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甲基丙烯醛
2-甲基丙烯醛-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甲基丙烯醛化学品英文名:MethacrylaldehydeCAS号:78-85-3分子式:C4H6O分子量:70.09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吸入致命。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急性吸入毒性类别2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330吸入致命H341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P201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2-甲基丙烯醛78-85-3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 燃性物质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进一步的说明: 无数据资料
5/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美国)或EN166(欧盟)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 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 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 理.请清洗并吹干双手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376标 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阻燃防静电防护服,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 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 送风防毒面具。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 件。
化工产品常见英文缩写与中文名称的对照表
化工产品常见英文缩写与中文名称的对照表A英文缩写全称A/MMA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AA丙烯酸AAS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ABFN 偶氮(二)甲酰胺ABN 偶氮(二)异丁腈ABPS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B英文缩写全称BAA正丁醛苯胺缩合物BAC 碱式氯化铝BACN 新型阻燃剂BAD 双水杨酸双酚A酯BAL 2,3-巯(基)丙醇B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S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BC 叶酸BCD β-环糊精BCG 苯顺二醇BCNU 氯化亚硝脲BD 丁二烯BE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BEE 苯偶姻乙醚BFRM 硼纤维增强塑料BG 丁二醇BGE 反应性稀释剂BHA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BHT 二丁基羟基甲苯BL 丁内酯BLE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BLP 粉末涂料流平剂B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C 团状模塑料BMU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BN 氮化硼BNE 新型环氧树脂BNS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BOA己二酸辛苄酯BOP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BOPP 双轴向聚丙烯BP 苯甲醇BPA双酚ABPBG 邻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BPF 双酚FBPMC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BPO 过氧化苯甲酰BPP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BPPD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化酯BPS 4,4’-硫代双(6-特丁基-3-甲基苯酚) BPTP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BR 丁二烯橡胶BRN 青红光硫化黑BROC 二溴(代)甲酚环氧丙基醚BS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BS-1S 新型密封胶BSH 苯磺酰肼BSU N,N’-双(三甲基硅烷)脲BT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BTA苯并三唑BTX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BX 渗透剂BXA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BZ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C英文缩写全称CA醋酸纤维素CAB 醋酸-丁酸纤维素CAN 醋酸-硝酸纤维素CAP 醋酸-丙酸纤维素CBA化学发泡剂CDP 磷酸甲酚二苯酯CF 甲醛-甲酚树脂,碳纤维CFE 氯氟乙烯CFM 碳纤维密封填料CFRP 碳纤维增强塑料CLF 含氯纤维CMC 羧甲基纤维素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CMD 代尼尔纤维CMS 羧甲基淀粉D英文缩写全称DAF 富马酸二烯丙酯DAIP 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M 马来酸二烯丙酯DAP 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 TBP 四溴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BA己二酸二丁酯DBEP 邻苯二甲酸二丁氧乙酯DB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R 二苯甲酰间苯二酚DBS 癸二酸二癸酯DCCA二氯异氰脲酸DCCK 二氯异氰脲酸钾DCCNa 二氯异氰脲酸钠DCHP 邻苯二甲酸二环乙酯DCPD 过氧化二碳酸二环乙酯DDA己二酸二癸酯DDP 邻苯二甲酸二癸酯DEAE 二乙胺基乙基纤维素DEP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TA二乙撑三胺DFA薄膜胶粘剂DHA己二酸二己酯DHP 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S 癸二酸二己酯DIBA己二酸二异丁酯DIDA己二酸二异癸酯DIDG 戊二酸二异癸酯DIDP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NA己二酸二异壬酯DINP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Z 壬二酸二异壬酯DIOA己酸二异辛酯E英文缩写全称E/E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P 乙烯/丙烯共聚物E/P/D 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E/TEE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V AC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 A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A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K 乙基戊丙酮EBM 挤出吹塑模塑EC 乙基纤维素ECB 乙烯共聚物和沥青的共混物ECD 环氧氯丙烷橡胶ECTEE 聚(乙烯-三氟氯乙烯)ED-3 环氧酯EDC 二氯乙烷EDTA乙二胺四醋酸EEA乙烯-醋酸丙烯共聚物EG 乙二醇2-EH 异辛醇EO 环氧乙烷EOT 聚乙烯硫醚EP 环氧树脂EPI 环氧氯丙烷EPM 乙烯-丙烯共聚物EPOR 三元乙丙橡胶EPR 乙丙橡胶EPS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AN 乙烯-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EPT 