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范本模板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范本模板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学院:专业:班级序号: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5月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前言 (1)一、电子货币概述 (2)(一)电子货币概念界定 (2)(二)电子货币本质的界定 (2)(三)电子货币的特点 (3)二、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 (3)(一)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理论影响 (3)(二) 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规律的影响 (4)(三)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4)(四)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5)(五)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5)三、我国电子货币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5)(一) 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理论影响 (5)(二)电子货币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对策建议 (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9)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摘要: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是电子货币概述,论述了电子货币的定义、特点、种类和作用以及电子货币的本质。

第二部分是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主要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的影响、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以及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国内外货币政策协调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分析我国电子货币发展的现状以及针对我国电子货币现状给出的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政策;影响;建议Abstract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of electronic money, electronic mone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features,effects and the type and nature of electronic money. The second part is an electronic currency impact on monetary policy,main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money on currency circulation, the impact of e-money on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oney on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and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coordination。

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

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

通货膨胀由潜在 的风险转变为现实的风险 , 而这其
中 电子 货 币 的发展 是 一 个 不 可 忽 视 的 因素 。 电子
货币的不断发展 , 势必 会对现有 中央银行 的独立
性 、 币发 行权 和货 币政 策 的有效性 产 生根本 性 的 货
影响。
在零售支付机制中, 通过销售终端 、 各类 电子设备 , 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 的“ 储值 ” 产品和预付
二、 电子货 币对 货 币与货 币政 策的 影响
( ) 一 影响货 币乘数
支付机制。电子货币的使用 , 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
取代 现金 的发行 , 得货 币 的发 行 费 用 降 低 ; 是 使 二
货 币乘 数 是 流通 中的 货币 量 与 基础 货 币 之 间 的 比例 。从 货 币供应 理论 的基 本模 型 :
策 与建议 。
关键词 : 电子货 币; 央行 ; 币政 策 货 中 图分 类号 :82 1 F2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5 9 2 1 ) 1 0 0 —0 17 94 (00 0 — 0 1 3
T e i fu n e a d c u t r a u e o lc r n c h n e c n o n e me s r fee t o i l
Ke r s E e to i n y y wo d : lc r nc mo e ;C nr a k;Mo ea y p l y e ta b n l n tr oi c


引言
回收、 清算和责任等进行 了详细规范 , 央行的监 管
范 围 已经扩 张 到 网络时代 的电子货 币 。 当前 , 国 我 经 济增 长 回稳 , 社会 对 通 胀 的预 期 不 断增 强 , 防范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人对电子货币有着不一样的定义,普遍认为电子货币是以电子形式储存传统货币于消费者持有之电子设备中,并以现行货币单位计量之货币价值,作为储值或预付工具。

电子货币取代传统的银行券和硬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当实施货币政策时,必然要按照流动性的高低对货币惊醒层次的划分。

电子货币必然会干扰传统的宏观货币需求和供给,一国央行需要将电子货币纳入货币政策制定的过程中。

1、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1.1电子货币对利率的影响电子货币的大规模普及会增加货币的供给,从而给利率水平造成下降的压力,利率的形成机制更加复杂。

首先,货币电子化提高了整个货币体系的电子化水平。

中央银行甚至公众都将能更容易得到各种利率资料,从而增强了利率的可测性。

其次。

电子货币的普及提高了整个货币体系的效率,缩短了中央银行政策传导的时间.市场参与者会对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等干预政策更敏感.从而增加了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可控性。

再次,电子货币将使利率等价格信号性指标更有效率。

质量更高,从而增强了利率的相关性。

由于利率是市场运行的结果.电子货币的大幅使用将增强市场的效率和竞争水平,提高了利率作为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性。

可以肯定在金融创新与电子化、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下.利率等价格信号性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

1.2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的影响根据流动性的不同.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如下:Mo=流通中现金:MI=MO+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电子货币的出现逐渐模糊了各种形式货币之间的界限。

由于电子货币是以虚拟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上。

用户可以随时通过自己的指令来改变现金与储蓄、话期与定期之间的转换。

这就使得不同形式货币之间的流动性差别逐渐缩小。

可以预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子货币系统将同时满足MO、Ml、M2等层次的货币定义,划分货币层次将变得困难重重甚至不可能,从而使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显得无的放矢。

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与调整

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与调整

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与调整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崛起,央行数字货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央行数字货币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和管理的数字形式的货币,它与传统的纸币和电子货币有着明显的不同。

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对货币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需要相应的调整。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将加强央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

传统的纸币和电子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往往需要商业银行的参与,央行只能通过改变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而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完全由央行独立完成,央行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货币供应的情况,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控。

其次,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将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传统的纸币和电子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例如假币的流通、电子支付系统的安全性等问题。

而央行数字货币采用了先进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交易的去中心化和信息的不可篡改,有效地防止了假币的流通和交易数据的篡改,提高了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货币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产生冲击。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可以直接由央行发行和管理,一些公众可能更倾向于持有央行数字货币而不是将资金存入商业银行。

