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usiness School of LC University
第八章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Theory of industral structure
Wang bing-yi 2010
第八章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一、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二、研究范围与理论体系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业分类方法与产业结构
2、标准分类法
其特征是:权威性、完整性、科学性和使用的广泛性。 国家标准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 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过明净机进行 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 家标准。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标准分类法;中国也有自己的对产业 进行分类的国家标准。即由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与代码》 国际标准分类法:联合国为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 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按生产流程分类法。上游、下游等
关联方式分类法
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 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具体可以有以下方法: (1)技术关联分类法;(2)原料关联分类法 (3)用途关联分类法;(4)方向关联分类法 (5)战略关联分类法
(1)技术关联分类方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 业的经济活动。企业活动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似
产业结构的含义
1、广义的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前,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由于受马克思的影响往往把 它理解为“经济结构”。在提到产业结构时,既指产业之间的 关系结构,又指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结构;既包括产业的地 区分布结构,也包括产业的所有制结构。
2、狭义的产业结构
指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
有两方面涵义: (1)从量的角度讲,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数量 比例关系。可从三个层次考察:第一,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之间结构和 比例关系;第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和比例关系;第三,产业内部的产 品结构。 (2)从质的角度考察,指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 产业素质分布状态,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的分布状态。也可从两方面 考察:第一,从加工深度、附加值高低、资本密集度、技术密集度以及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等方面来考察。第二,从规模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角度考察。考察其市场份额和国际贸易结构。
6、产业地位分类方法:
按照产业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地位不同而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 种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分类的产业主要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 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 。 其他分类方法:
Biblioteka Baidu
按产业发展阶段区分:如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 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
1、三次产业分类法; 2、标准分类法; 3、两大部类分类法和农轻重分类法; 4、生产要素分类法; 5、霍夫曼、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6、产业地位分类法
产 业 分 类 方 法
产业结构的含义
1、三次产业分类法
荷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创。 认为人类经济获得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出现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其生产主要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即广义上的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其生产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或再加工。 主要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公共事业(煤、电、汽、 水) 第三产业,是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即广义的 服务业,主要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 金融、房地产、科学、教育、广播电视、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其他 娱乐、服务等业。
二、研究范围与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关系、
地理分布及其政策。
1、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升级理论 2、产业关联理论 3、产业布局理论 4、产业结构政策 另外,还包括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等。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5、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机制设计;高级计量分析。
研究内容与范围:产业聚集、都市经济圈、产业技术进 步与产业竞争力、产业转移与产业融合、投入产出分析 动态化问题等。向国际贸易结构和外商投资结构问题、 区域经济结构问题渗透。
政策主张: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并进一步规范化与系统 化,呈现出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性 。
4、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里昂惕夫在原来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深入研究。于1953年 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和《投入产出经济学》 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方面出版了《现代经济增长》、《各国经济增长》等重要论著。 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 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型——二元经 济结构模型;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全面分析 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4、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2、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1)配第的发现 (2)奎奈的经济表
(3)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3)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图式
3、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
3、两大部类分类法和农轻重分类法
两大部类分类法:
第1部类:生产资料部门; 第2部类:消费资料部门。
其缺陷明显:没能涵盖所有的产业,不利于对产业进行全面分析; 许多产品难以归类,不利于进行产业研究;这种分类不够细化,不能 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方法上与其他分类法相差甚远。 农轻重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是前苏联曾经采用的方法,在社会主义国家曾广泛使 用。但与两大部类分类法一样有很大缺陷。
拉尼斯与费景汉(又称约翰· 费)一起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学说作 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霍夫曼对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主要成果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和经济增长—以阿根廷、巴西、 智利和哥伦比亚为重点》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工业增长、就业与外国 投资》等。 丁伯根的关于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包含有丰富的产业结构理论。 希金斯描绘了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主要论著包括《印 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发展:原则、问题与政策》等。 在日本还有:筱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 胜彦、佐贯利雄、筑井甚吉等人。
4、生产要素分类法
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产业发展对各 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的分类。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 由于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及其作用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 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5、霍夫曼分类法和钱纳里—泰勒分类方法
(1)霍夫曼分类法 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过程进行分析时,曾把工业部门分成了消费资料工 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三类。 (2)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泰勒在考察生产规模较大和经济比较发达国家 的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和原因时,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起 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划分为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的一种 分类方法。
赫希曼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了一个不平衡增长
的模型,其中,“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
理论和“最有效次序”理论,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 具。
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
主要著作有《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等。 钱纳里发展了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学说,他的研究成果有 《产业关联经济学》、《发展计划研究》、《发展的模式》、《结 构变化与发展政策》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等。 邓宁出版《20世纪英国工业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其他关于工业经济 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如把经济活动分为制造业、建筑业、冶 炼业、运输业等。 (2)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原材料、功能相似投入物或活 动对象的相似性,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方法。相同原料:纺织工业、 化纤工业、钢铁、木材、卷烟等产业。相似原料: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 印刷业、冶金工业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电力、供水等;活动对象的 相似: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 (3)用途关联分类法: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商品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 个集合的分类方法。汽车制造业、造船业、制药业、软饮料业、橡胶轮胎业 等。 (4)方向关联分类法: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 类的方法。单向关联,双向关联、横向关联等。 (5))战略关联分类法:按照产业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对产业进行 分类的方法。如主导产业、先导产业、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等。
赤松要早在1935年就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
库兹涅茨在他1941年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就阐述 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
里昂惕夫早在1941年就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 析。他的《1919—1929年美国经济结构》一书是产业结构理论的 经典之作。
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条件》一书,总结出了劳动力 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规 律性。
本章思考题:
1. 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基本含义?
