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合集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42大众商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做好预算管理,需要先找到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再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业务活动也受到预算管理的约束。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发挥职能,必须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要想完成内部控制目标,也需要用高质量的预算管理来保证。

因此,要想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必须加强预算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没有把预算作为内部管理的重点,因为他们缺乏对预算重要性的认识,不重视预算管理,预算执行不到位,使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比较低。

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单位领导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

在这种管理意识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全面把握预算资金。

另一方面,编制预算时,除财务部门外,其他部门都认为预算与自身工作没有关系,大部分业务部门不会参与预算编制工作,这就导致了预算编制的不准确,很多资金使用不合理,偏离了实际工作,这种情况导致最终的实际结果与预算结果相差很远。

到了后期,尤其是每年年底,很多单位突击花钱的情况非常严重,为了加快支出进度,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的要求执行,造成财政资金支出混乱。

(二)预算编制水平不高1.预算编制没有合理的依据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通常由财务部门来负责预算编制工作,财务部门不清楚其他部门的资金需求、使用情况,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全面调研,也没有与其他部门充分沟通。

所以,导致了预算编制完成后,各部门实际需要的资金与预算资金不相符,造成支出混乱。

例如,财务部门编制下年人员经费预算,往往不会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不了解下年度可能发生的人事变动、工资增减等情况,财务部门通常直接使用本年度工资标准,导致了人员经费预算不准确。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摘要】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责权不一致、监督机制不完善、部门职能不清晰等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在于体制设计不够科学和灵活,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决策难以落实、权责不清晰等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通过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监督机制、优化职能配置等方面进行改革。

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设、推动政府能力提升。

为了推动改革,需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治理体系、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公民参与和监督、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等措施。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在于提升政府效能、保障人民权益、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而改革的方向和推动措施将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权力、责权、监督、部门职能、改革、建议、必要性、发展、推动、集中、不一致、不完善、职能不清晰、我国、目前、突出问题、分析、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权力过于集中、责权不一致、监督机制不完善、部门职能不清晰等方面。

在现实中,政府部门之间存在明显的权力不均衡现象,一些部门或官员的权力过大,导致相关政策执行时出现偏颇或不公平的情况。

责权不一致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之一,一些部门在权责划分上不够明确,导致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监督机制不完善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亟待解决的问题,监督不到位导致了一些腐败现象和权力滥用的情况。

部门职能不清晰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难题,一些部门的职能重叠、界限不清,导致了政策执行时的混乱和效率低下。

需要通过相关改革和措施来完善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其更加合理和高效。

1.2 问题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历史原因: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有的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

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解析

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解析

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解析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解析行政管理是指对政府的行政事务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检查和监督等活动的过程。

然而,在当前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快速的情况下,行政管理面临着多种挑战,这些挑战对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首先,行政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任务。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复杂,不仅涉及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而且还需要对国际关系、国际市场等复杂的外部环境进行管理。

针对这种情况,行政管理需加强对政策的研究,不断改善评估和监控体系,加大资源投入,打造创新型、高效率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其次,行政管理面临着制度和体制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行政管理存在着传统的“行政主导”体制,缺乏法治意识和实效性,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改进行政管理制度和体制,摆脱单一的行政主导体制,加强对制定、执行的全过程管控,在与安全可控、指导性强、实行现代法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创新性和高效性的综合管理体制。

第三,行政管理面临人才缺乏和素质不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管理创新的推行,需要行政管理的人才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素质、能力和管理能力。

然而,现实情况下,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

应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定多元化激励措施、开展多形式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增强行政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行政管理面临信息化转型缺失的问题。

在当前信息化浪潮中,行政管理的高效管理系统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变得越发重要。

但我国行政管理信息化转型实施缓慢、IT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其开展管理工作的速度和宣传效力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坚持信息化转型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管理应该对技术的需求之处和合作平台的选择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充分利用和发挥先进科技和信息化的优势。

最后,行政管理面临着协调和沟通问题。

目前中国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篇一: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5个主要的公共管理问题1、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而来的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以房养老”即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这一养老模式的推行出现困局。

