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论文: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激励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论文: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激励研究

摘要:本文依据激励贯穿于非营利组织管理流程始终的这一特性,从非营利组织项目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对志愿者激励措施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实现志愿活动长期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

一、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者的含义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是介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构成一般有三种:董事会、专职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其中,志愿者(volunteer)是志愿精神的实践者,指那些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

二、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激励

1、志愿者激励的必要性。志愿者的活动不仅利于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精神价值,还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经济价值。可见,如何通过激励这一“最伟大的管理原理”来调动和发掘志愿者的内在潜力,让其最充分发挥技术和才能,保持志愿工作的有效性,防止志愿者流失,从而

出色完成组织的目标并帮助志愿者获得自我发展是非营利组织的长期目标。

2、激励志愿者的方法。胡蓉(2008)认为对志愿者进行激励时应采取外在性和内在性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孙金旭(2006)论述了对志愿者的激励包括短期内较明显的物质激励和有长期效果的精神激励。尚潇宜(2009)提出了对志愿者的激励来自四个方面:组织的、志愿者之间、志愿者服务对象或社会及志愿者的自我激励。

三、激励志愿者的具体措施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按照先后顺序要完成的环节分别是:志愿者的规划、招募与甄选、培训、配置与协调、遣散,其中激励、督导与评估管理职能则要贯穿这一阶段的始终。本文将依据志愿者管理中激励措施贯穿于项目始终这一特性,结合已有研究将从非营利组织内部、社会、志愿者之间、自我激励四个方面按照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结束三阶段对志愿者的激励进行分析。

1、项目准备阶段的激励。非营利组织在项目实施前要扩大志愿活动的宣传,来吸引较多的志愿者参与,志愿者互相的接触可培养增加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可采纳和听取志愿者的意愿针对性地进行,以便在提高专业服务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开发志愿者的潜能。

另可邀请有某方面特长的志愿者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这样不仅使志愿者获得知识、参与服务,同时志愿者也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在项目的准备阶段要确保对志愿者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各种保险和紧急情况的培训等,这是组织内部对志愿者有效激励的基本保证。此外,公平的奖惩机制、人性化的请假制度也不可或缺。我国还可以推广天津首创的志愿回报机制,建立储蓄爱心的“时间银行”,将志愿者行为存入“爱心存折”,激励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全身心的投入。

2、项目实施阶段的激励。志愿活动的进行即项目的实施,是志愿者精神最直接的体现阶段。在项目实施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和艰苦会让某些志愿者低迷或退缩,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在这期间应对志愿者进行真诚的感谢和鼓励,譬如给予会心的微笑、拍拍肩膀等简单友好的方式,组织也可邀请志愿者参加问题解决和商讨,给志愿者赋予较大的责任,提供优秀的志愿者管理职位,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志愿者获得认可。在活动较长的项目过程中组织可以发徽章、心愿带、心愿章等,并帮助志愿者度过有意义的生日或特别节日等。除此之外,志愿活动中志愿者之间的互相肯定和关心以及媒体的关注和正面宣传也是促进志愿精神闪耀的动力。

3、项目结束阶段的激励。志愿活动结束后,非营利组

织应颁发服务证书,可发放活动集体照、衣服、帽子等有意义的纪念品,并可开展些集体娱乐活动,如野餐、宴会、郊游、节日庆祝等,让志愿者之间能够在志愿活动之外更好地交流,感受志愿者团队的快乐。而且,志愿者进行服务活动工作最想得到的是服务对象的认可,非营利组织可以邀请服务对象代表参加集体活动对志愿者进行肯定和互动,将志愿者的行为存入到“爱心存折”,并授予表现突出志愿者优秀志愿者、公益之星等荣誉。政府应该协助非营利组织给志愿者政策上的优惠或某些便利,来激励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对于优秀的志愿者可放宽志愿升学、就业政策等。当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自我提升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时,为其持久地参与到非营利组织志愿活动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激励具体方式还有很多,但只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组织内部、社会、志愿者之间、自我激励四方面进行,并贯穿到项目的始终,定会有效地促进志愿者广泛地、持久地加入非营利组织,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view/7226.htm

[3]胡蓉.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研究——以春辉行动为例[d].贵州大学,2008

[4]孙金旭.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d].山东大学,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