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要回归儿童本位

合集下载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是指所有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都应以儿童的需求、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

这是一种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儿童的需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需要从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和实施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教育活动,以激发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和人生的主角。

在教育活动中实行“儿童本位”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将儿童的需求和兴趣置于首要位置,才能真正使教育活动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公民。

在教育活动中贯彻“儿童本位”的理念,首先要深入了解儿童的需求和特点。

儿童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都与成人有所不同,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交流,深入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

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设计教育活动。

儿童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将教育活动与儿童的兴趣结合起来,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并且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满足。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儿童的兴趣点,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除了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还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认知能力、学习方式、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教育活动,以满足每个儿童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自己的特长。

在教育活动中实行“儿童本位”的理念,还需要提倡平等尊重和积极参与的教育理念。

儿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实施者,他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角和实践的主人,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教师需要尊重儿童的意见和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并且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指导,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教育活动中贯彻“儿童本位”的理念,还需要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1. 引言1.1 概述"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本位是指以儿童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确保他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关注和支持。

儿童本位教育强调重视儿童的参与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力。

通过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和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儿童本位教育也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未来发展中,儿童本位教育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下一代做出贡献。

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和实践儿童本位教育,以提升教育的水平和影响力。

"2. 正文2.1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理念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本位理念是指将儿童的需求、利益和权利置于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以儿童为出发点和归宿,确保教育活动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强调教育应该以儿童为本,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实践中,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

教育者应当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儿童的成长需求,充分发挥儿童的潜力,全面推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需要不断倾听儿童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教育决策和规划中来,使教育更加贴近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当采用针对儿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效果。

最终,通过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原则和指导方针,只有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这一理念,不断探索更具体的实践路径,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2.2 儿童参与决策儿童参与决策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是体现“儿童本位”理念的关键之一。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儿童本位是指以儿童的发展需要和最优解决方案为出发点,让儿童主动参与教育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

儿童本位教育是一种关注儿童发展的教育方式,它的目的是尊重和
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让儿童在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成长。

其次,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需要关注儿童需求和兴趣。

每个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
不同的需求和兴趣,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和需求设置教育目标和内容,使得教
育活动更贴近儿童,更有针对性。

再次,教育活动中儿童本位需要注意儿童的情感体验。

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
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和保护儿童的情感,尽量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让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感。

最后,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需要重视儿童的参与和表达。

让儿童在教育活动中发挥
自身特长和能力,欣赏和赞赏儿童的表现和努力,促进儿童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提升。

同时,教育者应该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增强与儿童的互动和沟通,让教育活动更加
完美。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1. 引言1.1 儿童本位的概念儿童本位是指教育活动中以儿童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终点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这一概念强调将儿童放在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关注他们的个性、情感和发展需求,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观念。

儿童本位的实践要求教育者充分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心理成长,重视他们的参与和主体性,倡导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儿童本位的理念源于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旨在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教育环境,实现每个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在当今社会,儿童本位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中,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儿童本位在教育中的意义儿童本位在教育中的意义体现在对儿童的尊重和关怀上。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理念强调以儿童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权。

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儿童本位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通过关注儿童的需求和情感,教育者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本位在教育中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更在于推动教育活动向着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积极的教育环境。

2. 正文2.1 儿童本位的实践方法儿童本位的实践方法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如何真正将儿童置于核心位置,尊重他们的需求和特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具体的实践方法包括:要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

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从而能够制定出符合他们需求的教育方案和活动内容。

要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和他们的交流,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回归幼儿本位,立足有效教学[论文]

回归幼儿本位,立足有效教学[论文]

回归幼儿本位,立足有效教学摘要:目前,在基础教育中,随着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施行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新的课改理念融会贯通于幼儿教育,就是在教育活动中给教师创造灵活的课程选择空间,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组织教学,同时开展广泛的课改观摩活动,“课程改革”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各种课程模式随之应运而生,“幼儿园课程改革”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

幼儿园只有把课程改革同教师的专业成长统一起来,才能使课程改革卓有成效。

关键词:幼儿教育有效教学文化安全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幼儿园是儿童受教育最重要场所。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最直接地影响着幼儿。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时时敦促我们与时俱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的颁布,得到了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热切关注与积极支持。

