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实践存在论

合集下载

第一美学

第一美学

1.一、美学的研究对象1.二、美学的学科性质1.三、美学的研究方法1.四、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1.审美意识1.2.美学思想1.3.美学学科1.五、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1.(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1.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1.2.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1.(二)美学理论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1.六、审美境界是一种高级人生境界1.1.人生境界1.2.审美境界1.七、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1.一、美学的研究对象[易考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因为审美现象、活动的前提是人与现实发生关系,即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和作为主体的人只有在审美关系中间现实地存在和生成,所以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而审美活动则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它们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总之,审美现象的背后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作为审美关系现实展开的审美活动。

因为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审美活动形态,最能够体现审美活动的性质,所以,美学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的。

——这一节的论述新旧教材相比有一定的差别,考生应该注意到新教材明确了“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这一美学的研究对象,比旧教材的多方面界定更加明晰。

同时,“把艺术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这一论述的基础建立在“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审美活动形态,最能够体现审美活动的性质”上,在逻辑上比旧教材清晰了。

1.二、美学的学科性质[易考单选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包括三个层面:1.1.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1.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方法上与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

1.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是因为它最初依附于哲学,而与艺术又有紧密的联系,而自然科学的影响(比如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影响(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对于美学的成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美学自身不断丰富。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
答案
正确答案:B
解析
中国古人认为,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育",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

美育通过怡情养性、化性起伪,使主体在审美中得到精神的陶冶、人格的完善,最终通向人的全面发展。

P248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D、美育是人格教育,德育是情感教育
E、美育是艺术教育,德育是趣味教育
答案
正确答案:ABC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39、简述审美经验超越性的主要体现。

答案
(1)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

(2)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

(3)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40、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答案
(1)呈现阶段。

审美主体从审美态度出发,通过感知使对象的特征在主体的意识中呈现出来。

(2)构成阶段。

审美主体通过想象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并且形成关于对象的格式塔。

(3)评价阶段。

审美主体通过与对象的精神交流进行交感思考,并对对象的审美价值做出评价。

41、简述席勒美育思想的重要性。

答案
(1)从哲学的高度解释了审美教育的独特目的,把审美教育的目的和审美
活动的性质内在地统一起来。

(2)揭示了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实现完满人性。

(3)回答了走向完满人性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统一的根据。

四、论述题:本题10分。

美学的问答题

美学的问答题

问答题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答: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实践存在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实践存在论

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 威海 !?=!$@)

要: 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各种观点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
处, 已经不能适应 “以人为本” 、 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 发展和建设当代有中国特 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必须超越以往的旧观念, 坚持实践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地位。实践存在论是对马克思主 义思想精髓和终极追求的高度的理论概括, 只有从当代实践存在论视野审视和考察美学问题, 才能真正体现 “以人为本” 的时代潮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哲学基础; 实践存在论 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 C @<=$ $# C $$$" C $= “所谓广义的, 是指涉及美学、 文艺学体系建构的全 局性、 根本性、 构架性问题的哲学根据, 即以此为基 础, 可以建构、 推演出文艺学、 美学的整个体系; 所谓 狭义的, 是指文艺学、 美学若干基本问题 (但不一定
〔!〕 是全局性、 体系性问题) 的哲学依据。 ” 本文所讲的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 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 马克思主义美学, 有一个学术前提, 即必须对马克思 主义美学的学科本性和终极追求进行审思。一个学 科的发展和突破, 往往有赖于对本学科在前一历史 阶段发展状况的回顾、 总结甚至反思。总结和反思 的焦点既包括对那些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观念的重新 评估, 更表现在对作为这些学术观念之根基— — — “哲 学基础” 的重新思考。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中, 具体观 点方面的分歧往往上升为哲学上的分歧, 如反映论、 主体论、 实践论、 实践唯物论等。马克思主义美学的 许多基本问题是与其哲学基础分不开的。其实, 哲 学基础是各门学科建设的理论根基和出发点, 也是 所有学说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石。哲学观总是革命性 地决定着美学观、 艺术观的产生, 哲学基础决定性地 支配着各种美学理论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正如有位 学者所言: 如果说文艺学、 美学体系 “像一座建筑物, 哲学基础就是它的地基和框架。没有坚实牢靠的地 基 和 框 架, 高楼大厦就不能拔地而起和稳固安

