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光的折射的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

直观说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

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凸透镜成像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形状(如三角型)扎几个小孔,嵌入手电筒上的led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2.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标记出对应的灯珠位置,实验时用来比较物像是否同样大小。

1.灯珠的亮度更高,便于在较强光线环境下演示。

2.物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更科学。

7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其能够成清晰实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前。

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后。

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能够直观的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办法和部分成因。

8练习使用温度计将简单的测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测量,在实验室中准备好一大杯热水和一大杯冷水,让同学先进性任意混合,再用手试水温(注意烫伤),估测水温,同组之间进行比较,看谁估计的值与测量值最接近。

让学生用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比适当温度的温水,例如37摄氏度,再进行测量,看谁配制的水温最接近要求。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原文作者:高山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初中物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帮助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魅力。

实验一:食物与热量的关系材料:一杯水,一个烧杯,一根长木棍,一块巧克力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一杯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巧克力放在木棍的一端,用火烤熔巧克力。

3. 当巧克力融化时,立即将木棍插入水中,让巧克力与水接触。

4.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巧克力熔化时释放出热量,当与水接触时,热量会传递给水,导致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二:气体的膨胀与收缩材料:一个塑料瓶,一只橡皮球,一根吸管步骤:1. 在瓶子的底部打一个小洞,将吸管插入洞中。

2. 用热水冲洗橡皮球,使其变得柔软。

3. 将橡皮球套在瓶口上,并用橡皮筋固定住。

4. 将瓶子放在冰水中,观察橡皮球的变化。

实验原理:气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瓶子里的空气受到热水的加热,导致气体膨胀,使橡皮球充气。

当瓶子放在冰水中时,瓶内的气体受冷收缩,橡皮球也会变小。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材料:一个小磁铁,一些小金属物品(如铁钉、小钥匙等)步骤:1. 将小磁铁放在桌子上。

2. 将小金属物品逐个靠近磁铁,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物的特性,这是由于磁铁产生的磁场与铁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当小金属物品靠近磁铁时,它们会被磁铁吸引并粘附在一起。

实验四:光的折射材料:一个半满水的玻璃杯,一支笔,一个小硬币步骤:1.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并注视杯子内的水平面。

2. 将笔斜插入杯子中,使其部分浸入水中。

3. 观察笔在水中的形状,并注意到水平面的位置。

4. 将小硬币放在杯子旁边的桌子上,而不是放在水中。

5. 通过杯子的边缘观察小硬币。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光速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会改变方向。

初中物理趣味魔术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魔术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魔术小实验
今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叫做“会发光的鸡蛋”。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鸡蛋,一杯水,一根筷子和一块塑料薄膜。

然后,我把塑料薄膜剪成长方形的碎片,在中间剪一个小洞。

接着,我又在塑料布上涂了一些胶水。

然后,我把鸡蛋放进塑料布里,用筷子夹住鸡蛋的两端,用手拿着鸡蛋轻轻地抖动。

当我拿起塑料薄膜时,它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就像在放鞭炮一样。

但是当我把塑料薄膜拿开时,鸡蛋又会变得完好无损。

原来,在塑料布的四周涂上一些胶水可以使水分子和空气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当水分子和空气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时就会使鸡蛋受热时膨胀起来。

接着我又把塑料薄膜剪成小块放进杯子里,并在塑料布上放了一些水。

我发现鸡蛋在水里会沉下去;当我把杯子拿开后鸡蛋又会浮起来了!
这个实验说明:如果不用力摇晃杯子,就不会使杯子里的水分子和空气分子发生作用了。

—— 1 —1 —。

初中物理小实验简单及原理

初中物理小实验简单及原理

初中物理小实验简单及原理一、实验一:会跳舞的盐1. 实验材料:碗、保鲜膜、盐、手机。

2. 实验步骤:把保鲜膜覆盖在碗口,尽量拉紧,使保鲜膜表面平整。

在保鲜膜上撒上一些盐,注意盐粒要分布均匀。

打开手机的音乐播放功能,把手机放在碗旁边,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3. 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并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等介质传播。

