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感冒)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和治疗内科疾病。
下面将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疾病。
一、感冒(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感冒是人们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
中医内科治疗感冒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辨证论治。
风寒感冒以头痛、鼻塞、恶寒等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宜以辛温解表、散寒宣肺的中药为主。
而风热感冒多表现为嗓子疼、咳嗽、咽干等症状,治疗上则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中药为主。
二、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征是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支气管炎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差异,辨别湿热、寒湿等不同证型,并针对性地选用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连解毒汤、石菖蒲汤等。
三、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中医内科治疗胃炎注重调理脾胃、消除病因。
常用的中药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可起到健脾胃、消食生津的作用。
四、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消化不良强调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
常用的中药有香砂养胃汤、半夏泻心汤等,有助于舒缓脾胃不适症状。
五、痛风痛风是由尿酸盐沉积引起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剧痛等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痛风注重辨证施治,可选择逍遥散、桂枝茯苓丸等中药进行治疗,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疏通经络。
六、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易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
中医内科治疗高血压重视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中药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药有天麻钩藤饮、七叶扁豆汤等,能够平肝息风、降血压。
七、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脏血管疾病,症状包括胸闷、胸痛等。
中医内科治疗冠心病注重辨证论治,可选用活血化瘀、通络开脉的中药进行治疗,如三七伸脉丸、桃红四物汤等。
八、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表现为高血糖、多饮多尿等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糖尿病强调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选择健脾养阴、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逍遥散、五味子丸等。
中医常见病证
中医常见病证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对于各种常见病证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感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病证之一。
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风邪引起,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等症状。
治疗时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等。
风热感冒则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等,治疗宜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是常用的方剂。
此外,还有暑湿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等不同类型,需要根据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咳嗽也是常见的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中医认为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分。
外感咳嗽多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所致,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
内伤咳嗽则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如痰湿蕴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其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往往是虚实夹杂。
治疗咳嗽,需要根据病因和具体症状进行调理,如疏风散寒、清热润燥、化痰止咳、滋阴润肺等。
胃脘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痛,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因素引起。
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常伴有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中医将胃脘痛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等不同证型。
治疗时需根据具体证型,采用散寒止痛、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清热和胃、活血化瘀、养阴益胃、温中健脾等方法。
泄泻,也就是拉肚子,常见的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