美学单选填空

美学单选填空

1西方创立美学学科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2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审美活动3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4丑和荒诞是19世纪中叶以后,有其是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才成为审美形态的,这体现了审美形态的生成性5在西方早期,狭义的美主要指的是优美6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净化心灵7下列不属于经验主义的美学家是乔治。

桑塔亚娜8审美距离这一概念是由下列哪位美学家提出的布洛9倡导心理距离说的美学家是布洛10载道说和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艺术的功能11集体无意识说是从哪个角度对艺术下的定义艺术起源12艺术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13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审美意向14卢梭的小说《爱弥儿》对读者进行打破陈规陋习、张扬个性的教育,这体现了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15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向得到怎样的表达物态化16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音乐17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的英国美学家是荷加兹18把美育目标的实现成为消融渣滓的朱熹19寓教于乐反映出美育和德育的统一20王国维所划分的意境的两种类型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1审美活动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是指审美活动直接是目的本身2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深刻揭示了审美对象的开放性3中国古代的诗学背后往往有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体现了审美形态的贯通性4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理论家是毕达哥拉斯5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从而把审美与认知活动区别开来的经验主义美学家是休谟6直觉是把握生命及其生成过程的唯一方法,是下列哪位哲学家的观点柏格森7在审美经验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情感活动8提出美是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张的是黑格尔9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审美想象10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的理论是集体无意识说11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说美学家是克莱夫。

贝尔12格式心理学认为,在人的知觉能力和对象的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使主体与对象之间获得统一。

大学美学考试(习题卷1)

大学美学考试(习题卷1)

大学美学考试(习题卷1)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9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丑的历史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是:原始时代、古典时代、( )。

【 】A)后现代时代B)西方现代主义时代C)现实主义时代D)浪漫主义时代答案:B解析:2.[单选题]在审美经验中,( ) 是一个核心因素。

A)感知B)想象C)情感D)理答案:B解析:3.[单选题]宣称艺术即直觉的美学家是A)柏格森B)荣格C)克罗齐D)克莱夫.贝尔答案:C解析:4.[单选题]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A)意境超验层B)意象世界层C)物质实在层D)形式符号层答案:B解析:5.[单选题]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答案:B解析:二、多选6.[单选题]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 )D)蔡元培答案:C解析:7.[单选题]钟嵘《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句话体 现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A)反映关系B)模仿关系C)感动关系D)认识关系答案:C解析:8.[单选题]“直观总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和最后根据。

”这一论点来源于( )A)黑格尔B)柏格森C)叔本华D)尼采答案:C解析:9.[单选题]在西方对于悲剧的探讨中,到了( ),把悲剧从重大的社会矛盾推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A)尼采B)叔本华C)斯宾塞D)莎士比亚答案:B解析:10.[单选题]“美在距离”说是( )的。

A)完全合理B)完全错误C)有一定的合理性D)基本错误答案:C解析:11.[单选题]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A)审美想象B)审美意识C)审美现象D)审美经验答案:B解析:12.[单选题]艺术接受的核心是( )A)意象的物化与传达B)意象的传达与构建解析:13.[单选题]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 )A)社会主义社会B)大同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答案:D解析:马克思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并描述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基于实践论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建设研究-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基于实践论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建设研究-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基于实践论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建设研究-美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美的本质之为何物?它怎样产生?各种美的形态又如何形成?这些是任何一个美学家都绕不过去的重要的问题,其中以美的本质为最为根本的问题,正是这一问题的回答路径直接决定着其他两个问题的答案。

几千年以来,整个西方社会对美之本质的讨论围绕着两个维度进行,其一是从物的属性中寻求美之本质的答案,也就是从客体的角度探求美的本质;其二是从精神本体或主观心理中探求美的本质,也就是从主体的维度加以研究,因而陷入了主客二分的悖论之中。

马克思则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其美学构建的哲学基础,从而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不仅在对象性活动中生成审美主体,也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客体,更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各种美的类型,如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