如何健全养老服务政策成为公共管理的一项难题。

数据显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

截止到20XX年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

我国面临的养老压力空前沉重。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

此外,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成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XX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有选择性的以房养老交了养老保险金,为什么还要以房养老?其他配套设施跟不上(4)农村没有房子的如何应对首先,“以房养老”尚需相关制度支撑。

“以房养老”能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主要因为这些国家以完备的法律法规,规范“以房养老”交易行为,保障金融机构与养老主体的合法利益,激发了市场的信心和活力。

而中国尚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因此这种市场交易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无论金融机构还是老人都不敢轻易参与进来。

其次,“以房养老”还需完善资源配置。

“以房养老”的一个前提是,养老主体将住房抵押给银行后,可以凭借交易资金享受到较好的养老服务。

但是,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配置还不完善,养老院的数量、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养老院集中养老的承接力有限。

新时期行政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行政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行政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摘要:新时期我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行政管理领域也不例外。

在今后的行政管理发展中,应该不断地在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指导下,系统地推进行政管理制度体系、人员建设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行政服务;面临挑战;加强对策引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开展,必须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相关问题的优化解决。

政府方应该高度树立责任意识,反思和总结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效顺利开展。

1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1.1制度发展的滞后性行政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活动,在我国全面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当中,发展民生,保障民生,提高广大人民的获得感是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在这一背景下,在过往的行政管理过程当中,在制度体系发展方面,尤其是在制度监管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很难保障行政管理宗旨的落实。

因此,在今后的行政管理优化与发展过程当中,还应该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强化与完善。

1.2行政管理人员参差不齐在进行行政管理过程当中,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借助具体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落实。

虽然我国通过公务员招考等相关的制度,已经提高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入门门槛,但是,由于缺乏较为系统的跟踪与引导机制,在后续的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过程当中,其自身的工作能力业绩表现以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直接导致了行政管理人员素养参差不齐现象的发生。

这不仅影响了行政管理综合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所以,在这一基础上如何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满足行政管理向更好方向发展的要求,应该是该领域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1.3行政管理方式方法有待提升在过往的行政管理中,行政管理大多属于政府命令式,在进行行政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盲目性,导致群众的满意度不高。

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当中,如何改变过往的单一的教条式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提升行政管理的民主化以及广大民众的参与性,应该是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落脚点,这也是当前影响我国行政管理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市场化和民主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格局改变的同时,各国政府面临很大压力和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经济停滞、财政和管理危机等问题,掀起了重塑政府的改革运动,政府绩效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公共管理主要关注的对象,各国政府的改革都是把工商管理工具引入到政府实践。

我国的政府绩效实践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结构到形式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从推进的速度上还比较缓慢,与我国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

虽然我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也把建设服务型出现的问题纳入到政府绩效中去考查,进而使政府的战略发展与政府绩效取得一致性,但现阶段还不明显。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一步探索应对措施。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相对滞后,行政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还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权力集中,缺乏制约。

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甚至消极腐败行为,严重影响着行政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

2.机构设置比例失衡。

主要表现在指挥、执行机构庞大,信息、咨询、监督、反馈等机构力量薄弱。

信息失真,统计浮夸,报喜掩忧,宣功遮过,行政指挥机构难以收集到及时准确的信息,直接影响了指挥机构的效率。

监督、反馈职能弱化,行政决策指令得不到顺利的贯彻执行。

3.行政机构臃肿。

行政机构重叠,于部队伍膨胀,这在乡(镇)一级表现尤为突出。

有的乡(镇)仅副乡级以上的干部就有lo多个或更多;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机构越设越多,一些欠发达、不发达的地区也逐步仿效。

4.运转失灵,效率低下。

由于部门和环节过多,许多政令决策的贯彻执行及一些问题的解决,在触及某个部门、单位、地方甚至是某些人的利益时,就会长期得不到落实,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3)

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3)

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摘要】:众所周知,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行政管理水平和效果的关键指标,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机关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

本文在剖析政府行政效率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现状分析,着重指出了目前政府行政效率较低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政府行政效率;主要问题;对策行政效率既是行政管理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衡量行政管理水平和效能的关键指标,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机关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提高行政效率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起着决定性作用,都在积极采取各种的改革措施来提高行政效率。

