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论过 深 、 过难 , 量过大 , 乏相应 的职业 技能 训练 容 缺
() 1 人才 培养 目标 定 位模 糊 。近 年 来 , 国高 我
等职业技 术教育 的培 养 目标 普 遍 以普 通 高 等 教 育
为参照 , 没有完 全体 现高 职教育 的特 点 。但 由于高 职院校 生源基 础 差 , 教育 教 学 软硬 件 水 平 低 , 得 使
1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
( ) 程建设 水平 较低 。高职 教育 由于缺 乏必 4课
要 的理论 准备 和相应 的实 践经验 , 课程体 系基 本模
仿、 照搬 高等 专科 教 育 , 程 建设 一 直 存 在着 诸 多 课 问题 。第一 , 课程 内容 陈 旧 , 不能及 时反 映新知 识 、
( ) 个
直接 “ 操练 ” 的场 , 即把教 室学 到的理论 知识拿 来 进行 实践训 练 。三是 实训 内容陈 旧 , 实践 性差 。 目 前各 高职 院 校 虽 然 都 规 定 一 定 量 的 实验 、 训 内 实 容, 但开 出率 明 显不 足 , 即使 已经开 出 的 内容 大 都
设 中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及 其 原 因 , 专 业 设 置 、 业 建 设 、 业 评 估 等 几 方 面 提 出相 应 的 对 策 。 从 专 专 关键词 : 江省; 职院校 ; 浙 高 专业 建 设 中 图分 类 号 : 7 . U6 6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82 (0 0 0 10 7 4 2 1 )2—0 2 0 4—0 3
一
、
浙江省 高职 院校 专业分 布情 况
建设 “ 亮点 ” 特色不 够 突出 的局 面 。 和 () 3 实训教 学环 节滞后 。一 是学校在 实训 教学
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摘要]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
文章解析了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思路及目标,并重点阐述了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保证专业群建设的效果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专业群建设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教育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力量。
高职教育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共识。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高职教育在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内涵建设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以专业群为单位统筹专业的基本建设和内涵建设,则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一、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专业群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服务领域或产业链,以本校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核心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并代表着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专业群中的相关专业可以由同一大类中的相近专业组合,也可以按产业链跨类组合。
开展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项目,既是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间专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行业背景不突出、特色彰显不明显;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尚不高,尤其是新兴产业所需专业的发展与产业需求尚不匹配。
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了一批重点或品牌特色专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这些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还有待推进;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还不强,发展空间还有待拓宽。
开展专业群建设,就是要引导高职院校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优化布局,彰显特色,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能力。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布局的思考与实践
7
一、现状分析——个案解剖(1)
专业数量偏多,规模偏小:我校2012年在校生专业数68个,在
校生15800人,平均在校生人数仅为250多人;
未形成专业集群: 专业之间相互支撑作用不够;同一院系的专 业多属并行结构、关联度不够,培养定位不清晰;
我院专业大类构成
8
一、现状分析——个案解剖(2)
专业设置评估
专业设置调研方法
专业设置程序
高职专业 建设研究
专业划分方法
专业设置依据
专业目录编制方法
13
二、问题成因——实践方面
认识:高职院校普遍对“以就业为导向” 存在片面认识 ,市场导向过度,在规模扩张阶段时容易迷失自我;
规划:专业布局总体规划忽视专业学科基础,专业之间
相互支撑作用不够,难以资源共享、形成专业集群,甚至
一、现状分析——整体状况(1)
专业设置趋同:区域内重复率高,同质化严重。
以广东省为例,布点在20 个以上的专业共18个,占 专业总数的27.7%。布点 在40个以上的专业9个, 占专业总数的13.9%。
注:数据来源阳光高考网
广东省专业布点数
5
一、现状分析——整体状况(2)
匹配度低: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调整不协 调、适应性较差,结构性短缺严重。
三产专业设置超出19.51%
二产专业设置短缺14.51%
注: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2012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比图
6
一、现状分析——整体状况(3)
专业对口度低:虽然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但毕业生就业的专业 对口率仅为59%,与本科院校没有大的差异,说明一些专业 设置、布局存在明显问题。
注:数据来源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4年度报告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考
类, 体现 了专业设置面较广 的特 点。而 具 要 (0 0 0 0年) 实践教学收 不到 良好效 2 1 ̄2 2 中对职业 教育 的人才 课程结构不合理,
20 0 9学年 初) 显示 , 河北省共有地 方普通 中, 企业或行业专家的 比例很低。新专业 认证 。 高职 教育 由于缺 乏必要 的理论准备 本科 院校 2 9所 、 独立 学院 1 、 8所 高职 专 的建 设缺乏充分 的市场调研和 严格 的科 和相应的实践经验 , 课程开发和建设一直 科5 4所 、 委 院校 4所 、 部 成人 高校 7所 。 学论证 ,造成热门专业重复建设 ,亮 点” 存在着较多问题 。 “ 一是课 程内容不 能及 时
体到每一所 院校 ,专业 数 目则差异较大 , 培养模式提 出发展规划:实行工学结合 、 果 。 主要 集中在 1  ̄5 0 0个之 间。从学 生数 量 校企合作 、 项岗实习。 多年来 , 很多高职 院 三、 高职 院校专业设置建议 ( ) 一 根据 市场需 求调 整 专业方 向和
来看 , 在校学生人数在 5 0 0人 以上 的高 校 也积极发展与企业的合作, ,0 这跟专业类
职专 科院校专业数基本都在 2 以上 。 O个 二、 高职 院校专 业建设存在 的问题
型也有 很大 的关系 ,例如印刷类专业, 企 规模 。高职 院校需要及时通过行业交流 、
业很主 动与院校合 作,希望 学生顶 岗实 企业走访 、 劳动 市场调研 等渠道 , 了解 各
高职 院校开 设专业情况如表 l 示。( 所 表 和“ 色’ 特 , 不够突出的局面 。