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EPVC 乳液法聚氯乙烯EU 聚醚型聚氨酯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E 乙烯基乙基醚EXP 醋酸乙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F英文缩写全称F/VA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F-23 四氟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F-30 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F-40 四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FDY 丙纶全牵伸丝FEP 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NG 耐水硅胶FPM 氟橡胶FRA 纤维增强丙烯酸酯FRC 阻燃粘胶纤维FRP 纤维增强塑料FRPA-101 玻璃纤维增强聚癸二酸癸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1010树脂) FRPA-610 玻璃纤维增强聚癸二酰乙二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10树脂) FWA 荧光增白剂G英文缩写全称GF 玻璃纤维GFRP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TP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促进剂GOF 石英光纤GPS 通用聚苯乙烯GR-1 异丁橡胶GR-N 丁腈橡胶GR-S 丁苯橡胶GRTP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GUV 紫外光固化硅橡胶涂料GX 邻二甲苯GY 厌氧胶H英文缩写全称H 乌洛托品HDI 六甲撑二异氰酸酯HDPE 低压聚乙烯(高密度)HEDP 1-羟基乙叉-1,1-二膦酸HFP 六氟丙烯HIPS 高抗冲聚苯乙烯HLA 天然聚合物透明质胶HLD 树脂性氯丁胶HM 高甲氧基果胶HMC 高强度模塑料HMF 非干性密封胶HOPP 均聚聚丙烯HPC 羟丙基纤维素HPM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T 六甲基磷酸三酰胺HS 六苯乙烯HTPS 高冲击聚苯乙烯I英文缩写全称IEN 互贯网络弹性体IHPN 互贯网络均聚物IIR 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IO 离子聚合物IPA 异丙醇IPN 互贯网络聚合物IR 异戊二烯橡胶IVE 异丁基乙烯基醚J英文缩写全称JSF 聚乙烯醇缩醛胶JZ 塑胶粘合剂K英文缩写全称KSG 空分硅胶L英文缩写全称LAS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CM 液态固化剂LDJ 低毒胶粘剂LDN 氯丁胶粘剂LDPE 高压聚乙烯(低密度)LDR 氯丁橡胶LF 脲LGP 液化石油气LHPC 低替代度羟丙基纤维素LIM 液体侵渍模塑LIPN 乳胶互贯网络聚合物LJ 接体型氯丁橡胶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M 低甲氧基果胶LMG 液态甲烷气LMWPE 低分子量聚乙稀LN 液态氮LRM 液态反应模塑LRMR 增强液体反应模塑LSR 羧基氯丁乳胶M英文缩写全称MA丙烯酸甲酯MAA甲基丙烯酸MABS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AL 甲基丙烯醛MBS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TE 甲基叔丁基醚MC 甲基纤维素MCA三聚氰胺氰脲酸盐MCPA-6 改性聚己内酰胺(铸型尼龙6)MCR 改性氯丁冷粘鞋用胶MDI 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MDI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 MDPE 中压聚乙烯(高密度)MEK 丁酮(甲乙酮)MEKP 过氧化甲乙酮MES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F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HIPS 改性高冲聚苯乙烯MIBK 甲基异丁基酮M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F 甲基甲酰胺MNA甲基丙烯腈MPEG 乙醇酸乙酯MPF 三聚氨胺-酚醛树脂MPK 甲基丙基甲酮M-PP 改性聚丙烯MPPO 改性聚苯醚MPS 改性聚苯乙烯MS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MSO 石油醚MTBE 甲基叔丁基醚MTT 氯丁胶新型交联剂MWR 旋转模塑MXD-10/6 醇溶三元共聚尼龙MXDP 间苯二甲基二胺N英文缩写全称NBR 丁腈橡胶NDI 二异氰酸萘酯NDOP 邻苯二甲酸正癸辛酯NHDP 邻苯二甲酸己正癸酯NHTM 偏苯三酸正己酯NINS 癸二酸二异辛酯NLS 正硬脂酸铅NMP N-甲基吡咯烷酮NODA己二酸正辛正癸酯NODP 邻苯二甲酸正辛正癸酯NPE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R 天然橡胶O英文缩写全称OBP 邻苯二甲酸辛苄酯ODA己二酸异辛癸酯ODPP 磷酸辛二苯酯OIDD 邻苯二甲酸正辛异癸酯OPP 定向聚丙烯(薄膜)OPS 定向聚苯乙烯(薄膜) OPVC 正向聚氯乙烯OT 气熔胶P英文缩写全称PA聚酰胺(尼龙)PA-1010 聚癸二酸癸二胺(尼龙1010)PA-11 聚十一酰胺(尼龙11)PA-12 聚十二酰胺(尼龙12)PA-6 聚己内酰胺(尼龙6)PA-610 聚癸二酰乙二胺(尼龙610)PA-612 聚十二烷二酰乙二胺(尼龙612)PA-66 聚己二酸己二胺(尼龙66)PA-8 聚辛酰胺(尼龙8)PA-9 聚9-氨基壬酸(尼龙9)PAA聚丙烯酸PAAS 水质稳定剂PABM 聚氨基双马来酰亚胺PAC 聚氯化铝PAEK 聚芳基醚酮PAI 聚酰胺-酰亚胺PAM 聚丙烯酰胺PAMBA抗血纤溶芳酸PAMS 聚α-甲基苯乙烯PAN 聚丙烯腈PAP 对氨基苯酚PAPA聚壬二酐PAPI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R 聚芳酰胺PAR 聚芳酯(双酚A型)PAS 聚芳砜(聚芳基硫醚)PB 聚丁二烯-[1,3]PBAN 聚(丁二烯-丙烯腈)PBI 聚苯并咪唑PBMA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BN 聚萘二酸丁醇酯PBR 丙烯-丁二烯橡胶PBS 聚(丁二烯-苯乙烯)PBS 聚(丁二烯-苯乙烯)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C 聚碳酸酯PC/ABS 聚碳酸酯/ABS树脂共混合金PC/PBT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弹性体共混合金PCD 聚羰二酰亚胺PCDT 聚(1,4-环己烯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PCE 四氯乙烯PCMX 对氯间二甲酚PCT 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对二甲醇酯PCT 聚己内酰胺PCTEE 聚三氟氯乙烯PD 二羟基聚醚PDAIP 聚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PDAP 聚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PDMS 聚二甲基硅氧烷PTA对苯二甲酸R英文缩写全称RE 橡胶粘合剂RF 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L 间苯二酚-甲醛乳胶RP 增强塑料RP/C 增强复合材料RX 橡胶软化剂S英文缩写全称S/MS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SAN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S 仲烷基磺酸钠SB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 丁苯橡胶SB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C 硅橡胶气调织物膜SDDC 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钠SE 磺乙基纤维素SGA丙烯酸酯胶SI 聚硅氧烷SIS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SEBS 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M 苯乙烯SMA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PP 间规聚苯乙烯SPVC 悬浮法聚氯乙烯SR 合成橡胶ST 