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倘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心灵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倘佯摘要: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双重功能,结合其学科特点,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大量的意境优美、辞藻华贵的古诗文名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应着意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析,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引导,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健康美好的世界观。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词;世界观,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64-02

中学语文课自增加了《语文读本》辅助教学以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但作为汉语言文化的精粹,古典诗词的选读内容却有些欠缺,是以除了课本及读本上选编的一些诗词外,教师还应该自主地为学生另外选择一些来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充分地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让幼小的心灵得以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尽情地倘佯。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文论里恐怕就很难找到一个能与它相当的概念和术语。其实在大国学家王国维先生提倡意境说之前,早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了,并对诗歌的意境作过详细的论述。《诗格》中就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艳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手心,营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

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所言甚是!

但在众多说法之中,惟王国维先生的阐述最为生动和形象。其《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所说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也可借以说明诗歌构思的过程。构思的初始阶段,诗人运用艺术的联想与想象,上下求索,追求意与境的交融,好比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当意境初步形成立后,继续挖掘开辟,熔铸锻炼,这是构思过程中最艰苦的一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恰好形容此中的苦况。当意境的深化与开拓达到一定程度,眼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此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沉浸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并具体体会其精髓与美感。诗歌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其美总是蕴藏在一定的形象之中,离开具体形象而超然于物外的美是不存在的。如中学课本上所选录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读此诗歌,定会情思飘逸,浮想联翩,各种意象纷至沓来,仿佛身临其境,自我与孤独的思乡游子融为一体。这种体验无疑是美妙的。教师应该正确地用诗歌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情境以调动起学生各种审美感,引发学生丰富的、深远的审美想

象和联想,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创造出美的意象,不断完善审美的心理,发展审美能力。

因为意境中有诗人主观的成分,所以好诗的意境总是个性化的。诗人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角度,独特的情趣和性格,会构成意境的个性。陶渊明笔下的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以致一提起陶就想起菊,一提起菊就想起陶,陶和菊已融为了一体。周敦颐爱莲,故有”士中君子”之称;宋张先写”影”颇多,获”张三影”美誉,林和靖因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与梅花结缘,有”梅妻鹤子”之高风。李白笔下的月,陆游笔下的梅,也莫不如此。李白说:”山街好月来”,”举杯邀明月”,”欲上青天揽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且就洞庭赊月色”。道尽了各种情调的月,可见他与月的关系多么地密切!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不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写照吗?陆游也是一位咏梅高手,一生写了许多咏梅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可看作他自身的孤傲情操的描述。”闻道梅花拆晓风,雪堆通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海花一放翁。”则体现了他的浪漫与纯洁。袁子才说:”陶诗甘,杜诗苦,李诗浪漫,苏诗灵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些著名诗人的一些诗作,和学生一起研讨他们的个性特点。

古人在语言的锤炼上有炼字、炼句、炼意之说。所谓炼意,就是意境的深化与开拓。而炼字、炼句又何尝不是在炼意?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袁子才的”一诗千改始心安”,卢延让的”吟安一

句话,捻断数径须”,欧阳修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可看这些集大成者,他们在锤炼字句的过程中,也无不是在追求一种完美意境的锤炼。作为教师,我们在领读、讲解这些诗作的时候,在走进古人所描绘的美丽情景的同时,也应该适时地启发学生,让他们认真学习古人做学问的严肃态度。除此之外,对于生理和心理特点都逐渐萌动的初中生来说,汉语言文学宝库中所蕴藏的大量的爱情诗篇对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都有极大的帮助。爱情应该神圣的,它是人类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它超越金钱、权势、地位等一切世俗的东西。

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经典诗词篇目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苏轼与王弗感情深重,爱得多么纯粹、爱得多么自然,一句”不思量,自难忘”,道尽了不随时空变化、伴随作者生命始终的纯洁的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道尽了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让人懂得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才是正确的恋爱观、这才是高尚的精神境界。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青少年学生能够接受正确的情感教育,就可能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培养出美好的爱情道德,从而顺利度过青春期,步入人生的下一站。我们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在肩负知识传递与审美能力培养功能的同时,其实还

应具有爱情启蒙与引导功能。

读诗使人灵秀!古人所创造的意境是那么的丰富生动,中学生的心田也是那么地明净和单纯。针对这些特点,及时地为他们补充一些鲜活的营养,不但能够增强其学识修养,而且还能够有助于其完美人格的塑造。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不但肩负着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传递,同时还具备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功能。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点,应该引起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那些辞藻隽永、意境优美、情趣高尚的古诗文内容向学生普及传授,让学生年轻的灵魂在这种美丽意境中徜徉、熏陶,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9 王国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