幼儿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与实施《新纲要》,必将为幼儿带来快乐而幸福的童年。

这就要求有新型教育理念的幼儿教师实施新一轮充满创造性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因此,有必要呼唤幼儿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呼唤幼儿教师的成长。

一、重视语言教育中的文化安全问题中国的幼儿英语教育正在不断升温,各类双语幼儿园、幼儿外语学校大量涌现,但是是否应该冷静而理智地思考一下:在幼儿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否适当?幼儿阶段是幼儿语言习得及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

一些教育工作者正是认识到这一年龄阶段语言学习的有利时机和条件,将外语教育引入幼儿语言学习。

但是这种英汉交互的双语教育模式,可能会对幼儿的母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他们对语言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在母语刚刚开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外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幼儿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尚未确立,这时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接触西方文化,可能会加快他们对自身文化疏远。

所以,从国家语言文化安全的角度看,幼儿教育阶段应以母语的学习为主。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
落实儿童本位是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的基础。

儿童本位是指以儿童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确保儿童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尊重。

在童话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
知特点和兴趣需求,合理选择童话故事,确保故事内容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我们
应当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达
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童话的兴趣和热爱。

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

儿童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
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在童话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引导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还应当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童话故事传递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是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童话教学过于注
重故事本身,缺乏对故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我们应当将童话教学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相结合,比如游戏、角色扮演、绘本阅读等,让儿童通过实践和互动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
故事中的内容。

我们还应当鼓励儿童自主思考和探索,推动他们运用童话故事中的知识和
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需要我们落实儿童本位,重视儿童的心理需求,并合理设计教学
内容和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童话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让儿童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和发展。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儿童本位”教育活动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儿童为中心,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有利于他们全面成长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使儿童在快乐和幸福中学习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活动应该紧密围绕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动机,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求,使教育活动能够真正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儿童本位”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发展需求。

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注重发挥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应该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阶段,充分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创造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

在“儿童本位”教育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需要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教师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儿童提供科学的教育指导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给予儿童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学校和家长也需要充分支持“儿童本位”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营造尊重儿童个性和发展需求的教育氛围,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家长应该关注并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鼓励,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支持,共同推动“儿童本位”教育活动的开展。

促进“儿童本位”教育活动的发展,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需求和学习特点,共同推动其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在快乐和幸福的成长中获得真正的教育价值,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积极人生态度的新一代人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儿童本位”是指教育活动应该以儿童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在教育中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平衡发展。

从理论上讲,儿童本位是为了保护儿童的权利和利益,让他们成长为健康和有成就感的个体。

但是,实现儿童本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塑造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而儿童是最需要这种塑造的人。

因此,教育活动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发展儿童的能力和性格,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这种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念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积极倾听儿童的声音和理解他们的需求。

儿童本位的教育活动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活动应该注重儿童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注意儿童的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地追求学业成绩带来的体力和精神负担。

第二,注重儿童的情感发展。

儿童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需要教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认知和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

同时,也需要让儿童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人沟通和合作。

第三,注重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的认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积极的学习和探究发现世界的更多奥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四,注重儿童的社会发展。

儿童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来自不同文化和生活背景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教育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多元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童话教学在儿童教育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开拓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童话教学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偏离本源的情况,甚至有些教育机构和教师忽视了童话教学的儿童本位性质。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童话教学的本质和儿童本位的重要性。

童话教学并不仅仅是教授一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些故事来启发儿童的思维和情感,引导他们认识和探索世界。

儿童本位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和关注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以他们的发展和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

童话教学之所以需要回归儿童本位,就是因为儿童是故事的主体和受众,他们应该成为教学的中心。

我们应该加强对童话教学内容的筛选和挑选,确保教材符合儿童教育的需要。

童话教学的故事内容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因此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和成长阶段进行选择。

我们也应该重视故事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因为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教育工具,更是传承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只有通过精心挑选和筛选,才能确保童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教育效果。

我们需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为儿童的参与和体验提供有利的条件。

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儿童展现精彩的故事世界。

也需要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和发挥空间,让他们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手段来加强童话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形成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合力。

童话教学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鼓励家长和家庭成员参与到童话教学中,与教师一起为儿童营造一个全面的学习环境。

家庭可以通过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童话故事,参与到学校的相关活动和义工服务中,让儿童在家校联动的氛围中受益。

