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就感与教师专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成就感与教师专业化

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带来了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均、不公,导致个人主体被畸性张扬。社会上出现个人主义泛滥,物质欲求膨胀,理想信仰失落,道德理性缺失的现象在学校中也必然有所反映。经济主义倾向扭曲了教师的价值,使教师本体性价值湮灭,一部分教师关于人的价值关怀、道德追求、人格精神等等都在萎缩。应试教育以及社会上以高考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学校采取与之呼应的奖励措施和学校的外控因素(如行政部门的评价和学生家长的需求)都导致教师把学生当作为一种获取丰厚报酬的对象。民办学校的发展以及师资队伍的缺乏都刺激教师获取物质利益继续外延。教师甘愿做教书匠,专业得不到发展。而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重建教师的理想信念,匡正教师的价值观,促进教师专业化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教育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具有专业地位。实施素质教育更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据有关研究专业工作的指标有(1)必须应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2)专业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3)必须强调服务的观念而不计较经济报酬;(4)必须享有相当独立的自主权;(5)必须有自律的专业团体和明确的伦理信条;(6)专业人员必须不断地在职进修。从教师队伍目前的现状看离专业化要求实在差之甚远。中小学教师岗位更有自身的特殊要求,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显得尤为重要。从上述指标来看,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教师要具有对事业的奉献和追求精神。

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即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类:基本生理需求、安全、爱与归属、自尊、自我实现,同时人的需要是变化的,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一层次的需要强度即会提高,由生理需要开始依次递进,尚未满足的需要影响人的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需要”(参见张济正主编的《学校管理学导论》254页)。按照这一理论人的高层次的需要如果达不到满足的话那么人只能停留在人的低层次需求上。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更追求“人的自我实现”,麦格雷戈在Y理论中特别强调“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相关的,这些报酬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它们可能是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努力的直接产物”(参见丁茂生主编的《管理心理学》28页);激活和满足教师成就感就是满足教师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而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一点是教师对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应从激发和满足教师成就感入手。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激发、满足教师成就感。

1、全员参与管理,获释教师主体。所谓的民主管理在学校就是以教职工为主体的管理,改变把教职工看作管理的客体。学校组织通过引导教职工同志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智慧,从而作出超出常规的判断和决策是对教师的尊重,是教师价值的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体现教师话语是确立教师主体的具体表现。教职工的智慧是学校无形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通过教代会等形式对学校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充分讨论、辩论,从而整合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价值层次和精神境界。在学校发展实践中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了“以学校发展为基础,以教师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这一理念改变了过去把教师看作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工具的人物化倾向,从而使教师在学校和学生发展中满足了成就的欲望。

2、调整评价和激励机制,匡正价值观。强化物欲的管理导向违背教师发展规律,在学校管理中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生活的实际困难,消除一定范围内社会差别引起的不平衡心理,同时更要引导教师对自身发展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广开对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和成绩的评价和激励层面,淡化和严格高考升学率奖励。注重对教师发展和学生及家长满意度的评价,从而确定教师教学主体地位和教师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例如我

们建立了学生书面评价教师和学生座谈评教、教师自评和他评制度,目的是给教师以不同角度多设几架照相机以追逐教师的闪光点并以此激励教师扬长避短。对教师的奖励形式多样化、人性化,更多地采用发展性评价和激励,包括提供学习、读研、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参观考察的机会,提供优良的条件、人文关怀等。运用多元智能发展理论进一步拓宽多渠道培养人才之路,为教师取得成就开辟途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连续多次获得荣誉,他将产生荣誉的满足感,因此对荣誉就不再需求,这虽然是好事但也潜伏着危机,一个人对荣誉一旦不感兴趣,那也就可能更大程度地追求物质利益,因此我们在奖励时尽量扩大激励面,以满足更多的人的成就感。抓住上级的评价以及对学校每一个单项工作的检查评价,以此来获得工作的认可和不足之处的确认,从而使教师产生正负激励,从中提高认识水平和提高价值层次和得到期价值认同。

3、学习是教师实现成就和专业化的阶梯。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性需要成为教师行为目标的主要动力源。学习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所以教师较其他从业人员有更强的学习与发展性需要,包括学习文化、新科学技术。教师更期望有学习的机会、条件和气氛,希望支持学习,希望尊重知识和人才,希望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文化水平、思想水平。正如有学者说,对个体事业和知识的追求成为多数知识型员工的首要激励因素。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为教师的全面广泛和不断的培训创造条件,把学习培训看作是社会和政府的事情而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必须给教师学习保障时间和经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学习和培训看作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从而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成就欲望,激发教师创造力。同时也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具备取得成就的能力。相反教师长期得不到学习培训的欲望的满足,他的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都将随着观念的滞后,知识的缺乏而处于低水平、低层次。因此要制定保障和激励教师学习的措施和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为教师参加学术活动提供更广泛的机会,在系统内形成浓厚的学术和学研气氛,以此来促进教师的成就欲望和专业化。

4、公平才能维持人的成就欲望。心理学认为竞争意味着自尊自信,迫使自己的追求变成一种社会存在,通过自己去实现它,竞争是以内驱力为前提,激发内驱力做功把一个人最微弱的潜力也焕发出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考及用人机制的建立都强化了社会工作中人的竞争意识,而教师的职业的另一特征是工作的个体性和成果的合作性又决定了教职工既要竞争又要合作。丁茂生认为:只有让竞争和合作发挥其相乘作用,才能实现其既定目标。而笔者认为公平是竞争和合作之间的乘号。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密于一九六五年在《在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一文中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职工对报酬的满足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一个人对自己工作报酬是否满意,不仅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报酬相对值的影响,即拿他们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人需要分配上的公平感,这是满足人的尊重的要求。在今天的学校中不仅仅要求分配上的公平而且在用人竞岗竞职竞优竞先,领导作风,人情关怀,工作环境,甚至领导待人的态度等方面均要做到公平。一个人长期达不到公平对待,将影响他的成就欲望,甚至自我封闭,自暴自弃。

5、文化引领满足教师成就欲望。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工作具有封闭性,不大与社会交往工作显得单调,愉悦的时间不多,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压力很大,同时教师毕竟是对社会有贡献有成就的人,因此我们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对教师倾注真挚的炽热的感情。教育的滞效性决定着大多数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业绩也是不明显的,我们决不能以此来否定教师的贡献。相反我们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积极采纳教师们的建议和意见。主动与那些情绪低落工作不顺心的老师交心,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采纳教师建议,鼓励教师参与都是对教师的民主激励。关心教师疾苦,与老师同甘共苦,校长要成为教师的精神支柱,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