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
中医将泄泻分为寒湿泄泻、湿热泄泻、伤食泄泻、肝郁泄泻、脾胃虚弱泄泻、肾阳虚衰泄泻等类型。
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芳香化湿、清热利湿、消食导滞、抑肝扶脾、健脾益气、温肾健脾等方法。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内科常见病包括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痛、腹泻)、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肝胆胰疾病(如肝炎、胆结石)、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核心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脉象等身体特征,判断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进而确定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中药方剂,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脏腑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方案:1.感冒:属于外感病,常见证型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
针对不同的证型,可以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三黄片等中药进行治疗。
2.腹泻:常见证型有寒湿腹泻、湿热腹泻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祛寒、燥湿、清热、化湿。
常用药物包括草果、鸦胆子、竹茹等。
3.高血压:常见证型有肝阳上亢、痰湿阻络、气滞血瘀等。
治疗方法包括降肝阳、祛痰湿、活血化瘀等。
常用药物有天麻、丹参、益母草等。
4.中风:中医认为中风多由气虚、痰瘀、湿热等因素引起。
治疗方法包括扶正固脱、化痰祛瘀、清热解毒等。
常用药物有人参、三七、川楝子等。
5.糖尿病:常见证型有气阴两亏、痰瘀阻络、湿热蕴结等。
治疗方法包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清热利湿等。
常用药物有黄芪、玄参、黄柏等。
这仅仅是一些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的基本介绍,实际治疗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另外,中医治疗常强调养生方面的调理,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养心养肺等,以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感冒中医门诊病例
主诉:恶寒,头疼,流涕,咳嗽现病史:体温37.5度,恶寒重,头痛,身痛,时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证方药:荆防败毒散组方:荆芥5g,防风5g,柴胡:4g,前胡4g,枳壳3g,羌活4g,独活4g,茯苓4g,甘草2g,川芎4g。
X3剂加减:若表寒重,头身痛,憎寒发热,无汗,配以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
病例2主诉:身热较著,微恶风,咳嗽,痰黏或黄,咽痛现病史:37.2度,身热,微恶风,咳嗽,痰粘黄,咽喉肿痛,流黄浊涕,舌苔薄白微黄,舍边尖红,脉浮数。
中医诊断:风热犯表证(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名:银翘散加减组方:金银花8g,连翘8g,荆芥6g,薄荷5g,牛蒡子6g,竹叶6g,甘草3g,豆豉6g,桔梗6g,芦根8g,黄栀子6g X3剂贴敷方:金银花0.5g,连翘0.5g,黄芩0.5g,湿贴大椎穴,膻中穴 X3天医嘱:日一剂,水煎至120ml,分早晚温服,贴敷每天更换1次主诉:胸闷,头昏胀痛,腹胀等症状已有2天现病史:患者胸闷,头昏胀痛,腹胀,便溏,2天前自行到药店买药无效,现在我所查体,体温正常,身热,微恶风,肢体酸痛或疼痛,头昏胀痛,咳嗽痰粘,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溏,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中医诊断:感冒,暑湿伤表证治法:清署祛湿解表方名:新加香薷饮加减组方:香薷8g,金银花10g,连翘10g,厚朴8g,扁豆花10g,荷叶10g,芦根12g X3剂贴敷方:藿香0.5g,佩兰0.5g,黄芩0.5g 湿贴大椎穴,神阙穴 8h X3天医嘱:日一剂,水煎至300ml,分早晚温服,贴敷日更换1次随访:8月11日复诊,症状已消失,次方已服完,无需加服巩固病例4主诉:感冒数日,气短乏力,恶寒现病史:恶寒较甚,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嗽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中医诊断: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方剂:参苏饮加减组方:党参10g,甘草6g,茯苓10g,紫苏叶10g,荆芥8g,防风8g,前胡10g,半夏8g,陈皮8g,枳壳8g,加生姜1片,大枣1枚 X3剂贴敷方:党参0.5g,紫苏0.5g,半夏0.5g,湿贴膻中穴,神阙穴 3天病例5主诉:身热,表风,口干,心烦,已输液3天现病史:患者感冒已有3-4天,现来我所就诊,查体:体温正常,但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阴虚感冒治法:滋阴解表方剂:加减葳蕤汤化裁组方:玉竹9g,甘草:3g 大枣:2枚,淡豆豉:12g,薄荷:6g,葱白:6g,桔梗:6g,白薇:4g医嘱:日一剂,水煎服至200ml,分早晚温服。
中医常见病证
中医常见病证一、感冒1. 证候特点:感冒是寒邪或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一类常见病证。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流涕、咳嗽等。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不同类型。
2. 饮食调理:感冒时,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
可以适量增加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类、猕猴桃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治疗感冒包括银翘散、板蓝根等。
具体用药应根据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二、消化不良1. 证候特点:消化不良是饮食不规律、脾胃功能减弱等因素导致的常见病证。
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
中医将消化不良分为湿阻脾胃、痰湿积滞等不同类型。