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减少,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相应地调整,以保证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

其次,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可能会对支付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直接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竞争,可能对现有的支付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适应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推动支付体系的创新和升级,提高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此外,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还可能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

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改变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而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可能会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央行可以直接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市场利率。

电子货币对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影响

电子货币对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影响

浅谈电子货币对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影响摘要:随着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电子货币,可以说是继中世纪法币对铸币取代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又一次标志性变革。

电子货币除了具有货币的一些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其自身从发行到流通这一过程中的一些特有的属性。

正是这些特有的属性使得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货币政策的实施等几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虽然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因此如何促进电子货币的健康发展,防范和消除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对策中图分类号:f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06-02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但随着新型货币形式——电子货币的出现及其在实体经济中的运行使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阻碍,从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受到冲击。

本文将从介绍电子货币开始,然后简要回顾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原理,接下来重点从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政策工具等几方面剖析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提出如何应对电子货币所带来的对货币的政策挑战的几点意见,以便为我国的有关电子货币发展,电子货币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关于电子货币(一)定义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对电子货币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不过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货币当局尚无法对电子货币做出严格的界定,不过根据对传统货币的定义,即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支付,以及价值贮藏等功能出发,及按照电子货币自身特有的属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出机制。

(二)属性电子货币在使用上,它与通货基本一样,主要用于小额的交易。

在商品交易支付中,它和通货一样具有交易行为的自主性、交易条件的一致性、交易方式的独立性和交易过程的可持续性等通货应具有的特性。

论电子货币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其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为例.docx

论电子货币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其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为例.docx

论电子货币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其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为例【摘要】: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同经济的总体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经济活动的活跃必将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于高效以及可靠性能较高的支付清算手段的需求,这样一来也会刺激电子支付体系整体的创新和发展。

所以说电子支付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电子支付服务行业的兴起不仅会影响并改变着商业银行原有的服务方式,同时还会对银行的支付功能以及各方面的业务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银行金融业如果还想要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那么就不仅要从考虑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才能实现良性的发展。

所以本文重点针对电子货币的发展对于中央银行的影响和对策,以希冀可以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性的资料。

【关键词】:电子货币;中央银行;创新发展目录【正文】: 1一、电子货币的发展给中央银行带来的影响1(一)电子货币的含义与兴起1(二)电子货币的创新和发展2(三)电子货币发展的状况概述2(四)、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冲击和影响31、货币发行垄断权受到影响32、央行独立性受到影响33、货币政策效果削弱4二、针对电子货币影响中央银行发展的原因分析4(一)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及其在职能转换方面的滞后性5(二)市场发展的客观性需要5(三)电子货币与传统流通媒介相比的优越性表现6(四)国外部分央行的政策导向6三、针对电子货币发展给中央银行带来影响的对策分析7(一)、对央行货币管理制度进行创新71、统一规范电子货币的发行与流通82、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抑制货币替代所产生的信用扩张。

83、尽快实现货币政策指标从数量型指标转向价格型指标。

9(二)、完善电子货币的监管法律规范制度91、从法律、法规层面约束电子货币的发展与完善92、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监管。

93、建立全国统一的支付转账网络系统,9(三)、加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10(四)、加强与各国中央银行合作,应对国际资金流动风险10四、电子货币的风险及监管10【正文】:一、电子货币的发展给中央银行带来的影响(一)电子货币的含义与兴起电子支付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最近几年来全球电子支付交易方面业务的迅速发展,1999 年电子支付的交易总额大概为1174 亿元左右, 2004年增加至2098 亿元,预计到 2004年至 2009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12.9%左右,其中零售付款以及相关的转账交易大约占到电子支付交易额的近九成。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电子货币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技术实现的虚拟货币形式,如比特币、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对传统货币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目标、传导机制、政策工具和政策效应等方面,对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浅析。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电子货币能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支付方式,加速货币流通速度,并且减少了传统银行体系的中间环节,降低了支付成本,从而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但与此电子货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波动性较大、安全性隐患、监管困难等,这些问题可能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实体经济,并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过程。

传统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来影响实体经济,而电子货币的传导机制与传统货币不同。

电子货币主要通过直接影响消费和投资行为来传导货币政策,如通过在电子支付平台上提供优惠刺激消费、鼓励创新和投资等方式。

这种传导机制的变化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的效果发生变化,需要货币当局及时调整政策工具和策略。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货币当局用于实施货币政策的各种手段和方式。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等。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举个例子,通过调整电子支付平台的手续费和利率,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支付行为;通过监测电子货币的流动情况和使用情况,可以实时掌握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的状态,进而精确制定货币政策。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电子货币的特点和影响,选择并整合不同的政策工具,以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货币政策效应是指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效果。

