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变证辨阴阳:气阴两伤者泻下不止,精神萎软,皮肤干
燥;阴竭阳脱者精神萎靡、尿少肢厥,脉细欲绝。 4、失水程度的判断
症状及体征 一般情况 无脱水 良好 轻度 烦躁、激惹 中 重度 嗜睡、昏迷
唇、舌Fra Baidu bibliotek
眼窝 眼泪
湿润
正常 有
干燥
下陷 少或无
非常干燥
明显下陷 无
口渴
小便 皮肤弹性 治疗原则
无
正常 正常 预防脱水
4.脾虚泻证( Diarrhea due to asthenia of the spleen) 辨证:病程较长+食后泻+脾虚证象 辨证要点:本证以食后作泻,反复发作,面色萎黄为要点。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胃纳呆滞,苔腻--藿香、陈皮、苍术等;
久泻不止,内无积滞--益智仁、肉豆蔻等;
分已衰而阳气未亡。
辨证要点:本证以精神萎软,皮肤干燥,小便短少为要点
偏于伤阴者还以泻下如水,眼眶、囟门凹陷,啼哭无泪为
要点; 偏于伤气者,还以大便稀薄,神疲乏力,不欲食为要点。 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主方:人参乌梅汤加减。 久泻不止,加山楂炭、赤石脂、禹余粮; 大便热臭,加黄连、黄芩。
同时应予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三、外治疗法
此外,药物外治方法因方便易行,也可以选择运用。 风寒泻、脾虚泻的患儿都可以用吴茱萸、葱白等份捣烂,
以食醋调成糊状,敷肚脐,以胶布固定,1~2日换药1次;
或用温开水将五倍子、肉桂、冰片各15克调成糊状,敷 于脐部,并加热熨。 另外,还可用丁香2克, 吴茱萸30克,胡椒30粒,共
研细末备用,用时每次取1-3
泻。属西医学消化不良、小儿肠炎、秋季腹泻、肠功能紊乱等 疾病。
细菌性 感染性 病毒性
痢疾
伤寒
霍乱
××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肠炎
真菌性 腹泻
食饵性 症状性 非感染性 过敏性
其他
若大便呈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 见脓球、白血球及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不属 于本病讨论范畴。
病因病机
常用乌梅、葛根、石斛、焦山楂、
生晒参等补而不滞、补而不燥之品。
变证
1.气阴两伤(Impairment of both qi and yin) 辨证:泄泻主症 +伤阴伤气症状
湿热泻泻下过度,伤津耗液,气随之衰,而迅速出现全身
气阴两伤证象。也可见于久泻而气阴慢性消耗者。 患儿小便减少而未至无尿,啼哭尚有泪,说明阴津已伤而 未竭; 精神萎软而未至萎靡淡漠,肢体乏力而未至厥冷,说明气
辨证施治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一、辨证要点
1、辨常证与变证:
泄泻次数、精神、进食状态,面色等方面有无明显阴劫阳 衰症状。 2、常证辨虚实,分寒热: 虚实(起病、病程),实有湿热、风寒与伤食之分,虚有 脾与脾肾阳虚之别。具体辨证可从病史、全身 及大便症状 3方 面着手。
(Disease cause and pathomechanism )
外感六淫 乳食不节 脾胃虚弱
脾 胃 受 损
胃不腐熟 水谷不化 脾失健运 精微不布
谷反为滞 水反为湿
并合 走污 大下 肠降
阴竭阳脱 慢 惊 风 死 亡
风寒泻 泄 暴泻 湿热泻 气阴两伤 伤食泻 久泻 泻 脾虚泻 土虚木旺 迁延 久泻 脾肾阳虚泻 阳衰阴盛 日久
2.风寒泻证(Diarrhea due to wind and cold)
辨证:感受风寒、饮食生冷+大便状+风寒证象。 辨证要点:本证以大便质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 痛兼有风寒表证为要点。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大便质稀色淡,泡沫多--防风碳; 腹胀,苔腻--大腹皮、厚朴;
5.加味保和丸,每次2~3克,
每日2~3次;或用小儿消食片, 用于伤食泻。
二、针灸、推拿
(一) 针灸 1.体针加捏脊 取穴: 主穴:天枢、止泻、足三里。 配穴: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腹泻重加长强。
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据症而加。以30号
1寸针直刺,捻转提插半分钟后即出针。
针毕,患儿俯卧,沿长强至大椎的 督脉段常规捏脊提捏3~6遍,着重提捏 关元俞和大肠俞。
三、预后 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见泻下无度,表情淡漠,面色青灰
或苍白,皮肤干燥,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赤,甚至无