关于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120HA 06/2023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rchitectural design, Specialty group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以往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为单位的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及行业快速转型发展的需求;学科专业之间不断相互渗透,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将更具就业竞争力。
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精神,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成为当下职业院校办学的热点问题。
建筑设计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前端服务业。
工业化、信息化技术推进建筑业快速转型升级从而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导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
随着中国城镇化从速度向深度转变,智慧城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BIM技术、智能家居、参数化设计、适老化设计等新兴理念不断出现,人才培养亟需建立与行业发展的快速适应机制,提升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及市场适应能力,拓宽就业通道。
专业群育人新模式无疑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实操可能性。
1 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的基础1.1 建筑设计专业群组群逻辑之初,开设有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计等专业,科基础相通,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技术能力要求,在行业指向性上具有统一性,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相似的实训内容,是建筑设计行业产业链上的关联专业,也是建筑与规划设计公司的几种主要业务类型。
由此,建筑设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清晰。
1.2 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起点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与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市建筑学会等行业协会深度合作,与上海华建集团、全筑集团、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等领军企业紧密协作,逐渐形成由行业协会指导、专家大师领衔、领军企业融2 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意义2.1 对接产业——服务区域发展,提升人才规格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高职教育应主动对接国家发展宏观战略与政策,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匹配现代产业体系。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专业 教 学 团队是 系 、 管理 下 的一 个业 务 团体 。 部
其 主要 任 务 是 从事 专 业 建 设 、 程 建 设 、 学 研 究 、 课 教 日常 教 学 运 行 等 具 体 工 作 。 在 管 理 和 运 行 上 宜 实 行
3 — 9—
高职 院校 专业教 学 团队建设 的思考与实践
◎ 马 秉骞
摘 要 : 文 章 阐 述 了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的 必 要 性 。就 团 队 的 定 位 、 作 任 务 和 组 织 结 构 , 工 成
员 的 构 成 入 选 条 件 , 及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中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 了分 析 , 出 了教 学 团 队 的 培 育 和 成 员 培 以 提 养 的具体 措施 。 关 键 词 :高职 教 育 ; 学 团 队 ; 设 ; 践 教 建 实
“ 队带 头人 负责 制 ”在 师 资 的配 备 、 进 和调 配 、 团 . 引
课 程 建 设 、 师 外 出 培 训 、 优 、 题 申 报 、 学 安 排 教 推 课 教
等 方 面 , 当 给 团 队 带 头 人 一 定 的 发 言 权 。在 人 员 组 应
成上 , 根据 专业 需 求 和规模 的不 同 , 理搭 配 专业 应 合
队 成 员 在 工 作 中 的 配 合 与 协 作 ,有 利 于 有 效 处 理 复
杂 的教 学 问题 。
综 上 所 述 .在 高 职 院 校 培 育 和 建 设 工 作 责 任 心 强 、 学 教 研 水 平 高 、 识 和 年 龄 结 构 合 理 , 于 沟 教 知 善 通 和 处 理 复 杂 教 学 教 研 问题 、 综 合 素 质 高 的 专 业 教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摘要】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发展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团队构建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问题路径近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也紧跟上来。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连年举办,吸引了教育界的眼球,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知名度;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的实施等,让社会看到职业教育成长的快速步伐。
但在高职教育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不应忽略专业建设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进行理性思考。
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提取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专业发展规划流于形式。
在高职学院层面,都会有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
但这个规划是涉及方向性的文件,较为粗略。
而对于各专业而言,需要制订本专业近几年发展的详细规划。
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一些具体专业的规划大多是流于形式,大多列出了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但对专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方面并未涉及。
比如,在专业如何准确定位、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采取哪些阶段性措施、通过每年的专业自查来调整专业发展的步伐等方面,这些在专业发展的规划中都是应明确的,并且都应有量化的指标。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模糊。
在教育部职成司颁布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中,强调了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大多数专业都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图进行了描述。
而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对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课程体系如何设计还是停留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论是教务处还是各二级教学单位,在审核的过程中都花大力气在出错较多的课时分配表上,因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数据的准确性,来确保教学运行的稳定性。