一、审美主体之对象性生成。

在西方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歇,他们或从客体的角度探究美的本质;或从主体的角度探究美的本质。

前者是从物的客观属性中去寻找美的答案,他们将美看作是一种客观的属性,就存在于事物之中。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和谐之美在于数的适当比例,只要将这种比例找出来就是美。

这种观点直到17世纪以后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市场,如博克就这样认为,美大半是物体的一种性质,通过感官的中介,在人心上机械地起作用。

所以我们应该仔细研究在我们经验中发现为美的那些可用感官察觉的性质,或是引起爱以及相应情感的那些事物究竟是如何安排的[1]121.后者则从精神本体或主观心理来说明美的本质,如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138;休谟则认为,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

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1]108.这两类对美的本质的看法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思维,即主客二分,也就是将主体与所栖息之世界分离,来客观地观察世界,从而陷入了深深的悖论,即美要么存在于客体,要么存在于主体。

美学专业课后思考题一

美学专业课后思考题一

美学专业课后思考题一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首先,在人文学科视野下,美学所研究的审美现象虽然也包括自然现象,但不同于自然科学所面对的自然现象。

比如,把月亮作为无生命的自然现象进行天体学宇宙学等纯粹自然科学的研究,与把月亮当作有生命的对象进行审美的心灵感受,心理体验和精神对话,显然是大不一样的;其次,美学所面对的审美现象,也不同于社会科学所面对的社会现象。

(2)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自然科学研究追求对客观事物属性规律的精确掌握,因此,采用观察,归纳,实验的模式,执著于冷静的,理智的,客观的态度,绝对排斥主观精神和情感的渗入;社会科学研究的目标也是发现和掌握社会现象的内在本质规律,人文学科则不同,它更多关注人的精神现象,而不追求研究的客观性,因而往往要求研究者的介入,参与,体察甚至投入。

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

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

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1),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2)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3)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00037《美学》笔记

00037《美学》笔记

00037《美学》笔记1.绪论1.美学的学科属性1.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的发展历史1.美学发展经过: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三个阶段。

2.审美意识审美意识(识记):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3.美学思想1.美学思想(识记):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关系(重点)(领会):1.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是一些不自觉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依靠具体的审美活动来体现,而是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4.美学学科1.美学创立的标志(识记):1.有专门、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2.有独立、区别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美学之父:鲍姆加通。

1750 年出版《美学》。

创立感性学(即美学),对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存在某些负面作用。

2.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应用)1.我们认为,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

2.把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而不划归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有如下理由: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2.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2.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领会)(1)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孤立的研究,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

2.美学的研究对象(重点)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识记)1.美学是一种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1.代表人物:柏拉图。

2.代表思想:他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美本身,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美本身。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The Philosophic Foundation Problem of "Practical
Ontology Aesthetics"
作者: 董学文[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9-1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实践存在论美学;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摘要:"实践存在论美学"没有把"实践美学"推向前进。

"实践存在论美学"借助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论,把本体论存在论化,把马克思人道主义化,并回到了人性论和人本主义的历史观。

"实践存在论美学"力图超越传统本体论,实际上陷入更深的形而上学。

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是它在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时发生错误。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仍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美学之间的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美学之间的关系研究

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向来主张从实践哲学中探求美,寻找美的本质。

而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基础上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则克服了以前传统美学的种种遗漏,是中国当代美学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学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而且相应地揭示了人类意识,包括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艺术的论断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考察和阐述一切文艺现象。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出现是文艺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

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性的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所在。

离开人的实践没法谈哲学,也没法谈真、善、美。

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人的本质就无法寻找美的本质。

因此,马克思主义自觉地把美学奠基在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基础上,从主体实践对客体现实的能动关系中寻找美。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现和核心观点。

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基础之上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突破了近代以来形成的认识论美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放映。

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形式的多样性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社会意识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政治,法律,伦理,哲学,宗教思想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方面反映社会存在,并通过各自的特点影响社会。

社会意识还包括人们在日常活动和相互作用,直接形成社会心理学。

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的差异包括一致性,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

