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实践存在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 威海 !?=!$@)

要: 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各种观点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
处, 已经不能适应 “以人为本” 、 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 发展和建设当代有中国特 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必须超越以往的旧观念, 坚持实践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地位。实践存在论是对马克思主 义思想精髓和终极追求的高度的理论概括, 只有从当代实践存在论视野审视和考察美学问题, 才能真正体现 “以人为本” 的时代潮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哲学基础; 实践存在论 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 C @<=$ $# C $$$" C $= “所谓广义的, 是指涉及美学、 文艺学体系建构的全 局性、 根本性、 构架性问题的哲学根据, 即以此为基 础, 可以建构、 推演出文艺学、 美学的整个体系; 所谓 狭义的, 是指文艺学、 美学若干基本问题 (但不一定
〔#〕 全。 ” 至于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 “哲学
“哲学基础” 主要是取其广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艺学 的哲学基础问题的讨论曾经进行过多次。在中国美 学、 文艺学史上, 最先提出 “哲学基础” 问题的是朱光 潜。打倒 “四人帮” 以后, 郑涌重提这个问题, 开始受 到理论界的重视。 !$ 世纪 ?$ 年代初期, 我国学者 对此问题曾展开过一次大讨论。经过讨论, 人们对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 识。此后这一问题的讨论逐渐趋于平静, 但却一直 没有中断过。!$ 世纪 @$ 年代前后, 我国学术界围 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又一次展开了 热烈的讨论。综观整个新时期,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 的哲学基础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大致有七种: (#) 唯物史观; (!)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反映论; (%) 意识形态论; ( =) 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 >) 主体
〔!〕 是全局性、 体系性问题) 的哲学依据。 ” 本文所讲的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 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 马克思主义美学, 有一个学术前提, 即必须对马克思 主义美学的学科本性和终极追求进行审思。一个学 科的发展和突破, 往往有赖于对本学科在前一历史 阶段发展状况的回顾、 总结甚至反思。总结和反思 的焦点既包括对那些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观念的重新 评估, 更表现在对作为这些学术观念之根基— — — “哲 学基础” 的重新思考。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中, 具体观 点方面的分歧往往上升为哲学上的分歧, 如反映论、 主体论、 实践论、 实践唯物论等。马克思主义美学的 许多基本问题是与其哲学基础分不开的。其实, 哲 学基础是各门学科建设的理论根基和出发点, 也是 所有学说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石。哲学观总是革命性 地决定着美学观、 艺术观的产生, 哲学基础决定性地 支配着各种美学理论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正如有位 学者所言: 如果说文艺学、 美学体系 “像一座建筑物, 哲学基础就是它的地基和框架。没有坚实牢靠的地 基 和 框 架, 高楼大厦就不能拔地而起和稳固安
第 !" 卷
第wenku.baidu.com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0 1/203.4 5.6727,73 ’0 89,:/72’.
!$$" 年 % 月 !$ 日 ;/- ) !$ !$$"
&’( ) !" *’) #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实践存在论

! 政# , 许丙泉!
(# ) 鲁东大学 汉语言文学院, 山东 烟台 !<=$!>; !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当代实践存在论视野中的嵇康美学” 的相关研究成果, 批准文号: 中博基字 〔!$$<〕 #> 号。
・"・
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对于全 面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精髓都是有益 的。这些观点之间的关系既相异又统一, 既互逆又 互补, 从本质和深层的意义上说, 是相互丰富和推进 的。正是各种不同论点的比较和论争, 撞击出真理 的火花, 给各方以深刻的启示,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美 学在新时期的大发展。但是, 在当前后现代主义语 境中, 对上述观点重新审视和全面考察, 我们不难发 现它们在具有一定价值的同时, 也都存在着各自的 不足之处, 其中最明显的缺陷在于上述的种种 “哲学 基础” 并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终 极追求。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理论应该是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高度的理论概括。换言 之, 马克思主义美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能 体现马克思主义宗旨和实质的理论作为其哲学基 础, 而非其他。 近年来, 哲学界的邓晓芒等学者提出了 “实践存 在论” 的概念并主张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应是 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基点” , 并且得到了哲 学界众多学者的认同。哲学界的研究成果对于马克 思主义美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目 前,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潮。 任何思想形态和理论学说只有在与人类不断超越现 实的、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活动及天性相统 一时, 它才可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也就是说, 在后 现代主义语境中, 任何理论学说若要获得新的发展, 必须以对本学科本性的反思为契机来实施转型, 强 化自身的人文视域或人文品格, 只有这样, 才能够更 好地发挥自身的理论功能。具体研究中各种学说观 点取向都应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把现实社会的人 生问题作为自身转型理论话语的生长点, 使学术研 究从过去那种抽象化的暝想中回到现实人间, 但同 时又不泯灭与现实的距离, 而是在对现实的既认同 又超越的张力中保持住 “思” 的热情。它将不再是过 去那种隶属于某一系统内部的局部调整, 或者是在 思维方式未作相应变革的前提下的个别观点的变 动, 而是在开启了人文主义视界的同时, 从本体根据 上或 “本体论承诺” 上完成对传统形态的超越, 以前 所未有的活力介入到当代人的文化和生存活动的建 构之中。换言之, 立足实践, 站在 “存在论” 高度, 关 注人的生存状态、 追问生命的意义、 探索人生的价 值, 以理想的话语形式为人的生存架起超越性的坐 标, 是时代对所有学科和理论形态提出的必然要求。 因此, 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 我们认为, 马克思主 ・#・
〔%〕 性实践哲学; (<) “合力论” (") ; 实践唯物主义。 以上各种观点都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和层面回答
基础” 这一概念, 有学者曾经做过这样的论述: 马克 思主义文艺学、 美学的哲学基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C #$ C !>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卢 政 (#@"# C ) , 男 (汉族) , 山东宁阳人,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副教授, 山东大学哲学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 美学。 许丙泉 (#@"$ C ) , 男 (汉族) , 山东宁阳人,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文学博士。研究方向: 美学。本系中国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