矿物纤维T英文缩写全称TAC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ME 甲基叔戊基醚TAP 磷酸三烯丙酯TBE 四溴乙烷TBP 磷酸三丁酯TCA三醋酸纤维素TCCA三氯异氰脲酸TCEF 磷酸三氯乙酯TCF 磷酸三甲酚酯TCPP 磷酸三氯丙酯TDI 甲苯二异氰酸酯TEA三乙胺TEAE 三乙氨基乙基纤维素TEDA三乙二胺TEFC 三氟氯乙烯TEP 磷酸三乙酯TFE 四氟乙烯THF 四氢呋喃TLCP 热散液晶聚酯TMP 三羟甲基丙烷TMPD 三甲基戊二醇TMTD 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硫化促进剂TT) TNP 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TPA对苯二甲酸TPE 磷酸三苯酯TPS 韧性聚苯乙烯TPU 热塑性聚氨酯树脂TR 聚硫橡胶TRPP 纤维增强聚丙烯TR-RFT 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TRTP 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TTP 磷酸二甲苯酯U英文缩写全称U 脲UF 脲甲醛树脂UHMWP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 不饱和聚酯V英文缩写全称V AC 醋酸乙烯酯V A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V AM 醋酸乙烯V AMA醋酸乙烯-顺丁烯二酐共聚物VC 氯乙烯VC/CDC 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VC/E 氯乙烯/乙烯共聚物VC/E/MA氯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VC/E/V AC 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VC/MA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VC/MMA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VC/OA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VC/V AC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VCM 氯乙烯(单体)VCP 氯乙烯-丙烯共聚物VCS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VDC 偏二氯乙烯VPC 硫化聚乙烯VTPS 特种橡胶偶联剂W英文缩写全称WF 新型橡塑填料WP 织物涂层胶WRS 聚苯乙烯球形细粒X英文缩写全称XF 二甲苯-甲醛树脂XMC 复合材料Y英文缩写全称YH 改性氯丁胶YM 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乳YWG 液相色谱无定型微粒硅胶Z英文缩写全称ZE 玉米纤维ZH 溶剂型氯化天然橡胶胶粘剂ZN 粉状脲醛树脂胶从A到Z的化学品英语名称大全Acetals 缩醛类\\Acetic acid 乙酸\\Acetic acid n-butyl ester 乙酸正丁酯Acetic acid ethyl ester 乙酸乙酯Acetic acid isobutyl ester 乙酸异丁酯Acetic acid isopropyl ester 乙酸异丙酯Acetic acid methyl amyl ester 乙酸甲基戊酯Acetic acid methyl ester 乙酸甲酯Acetic acid-n-propyl ester 乙酸正丙酯Acetic acid vinyl ester 乙酸乙烯酯Acetic anhydride 乙酸酐\\Acrylic acid 丙烯酸\\Acrylic acid butyl ester 丙烯酸正丁酯Acrylic acid ethyl ester 丙烯酸乙酯Acrylic acid 2-ethylhexyl ester 丙烯酸2-乙基己酯Acrylic acid methyl ester 丙烯酸甲酯Alcohols 醇类\\Aldehydes 醛类\\Allylamine 烯丙胺Amines 胺类\\1-Aminobutane 1-氨基丁烷\\2-Aminobutane 2-氨基丁烷\\ Aminocyclohexane 氨基环己烷\\1-Amino-3-methyl butane 1-氨基-3-甲基丁烷\\2-Aminomethylfurane 2-氨甲基呋喃3-Aminomethylheptane 3-氨甲基庚烷\\1-Aminooctane 1-氨基辛烷\\1-Aminopropane 1-氨基丙烷\\2-Aminopropane 2-氨基丙烷\\B3(4),8(9)-Bis-(aminomethyl)-tricyclo[5.2.1.02.6] decane 3(4),8(9)-二-(氨甲基)-三环- [5.2.1.02.6] 癸烷\\1,2-Bis(tert-butylamino)ethane1.2-二(特丁基氨基)乙烷\\2,2-Bis-(hydroxymethyl)-1,3-propanediol 2,2-二-(羟甲基)-1,3-丙二醇3(4).8(9)-Bis-(hydroxymethyl)-tricyclo [5.2.1.02.6]decane 3(4),8(9)二(羟甲基)-三环- [5.2.1.02.6] 癸烷\\n-Butanal 正丁醛1,3-Butanediol 1,3-丁二醇n-Butanoic acid 正丁酸\\n-Butanoic anhydride 正丁酸酐\\n-Butanol 正丁醇2-Butanone 2-丁酮2-Butenal 2-丁烯醛Butoxyl® 乙酸3-甲氧基正丁酯n-Butyl acetate 乙酸正丁酯n-Butyl acrylate 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alcohol 正丁醇n-Butylamine 正丁胺sec-Butylamine 仲丁胺1,3-Butylene glycol 1,3-丁二醇n-Butyraldehyde 正丁醛n-Butyric acid 正丁酸\\n-Butyric anhydride 正丁酸酐\\Cn/i-C13/C15-Aldehyde 正/异-C13/C-15-醛Carboxylic acid esters 羧酸酯类\\Carboxylic acids 羧酸类\\CCS 500 CCS 500混合的溶剂Celfluid® 异丁醛-二-(2-乙基己基)-缩醛Celtone® Celtone® 混合的溶剂Crotonaldehyde 巴豆醛Cyclohexylamine 环己胺DDiacetone alcohol 双丙酮醇Diallylamine 二烯丙胺Diamines 二元胺类\\Diamylamine 二戊胺Dibutylamine 二丁胺Di-n-butylamine 二正丁胺Di-sec-butylamine 二仲丁胺N,N'-Di-tert-butylethylenediamine N,N'-二-特丁基乙二胺Di-n-butyl maleate 马来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EHP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3-Diethylaminopropylamine 3-二乙基氨基丙胺N,N-Diethyl-1,3-diaminopropane N,N-二乙基-1,3-二氨基丙烷\\ Di-(2-ethylhexyl)amine 二-(2-乙基己基)胺Di-(2-ethylhexyl) phthalate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ethyl phthalate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isobutylamine 二异丁胺Diisononylamine 二异壬胺Dimethylamine 二甲胺3-Dimethylaminopropylamine 3-二甲基氨基丙胺N,N-Dimethyl-n-butylamine N,N-二甲基正丁胺N,N-Dimethyl-1,3-diaminopropane N,N-二甲基-1,3-二氨基丙烷\\ N,N-Dimethyldipropylenetriamine N,N-二甲基二丙基三胺Dimethyl formamide 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 formamide 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 maleate 马来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2-Dimethylpropanediol-1,3 2,2-二甲基-1,3-丙二醇Di-(l-methylpropyl)amine 二-(1-甲基丙基)胺Di-(2-methylpropyl)amine 二-(2-甲基丙基)胺DMP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n-octylamine 二正辛胺Dioctyl maleate 马来酸二辛酯Dioctyl phthalate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P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pentaerythritol 