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应提倡自由讨论,百家争鸣,调动科学文化工作中一切积极因素,有利于发展正确的东西,克服错误的东西,迅速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

美学自考题模拟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美学自考题模拟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美学自考题模拟9(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学应当划归于______SSS_SINGLE_SEL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学科D 实证科学分值: 1答案:C[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学的学科性质。

答案为C。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在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中,他认为真正的美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意识B 理念C 事物D 想象分值: 1答案:B[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学的诞生与发展。

“真正的美是理念”不仅仅是一个美学的判断,也是柏拉图最为基本的哲学本体论判断之一。

答案为B。

3.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最高位置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审美需要B 审美经验C 审美趣味D 审美理想分值: 1答案:D[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审美理想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使自己的审美体验不断升华,从而形成的高层次、高品位的审美追求。

因此,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最高的位置。

答案为D。

4.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早期人类的巫术与狩猎活动B 制造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C 艺术的产生D 审美意识的确立分值: 1答案:B[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发生的前提。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答案为B。

5.将审美形态看作是一种文化大风格的说法,属于审美形态的众多代表性观点中的哪一类______SSS_SINGLE_SELA 审美类型B 审美范畴C 审美风格D 人生境界说分值: 1答案:C[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形态的界定。

审美风格的观点是将审美形态看作是一种文化大风格。

答案为C。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_兼评_实践存在论美学_的方法_董学文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_兼评_实践存在论美学_的方法_董学文

2012年1月第10卷第1期总35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an.2012Vol.10No.1Sum No.35[收稿日期]2012-01-26[作者简介]董学文(1945—),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文艺理论。

①朱立元,王昌树:《遮蔽“存在”的存在论批判———评董学文等先生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误读》,见《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兼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方法董学文(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摘要]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哲学基础,还是以存在论、实践本体论作为哲学基础,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性质。

“实践存在论美学”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作为思想基础,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海德格尔;存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中图分类号]B 8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917(2012)01-0005-08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3卷第1期上,看到朱立元、王昌树同志合写的《遮蔽“存在”的存在论批判———评董学文等先生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误读》(以下简称《遮蔽》)①一文。

在2011年《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第4期上,又见到王昌树同志写的《如何准确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思想》(以下简称《如何》)[1]一文。

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陈述,都在维护“实践存在论”的美学观念,但我认为,其最大的缺欠是避重就轻,转移视线,躲开矛盾。

这两篇文章中既没有指出中外学界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批评性意见,也没有指出自身构建“实践存在论美学”同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到底是什么关系。

两文作者依然在坚持“实践本体论”的观点,却又故意离开一直坚持的“存在论转向”的话语环境;依然放弃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批判态度,却又故意回避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能不能结合的实质性问题。

00037(全国本科)《美学》 精讲版

00037(全国本科)《美学》 精讲版

美学【选择题】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①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美学发展三阶段:①审美意识:初级审美意识、高级审美意识。

②美学思想。

③美学学科。

3、美学学科诞生的标志:专门论著的问世、特定研究对象的确定。

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鲍姆加登(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美学》为标志,美学的原初意义是“感性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的对象。

4、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5、美学史上的各种美学都有自己的哲学基础: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先验主体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中国当代美学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6、人生境界: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统一,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

其特点:①个体内在性,即一种独特的个人内在体验。

②生成性,即非瞬间性和非凝固性,是一个进行的过程。

7、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①审美需要;②审美理想;③审美趣味。

8、原始艺术的主要形式与特征:(1)雕刻(2)绘画(3)音乐与舞蹈9、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10、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

审美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和形成的。

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因此也必然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11、审美形态的主要类型: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和荒诞。

12、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特殊性):①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②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③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④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3、审美活动与一般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审美活动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

(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是存在论或实践存在论吗?

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是存在论或实践存在论吗?