于是,在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各级审核和管理中,对数据准确性的关注超过了对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视。
专业课程体系应该以何种思路来构建?现有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校企合作体现在哪些方面,企业参与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是专业负责人较少去考虑的。
高质量内涵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质量内涵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高质量内涵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点。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内涵,探究了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和目前面临的问题,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内涵;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引言:在高质量内涵的发展背景下,把握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专业及人才培养的关键。
设置特色鲜明、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带动高职院校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高就业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这些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为此提出来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内涵分析(1)专业群的定义分析高职院校中的专业群指的是若干个相同或相似的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通常是该校的重点专业,既要能表现院校的教育特色和综合实力,又要达到就业率要求,因此也拥有相应的配套教育资源。
为了建设好专业群,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由于专业群内专业特征的相似性和重合性,使得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训项目上资源共享,有利于院校整合师资力量和课程安排。
(2)专业群的时代特征在高质量内涵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首先,专业群会更注重与社会就业环境的匹配度,增强对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发挥人才和专业的综合协调作用。
其次,在建设专业群时,要考虑院校所在区域的产业特色,利用区域特色聚焦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动向也在动态变化,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要结合市场和经济的变化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同时结合院校自身的特点,彰显专业独特优势,为推进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
二、高质量内涵发展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作用(1)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稳步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这也标志着我国产业转型和调整进入了重要时期,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建设的重点和中心。
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思考
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思考作者:谭酬志陈智行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1年第08期当前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现在正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个新发展阶段“新”在哪里?职业教育又应如何发展,以更好地适应这个新发展阶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这些都是职业教育领域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新发展阶段“新”在哪十八大以来,发展基础跃上一个大台阶:我国整体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基础更加扎实、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但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有了新的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这个阶段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里对“现代化”的水平提出了相对更强的要求,对“现代化”的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对“现代化”领域提出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由过去的注重规模转到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上来。
二、新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就是高质量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就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要满足新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职业教育需要,要促进全体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技能供给质量,提升全社会技能水平及其适应性,切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三、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职业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而专业又是职业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实现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自然离不开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加强高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空前的成效,为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专业建设全局看,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专业特色不甚鲜明、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专业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亟待改革等。
总之,为切实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应当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对准市场设专业,切实加强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院校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要广泛开展社会、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科学分析、预测社会需求,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设置和调整专业。
