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8.07•【字号】鄂发改长江〔2019〕289号•【施行日期】2019.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武汉市、襄阳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随州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委军民融合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省统计局、省扶贫办,省能源局、省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为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实施方案(2019-2021年)》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8月27日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实施方案(2019-2021年)为贯彻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推进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汉江”1.加强重要生态区域建设和保护。
实施生态红线管理,建设秦巴山(湖北)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及大洪山、桐柏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编制实施丹江口库区(湖北)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
实施主体:汉江流域各市人民政府。
因各项工作均需地方政府协同落实,实施主体以下不再重复。
)2.建设沿江绿化带。
加强汉江干支流河岸带和丹江口库区库滨带生态保护与修复。
推进沿汉江干流生态林带、国家储备林建设。
修复裸露山体。
保护利用汉江中下游滩涂地。
(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3.加强中小流域治理。
襄阳最新海绵规范标准

襄阳最新海绵规范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自然和人工手段,提高城市对水的吸纳、蓄存和利用能力,从而实现城市水循环的平衡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襄阳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襄阳市最新海绵规范标准的具体内容:一、海绵城市概念与目标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构建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襄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二、规划与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和修复,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系统性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应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3. 可持续性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应注重长期效益,采用经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材料,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 公众参与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鼓励市民参与,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
三、建设内容与要求1. 绿色基础设施:包括雨水花园、生态湿地、透水性铺装、绿色屋顶等,以提高城市雨水的渗透和净化能力。
2. 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城市排水管网,提高排水效率,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3. 水环境治理:加强城市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治理,改善水质,恢复水生生态系统。
4. 城市绿地系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生态功能。
5. 城市水文化:挖掘和保护城市水文化遗产,弘扬水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四、技术与材料规范1. 透水性材料:选用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以提高雨水的渗透能力。
2. 雨水收集与利用: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进行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减少城市用水压力。
3. 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应用LID技术,如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等,实现雨水的自然净化和再利用。
实施“九水润城”建设美丽襄阳

实施“九水润城”建设美丽襄阳郝敬东城市水系是体现城市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美丽襄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南水北调、水资源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保护好、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水系,把襄阳建设成水秀、景美、天蓝、地绿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通过对襄阳城市水系建设现状分析,笔者就实施“九水润城”进行了一些思考。
襄阳城市水系现状分析襄阳城市水系得天独厚,市区水网四通八达,汉江穿城而过,流经城区近30公里,水面达72.43平方公里,水质常年稳定保持二类;另有唐白河、小清河、七里河、襄水、护城河、滚河、淳河、浩然河等8条河流,犹如城市血脉,纵横交织于城区四面八方;尤其是面积达91万平方米的护城河,有着“全国最宽、保护最完好”的美誉;城区周边还有6座中型水库、68座小型水库。
这些水系水网,为“九水润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
“十一五”期间,襄阳市本着“河道治理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供水与排水相结合、治污与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大以防洪治理为主的城市水系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汉江、襄水、大李沟综合治理和“一江两河”(汉江、唐白河、小清河)堤防标准化整治,新建了邓城大道防洪排涝工程,整治疏通了高新区、余家湖和襄轴工业园内的防洪配套工程,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为城市建设腾出了土地资源。
进入“十二五”后,襄阳城市水系建设由以防洪排涝为主,调整为以防洪景观生态治理工程为主。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先后融资4亿多元,着力建设“一江五河”城市水系,对小清河、襄水、唐白河等水系进行“防洪+景观”的综合治理;制定了东津新区水系连通和滨水景观规划;启动了唐白河堤防整治及东津新区浩然河开挖工程;对城区水系进行清淤疏挖、制止采砂等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通过一系列工程建设与综合治理,城市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水景观逐渐增多,防汛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充分彰显了城市水系建设对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的重要作用。
关于襄阳市保护汉江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及对策建议

关于襄阳市保护汉江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及对策建议襄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坐落于汉江中下游。
汉江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流,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支撑系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汉江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重威胁。
为此,本文将对襄阳市保护汉江生态环境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调查发现,由于襄阳市附近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水和废气被直接排放到汉江中。
这种污染严重破坏了汉江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建设项目导致了土地开发和破坏,给汉江的滨江湿地和湿地植被带来重大压力。
此外,汉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问题的加剧。
最后,调查还发现了汉江中的非法捕捞和乱捕乱杀现象,严重影响了汉江的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污水排放和废气排放的监管力度,并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此外,加强对农业和畜牧业的监管,确保施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第二,加强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
政府应加大对滨江湿地和湿地植被的保护力度,限制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同时加强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的打击。
此外,加大对水库和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确保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修复。
第三,加强土地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土地开发和利用的管控,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并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现象。
第四,加强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政府应加强对非法捕捞和乱捕乱杀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汉江中重要鱼类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此外,加大对汉江流域区域协调管理的力度,促进流域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
最后,政府应积极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居民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来。
可以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举办宣传推广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汉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襄阳市河道堤防基本情况