当手机播放音乐时,声音引起碗内空气的振动,进而使保鲜膜也跟着振动,保鲜膜上的盐粒就会随着振动而跳动,看起来就像在跳舞。

二、实验二:神奇的彩虹牛奶1. 实验材料:盘子、牛奶、色素(几种不同颜色)、洗洁精、滴管。

2. 实验步骤:在盘子里倒入适量的牛奶,使牛奶铺满盘子底部。

用滴管吸取不同颜色的色素,依次滴在牛奶表面。

可以看到色素在牛奶上形成一个个彩色的小圆点。

再用滴管吸取少量洗洁精,滴在色素上。

3. 实验原理:牛奶中含有脂肪和蛋白质等成分,这些成分使得牛奶的表面张力较大。

色素滴在牛奶表面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色素会漂浮在牛奶表面。

而洗洁精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当洗洁精滴在色素上时,周围牛奶的表面张力被破坏,牛奶就会带着色素向四周扩散,形成类似彩虹的图案。

三、实验三:瓶子吞鸡蛋1. 实验材料:广口瓶(瓶口略小于鸡蛋)、鸡蛋、热水、冷水。

2. 实验步骤:将广口瓶中倒入一些热水,摇晃一下瓶子,使瓶子内部充分受热,然后倒掉热水。

迅速将鸡蛋放在瓶口上。

往瓶子上浇冷水。

3. 实验原理:当瓶子里倒入热水又倒掉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一部分空气被排出瓶外。

当把鸡蛋放在瓶口并浇冷水时,瓶内空气受冷收缩,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把鸡蛋压进瓶子里。

四、实验四:悬浮的乒乓球1. 实验材料:吹风机、乒乓球。

2. 实验步骤:打开吹风机,将吹风机口朝上。

把乒乓球放在吹风机口上方的气流中。

3. 实验原理:当吹风机吹出气流时,气流对乒乓球产生向上的作用力。

同时,乒乓球周围的空气也会对乒乓球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材料:一个空气密封的塑料袋,一个电子秤
步骤:将塑料袋封好后放在电子秤上,记录下重量。

然后将塑料袋挂起来,再次记录重量。

你会发现挂起来的塑料袋比放在电子秤上的重量轻了一些,这是因为空气的重量被计算在了原来的重量中。

2. 水的密度
材料:一个竹制的小船,水
步骤:将小船放入水中,观察小船的位置。

然后将一些盐加入水中,再次放入小船。

你会发现加了盐的水比普通水密度大,小船会浮得更高。

3. 反射光
材料:一面平的镜子,手电筒
步骤:将手电筒照向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

你会发现光线经过镜面后反射出来的角度和入射角度相等。

4. 音叉的共振
材料:音叉
步骤:轻轻敲击音叉,观察它产生的声音。

然后将音叉放在桌子上,再次敲击。

你会发现音叉在桌子上产生的声音比在空中更响亮,这是因为桌子共振了。

5. 磁铁的吸附力
材料:磁铁,金属钉
步骤:将磁铁放在金属钉上方,观察它们之间的吸引力。

然后将
磁铁翻转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之间的吸引力。

你会发现只有磁铁的一面能吸附住金属钉。

6. 摩擦力
材料:玻璃板,砂纸,木块
步骤: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然后将木块放在砂纸上。

用力拖动木块,观察它们之间的摩擦力。

然后将砂纸换成光滑的玻璃板,再次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7. 蒸汽的压力
材料:一个玻璃瓶子,一杯凉水,火柴
步骤:将火柴点燃,将瓶子口倒置放在火焰中,等待几秒钟后迅速放入杯中凉水中。

你会发现随着热气的扩散,瓶子会产生负压,瓶子便会被吸附在杯子底部。

初中物理科学小实验

初中物理科学小实验

初中物理科学小实验《初中物理科学小实验》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初中的物理课可有意思啦,有好多超级好玩的科学小实验!就说那个“会跳舞的纸人”实验吧。