双季戊四醇Di-(2-propenyl)amine 二(2-丙烯基)胺Dipropylamine 二丙胺Di-n-propylamine 二正丙胺EEthanal 乙醛Ethanoic acid 乙酸\\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Ethyl acrylate 丙烯酸乙酯2-Ethylbutanal 2-乙基丁醛2-Ethylbutanoic acid 2-乙基丁酸\\2-Ethylbutenal 2-乙基丁烯醛2-Ethyl-2-butenal 2-乙基-2-丁烯醛N-Ethyl-n-butylamine N-乙基正丁胺2-Ethylbutyraldehyde 2-乙基丁醛2-Ethylbutyric acid 2-乙基丁酸\\2-Ethylcaproic acid 2-乙基己酸\\2-Ethylhexylaldehyde 2-乙基己醛2-Ethylhexanal 2-乙基己醛2-Ethylhexanoic acid 2-乙基己酸\\2-Ethylhexanol 2-乙基己醇2-Ethylhexyl acrylate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thylhexylalcohol 2-乙基己醇2-Ethylhexylamine 2-乙基己胺N-Ethylmethylallylamine N-乙基甲基烯丙胺N-Ethyl-(2-methyl-2-propenyl)-amine N-乙基-(2-甲基-2-丙烯基)胺7-Ethyl-2-methyl-4-undecanol7-乙基-2-甲基-4-十--醇N-Ethyl-n-propylamine N-乙基正丙胺FFormaldehyde 甲醛Formcel®-n-butanol Formcel®-正丁醇Formcel®-methanol Formcel®-甲醇Formic acid 甲酸\\Formic acid methyl ester 甲酸甲酯Furfurylamine 糠胺GGenomoll® 100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P, DEHP)Glycolic acid n-butyl ester 乙醇酸正丁酯Hn-Heptanal 正庚醛n-Heptanoic acid 正庚酸\\n-Heptylaldehyde 正庚醛4-Hydroxy-4-methyl-2-pentanone 4-羟基-4-甲基-2-戊酮8-Hydroxymethyl-tricyclo[5.2.1.02.6]decane 8-羟甲基-三环-[5.2.1.02.6]癸烷\\ IIsobutanol 异丁醇Isobutyl acetate 乙酸异丁酯Isobutylamine 异丁胺Isobutyraldehyde 异丁醛Isobutyraldehyde-di-(2-ethylhexyl)-acetal 异丁醛-二-(2-乙基己基)-缩醛Isobutyric acid 异丁酸\\Isobutyric anhydride 异丁酸酐\\Isononanal 异壬醛Isononanoic acid 异壬酸\\Isononanol 异壬醇Isononylaldehyde 异壬醛Isononylamine 异壬胺Isooctadecyl alcohol 异十八醇Isopropyl acetate 乙酸异丙酯Isopropylamine 异丙胺Isovaleraldehyde 异戊醛Isovaleric acid 异戊酸\\KKetones 酮类\\MMaleic acid di-n-butyl ester 马来酸二正丁酯Maleic acid di-(2-ethylhexyl) ester 马来酸二-(2-乙基己)酯Maleic acid dimethyl ester 马来酸二甲酯MEK 甲乙酮Mesityloxide 亚异丙基丙酮Methanoic acid 甲酸\\Methanol 甲醇Methoxybutanol 甲氧基丁醇3-Methoxy-l-butanol 3-甲氧基-1-丁醇3-Methoxy-1-butyl acetate 3-甲氧基-1-丁酯Methyl acetate 乙酸甲酯Methyl acrylate 丙烯酸甲酯Methyl alcohol 甲醇N-(2-Methallyl)-ethylamine N-(2-甲基丙烯基)-乙胺Methylamine 甲胺Methyl amyl acetate 乙酸甲基戊酯2-Methylbutanal 2-甲基丁醛3-Methylbutanal 3-甲基丁醛2-Methylbutanoic acid 2-甲基丁酸\\3-Methylbutanoic acid 3-甲基丁酸\\3-Methylbutylamine 3-甲基丁胺2-Methylbutyraldehyde 2-甲基丁醛2-Methylbutyric acid 2-甲基丁酸\\3-Methylbutyric acid 3-甲基丁酸\\2-Methyldecanal 2-甲基葵醛Methyl ethyl ketone 甲乙酮Methyl formate 甲酸甲酯Methylisobutylcarbinol 甲基异丁基甲醇Methyl isobutyl ketone 甲基异丁基酮Methylnonylacetaldehyde 甲基壬基乙醛Methyloctylacetaldehyde 甲基辛基乙醛2-Methylpentanal 2-甲基戊醛4-Methyl-2-pentanol 4-甲基-2-戊醇4-Methylpentanone-2 4-甲基-2-戊酮2-Methyl-2-pentene-4-one 2-甲基-2-戊烯基-4-酮2-Methylpropanal 2-甲基丙醛2-Methylpropionic acid 2-甲基丙酸\\2-Methylpropanol 2-甲基丙醇2-Methylpropionic anhydride 2-甲基丙酸醉\\2-Methylpropylamine 2-甲基丙胺2-Methylundecanal 2-甲基十一醛2-Methylvaleraldehyde 2-甲基戊醛MIBK 甲基异丁基酮MNA 甲基壬基乙醛MOA 甲基辛基乙醛Mono alcohols 一元醇类\\Monoamines, primary 一烷基胺类\\Monoamines, secondary 二烷基胺类\\ Monoamines, tertiary 三烷基胺类\\ Monomers 单体\\NNeopentyl glycol 新戊二醇n-Nonanal 正壬醛Nonanoicacid 壬酸\\n-Nonanoic acid 正壬酸\\Nonylaldehyde 正壬醛Nonanal 壬醛On-Octylamine 正辛胺PParaformaldehyde 多聚甲醛Pelargonaldehyde 壬醛Pelargonic acid 壬酸\\Pentaerythritol 季戊四醇n-Pentanal 正戊醛n-Pentanoic acid 正戊酸\\Pentanol 45 戊醇45Phthalic acid di-n-butyl ester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thatic acid diethyl ester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Phthalic acid dimethyl ester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Polyols 多元醇类\\Polyoxymethylene 聚甲醛Polysolvan O® 乙醇酸正丁酯Primary monoamines 一烷基胺类\\n-Propanal 正丙醛n-Propanoic acid 丙酸, 正丙酸\\n-Propanol 正丙醇Propenoic acid 丙烯酸\\2-Propenylamine 2-丙烯基胺n-Propionaldehyde 丙醛Propionic acid 丙酸\\Propionic anhydride 丙酸酐\\Propyl acetate 乙酸正丙酯n-Propyl alcohol 正丙醇n-Propylamine 正丙胺SSAIB 蔗糖乙酸酯异丁酸酯Succrose acetate isobutyrate 蔗糖乙酸酯异丁酸酯Secondary monoamines 二烷基胺类\\Sodium formate 甲酸钠TTCD-Alcohol M TCD-醇MTCD-Alcohol DM TCD-醇DMTCD-Diamine TCD-二胺TCD-Ketone A TCD-酮ATertiary monoamines 三烷基胺类\\Tetradecanol 十四醇Triallylamine 三烯丙胺Triamines 三元胺类\\Tributylamine 三丁胺Tri-n-butylamine 三正丙胺Tricyclo[5.2.1.02.6] decane-8-one 三环[5.2.1.02.6]癸烷-8-酮Triethyleneglycol di-n-heptanoate(3G7) 三甘醇二正庚酸酯(3G7)Triethyleneglycol di-2-ethylhexanoate (3G8, 3GO) 三甘醇二-2-乙基己酸酯(3G8, 3GO)Trimethylamine 三甲胺3,5,5-Trimethylhexanal 3,5,5-三甲基己醛3,5,5-Trimethylhexanoic acid 3,5,5-三甲基己酸\\3,5,5-Trimethylhexylamine 3,5,5-三甲基己胺Trimethylolpropane 三羟甲基丙烷\\Trimethylpentanediol 三甲基戊二醇2,2,4-Trimethylpentane-1,3-diol 2,4,4-三甲基-1,3-戊二醇Trioctylamine 三辛胺Tri-n-octylamine 三正辛胺Tri-(2-propenyl)amine 三-(2-丙烯基)胺Tripropylamine 三丙胺Tri-n-propylamine 三正丙胺1,1,1-Tris-(hydroxymethyl)-propane 1,1,1-三-(羟甲基)-丙烷\\ Vn-Valeraldehyde 正戊醛n-Valeric acid 正戊酸\\Vinyl acetate 乙酸乙烯酯。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2072--2-甲基丙烯醛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 剂接触猛烈反应。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烟气。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 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 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2-甲基丙烯醛;异丁烯醛