襄阳市河道堤防基本情况襄阳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文明史的古城,不仅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且是全国商品粮重要基地,湖北省工业重地,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
襄阳市有大小河流649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以上的66条,全属长江水系。
境内河流以汉水最大。
汉水自丹江以下进入襄阳,过老河口市,横穿襄阳市区,纵贯宜城市而出境,在襄阳市境流长195公里。
汉水在市境流域面积为1735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
其他河流分布情况是:谷城县有北河、南河,襄州区有唐河、白河、唐白河,南漳县、宜城有蛮河,枣阳市有滚河,保康县有清溪河,均属汉水支流。
南漳、保康县境内的泔、漳二河则属长江支流,在市境流域面积为2404平方公里。
一、汉江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秦岭山脉男麓,流域总面积159000平方公里,流域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河南、湖北5省,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注入长江,全长1577公里,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925公里,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269公里,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383公里。
汉江河道在襄阳境内长度为195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7313.1平方公里,属中游段。
流经我市一县两市三区(老河口市、谷城县、樊城区、襄城区、襄州区、宜城市),26个乡镇(办事处)。
有北河、南河、小清河、唐白河、蛮河等主要河流汇入汉江。
设有庙岗(茨河)水位站、襄阳水文站、宜城水位站。
目前,汉江襄阳市境内现有堤防长216.11公里,穿堤建筑物均为涵闸有78座,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时间超过三十年,大多都存在病险情况,成为堤防安全运行的隐患。
汉江堤防保护范围涉及老河口市、谷城县、樊城区、襄城区、襄州区和宜城市,保护面积1184.0平方公里,保护耕地面积99.07万亩,人口270万人,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2.5亿元。
工业、农业、商业发达,大型企业有二汽襄阳基地、襄阳电厂、襄阳卷烟厂、湖北东风汽车工业公司、湖北化纤集团公司、湖北摩擦材料总厂等,交通便利,铁路有汉丹、焦柳、襄渝等与全国相连,水运有汉江、唐白河等内河航运,襄阳、老河口机场直飞各大中城市,襄荆、汉十、魏樊高速公路和207国道、305、316省道等公路网络更是四通八达。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阳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阳市水安全保障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襄阳市人民政府(原襄樊市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12.30
•【字号】襄政办发〔2021〕25号
•【施行日期】2021.12.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
正文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阳市水安全保障“十四
五”规划的通知
襄政办发〔2021〕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襄阳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12月30日。
襄阳新集水电站方案

襄阳新集水电站方案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水电站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襄阳新集水电站方案,包括选址、设计、施工和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一、选址襄阳新集水电站选址于襄阳市境内,该地区地势险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建设水电站。
经过多项专业调研和评估,确定了新集作为建设水电站的理想地点。
新集地势起伏不大,河流水势平稳,且距离襄阳市区较近,便利了电力输送和国内外交通的便捷性。
二、设计1.水电站主体结构设计襄阳新集水电站主要由大坝、发电厂房以及辅助设施组成。
大坝选用混凝土重力坝,这种坝体稳定性好,对于长期承受水力冲击的压力有良好的抵御能力。
发电厂房选用现代化建筑设计,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灾害防护设施,确保电厂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2.发电装置设计襄阳新集水电站采用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选用先进的反切式水轮机,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发电机组采用直流发电机,能够更好地满足电网的需求,保持电能的稳定输入。
三、施工1.施工步骤襄阳新集水电站的施工包括站址准备、地基开挖、土石方工程、大坝建设、厂房建设、导流隧洞开挖以及发电设备的安装等多个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各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注重安全和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施工资源保障襄阳新集水电站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争取到必要的施工许可和土地使用权。
同时,与专业的建设企业合作,确保施工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提供所需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做好施工资源的保障工作。
四、环保1.生态保护襄阳新集水电站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大坝建设前,要进行周边生态环境的评估,制定保护方案,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
建设水电站后,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持河流水质的清洁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2.废弃物处理新集水电站发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
2018-2030年襄阳城区总体规划

