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案的设计-学习提纲doc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调查研究技术》课程学习提纲
(第二节)第三讲旅游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旅游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
1.定义
研究方案既是一份研究计划的说明书,也是对某项研究的意义、目的、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过程的详细说明和规定,是社会研究实施的可靠依据。
对于许许多多的科研机构、大学科研人员来说,一份完整的项目研究方案也为申请研究项目、研究经费所必须。
2.研究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
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涉及从确定研究课题开始,直到资料收集、分析、报告撰写为止的整个过程。
包括:
(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的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理论上和应用上的价值怎样。
探索性研究——初步了解
描述性研究——全面、系统的整体反映
解释性研究——解释原因,说明关系,针对性强
(2)研究设想或研究假设。
研究设想——详细阐明本项研究中主要是研究那些问题,这项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框架,或者对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认识。
(定性研究为主)
研究假设——根据一定的理论或经验,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提出的一种带有推测和假定意义的理论解释,以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还未经资料证明的理论命题。
(定量研究为主)(3)研究方式、性质、目的和研究方法以及成果形式的说明。
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参与式观察、个案研究
成果形式——专著、论文、研究报告
研究性质——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4)研究的具体内容及说明。
(5)分析单位
(6)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的说明。
(7)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二、分析单位
1.定义
一项旅游调查研究中所研究的对象称之为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研究中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或指一项研究中用来观察、描述和解释的单位,它可以考察和归纳相同事物的特征,解释分析单位中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别,还可以通过对具体现象和个人行为的观察、描述和解释,在综合的基础上,描述更大的群体或解释某些抽象的社会现象。
在旅游调查研究中,分析单位主要有五种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旅游社会产品或旅游事件。
(1)个人
把个人作为分析单位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它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它可能是大学生、中学生、工人、农民、大学教师、老人、个体经营者、城市居民、女职员等;
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描述性研究一般旨在描述由某些特定个人所组成的群体的总体特征。
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解释性研究则是为了揭示总体中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对象变化发展的可能或趋势。
(2)群体
由个人组成的、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各种社会群体,也可以成为分析单位;
以群体为分析单位和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很相似,但描述的对象是不一样的,群体此时应是资料集合的最小单位。
(3)组织
组织是指具有共同目标和正式分工的建制化的群体,如公司、机关、学校、商店、医院、政党等。
在以组织为分析单位的社会研究中,通过对组织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来解释和说明某些社会现象。
(4)社区
社区作为一定地域中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也可以作为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如乡村、城市、街区、集镇等。
以社区为分析单位,研究者可以从人口规模、生活状况、交往活动、社区文化习俗、社区历史发展状况以及社区地理空间变化等方面描述社区的特点,解释某些特定的社区现象或分析不同社区之间的关系等。
(5)社会产品或社会事件
除了那些“社会实体”的分析单位,在社会研究中还有一些现象无法在个体、群体、组织和社区中找到自己的分析单位,如建筑、服饰、婚庆、丧葬仪式、宗族制度、文化传统等;这类现象的分析单位属于另一种类型,包括社会产品、社会事件和社会制度等,这是属于更为复杂和抽象的分析单位。
5. 分析单位的属性特征
分析单位市社会研究中非常有用的工具,对于研究者从具体上升到抽象有很大的帮助;一般将分析单位的属性特征分为三大类:状态、行为和主观意向。
(1)状态特征:客观指标
个人——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
组织(企业):组织方式、层级结构、产值等;
社会产品:形式、风格、质量、色彩等;
(2)意向特征
意向性是分析单位的内在属性,是一种主观变量。
包括态度、观念、信念、个性、动机、偏好、倾向性等;
(3)行为特征
行为特征是一个外显特征,是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各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如活动参与、选举、消费购买、就业、结婚、迁移等。
三、研究方案的撰写要求
(1)提出和阐述研究的主要问题;
(2)有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评价;
(3)问题与假设;
(4)研究方法的说明;
(5)研究步骤的说明;
(6)研究的重要意义;
(7)经费概算;
附研究方案设计实例(研究课题申报书)
老年人自我身份再树立研究(2008-10-12 )
一、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老人的互动行为的研究,探讨他们自身情感的不表现,从中得出各自不同对“自我身份”的影响因素。
进而,加强在当代老年社会问题中,我们应该怎样重新看待老人,主要在于树立他们的“自我身份”。
二、研究意义:
首先,本课题区别于以往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它借助于社会学中角色理论及心理学的角度来指导具体的经验研究,将老年人互动的经验研究置于角色理论的框架当中。
尤其是在当代老年学的领域中,从宏观的角度例如:制度、保障、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
很少有学者或相关的人士从微观社会学理论方面研究老年人的自我身份问题。
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老年人在当今社会中的互动,及其互动产生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
