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我见新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新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紫千红总是春”——我见新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新思路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姜力元

【摘要】当前,新史观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历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何在恪守历史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大胆科学地使用新史观来进行素质教育,解决眼前一些迫切的问题,笔者以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为例作一探讨。

【关键字】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

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其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中人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着眼于从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发展规律,一直以来是我们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新课改后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三维目标部分中用较大的篇幅指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里的价值观和我们所提到的历史观是统一的。“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观是价值观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没有科学、先进的历史观,价值观就难免被扭曲。近年来,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各种新史观(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和年鉴学派史观等)都在明显地影响着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各种新史观来指导教学活动,笔者将在下文以为对象作出一些探讨。

现代化史观

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

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基本内容: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包括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其中尤其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

主化为核心,并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一些国家,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

“现代化史观”则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二、现代化史观的应用举例:

(2008年山东烟台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请回答: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现代化变革的发展历程。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现代化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明成果?

教师在指导学生回答此题前可以先介绍关于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比如其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具体表现,然后启发学生回忆在相应时间段内的史实,逐步进行归纳和提升。解答第⑴问时可以在这段跨度较大的时期内先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再提醒学生在举例时要筛选出影响西方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第⑵问关键是抓住题目的时间限定,选准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大事件。可以引导学生将前两问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对比思考,最后再按照题目要求扼要归纳原因。第⑶问则要注意是对整个题目的总结,所以既要从前两问的出题意图上综合考虑,又要抓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即对“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出正确建议。

参考答案:⑴西方变革历程:①15~18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使人从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解放出来,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③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中体西用”指导下的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1915年起,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学习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⑶态度:要善于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反对全盘西化和盲目排外,应辨别精华与糟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

整体史观

整体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当今整体世界的发展首先表现在经济的全球化,其次是国际政治中的民主化趋势,再次是不同文化越出民族范围的接触交流与相互吸收融合,最后是关于人类自身发展的资源、环境、战争与和平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各国共同协商解决。

以整体史观来重新架构高中近现代世界史中全球化专题的复习,我们不难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认识和理解:

一、知识整合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1、全球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前期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三个部分: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即包括各国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深化;二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之相关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争夺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等;三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联系密切,并通过殖民扩张将世界其他地区强行纳入其经济体系。

2、全球一体化趋势在二战后不断得到强化,此类知识有: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不断出现,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建立;区域性集团的形成和完善,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世界各地各国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更加密切,如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和日本的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兴起并加强了交流和合作,如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对这种情况的变相反映,此外第三世界国家还与发达国家展开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二、概括归纳全球化的形成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基础)。从资本主义萌芽到手工工场,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都为世界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提供了物质基础。

2、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不步加深、世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