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通俗理解
产业结构通俗理解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等因素。
通俗地说,产业结构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各个行业之间的“大盘子”。
这个“大盘子”里包括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所占比例也不同。
比如,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农业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比较高,而工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比较低;而在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工业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比较高,而农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比较低。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使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更加合理,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提高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总之,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
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相对比重和组成情况。
在现代经济学中,产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作为主题,通过分析和探讨产业结构的概念、特征、演变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征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相对比重和组成情况。
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的特征包括:第一,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第二,产业结构具有历史性和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结构具有关联性和相互依存性,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在产业结构演变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会发生改变,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新兴产业的崛起也对产业结构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节: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结构、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政策因素主要指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调控措施。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
第四节: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经济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不同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调整会影响资源配置、就业和收入分配等经济现象。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
第五节: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产业经济学:第八章 产业布局:区位与集聚
12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四)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 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 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
13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5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三、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特点是:各个中 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
16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20 2014-12-18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三、新经济地理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最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动态变化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及。 (一)区域增长收敛的动态变化
新经济地理学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解释,认为一 体化经济对区域经济活动和财富空间分布的影响将 取决于市场规模效应的相对大小、运输成本的降低 以及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强。
杜能确定了围绕一个城市市场出 现的6个同心环状的农业地带:
三林六 圃业个 农带农 作、业 带轮地 、作带 畜农分 牧业别 带带为 。、: 如谷自 右草由 图农农 作作 带带 、、 响经 农 影 方 农营 场 响 式 杜 业者 的 集 出 能 的本 自 约 发 之 收身 然 度 来 后 益的 情 的 研 , 和特 况 因 究 布 土征 、 素 农 林 地等 社 有 业 克 利, 会 农 区 曼 用集 经 场 位 从 方约 济 的 布 集 式度 发 交 局 约 。的 展 通 。 度 高水位他和 低平置认经 影和、为营
第八章 农业生产结构及优化线性规划
第八章农业生产结构及优化第一节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优化内容农业生产结构的状况,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因为农业生产结构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比例关系,也基本决定了农产品的供给结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还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平衡、农产品价格涨跌,以致影响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另外,农业生产结构还直接关系到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可见,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农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实质是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价值规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目标,实现政府行为与农户行为价值取向的统一。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没有固定的模式,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在不同的地区因资源禀赋、生产要素初始布局、政策倾向等条件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评价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它能否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适应市场需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一、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不同的产品品种之间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由于农业概念本身的多层次性,农业生产结构也可划分为若干层次:首先,在广义的农业层次上,农业包括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四大部门,因此,农业生产结构首先体现为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四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是农业生产结构中的一级结构。
一般地说,农业生产结构主要研究这一层次上的结构。
其次,农业各部门内部又可分为若干类别,如种植业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作物等,畜牧业可分为养畜业和养禽业等,因此,农业部门内部所包含的各个生产项目之间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就构成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二级结构,再次,各种作物或产品按照其种类和经济用途又可以继续细分为若干种类,如粮食作物可分为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可分为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依此类推。
区域经济学课件
一、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一)存在问题: • 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也仍占绝对优势 ; •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 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发 展比例关系也很不协调。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27
(二)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是: 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 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8
(5)结构性效益 结构性效益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 的最终标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归宿。 如果一个区域的经济效益好,并且这个较 好的经济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那 么这个产业结构就是合理的;相反,如果 一个区域的经济效益不好,而且这个较差 的经济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那么 这个产业结构就不合理。
“雁行形态说”与“产品循环论”: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参 加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本途径; “非平衡增长论”与“相关分析法”:进一步解决了如何 带动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机制问题。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25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是指从宏观上看,区域产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4
6.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
主要分析:在理论上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
区域资源结构的适应程度,分析区域产业 结构的高度化程度。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5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1.两个方面的含义: 量上讲: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 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 质上讲: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 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 企业。 二重结构: 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 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 相当大的断层。
产业经济学习题的答案第八章 优 化-精品
2020/1/3
第八章 优化
(四)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1.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 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 进的方向演进。
(二)产业结构的不协调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请简述产业结构效应。 (四)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五)主导产业的形成一般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六)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全国经济发展有什么联系?
(七)如何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水平?