老师在课堂上拿出一张薄薄的纸,剪成了一个小人的形状。

然后,在一块平板玻璃上均匀地撒上了一些细小的铁屑。

接着,老师把那个纸人放在了铁屑上面,神奇的事情发生啦!当老师拿着一块磁铁在玻璃下面移动的时候,那个纸人就像是有了生命一样,跟着磁铁的移动跳起舞来!这难道不神奇吗?这就好像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拉着纸人跳动。

还有“水的浮力”实验呢!老师把一个皮球放进装满水的水桶里,皮球一下子就浮了起来。

老师问我们:“你们说,皮球为什么能浮起来呢?”我们都摇摇头。

老师笑着说:“这是因为水有浮力呀!”然后老师又把一个铁块放进水里,铁块却沉了下去。

这时候有同学就问啦:“老师,为啥铁块就沉下去啦?”老师耐心地解释:“因为铁块比同体积的水重得多呀,所以就沉下去咯。

”这就好比是在一场比赛中,皮球是个轻盈的选手能轻松飘在水面,而铁块就像个沉重的大力士,一下子就被水给拽下去啦!“电路的魔法”实验也特别酷!老师给我们展示了电池、电线、灯泡这些东西。

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灯泡一下子就亮啦!哇,就好像是给黑暗的世界点亮了一颗星星。

我们都兴奋得不行,争着要自己动手试试。

在做“摩擦力的奥秘”实验时,老师让我们把两本书的书页一页一页交叉叠起来。

然后让两个力气大的同学来把书拉开,嘿,他们使了好大的劲儿,书都纹丝不动!这摩擦力的力量可真大呀,难道不比两个大力士紧紧拉住对方更厉害?这些初中物理科学小实验,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魔法,带着我们走进了奇妙的物理世界。

它们让我明白了,原来物理不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惊喜的探索之旅。

我觉得呀,通过这些小实验,我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难道我们不应该多去探索、多去发现吗?这可比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有趣多啦!所以,让我们一起在物理的世界里尽情玩耍,寻找更多的神奇和惊喜吧!。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引言概述初中物理小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介绍100个有趣且实用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正文内容一、力学实验1.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使用自由落体实验装置测量物体下落时间,并计算加速度。

2.研究水平面上的运动:通过调节斜面角度,观察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力的作用。

3.摆锤实验:通过改变摆锤的质量和摆长,观察摆锤的周期变化,并进行相关计算。

4.弹簧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系数,通过加重法和拉伸法测量弹簧的伸长量。

5.动量守恒实验:利用弹性碰撞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计算碰撞物体的速度。

二、热学实验1.测量物体的热量:使用热量计测量物体的热量变化,并计算热量容量。

2.研究热传导:通过热传导实验装置,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情况,并探究热传导的规律。

3.探究气体的压力:利用气体法则装置,调节气压,观察气体的容积和压力的关系,并进行相应计算。

4.水的沸腾点实验:通过改变海拔高度,观察水的沸腾点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因素。

5.物体的膨胀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膨胀情况,探究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进行相应计算。

三、光学实验1.测量光的折射率:利用光的折射实验装置,测量不同材料的折射率,并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研究光的反射:通过反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反射规律,并进行相应计算。

3.研究光的折射:通过折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并进行相应计算。

4.研究光的散射:利用散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散射现象,并分析散射的原理。

5.探究光的干涉和衍射:通过干涉和衍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进行相应计算。

四、电学实验1.测量电阻:通过安培表和伏特表,测量电阻的大小,并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2.探究电流对磁场的影响:利用电流感生磁场实验装置,观察电流对磁铁和电磁铁的影响,并进行相应计算。

初中物理创新小实验精编版

初中物理创新小实验精编版

初中物理创新小实验精编版实验一:电流感应磁场材料:大麦片盒,头针,铜线,板钳,铁钉,电源,灯泡步骤:1. 从大麦片盒的一侧剪出一小段,并在中心处钻一个直径大约为铜线的孔。