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
同时,要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院教学工作相对确定性的关系;又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等方面的关系,促进高职高专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对准岗位开课程,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和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设计开发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六个基本特征(见教高[2000]2号文),要建立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来反映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各院校要成立主要由在本专业领域长期工作的企事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咨询、评审,并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工作。
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招生对象及学制,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及对应的岗位群,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能力开发表,毕业标准,主干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及课时分配,选课流程图,必要的说明。
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收 稿 日期 :2 1 0 0年 8月 2 日 5
作者简介 :钱结海 (9 1 ,男 ,硕士 ,马鞍 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研究方 向:思想政治教育。 17 一)
对 高职 院校 专 业群 建设 几 个问 题 的思 考
・
・
经 历 扩 招 、办 学 自主权 逐 步 扩 大 的 十 几 年 里 , 企 业 岗位 群 的 若 干 专 业 的 集 群 。 这 种 表 述 是
一
、
高职 专业集群的提 出
业 的集 群 式 发 展 ,还 为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的 集 群
建设提供 了重 要条 件 ,其 中系列 企事 业单 位
在 全 国 高 等 教 育 规 模 急 剧 扩 张 、 办 学 资 提 供 的实 习 实 训 设 施 是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集 群 建 源 相对 短 缺 的 情 形 下 ,各 高 校 负 债 运 转 的 压 设 的重 要 基 础 。 力 不 断增 加 ,一 定 程 度 上 已 干 扰 了 办 学 精 力 高 职 教 育 必 须 面 向 区 域 产 业 发 展 ,这 是 在 内 涵建 设 上 的投 入 。 降低 成 本 、提 高 效 益 、 国家经济社 会发 展 赋予 高职 教 育 的使命 。在
2 1 o5 00N .
北京城 市学 院学报
J R A F B U NG C T N V R I Y OU N L O E I I Y U I E ST
( oa N . 9 T tl o 9 )
21 0 0年 第 5期 ( 总第 9 9期 )
对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 几个 问题 的思考
办 学 理 念 先 进 、产 学 结 合 紧 密 、 特 色 鲜 明 、 设 实行 集 群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客 观 原 因 。 这 个 原 就 业 率 高 的 专 业 进 行 重 点 支 持 。形 成 5 0个 因造 成 的 专 业 建 设 集 群 化 可 以 形 象 地 称 为 0
关于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摘要】以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为例,提出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的基础,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因此,应从四方面加强高职教育管理,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随着特色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广西教育厅决定在高职院校采用立项形式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建立了具有广西特色的特色专业——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本专业充分利用前期基础及现有条件,结合地方制糖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特色专业建设的长远目标,明确工作思路,从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特色与实践环节等方面为建设特色专业规划了一套方案,高效发挥了特色专业建设在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与核心作用。
此外亦形成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可为其他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竞争力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办学不应盲目追求多学科、大规模的办学模式,而应着力于建立学校特色。
而建立学校特色的关键正是特色专业建设。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广西甘蔗资源优势和制糖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专业——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是学院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同时也给学院的其他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制糖工业是广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它涉及面广、关联度高。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开设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办学点之一,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与学院一同发展壮大的专业。
2006年,以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方向为主线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逐渐发展壮大,已被确立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学院为该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投入300万的资金用于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实验实训条件下建成了国内领先、区内一流的制糖生产技术实训中心。
关于行业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着为空军航空装备修理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 人才 ,以及为空军作战部 队培养专业技术士官的重
水平和特色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 , 人才需求瞬息万变 , 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激
烈 的市 场竞 争 中立 于不败 之地 、如 何 打造 自身 的特 色 和 品牌 , 实 现可 持续 发 展 , 已成 为高 等职 业 院校 共
同面临 的课 题 。
根据航 空产业发展的总体结构和发展趋势 , 围
辽 宁舰航 母 服役 ,对 新型 战机 规模 发 展提 出旺盛 需
1 . 准确定位 人 才培养 目标 : 培养军 民两用 的 高端
技 能 型 人 才
