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与教学论——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二)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
有如下代表性定义:
(1)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
关人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和家长,为改 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 (2)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 工作,该课程开发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以 及学校的现有资源。 (3)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 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 (4)校本课程开发,其结果可以是教材的选择、 改变,也可以是教材的新编。
(二)选择和建立适当的经验
这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
(三)组织学习经验
从学习经验的纵向和横向组织关系看,
应注意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个 原则。 从学习经验的呈现形式看分三级:第 一层次是科目,包括广域课程、核心 课程、单元课程等;第二层次,按时 间顺序组织的学程,如学年、学期等; 第三层次是课、课题、单元的团块。



收集一个校本课程开 发的实例,写在作业 本上。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
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从
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 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 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同一性要求与多 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它丰 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它也 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给教师提供一种实 验机会。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school-based)” 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学校的特殊需求和教育目标,通过学校内部的教师和教研活动,构建与学校特色和需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根

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特点,综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通

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促进教

师们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激发他们的教学激情和创造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

质量。

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

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学习和项目实践等形式,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校本课程还可以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特色和竞争力。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教

育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体现自己的特色和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形成学校的品牌。校本课程还可以通过评估和反馈的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提升学校的

整体竞争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

校本课程开发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合作和分享的平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

们需要进行资源整合、经验分享和合作研究,形成一个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氛围。教师

们可以通过交流与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教学团队。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摘自:《汉阳教育资源‎网》

当前,广大学校及教‎师已经认识到‎校本课程对学‎校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真正尝到开发‎校本课程“甜头”的学校不多,还是有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任务,或者是为了“赶时髦”,“为科研而科研‎”,而不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发校本课程。其原因既有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比‎重小、地位低的原因‎,也有国家课程‎、必考课程任务‎重、压力大的原因‎,致使校本课程‎实践在学校中‎处在一个“时冷时热”的“尴尬”境遇之中。为此,正确认识并真‎正理解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一)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

首先,学校的发展、学校文化的重‎建是当前学校‎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仅由考试‎分数、升学率、硬件设施等指‎标来体现,其灵魂和核心‎是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品性。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学‎校生活中长期‎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既‎是挖掘和展现‎已有学校文化‎的过程,亦是进一步改‎造并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作为‎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并‎列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主体、开发模式等不‎同于国家或地‎方课程,需要一种新的‎制度予以支持‎,即民主的、自主的、合作的、协商的课程开‎发制度,这对于学校文‎化的重建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自主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它在教育改革中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学校将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可以根据本校的教育特点、师生实际情况、学科教学的需求和教育教学的目标,自主开发和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这将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创造更为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主动参与,对课程的开发、实施、监控和完善,全程参与,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这种全方位、全程参与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而且能够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自我反思精神。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开发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自我发展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校也会特别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校本课程实

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校本课程开发符合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在开发过程中,涉及了学科内容、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全面反映了学校的教育实力和特色。一旦实施良好,校本课程会为学校带来庞大的社会回馈和品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加强教师能力、增强学生兴趣和提高学校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创新的探索。通过不断的开发和改进,让我们的教育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教育教学事业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根据我们的理解,它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确立,要追溯到1999年。从99年至今,归纳起来,学校的校本课程实践走过了几个阶段:

1999-2002,初步摸索阶段。在赵辉校长的主导和创意下,结合我校的省重大课题《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研究》开始了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那时,还没有命名为校本课程。而是开展活动,那时候我们把这样的活动,命名为综合实践活动〃。

2003-2005,实践调整阶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以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调整为以活动性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活动,并把这种活动定位为学校校本课程的主题。经过研究,初步细化了校本课程的体系和主题一二年级以活动性课程为主题,目标定位为自理自立,集体教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承担;三五年级以研究性学习为方式,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006-今,明晰主题,大胆实践的阶段。随着经验的积累学校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确定了不同年段、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主题。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陈唯

我国课程研究专家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的阐述是:课

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因此,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在于:1.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整体素质。2.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和爱乡爱国的情感。3.丰富课程及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因此,教师

必须认真研究实施策略,必须从课改的大背景和教育理念上认真研究

策略、内化策。同时,还要从传授者、管理者角度进行转化,成为“平

等中的首席”,成为促进者、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学会开发利

用课程资源,学会整合各种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

知识转化为能力,让理论付诸于实践。

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的教育哲

学和课程理念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试行)》所规范的内容,大同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领