一、政府行政效率概述(一)政府行政效率的内涵及特征政府行政效率指的是政府内部行政组织及公职人员完成行政管理活动所取得的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际效果与所耗费的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的比率。

政府行政效率本是针对解决政府效率低下的问题而诞生出来的,其创始人威尔逊曾指出“行政研究的目标首先是明确政府应当且能办好哪些有价值的事,其次才是政府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将效率发挥到极致的去做成这些有价值的事”。

可以说如何提升行政效率是行政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在分析政府行政效率特征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两点,首先是行政效率的价值取向尺度。

政府行政效率的价值取向是指其行政管理活动在顺利完成预期的行政目标的前提必须建立在促进社会平等、公正、和谐的基础之上所取得有益成果的效率。

如果政府的行政活动单纯以谋求行政效率而忽视公平与正义的社会效果,给社会公众带来负面的影响与劣质的服务时,政府的行政效率也就失去了任何价值。

第二,政府行政效率具有渐进累积的特性。

有些行政改革涉及的具体行政行为从短期来看,产出与投入比值较低,但从长期来看,该项行政行为深受广大群众的赞许,能够释放出较多的正能量,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它的高效率是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的。

因此我们必须放眼长远,不可急功近利。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摘要】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体制性障碍、监督机制不健全、权责不清、资源配置不合理、职能重叠冲突等问题。

体制性障碍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行政权力失控,权责不清导致责任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资源浪费严重,职能重叠冲突则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监督机制,明确权责分工,优化资源配置,规范职能行使,以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未来发展方向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法治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只有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分析、监督机制、权责不清、资源配置、职能重叠冲突、改革建议、发展方向、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体制性障碍、监督机制不健全、权责不清、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职能重叠冲突等方面。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约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在体制性障碍方面,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各种繁琐的程序和冗余的机构,导致决策效率低下,难以及时有效应对复杂问题。

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和流程,容易导致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监督机构多、职能分散、监督方式单一,导致监督难度加大,监督效果不明显。

监督对象与监督者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易受外部干扰影响,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

权责不清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另一大难题。

由于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权力下放不到位,导致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责任推诿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执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问题。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使用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职能重叠冲突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难题。

新时期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李梦娇

新时期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李梦娇

新时期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李梦娇摘要: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和单一,不能满足新时期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果的基本要求,因此,加快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相关部门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进行政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众对行政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关键词:新时期;行政管理;挑战;对策行政管理是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新时期,行政工作要进行创新,通过创新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发展。

1.新时期提升行政管理的必要性1.1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原有行政管理体制根本无法满足新时期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与管理效果的基本要求,已经逐步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相脱节,这加剧了我国原有行政管理体系的僵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阻碍了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持续发展与不断进步。

1.2有利于促进服务型管理部门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技术和设备的广泛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但这也使得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国际上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并敦促国家机关及国企意识到深化行政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其成为加快服务型管理部门建立的助推器,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与机关、国企形象的双重提升。

1.3有利于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监督,实现行政人员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虽然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并以此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然而,由于缺乏灵活性以及行政人员评估机制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缺乏创新性和责任意识等相关问题,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的平均质量不高,因此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行政管理的科学机制迫在眉睫。

2.新时期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2.1制度发展的滞后性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的总要求,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需求,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逐步沦为一种落后的生产活动,要想发展就要保持制度修订的与时俱进。

我国行政执法现状分析

我国行政执法现状分析

我国行政执法现状分析作者:李晓军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1期摘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于政府与普通老百姓而言,都是一件新事物,这就必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行政法制观念更新: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言,应该树立行政法治观念,依法办事,并在推行法治活动中发挥主导和表率作用。

关键词:行政执法多样化行政管理完善一、行政法权利(力)结构趋向平衡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城市通过单位体制、在农村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对社会行使非常强大和集中的控制权,政府统揽一切,干预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个人与社会则丧失了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立法上,一方面,当时众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将行政职权规定得非常广泛,法律规范模糊,留下很大的任意解释空间,容易导致行政机关随意扩大权力范围;另一方面,对公民权利或者不加规定,或者作简略规定,且缺乏实现这些权利的程序规定以及在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予以救济的规定。