这不仅能够更好的研究老人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再认识老人能力的表现。
这对于协助老人再社会创造指出了问题和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
因而,它不仅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同时也体现着实地的实证性研究,是实践性和独创性的表现。
其次,本课题样本规模和层次较为明显。
研究对象虽然是老年群体,但是每位老人均有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
这样,研究者在进行实地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不同特殊情况的资料。
从科学的研究理念上讲,研究者根据不同层次可以从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来观察老年群体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自我身份问题。
样本类型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这样的观察方法可以说为吸取较全面的老年互动的自我身份问题做了贡献。
因为,本研究的结果可根据不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互动化影响形成的社会化等等其他的因素进行多重比较,进而能够充分认识他们问题的实质。
同样,对于更好补充角色理论的知识,进一步积累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本课题的研究从时间上,历史条件上讲是十分有必要的。
社会人口结构日趋变化,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正在发生著引人关注的深刻变化。
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日趋上升。
到了2025年,发展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83%。
可见,由于老年人口增长之快,绝对量之大,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老年人的的确确无法自我料理,可由于其自我身份的丧失,普遍的共识都认为老年是负担,由此引来的是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研究者认为,在中国,人口老化及由此产生的老龄问题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老人的自我身份方面的再树立。
三、研究内容:
研究的课题是关于探讨老年人自我身份再树立的重要性。
因此,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分成个人情感上的反应、老人在群体中整合程度及其归属感的程度、家庭因素对老人互动的影响、社会对老人互动的影响等6个方面。
在对老人的情感方面的研究,主要运用符号互动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加以研究。
通过探究老人在情感上的表现,研究者发现在互动的当中,自我认知在老年人的互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从互动过程中探讨老年人在进行群体互动之时他们整合程度如何以至于怎样影响各自的自我身份的发展,同时,归属感程度发展如何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自我身份的发展如何,更重要的是在归属感或强或弱的
情况下,老年人是如何表现自我身份的以及他们心理的互动。
在探讨家庭的因素当中,研究者发现家庭作为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单位,老人们在这样的社会化单位中表现得绝大多数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圆满。
老人们在家庭中,与亲人的互动同样是有许多阻隔,自我身份的发展也是不协调的。
最后,研究者研究了社会因素对老人的自我身份发展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许多不同的领域,但总体可归结为:社会保障制度、民事部门对协助老人再发展的帮助、事企业单位对老人的一刀切、市场竞争的选择性。
这些因素的制约,掩盖了老人们的自我身份的表现,加之许多特殊的领域无法给予老人更多的帮助导致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屡遭挫败。
最后,连续性的挫败导致老人的心理情感上的消极反应,这使之不能积极投身于自我身份的发展。
四、研究理论的假设:
通过对老年人的群体互动的调查,探究老人的自我身份的发展是与个人情感、家庭、社会密不可分的,进而探究这些因素是导致老年人不能很好在社会上立足的的重要原因。
基本依据:1.自我身份在不断地扩大,不断地有所树立,那么老人的自我身份将是会得到更好的巩固,从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意识去更好的发展自我身份。
相反的,自我身份树立的越高,那么老人所承担的责任必将会更大。
2.伯克认为,当一角色身份在互动中得到他人的支持时,个体就会更加的信任这些他人;他们对这些人的身份感会加强;他们会流露对这些人的情感依赖;他们也会更好的适应群体和社会结构。
五、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对象:
分析单位是个人,即老人。
老人的自我身份发展决定他们社会形象的重要表现。
抽样对象是老年群体,采用非概率的抽样法,即选择线人的抽样环节在社区中研究老年群体互动。
老年群体均是属于退休人员,年龄均在60~80之间。
六、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研究资料的收集:1.采用调查研究中的访谈问卷调查。
通过对社区老人,即有100多位退休老人的调查,研他们在群体互动的表现,以及调查他们对现属群体的评价和整合程度及其他们的归属感。
2.采用定性访谈法,加强研究老人群体的互动表现。
通过非顺序性的交谈,了解他们在特定老年群体的感想和对此机构的评价和情感特征。
其中包括:老人、老人的家属、社区工作者。
资料分析方法:采用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对所收到的问卷和录音记录进行考察和解释,探讨老人在个人、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下,他们是如何发展自我身份的,即自我身份的变化是消极还是积极的。
七、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培训安排:
1.调查内容中的社区工作者和管理处人员、笔者本人。
2.组织结构:关于耀荣园社区福利机构。
培训安排:事先假定突出的研究对象,进行交谈了解部分老人的各自的生活经历及其背景。
八、研究时间进度和经费计划:
1.准备阶段(第1~第3个星期)
-查阅相关文献和最新的统计数据;
-向负责人你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研究目的;
2.调查阶段(第4~第8个星期)
-挑选必要的、典型的老人;
-在与老人互动的过程中加以进行实地观察;
-进行与部分老人交谈,定性访问,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困难和对群体的评价;
3.分析阶段(第9~10个星期)
-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审核,进行归类;
-将原始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加以比较;
-通过统计,将问卷调查的评价进行归类,分析每项的比重;
4.总结阶段(第11~13个星期)
-与当地的工作人员探讨实地研究的成果;
-讨论研究调查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问题的难易程度;
撰写论文报告;——————————————————————————————————————————————————————————————————————————————实例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