课堂“童本”化,让教育回归原点

课堂“童本”化,让教育回归原点

课堂“童本”化,让教育回归原点发布时间:2023-07-06T07:19:59.601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6月总第455期作者:李廷丽[导读]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教育人对儿童的童年负责,建立以童年为本位的儿童生态学,倡导整体论的生态人生观。

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400042摘要: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教育人对儿童的童年负责,建立以童年为本位的儿童生态学,倡导整体论的生态人生观。

我们依据我校的校本、师本、生本特点确立了基于“童本”的“课堂文化”与“减负提质”关系研究的实践策略,通过“‘童本’课程,着重学生自主”、“‘童本’课堂,关注课堂生态”、“‘童本’阅读,积淀人生底色”、“‘童本’活动,创设发展空间”等多条途径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实施优质教育,努力形成儿童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从而让学校书声、笑声、歌声琅琅,让每一个快乐成长中的儿童享受学校,享受童年。

关键词:“童本” “课堂文化” “减负提质” 策略课堂文化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创造的课堂风气,规则,心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总和。

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即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知识经验和语言符号。

而所谓“童本”不同于“生本”,“生本”中的“生”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成人,而“童本”中的“童”仅指成长中的“儿童”。

“让成长中的儿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这应该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儿童教育一个极其朴素的信念。

在未来的教育里我们尝试确立 “童本”的课堂文化与“减负提质”关系研究的实践,通过多条途径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实施优质教育,努力形成儿童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让学校书声、笑声、歌声琅琅。

一、“童本”课程文化,着重学生自主1.课程超市,选择兴趣课程。

为了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中“张扬个性,充满阳光”,一周用两个下午,学校不设文化课,专门腾出2节课时间开设“课程超市”,根据“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选择,按程度分层教学”的原则,开设艺术、科技、手工、体育等六大类选修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的、善于接受的、可选择的学习环境。

科普童话教学要回归“儿童本位“——以部编二年级以上册《雾在哪里》教学为例

科普童话教学要回归“儿童本位“——以部编二年级以上册《雾在哪里》教学为例

【课改热点】Ke gai re dian科普竃话教学要涵归“儿竃本位”—以部编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教学为例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儿童本位,寻找 视点,做足“趣”事,让孩子随“趣”而 学。

笔者以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 册第19课《雾在哪里》为例,阐述语文课 堂教学如何怀揣“儿童本位”之心,做足 “文趣、童趣、意趣”之事,激发儿童智慧,提高语文素养。

_、始于文体,彰显“文趣”科普童话不同于一般的童话,它往往 把科学知识的内涵和童话故事的构思巧妙 地结合起来,把科学的理性知识转化为感 性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既具备童话故事 性、幻想性、审美性的特点,又富于科学的 启迪作用。

《雾在哪里》就是这样一个科普 童话。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 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和孩子捉迷 藏的故事。

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 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模糊 的奇妙景象。

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整 篇课文生动有趣。

回归“儿童本位”,首先要从“科普 童话”这一文本体裁入手,尊崇“童真”,彰显“文趣”。

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就从 《我是什么》这篇科学小品文人手,引出会 变魔术的孩子——雾。

接着通过微课的方 式以雾孩子的口吻向学生作自我介绍,让 学生对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随后,他是怎 么变魔术的?再引导学生把“雾”说的话 —找出来,体会他的淘气和顽皮。

原来,淘气的雾孩子的魔术就是藏东西,童话故 事的趣味性油然而生。

这个又淘气又顽皮的雾孩子先后把大 海、天空连同太阳、城市都藏起来了,他为 什么不先藏城市,而要这样依次去藏呢?这时,教师顺势出现雾孩子的行程图(海 上—天空——城市),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科学奥秘。

孩子们在“猜、听、找、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进了“科普童 话”,为之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基于学情,展现"童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2011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回归幼儿本位,立足有效教学

