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心得
新桥中学李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纲要》在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设计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打破“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所有学生齐步走”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
(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课程文本的开发,课程开发只是一种手段,教师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包括:(1)教育思想的改变,教育理念的更新;(2)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3)教育、
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高;(4)教育、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三)促使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不同,给学校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在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下,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来确立本校独特的办学目标和策略,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可根据《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和所在地区的教育环境优势,结合本校的传统和资源,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共同参与,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开发、设计和实施工作。具体的管理与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这里的自主性包括学校、教师、学生的自主性。校本课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主体性充分体现的课程。它要求学校、教师意识到自己既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者。所以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自主开发、自主设计和自主组织实施。同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泛关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设计、开发、实践、体验和创造等,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
学校课程内容的开放。它不限于学科课程,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等领域。二是活动范围的开放。活动范围不限于学校、教室,而是将“课堂”延伸到了学校以外的家庭、社区机构、社会生活场所以及大自然等,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三是活动方式的开放。学生的活动方式表现为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主实践;教师的活动方式表现为创设情境、参与合作、指导帮助。活动形式包括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实验、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以及搜集信息等。
(三)灵活性原则。各个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不尽相同,各学校教师队伍的状况发展也不均衡,加之各班学生的个性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力争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出特色。所以,校本课程可开发学校传统课程、学生兴趣课程和技能培养课程等。既可以开发学科类课程,也可以是活动类课程;既可以利用地方、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自己确定主题和系列,也可以选用、改编、新编和重组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