2. 饮食调理:消化不良时,宜少食多餐,以减轻胃肠负担。
可以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汤、粥类等。
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治疗消化不良包括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具体用药应根据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三、失眠1. 证候特点:失眠是心悸不宁、思虑过多等因素导致的常见病证。
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等。
中医将失眠分为心血不足、肝火旺盛等不同类型。
2. 饮食调理:失眠时,宜避免过度兴奋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可以适量食用具有安神助眠效果的食物,如柠檬、香蕉等。
3.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治疗失眠包括合剂安宁颗粒、安神补脑片等。
具体用药应根据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四、高血压1. 证候特点: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证。
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悸等。
中医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不同类型。
2. 饮食调理:高血压时,宜限制盐的摄入,控制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
建议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西红柿、香蕉等,有助于降血压。
3.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治疗高血压包括天王补心丸、降压片等。
具体用药应根据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中医常见病证的治疗分为饮食调理和中药治疗两个方面。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和采用适当的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常见病证的症状,提高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中医内科外感病证~感冒
中医内科外感病证~感冒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
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
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
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
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早在《内经》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汉《伤寒论》已经论述了寒邪所致感冒的证治,所列桂枝汤、麻黄汤为感冒风寒轻重两类证候的治疗作了示范。
隋《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指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人于肺也。
……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有青黄脓涕”,已经认识到风热病邪可引起感冒并较准确地描述其临床证候。
《诸病源候论》所指的“时气病”之类,应包含有“时行感冒”。
至于感冒之病名,则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
元《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明《万病回春·伤寒附伤风》说:“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
清代不少医家已认识到本病与感受时行病毒有关,《类证治裁·伤风》就有“时行感冒”之名。
《证治汇补·伤风》等对虚人感冒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感冒
中医内科学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发烧等。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感冒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
1. 感冒的中医理论感冒在中医学中属于“风寒”、“风热”等病症范畴。
根据中医理论,感冒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邪气失衡有关。
正气不足时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导致感冒的发生。
因此,中医内科学的治疗重点不仅是对症状进行缓解,更加注重调节人体的防御能力,增强正气,抵抗外邪。
2. 中医内科学的感冒诊断中医内科学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在诊断感冒时,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搏、面色等指标,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等特点,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同时,医生还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了解感冒的具体表现,以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中医内科学的感冒治疗方法中医内科学治疗感冒常常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具有解表、散寒、清热、宣肺、润燥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调配药方,增强治疗效果。
4. 中医内科学的感冒预防措施中医内科学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在预防感冒方面,中医强调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合理饮食,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此外,中医认为寒邪容易从脚部入侵,因此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保护好脚部,避免受寒。