回归幼儿本位,立足有效教学
回 归 幼 儿 本 位 ,立 足 有 效 教 学
陈 玉 芬
( 新乡市商业幼儿园, 河南 新乡 摘 要 :目前 , 在 基础教 育 中, 随 着新的《 幼 儿 园教 育 指 导 纲要 ( 试行 ) 》 的施行 和素质教 育改革 的推 进 , 新 的 课 改 理 念 融 会 贯 通 于 幼 儿教 育 。 就 是 在 教 育 活 动 中给 教 师 创 造 灵 活 的课程 选择 空间 . 改 变教 师 的教 学 理 念 , 选 择 适 合 孩 子 发 展 的 内容 与形 式 组 织 教 学 。 N时开展广 泛的课改观摩 活动 , “ 课 程 改革 ”越 来 越 受 人 们 重 视 。 各 种 课 程 模 式 随 之 应 运 而 生 , “ 幼 儿 园课 程 改 革 ” 成 为每 一 个 教 育 工 作 者 面 临 的新 课 题 。教 师 专业 素 质 是 影 响 幼 儿 园课 程 实施 的 关 键 所 在 。幼 儿 园只 有 把 课 程 改 革 同教 师 的 专 业 成 长 统 一 起 来 , 才 能 使 课 程 改 革 卓 有成效 。 关键词 : 幼儿 教 育 有 效教 学 文 化 安 全 儿 童 是 民族 的未 来 , 幼 儿 园是 儿 童 受 教 育 最 重 要场 所 。 因 此 .幼 儿 园 的 教育 最 直 接 地 影 响 着 幼 儿 。现 代 科 技 的迅 猛 发 展. 教 育 改 革 的 日新 月异 , 时 时敦 促 我 们 与 时 俱 进 。 《 幼 儿 园 教 育 指 导纲 要 ( 试行) 》 ( 以下 简 称 《 新 纲要 》 ) 的颁布 , 得 到 了 幼儿 教 育 理论 与实 践 工 作 者 的热 切 关 注 与 积 极 支 持 。 幼 儿 教 育 工 作 者 正 确 理 解 与 实施 《 新 纲要》 , 必 将 为 幼 儿 带 来 快 乐 而 幸福 的 童 年 这就 要 求 有 新 型教 育 理 念 的幼 儿 教 师 实施 新 一 轮充 满 创 造性 的幼 儿 园课 程 改 革 。因此 , 有 必 要 呼 唤 幼 儿 教 师 素 质 的全面提高 。 呼 唤 幼 儿教 师 的成 长 。 重 视 语 言 教 育 中 的文 化 安 全 问 题 中 国 的幼 儿英 语 教 育 正 在 不 断 升 温 , 各类双语幼儿园 、 幼 J L # t , 语 学 校 大量 涌 现 , 但 是 是 否应 该 冷 静 而 理 智 地 思 考 一 下 : 在 幼 儿 教 育 阶段 开 设 英 语 课 程 是 否 适 当 ?幼 儿 阶段 是 幼 儿语 言 习 得及 语 言 能力 形 成 的关 键 阶段 。一 些 教 育 工作 者 正 是认 识 到 这一 年龄 阶段 语 言 学 习 的有 利 时 机 和 条 件 ,将 外语 教 育 引 入 幼儿 语 言学 习 。 但 是 这 种 英 汉 交互 的 双语 教 育模 式 , 可 能 会 对 幼儿 的母 语 学 习产 生 负 面影 响 。 处 于幼 儿 阶段 的儿 童 , 他 们 对 语 言 的认 知 能 力 比较 弱 ,在 母 语 刚刚 开 始 学 习 的基 础上 进 行 外语 学 习 , 效果可想而知。另外 , 幼 儿 对 自身 民 族 文 化 的 认 同 尚未 确 立 , 这 时 他们 在 学 习语 言 的 过 程 中 接 触 西 方 文 化 , 可 能 会加 快 他 们 对 自身 文 化 疏远 。 所以 , 从 国 家 语 言 文 化 安全 的 角 度看 . 幼 儿 教 育 阶段 应 以母 语 的 学 习 为 主 。 二、 教 师 要 从 不 同角 度 实 现 角 色 的 新 定 位 与 转 换 在 传 统 的课 程 观 中 . “ 课 程 ” 被 理 解 为 规 范 性 的 教 学 内 容. 而这 种规范性 的教学 内容是按 学科编 制 的 , 故“ 课程 ” 又 被 界 定 为 学 科 或 各 门学 科 的 总和 。“ 课 程” 只是 政 府 和有 关学 科 关 注 的事 . 教 师无 权 也 无 须 考 虑课 程 问 题 。 教 师 的 任 务 只是 按 照统 一 编 制 的教 材 去 教 。教 学 过 程 就 是 忠 实 而有 效地 传 递 课 程 的 内容 ,幼 J L N 是 被 动 地 接 受 教 师 传 授 的各 类 分科 “ 知 识” 。 这样 , 课 程 不 断 走 向僵 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陈 旧, 脱 离 幼 儿 生 活实 际 , 忽视 幼 儿 的兴 趣 。而 教 师 的 教 育 活 动 也 不 断 走 向模 式 化 、 机械化 , 课堂缺乏活力 。 更 可 怕 的 是 久 而久 之教 师形 成 一 种 心 理 定 势 : 只对 统 编 的 教 学 内容 、 手段 、 形式感兴 趣 , 而 对 教 学 内容 背 后 隐含 的课 程 理 念 漠 不 关 心 。 教 师 机 械 、 被动 地教 , 幼 儿机 械被 动地学 。 许 多教 师对 课 程 改 革 的实 质 感 到迷 茫 。 这 是 以 往课 程 改 革 的致 命 弊 端 , 也 是 影 响 教 师 角 色 转 变 的 最 大 障碍 。 因 此 , 教 师 要 根 据 主题 特 点 .尽 可 能 地 利 用 当地 的各 种 资 源开 展教 育 教 学 活 动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1. 引言1.1 什么是儿童本位教育活动儿童本位教育活动是以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儿童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和关注重点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