2. 在头针上弯曲一段铜线,将铜线的两端插入大麦片盒的两侧。

3. 将板钳固定在铁钉上,并将铁钉插入大麦片盒的中心孔中。

4. 将铜线与电源相连,并观察灯泡的情况。

结果:当电流通过铜线时,灯泡发亮。

当铜线的两端靠近铁钉时,灯泡变得更亮。

这说明通过电流产生了一个磁场,铁钉被磁化,并产生了一个额外的磁场,这个磁场增加了总的磁感应强度,并导致灯泡更亮。

实验二:自制电磁铁材料:铁丝,铜线,9伏电池,短钉,绕线器,开关1. 将铁丝弯曲成U形,然后将一个短钉绕在铁丝的一侧。

2. 将铜线包在铁丝上,并将线的两端连接到开关(或电池)上。

3. 打开开关(或连接电池)并观察。

当开关打开时,电流通过铜线并在铁丝附件产生一个强磁场,导致短钉被吸住。

当开关关闭时,磁场消失,并释放短钉。

实验三:风能发电材料:风扇,小电灯,万用表,导线,电木板,拉簧1. 用电木板将小电灯固定到拉簧上,并将导线连接到小灯泡的正极和负极端。

2. 打开风扇并将其靠近小电灯。

3. 测量电流和电压。

当风扇吹过小灯泡时,灯泡会发光,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表明风的动能可以用来发电,因为通过灯泡并测量的电能来自于风扇的动能。

材料:塑料水管,水龙头,水轮,小电灯,导线,电池1. 将水管钻一个小孔,以便将水龙头和小水轮安装在水管的一侧,确保水龙头中的水可以流动到小水轮上。

当水流经小水轮时,小电灯会发光,这表明水的动能可以被用来发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水力发电的原理,并了解水对环境的影响。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一)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一)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一)引言概述: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100个小实验,旨在帮助初中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100个小实验涵盖了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多个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每个实验都简单易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正文:一、力学实验1. 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天秤或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绘制质量与重力的关系曲线。

2.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推、拉、扭等操作,观察物体的移动和形变,并分析力对物体的影响。

3. 探究力的平衡:使用浮力秤或万能秤,研究不同力的平衡条件,并解释力的合成和分解。

4. 研究摩擦力:使用倾斜面和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滑动的现象,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利用斜面和滚动物体,通过计时和测量距离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二、光学实验1. 研究光的传播:利用光源和投影屏幕,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2. 探究光的折射:使用玻璃棱镜或水中不同物体,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研究光的折射定律。

3. 研究光的散射:使用悬浮的尘埃、烟雾等物质,观察光的散射现象,并解释光的颜色和光的波长的关系。

4. 测量光的速度:通过测量光的传播时间和距离,计算光的速度,并了解光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的关系。

5. 利用凸透镜成像:使用凸透镜和物体,观察成像情况,并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三、热学实验1. 探究热传导:使用金属棒或不同物质,观察热能的传导现象,并研究导热性能的差异。

2. 测量温度变化:使用温度计或热敏电阻,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了解物体的热传导规律。

3. 研究物体的热膨胀:通过测量金属条或其他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线膨胀或体膨胀,了解物体的热膨胀性质。

4. 探究热量的传递方式:通过烧烤棉花、烧水等实验,观察和研究热量的辐射传递和对流传递。

5. 测量热容和热升降:使用热容器和蓄热材料,测量物体的热容和研究热量的升降规律。

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

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

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近年来,家庭实验成为了许多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中生在家进行的物理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音叉的共振现象材料:音叉、塑料瓶、水步骤:1. 将音叉敲击在桌面上,使其发出声音。

2. 将塑料瓶中的水逐渐加入,观察音叉的声音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原理:当塑料瓶中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的共振频率与音叉的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现象,使音叉的声音变得更响。

二、简易电池材料:铜片、锌片、电线、灯泡步骤:1. 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柠檬中,使它们互不接触。

