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药剂专业建设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药剂专业建设思路浅谈
谢春山
(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北海536000)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9-0136-02
摘要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医药卫生行业第一线的职业人才,我校药剂专业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了一些改革尝试,本文通过专业背景分析,提出人才培养方向,并从6个方面阐述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专业建设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XieChunshan
AbstractPharmacymajorinsecondarymedicalvocationalschoolistocultivatefirst-linetalentsformedicalindustry.Throughanalyzingthebackgroundofthismajor,thispaperdis-cussestheattemptsofreforminourschoolfromsixaspects.
Key wordssecondaryvocationaleducation;pharmacymajor;ma-jorconstruction
1专业建设背景
医药行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我国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在“十二五”期间增长迅速,预计2012年后我国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市场。
与此同时,国家要求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医药市场覆盖面广,需用技术人才多,在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中,医药人才属于紧缺人才,医院、社会药房和医药公司等医药机构,均需要大量具有综合药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目前,一线岗位需求的人才来源主要还是中职药学毕业生,随着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医药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对药剂人才的需求凸显两个特点:一是药剂人才缺口大,根据国家对医药行业资质的准入要求,医院、诊所、医药公司、药店和药厂需要配备大量药学人才,药士、药师和执业药师都处于紧缺局面,中职药剂专业学生是这些人才的后备军。
二是行业要求与当前药剂人才素质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医药行业的发展,表现在人才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较低,说明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中职药剂人才的培养关乎到我国医药行业的繁荣和规范,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药剂专业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2专业建设定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
据调查,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医院药房、医药公司、药店和药厂,就业岗位多,分布广泛。
由于就业岗位的多样性,使毕业生有了灵活就业的选择,但各岗位都要求具备基本的药品知识和技能,所以当前中职药剂专业应以培养具备药品调剂、销售、制备等知识与技能结构,综合素质好、职业适应能力强的通用型药学人才为方向。
3专业建设内容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展社会调研,研究社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确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为本位转变,突出卫生职业教育特色。
改革培养模式,实施“阶段式培养”。
第一学期,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到医院、医药企业实地参观,了解专业性质和专业发展。
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学生通过在校课堂学习和模拟实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安排一定时间到医院或医药企业轮岗见习,加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四学期,继续在校课堂学习和模拟实训,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同时推行“双证书”制度,组织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培训考试。
第五、第六学期,到医院、医药企业顶岗实习或带薪实习,使学生达到职业能力标准,形成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2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能力为本”的原则,依照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技能发展为本位,整合优化传统重理论,轻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相交融的课程体系,形成由药学基础、医学基础、药用化学等为专业基础课程;由药品调剂技术、药品店堂推销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应用药理基础、中药学基础、中药鉴定技术、药事法规概论等为专业核心课程,由人际沟通、心理健康教育、医护礼仪等为完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综合能力的选修课程,还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信息技术等基础人文课程。
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比例达50%以上。
选择与职业标准相适应的教改教材,邀请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和编写体现新技术、新知识、具有行业职业特色的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引入行业标准,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更加紧贴学生执业资格考证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使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建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校本教材每1至2年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和教师修订一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3教学方法及评价模式改革
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技
作者简介:谢春山(1962-),女,广西北海人,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示范性中职药剂专业的建设与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职业教育
136
总第237期
2013年3月(下)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237March2013(C)
了解轴的加工过程,能初步确定轴类加工工艺方案;掌握轴上零件的配合关系、润滑密封、安装及拆卸。
实现目标的措施:采取引导学生学习收集轴系零件资料包括轴的分类、材料、结构等有关行业标准;在车间进行减速装置输出轴的安装拆卸,进行简单轴类加工实训来学习工艺制造流程。
实训方式及步骤:要求学生以生产人员的身份进行轴系零件的调研:了解轴的性能与结构,进行轴上零件的拆卸训练;分析制造工艺方案,进行方案的比较,准备轴加工的训练。