在儿童本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以儿童的需求、利益和权益为第一要务,注重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和特点,积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儿童本位教育活动强调尊重儿童的意见和建议,在教育活动中充分考虑儿童的意愿和需求,让儿童参与教育决策和实践过程,真正实现儿童的主体地位。

通过儿童本位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效率,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2 儿童本位教育活动的意义儿童本位教育活动的意义在于将儿童放在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以满足其心理、生理和认知发展的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儿童本位教育活动,可以更好地关注儿童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儿童本位教育活动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使教育更加符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儿童本位教育活动的意义在于建立起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更加符合儿童的需求和发展规律,为其未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儿童本位教育活动的原则第一,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需求。

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怀和教育。

第二,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

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

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儿童本位教育活动应该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和技能,而是将儿童的发展与整体社会进步和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尊重儿童和家长的需求和权益,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元化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机会。

“儿童本位”是指一种教育理念,即将儿童的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将儿童视为教育活动的中心。

这种理念的出现,是为了强调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特点,从而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种理念旨在建立一种教育环境,使儿童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成为创造性和积极参与的公民。

在儿童本位教育中,教育者需要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心理,提供更加贴近儿童的学习内容,让孩子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

同时,教育者还需要与家长合作,为孩子提供全面的培养,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得到有力的支持和鼓励。

儿童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和贴近实际生活的学习体验,让儿童的个性和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扬和展示,创造一个团结协作、互动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育者在教学和管理中,需要深入了解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熟悉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以及其它方面的情况,才能更好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提供适合儿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道路。

“儿童本位”理念的实现需要教育者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研究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寻找最佳实践和方案,指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总之,“儿童本位”理念的实现,需要教育者清楚认识到儿童发展的独特性,注重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发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建立好与家长的合作关系,以及提供支持和引导等方面进行切实的努力。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为儿童提供全面综合的教育培养,使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实现幸福和成长的双重目标。

构建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回归儿童本位

构建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回归儿童本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家庭教育的阐述,深刻地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与目标方向。

如何让家庭教育更有效更有智慧,不仅需要家庭成员的努力,也需要学校、社会力量的支持。

一、打造家庭教育课程化学生教育成长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其中任何一种教育形态都不能单独完成现代教育的重任。

加强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家庭教育最好和学校教育一样实现课程化,引领家长寻求适合孩子的科学家庭教育技巧与策略,守护儿童的生命力。

二、以家庭教育为出发点,回归儿童本位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首先要厘清的问题是在整体谋划、顶层设计时,到底是站在老师、家长的角度去思考,还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在家庭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估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将目光聚焦在家长做什么,老师做什么,而忽略了儿童这个角色。

需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教师、家长的角色,回归家庭教育中儿童的权利与责任意识,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走出以往的经验之谈,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际的批判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家庭教育的课程。

儿童不仅是权利的主体,更是生命的主体,儿童的健康发展不仅指儿童健全的心智与完善的人格,而且指他们应具有儿童权利本身的责任与义务。

家庭教育应以维护儿童权利为出发点,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的作用。

三、家校合力,构筑家庭教育共生点家校合力,构筑家庭教育共生点,教师和家长既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受教者、受益者。