求; 以C 9 1 9为代表的大飞机项 目, 以低空开放为指 引的通用航空将迎来大发展。湖南省把通用航空产 业作 为“ 四化两型” 社会建设新的突破点 , 培育打造 以通用航空为主要特色的新的千亿产业。 学院主动适应空军航空装备修理能力建设和国 家、 湖南航空产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 积极调整办学思
修 的人 员必需持有 F A A、 E A S A 、 C A A C等 国际化 的
执照。
课程教学资源 , 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实现课程项 目与
工作 内容对 接 , 教学 过程 对 接 工作 过程 , 掌握 知 识 与 形成 能力 同步 , 专业 技 能与 职业 素质 结合 。
4 . 创 设 工作 情境 : 建设“ 三位一体” 的“ 公 共 实训
目前 ,我国由航空大国向航空强 国战略 目 标 的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键, 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其定位则是密不可分的,
而且也应该将其作为 出发点 。 教育部的文件 ,多次对高职进行 了定位 ,面 向21 《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 出 : “ 高等职业 教育必须 面
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 培养生产 、 服务 、 管理第 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 真正办出特色。”关于以就业为 ( 导 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 “ 高等 职业教育是我 国高等教育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 我 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吕鑫祥认为 : 川 “ 可以对高职作如下 阐述 : ( 1) 高职是培养技术型人才 的教育 , 它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部分。(2) 高
关 键 词 : 高职教 育 专 业建设 原则 目标
标 为文科 、 理科 、 工科 、 农林 、 医药 、 政法 、 财经 等七个科 类 的专业辅助人才 ……” 由此可见 , 职 的主要培养方 高 向应该是职业技术性人才及专业辅助性人才。那么 , 我 们 在制定专 业建设计划 与实施过程 中 ,就 要依 托并 紧 紧围绕这个方 向。 一、 高职 专业 建设 的现状 及存在 的 问题 高职的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学校适应社 会 人才需求 和引导社会 人才消费 的基本尺 度 ,反 映学 校 对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技 发展 和职 业 岗位 的适 应 程 度 。 科 专业建 设 的好坏直接影 响到高职院校 的招 生 ,学生 的
对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建 设 的 思 考
秦志斌
( 湖南司法警官职院, 湖南 长沙 410131) 摘 要: 高职教育发展到现在, 已取得 了较大进步,
但要 想取得 更好 的成绩 ,搞好 高职 院校 的专业建设是 其 中的关键 。文章 对 目前 高职专业建设 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 在确 定专业设里原则的基础上 , 提 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是要加 强领导 , 做到上下同心 ; 其 次是要结合 自身实际, 定专业人 才培养 目标 ; 再 次是 确 要 完善专业结构和布局 ,处理好穗 定性 与灵活性的关 系; 最后 是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 , 完善 学科 带头人制度 , 加 大专业经费投入 , 完善 实验 实训基地建设。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挥。 实验实训仪器 设备 、 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分属 于各系 ( 部) 、分 院管理、联系 ,各教学单位 、专 业群之 间难 以有效共享 , 减少 了实训设备 、 实训基 地 的利用率 。这种行政隶属关系和人为 的位置分 离, 阻碍了专业群建设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 多数 院 校的系 ( 分院) 所开专业局限在本专业或本教学单 位的范 围考虑 问题 ,即使提到专业群还是简单组 合型的 , 是没有经过系统设计的 、 不完善不成熟 的
业划分一一对应 。 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 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2 7
为支撑的医药卫生类、机械电子类、财经类、师范
教育 类专 业及 专业 群 ,但在 专业群 建设 方 面还存 在 着诸 多 问题 。
专 业群建 设 中还存 在 着群 ( 共享 )观念不 强等 问题 ,需要在 与 区域经 济、产 业发展 的紧 密动态联 系
等方 面加 强建 设 。
关 键 词 :地 方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群 建 设 ;现 状 ; 对 策
专 业 是高 职 院校办 学 方 向和 特 色的 具体 体 现 , 是 构成 高 职 院 校核 心竞 争 力 的 关键 要 素 。专 业 群
RI Z ON观 念 不强 、群 共享 不够 地 方 高 职 院 校在 整合 发展 过 程 中 ,对 专 业 群
建设的需要 。具有发展优势的专业群存在专业教师 数量不足 ,专业课教师 中具有 “ 双师素质”教师 比
例 低 于 国家规 定 的 8 0 %的要求 。 “ 双师 素质 ”教师 培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22卷第2期延安教育学院学报Vol 122No 122008年6月Journal of Y anan College of EducationJun 12008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杨宏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 要] 专业建设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是学校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应考虑市场需求、学校条件等因素,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考[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01(2008)02-0036-04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
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是学校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专业建设应立足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目标。
突出职业岗位需要,使教学能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高科技发展需要,按行业和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必须重视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的设置应考虑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学校条件高职专业设置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学校条件是影响专业建设的主要因素。
11市场需求因素人才的市场需求作为高职专业设置的前提,是影响高职专业设置的首要因素。
人才的市场需求包括两个方面,即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受教育者要求接受高职教育的需求。
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是专业设置的直接动因,是毕业生“出入口”畅通的根本保证,因而专业设置首先必须充分体现本地区和周边区域产业、企业的特点,把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培养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应用性和现场管理型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目的。