实践证明,这种权利结构的严重失衡既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缺乏活力的原因,也是民主政治发展不充分的结果。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提出,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发展相适应,我国的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转变,权利(力)结构得到逐步调整,日益重视公民权利在行政法律规范体系中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民权利性规范在法律规范体系中逐步增加,正在改变重权力轻权利、重实体轻程序状况。

第二,调整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的行政法律规范越来越多,有权机关逐渐意识到非强制性行政管理手段对于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重要性。

第三,作为行政机关义务性规范的行政程序规范大量增加,公民的程序性权利受到重视。

第四,立法中增加了较多的公民福利性权利规范,减少了公民的义务性规范。

第五,对行政管理权限作了比较明确的界定,将一部分行政权还给市场主体,将一部分行政权移交给中介组织与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同时提升这些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强调他们的“治理”作用。

第六,在绝大多数的立法中,增加了公民寻求行政或司法救济的法律规范。

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二十一世纪,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行政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面临新的形势,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

关键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行政管理体制已做了许多重大变革,已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顺应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实现了生产力的大解放。

但这与我国预期达到的行政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探索应对措施。

一.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几十年来的行政改革虽然似乎总在追求行政效率,但实则总在不断探索行政职能科学化。

由于行政职能问题太复杂而实际太急需,所以行政职能调整是看见什么就改什么,着急什么就改什么,而现实中很多新问题又不断出现,让人眼花缭乱,无暇应付。

这样,各种问题日积月累,而无法得到科学、深入、全面的诊断和治理,造成了当前行政体制问题的基本现状。

(一)、基本行政管理未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第一,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两项职能发展不协调。

这在全国经济管理战略上是高明、成功的一招。

但从整个行政系统看,其中只有“市场监管”才是各级政府都能做到的事,而“宏观调控”则只适合中央政府来承担和实施。

因为许多地方政府(包括省一级)在落实核心经济职能时不仅没有成为宏观调控主体,相反却变成了宏观调控对象;个别地方政府甚至与中央政府捉迷藏,千方百计去钻宏观政策的空子,去打擦边球,甚至公开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办法来冲破或化解自己面前的宏观调控,江苏常州市的土地案和内蒙自治区电力项目案就是其中的典型。

有的地方政府默许或暗中支持违法用地、违法融资、违法经营、违法生产(特别是不合格的小矿场小工厂)、违法排放、违法招投标、违法上项目等等,地方保护主义极端严重。

这即是说,具体的经济职能在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是存在很大不同的,而这个不同尚无更科学、明细的界定和规范。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改清单及整改措施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改清单及整改措施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改清单及整改措施本文主要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改清单及整改措施的探讨,主要涉及问题清单、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三个方面。

一、问题清单1.各类会议、报告会等形式主义极为严重,与实际问题无关而又频繁,浪费人力物力。

2.领导干部追求形式美,过分注重程序,忽视执行效果。

3.工作中各种表格、规定、标准和审批程序过多,对实际工作没有帮助,劳动力和时间的浪费严重。

4.官僚主义普遍存在,工作单位内部复杂繁琐的审批程序、高组织层级决策、拖拉的工作效率,还有对时间、签字权力的过分依赖等情况。

5.工作中管理者过于注重考核指标,只关心结果不考虑过程,并且往往把脏活累活推给底层员工,以此来达到考核目的。

6.办公室作风不正,滋生了大量的虚拟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问题原因分析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种非常深刻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很复杂和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体制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和规范,许多政策、制度、规定都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导致了行政机关管理工作的局限性和不规范性,加强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产生。

2.2 管理者思维认识不到位原因在于大多数管理者关注的是管理的形式与过程,却往往忽视了效果的实际效果。

此外,大多数管理者认为应该严格执行规定,湾免责任的同时也是躲开责任。

这样一来,规定就成为制约行为的枷锁,而且也是加重管理者的工作量。

可一旦违犯规定,就会遭到严惩和制裁,使得管理者不敢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3 群众意见不太受到关注本来就是行政工作中的受众,但是他们的草根发出的声音往往最为微弱,远远不如行政人员的声音引起重视,导致在管理决策中,往往只是考虑管理决策是否得到上级领导的指示,而很少真正去了解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