本论域 ,大家主要探讨其重心是本体论还是认识 论; 关于基 本定 位 , 家 主要 探讨 马 克思 主义哲 学 、 大
美 学能 否与存 在主义 相兼 容 , 或能 否把 存在论 维度 的马克思 主义哲学 、 学建立 在实践 的基础 之上 。 美
的,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体系产生于人 的精神的 “ 永恒 的需要 , 即克服一 切矛盾 的需要 。但是 , 定一 假 切矛盾都一下子永远消除了, 那末我们就会达到所 谓绝 对 真理 , 世界 历史 就会 终结 , 而历 史 是一 定 要
的政治诉 求 : 人 ” 封建 主 和神 的奴役 中解放 出 把“ 从
绎法”】。在西方 , 【 1 这个本体论传统 , 从柏拉图到康 德、 黑格尔哲学 , 大都是关 于“ 存在 ” 的必然真理的
来 ,为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找到物质财富的创造
者——无 产 阶级 ; 物质还 以机 械论 意义上 的新 面 把
随着 资本 主义 的兴起 , 西方 原有 的宗 教神学 本体 论
体系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 于 是哲学 上 出现 了所 谓认 识论 转 向 。这 个转 向, 两 有
方 面 的革命 性 意义 : 是 发 现 了主 体 “ ” 一 人 的力量 ,

是发 现 了物质 力量 。这两 方面都反 映 了资 产阶级
¥ 稿 日期 :2 1 -6 2 收 00 0 — 6
基金项 目: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重大项 目 文艺美学元问题与文艺美学学科体系建设研 究” OJ 7 O 14 0 8 。 教 “ ( 6 D 5 l- 4 0 ) J 作者简介: 董宏( 9 3 )男 , 1 7 一 , 内蒙古五原人 , 山东大 学文艺美 学研究 中心博士生 , 从事美 学和文艺理论研究。

美学自学考试资料

美学自学考试资料

第一章绪论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A认为美学史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此看法源于柏拉图,在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深远。

B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C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情感、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以17.8世纪英国经验派为代表。

D认为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审美心理活动。

主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重点研究产生这些审美经验的心理基础。

如德国的美学家费希纳就是从经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的。

E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认为美学应该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来研究审美。

而单纯研究主体或客体都是片面的。

苏联的一批美学家和我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中就持这一观点。

现在人们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研究对象:(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3.为何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活动?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同样是审美活动中的现象。

某种现象如果不体现为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就不是审美现象,因此美学应该是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

A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即艺术美。

B自然界中的审美现象即自然美。

C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即科技美。

D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的审美现象。

审美现象实质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说审美现象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等于说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形成种种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因此,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美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_实践存在论美学评析

美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_实践存在论美学评析

[收稿日期]2009206220[作者简介]李志宏(19532),男,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美学和文艺学。

2009年7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 ul.,2009 第38卷 第4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Vol.38 No.4美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存在论美学评析李志宏(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美学研究的目的,是正确地认识审美现象,深刻地揭示审美活动的内在机制,以便有效地指导审美实践。

因此,美学的研究过程,就是对审美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自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以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已成为认识论的代表。

它纠正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也改造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将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使认识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

只有借助于这样的认识论,才能够认识和阐释复杂的美学问题。

但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首先是“后实践美学”流派主张以存在论替代认识论;继而,从“实践美学”流派中形成了向“后实践美学”靠拢、合流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在新的条件下加入了排斥认识论的理论阵营,值得关注。

一、实践与认识不可分离长期以来,美学研究一直以“美是什么”为核心命题,以对“美本质”的探究为主要内容。

在这种思路上,“美与美感关系”以及对“美”加以认识和反映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得以形成。

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尽管已经穷尽了所有的可能,仍然无法做出合理的解答,使美学研究深深地陷在困境之中。

西方分析主义哲学美学最早提出了无法为“美”下定义的看法。

受其影响,我国当代美学研究形成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后实践美学”诸流派的倾向,要遮蔽“美本质”问题,以存在论或本体论取代认识论;另一种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科学的美学理论倾向,认为分析主义哲学美学的理论虽然并不成功,但却可以启发对“美是什么”命题的合理性加以充分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