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全方位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冶金技术专业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结成功经验,也提出了一些专业建设的思考。
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思考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
过去,我国高职冶金技术专业一直沿用的还是“压缩版”的本科教育模式,这种现象在一些老的专科学校尤为突出,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习惯和观念定势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还存在着不能妥善地处理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分离等问题。
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冶金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企业往往需要对新招毕业生再培训,致使企业用人成本增加,如何培养既掌握冶金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具有从事冶金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技术专业,自2008年9月立项以来,坚持“依托云南有色冶金行业,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东盟,培养以有色金属冶金为主、兼顾钢铁冶金方向,可在有色冶金企业、钢铁冶金企业的熔炼、电解精炼、球团焙烧、高炉运转等一线生产岗位从事工艺过程控制及生产管理、设备及系统运行操作、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通过实施“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有色金属生产流程为主线,构建了基于冶金生产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制订了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核心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开发了冶金工艺仿真实训软件,建设了一批冶金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了冶金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实训的要求,同时,全面实施以提高“双师”素质和改善“双师”结构为重点的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带动了专业群建设,至2011年3月,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各项建设任务,通过了教育部验收。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本讲义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本讲义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为高职院校提供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案,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 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意义
通过本讲义的学习,能够使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深入理解专业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掌握专业建设的理论和方 法,为各校的专业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学校实力
优质的专业建设能够提升学校的整 体实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 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优 秀教师。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 要途径,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挑战
教育资源不足
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校友 等多方参与评估,确保评估结果
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专业建设持续优化
敏捷响应市场需求
产教融合深化
持续优化课程体系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紧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 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确 保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保持高度契合。
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提高专业建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短缺,如师资力量、实验实训 设施等,制约了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导致培养出的 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缺乏创新和 灵活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思考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教育创新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
专业设置应遵循适应性与前瞻性相统一、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统一、区域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和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等原则。
专业设置的思路是:重实际,把专业设置的目标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重实用,专业设置既要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又要着眼于发展潜力的开掘;重国情,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纳入专业设置之中:重规范,积极探索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标准。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理论依据;原则;思路教高[2000]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对专业设置、建设、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
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
”那么,在具体设置过程中应考虑哪些因素、遵循哪些原理和原则才能设置好专业呢?一、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1多元智力理论所谓“多元智力”(Multiple Inte Higences),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来的。
加德纳认为,多元智力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
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在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方面或许表现为弱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呈劣势,他们的优势完全有可能表现在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智力方面。