数字货币的发展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数字货币的发展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数字货币的发展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作者:牛美英渠基磊广晓倩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9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给金融科技的兴起提供了便利,传统纸币正在逐渐的退出人们的视野。

在这种形势下,数字货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发展迅猛。

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其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和流通不再受央行控制。

因此,这种数字货币的诞生肯定会对现行的央行货币政策造成一定影响。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货币的主要特点和制约因素,并通过研究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央行在此背景下的影响及对策。

就当前经济而言,金融是核心,而对于金融来说,货币是其核心。

数字货币对于未来经济的发展存在巨大影响,换言之,数字货币是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产物。

数字货币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人们而言,数字货币的优势更为重要,其能够为客观条件不便利的地区人民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另外,数字货币的出现也便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经济。

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得所有货币信息更加透明化,中央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上记录的货币信息,更好的掌握和监控经济,准确预测经济走势,进而更科学的来调节经济。

此外,中央银行还能够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

最后,数字货币的出现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存在一定弊端,尤其是监管问题更为严峻。

基于此,央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数字货币监管体系。

为此,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对于央行未来发行数字货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及制约因素(一)数字货币的主要特点数字货币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基于区块链与去中心化技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不依赖于第三方机构进行支付和结算,本质上是由整个分布式网络维护的数字总账,且公开可查,称之为“区块链”。

(2)在发行与生产方面数字货币的本质是在相互验证的公共会计系统上记账。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作者:彭勤来源:《理财·财经版》2018年第06期在传统的经济中,中央银行为了达到其最终的货币政策目标,必须根据当前的经济情况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中介目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随着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它对货币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这就使原本复杂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因电子货币的存在变得更加复杂。

这种复杂性的存在一方面会加大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的难度,一方面会使得货币政策工具效果下降,从而降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因此,对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于中央银行正确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电子货币概念(一)电子货币的定义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二)电子货币的种类一种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使用的且将代表货币价值的二进制数据保管在微机终端硬盘内的电子现金;一种是将货币价值保存在IC卡内并可脱离银行支付系统流通的电子钱包。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货币政策工具是货币当局借以调节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手段。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几大类。

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效果得到弱化。

由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最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所以,在此只分析电子货币对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一)电子货币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首先,电子货币的使用降低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并使货币供应量变得难以测度和控制,中央银行可能会对电子货币提取较高的存款准备金,以减少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及中央银行的地位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首先,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体现在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实施上。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货币供应更加灵活多样化。

传统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央行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调节经济运行的,而电子货币则增加了一种新的货币形式,使货币供应更加丰富。

电子货币的发行者可以通过自身控制货币的发行数量和利率水平来调节货币供应,甚至可以实现货币政策的自主调节。

但同时,电子货币也给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

例如,央行无法直接控制电子货币的发行数量和利率水平,因此无法完全掌握货币供应的全局。

其次,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还体现在汇率和金融稳定方面。

电子货币的发行可以带来本币汇率的波动和变化,这也会对整个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

如果电子货币的发行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给出口带来压力,影响国际贸易的平衡。

此外,电子货币的发行也可能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电子货币的发行者发生风险事件,或者货币系统存在漏洞,如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整个货币系统的瘫痪和混乱。

最后,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还涉及到金融监管和安全管理。

由于电子货币的特殊性质,其监管和管理也与传统货币有所不同。

将电子货币纳入监管范围,需要建立新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标准,包括货币政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消费者保护等方面。

此外,防范电子货币系统的各种风险和安全问题,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电子货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浅议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议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 币 政 策 目标 主要 是 指 央 行 通 过 调 节 货 币 供 应 最 所 要 达 到 目的 包 括 中 介 指标 、 操 作 指 标 和 最 终 目标 三 个层 次 。 中 介 指 标 的 选 择 是 连 接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和 货 币 政 策 最 终 目标 的 桥 梁, 是 货 币政 策传 导 机 制 中的 首 要 环 节 , 是 央 行 在 某 种 特 定 的经 济 状 况
巨额 资 金 能 瞬 间 从 一 个地 方 转 移 到 另外 一 个 地 方 .一 个 账 户转 移 到 另
外一个账户 , 网络实现资金 的快速传递 , 从而加剧 了金融市场的波 动。 因此 , 货 币政 策பைடு நூலகம்很 难 实 现 独立 。
( 二) 对 央 行 货 币垄 断发 行 权 的挑 战
( 一) 电子 货 币的概 念 根 据 国际 清 算 银 行 的相 关 定 义 解 释 , 电子 货 币就 是 指 对 持 有 者 财
产 进 行 电子 记 录 且 被 广 泛用 于 支付 的价 值 储 存 或 预 付 工 具 。在 实 际操 作过 程 中 , 我 们 也 可 以解 释 为 , 电子 货 币就 是 一 种 依 据 当事 人 之 间 的约 定, 以法 定 货 币 为 计 算 单 位 , 以电子数据为存在形式 , 并 能 够 及 时 兑 换
所取代 , 甚 至 有 绝 大 多 数 的 电 子货 币是 由非 银 行 金 融 机构 来 发行 的 。 ( 三) 对 央 行 饽 币税 的 影 响
互 联 网时 代 的 到 来 让 电 子 商 务 成 为 了 商 务 应 用 的 一 大 发 展 趋 势 . 电子 货 币 也 在 电 子商 务 的基 础 上 应 运 而 生 , 与传统货币形式相 比, 电子 货 币 除 具 备 一 般 货 币 的基 本 属 性 以 外 , 还 具有 其 他 的一 些 特 殊 属 性 。 例 如, 电子 货 币 的 发 行 主体 比较 分 散 。不 仅 中央 银 行 可 以 发 行 电 子 货 币 .