化学品英文名:2-methylacrolein;methacrolein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 编:
传 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2-甲基丙烯醛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 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 撤离。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浓度
CAS No. 78-85-3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 中闪点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
症、水肿和痉挛,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容易自聚。在空气中久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 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 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 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 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 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 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 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2-甲基丙烯醛与1,3-丁二烯的Diels-Alder反应的理论研究
种 非常重 要 的方 法 , 近年 来 已引 起 人 们 的广 泛 关
注 。对 D es d r 应 进一 步 的研 究 表 明 ,D es il Ale 反 - il — Ale 反 应 具 有 较 高 的立 体 选 择 性 和 区域 选 择 性 。 dr 改 变 D esAle 反应 的反 应物 , 产 生 许 多不 同类 il d r - 会 型 的化 合 物[ 。 因此 , il Ale 1 ] D es d r反 应 已 经 引起 实 -
在 于反 应是协 同进 行 的 , 是 分步 进行 的 。 还
本文 采用 2甲基 丙烯 醛与 1 3丁二烯 作 为反 应 一 ,一
O
I 1
C o H N T
—、 >
、 C HO XT
。 CHO
●
s— el s
。
s i —c s
广 。
xc
图 1 反 应 路 径 示 意 图
本 文 采 用 密 度 泛 函理 论 的 B L 3 YP 方 法 , 6 3 以 — 1
含有 共 轭二烯 结 构 的双烯 和含 不饱 和 键 的二烯 亲 和物 发 生 1 4 , 一加 成 反应 , 成 环 状 化合 物 的反 生
应 叫 双 烯 合 成 反 应 。 双 烯 合 成 反 应 是 0. es和 Di l
维普资讯
20 0 7年 5月 第 2 5卷第 3 期
安 徽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An u n t u e o u a i n o r a h i s i t fEd c t o I t o
M a .2 7 y 00
验 化 学 家 和 理 论 化 学 家 的 广 泛 重 视 。 目前 , Di s 对 e- l
丙烯醛的环境污染
丙烯醛的环境污染丙烯醛,又称丙烯基醛、丙烯醛醇、2-丙烯醛、甲基乙烯酮,分子式C3H4O,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生产过程中。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丙烯醛在生产和使用过程种难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
一、丙烯醛的来源和性质丙烯醛来源于丙烯与氧气的反应,也可由丙烯和甲醛催化剂反应而成。
丙烯醛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典型的醛基,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有醛味,密度和熔点较低,易挥发,易燃,甚至有爆炸性。
二、丙烯醛对环境的污染丙烯醛在生产、储存、使用和废弃等过程种,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和丙烯醛的性质密不可分:1、丙烯醛挥发性强。
丙烯醛在室温下挥发性强,易蒸发成气体,形成空气污染,同时直接进入人的呼吸道和皮肤。
2、丙烯醛易在空气中形成臭氧。
它与氮氧化物反应后会形成臭氧,同样会对环境和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如引起眼痛、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慢性病。
3、丙烯醛对水源污染。
丙烯醛在水中较为稳定,难以生态分解,进入水源后会对水体微生物产生很大伤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中酸碱度发生变化,严重的会使水体的生命链和物种受到极大破坏。
4、丙烯醛在土壤中的污染。
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地区,通常为丙烯醛直接释放到土壤中或通过地下水的运动而进入土壤,在这种情况下,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毒性。
5、丙烯醛对人的危害。
长期在高浓度丙烯醛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人们会出现呼吸道困难、咳嗽、皮疹、溃疡、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会引起肺癌、鼻咽癌等疾病。
三、防止丙烯醛环境污染的措施防止丙烯醛的环境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源头入手,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避免丙烯醛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切实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下面提出一些具体措施:1、加强环保配套措施。
生产单位要配备废气收集、净化设备,对排放空气中的丙烯醛进行监控和回收。
2、规范使用环保技术。
在丙烯醛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方法控制排放污染物。
常见的毒性危害化学介质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氯乙烯、α—萘胺(列入本表,作为极度危害化学介质.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入本表,作为高度危害化学介质.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密封性,致密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为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化学介质:氯乙烯、α—萘胺应列为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化学介质。
爆炸危险介质。
2,3-二甲基-1,3-丁二烯的合成研究
结论
致谢
选题依据
2,3-二取代-1,3—丁二烯的合成方法: 1、
2、
Diels-Alder反应:
CHO +
hv
CHO
皮宗新.2-甲基丙烯醛与1,3-丁二烯的Diels-Alder反应的理论研究[D].安徽教育学院 学报. 2007,第25卷:69-71.
