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BDCDA BCBCC DBDAC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是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
A威廉·詹金斯 B戴维·伊斯顿 C托马斯·戴伊 D保罗·萨巴蒂尔2.下列不属于政策行动建议的要素的是()
A政策价值 B行动规划 C行动结果 D政策环境
3.强调被评估者评估能力的培养,使被评估者产生不断改善和自觉的效果()A回应性评估模式 B焦点效用模式 C授权评估模式 D自我评估模式
4.政策问题建构方法中最具有综合性的方法是()
A综摄法 B头脑风暴法 C多角度分析法 D假设分析法
5.下列不属于利益集团要素的是()
A拥有共同价值或信念 B拥有共同利益 C组织在一起 D向决策者提出要求或施加影响
6.下列不属于政策客体的是()
A政策问题及其情境 B政策环境 C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D目标群体及其行为
7.下列前景预测方法中不是基于演绎逻辑的方法是()
A因果模型 B回归分析 C交叉影响分析 D理论图形化
8.政策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低度合作的可能性,政策利益相关者对于政策制定主体能够高度配合的目标群体是()
A支持型目标群体 B边际型目标群体 C混合型目标群体 D反对型目标群体
9.下列不属于界定思想库的必要条件或属性的是()
A观点是否中立 B状态是否稳定 C是否为营利性组织 D是否以影响或改进政策为目标
10.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是()
A德洛尔 B林德布洛姆 C拉斯韦尔 D萨巴蒂尔
11.从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始问题建构分析方法是()
A边界分析 B层次分析 C头脑风暴 D假设分析
12.问题搜索的对象是()
A实质问题 B元问题 C正规问题 D问题情境
13.目标群体行为的多样性属于影响政策执行的哪一类因素()
A政策的规制能力 B政策以外的因素 C政策自身的因素 D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
14.检测目标与行为表现一致性的评估模式是()
A目标导向模式 B决策导向模式 C目标中立模式 D授权评估模式15.政策子系统复杂程度较高且对决策者的限制约束条件较少的决策类型是()A理性探求型 B渐进调整型 C最优化型 D满意型
二、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价值: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指导人们行动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主要回答政策活动是不是值得的、应当的、必须的。
在公共政策活动中,价值和事实是统一的。
公共政策的价值决定政策主体采取行动的合理性。
2.自愿性政策工具: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市场发挥作用,在自愿的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的手段、途径与方法。
3.隐蔽性议程:如果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是公众很少注意的问题或者仅是弱势群体所主张的问题,并且它还落在任何政府部门管辖的范围之外,它也就肯定会被排除在公开辩论之外。
4.内部推动模式:成熟的、有影响力的利益集团提出,无需寻求公众的支持,也无需考虑其他议案的竞争。
三、简答题
1.公共政策活动的具体行动主体:(1)以个体出面的政策行动主体:政党组织代表、政府部门官员、利益团体代表、研究机构代表、大众媒介代表、公众代表(2)以组织机构出面的政策行动主体:政府组织机构、社会组织机构、国际组织机构
2.重大事件成为触发机制的条件:(1)重大事件的范围;受到事件影响的公众的数量,改变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2)重大事件的强度;公众感觉到的事件发生的力度,引起了多数人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以担心或愤怒的态度关注。
(3)重大事件的时间;某一事件爆发的速率和重大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突然爆发,多数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在短时间间隔中,又有一些重大事件频繁发生,公众惊恐累加,升级为恐慌。
3.国内政策议程设立的主要途径
(1)关门模式:最传统的议程设立模式,没有公众议程,议程的设立者是决策者自身。
(2)动员模式:由决策者提出,先由政府议程后有公众议程,决策者寻求公众的支持(公众参与意识强烈、执行需公众支持与配合、决策者缺乏资源)。
(3)借力模式:智囊团将自己的议案公之于众,借助公众舆论的压力(强大的民意支撑与政府内部的反对共存)。
(4)内参模式:议程由接近权力核心的智囊团提出,智囊团只关心自己的议案是否得到决策者的重视,缺乏公众与决策者互动。
(5)上书模式:建言人(具有知识优势、社会地位的人)给决策者写信,提出政策建议。
(6)外压模式:建言人诉诸舆论、争取民意支持,对决策者形成足够压力。
4.强制性政策工具及其优缺点:
强制性政策工具: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此来实施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规制:以公共权力为后盾,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限制或剥夺人们的某些自由或权利来执行政策(优:所需信息少、管理效率更高、可预见性强、危机状态下快速反应、政治动员等;缺:经济效率低、遏制创新、缺乏灵活性、使用范围有限等)