浅析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空 限制 ,大大 降低 了信息 成本 和 指 标 的影 响 。准 备金 包 括法 定 准 系 统 的作 用 流 通 于 商 业 银 行 之 交 易费用 。

备 金 和超额 准备金 。首先 , 电子货 内 , 时 , 额 准 备金 就 失去 了作 此 超

电子货 币对 货 币政 策 目
下 ,中 央银行 应 以稳 定 物价 为 首
还暂不要求缴纳存款准备金 , 从 而使 电子货 币 取代 了一部 分 有 准
般 金融 机构 ,甚 至非 金融 机构 都 要 目标 ,并兼 顾 经济 增 长和 充分 备金 要 求 的储 蓄 而使 法 定准 备金 可 以 发 行 ,造 成 了 货 币 发 行 的 就业 。 “ 中央银 行化 ” 非 。其 次 ,各金 融 机构 发行 的 电子货 币都 有 其各 自 的特 征 ,其 价值 主 要依 赖 于各 发 行 者 自身 的信 誉 和 资 产 的 担 保 , 总额 下降 。 次 , 行 在 日益 激烈 其 银
陕西综合经济 【0 6 】21 20 . 2
维普资讯
小 主要 取决 于商业 银 行 的经 营决 标 。 电子 货 币 的引入 必将 影 响货
策 , 非稳 定 的常 量 , 业银 行会 而 商
币供 应 量 和 利率等 作 为 中介指 标 的功 能 ,进 而影 响货 币政 策 的抉
务 的基 础— — 电子货 币 也就 应运 而生 。 照 巴塞 尔 委员会 的定义 , 按 通 居 民 降 低 了 对 银 行 存 款 的 需
1 电子 货 币对 货 币政 策 最终 求 ,而越 来 越倾 向于采 用 能够 不 、
目标 的影 响 影 响 自身 消 费 的 同时进 行 更多 投 最 终 目标是 中 央银 行通 过 货 资 的资 产组 合 。 1 8 年 时 , 国 如 93 美 币政 策 操作 而最 终 要 达到 宏 观经 全 体 居 民 财 富 中 有 l . 以银 行 53 %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摘要:电子货币产生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需求,但目前参与流通的电子货币还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货,最后,电子货币的发展并不必然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伴随着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货币作为商品的交易媒介也相应发生形态上的改变,至今已实现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的演化。

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货币将实现从原子形态向比特形态的转变,电子货币也将成为人类货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电子货币产生的原因从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麦克纳马拉发明的信用卡到今天,电子货币已经拥有了各种智能卡、数字现金、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等多种形式。

对电子货币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可得:(一)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电子货币产生的基本原因由于金融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传统业务所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微薄,这就迫使金融企业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弥颓势。

这样一来,为丰厚回报而进行的业务创新就给电子货币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因为对于电子货币的提供商而言,发行电子货币既可以作为金融创新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又可作为一种新颖的服务手段来吸引客户以增加潜在的收益。

(二)电子商务的兴起内在地需要电子货币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在商业贸易中的深入应用,网上购物、虚拟交易等新的商务模式让人们有了新的消费体验的同时也感到支付上的不便。

对能够快捷安全的进行支付的新货币形式就有了内在的需求,电子货币不但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而且也具备了基本的货币特征,能够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所以电子货币在这种环境下迅速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信息、加密技术的发展给电子货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没有信息技术和加密技术的高度发展,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包括各种信用卡、储值卡、数字现金等电子货币形式被普遍地接受并使用是不可想象的,由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除了要考虑能被普遍接受,同时对其的安全性也有很高的要求。

也就是说,电子货币本身必须是安全的,而且应该同时被认为是安全的才可以广泛地进入流通;信息技术和加密技术的发展则对这一安全性给予了极大的保障。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电子货币指的是以电子方式存在和流通的货币,如比特币、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与传统的纸币和硬币不同,电子货币具有更高的便利性和可追溯性。

在这种情况下,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体现在支付手段的变化上。

与传统的纸币和硬币相比,电子货币具有更加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

通过手机或电脑等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和转账,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的纸币和硬币。