试析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试析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上 世纪 五六 十年代 ,我 国美 学界 围绕美 学 的基 本 问题 展开 了一 场又一 场精 彩 的讨论 ,形成 了不 同 的美 学派别 。其 中 ,以李泽 厚为 代表 的客 观社会 派 美学 ,在 8 0年代 又 进 一步 形 成 了独具 特色 的实 践 美学 观 。但 这种 主体性 实 践美学 在形成 广 泛影 响 的 同时 ,也遭 到 了学术 界 的质疑 和挑 战。朱 立元先 生 在 系统 、认 真地 研究前 人 美学思 想 的基础 上 ,形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美 学理 论 ,提 出 了实践 存 在 论 美 学 。 他 指 出实践 美 学 虽 有 些 不 足 ,但 它 并 没 有 完 全 过 时 ,特别 是非 主流派 蒋孔 阳先 生 的美 学思 想 ,实 际 上 已经开 始为美 学研 究寻 找存在 论 的根基 ;如 果我 们 能沿 着这一思 路前 进 ,把美 当作 是 当下 生成 而不 是 一个 现成 的客观对 象去 认识 ,将 实践论 与存 在论 结 合起来 作为哲 学基 础 ,走 向实践 存在论 的生 成性 美 学 ,或许可 以成 为 当今 美学 发展 的一条 新途 径 。


阻碍实践 美学 发展 的重 要 因素
朱 立元先 生在 不断深 入地 学 习和反 思实 践美 学 的过程 中 ,清 楚地认 识 到实践 美学 确实存 在 着薄 弱 环节 ,并 指 出李泽 厚实践 美学 最 主要 的问题 表现 在 以下两 个方 面。 1 .基 本 上 没 有 超 越 主 客 二 分 的 认 识 论 思 维 框 架 从 近代美 学思 潮 的发展来 看 ,主客 二元 对立 的 认 识论 一直是 其 主要 的认 知 方式 。对 于美学 研究 来 说 ,人 们也 是 自觉 地 把 美 作 为 一 个 知 识 对 象 来 认 识 。李 泽厚 曾 明确 地 把 美 学 问 题 定 义 为认 识 论 问 题 ,并认 为美 感是 对客 观 的 、外在 的美 的认 识 、反 映 。这样 ,就把整 个美 学 的基本 问题狭 隘地 限制 在 认 识论 范 围内 。虽 然后 来他 的看 法有所 改变 ,但 仍 然没有 超越 主客 二分 的认 识 论框 架 。这 还表 现 在他 把 自己 的哲 学 、美 学 思 想 概 括 为 “ 体性 实 践 哲 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 卷
第#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0 1/203.4 5.6727,73 ’0 89,:/72’.
!$$" 年 % 月 !$ 日 ;/- ) !$ !$$"
&’在论