三、整改措施3.1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提出完善公共服务机构设置、规范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能的具体措施,例如领导下乡接触群众、发起农村深化治理试点工作等,从细节方面着手完善我国行政体制。

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

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

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行政违法(行为),可以从两种意义上理解:一种是具体意义上的行政违法行为,即客观现实中存在的多种多样的、具体的、单个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以下简称单个行政违法行为);另一种是抽象概括的、普遍意义上的行政违法行为,是指一个国家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各种行政违法行为的全部总和。

行政违法行为的总和,是一种普遍的违法行为数量、质量、结构、状态等的统计现象,是与单个行政违法行为不同的一种抽象概念。

它反映着一国(或地区或部门)的行政法制(违法)状况。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抽象概念进行全面分析,这种分析不仅要分析行政违法行为本身,探讨其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与判断等基本问题,而且还要分析行政违法的整体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等。

可以说,对行政违法行为及其原因的总量分析,比研究单个行政违法行为具有更雄厚的基础、更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行政违法总和及其原因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从整体战略上把握行政违法,透过表面现象,挖掘行政违法的社会、历史、心理根源等,从而找到预防和矫治行政违法的良方,并相应地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行政违法的发生。

一、我国行政违法总体状况行政违法(行为)的状况(水平),是指行政违法行为的数量(绝对数量或相对指数)以及变化状态,它可以用统计方式来确定或者根据其变化发展的情况来判断。

行政违法的数量,可以通过有关国家机关所记录的违法行为情况反映,但它绝不只是有关国家机关所作的统计数,它实际上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统计、没有记录和没有被揭露出来的大量潜藏于背后的行政违法行为。

可以说,对行政违法行为数量不可能做到精确的统计,不过这种统计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说明行政违法状况的作用。

这里应注意的是,没有行政违法数量的精确统计,并不影响我们对行政违法状况的总体估计和评价。

从理论上和法治的要求而言,没有记录或被揭露出来的行政违法行为及其原因,同已经统计或被确认的那些行政违法行为及其原因没有任何区别。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综合行政执法既是对行政管理机制的巨大改革,又是对行政管理模式做出的一种深化革新。

近些年来,综合行政执法也初见成效,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

这在后续强化行政效能、优化行政管理环境上均意义深远。

但是,在具体推进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跨部门协作方面还存在很明显的问题,而带给综合行政执法不容小觑的影响。

为此,本文研究了综合行政执法强化跨部门协作的紧迫性,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大部门制引言综合执法改革试点以来已经历三个阶段,目前正处在整合审批服务执法资源下沉街道乡镇阶段。

基于基层调研梳理综合执法改革中遇到的职责边界不清、集中处罚事项过多、“小马拉大车”、案件移交不到位、查处取证难、配合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推出优先采取配合大部门制改革的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为主要路径的改革建议,提出综合执法行政处罚职权划转应遵循依法划转、管理权与行政处罚权相统一、执法高效、有限集中等原则,集中与下方行政处罚权要注重适宜性,重点是针对面上的、处罚简单易行的、技术含量不高的、易反复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1基层综合执法改革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管理与执法职责边界不明,运行不协调改革划转的是部分行政处罚权,与此对应的审批权、监管权仍旧保留在划转部门。

在综合执法改革实践中,行政权力行使出现新的不协调的问题:一是管理、执法分离带来的不协调问题。

有的部门认为处罚权转移就是监管权转移,因而只审批不监管的情况时有发生,既加重了综合执法部门的执法负担,也导致以罚代管。

很多管理可以解决的问题,一旦管理和执法分开,监管部门就不再负起监管责任,造成违法情况越来越多。

比如偷盗矿产资源,执法权移交后,监管部门基本不再涉足管理,执法局为避免更多违法情况发生,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管理和执法。

二是处罚环节的不协调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报告

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报告

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报告一、问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以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改进方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经济不平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经济不平衡经济不平衡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等。

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利益的不公平分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稳定和矛盾。