这种支付方式的普及和推广,使得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和效率得到了提升。

货币政策在面对电子货币时,需要对支付渠道的监管和规范,以维护金融稳定和消费者权益。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货币创造和货币传输的方面。

由于电子货币的存在,货币的创造和传输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

通过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中央银行可以更加快速地将货币投放到市场,并监测和调控货币的流通情况。

这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灵活和及时地进行货币调控,以维持经济的稳定。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还体现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上。

电子货币的特点是流动性和可追溯性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安全性和风险问题。

一方面,跨境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流通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挑战,需要加强对电子货币交易的监管和规范。

由于电子货币的便利性和匿名性,使得电子货币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和洗钱等违法行为。

货币政策需要在保护金融秩序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提供良好的电子货币服务和用户体验。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支付手段的变化,货币供给的变化和金融监管的调整等方面。

货币政策需要及时适应和应对电子货币的发展和变化,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和维持金融稳定。

需要加强对电子货币的研究和监管,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电子货币的健康发展。

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

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
关键 词 : 子 货 币; 行 ; 币政 策 电 央 货 中 图分 类 号 : 2 F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5 7 2 1 0 —0 4 —0 1 0 —3 3 ( 0 0) 1 0 4 2


引 言
定 期 存 款 比 率 及 通 货 比率 肯 定 发 生 变 化 . 而 将 对 货 币 乘 数 的变 动 从
江 西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21 0 0年 第 1 期
电子货 币对央行货币政策 的影响及其对策
胡建 国
( 中共 安 庆 市 委党 校 安 徽 安庆 263 ) 4 13
摘 要 : 子货 币已逐 步 取 代 传 统 的 通 货 成 为 主要 的金 融 支 付 工 具 , " 经 济繁 荣发 展 不 可缺 少的 推 动 力之 一 。在 分 析 电 是 3代 - 电 子 货 币对货 币与 货 币政 策 影 响 的基 础 上 , 出 了一 些具 体 的 对 策 与 建议 。 提
电子货币条件下 的货币乘数模型则变化为 :
l k +。
e =
传统 的通 货 成为 主要的金 融 支付 工具 。 巴塞 尔银 行监 管委 员会
(C S 在 19 B B ) 9 8年 将 电子 货 币定 义 为 : 零 售 支 付 机 制 中 . 过 销 售 在 通 终 端 、 类 电 子 设 备 , 及 在 公 开 网 络 上 执 行 支 付 的 “ 值 ” 品 和 各 以 储 产
他 主 体 转 变 。1 [电子 货 币具 有 交 易 成 本 低 、 动 性 强 及 安 全 性 高 等 优 1 流
势 , 我 国正逐步深入 到各个领域 , 大方便 了消费 者购物 、 费 , 在 极 付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通常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进行交易。

它与传统的实物货币相比,具有便捷、安全、高效等特点。

电子货币的出现对货币政策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更快。

由于电子货币的交易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相比传统实物货币的交易速度更快。

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实施速度也需要跟上。

中央银行需要更加灵活地进行货币供给的调控,以适应电子货币的交易速度,以维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电子货币的匿名性可能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挑战。

传统实物货币的交易可以追踪到实体,中央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货币的流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电子货币的匿名性可能会增加追踪和监管的难度,给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挑战。

中央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来确保电子货币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电子货币的普及程度可能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不同。

在一些国家,电子货币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甚至超过了传统实物货币。

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需要更加关注电子货币的运作,并相应地调整货币政策。

而在一些落后地区或者老年人群体中,对电子货币的接受程度较低,这意味着中央银行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实物货币,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货币政策。

电子货币的发展可能给中央银行带来新的工具和手段来实施货币政策。

通过电子货币的数据和交易信息,中央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的状况,预测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趋势,并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

通过监测电子货币的交易数据,中央银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消费者信心和经济活动水平,从而调整货币政策。

电子货币的出现给货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中央银行需要灵活地调整货币政策,以适应电子货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

中央银行也需要加强对电子货币的监管,确保其合法性和稳定性。

电子货币的发展也为中央银行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工具来支持货币政策的实施。

数字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数字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数字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随着全球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货币的快速崛起与普及已经不可逆转。

数字货币,指的是一种不由中央发行机构直接发行和管理的全球性、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

如今,大多数的国家已经开始探索数字货币的应用与实施。

我国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数字货币对我们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将从政策角度来分析。

首先,数字货币具有方便、快速、低成本等显著特点。

相比传统的纸币,数字货币具有更高的便携性和更便捷的交易方式。

数字货币使用互联网技术,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

同时,数字货币无论是发行、清算还是交易费用都比传统货币更加低廉。

这意味着,数字货币用户可以享受更快捷、更便宜、更加安全的货币交易服务,这也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数字货币能够促进金融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数字货币将数字技术与货币联系起来,可以产生更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数字货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支付方式,可以涵盖更多人群的金融服务,包括未被全面服务的低收入人群和未开拓的市场。