(八)如何说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
2020/1/3
第八章 优化
2020/1/3
第八章 优化
地区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Sij值从0到1,系数越大,表明两地区产业结构越相似。 Sij为1表示两地产业结构完全趋同;Sij为0则表示两地产业结
构完全不趋同。
2020/1/3
第八章 优化
(二)产业结构的不协调表现在哪些方面?
要从产业间生产和技术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协调问题。 产业之间是否处于协调状态,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观察和分析: 1.看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 2.看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 3.看各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 4.可以从供给是否与需求相适应来判断产业之间是否处于协 调状态。
地区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 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 比例关系。地区产业结构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地区 三次产业结构、农轻重结构、原材料与加工工业结构、要素 密集型产业结构等。地区产业结构既是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 内容,又是国家总体产业结构的子系统。
产业结构_精品文档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的组成和组织方式。
它是指各个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会影响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方向。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
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经济起步阶段,经济结构往往以农业为基础,然后逐渐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变。
农业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农业的发展不仅涉及到粮食、蔬菜和水果的生产,还涉及到畜牧业、渔业等。
农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和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的比重通常会逐渐减少。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工业生产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
制造业通常是工业产值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大规模的生产和制造过程。
采矿业主要是指煤炭、石油、金属和矿石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
建筑业则涉及到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业包括金融、零售、餐饮、旅游、教育、医疗等各种服务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服务业的比重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中越来越大。
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总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通常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的改变、政府政策的调整等引起的。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同时,环保产业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许多国家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资源配置,提供支持和鼓励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产业结构基本概念
1 产业结构是什么产业结构这一概念是1930年最早提出的,用阐释在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关联。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以及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变动一般是指各产业比重的变化以及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度两个因素引起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会带来产值比重、就业情况、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指标的变化。
产业结构2 产业结构的划分为了较好满足特定需求,经济学家根据产业某种共同属性及研究目的将国民经济中不同的产业进行归类,目前学界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分类法:(1)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简单地将各产业部门分类为三大产业,是目前全球各国或地区最常使用的分类法,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应用于经济的统计研究。
该分类法最初是由费歇尔在出版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提出的,并根据社会生产和产品流通的发展顺序进行了划分。
经济学家柯林基于费歇尔的研究成果,将各产业部门分为三大产业,并详细阐述了三大产业的发展规律。
第一产业是指生产活动直接从大自然获得原料为主的产业部门,生产加工相对原始和简单;第二产业是指通过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将第一产业的产品生产加工成新产品的产业部门,相较而言,第二产业的生产加工较复杂;第三产业是以生产无形产品和服务为主的产业部门。
(2)资源密集分类法。
按照劳动力、资本、技术或知识等生产要素对最终总产出的重要性及贡献程度来划分,产业部门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指生产活动主要消耗大量劳动力资源的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畜牧业、食品加工、纺织业等;二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指生产活动主要消耗大量资本要素的产业,主要包括机器设备的生产制造、钢铁、石油化工等。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或较为落后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比重占绝对的优势。
三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指生产活动主要依赖于技术或知识的产业,如电子计算机、精密机床、通信和半导体、航空航天器、高级医疗器械等。
产业结构优化
产出部门增长之所以会发生减速趋势一般是由于以下原因 引起的:
1.技术进步速度缓慢。 2.增长较慢的产业对其增长的阻尼效应和增长较快的产业对
其竞争的压制。 3.随着产业增长,可利用的产业扩张资金的相对规模下降。 4.受到新兴国家相同产业的竞争性影响。
第八章 优 化
既然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都与创新相联系,表现 出扩张与收缩的规律性,那么一个国家的各个产业部 门就可以依据其距离创新起源的远近来确定各自不同 的相对地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产 业结构的变动是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实现的。
第八章 优 化
(二)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所谓创新,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是指引入一种新的生 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具体表现为三 个方面:创造出新的商品和服务;在既定的劳动力和 资金的情况下,提高原有商品和服务的产出数量;具 有一种扩散效应的功能,这种扩散效应能促进经济的 快速发展。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 间接的。
第五阶段
信息产业
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生物工程、宇航工业等新兴 产业,以及第四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