实验步骤
1、丁二酮的合成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低温的条件下,草酰氯和甲 基溴化镁在四氢呋喃中反应生成2,3-丁二酮。
(ml) (ml)
2,3-丁 2,3-丁 二酮理 二酮实 温度 时间 论产量 际产量 产率 (℃) (min) (g) (g) (%)
3 3.6 24 12 10.2 -20 30 2.58 2.1 82.3
4 3.6 24 12 10.2 -20 45 2.58 2.12 83.6
结论:反应时长为45min时,产率更高。
5.8
0.06 1.5 0.984
2,3-二 甲基1,3-丁 二烯实 际产量 (g)
0.51
产率 (%)
52
3 1.05
5.8
0.06
2
0.984
0.55
56
结论:反应时长为2h的条件下,产率更高。
100
红外谱图分析
%T
75
502,3-丁二酮的红外谱图:
4500
4250
4000
3750
3500
3250
在低温四氢呋喃做溶剂的条件下丁二酮和甲基溴化镁反应生成二醇再用适量浓磷酸脱水生成在低温四氢呋喃做溶剂的条件下丁二酮和甲基溴化镁反应生成二醇再用适量浓磷酸脱水生成23二甲基13丁二烯
2,3-二甲基-1,3-丁二烯的合成
2-甲基丙烯醛78-85-3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 部分)。
7 安全操作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 以防止泄漏。建议的贮存温度:2-8°C对光线敏感对空气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美国)或EN166(欧盟)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 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 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 理.请清洗并吹干双手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376标 准。 身体保护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2024版有机化学基础66页以2—甲基丙烯酸合成卡托普利流程
2024版有机化学基础66页以2—甲基丙烯酸合成卡托普利流程卡托普利(Captopril)是一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2004版有机化学基础第66页上以2-甲基丙烯酸合成卡托普利的流程。
合成卡托普利的反应路线如下:步骤1:2-甲基丙烯酸(化合物A)和丙烯醛缩合反应生成3-羟丁醛(化合物B)。
这一步可以通过使用硼氢化钠(NaBH4)作为还原剂进行,同时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溶剂。
步骤2:在碱性条件下,化合物B与丙二酸二乙酯(化合物C)进行酯化反应,生成3-([(2-甲基-1-氧代丙基)氨基]物理)-2-丙酸乙酯(化合物D)。
此反应中,碱催化剂如吡咯烷(Py)或二乙胺(Et2NH)可以使用。
步骤3:对化合物D进行酰胺化反应,使用三氯化磷(PCl3)作为催化剂和异丙胺(i-PrNH2)作为胺试剂,生成卡托普利的前体化合物E。
步骤4:最后一步是将化合物E的保护基进行脱保护,将羟甲基转化成硫代化物。
这一步使用硫化氢(H2S)作为脱保护剂,生成最终的卡托普利(化合物F)。
整个合成卡托普利的反应路线可以总结为下面的方程式:化合物A+丙烯醛→化合物B化合物B+化合物C→化合物D化合物D+PCl3+i-PrNH2→化合物E化合物E+H2S→化合物F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反应路线中的化合物A、B、C、D、E和F分别为具体的化学结构,其中化合物B、C、D、E和F均在反应过程中是以中间体的形式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2-甲基丙烯酸是卡托普利的关键结构单元,它通过与其他官能团的反应进行化学变换,最终合成了卡托普利。
这个反应路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合成卡托普利,使其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高血压药物。
α-甲基丙烯醛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α-甲基丙烯醛化学品英文名:α-methacrylaldehyde;2-methylacrolein化学品别名:异丁烯醛CASNo.:78-85-3ECNo.:201-150-1分子式:C4H6O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剧毒。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2;急毒性-口服,类别3;急毒性-皮肤,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毒性-吸入,类别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呼吸道刺激,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致命,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漱口。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 合成
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Imazalil)是一种广谱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
其合成方法有多种途径,以下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
一、醇胺反应法1. 原料准备需要准备2-甲基丙烯醛和丙二醇醚两种原料。
2-甲基丙烯醛是通过乙酸乙酯和甲醛的缩合反应得到;丙二醇醚则是通过水合甲醛和乙烯烷基醚的反应制备。
2. 反应步骤将2-甲基丙烯醛和丙二醇醚放入反应釜中,回流反应12-24小时。
反应结束后,用稀盐酸溶液对反应产物进行中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即为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
二、氧化还原法1. 原料准备需要准备对甲苯磺酸、氯化苄和亚硝酸钠三种原料。
对甲苯磺酸是通过对甲苯磺酰胺和盐酸的中和反应制备;氯化苄则是通过对氯苯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得到;亚硝酸钠是由亚硝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得到。
2. 反应步骤将对甲苯磺酸和氯化苄加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反应至温度升高并维持一段时间。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沉淀出来,经过洗涤、干燥,即得到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
总结: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是一种重要的杀菌剂,在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合成方法有多种途径,上述介绍的两种方法均比较常见,选择合适的合成路线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合成效率,促进产品的生产和应用。
需要注意安全生产,合成过程中需注意加强安全防护,避免有害物质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希望上述信息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促进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的合成和应用。
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Imazalil)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具有广泛的杀菌特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在农业领域,它被广泛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的保护,能够有效地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和保持产品的质量。
在食品加工领域,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可以用于防霉、防腐等处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由于其出色的杀菌效果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的生产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 20660和GB 5044