家校合力,和谐共生。

在建设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的过程中,学校通过校内校外各级各类培训,聆听专家讲座,开展家庭教育读书联盟,加强家庭教育教师队伍的学习,丰富家庭教育的指导理论。

教师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个案研究,建立《特殊生成长档案》和《家庭教育成长档案》,关注家庭教育案例研究,落实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意义。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

落实儿童本位,让童话教学回归本源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童话教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有些老师和学校将童话教学视为一种陈旧的教学方式。

但事实上,童话仍然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也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童话教学回归本源,我们需要落实儿童本位,将童话教学真正融入到教育中。

首先,要落实儿童本位,我们需要从儿童的需求出发。

童话教学要真正有意义,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童话故事,如儿童早期阶段可以选择简单、形象、有趣的童话,如《三只小猪》、《小红帽》等,让儿童通过色彩、形象的视觉印象,发展语言、情感和认知能力。

而在儿童中期阶段,就可以采用一些更深刻的故事,如《安徒生童话》等,来满足儿童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只有从儿童的需求出发,才能真正使教学符合儿童的成长需要。

其次,童话教学也需要回归本源,注重教育实际效果。

童话教学不是简单的故事讲解,而是要让儿童通过童话故事去感受、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获取有益的人生经验。

除了故事内容外,教学方式也应该多元化,采用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感受和领会故事内涵。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看创意短片、 puppet show、角色扮演等方式,融合音乐、美术等元素,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增强教学互动性,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最后,童话教学也需要强调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技能。

教师从事童话教学必须熟悉儿童认知等方面的研究,有故事编撰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童话教学的实施、实际效果和教学质量。

必要的培训也要做好,让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童话教学的实施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从儿童的需求出发,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也要注重自己专业背景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地使童话教学回归本源。

当童话教学落实儿童本位之后,相信会在国内重新引起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

指向儿童本位的班本课程内容选择与实施路径

指向儿童本位的班本课程内容选择与实施路径

课程与教学Good Parents68王晓玲指向儿童本位的班本课程内容选择与实施路径课程游戏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逻辑起点,支持、扩张儿童的经验世界。

而班本课程正是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问题,师幼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课程。

我园在班本课程研究建设中,坚守“儿童本位”的课程观,紧扣“生活”这一中心,使课程的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让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逻辑。

本文主要从班本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途径两个维度进行阐述,明确了以“儿童为本”的课程建设理念,在实践中将课程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途径,推进班本课程从教材走向生活、从教师为主逐渐转向“儿童本位”。

一、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课程的建构需要关注幼儿经验的提升和扩展的方向,这对课程内容的设计有着较高要求。

适宜的课程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把握课程的建设方向和实施构成,确保课程内容对幼儿学习的支持性。

(一)基于幼儿的兴趣兴趣是班本课程来源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热情。

我们强调班本课程的内容要充分地基于幼儿的经验,而不是用与幼儿无关的事物做教材们;要让课程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而不是强迫幼儿做他们不能、不愿的事;要让幼儿的需求成为课程建构的驱动力和选择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要让幼儿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每个环节,自然而然地成长为鲜活而完整的儿童。

例如,在“拯救向日葵”活动中,幼儿连续三天发现种植园里的向日葵总是出现倒伏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的议论引起了班级教师的关注。

于是,教师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所出现的问题。

幼儿经过观察、分析,发现向日葵的节杆是被虫子咬出了洞,支撑不住向一边歪倒。

怎么办呢?于是,一场“拯救向日葵”的行动开始了。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拯救方案,在观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拯救的三种方法,一是捉虫,消灭源头;二是给向日葵一个支架,让向日葵“站起来”;三是给向日葵施肥增加营养。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或家长,我们都希望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和方式给孩子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育活动中,尤其需要以“儿童本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们,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本文中,将探讨教育活动中如何体现“儿童本位”的理念,并讨论如何落实这一理念。

“儿童本位”的概念是指以儿童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和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儿童的心理、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制定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落实“儿童本位”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成长,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要求教育者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不针对孩子的个性进行强制的改造,而是尝试去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成长。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要求教育者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成长。