第八章 优 化
上述主导产业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说明,在经济发 展的历史长河中,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主导产业及其 群体不断更替、转换的一个历史演进过程,是一个产 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主体需要的满足和主体发展中不同阶段 的不可逾越性,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技术的不同阶 段之间的不可间断性,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和确 定主导产业及其群体进行主导产业及主导产业群的建 设时,一方面必须循序渐进,另一方面也可以兼收并 蓄。
纺织工业、冶炼工业、采煤工业、早期制造业和交通运 输业
《产业结构》课件 (2)
全球第二产业的规模和发展程度不同,但它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就业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 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之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发展趋势及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发展,第二产业正经历深刻的变革和升级。未来,中国第二 产业将从产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效益增长型转型升级,从生产制造型向研发创新型发展。
第一部分:第一产业
定义及其特征
第一产业是指生产和提供自然 资源和初级产品的经济部门, 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和采矿 业等。第一产业的特点是生产 基础薄弱、劳动密集度高、资 本密集度低、技术水平较低。
全球和中国的地位
全球第一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 占比重已经较小,但对发展中 国家和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中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 中所占比重较高,是中国农村 和农民的重要来源。
未来产业结构的发 展方向和对策
未来产业结构应加快优化升 级,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 现代金融、绿色低碳、现代 服务业等。应制定科技创新、 人才引进、产业集聚等一系 列政策,推进产业结构战略 性升级。
参考文献
1.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 2.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3.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机制及对策》
发展趋势及影响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 的加快推进,第一产业的比重 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 它在资源保护、环保、生态文 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未 来,第一产业的发展将呈现多 元化、特色化、可持续化等趋 势。
第二部分:第二产业
定义及其特征
第二产业是指利用第一产业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和制造各种工业品和商品的生产部门,包括工 业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较高,市 场需求波动较大。
第八章 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二)趋向没落的传统手工行业
▪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手工行业 不断受到排挤,逐渐趋向没落。
▪ 比如,铁制品在中国一直是手工生产,在国 内销售甚好并有出口。19世纪60年代以后, 洋铁代替土铁日益增多。外国商人运来的多 是旧铁、铁条、铁片,品质不及中国土铁, 但洋铁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易于加工,逐 渐排挤了土铁。与之相关联的许多铁器制造 业,像制钉、制针业等逐渐衰落。
(一)近代工矿业的产生
▪ 2.洋务运动中的官办近代工矿业 ▪ 洋务运动内容十分庞杂,其涉及与近
代工业有关的军事和经济方面,主要 是以购买西方新式设备,制造武器、 船舶,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发端,进 而发展到近代民用工业的初步建立, 使工业化得以向各部门扩展。
轮船招商局
招商局集团总部
汉阳铁厂
开平煤矿
(三)新型的手工业
▪ 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两类新手工业。 一类是原来国内没有而由国外引进的, 但因市场尚狭小,改用手工生产,如针 织、火柴、制皂、搪瓷、电器、电池、 胶轮人力车、西药、化妆品等;另一类 是因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满足出口需 要而形成的,如出口地毯、出口裘皮、 制蛋、肠衣、肠衣、猪鬃、花边、抽纱、 草帽及草帽缏、发网等。
▪ 1.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
▪ 据估计,甲午战争前,制造业中外国资 本为2791.4万元,占全部工业资本的 62.57%,而中国资本为1669.6万元,占 37.42%,外国资本在我国近代工矿业中 明显处于垄断和支配地位。
▪ 从宏观上来看,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不大, 1887年时,工业和服务业占整个国民收入的 比重为30%,到1936年时,上升到36%;农 业1887年时为70%,1936年时为64%,从产 业结构看,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里昂惕夫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 的研究。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和《投入产出经济学》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在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方面出版了《现代经济增长》、 《各国经济增长》等重要论著。 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 经济发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 型——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 一书,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
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从微观经济理论的 成熟到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 这一演进过程。
第六章 理论发展
以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其经济分析侧重于个量分析。个量分析继亚当· 斯密之后, 经马歇尔、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将“看不见的手”如何
第三篇
产业结构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理论发展 关 联 优 化 布 局
第六章 理论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其规律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业结构的涵义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
自动调节市场均衡、优化资源配臵的过程进行了理论抽
象,形成了资产阶级正统的价格理论——微观经济理论。 其重要结论是,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能自行调节资源
的最佳配臵,不需要任何外来干预。
第六章 理论发展
1929 年爆发的世界性大危机、 大失业使自由主义价格理论发 生了严重危机,市场失效了, “看不见的手”不灵了。正是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凯恩斯 的国民收入理论。凯恩斯及其 追随者,将经济分析投向国民 经济宏观层次,即总量分析, 诞生了以国民经济有关总量的 变化及其规律为分析对象的宏 观经济理论。
产业结构概述PPT演示文稿