数字货币的出现给金融体系带来的新机会和新空间将会在未来的金融发展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数字货币也可能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数字货币的全球性与去中心化特征,可能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与管理的控制力度,同时可能导致金融不稳定风险的增大。

数字货币的应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甚至恐怖分子等非法的使用情况,对货币的稳定和安全构成威胁。

综上所述,数字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数字货币可以提高交易效率,优化金融服务,促进金融创新,但同时也可能对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和金融稳定造成挑战。

因此,我国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数字货币的监管与管理,充分发挥数字货币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不少于1000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货币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数字化技术,电子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支付和转账等操作,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成为趋势。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货币政策带来的新挑战,因此在此需要讨论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影响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货币政策调控的核心在于调节货币供应量和流通速度,进而调节利率和汇率等因素。

然而,随着电子货币的普及,很多交易已不再依赖于传统的货币形式,如现金、存款等,而转向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和结算。

这使得掌握着金融业务数据的电子支付机构成为了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重要角色,对于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2.挑战支付系统监管传统货币交易主要依靠银行的支付系统进行交易,银行在其中担任着重要的监管角色,但是随着更多人开始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支付体系逐渐开放,监管难度加大。

支付体系的安全问题和信用风险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对监管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需求,提升了政府的监管负担。

3.冲击传统货币制度电子货币的出现,有可能加速传统货币的减少,这对传统货币制度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冲击。

这些传统货币制度建立在现金等实物交易方式上,一旦电子货币形式占据了大量份额,将导致传统货币形式的不断萎缩和变革,影响金融体系的结构。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对策建议1.建立电子支付数据共享机制货币政策监管需要有越来越严密的监管机制。

建立电子支付数据共享机制,应该是实现有效监管的一个必要条件。

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中央数据中心和统一监管平台,与电子支付机构共享数据,加强对交易和资金流动的监管。

同时,电子支付机构也要为政府提供数据清晰、详尽的报表,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2.引入数字货币作为新的货币制度为了应对电子货币对货币制度产生的冲击,我们也可以考虑在未来引入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制度,并逐渐推广使用,以适应快速变革的货币环境。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的全部内容。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内容摘要:电子货币产生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需求,但目前参和流通的电子货币还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货,最后,电子货币的发展并不必然影响中心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继贵金属货币和纸币之后,货币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电子货币取代传统的银行券和硬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电子货币除了具有货币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其自身从发行到流通这一过程中的一些特有属性。

正是这些特有的属性使得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几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关键词:电子货币交易费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一、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互联网的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金融电子化在促进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给金融业带来效率和机遇的同时,也从多方面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电子货币作为近年来零售支付领域内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它的出现将是继法币取代铸币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又一次根本性变革。

在历史上,法币取代铸币的结果是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货币创造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执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以及政府的银行的职能。

然而,电子货币的出现及发展所引起的变革将对这种体系提出挑战,并不可避免的对现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品货币、纸张货币和电子货币.从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货币制度的变迁是为了提高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流通费用,从而降低商品交易费用。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首先,电子货币可能导致现金需要量减少,从而限制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

因为中央银行通常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来控制货币政策。

如果电子货币更受欢迎,传统现金的需求就会下降,导致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和需求管道变得不那么清晰。

这可能
需要中央银行重新评估制定货币政策的策略。

其次,由于电子货币的去中介化特性,这可能使得货币监管更加困难。

在传统银行体
系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监管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的执行。

但在区块链技术下的电子货币中,每个参与者都是一个节点,没有中介,如果中央银行想要影响电子货币市场,可能需要通
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如纳税政策等等。

第三,如果电子货币被广泛使用,它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执行的延迟。

因为电子货币使
用区块链技术,所有的交易都需要被验证和记录,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因此,如果中央
银行需要立即执行货币政策,电子货币市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相应。

对于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中央银行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中央银行应该积
极采纳新技术,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方法来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能力。

其次,中央银行
应该通过制定合适的法规来规范电子货币市场,确保电子货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最后,
中央银行应该继续加强监管和跟踪,及时获取电子货币市场的情况,以便调整货币政策。

总之,电子货币的发展有可能对传统货币政策产生一些挑战和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
中央银行应该反对电子货币的发展。

