对公民的侵犯。
宪法权利与义务基础知识点梳理
宪法权利与义务基础知识点梳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这些权利和义务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行为的准则和保障,了解它们对于我们维护自身权益、履行公民责任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平等保护的权利。
这里的“平等”不是绝对的、机械的平等,而是在法律允许的合理差别基础上的平等。
例如,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并不违背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政治权利。
选举权是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某些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某些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这些自由是公民表达意愿、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或者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四)人身自由权1、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五)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1、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完整学宪法讲宪法详解
完整学宪法讲宪法详解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
它不仅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还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学习宪法、讲解宪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宪法的重要地位宪法是国家的基石,它确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框架。
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了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明确了我国的国体。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它详细列举了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如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等。
这些权利是不可侵犯的,一旦受到侵犯,公民可以依据宪法寻求法律的保护。
宪法也是国家法治的基础。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为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了根本依据和准则。
二、宪法的发展历程我国宪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这部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宪法的基础。
此后,我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分别于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和 2018 年对宪法进行了修改。
每次修改都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的意愿,使宪法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
三、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宪法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部分。
序言部分阐述了宪法的制定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统领作用。
总纲部分规定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原则,比如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等。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宪法知识讲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讲座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宪法是以民主政治为本质属性,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首先,内容看,宪法有两个属性:第一,宪法是法,它具有法的一般属性。
第二,宪法是根本法,与普通法律不同的是,宪法所规定的都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国家制度、社会制度,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权限等问题,都有涉及。
宪法调整的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社会关系,即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包括国家在行使权力活动过程中与公民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机关相互之间在实现国家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等。
它的终极价值目标,就在于通过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达到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
这也是宪法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其次,从性质看,宪法与民主政治密切联系。
宪法是以民主精神为指导,以民主事实为基础,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有学者将宪法是实现民主价值的基本形式作为宪法的特征之一。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宪法重点知识点精讲
宪法重点知识点精讲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宪法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一、宪法的概念与特征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这意味着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其他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民主制度。
二、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宪法的制定是指制宪主体依照一定的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
我国的第一部宪法即“五四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
宪法的修改则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之所以对宪法修改设定如此严格的程序,是为了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确保宪法所确立的根本制度和根本原则不被轻易改变。
三、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这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决定的。
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基础,体现了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
人民民主专政强调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国家通过各种制度和措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四、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学宪法讲宪法法治知识
学宪法讲宪法法治知识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其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法规,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运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宪法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法治,宪法法治是确保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公平和秩序的重要保障。
下面是关于宪法法治的一些参考内容:1. 宪法的定义和作用:-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制定和修订国家基本法规的法律文件,明确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机构设置、权力的行使和限制、公民权利和义务等。
- 宪法的作用: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调整国家关系、规范政府行为的基本法律,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和基础。
2. 宪法法治的意义和特点:- 意义:宪法法治是一种通过法律保障和限制行使权力的方式,确保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它能够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秩序,增强国家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 特点:宪法法治的特点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合法性、权力分立、行政和司法机关的独立性、法律的平等适用等。
3. 宪法的主要原则和价值:- 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原则:保障国家的独立、完整和统一。