4、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罗斯托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 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 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 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这种扩大 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 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 效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 理论。
•32
➢回顾效应:指主导部门对某些供给生产资料部门 的影响; ➢旁侧效应:指主导部门对所在地区的影响; ➢前向效应:指主导部门对新工艺、新技术、新原 料、新能源出现的诱导作用。 罗斯托经济增长六个阶段:第一,传统社会阶段; 第二,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第三,起飞阶段; 第四,成熟阶段;第五,高额消费阶段;第六,追 求生活质量阶段
•24
4、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制度、政策、发展战略这类人为因素,作为市场 主体行为结果的客观运动,与其他生产要素在某些 方面,尤其在实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有一定 的相似性。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行为主体都是追 求收益最大化的。例,日本的制度变迁。
•25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产业结构的变动总是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随 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 单向复杂转化,这两个方面的不断变化推动产业结构 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只有正确的把握产业结构变迁的 规律,才能科学的制定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14
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的总产出中占较大份额 的产业。
基础产业: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 供基本条件的产业。
第八章 不同产业结构下的竞争战略
新兴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 分散型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 成熟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 衰退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 全球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
8.1新兴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
新兴行业的概念与特征 新兴行业的竞争战略设计重点考虑的问
题
一、新兴行业的概念
四、战略误区分析
寻求支配地位 缺乏战略约束力 过渡集中化 假设竞争者具有同样的目标和管理费用
五设施 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 产品类型专门化 进行差别化 集中于某一地区
针对部分顾客进行专业化经营 低成本战略 针对部分顾客进行专业化经营 集中为特定的地区市场提供特别服务 适当的一体化
建立市场地位 为了短期利润轻易地放弃市场份额 对价格竞争的不满情绪及不合理反应
(我们将不在价格上进行竞争)
过分强调创造性的、新的产品而不去改 进并积极地销售现有产品
把坚持更高质量作为不去对付竞争对手 的肆意定价和营销行为的一种借口
可能出现的生产能力过剩
四、适用战略设计
审视现行的企业战略 注意调整产品结构使产品组合合理化 重视创新 注重降低成本 扩大现有客户的购买范围,提高现有顾
四、适用战略设计
宽系列的全球竞争 全球目标集中 国家性目标集中 保护下的局部—藕市场
新兴行业(new industries)是指通过某些 因素形成的或重新形成的行业,这些因 素包括技术创新、相对成本关系的变化、 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或者其他社会和 经济方面的变化,或其他经济及社会方 面的变化致使某种新产品或某项新服务 得以提高到一个潜在的可行的营业机会 的水平。
二、新兴行业的特征
客的购买量
产业结构分析课件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促进就业和民生改善
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产业协调发展
提高产业附加值
增强国际竞争力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01
02
03
04
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
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手段,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扩大市场份额。
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政策引导
促进创新驱动
优化资源配置
深化改革开放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0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促进经济增长。
02
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个产业的兴旺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01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部分传统产业会逐渐衰退,导致相关从业人员减少;而新兴产业的崛起则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按照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类型。
按照生产活动性质分类法,将产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等类型。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经济全球化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会催生新的产业和业态。
产业结构
国际
欧盟
韩国
欧盟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上一直缺乏足够的进取姿态,影响力强大的利益游说机构使欧盟在部分问题 上的决策走向保守化。欧盟成员国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境遇各有不同,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不仅在经济产 业结构调整上反应迅速,并凭借强大的产业实力保持了融资优势。不过,这种效应对欧盟与欧元区较小的国家实 行产业调整呈现出抑制作用,导致区域内发展差距拉大。
主要任务
பைடு நூலகம்
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 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建立以企 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 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
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都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影响,特别是技术革命,往往导致一些新的产业部 门的诞生。按照一般的划分,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机器工业代替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厂 手工业,促进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生产力发生了质的突破。纺织工业的兴起、运输业的跃 进(轮船和火车)、钢铁和机械工业的崛起都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在农业方面,人们开始用蒸汽泵大量地 灌溉农田,并用它来推动石磨加工农产品,农业生产机械化开始起步。人类的能源结构从以木材为主的转向以煤 炭为主,工业动力由以人力、水力、风力为主演进到以蒸汽动力为主。
产业结构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每个产业部门都是因为社会分工而出现的为满足某类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生产和服务活动企业的集合体.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深化,总会有新产业问世,旧产业的淘汰.