2. 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3. 产业结构理论的最新研究趋势。
第八章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Theory of industral structure
Wang bing-yi 2010
第八章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一、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二、研究范围与理论体系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业分类方法与产业结构
2、标准分类法
其特征是:权威性、完整性、科学性和使用的广泛性。 国家标准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 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过明净机进行 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 家标准。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标准分类法;中国也有自己的对产业 进行分类的国家标准。即由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与代码》 国际标准分类法:联合国为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 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按生产流程分类法。上游、下游等
关联方式分类法
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 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具体可以有以下方法: (1)技术关联分类法;(2)原料关联分类法 (3)用途关联分类法;(4)方向关联分类法 (5)战略关联分类法
(1)技术关联分类方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 业的经济活动。企业活动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似
产业结构的含义
1、广义的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前,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由于受马克思的影响往往把 它理解为“经济结构”。在提到产业结构时,既指产业之间的 关系结构,又指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结构;既包括产业的地 区分布结构,也包括产业的所有制结构。
2、狭义的产业结构
指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
有两方面涵义: (1)从量的角度讲,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数量 比例关系。可从三个层次考察:第一,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之间结构和 比例关系;第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和比例关系;第三,产业内部的产 品结构。 (2)从质的角度考察,指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 产业素质分布状态,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的分布状态。也可从两方面 考察:第一,从加工深度、附加值高低、资本密集度、技术密集度以及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等方面来考察。第二,从规模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角度考察。考察其市场份额和国际贸易结构。
6、产业地位分类方法:
按照产业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地位不同而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 种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分类的产业主要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 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 。 其他分类方法:
Biblioteka Baidu
按产业发展阶段区分:如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 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
1、三次产业分类法; 2、标准分类法; 3、两大部类分类法和农轻重分类法; 4、生产要素分类法; 5、霍夫曼、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6、产业地位分类法
产 业 分 类 方 法
产业结构的含义
1、三次产业分类法
荷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创。 认为人类经济获得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出现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其生产主要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即广义上的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其生产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或再加工。 主要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公共事业(煤、电、汽、 水) 第三产业,是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即广义的 服务业,主要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 金融、房地产、科学、教育、广播电视、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其他 娱乐、服务等业。
二、研究范围与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关系、
地理分布及其政策。
1、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升级理论 2、产业关联理论 3、产业布局理论 4、产业结构政策 另外,还包括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等。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5、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机制设计;高级计量分析。
研究内容与范围:产业聚集、都市经济圈、产业技术进 步与产业竞争力、产业转移与产业融合、投入产出分析 动态化问题等。向国际贸易结构和外商投资结构问题、 区域经济结构问题渗透。
政策主张: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并进一步规范化与系统 化,呈现出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性 。
4、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里昂惕夫在原来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深入研究。于1953年 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和《投入产出经济学》 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方面出版了《现代经济增长》、《各国经济增长》等重要论著。 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 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型——二元经 济结构模型;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全面分析 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4、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2、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1)配第的发现 (2)奎奈的经济表
(3)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3)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图式
3、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
3、两大部类分类法和农轻重分类法
两大部类分类法:
第1部类:生产资料部门; 第2部类:消费资料部门。
其缺陷明显:没能涵盖所有的产业,不利于对产业进行全面分析; 许多产品难以归类,不利于进行产业研究;这种分类不够细化,不能 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方法上与其他分类法相差甚远。 农轻重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是前苏联曾经采用的方法,在社会主义国家曾广泛使 用。但与两大部类分类法一样有很大缺陷。
拉尼斯与费景汉(又称约翰· 费)一起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学说作 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霍夫曼对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主要成果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和经济增长—以阿根廷、巴西、 智利和哥伦比亚为重点》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工业增长、就业与外国 投资》等。 丁伯根的关于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包含有丰富的产业结构理论。 希金斯描绘了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主要论著包括《印 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发展:原则、问题与政策》等。 在日本还有:筱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 胜彦、佐贯利雄、筑井甚吉等人。
4、生产要素分类法
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产业发展对各 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的分类。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 由于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及其作用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 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5、霍夫曼分类法和钱纳里—泰勒分类方法
(1)霍夫曼分类法 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过程进行分析时,曾把工业部门分成了消费资料工 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三类。 (2)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泰勒在考察生产规模较大和经济比较发达国家 的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和原因时,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起 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划分为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的一种 分类方法。
赫希曼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了一个不平衡增长
的模型,其中,“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
理论和“最有效次序”理论,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 具。
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
主要著作有《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等。 钱纳里发展了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学说,他的研究成果有 《产业关联经济学》、《发展计划研究》、《发展的模式》、《结 构变化与发展政策》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等。 邓宁出版《20世纪英国工业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其他关于工业经济 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如把经济活动分为制造业、建筑业、冶 炼业、运输业等。 (2)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原材料、功能相似投入物或活 动对象的相似性,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方法。相同原料:纺织工业、 化纤工业、钢铁、木材、卷烟等产业。相似原料: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 印刷业、冶金工业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电力、供水等;活动对象的 相似: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 (3)用途关联分类法: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商品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 个集合的分类方法。汽车制造业、造船业、制药业、软饮料业、橡胶轮胎业 等。 (4)方向关联分类法: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 类的方法。单向关联,双向关联、横向关联等。 (5))战略关联分类法:按照产业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对产业进行 分类的方法。如主导产业、先导产业、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等。
赤松要早在1935年就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
库兹涅茨在他1941年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就阐述 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
里昂惕夫早在1941年就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 析。他的《1919—1929年美国经济结构》一书是产业结构理论的 经典之作。
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条件》一书,总结出了劳动力 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规 律性。
本章思考题:
1. 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基本含义?
2. 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3. 产业结构理论的最新研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