- 人民主权原则:确保人民通过选举和参与政治活动来行使国家权力。
- 司法独立原则: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平等。
- 依法治国原则:法律是衡量政府和公民行为合法性的根据,政府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4. 宪法法治的实现途径:- 宪法的合宪性审查:确保法律和法规符合宪法规定,包括法律的制定程序合法、法律内容不违反宪法等。
- 法律的公正和平等适用:保证法律的公正适用,不偏袒特定群体或个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公民的权利保护:确保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同时有法律途径保护权利。
- 法律的效力和约束力:确保法律施行有效,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惩罚,使法律具有约束力。
- 公民教育和法治宣传: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5. 宪法法治在中国的实践:- 中国宪法的实施:中国宪法于1982年颁布施行,明确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宪法知识专题讲座讲稿】宪法讲课稿-范文
宪法知识专题讲座讲稿】宪法讲课稿-范文一、是什么?现代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里,都存在许多的法.除宪法外,还有刑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等.宪法既然是法的一种,所以它具有法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宪法与其他一般的法相比,具有共同性:(1)它们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2)都经过特定程序而成为国家意志(法);(3)都具有强制力,由国家强力保证其实施.XXX、XXX在《宣言》中说: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马、恩这个对法的最本质的定义,适用于任何国家的一般的法律,同时,也适用于宪法.宪法具有与其他一般法的共同性,另一方面,还具有与其他一般法不同的特殊性.宪法同其他一般法的差别在于宪法是根本法,不是一般的法.第一,根本法的内容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法.一般法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例如,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以及刑罚的法律;诉讼法是关于诉讼程序的法律,等等.而宪法作为根本法,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国家生活的全面,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最根本的活动准则.第二,根本法是其他一般法的立法依据.由于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所以其他一般法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立法基础.例如,我国的刑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又如,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所以说,宪法是母法,一般法律是子法.第二,根本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一般的法.一般法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位阶:指每一部规范性法律文本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纵向品级.下位阶的法律必须服从上位阶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须服从最高位阶的法.]*不然,应被修改或撤,国旗、国徽、首都等4章106条.随着百姓经济的逐渐恢复,加强政治扶植的任务也提上日程.1953年,《人民日报》在元旦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一文中向全国人民公布,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扶植计划是当年的三项伟大任务之一.1月11日,XXX召集党外民主人士座谈会,1月12日,XXX召集XXX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对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草拟宪法等事项的意见.当时,的确有些人对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时间有所顾虑,认为还存在一些题目,比如这样做有何根据?会不会遇到什么艰巨?XXX后来对这些题目举行了解释,他认为从全国范围的情势来看,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已经成熟.XXX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更加发扬人民民主,加强国家扶植和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他还特别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将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统一战线的政府,它是对全国人民都有利的.关于选举面临的艰巨,XXX客观地分析说,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恢复经济等事情比拟,艰巨还是要少一些.他还举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例子来说明,艰巨总会有,但同样地,艰巨也可以克服.XXX领导的辛亥革命,在XXX成立后的几天之内,便由各省派出代表制定了临时约法.XXX还指出我们的共同大纲,颠末大家会商,实践上搞起来,前后也不过一个月.由此可见,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制定宪法下了很大决心.1953年年底,XXX一行乘专列离京,前往杭州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在列车上,XXX曾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由于起草宪法的人员都是环西湖而居,所以也有一种说法,把54宪法草案称为西湖稿.1954年6月,XXX主持召开XXX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宪法草案的抉择,要责备XXX各级人民政府立即在人民群众中组织关于宪法草案的会商,发起人民群众主动提出修改意见.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揭晓了社论号召展开广泛会商.一场大张旗鼓的宪法草案会商随即遍及全国.根据一些亲历者的口述,会商正值夏季,洪涝灾害严重,有些中央的群众只能在防洪大堤上开会,场面热烈又感人.因为交通受阻,征集到的成千上万的意见只能用油纸打包后靠飞机运送.据统计,参加会商的人数XXX,约占当时全国总生齿的四分之一,征集意见***万多条.第二部宪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这部宪法诞生于文明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头脑指导下构成的,以四个存在、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基本门路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学说为实践指导,是一部在非凡时期产生的宪法.如把文革产物四大写进宪法第十三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方式.国家保证人民群众运用这种方式.第二部宪法共4章30条.学宪法用宪法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各种强迫行为规则的总称.这是《新华词典》对法律的解释.但这种解释对幼年的我来说太恍惚,太抽象了.法律,它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高高在上,大家都要遵照?是儿时的游戏,让我明白了规则多制定和遵照;是《青少年保护法》让我真正明确了法律条文;是学校的普法教诲,让我学到了更多法律常识.渐渐的,我知道了学法、守法的重要性,更知道遵纪守法要从点滴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时XXX告勉儿子XXX的一句话,这位现代政治家的至理名言虽然历经1700多年,但它的哲理光芒永存.小恶不制,必然发展,看看社会中的那些犯罪份子,哪个不是从小恶开始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呢?就如一只小白蚁在船板上咬一个小洞是很不起眼的,但如果任其发展起来,船就会漂浮.我们青少年预防犯罪要从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做起.再看看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吧.一些不法商人大肆造假、售假;贪脏法,金钱获得了很多,但等待他们的是法院的判决书.他们破坏了社会治安,全然不顾法律的存在.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自由自在,不把法律放在眼里,那想将来的社会会是怎样的呢?那些由于缺少知识而心灵受到污染的孩子们,又能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呢?目前,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犯罪.自私与无知多么可怕,对法的无知又更是多么可怕啊!无数事实说明,青少年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观念起着决定作用.法无处不在,但不要将它变成生活的负担,而要将它作为生活的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现在认真学法,才能在未来做一个懂法的人;因为只有懂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进而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言!法无处不在,但不要将它变成生活的负担,而要将它作为生活的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现在认真学法,才能在未来做一个懂法的人;因为只有懂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进而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言!。
学宪法 讲宪法 知识