产业结构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的相互关系和数量比例.产业结构体现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工业部门给农业部门提供工具,农业部门给工业提供粮食.另一方面是产业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比如机械部门生产若干机床,需要电力部门提供多少电,钢铁部门提供多少钢材...等等.
人们在研究产业结构时,需要对产业结构实行分类,往往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而采用不同的标准,常见的有三次产业的划分,也就是将国民经济中的产业部门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这是根据这些产业部门出现的顺序实行的产业划分.还有的根据生产中所需的不同生产要素的集约水准,将产业划分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或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一国经济中,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哪种产业起主导作用,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片 面性,这两种理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资源稀缺和 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平衡增长理论更容易得到政府的 重视,因为该理论更符合实际国情;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 的程度的阶段,有了较牢固的工业化基础,资本的积累也 较为丰富时,平衡增长理论就更多地被应用,以使国民经 济能够得到长期、稳定和协调地发展。
指工业后发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在一些产 业(一般是制造业)领域采取鼓励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 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政策,以支持和扶持本国相应产 业发展的模式。
例: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四小龙”中的中国台湾和韩国
2、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外向型发展战略)
一般指工业后发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经济的增长,支 持和鼓励国内产业,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进行发展的 模式。也就是说,把经济活动的重心由以本国试产场为主 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集中力量扩大出口。
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 对比重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在上升的速度 上却与工业部门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 重。
2、比较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和劳动 力相对比重之比
某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的国民收入 的相对比重/该产业的劳动力的相对比重×100%。
第八章产业结构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一、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定理:在《政治算术》(1691)中提出,由于不 同产业收入水平不同,劳动力先后由农业转向工业,而后 再由工业转向商业。
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 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 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发达国家)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 又称产品循环说 具体分为4个阶段:
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 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 进口 开发更新的产品
(三)同时开发发展模式
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常用的 一种战略
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和出口导向模式
1、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内向型发展战略)
二、雁行发展模式、产品循环发 展模式和 同时开发发展模式
(一)雁行形态发展模式 进口→国内生产→出口
导入期 进口替代期 出口期
雁行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 Nhomakorabea中, 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
以日本为例,从1956年起,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更新陈旧设备,建立了钢铁、电力、造船、石油化工、汽 车、家电等一大批新型企业(“导入期”)。随后随着市 场需求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相应的产业逐渐形成(“进口 替代期”)。最终不但本国市场上赢得市场,也实现了产 品的出口(“出口期”)。
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示意图
(2)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主要思想:由于资金短缺等 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产业部门同时进 行投资,而应当选择合适的重点产业进行投资,然后通过 关联效应和诱发性投资等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最 后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三)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份额逐渐上升,农 业份额下降,而按不变价计算的服务业则呈缓慢上升; 在劳动就业结构中,农业所占份额下降,工业所占份 额变动缓慢,而第三产业将吸收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 大量劳动力。
三、工业化进程
概念:发展制造业 特征:机械化、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 作用:产值结构、需求结构、投入结构和外贸结构 (一)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和产业结构变化
5个阶段:(三次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前工业化时期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后工业化阶段
(二)主导产业的转换与产业结构调整
1、农业 2、轻纺工业 3、原料和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 4、低度加工组装重化工业 5、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 6、第三产业 7、信息产业
(三)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结构演变规律
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 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相对差异所造成的。
以上内容常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二)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和经济服务化
1、又称库兹涅茨法则:
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 动力结构方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 的,但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 动力的相对比重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
1、重工业化 霍夫曼定律
2、高加工度化 3、技术密集化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模式
一、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模式
1、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的概念与优越点
(1)均衡增长理论的基本主张:发展中国家为了摆 脱贫困,应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 投资,以各个产业的平衡增长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国民 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