! 政# , 许丙泉!
(# ) 鲁东大学 汉语言文学院, 山东 烟台 !<=$!>; !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当代实践存在论视野中的嵇康美学” 的相关研究成果, 批准文号: 中博基字 〔!$$<〕 #> 号。
・"・
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对于全 面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精髓都是有益 的。这些观点之间的关系既相异又统一, 既互逆又 互补, 从本质和深层的意义上说, 是相互丰富和推进 的。正是各种不同论点的比较和论争, 撞击出真理 的火花, 给各方以深刻的启示,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美 学在新时期的大发展。但是, 在当前后现代主义语 境中, 对上述观点重新审视和全面考察, 我们不难发 现它们在具有一定价值的同时, 也都存在着各自的 不足之处, 其中最明显的缺陷在于上述的种种 “哲学 基础” 并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终 极追求。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理论应该是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高度的理论概括。换言 之, 马克思主义美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能 体现马克思主义宗旨和实质的理论作为其哲学基 础, 而非其他。 近年来, 哲学界的邓晓芒等学者提出了 “实践存 在论” 的概念并主张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应是 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基点” , 并且得到了哲 学界众多学者的认同。哲学界的研究成果对于马克 思主义美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目 前,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潮。 任何思想形态和理论学说只有在与人类不断超越现 实的、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活动及天性相统 一时, 它才可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也就是说, 在后 现代主义语境中, 任何理论学说若要获得新的发展, 必须以对本学科本性的反思为契机来实施转型, 强 化自身的人文视域或人文品格, 只有这样, 才能够更 好地发挥自身的理论功能。具体研究中各种学说观 点取向都应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把现实社会的人 生问题作为自身转型理论话语的生长点, 使学术研 究从过去那种抽象化的暝想中回到现实人间, 但同 时又不泯灭与现实的距离, 而是在对现实的既认同 又超越的张力中保持住 “思” 的热情。它将不再是过 去那种隶属于某一系统内部的局部调整, 或者是在 思维方式未作相应变革的前提下的个别观点的变 动, 而是在开启了人文主义视界的同时, 从本体根据 上或 “本体论承诺” 上完成对传统形态的超越, 以前 所未有的活力介入到当代人的文化和生存活动的建 构之中。换言之, 立足实践, 站在 “存在论” 高度, 关 注人的生存状态、 追问生命的意义、 探索人生的价 值, 以理想的话语形式为人的生存架起超越性的坐 标, 是时代对所有学科和理论形态提出的必然要求。 因此, 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 我们认为, 马克思主 ・#・
〔%〕 性实践哲学; (<) “合力论” (") ; 实践唯物主义。 以上各种观点都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和层面回答
基础” 这一概念, 有学者曾经做过这样的论述: 马克 思主义文艺学、 美学的哲学基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C #$ C !>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卢 政 (#@"# C ) , 男 (汉族) , 山东宁阳人,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副教授, 山东大学哲学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 美学。 许丙泉 (#@"$ C ) , 男 (汉族) , 山东宁阳人,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文学博士。研究方向: 美学。本系中国博士
〔#〕 全。 ” 至于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 “哲学
“哲学基础” 主要是取其广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艺学 的哲学基础问题的讨论曾经进行过多次。在中国美 学、 文艺学史上, 最先提出 “哲学基础” 问题的是朱光 潜。打倒 “四人帮” 以后, 郑涌重提这个问题, 开始受 到理论界的重视。 !$ 世纪 ?$ 年代初期, 我国学者 对此问题曾展开过一次大讨论。经过讨论, 人们对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 识。此后这一问题的讨论逐渐趋于平静, 但却一直 没有中断过。!$ 世纪 @$ 年代前后, 我国学术界围 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又一次展开了 热烈的讨论。综观整个新时期,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 的哲学基础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大致有七种: (#) 唯物史观; (!)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反映论; (%) 意识形态论; ( =) 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 >) 主体
〔!〕 是全局性、 体系性问题) 的哲学依据。 ” 本文所讲的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 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 马克思主义美学, 有一个学术前提, 即必须对马克思 主义美学的学科本性和终极追求进行审思。一个学 科的发展和突破, 往往有赖于对本学科在前一历史 阶段发展状况的回顾、 总结甚至反思。总结和反思 的焦点既包括对那些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观念的重新 评估, 更表现在对作为这些学术观念之根基— — — “哲 学基础” 的重新思考。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中, 具体观 点方面的分歧往往上升为哲学上的分歧, 如反映论、 主体论、 实践论、 实践唯物论等。马克思主义美学的 许多基本问题是与其哲学基础分不开的。其实, 哲 学基础是各门学科建设的理论根基和出发点, 也是 所有学说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石。哲学观总是革命性 地决定着美学观、 艺术观的产生, 哲学基础决定性地 支配着各种美学理论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正如有位 学者所言: 如果说文艺学、 美学体系 “像一座建筑物, 哲学基础就是它的地基和框架。没有坚实牢靠的地 基 和 框 架, 高楼大厦就不能拔地而起和稳固安
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 威海 !?=!$@)

要: 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各种观点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
处, 已经不能适应 “以人为本” 、 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 发展和建设当代有中国特 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必须超越以往的旧观念, 坚持实践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地位。实践存在论是对马克思主 义思想精髓和终极追求的高度的理论概括, 只有从当代实践存在论视野审视和考察美学问题, 才能真正体现 “以人为本” 的时代潮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哲学基础; 实践存在论 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 C @<=$ $# C $$$" C $= “所谓广义的, 是指涉及美学、 文艺学体系建构的全 局性、 根本性、 构架性问题的哲学根据, 即以此为基 础, 可以建构、 推演出文艺学、 美学的整个体系; 所谓 狭义的, 是指文艺学、 美学若干基本问题 (但不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