续表3.0.5 名 称 序号 丁基锂(溶于戊烷溶液) 146 丁基锂(溶于庚烷溶液) 147 丁烯-1 148 异丁烯 149 丁烯-2(顺) 150 丁烯-2(反) 151 丁烯醛 152 正丁烷 153 异丁烷 154 丁腈 155 丁酮[甲(基)乙(基甲)酮] 156 丁酸 157 正丁醇 158 异丁醇 159 仲丁醇 160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表3.0.3-2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 称 名 称 序号 二甲腈(不对称) 肼(联氨) 32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33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环氧氯丙烷 34 二硝基苯(间、邻、对) 速灭威 35 二硝基氯化苯 臭氧 36 1,2—二溴乙烷 倍硫磷 37 1,2—二溴氯丙烷 敌百虫 38 二氯四氟丙酮 敌敌畏 39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氟 40 3—丁烯腈(烯丙基腈) 氟化氢(氢氟酸) 41 十氟化硫 砷化氢 42 三氟化氯 菸碱(烟碱、尼古丁) 43 三硝基甲苯(TNT) 硒化氢 44 三氯化磷 硫酸二甲酯 45 五氯化磷 氰 46 丙烯腈 氯 47 丙烯酰胺 氯丹(氯化茚) 48 丙烯醛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49
甲基环戊二烯 甲基环戊烷 甲基肼 甲烷 甲硫醇 甲酸(蚁酸) 甲酸乙酯 甲酸正丁酯 甲酸异丁酯 甲酸正戊酯 甲酸异戊酯 甲酸甲酯 甲醇(木精) 甲醛 四乙基铅 四甲基铅 四甲基锡 四氢呋喃 四氢糠醇 四羰基镍 发生炉煤气 亚硝酸乙酯 杂醇油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呋喃[氧(杂)茂] 吡啶[氮(杂)苯] 1-辛烯 正-辛烷 汽油 环丁烷 环已烷 环已酮 环丙烷 环戊烷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1,2-环氧丁烷 环氧丙烷 环氧氯丙烷 苯 苯乙烯 苯(甲)酸乙酯 苯甲醛(苦杏仁油)
甲基丙烯醛的合成研究进展
第51卷第5期 辽 宁 化 工 Vol.51,No. 5 2022年5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May,2022甲基丙烯醛的合成研究进展伏 琪(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42)摘 要: 甲基丙烯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通过异丁烯(叔丁醇)氧化法、异丁烷氧化法以及甲醛与丙醛缩合法3种途径合成。
介绍了这3种甲基丙烯醛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甲醛与丙醛经曼尼希反应制备甲基丙烯醛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因此深入研究甲醛与丙醛制备甲基丙烯醛的仲胺类催化剂对提高反应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甲基丙烯醛;催化剂;曼尼希反应中图分类号:TQ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2)05-0715-04甲基丙烯醛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且有强烈刺激性臭味[1-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共聚物和树脂的制造,是乙烯羰基法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中重要的中间产物[3-4]。
此外,甲基丙烯醛还可用于生产甲基丙烯酸高级酯、腈纶第二单体、丙烯酸类胶黏剂、不饱和聚酯交联剂和聚合物混凝土等[5]。
本文综述了甲基丙烯醛生产方法,包括异丁烯(叔丁醇)氧化法[6-7]、异丁烷氧化法[8]和甲醛与丙醛缩合法,重点阐述了甲醛与丙醛缩合制备甲基丙烯醛的反应,对该系列的仲胺类催化剂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催化剂发展对于制备甲基丙烯醛的影响,对未来仲胺类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甲基丙烯醛的合成方法1.1 异丁烯(叔丁醇)氧化法原油经过催化裂化装置后产生大量的叔丁醇、异丁烯,同时叔丁醇在脱水后可得到异丁烯,因此利用异丁烯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醛是对石油资源的充分利用[9-10]。
异丁烯在以Mo-Bi为主要成分的催化剂作用下,经过选择性氧化可以得到甲基丙烯醛。
三菱丽阳公司公布了一种将异丁烯或叔丁醇与分子氧进行气相催化制备甲基丙烯醛的方法[11],该方法中提出了Mo a Bi b Fe c X d Y e Z f O g催化剂,所需反应的温度低于常规催化剂所需的温度。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2 2,6-二乙基苯胺
13 二甲胺
14 二甲基乙酰胺
15 二甲基二氯硅烷
16 二甲基甲酰胺
17 二甲基苯胺
18 N,N-二甲基苯胺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66 二甲腈(不对称)
67 二甲硫醚
68 二甲醚(甲醚)
69 二苯醚(联苯醚)
70 1,1-二氟乙烯
71 1,1-二氟乙烷
72 二氧六环
73 二硫化碳
74 1,1-二氟乙烯(偏二氯乙烯)
75 1,2-二氯乙烯(顺)(均二氯乙烯)
14 异氰酸甲酯
15 汞(水银)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16 苯并(a)芘
17 硫芥(芥子气)
18 氰化氢(氢氰酸)
19 氯甲醚
20 羰基镍
注:当毒 性程度分
类用于确 定压力容 器致密性
74 萘
75 a-萘胺(1-萘胺,甲萘胺)(注)
76 a-萘胺(1-萘酚,甲萘酚)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实用
CC
C
H
H
3-(E-2-氯乙烯基)-(1Z,3Z)-1-氯-1,3-己二烯
第21页,共72页。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 R/S 法——该法是将最小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的位 置,再看其它三个基团,按次序规则由大到小的顺序,若为 顺时针为R;反之为 S 。
CH2C6H5
+
= CH3
N CH2CH C6H5
CH2 Cl
第60页,共72页。
Z-1-氟-1-氯-2-溴乙烯
E-3-乙基-2-己烯
第61页,共72页。
命名举例
第62页,共72页。
第63页,共72页。
★当分子中双键数目增加时,顺反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加,如:
第64页,共72页。
解: (1)(2)有顺反异构,(3)无顺反异构
(1) CH3CH2
CH2CH3 CH3CH2
( 正)己烷
己烷
CH3CH2CHCH2CH3 CH3
叔己烷 3-甲基戊烷
CH3CHCH2CH2CH3
CH3
异己烷
2-甲基戊烷
CH3 CH3-C-CH2CH3
CH3
新己烷
2,2-二甲基丁烷
第27页,共72页。
CH3 CH3-CH C-CH2-CH-CH3
CH3 CH3 CH3
2,3,3,5-四甲基己烷
1,4-苯醌
2-甲基- 1,4-苯醌 2-甲基- 1,4-萘醌
2,6-萘醌
邻苯醌
1,2-苯醌
1,2-萘醌
9,10-蒽醌
第51页,共72页。
9,10-菲醌
丙酸
2-甲基丁酸 α-甲基丁酸
2-甲基丙烯酸 α-甲基丙烯酸
环戊基甲酸
常见极度,高度危害介质
15.1哪些是易燃介质《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所指的“易燃介质”为主要用于爆炸危险介质类别的划定。