2018-2030年襄阳城区总体规划中心一体:中部都市核心板块,有襄阳中心城区、南漳、宜城构成一核(襄阳都市核心)两成(南漳、宜城两座新城)一体化发展格局。
东西两翼:西部以河谷组合城市为核心、东部以枣阳为核心形成两翼发展板块。
五轴放射:强调轴带对都市区城功能合组织作用。
襄-枣、襄-谷轴带:都市区产业与中心功能综合发展轴。
襄-南轴带:扩展腹地的区域联系功能轴。
襄-宜轴带:以生活居住,休息旅游功能为主的都是区生活功能扩展轴。
襄-南-保轴带:以文化旅游、生态游憩功能为主的都市区生态旅游功能扩展轴。
门户枢纽:鄂渝陕豫地区门户型综合交通城市。
产业高地:鄂渝陕豫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工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研发转化基地。
五轴放射:国家重要的物流中心、鄂渝陕豫地区的产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综合中心。
服务中心:国家级文化名城、文化创新与生态宜居城市。
文化宜居:扩展腹地的区域联系功能轴。
规划至205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将达到38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387平方公里。
按照15-25平方公里、15万-25万人口规模,规划建设19个主题功能区,各功能区配备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城区周边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九大产业园区。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两轴三环九放射”的骨架路网东西轴线为:鄂渝陕豫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工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研发转化基地。
南北轴线为:国家重要的物流中心、鄂渝陕豫地区的产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综合中心。
其中内环线全长44公里,围合面积124平方公里;中环线全长70公里,围合面积294平方公里;外环线全长106公里,围合面积702平方公里。
本区规划范围北到大庆路,南至汉江,东临丹江路,西靠长虹路,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滨水活力的市级商贸中心,多元素、多文化的特色休闲区,历史文化复兴的特色居住区。
结构功能:一心:活力中心——人民广场地段。
两轴:炮铺街商业发展轴、滨水活力发展轴。
襄阳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

襄阳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工作大纲1 任务来源襄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游,是汉水流域中的一座中心城市。
汉江自西向东穿越襄阳城区,唐白河由东北角汇入汉江。
江北为樊城区和襄洲区,江南为襄城区,江东为东津新城。
襄阳市交通发达,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四省通衢之称”。
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襄阳市因汉水而兴,城市水系发达。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襄阳市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令人堪忧。
尤其是内河污染较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
“环境友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水环境和谐是“环境友好”的核心。
为此,开展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指导、规范城市水域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在新区建设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出现问题再解决的老路,对实现襄阳市“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水环境,构筑具有古城文化、河流文化特色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规划范围、任务和总体目标2.1 规划范围根据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北至汉十高速,西至襄荆高速,东、南至2中环,城市规划总面积约800km。
2.2规划任务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固堤防、河道整治,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构建良性水生态系统,③引水补源,江河相通提升水体环境承载力,④水景观建设,打造襄阳市河流文化。
2.3总体目标通过襄阳市水系综合治理,依托汉江汉江崔家营梯级水库构建城市生态水网,实现防洪保安,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江河相通,改善河流生境,提高水体自我修复能力,遏制河流湖泊生态退化趋势,恢复河流湖泊健康的生命力,打造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即襄阳市城市生态水利示范基地,彰显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为“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防洪、排水:汉江干堤及其连江支堤按1964 型洪水进行设防,城市内部河流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小型水库防洪标准按50 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城市排水系统达到重现期为 1 年的城市排渍标准,或20 年一遇24 小时暴雨一日排完。
襄阳最新版本规划图(高清)

线的桥梁两座(总长约
汉
江
1150米)。
三
桥
可编辑ppt
唐白河大桥 汉江五桥
11
为了适应城市交通快 速发展的需要,在本次内 环线建设中预留9处立交 桥建设用地。
可编辑ppt
12
可编辑ppt
8
内环线全长约50公里。
内环线建设需改造利用现
有道路约17公里,新建道
路约26公里。
汉 江
三
桥
可编辑ppt
唐白河大桥 汉江五桥
9
内环路需要新建桥梁3
座(汉江三桥3.3公里、汉
江五桥3.04公里及唐白河大
汉
桥770米)。
江
三
桥
可编辑ppt
唐白河大桥 汉江五桥
10
内环线建设尚需建
设跨越汉丹、焦枝铁路
樊城 襄城
可编辑ppt
张湾 东津
3
内环线将城市的”两心、 三园、四城”融为一体,有 利于城市主要功能区之间的 快速、便捷联系。
两心:综合服务中心 中心居住区
综合服务中心 中心居住区
可编辑ppt
4
三园:樊西都市纺织工业园 湖北深圳工业园பைடு நூலகம்东津工业园
樊西都市纺织工业园
湖北深圳工业园 东津工业园
可编辑ppt
5
四城:樊城、襄城 张湾、东津
樊城 襄城
张湾 东津
可编辑ppt
6
内环线建设是我市城市建设 发展史上的一次壮举,是建设省 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大举措,对城 市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可编辑ppt
7
二、内环线规划方案
从邓城大道 经西内环(乔 营路)跨汉江三桥至檀溪,经 环山路至庞公跨汉江五桥至东 津,经东内环跨唐白河大桥至 邓城大道。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06•【字号】鄂政发[2012]83号•【施行日期】2012.10.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鄂政发〔2012〕83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2年10月6日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前言汉江是长江中游最长的支流,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全长1577公里。
汉江湖北段涵盖了汉江的上中下游,占全长的55.25%,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89%。
汉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生态条件优越,是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轴线、连接鄂西北与江汉平原的重要纽带,具有“融合两圈、连接一带,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功能,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带来的历史机遇,探索我国内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培育湖北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全力构建“安澜”、“畅通”、“富饶”、“绿色”、“和谐”汉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茅箭区、张湾区,神农架林区,襄阳市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荆门市东宝区、掇刀区、钟祥市、沙洋县、京山县,随州市曾都区、随县,孝感市安陆市、云梦县、应城市、孝南区、汉川市,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以及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汉南区等10市(林区)39个县(市、区),流域面积6.3万平方公里。
襄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2024草案)

