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圆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r =1/2d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直径=半径×2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计算时,取π≈3.14。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C=2πr圆周长=π×直径圆周长=π×半径×2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πr×r。
圆的面积公式:S=πr²。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²或者S=π(d/2)²或者S=π(C÷(2π))²≈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πR²-πr²或S=π(R²-r²)。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0个重要知识点归纳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4/3。
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
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六年级上数学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上数学必考知识点一、整数运算整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的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结果的符号与参加运算的整数符号相同。
减法的运算法则:加上相反数,即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除法的运算法则:正数除以正数得正数,负数除以负数得正数,正数除以负数得负数,负数除以正数得负数。
二、小数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逐位相加或相减,注意进位和借位。
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先忽略小数点,按整数乘法规则计算,再根据乘法得知结果小数点的位置。
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将除数与被除数调整精度,移动小数点,然后按整数除法的规则计算。
三、分数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先通分,再逐位相加或相减。
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即被除数乘以倒数。
四、几何图形1. 二维几何图形:自由曲线图形:圆、椭圆、双曲线。
多边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特殊多边形:正方形、矩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等。
2. 三维几何图形: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
五、数的性质1. 数的分类:自然数:0和比0大的所有整数。
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0。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2. 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数轴或大小关系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3. 数的倍数和约数:倍数:能整除某个数的数称为其倍数。
约数:能被某个数整除的数称为其约数。
4. 数的因数分解:将一个数分解为几个质数的乘积的形式,即将一个数写成素因数相乘的形式。
六、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厘米、分米、米、千米等。
质量单位换算:克、千克、吨等。
容积单位换算:毫升、升、立方米等。
七、算式与方程算式:有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的等式。
方程:具有未知数的等式,如x+y=10。
解方程:找出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八、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 数据的收集:通过观察、测量、调查等方式获得数据。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一、分数1、理解分数概念: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是分开的,分母是分子所在的总数,表示两个整数之间的比重;特征:分子与分母之间的比值;作用:用分数可以表示出一个数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任何数;2、运算(1)相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相同分数的加减法:将分子加减即可。
(2)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不同分数的加减法:先将分母统一,然后将分子加减即可。
(3)分数的乘除运算将两个分数相乘:将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即可;将两个分数相除:将分子和分母交换再相乘即可。
三、根式1、根式的定义根式又称亚分式、立方根式,是表示平方根(或立方根)的一种式子。
是包含开方符号的一种数学运算表达式,它是一种特殊的正分式或正亚分式。
2、根式的展开展开根式:乘方法;联立根式:开根号法;3、根式的乘除运算二次方根式的乘法:将乘方的同类项相乘;三次方根式的乘法:将系数相乘,连分数乘积的分子、分母乘积;二次方根式的除法:把被除式减去除数,得出商;三次方根式的除法:把被除式分为分子和分母,把除数分为分子和分母,再分别将这两个分子和两个分母相乘,得到商;四、几何成比例1、定义几何成比例是指在一个相同的几何图形内,测量出的条形(或弧形)长或圆的半径之间,呈现出等比例。
2、求出成比例比求出比例比:将所测量出的两个数分别除以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得出两个数之间的比例比;3、判断几何图形是否成比例判断几何图形是否成比例:将该图形内测量出的长度和半径分别除以其中最小的一个,若所得到的两个数之间的比例比相同,即可判断该图形成比例;五、统计与概率1、统计统计是指收集与分析文字、表格或图表中的数字信息,以便准确地反映其情况。
它包括:(1)收集与分析数据;(2)求出变量的均值、方差、离差等;(3)使用中心弦图、直方图、折线图等工具绘制出数据的分布情况;(4)根据数据判断变量的特征;(5)利用函数描述数据的变化规律。
2、概率概率:指在多次实验中,当发生某一事件时的可能性大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圆
圆 周 率 及 圆 例 4 红星剧场的圆形舞台的 的周长 直径是 15 米, 它的周长是多少 米? C=πd =3.14×15 =47.1(米) 答:它的周长是 47.1 米。 圆的面积
圆环的面积
例 5 一个圆形湖心岛的直径 是 200 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r=d÷ 2=200÷ 2=100 米 S=πr² =3.14×100×100 =31400(平方米) 例 6 在一个周长是 62.8 米的 圆环面积为 S 环=πR² -πr² =π(R² -r² ) 圆形花圃边缘修一条宽 1 米的 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米?