公共企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所有权、受到政府不同程度控制或直接管理、生产直接用于销售的公共物品(优:补充私人企业、信息成本低、简化管理、利润充实公共支出;缺:政府难以控制、无竞争压力、成本转嫁消费者)
直接提供: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要,直接运用政府的公共权力,由政府直接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优:信息成本低、资源获取便利、避免繁琐程序、交易成本低;缺:僵化迟缓、质量难以保障、缺乏竞争机制、内部利益冲突)
四、论述题
1.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1)已确定的政策目标;(2)政策工具自身的特征;(3)政策工具应用的背景;(4)先前的政策工具选择;(5)政策过程的非制度因素;(6)政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
二卷
一单选题
C A B A A A A B C D
1. 政策规划从时间进程上来看,主要发生于()。
A. 所需解决问题形成之后
B. 政策方案确定之前
C. 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D. 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确定以后
2. 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A. 社会抽取能力
B. 社会控制能力
C. 社会规范能力
D. 社会适应能力
3. 公共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 调查政策背景
B. 确定政策目标
C. 制定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评估
4. 为实现政策规划主体的多元化,通常采取的措施有()。
A. 听证制度
B. 运用德尔菲法
C. 逐级请示制度
D. 会议制度
5. 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主要依靠政策分析和决策参与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这
一方法的核心是()
A. 专家技术或称智囊技术
B. 价值分析
C. 理性分析
D. 效果分析
6. 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原则的是()
A. 方案为多数人认可
B. 方案切实可行
C. 方案紧扣政策目标
D. 规划多重方案
7.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公共政策
B. 政策系统
C. 公共组织
D. 公共权力机构
8.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的是()。
A. 公共政策制定
B. 公共政策执行
C. 公共政策评估
D. 公共政策监控
9. 在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之间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等步调不一、协调困难主
要是因为()。
A. 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B. 执行者的利益驱使
C. 执行准备不充分
D. 监督机制不健全
10.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阶段为()。
A. 政策目标确定
B. 政策规则
C. 政策方案的设计
D. 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二多选题
1 A,C
2 A,B,C,D,E
3 A,B
4 B,D
5A,C,E 6 A,B,C,D,E
1. 政策的合法性要求政策具有充分的()。
A. 容纳性
B. 平衡性
C. 适应性
D. 具体性
E. 可操作性
2. 决策咨询的功能有()。
A. 研究咨询功能
B. 参与决策功能
C. 政策分析功能
D. 政策协调功能
E. 培训人才功能
3. 决策子系统的两个最根本的特征是()。
A. 权威性
B. 主导性
C. 社会性
D. 程序性
E. 完整性
4. 公共政策目标的特征有()。
A. 内容的政治性
B. 问题的针对性
C. 事件的紧迫性
D. 未来的预期性
E. 程度上的重要性
5. 非正式评估既不严格要求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严格规定()。
A. 评估者
B. 评估期限
C. 评估形式
D. 评估目的
E. 评估内容
6.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A. 关联性
B. 主观性
C. 人为性
D. 历史性
E. 动态性
三简答题
1. 简述政策规划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
①政策规划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单拟和
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②它的特征为:
<1>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