尿等症。重症可耗伤气液,出现气阴两伤,甚则阴竭阳脱;若 迁延不愈,可转为疳证或慢惊风。故小儿泄泻是影响小儿生长 发育甚至造成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与西医疾病的关系
中医的泄泻主要讨论西医学非感染性腹泻和部分感染性腹
糯米30~60克,煮粥分次服,每日1剂,疗程5~7天。
急重症处理
(Therapy of emergency case )
[急重症西医处理]
1.液体疗法(输液总量,输液成分)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见抽补钙。 2.合并症及治疗: 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 3.抗感染
克,以醋调成糊状,敷贴于 脐部,每日1次。
四、食疗法 对不愿服中药的患儿,饮食疗法也是可以选择的一种径。 风寒泻可用薤白30~60克,洗净切碎,加糯米30~60克煮 粥分次服,每日1剂,疗程3~5天。 脾虚泻可用糯米30~50克,莲子、山药各10克,红枣10
枚,煮粥服食,或用芋艿、薤白各30~60克,洗净切成块,加
二、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起病急,次频量少,大便呈粘液脓血便, 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镜检脓细胞、红细胞多,并可找到 吞噬细胞;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可确诊。 2.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
以下的婴儿,体胖肉松,常伴湿疹
,生后不久即腹泻。除大便次数增 加外,食欲好,不呕吐,生长发育 不受影响,体重不减。添加辅食后 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曲池。止泻穴位置:前正中线,脐下2.5寸。 治法 主穴为主,如效果不显著或某些症状明显时,加取配穴1~2 穴。主穴用灸法:以神阙穴为中心,向上下左右之穴位,盘旋施 灸15~30分钟,每日2~3次。 配穴用刺法,得气后略作提插 捻转即去针,每日1次。
(二)推拿法 ①. 让患儿仰卧,家长用一手掌面沿逆时针方向揉摩腹 部,约15分钟。 ②.同上姿势,家长用中指按揉脐周。 ③.患儿取俯卧位,家长由上而下推脊柱及脊柱两侧肌肉 隆起处,以发热为好。 ④.同上姿势,家长食指按揉尾骨端50次,再由上而下直 推30次。
其他疗法--Other therapies
一、中成药 1.藿香正气水 2.附子理中丸 泻。 3.葛根芩连片,每次1~2片,每日2~3次。用于湿热泄泻, 每次5m1,1日3次,口服。用于风寒泻。 每次0.3g,1日2次,口服。用于脾肾阳虚
4.参苓白术散,每次2~3克,每日2~3次。其它剂型有片、
冲剂、口服液等可供选用;或用人 参健脾丸,用于脾虚泄泻。
肢厥脉微为阳衰之象。
如不及时救治可致虚脱而亡。
辨证要点:本证以暴泻或久泻不止,神萎,面色青灰或苍 白,肢冷息微,尿少或无,脉沉细欲绝为要点。
阴竭证还以皮肤枯瘪,啼哭无泪,无尿为要点;
阳脱证还以悄无声息,肢厥,脉细欲绝为要点。 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主方: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本证抢救时,必须同时静脉输液,补充热量,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等。 早期用药,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
主方: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久泻,滑脱不禁--石榴皮、赤石脂。 脱肛--炙黄芪、升麻;
▲惊泻:
辨证要点:便色青,稠粘不化,受惊、啼哭则泻,胆怯易惊
(肝脾不和)。 治法:抑肝镇惊,扶脾助运(心肝脾) 。 主方:痛泻要方加减。 小儿惊泻的治疗首当镇心安神,以朱砂、代赭石、青黛、琥 珀等重镇安神之品,研末冲服,中 病即止。 暴泻伤阴,扶正当以养阴为法,
腹胀--木香、乌药; 腹冷,完谷不化--炮姜。
5.脾肾阳虚泻证
(Diarrhea due to yang deficiency of the spleen and kidney)
辨证:此证由脾胃气虚泻发展而来+五更泻+虚寒证象 辨证要点:本证以久泻不愈,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睡时露 睛为要点。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疳证
总之,泄泻发病病因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
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其病位主要在脾胃;病理因
素主要为湿滞;脾虚湿困是其病机特点,基本病机 的中心环节是脾湿不运。病机属性分虚实,病情演 变重阴阳。