2. 用电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

3. 将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灯泡上。

实验原理:柠檬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使铜片和锌片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连接灯泡,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

三、磁力的作用材料:磁铁、铁钉、纸片步骤:1. 将磁铁和铁钉分别放在纸片上。

2. 将纸片轻轻地撕开,观察磁铁和铁钉之间是否有吸引力。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磁力,可以吸引铁钉。

这是因为铁钉中的铁含有磁性物质,与磁铁产生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家庭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此外,这些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然而,家庭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家庭实验往往只能模拟一部分物理现象,难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次,家庭实验往往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

因此,在进行家庭实验时,学生应该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家庭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家庭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他们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物理小实验初二

物理小实验初二

物理小实验初二
在初二的物理课堂上,小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实验,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二物理课堂上常见的小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有趣的现象吧!
实验一:简易电路
实验材料
•1个电池
•1个LED灯
•2根导线
实验步骤
1.将电池的正极和LED灯的一端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

2.将LED灯的另一端和电池的负极用另一根导线连接起来。

实验现象
当电路连接好并且电池正负极正确连接时,LED灯会亮起来。

实验原理
在电路中,电流自正极流到负极,LED灯辐射出光线。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LED
灯使其发光。

实验二:光的直线传播
实验材料
•一张白纸
•一个光源
•一个小孔
实验步骤
1.在白纸上打一个小孔。

2.将光源放在孔的一侧,光线射向孔。

实验现象
光线会通过小孔传播,当光源与小孔之间没有阻挡时,光线呈直线传播的状态。

实验原理
光是一种直线传播的电磁波,所以遮挡光线源到小孔的路径不会使光线在孔处弯曲,而是沿着一条直线传播。

以上是初二物理课堂上的两个简单小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理世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

希望同学们在实验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实践,享受科学的乐趣!。

三则初中趣味物理小实验

三则初中趣味物理小实验

三则初中趣味物理小实验1、烟什么缘故迎着气流飘找一根筷子和一个火柴盒,把筷子插到火柴盒里,再点上一支香。

请你用一只手把火柴盒举起来,另一只手拿起那支点燃着的香,香要放在火柴盒的前边。

假如房子里没有风,香冒出的烟柱是竖直向上的,这时候,你用嘴向着火柴盒吹出一股气流,惊奇!香放出来的烟柱难道迎着气流的方向,向着火柴盒的背后飘来了。

这是如何回事呢?烟柱向火柴盒的背后飘,说明火柴盒背后的气体压强比较小,因而,周围的气体就向那儿涌过去,烟柱也跟着飘过去了。

用物理学来说明,确实是:火柴盒背后形成了一个涡旋。

假如你用比较小的力气吹,吹出的气流速度专门小,烟柱就不向火柴盒后边飘。

只有用力吹气才会显现这种现象。

这又说明一定速度的气流才能形成涡旋。

运动是相对的。

气流吹到火柴盒上和火柴盒在空气里运动性质上是一样的。

一个大方盒式的“面包车”在空气中快速行驶,它的背后便会形成涡旋,弄得尘土飞扬。

2、什么缘故会产生涡旋呢?当物体快速运动的时候,它前面的空气不能及时地绕到后面,使物体后边临时显现了一个接近真空的区域,那个区域一显现,四周的空气便要争先恐后地跑来填补,如此便形成了涡旋。

有涡旋的地点空气压强小,因此,关于运动着的物体来说,前面受到的压强远远大于后边涡旋处的压强,这正象车子前边有个大力士向后推,后边却是个小小孩向前推一样,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向后的力,那个力和涡旋有关,我们管它叫涡旋阻力。

总之,在气体和液体中运动的物体,它所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涡旋阻力。

3、烧不着的布条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

有味的现象显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仿佛烛焰穿过了布条。

拿下布条一看,真惊奇,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近年来,物理学科在初中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学校通常会组织一些趣味生活小实验。