导班子在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过程中,以贯穿

于实施为目的,以学校现已有的教育资源为立足点,以促进学生认知、

情感、行为的协调充分、各有特色的发展为发展方向,以综合性信息

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还结合学生自主参与的实际操作、评论创作、

调查研究、问题探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学习方式。理性而大胆地进行

课程资源的整合,同时,树立新的大课程观念,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01

以人为本

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02

给学生留下空间

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03

差异性教育

国家课程强调人才规格的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别化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作到因材施教。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技本课程是学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

组成了“三级课程”的结构。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

学校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c因此,栓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

亮点。但是,一直以来,课程都是由国家开发,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学习和借鉴。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

本趋势。在课程根式多样化和课程结构优化中,校本课程的外发具打重要作用。因此,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也必须重视校水课题的开发与建设。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大致向=个部分构成:同家课样、地方课程利学校课程。共中,同家课程是根据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般要求设计的.仑反映了国家教育标脏,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小小学教育的共向标准。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应认真贯彻文施国家课程,以保rd: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n标是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成本依据。地方课程则主要是根据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以及地域特点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入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咋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地方课程对该地方或社区的个小学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均。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必须在贯彻

国家课程标难的基础上,以地方课程方案为依据来加以设计。

凹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者的关系及其比例小向,宏观课程结构的

状况就有差别。在中央集权课程管现体制条件下,国家课程住出现课程结构中

,1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家课程规定的是国家教育最高标难而不是起码标准、地

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利用

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利用
❖ 2、形成对个人感兴趣的名著的阅读兴趣。
❖ 3、能理清长篇小说的故事线索、能缩写或改 写部分片断。
❖ 4、能对人物作对比性评价,能初步运用历 史、政治以及道德、法律、伦理等知识分析 人物。
❖ 第三,高级阶段
❖ 1、巩固并发展阅读名著的兴趣,逐步博览群 书;
❖ 2、能自觉地运用有关知识阅读名著,力争独 立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例如,有的学校以提高学生的人文 素养为目标,在课程实践中加大人 文教育课程内容的比重,在校本课 程中以“传统文化”为轴心,把 “儒家经典”、“文学”、“戏 剧”、“民间工艺”等多个科目集 结成校本课程系统,形成学校独有 的校本课程。
❖ 有的学校以“审美”为基点,建构美育课程 体系,在众多的校本课程科目中,如手工制 作、舞蹈、文学、武术、标本制作、书法、 科学小实验等,突出美育的要求,实现美育 的目标,将审美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 等内容渗透到各个科目之中,不仅使学生得 到了该科目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 在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表现和审美创 造上都有实在的进步。
❖ (一)校本课程 ❖ 校本课程亦称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而
开发的课程。 ❖ 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指导思想而设计
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进一步 补充与完善。
校本课程的含义有三层:
❖ 一是就课程开发者而言,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 教师、全体教师,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校本的课程开发的概念

校本的课程开发的概念

校本的课程开发的概念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是指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政策和地方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自行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课程的过程。它以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旨在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和谐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过程,以学校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据时时变化的各种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决策,经常评估、修订课程,使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趋于一致。

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包括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评价课程等环节。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对社会需要的预测,自行制订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课程开发可以由学校自主决策,学校可以自由选用教材。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也包括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如教师、教材、教学设施等。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的课程开发模式,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和谐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 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或解决学校自身的教育问
题,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 精神,以学校为主体,结合学校的性质、特 点、条件以及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由学校 成员、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合作进行的 课程发展过程与结果。
back
二、校本课程相关概念分析
(一)校本课程与学校课程 ❖ 学校课程是狭义的课程 ❖ 校本课程是以立足于学校的课程
实用主义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学生自己获得所需要的内容 教育各界人士的合作协商
2、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 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 自由和选择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人即地狱
存在主义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体现了学生、教师的责任感 在课程开发中理解他人 学生、教师赋予课程意义
(二)校本课程与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兴 趣小组)
❖ 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 ❖ 校本课程的主要实施方式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自(改)编教材 ❖ 开发主体的不同 ❖ 课程内容的取向 ❖ 教材是课程开发的成果之一
back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 是主动而有计划的变革 ❖ 是体现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的决策过程 ❖ 以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宗旨 ❖ 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 是课程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 是国家课程开发机制的重要补充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最能表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老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资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开展。

一、积极探究、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首先,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要看是否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表达。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想办出什么样的特色,直接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为此,需要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的。我们把我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为: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快乐求知,幸福成长,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培养目的明确定位为: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为乐学、善学、不断进取、成长本领的人,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进步学生素质,把学习内化为每个

学生生命生活的必需,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我校要求所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都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而进展,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施行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其次,立足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爱好与兴趣、需要与追求,因此也就需要有一种差异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老师必须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开展的可能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其设计或提供个性化菜单,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各国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各不相同,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的目的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方面.