相反,中央银行应该合理应对,并积极引导电子货币
行业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款账户、定期存款账户和其他 账户之间转化变得容易,所以普 通居民降低了对银行存款的需 求,而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能够不 影响自身消费的同时进行更多投 美国 资的资产组合。 如 !"#$ 年时, 全 体 居 民 财 富 中 有 !%&$’ 以 银 行 存款的形式存在, 而到了 !""% 年, 这一比例下降到了 (&$’ 左右。银 行存款比例的下降使法定准备金 数量大大减少。 另一方面, 在激烈 的国际竞争中,各国为了获得金 融创新的先发优势,对电子货币 还暂不要求缴纳存款准备金, 从 而使电子货币取代了一部分有准 备金要求的储蓄而使法定准备金 总额下降。 其次, 银行在日益激烈 的竞争中会适当减少超额准备 金。商业银行保持超额准备金的 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其一定的流 动性,以满足日常业务对外支付 的需要。由于电子货币对现金的 替代作用,原应流通于商业银业 以外的现金,现已通过电子支付 系统的作用流通于商业银行之 内, 此时, 超额准备金就失去了作 为对外支付现金准备的意义, 而 仅作为商业银行间资金清算划拨 的准备金,这一准备金规模的大
!"#$%&#’()#*
体的利益得失,进而影响市场主 体的投资决策,最终还是能够在 一定程度上调节市场资金的供求 水平的。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 具的影响 电子货币对公开市场业务 "、 的影响。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使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复杂化。一方 面, 电子货币的 “非 中 央 银 行 化 ” 使中央银行的铸币税收入减少, 同时流通中的现金减少将使中央 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大量缩减。这 样的结果是,中央银行很可能因 缺乏足够的资产而不能适时地进 行大规模的货币吞吐操作,减弱 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效性和灵活 性。特别是在外汇市场急剧变动 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能无法进 行 “对 冲 ” 操作, 使本国汇率和利 率遭受较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 目 前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强化了公 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力,使得金融 机构在补充流动性资产或进行资 产组合调整中日益依赖公开市场 操作, 积极参与市场买卖, 这在客 观上配合了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
#、改善电子货币支付环境。
在电子货币发展的初级阶段,国 家可鼓励发卡机构免费为商户提 供电子支付设备和组织人员培 训,采取低的手续费率或甚至零 手续费,国家也可适当给一些补 贴以弥补发卡机构的成本。等到 电子货币的使用金额和范围增大 后再逐步调高或收取手续费。 对电子货币制定发行的要 !、 求。对电子 ( 下转第 !$ 页)
!""#$!( !"#$%& ’
"!
观察思考
小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 策, 而非稳定的常量, 商业银行会 从自身的收益出发减少持有超额 准备金。 所以, 中央银行使用准备 金来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能力将 大大减弱。 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作为操 作指标的影响。基础货币等于通 货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 金 (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 其中: 金) 之和。 即: 12*34。 1表示 基础货币; *表示通货; 4表示准 备金。电子货币的出现将使原来 通货 *变为 *53)6,其中 *5 表示电 子货币存在时的通货, )6 表 示 替 代了通货的电子货币;原来的准 备金也会由 4 变为 45 (电子货币 存在时的准备金) 。 此时12*53)63 标。电子货币的引入必将影响货 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作为中介指标 的功能,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抉 择与实施。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作为 中介指标的影响。电子货币对货 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基 础货币的影响和对货币乘数的影 响产生的。电子货币的使用将使 货币乘数增大,因为电子货币对 现金的替代将导致现金比率呈不 断下降趋势。此外,电子货币的 发展使商业银业能更容易通过货 币市场借入资金,从而减少其对 超额准备金的需求,在存款增加 的同时,超额准备金率必然会不 断下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 下,货币乘数将呈上升趋势。若 中央银行不采取相应措施,在基 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者共同作用 下,电子货币的出现将加大货币 供应量的计量难度,降低货币供 应量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使货币 供应量的中介指标功能逐步弱 化。 电子货币对利率作为中介指 标的影响。电子货币的使用将增 加银行体系的储备金供给,从而 降低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资金 依赖程度,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 供应量的调控力度,加之中央银 行资产负债规模的降低,其影响 利率的能力必然下降。 但同时, 电 子货币的使用将增强市场的效率 和竞争水平,由于利率是市场运 行的结果,它作为资金供求均衡 时的价格并不会因货币形式的变 化而改变。 因此, 中央银行通过调 节利率,仍可以调节各个市场主
45,中央银行只有将电子货币也
纳入统计范畴,才能正确的核算 基础货币的量。但由于货币的发 行权是分散的,中央很行并不能 完全控制其发行量,也就不能像 只有传统通货流通情况下能有 效、 准确的控制基础货币的量。 总 之,电子货币的使用会使基础货 币的结构和内涵发生变化,这将 增加中央银行计量和控制基础货 币的难度。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介 !、 指标的影响 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 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 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 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 标。 目前, 最常用的货币政策中介 指标有两类:一类是以货币供应 量为代表的总量性指标;另一类 是以利率为代表的价格信号性指
!""#$!( !"#$%& ’
Hale Waihona Puke !"观察思考