2. 资源浪费资源浪费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在我国尤为突出。

包括能源浪费、食物浪费、土地浪费等。

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资源的过度消费、缺乏节约意识和科学管理。

资源浪费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短缺和价格的上涨。

3.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农作物种植和化肥使用的不当等。

环境污染会导致健康问题、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健康。

4. 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

主要矛盾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就业难、教育资源不平衡等。

这些社会矛盾的产生与人们的期望不同,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密切相关。

这些社会矛盾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也会导致人们生活的不安定。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可以从政府管理层面、经济发展层面、社会文化层面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政府管理层面在政府管理层面,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主要源自政府机构的运行方式和管理能力不足。

政府管理的不规范和效率低下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发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不平等。

【精品】行政管理沟通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58

【精品】行政管理沟通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58

【精品】行政管理沟通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58 目录一、行政沟通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3 二、行政沟通中的障碍表现 (5)(一)行政沟通中的主观障碍 (6)(二)行政沟通中的客观障碍 (7)三、行政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 (7)(一)沟通方式的单一化 (8)(二)认知过程的固化 (8)(三)信息流不对等 (9)四、行政沟通过程中排除障碍的分析对策 (9)(二)选择正确方式进行沟通,确认信息的准确性 (10)(三)学会沟通手段的现代化 (10)(四)建立前期反馈和后期跟踪机制............................... 11 参考文献: (12)1行政管理沟通中的障碍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行政管理的沟通可以简称为行政沟通,其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因此,也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然而,行政沟通中的不顺畅或者障碍在我国行政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已经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既影响着信息的传达,也将降低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行政沟通障碍经常发生在领导与下属甚至同级各部门或同事之间,因此,研究行政管理中的沟通障碍十分重要。

本文意在阐明行政沟通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沟通障碍对策2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系统中的行政信息传递和交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行政信息沟通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行政信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当代行政机构的膨胀,行政机构的层次繁多及行政活动日益复杂和行政环境的不了解,对社会缺乏知识和了解,甚至对行政机构也是如此,这种情况下的行政工作是不堪设想的,同时,现代行政理论表明,只有让行政人员参与管理,才能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行政活动的效率。

因此,我们也有必要清楚行政沟通的作用,重要性及意义,让行政工作者充分认识行政沟通的重要性、针对行政沟通中出现的障碍作出分析并总结,然而结合行政沟通的相关障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保证行政沟通的顺畅,以便于工作顺利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摘要】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首先就要摸清目前行政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层面。

一是政府运行还存在深层次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自身改革滞后;行政审批事项过多,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基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

二是政府结构不合理:横向组织结构不合理,部门职能梳理不清、设置不当、交叉重叠,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纵向结构的层级过多、成本较高。

三是政府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包括长期持续的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问题,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突出,政府诚信受到很大挑战。

目前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和体制建设都还是一大弱项,有待大力加强。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体制改革;问题;政府职能;政府结构;政府行为经过三十年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其中,最大的成功就是行政管理体制已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顺应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实现了生产力的大解放。

但这并不意味行政改革就到位了。

一者,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还远不如经济体制改革那么大,许多老大难问题尚未解决;其次,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形势和行政环境不断有新变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不适应。

目前,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政府职能、政府结构和政府行为三个层面上。

一、政府职能层面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政府职能,亦即行政职能,包括运行性职能和基本职能两部分,是整个政府建构的基石,也是整个政府运作的源头和依据。

行政职能的认知、梳理、规划、确立、设定和配置将基本决定后续整个行政管理的基本形态。

行政编制、行政人员、行政权力、行政关系、行政资源、行政规范、行政文化、行政过程、行政行为、行政结果与行政效率等等都将因此而定。

行政职能问题是引发政府结构和政府行为等等方面突出问题的主要根源所在。

几十年来的行政改革虽然似乎总在追求行政效率,但实则总在不断探索行政职能科学化。

由于行政职能问题太复杂而实践太急需,所以行政职能调整就常是看见多少就改多少,着急什么就先改什么,而来不及深入研究、系统考虑和全盘设计,或零敲碎打,或大而化之,深入不了,难以突破,致使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已出现,甚至改革活动本身也因不够科学而添累加烦,至于行政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就更是所顾不暇。