例 14 一项工程,由甲队做 30 天完成,由 三、将工作总量假设为“ 1” ,用工 乙队做 20 天完成,两队合作几天完成? 作总量 ÷工作效率的和=合作工作时 1 1 间 1 ( ) 12 (天) 20 30 答:两队合作 12 天完成。 3.比 知识要点 比的意义
典型例题 例 15 填一填:小强和小丽在礼品店买同样的 花,小强买了 4 枝,小丽买了 8 枝,小强和小 丽买的花的枝数之比为( ) : ( ) ,比值是 1 ( ) 答案:4:8 2 比的基本性质 例 16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的整数比, 1 3 : 35:7 0.8:0.2 4 4 =5:1 =4:1 =1:3 3 比、分数、除法 例 17 填一填 : 3 : 5 3 5 的联系与区别 5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1.分数乘法 知识要点 分数乘整数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5 8 12
姓名: 重点内容 分数乘整数: 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 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 分,再计算。
分数乘分数
例2
8 3 计算 9 10
六上数学知识点归纳

六上数学知识点归纳六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丰富多彩,为我们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吧!一、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2、分数乘分数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3、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乘法交换律:a×b = b×a乘法结合律:(a×b)×c = a×(b×c)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二、位置与方向1、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观测点,再确定方向和距离。
方向通常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还可以用角度来更精确地表示方向。
2、描述路线图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的路线确定观测点,再确定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三、分数除法1、分数除以整数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3、分数除法的应用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四、比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3、按比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量所占的分率,求出各部分量。
五、圆1、圆的认识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圆心用字母 O 表示,半径用字母 r 表示,直径用字母 d 表示。
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一、分数乘法1. 分数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分数除法1. 分数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一个数所占的份数。
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把除数化成他的倒数,用被除数乘。
把被除数化成他的倒数,用除数乘。
3.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三、比的意义和性质1.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式子。
2.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3. 化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时,可以化简成最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互质时,可以化简成最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有公约数时,可以化简成最简比。
四、圆1. 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 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第一单元:位置1、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如数对(3,2)中的“3”表示第三列,“2”表示第二行。
3、物体平移前后顶点的位置变化:(1)图形向左或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变了,第二个数没有变;(2)图形向上或下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第二个数变了。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2、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意: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一个大于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大于0的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又有加减,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数。
4、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c+b×c5、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作分子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和位置。
注意: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7、真分数的倒数一定都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一定都小于或等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形体相同点不同点关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大小棱长长方体 6 12 8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 6 12 8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六条棱长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12条棱有3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长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正方体的展开(不能出现田字格)1).“141型”,中间一行4个图: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
见上图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由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先求出前面、后面和下面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所以计算时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面,再乘6就可以了。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
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
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通风管顾名思义是通风用的,没有底面。
所以只要算四个侧面就可以了。
(注意:一般是最小的口通风)(1)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油箱、罐头盒、纸箱子等;(2)具有五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池、鱼缸等;(3)具有四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管、烟囱等。
6(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像这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除了里面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外,还有做成木箱的木板的体积。
一个物体的体积要比一个物体的容积大,因为体积还包括自身材料的体积。
7.体积(容积)单位。
(1)用列表的形式来表述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利于记忆。
体积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因为1升是1立方分米,1毫升是1立方厘米。
升和毫升相比,升是高级单位,毫升是低级单位,把高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都要乘相应的进率。