学宪法讲宪法知识学宪法一、宪法的概念和作用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指导国家制度运行的总章程。
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及其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国家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的基石。
二、宪法的起源和发展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的法律文件,如梭伦宪法和大禹治水等。
现代宪法的发展起源于美国1787年的宪法制定会议,随后在法国、德国等国家蔚然成风。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具有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民主原则、法治原则、人权原则、国家统一原则等。
这些原则体现了宪法保障公民权益、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目标。
四、宪法的内容和结构一般而言,宪法分为前文、基本权利章节、组织章程和宪法修正程序等几个部分。
在前文中,宪法通常会表明其来源、目的和基本法律地位;在基本权利章节中,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组织章程则描述了国家政治结构及权力机构的组成和运作方式。
五、宪法的修改和解释宪法的修改通常需要具备特定的程序和条件,以保证修改的程序合法性和修改后的宪法适应变化的社会需求。
宪法的解释则由宪法机关和宪法法院负责,他们的任务是通过解释确认宪法的具体含义并解决与宪法相关的争议。
六、宪法的保障和实施宪法保障是实现宪法权威的重要手段,包括宪法监察、宪法教育、宪法宣誓等。
宪法实施则需要依靠国家机关和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将宪法精神融入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七、宪法的国际意义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宪法也在国际范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之间通过宪法对接合作,维护国际秩序和达成共识;宪法也对国际人权保护、国际交往纲领等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
学习宪法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制度的原理和机制,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公民态度,为维护国家法制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学宪法,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立国之本、治国之要,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共同努力。
学宪法讲宪法知识
学宪法讲宪法知识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组织机构的职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权力和限制等内容。
宪法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原则,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 宪法的修订:宪法的修订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例如经过议会的通过、公民投票等。
修订宪法意味着对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府机构进行调整和变革。
3. 宪法的组成部分:宪法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宪法的序言、宪法的主体章节、宪法附则等。
宪法的主体章节通常规定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府机构的职责等。
4. 宪法的权威性: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和政府行为都必须符合宪法规定。
宪法的权威性保证了国家政权和公民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5. 宪法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人身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这些基本权利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和尊严。
6. 宪法的限制与权力分立: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机构的权力范围
和限制,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宪法通常规定了国家机构的权力分立原则,例如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相互制约。
学习宪法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义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法治素养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可以通过学习宪法法学、宪法解读和实践等途径来深入了解宪法知识。
宪法知识讲解
宪法知识讲解
宪法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最高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职权和责任、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宪法起着保障国家稳定、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作用。
宪法知识讲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宪法的起源和意义: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典和宪章,它作为一种具有最高权威性的法律文书,规范了国家的组织和权力运行,保障了公民的权益,确立了国家和公民的基本制度。
2.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规则、国家的组织形式和行政机构、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所属制、地方自治、立法程序等。
不同国家的宪法内容会有所差异,但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适性。
3. 宪法的修宪和解释:宪法的修宪是指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通常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包括修改提案、公民投票等。
宪法的解释是指对宪法条文的理解和解释,通常由执法机构、特定法庭或宪法委员会负责。
4. 宪法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它对国家和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其他法律法规和行政行为都必须与宪法保持一致。
宪法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是宪法的核心特征和重要保障。
5. 宪法的保护和实施:为了保障宪法的落实和实施,各国一般会建立宪法监督机构和宪法保障机制,如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等。
同时,公民也可以通过诉讼和司法救济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宪法权利。
总之,宪法知识的讲解涉及到宪法的起源、内容、修宪和解释,以及宪法的权威性、法律效力、保护和实施等方面。
了解宪法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国家制度、了解公民权益,并能够维护和实践自己的宪法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话:4009-900-600 网址:www.houdask.com
二、对宪法的整体认识
1.宪法是法吗? 2.宪法的基本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①内容上,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②效力最高。宪法 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制 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比普通法律严格。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非普通 立法机关;通常或批准宪法或者修正案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含义? 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的要求更加严格
全国人大
国务院
国务院
地级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务院
县级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务院,授权省级政府审批
乡级
省级பைடு நூலகம்府
省级政府
省级政府
5.关于我国的行政区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决定重庆直辖市的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重庆市的区域划分
B. 县级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更名与区域划分只能由国务院决定,但是其界限变更
在国务院授权后可以由省级政府决定
g 12g
2014 年国家司法考试部门法专题精讲——理论法学
3.关于我国宪法的权力制约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从法律上构建起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B.从制度上为各种监督的实施提供条件和保障 C.权力制约主要是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国家权力彼此之间则需要相互配合, 以更加有效的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D.权力制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权力的有序行使