因此,高职教育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教育资源,紧跟时代的要求,创办多个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2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是人内在的稳定的经常起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
技术属于知识的范畴,是人的外在之物。
技术不等于素质,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人的科技素质,需要经过内化(理解)、固化(巩固)和外化(应用),如此循环往复,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人的科技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
内容,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重点分析了我校汽车类专业的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动态机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品牌专业
为了一步加强学校汽车类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质量,我校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调查、认真研究,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对汽车类专业建设的一点想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为依据,基于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按照“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专业建设原则,以学院和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培养专业人才为行动纲领,全面贯彻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
合作发展”的办学原则,建立专业开发和结构调整动态机制,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
学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武汉市城市经济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建设目标
我校汽车学院从高职教育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出发,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引领,不断完善以汽车服务类专业为龙头,汽车制造类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凸显本院专业建设特色。
围绕汽车生产、汽车维修、汽车销售和汽车保险等专业领域,根据汽车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汽车在服务和未来消费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设置新的汽车专业,逐步拓展新的专业群和专业领域。
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
经过5年的专业建设,逐渐形成涵盖汽车各类行业、各种工作岗位(群),渗透各个汽车相关行业岗位(群)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
三、专业建设思路
1.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设置新专业
武汉市到“十二五”末,实现180万至200万辆整车生
产能力,汽车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根据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武汉市汽车工业将形成180万至2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其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能达20万辆,特种车、专用车和客车等商用车生产能力超过8万辆。
为了主动适应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接武汉城市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围绕孝感市汽车机电支柱产业设置专业。
在已建立的2个专业基础上,扩充专业数,突出“汽车类”的专业群建设。
力争在2015年,坚持行业特色,打造具有汽车特色的品牌专业,调整专业结构。
十二五期间,根据每年汽车行业岗位(群)及汽车相关行业岗位(群)的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现有2
个专业基础上拟增4个新专业。
2.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
根据现代汽车前沿技术发展,改造现有各个专业,使之能够涵盖现代汽车制造、营销、运用、维修各个技术领域,更加专业化、更加高新技术化。
坚持突出重点,适时设置调整老专业,完成对现有专业的改造和重组,调整专业布局,充实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口径,更新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
如对已有电子专业的改造,增设汽车电子技术方向。
学院坚持每年到企业开展专业调研,根据孝感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结合人才需求状况分析结果和企业意见,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核心资源,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
3.重点建设和全面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特色专业
建立一般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三级专业建设体系,用重点专业做示范,用特色专业显亮点。
在已有的国家示范重点专业的基础上,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其他专业(群)的共同发展,从而使学院的专业布局和结构更具有特色。
4.开放办学,完善双赢的校企合作体制
各专业成立了以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专业与职业结合更加紧密,专业与市场需求更加吻合。
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每个专业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和对话同时,不断推广“订单式”、工学交替,积极探索“开放、多元”和“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并逐步形成“面向学生职业生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建设好设备齐全、技
术先进、综合性强、能满足各专业主要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训练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
加强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按照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功能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校中厂”与“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引企入校,以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职场环境与氛围建设、专兼结合的项目团队建设、企业化管理机制创新为核心内涵,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规划的内容、方法与步骤》.《职业教育》,2008年06月
[2]施旭东.《新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研究――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7月
作者简介
夏育斌,本科,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