8.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都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它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因而它的体积是由棱长决定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两条棱长决定的,即长方体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又可以说是由底面积和高决定的,它们的体积=底面积×高。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3)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9.求这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要用“底面积×高”,从中间截成两段,表面积实质上增加了两个底面,如图。
两个面的面积和是12平方分米,一个面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
本题求体积用的公式是“底面积×高”,也可以说用的是“横截面积×长”。
另外对于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段,截了一次,增加了两个面,如果是截成三段,就是截了两次,增加了四个面。
也就是说每截一次,增加两个面。
10.综合运用体积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
将一个大的形体分成一个小的形体。
将小正方体紧紧地排成一排,能排多少米,实际上就是将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加起来,看有多长。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所以能分成1000个。
顺次紧紧地排成一排,那么就能排成1000分米,1000分米= 100米。
1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表面积就扩大n²倍,体积就扩大n³倍。
12、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把一个涂色正方体的每条棱n等分,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1)三面涂色的正方体有8个,都在大正方体顶点位置;(2)两面涂色的正方体有12(n-2),都在大正方体棱的位置,所以个数一定是12的倍数(3)一面涂色的正方体有6(n-2)2,都在大正方体面的位置,所以个数一定是6的倍数(4)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有(n-2)3,都在大正方体的内部。
(5)在大正方体顶点处挖去小正方体,表面积不变(6)在大正方体棱上挖去小正方体,表面积变大,每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就比原来多2个面。
(7)在大正方体面上挖去小正方体,表面积变大,每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就比原来多4个面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1.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如果整数能与分数的分母约分,要先约分,再计算。
4.在解答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时要找准单位“1”的量。
数量关系式是:单位“1”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5.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几倍)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完全相同:用一个数乘几分之几。
解题思路中是把一个数看作单位“1”,这也就提示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先要找准单位“1”。
同样,我们在画线段图时,也应该先画出单位“1”的量。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找准单位“1”的量,还要知道分率对应的量是什么?一般来讲,题目中分率如果是多(少)的分率,那么分率对应的量就是多的部分(少)。
6.根据“实际产量比计划节约了54”,写出一个数量关系式 计划产量×54 = 实际产量比计划节约的产量7.分数和分数相乘,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8.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9.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得出的积再和第三个数相乘。
但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分后的分子和分母相乘。
10.一个数和真分数相乘,所得的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和假分数相乘,所得的积大于或等于这个数。
11.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可以借助于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在画线段图时,先画单位“1”的量。
数量关系式是:单位“1”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
1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自然数的倒数都是分子为1的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
14.典型例题 例11公顷,请你在图中表示出21公顷的32,结果是多少公顷?分析与解:这个题目要分层次思考,一步一步展开。
(1)21公顷是1公顷的21(1公顷的一半);(2)1公顷的2,就是将213份,表示出2份。
第一种解法21第二种解法:21 21公顷的32 21公顷21公顷的3221公顷的32是大长方形的62,21×32 = 62(公顷)或21×32 = 31(公顷) 例2、一袋大米重25千克,先吃去这袋大米的51,又吃去51千克,两次一共吃去多少千克?分析与解:求两次共吃去多少千克,要用第一次吃的千克数加上第二次吃的千克数;第一次吃了这袋大米的51,是把这袋大米看作单位“1”,即吃去25千克的51;第二次吃去51千克。
先求出第一次吃去多少千克。
25 ×51 = 5(千克) 5 + 51 = 551(千克) 答:两次一共吃去551千克。
点评:这一题的关键就是正确理解题目中两个51所表示的不同含义,第一个51表示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分率;而第二个51表示的是51千克,是具体的量。
要先求出第一天的51所对应的量再直接加上第二天吃的51千克就可以了。
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分,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再进行解答。
例3、填空。
( )× 94 = 7 × ( )= ( )× 165 = 0.8 × ( )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连等式填空。
从题中可以看出,四道乘法算式的积都要相等,但是都等于几呢?题目中没有明确的要求,说明有多种填法。
但是要解答得又对又快,可以从倒数的意义入手,即考虑每个算式的积都是1,这样,在相应的括号里只填上与之相乘的那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
如果题目中明确给出了一个确定的数值作为积,那么解答此题时就只能一道一道地去思考解答了。
( 49 )× 94 = 7 × ( 71 )= ( 116 )× 165 = 0.8 × ( 45 ) 已知a×373 =1112 ×b=1515 ×c ,并且a 、b 、c 都不等于0,把a 、b 、c 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
假设a×373 =1112 ×b=1515 ×c = 1 那么a =163 、b=1112 、c= 1 那么 a <c <b例4、(1)一根钢管截成两段,第一段占53,第二段长53米。
哪一根长?分析与解: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线段图如下: 第一段占53 第二段长53米通过线段图可以看出,第一段占53,第二段占 1 -53 = 52 , 53 > 52 。
答:第一段长一些。
(2)两根一样长的钢管,第一根截去53,第二根截去53米。
哪一根剩下的长?(无法比较)(3)两根1米长的钢管,第一根截去53,第二根截去53米。
哪一根剩下的长?(一样长)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1.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能总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3.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4.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一个数除以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假分数,所得的商小于或等于这个数。
65÷2表示的意义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65,与其中一个因数是2,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一台榨油机53小时榨油2524吨,平均每小时榨油多少吨?榨1吨油要多少小时? 2524÷53 = 58(吨) 1 ÷58 = 85(小时)答:平均每小时榨油58吨,榨1吨油要8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