<2>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2. 简述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
(1)政策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政策的根本目的不是研究问题而是解决问题。
而政策执行才是直接地、实际地、具体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政策执行属于实践的范畴。
一项政策方案的正确与否,最终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政策执行结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制定政策要以前一项政策实施后由各种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为依据,在前一项政策结果的基础上,制定和执行新的政策,这是政
策制定过程的一个原则。
因此,对于政策的制定来说,前一项政策执行的情况是制定后续政策基本的参考依据。
四论述题
论述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国家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作为国家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国家机构是公共政策的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制定者和生产者,它决定公共政策的层次、结构及效力范围;而内在于国家机构的公共权力的大小和职能的多寡则制约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
(1)国家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结构和效力范围。
第一,国家的纵向组织结构决定着公共政策的层次。
第二,国家的横向组织结构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
第三,不同规格的国家机构所制定的政策在权威性方面是有差别。
(2)公共政策的二重性由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决定。
公共政策本质上其“二重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由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重性所规定的:国家不仅要履行其阶级统治职能,还要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政治管理。
从根本上说,公共政策是国家推行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对社会实施政治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由国家权力、国家职能所制约。
国家职能与国家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
国家职能变化的总趋势是政治统治职能不断弱化,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得到加强。
与国家职能这一转变相联系,国家权力也经历了一个从专制性权力向基础结构性权力的转化。
这两个变化从根本上决定公共政策类型上的变化:有关政治统治的政策数量相对稳定,而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政策日益增多。
同时,随着国家职能的膨胀,国家权力的大力扩张,公共政策的数量也随之剧增。
(1)事件或问题必须严重,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2)必须被有关政府部门察觉,引起其重视。
(3)要有民主、开放的察觉机制,如新闻媒体。
应吸取的教训:
完善察觉机制,以便及时察觉问题,迅速作出回应。
三卷
一、单项选择题
BDCDA BCBCA BADAD CBDAD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是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
A威廉·詹金斯 B戴维·伊斯顿 C托马斯·戴伊 D保罗·萨巴蒂尔
2.下列不属于政策行动建议的要素的是()
A政策价值 B行动规划 C行动结果 D政策环境
3.强调被评估者评估能力的培养,使被评估者产生不断改善和自觉的效果()A回应性评估模式 B焦点效用模式 C授权评估模式 D自我评估模式
4.政策问题建构方法中最具有综合性的方法是()
A综摄法 B头脑风暴法 C多角度分析法 D假设分析法
5.下列不属于利益集团要素的是()
A拥有共同价值或信念 B拥有共同利益 C组织在一起 D向决策者提出要求或施加影响
6.下列不属于政策客体的是()
A政策问题及其情境 B政策环境 C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D目标群体及其行为7.下列前景预测方法中不是基于演绎逻辑的方法是()
A因果模型 B回归分析 C交叉影响分析 D理论图形化
8.政策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低度合作的可能性,政策利益相关者对于政策制定主体能够高度配合的目标群体是()
A支持型目标群体 B边际型目标群体 C混合型目标群体 D反对型目标群体9.下列不属于界定思想库的必要条件或属性的是()
A观点是否中立 B状态是否稳定 C是否为营利性组织 D是否以影响或改进政策为目标
10.第三类错误是指()
