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课文教案
高一语文课文《热爱生命》教案集锦
高一语文课文《热爱生命》教案集锦高一语文《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设想】《热爱生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蒙田的一片随笔。
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第三单元第三课中的一篇短文。
作者用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语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这篇文章所体现的主题对于已有一定阅读基础的高一学生来讲是不难把握的,但是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需要学生自己的体悟和表达,才能完成一次对生命的思考。
基于以上原因,我决定借助动态生成性主题班会的形式来展开本次教学,主题是“畅谈生命”。
动态生成性主题班会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一定主题,由班主任和班委会组织领导开展的一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真理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价值的生成性资源的活动。
这种活动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对学生思想的进步和价值观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设置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希望学生在课本积如山,试卷纷飞如雪的紧张学习中,能有那么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静静地思考生命,与老师朋友共同畅谈生命,对生命有个全新的认识,并形成合理的生命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注意课文中一些字的字形和读音,比如枯燥无味、躁动不安、稍纵即(jí)逝等。
2、能力目标把握文章主旨,并能就文中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甚至作些生发。
3、情感目标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哲思美,在静思交谈中领悟生命的珍贵,形成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克服学生心理障碍,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敢于乐于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
【教学方法】阅读、学生共同探讨并发言【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播放录音的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素有“中南六省第一学校”之称的高等学府华中科技大学,在2022年10月底短短九天的时间里发生了三起大学生跳楼事件,该事件让这所高等学府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最新3篇】-最新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最新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高一语文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高一语文课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
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
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
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计到。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
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
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
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
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由于本文语言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一点语言积累的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3课时。
分配如下:第一课时: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基本内容,诵读第1段,讨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命题。
第二课时:诵读第2段,讨论韩愈对“耻学于师”时风的批判和文章的`锋芒。
优秀语文初高中教案模板
优秀语文初高中教案模板1. 明确教学目标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例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爱护意识。
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
这包括文本解读、重点难点突破、拓展延伸等。
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可以围绕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意境描绘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桃花源记》或者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 制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探讨《桃花源记》的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共同探讨,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4. 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教授《桃花源记》时,可以安排角色扮演、现场创作、文学赏析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5. 设定评价标准教案还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应当全面、公正,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
可以通过平时成绩、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6. 预设反思与调整教案中应有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反思与调整。
教师需要在课后思考哪些教学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教案。
《劝学》高一语文教案
《劝学》高一语文教案《劝学》高一语文教案1一、基础字词1.识记字音喉咙(hóulóng)战栗(lì)清澈(chè)憎恨(zēng)翡翠(fěicuì)栖息(qī)蔚蓝(wèi)崛起(jué)2.识别字形3.分辨词义闪烁·闪耀闪烁:着重指光亮忽明忽暗,明暗不定。
可以说“闪烁不定”。
闪耀:着重指光彩耀眼。
可以用于忽明忽暗地四射,或非忽明忽暗地四射。
优美·幽美都有美的意思。
“优美”是好而美,可以指环境,也可以指动作。
如“这个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很优美”。
“幽美”主要指环境幽静而美好,如“这里环境幽美”。
二、文学常识江河,原名于友泽。
北京人。
1971年高中毕业。
任北京胶刃厂工人。
职业作家。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三、经典句段我和春天一起写这首诗/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这支歌/海水和冰块猛烈相撞,船冲向浪头/我们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点拨:这些诗句有力地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与执著追求。
问题导引1.诗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提示:诗中的“你”和“我们”都是青春的象征,指年轻有为、有着激情和斗志的青年一代。
如诗中所说的“你热情、开朗、像四月的阳光/想象的云朵在疾风中飘扬/寻找着美好的声音/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走向辽远的地方,放出喉咙里的力量”等都是青春的标志,是青年人的特点。
2.为什么“我们”要“一起奔腾”?请列举诗句举例回答。
提示:诗人在第4节诗中用了一系列的问句,如“我们又将给大地留下什么呢”“我们的手臂又将收获什么”“我们死去和诞生的地方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的劳动、创造还有什么意义”等充分表现了青年一代——在拥有“青葱的愿。
《劝学》高一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初中语文书课文教案人教版
初中语文书课文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会抒发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从细节中捕捉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学会抒发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采用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概括父亲的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而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要求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然而,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部分学生对父亲的性格特点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教案5篇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教案5篇高中语文课文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纳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作品简介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李肇《国史补》)问题设计1.应该怎样看待始终的主人公形象?提示:抛开政治因素,仅仅把此诗当作一首爱情诗来看。
汉皇不是一个荒淫误国的昏君,而是一个痴心的男子;杨女也不是祸国殃民的红颜,而是对爱情忠贞的痴心女。
2.应该怎样理解《长恨歌》的主题?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
高中语文教案4篇