5. 中医内科学与西医治疗的结合中医内科学与西医治疗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结合,互补优势的治疗方法。
在感冒治疗中,中医内科学可以用于缓解症状,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
而在病情较为复杂或出现并发症等情况下,西医治疗可以提供更精准的药物干预或手术治疗。
中医内科学在感冒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充分了解感冒的中医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内科学在感冒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使患者早日康复。
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准备写下这份诊疗方案。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内科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中医称之为“感冒”。
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
1.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案:风寒感冒宜选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荆防败毒散、葱豉汤。
2.风热感冒症状:发热恶风,有汗,头痛,咳嗽,咽痛,鼻塞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案:风热感冒宜选用清热解毒,宣肺解表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颗粒。
二、咳嗽咳嗽是内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认为咳嗽是由肺气失宣,痰湿内生所致。
1.风寒咳嗽症状:咳嗽,痰白清稀,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案:风寒咳嗽宜选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止嗽散、杏苏散。
2.风热咳嗽症状:咳嗽,痰黄稠,发热,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案:风热咳嗽宜选用清热解毒,宣肺解表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桑菊饮、银翘解毒片。
三、失眠失眠是内科常见的症状,中医称之为“不寐”。
症状: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易醒,多梦,心悸,健忘,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疗方案:失眠宜选用养心安神,调和阴阳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安神补心丸、天王补心丹。
四、高血压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眩晕”。
症状:头晕,头痛,血压升高,颜面潮红,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疗方案:高血压宜选用平肝潜阳,滋阴降火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
五、糖尿病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
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疗方案:糖尿病宜选用滋阴降火,益气养阴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消渴丸。
中医内科学——感冒
中医内科学——感冒中医内科学——感冒医学科普刘医⽣ 2020-02-24 13:13:48⼀、概念感受触冒风邪或时⾏疫毒,邪犯卫表⽽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轻者: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称“重伤风”。
在⼀个时期⼴泛流⾏,证候多相类似者——时⾏感冒。
⼆、病因病机1. 风邪为六淫之⾸2.正⽓虚弱,肺卫功能失常三、诊断依据1.临证以卫表及⿐咽症状为主,可见⿐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痒、咽痛周⾝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
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2.时⾏感冒多呈流⾏性,在同⼀时期发病⼈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发病,恶寒、发热(多为⾼热)、体温常达39℃~40℃,周⾝酸痛,疲乏⽆⼒。
病情较⼀般感冒为重。
3.病程⼀般3~7⽇可愈,普通感冒⼀般不传变,实⾏感冒少数可传变⼊⾥,变⽣它病。
4.发病季节四时皆可,以冬、春季多见。
四、鉴别诊断五、辨证要点1. 辨风寒风热风寒感冒者,阳虚体质,冬季为多。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痛,⿐塞流清涕,⼝不渴,咽不痛不肿,咽痒,苔⽩,脉浮紧。
风热感冒者,阴虚或阳盛之体,春季易发。
症见:以发热重,恶寒轻,⿐塞流黄涕,⼝渴,咽痛,苔⽩少津或薄黄,脉浮数为特征。
2. 辨兼挟症挟湿者,多见于梅⾬季节。
症见:⾝热不扬,头胀如裹,⾻节疼痛,胸闷⼝淡或粘。
挟暑者,多见于长夏。
症见:⾝热有许,⼼烦⼝渴,⼩便短⾚,苔黄腻。
挟燥者,多见于秋季。
症见:⾝热头痛,⿐燥咽⼲,咳嗽⽆痰少痰,⼝渴,⾆红。
挟⾷者,多见于饱⾷过度。
症见:⾝热,脘胀纳呆,恶⼼腹泻,苔腻等。
3.辨⼀般感冒、虚⼈感冒、实⾏感冒六、治疗原则感冒——解表达邪为原则;风寒——⾟温解表;风热——⾟凉解表;暑湿——清暑祛湿;有兼⾥证者———表⾥双解;时⾏感冒多属风热重———⾟凉解表,清热解毒;虚⼈感冒———扶正祛邪兼顾;⽓虚——益⽓解表;⾎虚——养⾎解表;阴虚——滋阴解表;阳虚——温阳解表。
中医内科感冒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感冒感冒有轻重之分,轻的一般称“伤风”,重的称“重伤风”或“时行感冒”。
多因气候变化,寒暖失常,人体抵抗力减弱时,感染时邪病毒而得病。
外邪之中以风为主,常兼寒、兼热伤人,从口鼻犯肺,外侵皮毛,出现肺卫表实的证候。
本病包括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
【诊断】1有与感冒病人接触史,起病多急。
2 .主要症状为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声重,多嚏流涕,咳嗽,咽痒或咽痛;重的有怕冷,发热,有汗或无汗。
3 .如见高热、头痛及四肢酸痛较重,或伴恶心呕吐、腹泻、流涕、咽痛,咳嗽较甚,又有流行趋势的,应考虑流行性感冒,并注意肺部情况,防止并发肺炎。
4 .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上呼吸道感染由细菌引起的,白细胞总数可以增高。