襄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运行与维护第四章保障与监督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排涝能力,构建生态、安全、可持续的水循环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运行与维护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面源污染,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本条例所称海绵设施,包括雨水渗透设施、传输设施、调蓄设施、集蓄利用设施、截污净化设施及附属设施等。
第三条【基本原则】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应当遵循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主体责任】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履行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统筹海绵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统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同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高新区、东津新区、鱼梁洲管委会在职责范围内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部门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监督考核,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近期实施方案,统筹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行维护机制,组织指导城市排水防涝、园林绿化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组织对海绵城市建设、运行维护情况进行考核。
发展和改革、财政、水利和湖泊、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城市管理、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气象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相关工作。
襄阳市水资源调查与分析

论文题目襄阳市水资源调查与分析目录摘要 (3)Abstract. (4)1. 绪论 (5)1.1 选题背景 (5)1.2 研究意义 (5)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6)2 水资源现状研究分析 (6)2.1 国内水资源调查研究现状 (6)2.2 国外水资源安全研究现状 (7)3 研究区概况 (7)3.1 气候及河流 (8)3.2 区域降水量及水资源总量 (8)3.2.1 区域降水量 (8)3.2.2区域水资源总量 (9)3.3研究区水质状况 (9)3.3.1 河流水质 (9)3.3.2水库水源地水质 (11)3.3.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11)3.4 蓄水动态 (12)4 襄阳市水现状的分析 (13)4.1 水资源总量分析 (13)4.2 水质现状分析 (14)4.3 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14)6.1对襄阳市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16)6.2多渠道开发水资源 (16)6.3大力构建节水型城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加强对工企业的监管,减少排污量 (16)6.5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 (17)6.6加强对气候变化,水文测报工作的研究 (17)6.7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公众的节水意识 (17)结语: (18)参考文献: (18)襄阳市水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水资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目前,由于襄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流域河流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面临威胁,水资源安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为此,本文在总结前人调查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襄阳市水资源利用实际,分析襄阳市水资源利用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为水资源分配及解决水资源利用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水资源现状调查的进展情况,阐述水资源现状调查的内涵。
习家池技术方案

设计方案1.1概述1.1.1 项目概况习家池,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城南约5km的凤凰山南麓,背负青山,面临汉水,旁接荆襄古道,远眺鹿门山,有着幽静绝美的自然环境和极佳的地理位置,有郊野园林“鼻祖”的美誉。
目前景区水系水量小、水质较差、部分水域封闭、生态系统不完善,导致水体富营养程度不断加重,水体混浊、发绿,透明度低,野杂鱼类泛滥,水生态景观质量长期偏低,与园区整体景观不符。
以上成为了制约习家池景区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不能完全体现习家池“郊野园林第一家”的风貌。
1.1.2 项目范围襄阳市习家池景区1.1.3 项目目的习家池景区水系由7个水塘通过沟渠或溪流串联而成,总水域面积约2.1公顷。
本次项目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习家池景区水系实施综合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恢复连通渠流态,建立健康水生态系统,同时明显提升景区水体透明度,改善景区水系生态环境景观。
此外对景区入口停车场边坡进行防护与修复。
1.1.4 项目目标(1)技术要求该项目建设应以生态措施为基本思路,从水质生态净化、景观提升和水系优化等多方面提出定位和目标。
结合当前水质与水系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建立后续稳定的维护保养体系,以切实改善习家池景区水系水生态环境质量。
(2)质量要求1、实施后水体水质主要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溶解氧DO)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2、水体清澈见底或水体透明度≥1.5m;3、服务实施后,水域沉水植物覆盖度大于65%,水体内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水体景观效果明显改善。
1.2工程详细说明通过提升泵站将汉江来水引入习家池。
在补水进入习家池景观水体之前经人工湿地强化净化处理。
景区水体经涌泉活水措施以及水系连通工程可实现水体活化。
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习家池水体进行水生态修复,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1设计思路1.2.2工程方案及勘察设计实施要点1.2.2.1水体连通与活水工程根据现场勘察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习家池水体目前主要的补水来源为自然雨水。
襄阳市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情况汇报