以下是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1. 气球火箭实验材料:一个空气球、一根饮用吸管、一张塑料袋、一段胶带。

步骤:a. 将饮用吸管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气球的底部。

b. 将饮用吸管另一端插入塑料袋的开口。

c. 充满气球并将其封口。

d. 轻轻松手,观察火箭的飞行。

原理:当气球被放气时,气体从气球中流出,产生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推动。

2. 水的导电性实验材料:一个饮用杯、一块铜片、一块锌片、两根导线。

步骤:a. 在饮用杯的两侧固定铜片和锌片。

b. 将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铜片和锌片。

c. 将饮用杯中注满水。

d. 用两手同时握住铜片和锌片,观察是否有电流通过。

原理:当手同时接触铜片和锌片时,水中的电解质会被电解为离子,形成导电通路。

3. 热胀冷缩实验材料:一根塑料棒、一根金属棒。

步骤:a. 将塑料棒和金属棒放在冰箱中冷却。

b. 将冷却后的塑料棒和金属棒同时放在室温下。

c. 观察两种材料的变化。

原理: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质不同。

金属在加热时膨胀程度较大,而塑料在加热时膨胀程度较小。

4. 颜色光谱实验材料:一个小孔、一个白色纸片。

步骤:a. 制作一个小孔,将其固定在纸片上。

b. 将小孔对准阳光,观察纸片上的光谱。

原理:阳光经过小孔射到纸片上,光线经过折射和散射,形成七色光谱。

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并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实验不仅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还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这些实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需要实践操作的学科,通过这些趣味生活小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希望学校能够更多地组织这样的实验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丰富的物理学习体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声学- 1 -- 2 - 声1:发声体在振动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4:会跳舞的小人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声音实验大全

声音的反射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仪器和器材】玻璃圆筒(直径约8厘米,高约40厘米),平面镜,三合板,金属板,海绵,表。

【实验方法】1.在玻璃圆筒底部垫上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正上方数厘米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当耳朵离开玻璃圆筒口竖直方向后,如图1.57-1甲所示位置,则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安放一块平面镜,如图1.57-1乙所示,改变平面镜角度直到从镜面里能看到表像时,固定平面镜的角度。

耳朵仍在图1.57-1甲所示的位置,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

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三合板、金属板、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比较听见的声音的强弱。

说明不同材料反射声音和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

【注意事项】1.表的声音不能太小,所选的表要在距表约50厘米处仍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为避免玻璃传声的干扰,垫表的海绵要选厚些的,以尽量吸收声音。

表也不要直接与玻璃圆筒内壁接触。

实验前要反复校验,当表放入圆筒后,仅在圆筒竖直上方数厘米处能听见表声,其他方向听不见表声,这样演示效果才会好。

3.为了使全班学生能同时听见表的反射声音,可用话筒放在耳朵处,用扩音机放大。

乐音和噪声课外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仪器和器材】验音盘(发音盘),转台,皮唧,橡皮管,短玻璃管(一端尖)。

【实验方法】1.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上,用橡皮管把短玻璃管(作吹气嘴)和皮唧连接起来,如图1.55-2所示。

转动转台,使发音盘匀速转动。

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外圈的四列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出不同声音,但都是乐音。

2.当吹气嘴对准最里面的一圈小孔时,由于小孔排列不均匀,空气柱作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噪声。

3.在外圈的四列均匀排列的小孔中,用胶布不规则地封贴(或用小纸团塞住)一些小孔,则上述四种不同频率的乐音变成噪声。

【参考资料】1.用录音机先播放一小段音乐磁带,演示乐音;改用快速档,播放同一磁带,演示噪音。

初中物理小实验

初中物理小实验

初中物理小实验整理(部分)●鸡蛋类1.做测量实验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

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

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

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7.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8.做热胀冷缩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9.做物体的稳定平衡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

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

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

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

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

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

制成一个“不倒翁”。

10.分子运动现象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学- 1 -- 2 - 声1:发声体在振动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4:会跳舞的小人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8:固体与气体传声不同器材:两张桌子、机械手表过程:把正在走动的机械手表,放在桌面上。

