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论文
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论文
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是首都医科大学为适应现代生物医学科学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需要于2007年开设的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医学基本理论、较高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医学专业培养的是研究型的创新性人才,不是临床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要能够胜任高等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及临床有关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意义深远[1]。
为更好地培养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我校通常在第二学期末就为每一位学生安排导师,引导学生进入各科室课题组进行较为系统的科研能力培训。
我们曾协助导师指导过三届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
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在为期五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通常前两年半为基础学习阶段,从第六学期开始进入临床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课程学习和基本的临床技能培训,而最后一年半的时间则进行专业课学习并完成课题研究、毕业论文写作及毕业答辩。
因此学生进入课题组进行科研能力培训之时,正值任务繁重的基础学习阶段,而且中间还要进入医院进行临床课程学习和基本的临床技能培训,实际从事科研训练的时间有限,因此指导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科研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切不可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对科研也容易产生误解和畏难情绪,不利于后续科研工作的进行。
我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基础学习阶段主要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打牢医学基础。
在这一阶段可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阅读一些跟将来要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书籍、文献和参加小组讨论会等,使他
们对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法、手段和研究现状有基本的感性认识并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当他们在最后一学年正式进入实验室后,此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指导他们选择相应的课题并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及进行后续的实验研究,在这一阶段着重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加强对学生医学文献检索方法和技能的培训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站在学科的前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就要检索和阅读大量文献,从中了解有关信息,掌握学科动态。
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源中,如何全面、准确、灵活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避免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漫无边际的资料阅读方面,是一切有效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科研工作中最基本和最要的能力训练。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为文献查阅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途径。
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先让他们利用学校图书馆及其中的中文数据库如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查阅相关的中文文献和书籍,当他们对相关专业名词和知识有所了解后,再指导学生使用如PubMed等检索工具查阅外文文献。
学生阅读文献时,要求他们掌握先综述后论著,先摘要后全文的原则,对大多数文献可只看摘要,而对于重点文献则要仔细阅读,明确文章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用什么办法在解决,得到了什么结果,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相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获取、分析、掌握新知识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是了解最新前沿动态和相关科学技术进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我们的课题组通常每周会举行一次组会,在组会上由1~2位学生进行文献汇报,讲解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情况,或对自己课题进展和实验情况进行汇报。
老师和其他学生则会针对文献的优点或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措施。
我们要求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参加这类会议,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过程,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另外,我们也要求他们定期进行文献汇报和结果汇报。
通常在学生正式进入课题组2个月后进行开题报告,6个月后进行中期报告,正式毕业答辩前进行预答辩,这些报告中间还会穿插文献报告和结果汇报。
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使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合理的解决,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新知识、新领域的探索兴趣。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报告会,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快捷地了解医学及相关领域的前沿资讯,丰富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完成科研课题
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非常关键。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对要参与的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有所了解后,就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工作中。
笔者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首先让他们跟随自己观看实验全过程,全面了解和学习相关实验仪器的操作、各种液体的配置、标本的制备、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然后让他们从实验准备入手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一步一步地具体进行实验操作,严格训练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通过完整、严格的科研实践培训,不仅使学生熟悉了科研的基本过程,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在克服困难中成长。
任何实验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们通过科学地分析、解决这些问题,锻炼了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体化。
5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参加毕业答辩
绝大部分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书写科研论文的经历,所以导师在论文写作方面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毕业论文通常包括综述和科研论文两部分。
综述写作是一种综合性训练,它是在针对性地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语言对某一专题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概述,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技巧性,通过综述的写作既可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目前的进展情况有较全面地认识。
科研论文的写作是将自己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
整理并形成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论点。
一篇好的科研论文,来源于新颖的思路、精确的实验和令人信服的结果。
科研论文写作的同时,也是作者对自己所做工作的一个自我总结、评价、分析和升华的过程。
在综述及论文写作过程中导师首先应给学生讲明其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然后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科研内容确定主题,列出写作大纲,为全文确立一个整体思路,并在明确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格式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完成初稿写作,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讨论修改,进一步完善,确保其科学性、严谨性和创新性。
毕业答辩是科研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为了使学生熟悉答辩程序,提高答辩能力,在正式答辩前应进行预答辩,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另外,学生对要汇报的内容反复练习、PPT反复修改,争取在答辩时完美地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成果。
6结语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对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实施合理的科研训练,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在科研活动中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为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奠定了基础[5]。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大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在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态度和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尊重科研事实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学术行为道德规范。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一定能使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为提高我国医学教育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