并在任务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工作报告书、收集的有关标准规范文献资料及相关参数计算。
学习实训活动主要在校内汽修、机加工及金工实习车间进行;教学突出轴的结构分析、材料选用、轴上零件配合关系、工艺流程等实际工作过程,依据计划的具体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学习,给予学生相对独立工作的机会,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积极性,不断培养创造能力。
3.4项目计划的具体实施
教师先在教学前进行“机械基础”教学课程大目标的整体设计与划分,对于每一个大项目学习时,将学生根据学习项目需要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选择一个学习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工作步骤。
在轴类零件项目教学中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①学习项目简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各种轴,重点是减速装置输出轴。
②学习工作任务的设置与分工:教师根据项目任务按照生产情境将学生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下发学习项目任务书由各小组负责人组织实施工作。
③学习项目的实施过程:市场调研分析(实际工作条件)——
—轴的作用分析——
—知识准备——
—轴上零件配合关系分析——
—轴上零件拆卸——
—轴的结构设计方案——
—轴制造工艺流程草案——
—轴的加工生产实训——
—总结。
依据工作条件,分析轴的作用和性能要求,给学生以启发;组织各小组自行独立分析轴的作用、轴上零件的配合关系;进行轴上零件的拆卸训练;分析轴的具体结构;绘
制相关零件草图;组织进行团队间的讨论、交流;其间教师负责巡视、指导和解疑。
根据经过团队讨论后确定的方案,各同学独立完成项目任务中分析、拆卸、绘图、加工等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
教师及时在各车间对所作实训报告进行现场答辩式批阅,可使学生直接得到指正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3.5评价项目结果
各团队在实训车间进行实训成果展示,让学生依据相关评价表,对轴上零件拆卸顺序是否正确;加工生产流程的优劣;结构是否正确、合理;性能是否符合生产要求等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工作结果。
4采用“双化”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与体会
4.1学习效果
自从在“机械基础”教学中,采用“双化”教学模式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摇身一变成为实训车间实际动手操作者,他们有了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和高涨的热情去完成各个学习项目,能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参与团队交流讨论,勇于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实现了团队中的自我价值,在实训中学习掌握了原来枯燥的理论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教学体会
①教师应根据学生及教学内容特点编写详细、可行的“机械基础”相关任务项目实训教材;
②学习项目作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媒介,任何的一种机械或机器,只要它适合于学生的学习,都可以拿来作为学习项目,开拓学生视野,对于初涉职场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5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中职课程的“职业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双化”教学模式在我校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尚处于应用探索阶段。
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与提高,我相信,在专业课教学中恰当采用“双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将是未来中职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也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术、虚拟情景等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打破传统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建立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评标准与岗位相适应,与行业技术资格考评标准相适应,把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职业素养纳入评价标准中,形成由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三方面的综合评价标准,由学校、学生、社会三方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学业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4教学环境建设
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加大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建设与岗位相适应的模拟药房实训室、模拟药店实训室、模拟仓库实训室、模拟GMP生产车间实训室等实践教学环境,完善基础实验室建设,使实训设施和场所的设置与教学要求相适应。
按照行业的管理模式,加强实训室文化建设,缩小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距离,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学习,实现校内实训项目与企业紧密衔接,形成布局合理、集教学、实训和职业技能资格培训为一体的模拟实训中心。
3.5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
师资队伍的建设无疑是专业建设的重点,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结果,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具有职业能力,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好的职业能力。
因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和评聘制度,推行“双师型”专业教师制度,定期分派教师外出培训交流学习、到企业顶岗学习和在职读书深造。
针对大部分从学校到学校的中职教师,专业职业能力比较弱,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考评制度,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自觉完成每年到企业顶岗学习的任务,鼓励他们关心行业发展变化,争取获得医药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使专业教师也成为本行业的专家能手。
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形成由学校专职教师和医药行业专家兼职教师组成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3.6校校联手、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人才、设施资源共享,采用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合作。
形成制度保障校企之间每年组织医药知识讲座、医药知识科普展览、行业技能竞赛、面向社会的药品知识咨询,医药法规宣传,专家与教师换岗交流等;合作学校之间每年轮流组织一次交流学习活动,举办教学成果展览,包括示范课、实训设施、多媒体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校本教材等内容。
学校之间通过相互切磋学习,取长补短,增进交流,共同发展。
(上接第134页)
!!!!!!!!!!!!!!!!!!!!!!!!!!!!!!!!!!!!!!!!!!!!!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