高中语文教案4篇高中语文常规课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动身,了解科学、熟悉科学,体会科学的精神。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力量目标: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培育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的力量,学会用构造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学情简析本节课是科普文单元的最终一课,学生对科普文有肯定的了解,根本上把握了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自学本文比拟简单,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培育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的力量,用构造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课前预备学生提前了解有关加来道雄的作品及其为人,了解课文涉及到的一些宏观宇宙学的理论,了解一点相关的理论物理学学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又一次,爱因斯坦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取下来,就搬来了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
突然他又想起了一个问题,深思起来,遗忘了自己正在做什么,猛地从梯子上摔了下来。
摔到地上之后他顾不上痛苦,立刻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的掉下来?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
他想到这里,立刻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子前,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
遇事爱思索探究,经常从小事中受到启发,这就是当代宏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探究品质。
那他对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了解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讨论探讨课文内容,完成重难点的学习:1、审读本文标题,你能否推断一下文章会写什么内容,会怎么写?你的推断和的构思是否有出入?出入在哪儿?2、速读全文答复下面问题,感受构造内容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高一学生语文教案七篇
高一学生语文教案七篇高一学生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了解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即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检查,讨论上节课的作业,掌握文中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继续串讲,学习课文。
第三段重要字词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使动用法。
骑,人马2、将军战(于)河北:黄河以北。
古今异义。
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4、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名词作状语。
5、范增数目(于)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词。
6、若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7、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不通否,否则;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8、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的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2、范增示意—项羽不应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第四段重要字词1、与之同命:同生死。
2、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瞋,瞪目;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3、客何为者?: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何为”应为“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名词作动词。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以之为王,意动用法。
初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
初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教案的核心是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并吸收知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案设计需要围绕几个关键要素展开: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案开头要清晰地列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点、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例如,对于一节以古诗文为主题的课程,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理解诗文内容,掌握其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自信。
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挑选适宜的文本材料,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内容应涵盖必要的背景知识、文本解析、语言特点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文本。
3.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采用讨论、合作、探究等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文本情感的体验。
4. 互动环节的设计: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学评价的合理性: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如通过小测验、作业或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延伸的拓展性:为了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教案应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以《桃花源记》这一经典古文为例,教案可以设计如下:- 引入阶段: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理想世界的短故事,激发学生对“桃花源”概念的好奇心。
- 教学阶段:逐段讲解《桃花源记》的内容,分析作者陶渊明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手法,同时穿插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 实践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发现“桃花源”的过程,增强学生对文本情境的感受。
- 总结阶段:引导学生讨论现代社会中“桃花源”的意义,鼓励他们联系现实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
-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桃花源”理想的理解和向往。
高一语文劝学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一语文劝学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对于老师上课十分重要,那么劝学这篇语文课文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劝学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劝学课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高中语文的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的教案(精选6篇)高中语文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思路,掌握对比论证方法。
2、背诵全文3、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教学。
2、早自习预习*,疏通字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4、利用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路,逐段背诵,直至背下全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课件、记分牌。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前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音乐全屏展示。
)同学们,上课前给你们播放的歌曲好听吗?宋祖英深情的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你们知道我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我国要设立这个节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大家说的很对。
当今社会尊师重教已经巍然成风,但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却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代散文家韩愈的千古佳作《师说》,从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解题、出示教学目标1、解题:“说”,古代散文中的一种,属议论文范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通常这类文体我们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的道理”,“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教学目标:反复朗读、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三、朗读欣赏与指导1、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初步感知全文。
2、提出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四、研读课文,把握*思路1、把全班分为三个大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竞赛,宣布比赛规则,每组派一位同学负责记分。
2、理清第一段思路:(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
)提问:找出本段中哪些句子交代了:人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明确: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一段从师的必要:孰能无惑;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小结:这一段从正面论述了从师之道,首先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依次说明了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全班同学齐读第一段。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一段。
)3、理清第二段思路:提问: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三组对比,抨击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人,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