把两张桌子靠在一起,耳朵紧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声音;另一人把两张桌子分开,听声音。

现象:桌子靠在一起时声音大;分开时声音小。

解释:桌子靠在一起时,手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人耳的;桌子分开时,中间是空气。

由于固体传声比气体快,所以桌子靠在一起时声音大;分开时声音小。

声9:骨传导器材:筷子(或铅笔)过程:用手拿筷子的一端,另一端放入口中,不接触任何部位,另一只手轻弹筷子,听发声的情况;再用牙齿咬- 4 -住筷子,用同样的力轻弹筷子,听发声的情况。

现象:咬着时,声音更清晰。

解释:不咬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咬着时,声音是通过骨传导。

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使声音不失真。

声10:骨传导器材:一组音叉过程:手拿音叉柄,用小锤敲击叉股,听发出的声音;再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柄接触头部,听发出的声音。

现象:音叉柄放在头上时,听声音更加清晰。

解释:正常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音叉柄放在头部时,声音是通过骨传导。

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使声音不失真。

声11:水瓶琴器材:至少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水、木棍。

过程:在玻璃瓶中由少到多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用木棍敲打瓶的上部,听发出声音的情况;再用嘴对着瓶口吹气,使其发声,听发出声音的情况。

现象:敲打时,水多的比水少的发声音调低;吹气时,水多的比水少的发声音调高。

解释:敲打时,玻璃瓶振动发声,水少的振动得快,频率大,音调高。

吹气时,是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水少的空气柱长,振动得慢,频率小,音调低。

- 5 -- 6 - 声12:土电话器材:两个纸杯、一条细棉线(2m以上)。

过程:在两个纸杯底部各扎一个小孔,将细棉线穿过小孔连接两个纸杯。

两个人个执一个纸杯并远离,只到把线拉直。

一个人对着纸杯说话,另一个人用纸杯听。

现象:可听到清晰的声音。

结论:固体可以传声。

声13:声音能传递能量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空气能传声,声音能传递能量。

声14:声音能传递能量器材:一个纯净水瓶、橡皮膜、蜡烛、火柴、棉线。

过程:先将纯净水瓶去底,把橡皮膜盖在瓶底,用细线扎紧。

把瓶口正对着点燃的蜡烛,用力敲橡皮膜,观察火焰的变化情况。

现象:火焰在跳动(有时被熄灭)。

结论:声音能传递能量。

声15: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器材:长30cm硬塑料格尺(或钢尺)过程:把塑料格尺紧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较短的距离,拨动伸出端使其振动;再增加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伸出端使其振动,观察两次格尺振动的快慢,感觉声音高低有何不同。

现象:格尺伸出的越长,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反之,格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结论: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声16: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器材:粗细不同、长度相同的橡皮筋。

过程:找两名同学,其中一名同学将两条橡皮筋均匀拉长相同的长度,另一名同学用相同的力度分别拨动两条橡皮筋,观察其振动的快慢,听它们发出声音的高低。

现象:粗的橡皮筋振动的慢,音调低;细的橡皮筋振动得快,音调高。

结论: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声17: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器材:两把疏密程度不同的同种材料制成的塑料梳子、一个- 7 -- 8 - 硬纸片。

过程:用硬纸片在不同的梳子上,一同样的速度和力度划过,听声音的高低。

现象:在梳齿密集的梳子上划过时音调较高。

结论: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声18:音调可变的哨子。

器材:筷子(或细木棍)、棉花、塑料管。

过程: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

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移动活塞,听发出声音的不同。

现象:向上移动活塞,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向下移动活塞,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结论:向上移动活塞时,管内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的频率逐渐变快,音调逐渐变高。

声19: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紧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格尺,观察其振动幅度大小,感觉声音大小有何不同。

现象:用力越大,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用力越小,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0: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器材:金属盆、细沙、筷子。