诊断与鉴别诊断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一、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①轻症(便次、便质、便色及伴随症状):大便次数增 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大便呈淡黄色,如蛋花汤 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
再由膀胱俞至风门的膀胱经线边捏边提放3~6遍,双拇指 同时揉双脾俞、胃俞各1分钟。上法每日1次。 2.耳穴压丸 取穴 主穴:大肠、直肠下段、胃、交感。
配穴:盆腔、小肠、脾、神门。
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效不显酌加配穴。
用王不留子贴敷上穴,
由家长协助行压丸刺激。 每日3~4次,每次3分钟。
3.艾灸 取穴 主穴:中脘、天枢、神阙、止泻。 配穴:足三里、上巨虚;呕吐加内关、公孙;发烧加大椎、
第四章
脾系病证
(Diseases of spleen system) 第三节 泄泻--Diarrhea
[学习要点--Key points ]
1、了解泄泻的概念和发病情况 2、熟悉泄泻病因病机以及产生气阴 两伤、阴竭阳脱,并转为慢惊风、疳证 的病理机制 3、掌握泄泻诊断要点,辨证要点, 以及常证与变证的辨证论治。
小便短少--泽泻、车前子。
易发生伤阳变证。
3.伤食泻证(Diarrhea due to improper diet) 辨证:有伤食、伤乳史+大便+伴随症状 辨证要点:本证以痛时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或如败卵 为要点。 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主方:保和丸加减。 麦芽--伤乳; 山楂--伤肉食; 莱菔子--伤面食; 神曲--伤谷食; 呕吐--生姜、藿香; 腹胀--厚朴、广木香; 腹痛--木香、槟榔等。
概 述--Introduction
一、定义: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 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儿科“四大证”:“麻、泻(痘)、惊、疳”之一。 二、发病情况 ①季节:常年都可发生,夏秋多见。
②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尤以
2岁以内的婴幼儿为多见。 ③病程:急性腹泻不超过2周; 迁延性腹泻2周至2月 慢性腹泻超过2月
诊断要点
(Essentials for diagnosis)
1.详细了解大便次、量、性状(色、气味、形态)及伴发 症状。 2.注意观察小儿神色、皮肤弹性、 眼眶囟门下陷程度、口渴程度、尿量,
以判断亡津失液和脱水的轻重。
3.询问患儿年龄,及喂养方式。 4.注意大便常规检查。有发热 或病情较重者,应酌情检查血常规、大 便培养、二氧化碳结合力及电解质等。
2.阴竭阳脱(Exhaustion of yin and collapse of yang)
辨证:泄泻主症 +伤阳症状 本证常因气阴两伤证发展,或久泻不止阴阳具耗而成。 暴泻不止,泻下无度,未及时救治,致使阴津耗竭,继而 阳气亡脱; 久泻不愈,全身日渐衰竭,阴阳俱耗,终至阳脱危亡。 无泪无尿为阴竭之象;
发热、口渴等症。
②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③重症(脱水征及酸碱平衡失调):重症腹泻及呕吐较严 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
凹陷,眼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
症。
④相关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培养,电解质。
在泄泻的诊断上必须注意: 泄泻大便次数的增多,粪质改 变是在原有大便基础上的改变。
口渴
减少 回缩慢 口服补液
渴不能饮
少或无 回缩很慢 静脉补液
二、治疗原则
以运脾化湿为基本原则(利小便、风与湿、气与湿的
关系等)。 针对病因不同,分别用消食导滞,疏风解表,清热利湿, 健脾益气,温阳补肾等法。 若有变证,当首先治疗变证,并注意液体疗法的运用。
三、证治分类 常证 1.湿热泻证(Diarrhea due to dampness and heat) 辨证:夏秋+起病危重+大便症状+湿热征象。 辨证要点:本证以泻下急迫如注,或泻下不爽,气味臭秽, 舌红苔黄腻为要点。 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热重,泻下频--马鞭草等; 发热口渴--生石膏、芦根; 食欲不振--山楂、焦神曲; 呕吐--半夏、竹茹。 易发生伤阴或阴竭阳脱变证,或转 里急后重 为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