高中语文优秀课文教案模板
【课题名称】《<课文名称>阅读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课文主旨的把握。
2. 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3. 重要词语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2.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教参、教学设计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一、导入1. 引入课题,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
3. 教师总结,提炼课文主旨。
三、深入分析1.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2. 阐述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四、拓展延伸1. 比较阅读,探究作者在本文中的思想感情。
2.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重点和难点。
3.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撰写一篇关于课文主旨的短文。
3.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拓展知识面。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高一语文 第一学期教案(全部篇目)人教新课标必修1
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什么样的启迪?我眼中的美是怎么样的?以《我眼中的美》为题写一篇短文。
附:
板书:
献
身
伟大的发现
科
学,
从根本上改变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促进了科学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
语句的反复咀嚼中,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分析,应该是可行的。本文语言精当、巧妙和形象
的特点很明显,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范读、点拨,然后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势必
逐渐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对文章语言特点的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从词中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感悟本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以分析结尾的两大问题为抓手,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说明:
词的上阕侧重于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正是壮观的景象,阔大的意
境激起了诗人的满怀豪情,于是历史、现实、未来情不自禁的变成了“怅寥廓,问苍茫大
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词的下阕运用联想,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其中主要是对于少年
同学的描写,这些人青春年少、热情奔放、干劲十足、豪迈自信,心胸阔大。也艺术的回
学者,变成了科学教科书里的新
名词“放射线”,变成了物理学的
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
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
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她的青
春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
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成为不
变的、永恒的美丽。
小结 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 百年:永恒。
既点题又照应导入,使课上的首尾呼
语文初高中优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分析教材,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3. 强调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巩固练习1. 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提高语文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3. 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案例】课题:《背影》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深厚的感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教学重难点:1. 理解作者对父亲深厚的感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五篇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五篇【导语】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控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作者高一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语文优秀教案五篇》,期望对你有所帮助!1.高一语文优秀教案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知道和掌控。
教学进程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先人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庞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众所周知,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秘密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控重点知识:1.《诗经》反应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依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首创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说明)。
下面重点说明“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慨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动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高中语文课文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背景、主题等。
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结构特点和写作手法等。
3. 重点词汇和短语: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
4.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解释重点词汇和短语,解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思考程度。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写作作品的质量: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准确的课文文本,包括文字和图片等。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重点词汇和短语等。
3. 练习题和答案: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标准答案,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写作评价标准:制定写作作品的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高中语文常规课文教案
高中语文常规课文教案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存为取向,转向以增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增进学生一生的可连续发展。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高中语文常规课文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高中语文常规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进程与方法:了解课文背景,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141;分角色朗诵,体会人物性情2、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掌控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说明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主要人物3、情感与态度: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对话、动作、神态的角度入手2、难点: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教学方法:朗诵法、提问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三课时第3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多种方式诵读课文2.鉴赏评判荆轲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3.辨证看待荆轲这一形象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辨证看待荆轲这一形象教学方法:朗诵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一样在学习文言文依照哪几步进行?【板书】朗诵读准点读读懂(圈点重要词语,解决掉)美读读出个性析读读出深度(品味鉴赏)(1)朗诵淬(cuì)忤(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zhèn)拊(fǔ)髓(suǐ)樊於(wū)期箕踞(jījù)亢(kàng)夏无且(jū)(2)点读①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
说见:高兴地会面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
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样叫贫,不得志、无前程叫穷。
困,窘迫。
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
私:自己的(事情)。
意:情谊。
全句意为。
樊将军由于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③乃今得闻教:乃,语气副词,表转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语文课文教案【篇一:高中语文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金湖县江苏省金湖中学李清【教材分析】《烛之武退秦师》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寻觅文言津梁”专题“因声求气”板块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觅得文言文的津梁,汲取古代经典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