规程中的“易燃介质”即为爆炸危险介质爆炸危险介质系数指其气体或液体的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0%的介质,详见15.1压力容器中介质为混合物时,应以介质的组成和爆炸危险介质的划分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是否属于爆炸危险介质按HGJ43-9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中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2,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4表15.2-1 毒性危害程度分级依据分级指标I 极度危害II 高度危害III 中度危害Ⅳ轻度危害吸入LC 50,mg/m 3<200200-2000->20000经皮LD 50,mg/m 3<100100-500->2500急性毒性经口LD 50,mg/m 3<2525-500->5000急性中毒发病状况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生产中可发生中毒,愈后良好偶尔发和中毒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慢性中毒发病状况患病率高薪(≥5%)患病率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慢性中毒后果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脱离接触后,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致癌性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实验动物致癌物无致癌物最高允许浓度mg/m 3<0.10.1- 1.0->10。
丙烯醛加成机理
丙烯醛加成机理丙烯醛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3H4O,它具有一个碳碳双键和两个碳氢键。
在有机化学中,丙烯醛的加成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反应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丙烯醛加成反应的机理。
在加成反应中,丙烯醛的双键和氢原子分别与一个亲核试剂(如醇、氨等)和一个亲电子试剂(如氢离子、卤素等)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
加成反应可以发生在双键的碳原子上,也可以发生在双键的氧原子上。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丙烯醛加成反应的机理。
当丙烯醛与醇发生加成反应时,首先是醇的氧原子向丙烯醛的双键碳原子进行亲核进攻,生成中间体2-羟基丙烯醛。
这个中间体非常不稳定,很快就会发生分子内的羟基去质子化,生成新的碳碳单键。
这个新生成的碳碳单键与原来的碳碳双键形成共轭体系,使分子更加稳定。
当丙烯醛与氨等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时,首先是氨的氮原子向丙烯醛的双键碳原子进行亲核进攻,生成中间体2-氨甲基丙烯醛。
这个中间体也可以发生分子内的去质子化,生成新的碳氮单键。
这个新生成的碳氮单键与原来的碳碳双键形成共轭体系,使分子更加稳定。
当丙烯醛与氢离子等亲电子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时,首先是氢离子的氢原子向丙烯醛的双键碳原子进行亲电子进攻,生成中间体1-氢甲基丙烯醛。
这个中间体也可以发生分子内的去质子化,生成新的碳氢单键。
这个新生成的碳氢单键与原来的碳碳双键形成共轭体系,使分子更加稳定。
在丙烯醛的加成反应中,反应速率取决于进攻试剂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不同类型的进攻试剂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因此可以用于合成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此外,反应条件也会影响加成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通常,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等因素都会对加成反应产生影响。
在实际的有机合成中,丙烯醛的加成反应通常是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进行的。
例如,在特定的溶剂中、在特定的温度下、在特定的催化剂存在下等。
这些特定的反应条件可以使加成反应更加快速和高效地进行,同时也可以提高选择性,生成所需的化合物。
总之,丙烯醛的加成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
甲基丙烯醛分子量
甲基丙烯醛分子量甲基丙烯醛(Methyl vinyl ketone,简称MVK)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4H6O,分子量为70.09。
下面将从MVK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结构特点甲基丙烯醛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甲基基团和一个丙烯醛基团。
甲基基团由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丙烯醛基团由三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
这种分子结构使得甲基丙烯醛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甲基丙烯醛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辛辣的刺激性气味。
它能够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在常温下呈液态。
甲基丙烯醛的沸点为81-82℃,相对密度为0.81。
三、化学性质1. 甲基丙烯醛具有较强的亲电性,可以与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例如,它可以与胺、醇等亲核试剂反应,形成相应的加合物。
2. 甲基丙烯醛可以进行自身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这种聚合反应一般是通过引发剂或光引发剂的作用进行的。
3. 甲基丙烯醛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醛酮化合物。
这种反应一般需要氧气或氧化剂的存在。
4. 甲基丙烯醛还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以被氢化试剂还原为相应的醇化合物。
四、应用领域甲基丙烯醛在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甲基丙烯醛可以作为有机合成中的中间体,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酮类、醇类、醛类等。
2. 甲基丙烯醛可以用作引发剂或光引发剂,用于聚合反应的引发剂体系。
3. 甲基丙烯醛可以作为染料和颜料的原料,用于染料工业和颜料工业。
4. 甲基丙烯醛还可以用于制备医药中间体,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总结起来,甲基丙烯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辛辣的气味和一系列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它在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有机合成、聚合反应、染料工业、颜料工业和生物医药领域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甲基丙烯醛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质的理化常数
CA
国标编号: 32072
78-85-3
S:
中文名称: 2-甲基丙烯醛
英文名称: 2-Methyl propenal;Metharolein
别名: 异丁烯醛
分子
分子式: C4H6O;CH2C(CH3)CHO
70.09
量:
熔点: -81℃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5;
蒸汽压: -1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臭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40(有毒品)
用于共聚物和树脂制造,是甲基丙燃酸的生产原料和
用途:
热塑性塑料单体原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以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
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和痉挛,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11mg/kg(大鼠经口),364mg/kg(兔经皮)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
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毕,沐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
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