襄阳市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情况汇报一、水能资源情况襄阳市地处鄂西北部,位踞汉水中游,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开发的主要区域为西南山区和汉江干流。
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00.86万千瓦(含汉江),其中可开发量为87.25万千瓦。
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山区的南河、漳河、沮河、蛮河及汉江。
开发的重点区域为南漳、保康、谷城县、引丹渠道沿线及襄阳市区。
二、水能资源规划情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全市水电开发建设重点逐步转移到以开发单机容量500千瓦以上为主的骨干水电工程上来。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实行河流干流梯级开发,成为全市水电开发最为显著的标志。
它既克服了过去办电的盲目性、随意性、无序性,又使水电建设与河流综合利用、区域电源电网改造、社会经济进步相协调,进一步优化了全市能源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989年6月,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湖北省南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南河干流共规划13座梯级电站,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阳日湾、马桥一级、马桥二级、马桥三级、三里坪、寺坪、过渡湾、白水峪、胡家渡(南河)、庙子头、金盆沟(进口)、封水湾和金盆沟(出口)。
在上述梯级电站中,除阳日湾、三里坪外,其余均在我市境内。
马桥一级、马桥二级、马桥三级、寺坪、过渡湾、白水峪、南河(胡家渡)、庙子头、金盆沟(出口)等水电站已建成投产。
目前,金盆沟(进口)未建,封水湾电站坝址改至青山,名为青山水电站,规划装机容量2.25万千瓦。
规划梯级中增加了寺坪二级水电站(花果山),规划装机容量6000千瓦。
1979年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对北河水能资源进行普查,谷城县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2.0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4万千瓦。
共规划四级,即:涨潮铺(潭口二库)、夹谷潭、潭口、石花等四座水电站,其中潭口水电站己建成投产;石花电站己编制完成初设报告,设计装机3台共840千瓦。
1989年11月,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湖北省保康县清溪河流域规划报告》,全流域规划9座电站,分别是洪家院水电站(规划装机1890千瓦)、朱家场水电站(规划方案一装机3000千瓦、方案二装机960千瓦)、孙家湾水电站(规划时在建装机750千瓦、规划增容到1500千瓦)、余家坪水电站(已建装机200千瓦、规划增容至1000千瓦至1500千瓦)、罗家坪水电站(已建装机1890千瓦、规划增容至3000千瓦至4000千瓦)、下黄堡坪水电站(规划装机250千瓦)、金盘洞水0电站(规划装机1260千瓦)、刘家坪水电站(规划装机225千瓦)、刘家场水电站(规划装机375千瓦)。
湖北省襄樊市唐白河防治治理一期重点工程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 (3)一、编制依据 (3)二、编制原则 (4)第二章工程概况 (4)一、工程概述 (4)二、合同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内容 (5)第三章主要控制目标 (5)一、工程质量目标 (5)二、工期目标 (6)三、安全文明施工 (6)四、施工环境 (6)第四章施工总体布臵 (6)一、施工场地布臵原则与措施 (6)二、主要临时工程数量 (6)第五章施工准备 (7)一、施工测量放样规划 (7)二、图纸会审 (8)三、试验规则 (8)四、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8)第六章施工方案及措施 (9)一、本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9)二、拟采取的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9)三、施工方案 (9)第七章主要施工资源配臵计划 (22)一、各工种技术人员及劳动力配臵计划 (22)二、主要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配臵计划 (22)三、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24)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保证措施 (25)一、施工进度安排说明 (25)二、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25)三、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和网络图(附后) (26)第九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26)一、现场组织机构设臵 (26)二、各级负责人和各科室的主要职责 (27)三、项目经理及项目技术负责人月驻工地时间 (28)四、组织管理措施 (28)第十章质量保证体系 (28)一、工程项目施工应达到的质量目标 (28)二、质量体系要素及质量管理职责 (29)三、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31)四、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31)五、保证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32)第十一章安全生产体系 (33)一、建立安全生产体系 (33)1、组织体系 (33)2、安全生产制度 (34)二、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35)三、安全管理措施 (36)四、施工中经常要注意的问题 (40)第十二章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41)一、文明施工 (42)二、环境保护 (46)第十三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48)一、冬、雨季施工措施 (48)第十四章环境保护措施 (48)第十五章工程保修与质量回访措施 (49)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湖北省襄樊市唐白河防治治理一期重点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和标前答疑会的相关内容。
襄樊市水系