(5)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6)地方作为国家的行政区域单位,不具有独立性,没有从国家分离出去的权力。 2.联邦制是指国家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组成的国家 结构形式。 (1)除联邦宪法外,还有成员国或加盟国的宪法。 (2)有多套政府体制。 (3)在联邦制国家,中央权力来自地方。 (4)联邦制国家,公民有双重国籍,即公民既是联邦的公民,一般在国际法 上使用联 邦公民资格,又是成员国或加盟国的公民。 (5)在国际关系中,有些联邦国家在法律上允许成员国或加盟国作为完全的国际法主 体参与国际关系。 (6)有些联邦制国家,成员国或加盟国在法律上拥有脱离联邦的权力。 4.关于单一制与联邦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从法律制度上看,单一制国家只有一部宪法,但是,单一制国家也可以有两部宪法, 如我国除 1982 宪法外,台湾地区也有一部宪法; B. 而联邦制国家除联邦宪法外,还有成员国或加盟国的宪法 C. 从政权组织形式上看,单一制国家只有一套政府体制,中央和地方均采用相同的政 府体制 D. 无论是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地方的权力均来自中央
g 13g
电话:4009-900-600 网址:www.houdask.com
七、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专题五 国家机构
一、我国国家机构的分类
g 14g
2014 年国家司法考试部门法专题精讲——理论法学
二、我国的行政区划
行政区域
设立、撤销、更名
区域划分
界线变更
省级
2/3 多数同意,可推迟选举
C. 全国人大每次开会前举行预备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推选主席团和秘书长
议
1D. 全体会议一般公开举行,必要时经主席团和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决定可以举行秘密会
4.职权。 (1)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 (2)制定、修改基本法律; (3)人事任命权; (4)重大事项决定权。 ①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②审查批准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③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④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 ⑤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工作。
③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6.我国宪法第 3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项 原则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体现了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B.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C.在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关系方面,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和职权的划分,遵循在 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⑥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5)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其负责并
报告工作,中央军委主席对其负责;
(6)其他应当。
5.工作制度。
(1)提出议案。
①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院、最高检、全国人大
各专门委员会;(主席团决定提交)。
②1 个代表团、30 名以上代表联名 (主席团决定是否提交)
电话:4009-900-600 网址:www.houdask.com
2.组成、任期及限制。
全国人大由人民代表组成,5 年一届。但是遇到不能选举的非常情况,由全体委员的 2/3
多数同意,可推迟选举,延长任期,非常情况结束一年内,必须完成换届工作。
3.开会程序。
(1)全体会议每年举行 1 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主席团主持。2/3 以上代表出席。
常委会或 1/5 以上代表提议,可临时召开。全体会议一般公开举行,必要时经主席团和各代
表团团长会议决定可以举行秘密会议。
(2)开会前举行预备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
9.关于全国人大的会议程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国人大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
B. 全国人大由人民代表组成,5 年一届。但是遇到不能选举的非常情况,由全体代表的
六、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大类。 1.单一制有如下特点: (1)从法律制度上看,单一制国家只有一部宪法。 (2)从政权组织形式上看,一般只有一套政府体制,除有个别特别地方外,中央和地 方均采用相同的政府体制。 (3)在权力配置上,地方权力来自中央。
1(4)在国际关系中,只有一个国际法主体。
C.国务院授权后,省政府有权决定乡级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与更名
D.由于自治县的特殊性,自治县的设立、撤销、更名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1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 (1)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 产生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要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2)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 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 性、积极性的原则 2.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3.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4.精筒和效率原则 5.责任制原则
g 15g
电话:4009-900-600 网址:www.houdask.com
D.各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实行集体负责制 7.以下说法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国家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并对上级机关负 责并报告工作 B.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C. 人民检察院、行政机关和中央军委实行首长个人负责制 D.最高人民法院实行集体负责制 三、国家机构 (一)中央国家机构
1(二)地方国家机构
g 16g
2014 年国家司法考试部门法专题精讲——理论法学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1.权力机关上下级之间是监督关系。 2.同级权力机关对同级行政机关是监督关系。
13.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是领导关系。
4.法院上下级之间是监督关系。 5.检察院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 (四)国家机关与党委会之间的关系
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上级人大对下级人大是领导关系 B.在我国,国家主席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在我国, 中共中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在我国,司法机关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关系
专题六 各个国家机构的职权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一)全国人大 1.定位: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g 17g
1D.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三、宪法的研究对象
1.公民的行为:权利。 2.国家机关的行为:权力。 3.一句话宪法:用法律约束国家的权力以保障公民的权利。
四、宪法中的法律关系
1.国家机关ü ü 国家机关。 2.公民ü ü 国家机关。
五、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最高权力 2.基本人权:宪法以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为最高目标 3.法治:核心是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法外 特权 4.权力制约: (1)国家各权力之间互相制约,以保障公民权利; (2)既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3)权力制约之所以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决定于宪法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内容; (4)在资本主义表现为分权制衡,社会主义则表现为监督原则 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行使 B.宪法以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为最高目标 C.依法治国,主要是依法治民,要求公民不得拥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 D.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制衡原则
(2)质询。
1 个代表团或者 30 名以上的代表,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宪法
g 18g
2014 年国家司法考试部门法专题精讲——理论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