孩子们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需要得到成年人的关怀和支持。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感受,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育者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需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教育者需要在教育活动中营造一个充满快乐、关爱和尊重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潜能,健康成长。

为了落实“儿童本位”理念,教育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教育者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做到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

教育者要建立起亲和力和信任感,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愿意与教育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教育活动中的“儿童本位”
“儿童本位”是一种教育活动理念,指的是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需求、权益和
发展,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提供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在教育活动中实施“儿童本位”,有助于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推动儿童全面发展。

在实施“儿童本位”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因为儿童是活泼
好动、充满好奇心的,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热情,有着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育者应该
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将教育内容注入到儿童喜欢和感兴趣的事物中,以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他们
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教育者可以通过给予儿童自主
选择的权利,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儿童的合作精神。

儿童是社交性动物,他们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
交流,通过互相合作,儿童可以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教育者可以组
织儿童之间的小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
队意识。

教育活动中应该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

儿童的发展是全面的,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综合考虑儿童的不同发展领域,设置适合儿童
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全面发展。

让科学课堂回归儿童本位

让科学课堂回归儿童本位

让科学课堂回归儿童本位作者:奚峰许亮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第08期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尽管学生活动挺多,但缺乏思维含量,学生更多还是粗浅体验“动手做”的过程,活动所获结论很多是已知的。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本位思想严重,教学时更多是从自身教学需要出发,很少顾及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

因此,要改变上述现状,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儿童本位”教学观,让科学课堂回归于提升儿童科学素养。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进行改变,让科学课堂回归儿童本位,帮助儿童“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一、制定儿童能及的教学目标笔者发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比较“含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学目标面面俱到,科学知识、探究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种目标一应俱全;教学目标过易,学生无须学习,已经达成;教学目标太难,超越学生认知水平,无法达成。

更有甚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教学目标成为一种摆设。

要让教学目标真正引领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综合课标、教材、学情、环境等多种因素,制定繁简有度、难易适中、学生能及的教学目标,力求学生能够当堂达成目标。

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目标分段化推进,集中化训练,即“将不同的教学目标分散在不同的教学时段,将类似的教学目标集中训练一段时间”,不求每一堂课都完整达成《课标》规定的所有目标,但求每一堂课都能有重点训练目标,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有崭新的收获。

二、安排儿童可亲的教学内容教材受编写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内容已不完全适合现在的学生。

为提高课堂学习兴趣,教师要摒弃“教材本位”思想,立足学生已有认知,安排学生容易亲近的教学内容,通过“删相类似的”、“合有联系的”、“拓可挖掘的”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重组,有效拓展,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1.删:相类似的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通常会在相同知识点下安排多个类似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要回归儿童本位
——关于课程建设的一点感悟与思考
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

国家课程一般有较高的权威性,按部就班的实施,但校本课程赋予学校和老师较大的空间,一般从小空间,小范围考虑构建。

当今,校本课程多以学校开设的各种活动为主,多关注重大节日组织活动,应付上级检查等。

在这种状态下,开发的校本课程忽略了学生的需求。

校本课程多作为特色项目,应转向国家课程校本化。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活动课程,要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尝试,这样他会更认真学习,会为自己负责,找到学习兴趣所在,把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体现全员性、传承性、经典性。

我们要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不仅仅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

犹如在课程不是静止的跑道,不仅仅追求速度和姿态。

要变跑道为“在跑道上跑”,关注学生在跑道上跑的感受。

教师在实施课程的实践中,要由师生共同建构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的身份要发生转变,既教师教向学生的转变;由脚的伙伴转向为学的伙伴,为师生课程共同构建课程,学习课程才是提供保障。

如校本课程由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和编写,给课程设置留白的空间,体现其开发性。

比如学校开发的“经典诵读”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读背经典,围绕其开展一些活动,还要随着课程的实施,不断激发其生长
点:用何种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和教师参与经典诵读的热情?如何提高学生的经典鉴赏能力?如何提高经典诵读的影响力?经典诵读的编排形式有哪些?
虽然是看似雷同的经典诵读,但其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随着课程的实施变得日益多元。

如,在学校内开发“大手拉小手”课程,尝试让五六年级的学生与一年级学生进行手拉手活动。

开学初,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带领一年级的小朋友参观校园,并做好导游,让小朋友尽快熟悉校园环境,热爱校园内的一切,尽快的融入到校园环境的同时,还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