全市有知名常流河817条,多为山区性河流。
其中流域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3条,100平方公里以上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73条,50平方公里以上100平方公里以下的78条,小于50平方公里的沟溪653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属长江水系的有汉水、府河(损水)和沮漳河三大河流,流域面积26127.3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7.76%;属淮河水系的有游河、小林河、四十里冲河、永民河等数条小河,流域面积598.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24%(一)汉水汉水为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自丹江口市而来,至陈家港入境,经老河口、谷城、襄阳和市区,于宜城县芝麻滩出境入钟祥县。
境内流长216公里,流域面积17313.1平方公里。
汉水在境内河段多属游荡性与分汊性型河道,在老河口以上宽1200米,两岸山石士丘,河床卵石挟沙,河泓摆动频繁;老河口至太平店河宽1100米,沙质河床,左右洲滩较多,半数辟为耕地;太平店至市区段宽1500米,左岸堤防多于右岸,并屡有崩退;市区以下至出界河面均宽1400米,沙质河床,两岸土丘平岗,植被不佳。
平均比降万分之二。
襄阳水文站记载,历史上最大洪水见于1935年7月7日,洪峰流量为5.24万立方米秒,水位71.11米;最低水位见于1941年7月6日为60.61米秒;最枯流量发生于1958年为145立方米秒。
多年平均流量171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最大为651亿立方米,最小为26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435亿立方米。
1967年丹江口大坝建成后,洪峰消减调平。
黄家港(坝下6公里)站记载,建库前年最大流量平均值为20507立方米秒,蓄水后最大流量平均值降为784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由401立方米秒增至780立方米秒,水位由6.28米减至4.54米。
坝下各站输沙量锐减,黄家港多年平均输沙量由1.13亿吨减到0.08亿吨,基本是清水下泄,下游河床刷深。
区间直接入汇支流有六股泉、苏家河、杜槽河、盂桥川、龙潭河、唐河、白河、马冲、牛车沟、姚河、打磨沟、北河、南河、黄畈河、石畈河、杜家沟、白龙沟、磨石河、萧家河、东大沟、淳河、响水沟、南渠、渭水、黑石沟、联江河、英河、木渠沟、赤湖沟、蛮河等。
水工程与水文化相融合做法与成效

活水入城脉动襄阳----襄阳市“三水连通”工程融合水文化建设做法与成效襄阳市水利部门在实施“汉江-南渠-护城河”水系连通工程(简称“三水连通”工程)中,坚持高起点规划,创新治水理念,将水利工程建设与襄阳的文化繁荣、旅游发展相结合,与城市的品质与市民的幸福指数提升相结合,融入襄阳特有的历史文化因素,通过引清水入城,构建山环水绕的生态格局,使襄阳古城,因生生不息的活水涌起脉动,重焕城市生机和灵气。
其主要做法是:一、高起点规划,“三水连通”蓝图变为共识水是生态之基、城市之魂。
一碧汉江穿城而过,成就了襄阳古城水韵,8条环绕水系犹如流动血脉,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生机和灵气。
发挥水优势,做活水文章,是襄阳城市环境、功能、品位和民生福祉的最优选择。
为此,襄阳市聘请水利部水规总院编制了《襄阳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把“保障水安全、强化水功能、彰显水生态、弘扬水文化”融入规划之中,上升为市委全会做出的决定。
同时水利部门积极参谋,主动作为,编制了“九水润城”规划和“三水连通”规划,把水系生态治理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把一幅“三水连通、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画卷呈现在全市人民面前,使水利部门的思路和工作提升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焦点,从而形成了合力,减少了阻力,增添了动力。
二、高品位建设,打造襄阳城市新品牌汉江是襄阳人民的母亲河,南渠是襄阳古城重要的防洪通道和水系景观,护城河赋予襄阳“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
把汉江、南渠、护城河水系连通起来,实现“引水入城、显山活水”,一直是襄阳人的梦想。
“三水连通”工程将汉江、南渠、护城河三水连通,集防洪、生态、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
另外,南渠北支渠实行一渠两用:枯水期,可作为清水进城的补水渠道;汛期,又可将南渠干渠水通过万山泵站抽排分流到汉江。
该工程于2014年2月21日开工建设,2015年1月18日正式通水,2015年8月30日沿渠绿化亮化全部完工。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干渠治理、新建万山泵站、北支渠、钢闸坝,配套建设南渠截污、绿化亮化等工程。
襄阳市现代水网建设初探

