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XiXi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是色原烷的衍生物,其

特点是具有C

6—C

3

—C

6

的基本骨架,并可根据中间吡喃环的不同氧化水平和两侧

A、B环上连接的各种取代基,而分为不同的黄酮类型,属于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分为10多个类别:黄酮、黄烷醇、异黄酮、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噢弄、黄烷酮、花色素、查耳酮、色原酮等,现已发现约4 00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果实、根、皮中,实验证明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包括抗病毒、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等),因此对该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天然药物,在医药、食品等领域均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1. 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作用

1.1 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自由基被认为与炎症、自身免疫病、肿瘤、衰老等疾病的成因有直接关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有人研究了从4种大麦麦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得出随着黄酮浓度的增加,清除率呈上升趋势的结论。还有用化学荧光法对不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测定,确定了它们的强抗氧化性。

1.2 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

在心脏功能调节方面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体现在抗心律失常和改善冠脉循环方面。在血管功能的调节方面,芦丁能协同增效维生素C一起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维持毛细血管稳定性。在调节血脂

血压方面,山楂黄酮、大豆异黄酮等能降低高脂血症人群中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并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黄酮类化合物降低血压主要表现在促进一氧化氮(NO)的生成和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凋亡的双向调节作用上。在抗血栓方面,黄酮类化合物能改善血液流变性,以及对内皮细胞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黄酮类化合物在调节心血管作用方面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是分不开的。

1.3 抗癌、防癌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抗癌、防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抗自由基作用、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致癌因子、抑制血管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而实现。由于生物类黄酮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它能有效地阻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破坏。田爽等对染料木黄酮在人卵巢癌细胞系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1.4 抗炎免疫及抗衰老作用

生物类黄酮具有抗炎作用,抗炎机制可能在于其抑制了前列腺素(PG)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脂氧化酶(LOX)。在抗衰老方面,孟宪丽等对淫羊藿总黄酮对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证实淫羊藿总黄酮能提高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整体功能从而抗衰老。

1.5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降血糖作用、激素样作用和对骨组织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促进胰岛B细胞的恢复,降低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改善糖耐量,调节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同时它还能够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因此可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许多黄酮类物质因结构与己烯雌酚相似而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它与甾类激素一样具有兴奋和抑制双重效应,能提高甲状腺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使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的作用加强。

生物类黄酮还具有吸收紫外辐射、止咳、祛痰、泻下、解痉、提高记忆力、抗过敏、活血化瘀、利胆及肝脏保护作用等。

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提取物的性质、提取成本、工艺设备等条件来选择最适合的提取工艺,提高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增大原料的利用效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立起来的,大大提高了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和纯度。

2.1 超滤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量多在1kDa以下,而多糖、蛋白质等其分子量多在50kDa以上,使用超滤法能除去这些杂质。提高药液澄清度和有效成分含量,而且在分析过程中无相变,有效成分理化性能稳定,结果重复性好,准确性高。

2.2 酶解法

在黄酮提取过程中,通过加入适当的酶发生转糖反应和酶解反应而使产品类黄酮得率和含量大大提高。对于一些黄酮类物质被细胞壁包围不易提取的原料可以采用酶法提取。孟志芬等用酶法提取香椿叶中黄酮,总黄酮得率大大提高,且避免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这给后续的提纯工艺带来了很大方便。

2.3 大孔树脂吸附法

吸附树脂稳定性高,不受无机物存在的影响,再生简便,解吸条件温和,使用周期长,节省费用。薛淑萍等选用 D-101大孔吸附树脂有效地从桑叶提取液中富集分离黄酮类有效成分,得到总黄酮的含量接近40%。桑叶里含的其他物质多,而大孔树脂吸附法为桑叶黄酮提取工艺的有效手段。

2.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适于食品药品。李国章等用超萃取技术提取桑椹籽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每 100g萃取物含总黄酮类化临界CO

2

合物为67.63mg。岳红等确定了用该法测定柿叶黄酮,可使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萃取率达到19.2%。

2.5 超声波法

该方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它能大大缩短提取时间,一般不超过1h,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出率原料的利用率。阳文斌等用超声波法提取了花生壳总黄酮,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5937mg/ml,回收率为101.1%,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杨喜花等还研究了超声循环方法提取沙棘叶的总黄酮,超声循环技术是在料液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施加超声波,这种改进方法的提取效果远高于普通超声法。

2.6 微波场提取法

该技术用于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时具有选择性高,提取时间短,后处理方便,对环境安全无害等优点。吴雪辉等采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板栗花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率高达71.9%。

3.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3.1 硅胶柱层析

杨爱梅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匹菊属藏药川西小黄菊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的结构。结果从川西小黄菊的95%乙醇提取物中获得7个黄酮类的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洋芹素(I)、芫花素(Ⅱ)、木犀草素(Ⅲ)、苜蓿素(Ⅳ)、4’-甲氧基-苜蓿素(V)、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Ⅵ)、苜蓿素-4’-0-(β-愈创木基甘油基)-7-0-β-D-葡萄糖苷(Ⅶ)结论化合物I—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大量黄酮类成分很可能为川西小黄菊的主要活性成分。

3.2 高效液柄色谱法(HPLC)法

宋春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 YWG—C

色谱柱上以50%甲醇0.1%

18

磷酸溶液为流动相分离测定了三白草中槲皮素和芦丁的含量,流动相的流速为lml/min,检测波长370nm。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和1.2%为99%和106%。HPLC法简便,快速、可靠。

3.3 薄层色谱法

韩明以10%的甲酸调酸、含水量为7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以芦丁为对照样,利用聚酰胺薄膜层析色谱法使青梅黄酮化合物完全分离,分离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组分分离得到5个斑点,氯仿组分分离得到4个斑点,石油醚组分和环己烷组分各分离得到1个斑点,与用正丁醇-乙酸-水为展开剂的常规层析方法相比,微乳薄膜层析法的检测灵敏度更高,分离效果更好。

4. 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分析方法

目前在定性或定量研究黄酮类化合物中应用最广的分析测定方法是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率高、分辨能力强、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更加方便、快捷的分析黄酮化合物的新技术及新方法。

4.1 平面色谱法

包括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熊子仙用纸层析将单穗桤叶树与云南桤叶树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