这样,各种问题就一直在累积叠加、日益交固,而总未能得到科学、深入、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治理,构成了当前行政体制问题的基本现状和深化行政改革的主要难关。

目前,最突出的政府职能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基本行政职能的把握与设定还不够全面、科学。

基本行政职能,亦即实体性职能,或叫事务性职能,是一组体现基本行政目标、寓于基本行政任务、构成基本行政领域的横向行政权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这些行政权能实质是事务性行政权力,形式则是基本行政范围,亦叫管辖区域或职责范围。

它们一般都应边界明确、各自为阵,但又彼此毗连、互相配合;有时则是内在交叉、边际重合,有时却是在不同层面和视角把相应性质的所有行为、事务及其实行主体纳入管辖,致使许多行政主体在某一层面上、某种情况下就直接变成了行政客体或行政相对人。

这些基本行政职能构成一个完整、神圣、具体体现国家主权的实质性行政权能体系、基本行政性质和行政目标模式。

这里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决定着整个政府管理的性质、方向和任务,而这里的科学性、合理性则决定着政府管理的基本构成与规模。

其实,行政改革、政府管理创新和政府自身建设的最大任务和主要困难就在这里,其实质就是为了搞清楚哪些行政事务和职责范围是否过时多余、多少得体、分合适当、有益效能,或者是否被忽视了、疏忽了而尚存弱项与空白;并且据此研究制定出治理单个问题的专方和综合考虑的总略,积极推进包括祛除不适宜者、增强职能更科学合理定位、确保行政构成和规模更科学合理、灵敏高效等在内的调整与变化,最终打造出一个科学合理、互补协调的横向行政权能体系、基本行政构成和行政目标模式。

其中的行政目标模式内含两层要义:(1)反映总体行政性质和目标的一般目标模式,通用于各个行政领域、各个行政任务;(2)体现具体领域的具体性质与目标的特定目标模式,特适于该行政领域各行政层面。

这些都为整个行政管理提供实在的行政目标与方向。

我国在基本行政职能上做了大量的重要改革。

可以说,历年来行政改革的重点都聚焦在基本行政职能的调整和转变上。

相比较于1978年,现在的基本行政职能,特别是其中的经济职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这主要是我国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价值导向,以人为本,重视民生,重视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努力促进基本职能的集约化和高效化。

以大部制为标志的改革探索充分证明了基本职能改革上的坚实步伐。

不过,尽管成就很大,但是基本职能方面的改革也还存在一些具体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如下四点:1.经济职能的界定与落实没有最充分着眼于整个政府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经济职能包括核心职能和从属职能两个内容。

核心职能,即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抓好经济秩序,大幅度推动经济增长,高效增强经济实力。

这是各级政府以及所有履行经济职能的行政部门共同担负的中心任务,也是其他行政部门应当共同配合、积极服务的中心任务。

从属职能,即各个不同的具体经济领域的专门生产力发展、专门经济增长和专门经济秩序管理。

这是相关专门经济职能部门独自负责的领域和职能———如此两层的经济职能设定在总体上是科学、有效的,但在实施上则还存在一些操作缝隙与差异,以至在实际履行这些职能时容易产生不协调、甚至相逆而行的严重问题。

(1)我国政府强调要侧重抓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两项职能。

这在全国经济管理战略上是高明、成功的一招。

但从整个政府系统看,其中只有“市场监管”才是各级政府都能做到的事,而“宏观调控”则只适合中央政府来承担和实施。

因为许多地方政府(包括省一级)在落实核心经济职能时不仅没有成为宏观调控主体,相反却变成了宏观调控对象;个别地方政府甚至与中央政府捉迷藏,千方百计去钻宏观政策的空子,去打擦边球,甚至公开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办法来冲破或化解自己面前的宏观调控,江苏常州市的土地案和内蒙自治区电力项目案就是其中的典型。

有的地方政府默许或暗中支持违法用地、违法融资、违法经营、违法生产(特别是不合格的小矿场小工厂)、违法排放、违法招投标、违法上项目等等,地方保护主义极端严重。

这即是说,具体的经济职能在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是存在很大不同的,而这个不同尚无更科学、明细的界定和规范。