襄阳市现代水网建设初探
杨家香
【期刊名称】《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年(卷),期】2024(10)2
【摘要】本文立足新发展阶段,从水资源禀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及区域发展需求等方面分析了襄阳市建设现代水网的紧迫性,阐述了现代水网建设的思路与总体布局,提出了筑牢安全可靠的防洪排涝减灾网、打造互联互济的供水保障网、构建生态宜居的水系生态网、建设协同高效的智慧管理网、提供优质普惠的水利公共服务共5大建设任务,以期通过现代水网建设,为襄阳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杨家香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枣庄市台儿庄区现代水网建设初探
2.东营市现代水网建设探析
3.济宁市现代水网规划建设研究
4.松原市现代水网体系与建设思路研究
5.济宁市现代水网建设现状及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阳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工作大纲1 任务来源襄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游,是汉水流域中的一座中心城市。
汉江自西向东穿越襄阳城区,唐白河由东北角汇入汉江。
江北为樊城区和襄洲区,江南为襄城区,江东为东津新城。
襄阳市交通发达,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四省通衢之称”。
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襄阳市因汉水而兴,城市水系发达。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襄阳市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令人堪忧。
尤其是内河污染较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
“环境友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水环境和谐是“环境友好”的核心。
为此,开展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指导、规范城市水域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在新区建设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出现问题再解决的老路,对实现襄阳市“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水环境,构筑具有古城文化、河流文化特色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规划范围、任务和总体目标2.1 规划范围根据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北至汉十高速,西至襄荆高速,东、南至中环,城市规划总面积约800km2。
2.2 规划任务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固堤防、河道整治,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构建良性水生态系统,③引水补源,江河相通提升水体环境承载力,④水景观建设,打造襄阳市河流文化。
2.3 总体目标通过襄阳市水系综合治理,依托汉江汉江崔家营梯级水库构建城市生态水网,实现防洪保安,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江河相通,改善河流生境,提高水体自我修复能力,遏制河流湖泊生态退化趋势,恢复河流湖泊健康的生命力,打造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即襄阳市城市生态水利示范基地,彰显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为“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防洪、排水:汉江干堤及其连江支堤按1964 型洪水进行设防,城市内部河流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小型水库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城市排水系统达到重现期为1年的城市排渍标准,或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日排完。
(2)污染控制:老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0%,新城区污水处理率达100%;老城区面源处理率达40%,新城区面源处理率达70%。
(3)水生态环境:水域面积率大于5%,水生植被面积率大于水域面积的15%,生物多样性指标有所提高;老城区内河流、库塘水质达到Ⅳ标准,新城区内河流、库塘水质达到Ⅲ标准。
(4)构建生态连续、环境宜人的水网体系,彰显襄阳市的滨江滨湖特色。
3 工作内容3.1 技术线路3.2 综合调研与资料收集3.2.1 综合调研为做好襄阳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应对襄阳市水生态、水环境、城市发展等方面,以及其它制约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调研。
调研的区域包括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和东津新城、庞公新区、樊西新区、襄州新区、襄南新区、隆中新区,并就襄阳市水系综合治理的有关问题与地方水利、交通、城市规划等部门交换意见,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2.2 基本资料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规划区内的水系、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资料。
2)经济社会主要包括规划区域内的人口、工业、农业、水利、林业、渔业、市政、交通、旅游等现状与发展规划资料,城市的历史沿革等资料。
(1)经济发展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资料。
(2)人口资料主要包括城市现状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等资料。
(3)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的具体布局,城市用地的综合评价资料。
(4)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包括水资源特征、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需状况、水资源配置等资料;生活、工业、农业等现状取用水量,取水位置及用水特点、取水设施技术指标;再生水可利用量、再生水厂分布等资料。
3 )公用设施主要包括城市防洪排涝、供水水源、市政工程等现状与规划资料。
(1)防洪排涝主要包括历次发生洪水的水位、洪量、持续时间、洪水频率、受灾情况等资料;城市防洪标准、排涝设计标准、现有防洪与排涝设施、堤防情况、抗洪与排涝能力等资料。
(2)供水水源资料应主要包括城市饮用水水源位置、水量、水质及水源区陆域植被、水土保持、环境布局、生态状况等;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水源位置、水量和水质资料。
(3)市政工程主要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管网布置、雨污泵站、道路、居住规划、景观规划、经济开发区位和格局等。
4 )水污染防治主要包括城市污水排放、污水处理等资料。
(1)污水排放主要包括城市入河湖排污口位置、排放量、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浓度,以及水污染事故发生和危害分析等资料。
(2)污水处理包括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和处理率、污水管网覆盖率、生活污水和工矿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和处理情况等资料。