本板块的教学必须以“读”为重点,以“读”为主线,以“读”为主要的手段,要读出文言文的特点、气韵和魅力。
课文安排在专题首位,是因为内容情节相对简单,但是又涉及秦、晋、郑三国历史上的恩怨和古代官职、人称以及外交辞令,更涉及到许多古今异义的词语,所以扫除文言字词障碍是理解文章逻辑美和语言美的前提。
【学情分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但是现在的学生普遍不会读或者读不好文言文。
因而,本文的教学,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指导诵读的方法,切实使学生了解文言文诵读的要求、特点和方法。
关于文言文内容理解,学生经过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师要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避免逐字逐句式枯燥的讲解。
【设计思想】《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文章,有叙述,有描写,以人物的对话为主,有多种语气的表达,因而我在设计此篇课文时注要采用诵读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同时,在掌握重点文言句式和字词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设置将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结果以及烛之武的形象特点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了解劝谏艺术。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左传》及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句式及实虚词,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3、分析人物(烛之武)形象。
【过程与方法】1、以诵读为手段,以问题为线索,梳理文章脉络;2、探究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3、了解劝谏艺术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2、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英雄在人们心目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替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
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借选自《左转》的这篇历史散文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起去学习他的说话艺术。
题目中的“退”是使动用法,“师”解释为军队。
【设计意图】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急于阅读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引导学生质疑,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解难。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强调文中重点实虚词,疏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
二、了解《左转》《左传》是我国第一步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多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生动,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设计意图】文科生对于文学常识的学习需要落实到每节课,每篇课文中。
三、把握文章脉络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请大家再次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一)烛之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退秦师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①其无力于晋:郑国曾经对晋文公无礼②且贰于楚也: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投影:补充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而是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楚国大败。
(二)一言使国兴,一语使国亡,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的呢?生读第三自然段。
①郑既知亡郑——避其锐气。
理解:烛之武似乎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这自然会使秦伯放下戒备之心,愿意听他把话说完,从而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阐明利害。
理解:秦、郑相距遥远,晋、郑确是近邻,因此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无利益可言,反而因“邻之厚”而“君之薄”。
烛之武这两句话的目的是阐明利害,委婉而谨慎地动摇秦君。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利相诱。
理解:以利益引诱秦伯,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可能有种种好处。
当然,获得这些好处的前提就是要秦国放弃进攻郑国。
④君之所知也——以史为例。
理解:在一番拉拢利诱之后,烛之武察言观色,又不失时机地从两国的历史关系上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⑤何厌之有?不厥秦,将焉取之?——推测未来。
理解:从历史讲到现实,进而推测未来,烛之武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推测其灭郑之后必定要进犯秦国。
烛之武赤裸裸地挑破秦晋关系,可以读得慷慨一些。
诵读指导:这段话说的委婉谨慎,但又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力量,诵读时要注意说话的口吻,口气不可太强,更不能咄咄逼人,但又不能软弱无力。
文言实虚词:①越国以鄙远。
②敢以烦执事③焉用亡邻以陪邻?④何厌之有?⑤舍郑以为东道主⑥行李之往来⑦既东封郑⑧唯君图之齐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段的古今异义词语较多,重点讲解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三)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①秦国悦,与郑人盟。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晋文公: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吾其还也。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诵读指导:此段以整句为主,思维严密,表现出晋侯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要读得沉稳自如。
自由诵读课文一、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和寻找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四)烛之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自告奋勇要求去劝退秦师的吗?①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侧面描写)从佚之狐口中我们得知,烛之武的能言善辩、才华横溢早已闻名郑国。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吗,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业已。
”(语言描写)有满腹委屈和牢骚,不过牢骚发泄后又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
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知难而退的勇士。
③巧妙地掌握秦伯的心理,一番话便说服了秦伯,说明烛之武是个不卑不亢、机警善辩的外交家。
④之所以能够抓住秦伯要害,是因为他对郑国这样一个小国的地位、力量以及兵临城下的局势了如指掌,说明烛之武还是个审时度势、统观全局的政治家。
诵读指导:烛之武满腹牢骚,郑伯情真意切,读这段话时虚词是关键。
【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在于总结人物形象特征,对人物塑造方法的把握。
(五)烛之武为什么会成功?除了他自身的机智、善辩这些主观原因还有那些客观原因?①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②郑伯——善于纳谏、勇于自责。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作为一国之君,能主动自责,可见其肚量和情真意切。
况且郑伯不止于自责,还能指明郑国灭亡的后果。
诚意和透彻的分析终于打动了烛之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③“无礼于晋”、“贰于楚”之事也是小事,晋郑间并无深仇大恨,且与秦关系不大,所以危急情形尚可缓和。
④两军分兵驻扎,使郑有机会单独接触秦君。
(六)内容小结全文以“退秦师”为中心,从秦晋围郑开始,到秦晋退兵作结,塑造了烛之武有勇有谋、能言善辩、审时度势的形象。
再次自由诵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筛选课文中有用的信息,并发挥想象,加深对烛之武形象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按课文顺序讲解的枯燥沉闷。
四、合作探究1、古话说:伴君如伴虎。
披“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大勇,而作为君王更需要虚心采纳方可成就伟业,你还知道哪些善谏忠臣和善纳明君?①邹忌与齐威王: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听取群臣的意见,于是有“战胜于朝廷”的美谈。
②触龙与赵太后:触龙抓住赵太后爱子之心,将心比心、动之以情、申明大义,最终解开太后心结。
③魏征与唐太宗: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今魏征殁,朕失一鉴矣。
”④管仲与齐桓公:齐桓公豁达大度,不但没有治管仲的罪,还任命他为相,后来齐国日益强大。
2、劝谏艺术对于现代人有怎样的意义?①理解对方感受,委婉对话,有效沟通;②倾听别人意见,完善自我,提高修养;【设计意图】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鼓励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用于实践。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烛之武退秦师的相关内容,感受烛之武的勇敢、机智和善辩,这种委婉劝说的艺术在今天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还应学会倾听和交流,唯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六、布置作业整理课文中文言句式和实虚词。
七、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围郑临危受命【篇二: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初中篇【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一)课前预习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