对农民进行其它职业技能 #、 培训, 使更多农民工走出农村。 结 合市场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应有 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 训, 使他们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加 快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甚至向国 外的转移速度。目前我国的城镇 如果不加大农民 化率只有 12345 , 向城镇的转移力度,提高我国的 城镇化率,就难以实现到 -/6/ 要 达到7/5的目标。 对农民进行自我保护意识 !、 培训。我国每年因生产安全死亡 的人数中, 绝大多数是农民工, 还 不算因工作环境差而身患职业病 死亡或失去劳动力的农民。 因此, 对农民进行人身安全意识培训, 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农 民工走出农村的先决条件。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和 政策 制定保障农民进城的有关 -、 制度或规定,确保农民工的合法 权利。 如农民工的最低工资、 医疗 保险、 生产安全陪偿、 住房、 子女 上学等。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 8、 系。国家已开展了农村医疗保障 试点,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医 疗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资力度 加大以工代赈资金规模。 以 $、 工代赈的主要投向是农村贫困地 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十多年 来, 在基本农田、 人畜饮水、 乡村道 路、 小型灌溉等方面修建了大量的 工程,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 活条件。以工代赈自中央到地方, 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 有一批管 理经验丰富的队伍。 韩国新农村建 设实际采用的也是以工代赈的形
!"#$%&#’()#*
观察思考
浅析电子货币对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罗邦敏 赵 昕
随着金融电子化和互联网的 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 的贸易方式已逐渐成为商务应用 的一大发展趋势。而作为电子商 —电子货币也就应运 务的基础—— 而生。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 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 之间以及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 “储值” 和预付支付机制。 与传统货币形式相比,电子 货币除具有货币的一般属性外, 还具有一些特有的属性:首先, 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分散。除中 央银行可以发行电子货币外,一 般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都 可以发行,造成了货币发行的 “非中央银行化” 。其次,各金融 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都有其各自 的特征,其价值主要依赖于各发 行者自身的信誉和资产的担保, 风险程度不一致,从而出现货币 的 “异 质 性 ” 。最后,较之传统 的货币形式,电子货币突破了时 空限制,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和 交易费用。 一、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目 标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
行采取的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 所要达到目的, 包括最终目标、 中 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三个层次。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最终 !、 目标的影响 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 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宏观经 济目标。最终目标的选择,必须 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 所面临的问题而有所侧重。在电 子货币时代,由于电子货币发行 的 “非中央银行”化,中央银行 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难控制货币供 应量。因此,在电子货币情况 下,中央银行应以稳定物价为首 要目标,并兼顾经济增长和充分 就业。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操作 "、 指标的影响 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政 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 接政策变量。主要包括准备金和 基础货币。 电子货币对准备金作为操作 指标的影响。准备金包括法定准 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首先, 电子货 币的广泛应用将减少法定准备 金。 一方面, 电子货币的使用使支 付效率显著提高,使通货在活期
#$
!"##$%& !’$(")(&* )*+$+,’ - . -//0
!"#$%&#’()#*
通货比率稳定,然而这个前提在 电子货币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 不现实。 同时, 中央银行采取法定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目的是维持商 业银行的流动性,通货比率的降 低动摇了这个政策的初衷。 此外, 现在大多数国家对电子货币存款 账户无准备金要求,银行为了降 低成本趋于利用电子货币及其衍 生品来规避法定准备金的限制。 这们就导致中央银行整体的存款 准备金余额减少,使法定存款准 业务。 电子货币对再贴现政策的 !、 影响。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 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 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其贷款的数 量和基础货币的办法,其作用与 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依赖程度成 正比。在商业银行能够自行发行 电子货币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 以尽量少向或不向中央银行申请 贴现或贷款,从而使之受制于中 央银行再贷款的程度有所下降。 同时,在电子货币流通的情况 下,货币资金之间的转化更为容 易,当再贴现在成本相对较高 时,商业银行可通过其他渠道来 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因而, 贴现率政策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不过,由于电子货币仍需依赖传 统货币来保证其货币价值,当发 行者面临赎回压力而需要向中央 银行借款时,贴现率仍能调整其 借款成本。 电子货币对法定存款准备 "、 金政策的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 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能有效发挥作 用的前提是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 备金政策的作用力度和影响范围 减小。 三、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传 导机制和独立性的影响 首先, 传统的传导 “媒 介 ” 功 能弱化。电子货币的在线支付将 不断削弱传统商业银行在降低货 币流通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迫 使其向提供金融信息增值服务、 证券业务等非中介方向发展, 货 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将由商业银 行的货币创造能力转变为支付系 统清算资金的成本 (利率) 约束机 制。 其次,货币政策时滞的不确 定性加大。 一方面, 电子货币的普 及使金融市场运动更加复杂, 资 产价格更具易变性,这将加大中 央银行对信息收集和经济形势发 展预测的难度,影响货币当局采 取行动的决心; 另一方面, 随着金 融创新的不断发展,网络银行和 其他市场参与主体更关注信息的 收集,在货币政策科学有效前提 下,他们对信息的敏捷反应会相 对缩短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 再次,传导过程中可测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