(3)水污染防治包括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发展规划、污染源管理、达标情况等资料。
5 )现状水系资料应主要包括流域水系现状、城市水系概况、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及其他水域的基本情况等资料。
城市水系现状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录Ⅰ。
(1)流域水系城市所在流域的现状调查及其与城市水系关系分析。
(2)城市水系概况主要包括城市水系现状布局、集水区域与排水关系、供水关系与服务范围、城市水系生态状况等资料。
(2)河流现状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河道起讫位置、长度、上下口宽度、河底高程、堤岸高程、设计及现状水位与流量、水位控制地点及控制幅度、等级、水面面积、规模、功能、水生生物、供水服务范围、集水区域、航道等级、水利工程、水质、排污口、河段在水系中的地位及其与上下游(级)河道的相互适应关系、河道硬质化情况等资料。
(3)湖泊和水库现状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湖泊和水库位置、岸线长度、水面面积、水深、水位变幅、等级、功能、水生生物、供水服务范围、集水区域、航道等级、水利工程、水质、排污口、湖库在水系中的地位及其与上下游(级)河道的相互适应关系等资料。
(4)湿地现状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湿地位置、岸线长度、面积、水位变幅、物种统计等资料。
(5)其他水域情况6)水系管理主要包括城市水系现状管理体制、机制、办法、机构、人员设置及运行管理费用来源等资料。
7)水系历史收集城市及其所在流域主要水系的历史情况、功能演变过程、大事件、历史水面面积、历代治水与主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等,了解城市水系自然演变规律和城市建设对水系的影响,为城市水系规划提供历史借鉴和指导。
8)相关规划收集城市及其所在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及专项规划、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和有关科研成果,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系、土地利用的需求、布局。
9)水文、水质、底泥、排污、水生生物、地形、地质等技术资料要求详见收资清单,附录Ⅱ。
3.3规划编制内容与要求3.3.1区域概况3.3.1.1自然条件按照前述基本资料要求内容编写。
应特别重视生态与环境方面的资料。
3.3.1.2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前述基本资料要求内容编写。
应特别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弄清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现状对水系造成的影响、土地利用布局规划对城市水系的潜在影响,为城市水系整治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的协调提供基础。
3.3.1.3供水排水按照前述基本资料要求内容编写。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排涝、供水水源、市政工程、水污染防治等方面也非常重要,对城市水系的布局具有重要影响。
3.3.1.4污染源分析1)污染源分类污染源按类型主要包括点源、面源和内源。
点源主要包括集中点源和分散点源,集中点源又包括城市市政点源和工业点源,分散点源主要指远离城区、管网短期内难以配套的旅游度假村、一定规模的生活集聚地和农家乐餐厅等;面源包括城市面源和农业面源;农业面源包括种植业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源。
内源主要指湖泊、河流等水体的内源污染,主要是比较严重的底泥污染。
2)污染源调查分析(1)点源①城市市政点源:市政污水的产生量(同时需要常住人口、城市市政用水量等资料信息);市政污水收集情况;市政管道配套情况(包括配套率、合流制管网、分流制管网);市政污水处理率;市政污水处理厂详细情况(规模、工艺、服务区域和人口、处理标准、运行情况等);市政排污口情况(包括排污口的数量、位置、排污量、排污浓度、排污口所在的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情况等);市政污染治理中的问题和建议。
②工业企业点源:工业企业的污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特征和数量;污废水的处理及回用情况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情况等;污水排放方式:进市政管网还是直排等工业企业在污染源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③分散点源:在界定分散点源类型的基础上,明确分散点源的分布和数量;了解每个分散点源的污染产生量、处理量、排放量;分散点源周围的土地利用情况和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等(为就地处理处置方案的提出奠定基础);了解分散点源的处理需求(问题、建议等)。
(2)面污面源污染又称为非点源污染,指在较大范围内,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进入受纳水体,从而造成的水体污染。
①城市面源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地形地貌情况等;城市雨水排水体制(合流制、分流制);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特征。
②种植业污染源主要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等开展肥料、农药、农膜的施用量、回用量和残留量等内容进行调查;③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主要针对舍饲、半舍饲、农村散养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量及处理处置情况进行调查;④水产养殖污染源主要针对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鱼、虾、贝、蟹等产生的污染及相关的处理处置方式进行调查。
(3)内源湖泊、河流底泥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4)降尘污染物调查分析(5)入湖入河污染物总量及构成。
3.3.1.5水污染防治1)水污染防治过程及相关措施现有生活点源截污控污工程及相关参数,工业污染企业控制排放情况,河湖底泥疏浚工程,城市水域生态养殖措施,城市和农村面源控制措施,减轻内源污染以及相关制度建立情况,污染物削减和水域水质改善情况。
2)存在问题从投入、治理措施、水质水生态、监测、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3.3.1.6河湖水环境质量状况1)收集近10年城市涉及汉江段、唐白河段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其水质变化趋势。
2)收集城市内河、湖、库所有水域的所有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其水质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
3)补充监测目前,城市水质监测资料均不能满足规划设计需要,根据河湖水污染控制工程规划的需要,在现有监测点的基础上设置补充监测点,包括水质、排污口、底泥等。
3.3.1.7河湖生态特征调查分析河湖水生动植物生态演变情况。
3.3.2 城市水系现状及分析3.3.2.1现状水系按照前述基本资料要求内容编写。
应重点弄清城市水系与流域水系的关系,如:城市水系在流域水系中的位置、及其对流域防洪排涝、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物输移通道等方面的影响;同样还有流域水系对城市的防洪排涝、供水水源、水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