A错误的问题、正确的方案 B正确的问题、错误的方案 C错误的问题、错误的方案 D错误的问题、正确的目标
11.下列不属于政策价值论辩原则的是()
A规模原则 B层次原则 C程序原则 D平等原则
12.通过对反对意见(不同利益群体的目标以及作为其基础的冲突)的分析来增加政策行动建议的说服力的方法是()
A价值评价法 B价值前提澄清法 C合理性分析法 D敏感性分析发13.更关注何种具体方案来解决政策问题的规划主体组合形式是()
A支持联盟 B议题网络 C政策网络 D政策社群
14.下列不属于政策利益相关者条件的是()
A具有行动 B具有忠诚 C具有资源 D具有信念
15.决策者根据自身偏好对政策工具做出选择的途径是()
A理性途径 B制度途径 C精制途径 D公共选择途径
二、名词解释
1.强制性政策工具: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此来实施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2.社会动员模式:政府直接将某个议案置于政府议程/正式议程之中,不必经由公众议程,但政府须通过召开会议、安排公共活动来动员公众支持。
3.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决策者依靠有限的信息和资源,通过不断搜索得出“满意”
方案,如果找不到满意方案则降低满意标准直至形成满意方案。
4.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
三、简答题
1.选择政策工具的途径:(1)传统途径:“目标—手段”关系,关注政策工具本身;(2)精制工具:“背景—工具”关系;关注工具的背景环境;(3)制度途径:“制度—工具”关系,关注制度结构与风俗习惯;(4)公共选择途径:“偏好—工具”关系,政治家和政府官僚动机;(5)政策网络途径:“网络—工具”关系,关注网络特性、规范和网络成员
2.公共政策议程设立的激发机制类型:
(1)理性模式:假设在民主社会中公众提出政策问题,政府予以界定并解决。
公众的需要与支持构成对政府施加的压力形成对政府的输入,然后政府以一种黑箱机制进行处理,转换成公共政策,形成输出。
(2)政治模式:政策议程设立的触发机制是一种政治事件,是一系列施加影响与权力竞争的活动:行动者、动力、信念、资源、地点。
(3)多源流模式:政策议程设立的激发机制:政策窗口。
3.政策评估的程序
(1)准备阶段:1.确定评估对象(评估什么)2.制定评估方案(设计如何评估:阐述评估对象、明确评估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评估标准、提出基本设想、说明评估场所时间进度与经费等)3.挑选和培训人员(谁来评估:评估人员的素质和理论水平)
(2)实施阶段:1.收集政策相关信息2.综合分析政策信息3.全面评估政策效果(3)总结阶段:评估者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的阶段:形成书面报告(政策效果的客观陈述与价值判断以及评估全过程的说明),提交实际部门及领导,及时决定政策延续、调整、终止等。
4.政策问题的结构类型:按照以下要素:决策者人数、备选方案数、效用价值的一致性、政策问题解决的结果、为问题解决需要的投入量,分为(1)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2)结构适度的政策问题(3)结构不良得到政策问题。
四、论述题
1.谈谈你对各类公共政策工具的认识
(1)政策工具的定义: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的总称
(2)政策工具的类型:
①自愿性政策工具: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市场发挥作用,在自愿的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的手段、途径与方法。
•家庭与社区:不需要政府太多支出,但在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时乏力、缺乏规模效应、不公平
•自愿性组织:自愿有效,节约公共服务成本、灵活反映迅速、提供试验机会、减少对政府服务的依赖、平等、社区服务;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市场:政府利用市场机制的运作来解决公共问题,实现政策目标,凡是能够以公开、公平、自由竞争的方式达到较大效益的公共事务均适合运用市场机制;市场失灵
②强制性政策工具: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此来实施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规制:以公共权力为后盾,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限制或剥夺人们的某些自由或权利来执行政策(优:所需信息少、管理效率更高、可预见性强、危机状态下快速反应、政治动员等;缺:经济效率低、遏制创新、缺乏灵活性、使用范围有限等)
•公共企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所有权、受到政府不同程度控制或直接管理、生产直接用于销售的公共物品(优:补充私人企业、信息成本低、简化管理、利
润充实公共支出;缺:政府难以控制、无竞争压力、成本转嫁消费者)
•直接提供: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要,直接运用政府的公共权力,由政府直接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优:信息成本低、资源获取便利、避免繁琐程序、交易成本低;缺:僵化迟缓、质量难以保障、缺乏竞争机制、内部利益冲突)
③混合型政策工具,包括信息与劝诫、补贴、产权拍卖、征税和用户收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