这个问题持续下去,将会大大抵消全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潜力与成效。

(2)行政审批改革仍然比较有限,远不能顺应和满足高速度发展的市场化需要。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主要就指这一点。

其主要原因是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在起作用,都在为局部利益而鏖战。

它们甚至分别采用立法的方式和途径加以固定和公开。

这使行政审批改革陷入几乎再无推进空间的窘境。

(3)职能交叉重叠、缝隙空白严重等问题还很突出。

典型情况之一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从地头到称头,从农场到工厂,从市场到餐桌,分段切块,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系统各自负责履行。

表面上看,每段都有监管主体,实际上这只是基于对农产品转变为食品的正常过程在整个食品安全链条上的一种合理假设。

然而,这种假设在实际的生产和管理环节上仍然还有许多无法监管到位的缝隙。

此外,这种假设根本没有覆盖到食品及其来源和生产过程的多样性,于是又为食品安全监管留下了更多更广的空白,很明显,所有这些缝隙和空白都直接埋下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都可能直接重创食品安全监管。

其实,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如药品安全监管、玩具安全监管等等。

总之,加强无缝隙管理、填空白管理的任务和压力还非常巨大。

但应该明确的是,这类问题其实远不只在产品监管这一点上,而在于整个公共经济管理在切块划分或具体职能分类上存在严重问题:1)不够科学。

这主要是指对经济管理对象和事务未能进行更高一层次的科学界定和概括。

譬如,食品安全监管就应该首先把所有可以充当食品的任何事物全部分类纳入管理视野,然后分清其不同来源与过程,而后再考虑如何综合施治与分别施治,最后再考虑这些职能该如何设定与配置,经反复科研,其结论就有可能不是分段切块,而是集中统一为主、相关配合为辅,但眼下没有这样考虑并着手。

2)受限于传统思维和习惯。

这主要是指,经济职能总是习惯于在微观层面上均衡切块、分别受益。

这实际是继续遭受部门利益左右的表现。

这样,就使得经济职能转变更加困难、更加滞后了。

2.社会管理还远远没有到位,存在许多弱项和空白领域。

社会的概念有大有小,但尚未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加以明确界定,社会的运行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但尚未纳入或体现到政府管理之中。

于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无法确保具体确切、切实到位,在许多领域存在弱项乃至空白,就都成为现实必然。

(1)由不同阶层、群体组成的现实社会到底是怎样互动的,彼此之间的利益合作、协同与博弈存在什么样的规律?有多少社会冲突根源超越利益而起自其他方面?社会冲突、社会矛盾产生和化解的规律和机制是什么?如此等等,许多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回答。

所以,社会管理职能的确认、划分、设定与配置基本上没有突破原来的社会职能设计和履行水平。

(2)信息技术的发展用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便造就出一个不同于任何传统社会的信息社会。

而这个崭新社会的物质基础———由因特网和无线通讯网构成的信息技术平台为打通包括国家主权在内的各种社会界限提供了最方便廉价的条件,实质则是为国际强者随便干涉、破坏其他社会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这样一来,新的社会形态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与安全来说就带来了空前的难度和挑战。

而这对于我国来说还仅仅是刚刚开始,要将其纳入政府管理范围还有一个启动的过程,离有效落实确实还差很远。

总之,社会职能中存在的新老问题还很多、很严重,离切实构建和谐社会还差很远。

其原因主要是:(1)原来对社会管理的重视程度很不够;(2)一般对于社会发展变化及其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敏感不够高,视野不够宽,认识不够深;(3)对于这些情况和问题没有及时上升为重大的科学研究、特别是政府科学管理应用研究来加以对待,所以没有答案,更没有对策,而管理的弱项与空白则有增无已,且危害日显、危机深重。

3.危机事务受重视较晚,而且转化为政府管理职能较缓慢,也很不系统、不科学。

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我国的危机管理就立即暴露出许多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公共政策制定和政策战略受到极大挑战;对政府组织能力和执行力提出挑战;对政府的公开、透明以及公信力等也提出很大挑战。

这表明,我们的危机管理能力还很有限。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危机事务的重视较晚,把它纳入政府管理较慢,也很不系统、不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