1.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

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制度化教育形成之前,学校是独立的教育单位.但在制度化的教育形成之后,学校成了整个学校系统中的一分子.而随着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日益庞杂,单个的学校越来越没有了自我.庞杂的教育体系很难灵活变动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校本课程开发则再次确定了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责任单位的地位,让每个学校都行动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校自身的实力,也可以为国家减轻负担.

2.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

教师对待所教的科目及其内容一直是敬畏有余的.科目对他们来说,是国家的规定,教材对他们来说,是专家编写的.他们被要求严格忠实fidelity于国家的所有课程文件,甚至连教学的具体步骤都严格遵照教学参考书指定的教学步骤和课时数.教科书对他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跪拜于教科书的神威之下.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他们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指导性纲要,国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对象,不再是抗教师的teacher-proof课程集装箱curriculumpackage.他们可以站在学校这块基石上,鸟瞰国家的课程或其他学校的课程.

.让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校长、校外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成员等等各方面的人员彼此“沟通起来”.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使得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所有级别的教育行政人员各自分别地对中央负责,他们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使得不同方面的人士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他们不仅更容易了解对方,而且更渴望了解对方.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各国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各不相同,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的目的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方面。

1.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

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制度化教育形成之前,学校是独立的教育单位。但在制度化的教育形成之后,学校成了整个学校系统中的一分子。而随着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日益庞杂,单个的学校越来越没有了自我。庞杂的教育体系很难灵活变动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校本课程开发则再次确定了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责任单位的地位,让每个学校都行动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校自身的实力,也可以为国家减轻负担。

2.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

教师对待所教的科目及其内容一直是敬畏有余的。科目对他们来说,是国家的规定,教材对他们来说,是专家编写的。他们被要求严格忠实(fidelity)于国家的所有课程文件,甚至连教学的具体步骤都严格遵照教学参考书指定的教学步骤和课时数。教科书对他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跪拜于教科书的神威之下。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他们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指导性纲要,国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对象,不再是抗教师的(teacher-proof)课程集装箱(curriculum package)。他们可以站在学校这块基石上,鸟瞰国家的课程或其他学校的课程。

.让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校长、校外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成员等等各方面的人员彼此“沟通起来”。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使得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1.以人为本。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给学生留下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3.差异性教育:国家课程强调人才规格的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别化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作到因材施教。

4.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情况总结

xxxxxxx中心校

2013年11月10日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的情况总结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对我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我们知道,我国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在经济和地域上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2.有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

民主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政府权力的下放,一是民间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促进这两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我国,过去执行的一直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教师和校长都习惯了听从外部的指令,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想有机会去参与课程的决策。目前即使国家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已下放了很大的权力,但许多学校和教师由于缺乏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反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照常规办事最省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十分有利于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参与,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政府给予学校的自我开发空间,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集体审议。

3.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

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

这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出现了一批私立或民办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校本开发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宁愿多花钱,也要上好学校。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投资的概念以被多数家长所接受。家长择校一方面受高考驱动,另一方面也在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在城市和发达的乡村,如今受教育但更要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普遍的教育需求。公立学校如果抱残守缺,裹足不前,很容易失去“市场的份额”。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特别有利于公立学校提高其教育品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并逐步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面已经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显得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国内外的许多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

6.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过去,我们总是批判我国的学校“千校一面”,而如今,只要去一些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看看,我们便会感叹那里的“绝”和“独”。

7.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合作和交流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得到大学研究者的帮助,这时的学校不得不主动地与大学建立联系。这十分有助于促进大学与中学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另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借鉴他校的经验,同样也会促进校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为此,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视,将其放到与必修课同等重要地位对待。

二、我们能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开足、开好校本课程。我们制定了未来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开发指南》。(另行上报)

三、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设了专职教师上课,并能根据课程内容要求,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四、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施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那么,如何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呢?

1、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是前提

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要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新课改下我校教师教学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如下新变化:

①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③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⑤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切入点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话。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是找到了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新型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核心

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心理性格素质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就促使我们要改变原来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授课技巧等方面的倾向,更多地去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收获,进而使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五、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并为校本课程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供条件。

六、建立了激励机制,并尽我们可能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多元化、多视觉地建设校本课程。对此,我们将尽我们最大努力给予经费和条件上的保障。

七、我们努力研究和探索规范的校本课程评价内容、方式、方法,并根据实施效果、学生需求的变化等因素不断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