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网络构建
1.二战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世界金融贸易向着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2.二战后,随着西欧走向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日益增多。
3.由于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跨国公司的推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加深,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加强。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70年代)
(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起来。
(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2.第二阶段(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1)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3.第三阶段(80年代末以来)
(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1.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下表是1955年和1976年美国、西欧、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50至70
B. 体现了市场经济模式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推动
C. 欧洲联合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冲击
D. 世界经济由50年代美欧两强变为70年代三足鼎立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反映的西欧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的提高来看,欧洲联合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冲击。故答案为C 项。表格给出的是所占比例,数据变小不能说明经济衰退,排除A 项;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二、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2. 有评论说,中国用决绝的手段希望融入世界体系-WTO 。但是,这种选择将不可避免使一些行业和企业陷入裁员甚至破产的困境,最惨重的是有100多万职工的汽车制造业,一半人面临下岗,钢铁和石化行业的比例分别为30%和20%,即使是发展前途光明的电信行业,也至少有10%到20%的职工失业。实际上,中国加入该组织( )
A .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
B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造成中国的就业面更加狭窄
D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解析:选D 加入世贸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机遇和挑战并存,故A 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比例,故B 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就业面扩大,故C 项错误;材料中部分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下面临困境也获得了新机遇,故D 项正确。
找准切入角度,解答“程度”、“原因”类选择题
【题型概述】 程度型选择题即通常所说的最佳选择题,就是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且表述最准确最完整,其它各项从切题上看也没有明显的错误,只是相比而言不够完整全面。所以此类题的迷惑性较大,难度也较大。
程度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即历史阐释能力。其特点有二,一是在题干中明确提出了程度性的要求,如包含有“最”“根本”“全面”“决定性”“直接”等词语。二是题干同备选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一般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也有说明与被说明、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
【解题秘笈】 程度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
(1)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
做好程度型选择题不仅应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时复习时还要注意对教材中隐性问题的挖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并将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辨能力。
1.《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不使用欧元,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脱欧派也好,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戏’古老规则的信奉者。”下列最符合题意的观点是()
A. 新“冷战”的到来
B. 帝国复兴的号角
C. 脱了,还是很少“合”过
D. 反全球化终究是个民主问题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从材料来看,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合作与冲突并存。C项最符合题意;A项错误,“冷战”主要是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峙,与英国脱欧无关;B项错误,英国脱欧主要是从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与复兴无关;D项错误,反全球化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民主问题。
2.据统计,二战前的1913—1938年,世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只增长0.7%,而到战后的1948—197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7%。导致此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B.各国贸易壁垒被取消
C.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D.国际贸易组织纷纷建立
解析:选A1913—1938年由于一战、经济危机、二战破坏世界经济体系,各国推行贸易保护战、关税战,使世界出口贸易发展困难,二战后关贸总协定达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大推动世界出口贸易发展,从而出现材料中战后1948—1976年平均增长率大增,故A项正确;二战后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削减贸易壁垒推动世界出口贸易发展,但仍有一些国家未加入关贸总协定,故B项错误;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便利世界贸易发展,但不是推动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此时期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还比较单一,未出现纷纷建立的情况,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