【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一些对致病因素一一细菌或病毒有一定作用的清热解毒药,有时亦可单独应用。
一、辨证论治当以解表为原则,但因临床证候有风寒和风热之区别,因此,解表也有辛凉和辛温的不同。
1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吐清稀样痰,苔薄白,脉浮。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举例: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IOg,防风6g,紫苏IOg,前胡10g,桔梗6g,甘草3g,生姜3片或葱白3根。
加减:夹湿而头痛身痛较重的,加白芷5g,羌活6g。
2.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汗少,头胀痛,咽痛或红肿,咳嗽吐黄痰,口干,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举例: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5g,连翘15g,淡豆豉12g,薄荷(后下)5g,桔梗6g,牛劳子10g,杏仁10g,甘草3g。
加减:发热高的,加桅子、黄苓各IOgo咽痛较甚,咽炎或扁桃体炎显著的,加土牛膝根30g或山豆根IOg,射干Iog或板蓝根30g,蚤休15g。
夏令夹暑湿,胸闷脱痞,恶心,大便或稀,苔腻的,去淡豆豉、杏仁、甘草,加蕾香10g,佩兰IOg,豆卷12g。
二、中成药午时茶每次1包,每日1~2次,煎服或开水泡服。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中医常规诊疗——感冒感冒是一种由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的病证,导致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这种病证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也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症状;2.痒或痛、咳嗽;3.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4.四季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5.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6.注意与温病,尤其是风温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1.风寒证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2.风热证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
3.暑湿证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
4.表寒里热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
其他疗法】1.中成药1.1 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1.2 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1.3 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藿香正气丸;1.4 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
2.中药针剂2.1 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3~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2.2 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3.外治疗法3.1 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
适用于各证型感冒;3.2 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1次。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内在疾病的防治和诊断,涉及到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腧穴等内容。
中医内科学——感冒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风热证
(1)症状 主症:身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昏胀痛,目胀面赤。 兼症:咳痰粘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审证要点:发热重,恶寒轻,口渴或咽痛,苔薄黄,脉
浮数。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风热证
(2)基本病机:风热袭表,肺失清肃。 (3)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4)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1)症状 审证要点:发热、微风寒、无汗或少汗,手足心热,盗汗, 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表证) (2)基本病机:阴虚感邪,肺失宣降,卫表不和。 (3)治法:滋阴解表。 (4)代表方:加减葳蕤汤
五、辨证论治
正虚邪实证: 1.阴虚感冒 代表方加减运用: ☆心烦口渴明显,加北沙参、麦冬、花粉、竹叶 养阴生津而除烦。 ☆干咳或咳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利 咽化痰。 ☆痰中带血,加鲜茅根、藕节、生地凉血止血。 ☆出血病后感冒,症见头痛身热,微寒无汗,面 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脉细或浮 而无力,此为血虚感冒,宜养血解表,方选葱白 七味饮加减。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实证 1.风寒证
代表方加减运用: ☆风寒重证,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 ☆头痛甚者,加白芷、藁本。 ☆痰多色白者,加橘红、半夏。 ☆夹湿者症见头重如裹,恶寒而身热不扬,肢体困重
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解表达邪。 治疗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
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 注意:
1. 风寒者辛温解表,风热者辛凉解表,时行感冒,多 属风热重证,除辛凉解表外,清热解毒至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感冒风邪引起的以鼻赛、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病位主要在上焦肺卫,由于外感风邪或时行外邪客于肺卫,引起肺卫功能失调,肺失宣肃而发病,一般病程为3-7 日,在整个病程中少传。
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等肺气失于宣肃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等卫表不和的症状。
1.1.2 男女老幼均会患,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1.1.3 理化检查:可见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1.2 鉴别诊断与风温的早期鉴别。
感冒发热大多不高,或不发热,以解表宣肺之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多不传变。
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或伴咳嗽胸痛,头痛较剧;且多有传变,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则见邪入心包,见神昏、谵语、惊厥等症状。
2 辩证论治感冒的病位在于肺卫,辩证属于表实证。
根据病邪的
性质,应用解表达邪的方法。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2.1 风寒证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
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病机:机体感受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清阳不展,络脉失和,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0g ,防风10g ,天花粉15g,羌活6g ,独活6g , 前胡
10g ,桔梗6g ,甘草6g ,川芎10g ,柴胡10g 。
加减:表寒重者,加麻黄6g ,桂枝6g ,以疏散风寒;鼻塞流涕重者,可加辛夷包煎6g ,苍耳子6g 以疏风通窍。
2.2 风热证
证候:发热较重,微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邪气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风热上扰。
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
金银花10g ,连翘12g ,荆芥8g ,牛蒡子10g ,薄黄
后下6g,淡豆鼓6g,竹叶10g,桔梗6g,甘草6g。
加减:咳嗽较重,可加桑叶12g ,杏仁8g 以化痰止咳;里热
较盛,咽喉红肿疼痛,可加板蓝根15g ,黄芩10g 以清热解毒。
2.3 暑湿证证候:身热,或热势不扬,微恶风,无汗或少汗,头昏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见于夏秋季节。
病机:感受夏季当令之暑邪,暑多夹湿,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宣,气机不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广藿香10g ,佩兰10g ,紫苏叶10g ,桔梗6g ,大腹皮10g ,白术10g ,陈皮10g ,茯苓15g 。
加减:里湿偏重,加苍术10g ,豆蔻后下3g 以祛湿;小便短赤,加六一散包煎6g 以清暑利湿。
2.4 气虚感冒证候: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但觉时时形寒恶风,
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语声低怯,气短,倦怠乏力,苔
白,脉浮无力。
病机: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肺气不宜。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加减。
党参10g ,茯苓10g ,紫苏叶10g ,葛根10g ,前胡
10g ,桔梗10g ,法半夏9g 。
加减:表虚自汗明显,加黄芪10g 以益气固表;恶风、肢体酸痛,加桂枝10g ,白芍10g 以调和营卫。
2.5 阴虚感冒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寐中盗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舌
质红,脉细数。
病机:阴虚之体,肺有燥热,风热邪气犯表,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加减。
玉竹10g ,白薇10g ,葱白10g ,淡豆鼓10g ,桔梗
10g ,薄黄后下10g ,炙甘草10g 。
加减:心烦口渴较甚,加竹叶10g ,天花粉10g 以清热生津;咽干咳痰不爽,加牛蒡子10g ,瓜蒌皮10g 以化痰利
咽;咳痰带血,加生地黄10g ,鲜茅根10g 以清热止血。
3 其他治法
3.1 单方验方
连须葱白3茎,生姜9g,橘皮6g,加红糖30g,水煎
服,1 日1 剂,治风寒感冒。
大清叶30g ,鸭跖草15g ,桔梗6g ,甘草6g ,水煎服,
1 日1 剂,治风热感冒。
3.2 针刺
主穴: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光。
风寒者,加风门、肺俞;风热者,加曲池、尺泽;暑湿者,加中脘、足三里;邪盛体虚者,加肺俞、足三里。
实证针用泻法,风寒者,可加灸,风热者,大椎、少商点刺方血;虚证针用补法。
3.3 拔罐
风寒证可在风门、大椎、肺俞等出拔罐;风热可在大椎处刺络拔罐。
3.4 刮痧
可用刮板在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上行刮痧法,待痧点出即止。
4 调摄与预防
4.1 一般而言,感冒本属轻浅之疾,只要能及时而恰当地处
理,或选用适当的简验方、中成药,即可较快痊愈。
但对老年、婴幼儿、体弱患者及时感重症,必须加以重视。
注意有无特殊情况,防止发生传变,或同时夹杂其他疾病。
注意煎药及服药要求,汤药不宜久煎,乘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食热稀饭、米汤以助药力。
4.2 患感冒期间,应强调适当休息,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流
通,多饮水,避风寒和繁重劳作。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肥甘、厚腻食物。
4.3 在感冒流行期间,可服药预防。
冬春季节,可用紫苏叶、
荆芥各10g ,甘草3g ,水煎顿服,连服3 日。
夏季可用广藿香、佩兰各5g ,薄荷后下2g 煎汤代水饮。
同时注意防寒保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及过度疲劳,减少公共场所的活动,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