过程:把金属盆倒扣在水平桌面上,将细沙均匀地放于盆底,分别轻敲和重敲盆底,观察沙粒跳起的幅度。

现象:轻敲时细沙跳起的幅度小,响度小;重敲时细沙跳起的幅度大,响度大。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器材:一根橡皮筋。

过程:一名同学将橡皮筋均匀拉伸,另一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观察其振动的幅度,听它们发出声音的大小。

现象:用力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大,响度大;轻轻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小,响度小。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 9 -- 10 - 声2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器材:一把塑料梳子、一个硬纸片。

过程:分别用不同的力使硬纸片在塑料梳子上一相同的速度划过,看梳子振动的幅度,听声音的大小。

现象:用力划过,梳子振动幅度大,响度大;轻轻划过,梳子振动幅度小,响度小。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3: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器材:一组音叉、一盆清水。

过程:用力敲击音叉,使其发声,手拿音叉柄,把叉股轻轻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再轻轻敲击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用力敲击时,水面泛起的波纹大;轻敲时,水面泛起的波纹小。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4:噪声的产生。

器材:一块玻璃、一块泡沫。

过程:用泡沫在玻璃上划过,听发出的声音。

现象:发出刺耳的声音。

光学- 12 - 光1:光的直线传播器材:香、火柴、烧杯、激光笔过程:点燃香,固定在桌面上,将烧杯倒扣在香上,过一会用激光笔向烧杯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在烧杯内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2:光的直线传播器材:盛水烧杯、细沙(或泥土)、木棍、激光笔过程:把细沙放入盛水烧杯中,搅拌均匀,过一会用激光笔向烧杯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在烧杯内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3:光的直线传播器材:小喷雾器、激光笔过程:用小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会用激光笔向水雾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在水雾中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13 - 光4:光的直线传播器材:长饮料吸管、激光笔过程:把饮料吸管伸直,打开激光笔,让激光从管的一端射入,从另一端射出,在墙上(或白纸)留下光斑,逐渐弯曲饮料管,观察光斑的情况。

现象:光斑没了。

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5: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器材:透明玻璃片、激光笔、玻璃胶。

过程:将3cm 厚的透明玻璃割成2cm 宽的细条,再取一块长25cm 、宽15cm的透明平板玻璃,平放在桌面上,将2cm 宽的透明玻璃细条,按需要(扇形分布)割成长度不等的小段,在每小段透明玻璃细条的测面涂上少许玻璃胶,再将透明玻璃细条与平板玻璃成垂直关系固定在一起。

为安全起见,可在四个侧面各固定一片玻璃,等玻璃胶干后,固体不均匀介质就做好了。

用激光笔从侧面贴着平板玻璃水平照射,观察现象。

现象:光路不是直线。

结论:光在固体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 14 - 光6:小孔成像器材:硬纸板两张、透明无色塑料薄膜、火柴、蜡烛、胶带。

过程:先将两张硬纸板卷成粗细不同的圆筒状,用胶带固定住,在粗筒的一端用硬纸板封闭(不透光),并在其中间扎一小孔,细筒的一端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两筒套在一起,观察蜡烛的火焰所成的像;前后移动内筒,观察所成像的变化情况。

现象:可观察到倒立的像成在塑料薄膜上,并且像的大小随着内筒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内筒薄膜离小孔近,成的像变小;内筒薄膜远离小孔,所成的像变大。

结论: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随着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而变化。

光7:光的反射定律器材:激光笔、1/4圆的五合板2片、小平面镜一片、记号笔、透明胶带、木板一块、支架铁夹等。

过程:把两片五合板对成半圆形,中间用透明胶带粘在一侧,使两片五合板能对折和平展,再在五合板的另一侧的圆弧上画上对称的刻度(每侧两三条即可),把其中的一片五合板固定在木板上,如图所示,把小平面镜放在木板中间,用支架固定铁夹,铁夹夹住激光笔,调整激光笔的- 15 - 角度,使其发出的激光能沿着固定的五合板入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