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背电子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8——11章)[可修改版ppt]
5、认知的需要: 是指对于知识、理解的需要,包括了解自己和认识周围世界的 需要。具体包括理解、系统化、组织、分析、寻找联系和意义、 创立一个价值系统的欲望等等。 具体体现在: ①认知自己。对自我有一个完整而协调(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他 人对自己的评价的一致性)的认识和评价。 ②认知周围。了解客观事物的属性、本质、规律等基本能力。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 层次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爱与需求这样的社求需求成为主要的激 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 ,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 到下属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 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 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 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 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 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 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 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 干劲。
马斯洛1943年出版了《人的动机理论》一书,提出著名的需要 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七个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 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需要。这七个需要层次,是一个 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生理、安全、爱与归属、 尊重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认知、审美需要与自我实现需 要称为高级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大题(纯手打)电子教案
简述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特点认识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⑴场独立型:对客观世界作出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⑵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直觉倾向于一万步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一句,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
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⑶场独立型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比较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和讲解。
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结构)①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②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⑴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即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
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⑵避免失败者则更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适当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③在教育实践中:⑴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及其妻学习动机⑵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不强的情景,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是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简述培养与激发学习的方法⑴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培养学习动机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⑵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奖惩④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尝试记忆的特点⑴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⑵容量:短时记忆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容量很大⑶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
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电子教案的形式,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幼儿教师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教学参考资料。
二、教案目标1.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3.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
4.培养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教案内容1.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1.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2.1幼儿生理发展特点2.2幼儿认知发展特点2.3幼儿情感发展特点2.4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3.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1行为主义理论3.2认知发展理论3.3社会文化理论3.4情绪智力理论4.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应用4.1教学策略与方法4.2心理辅导与干预4.3家庭教育与沟通4.4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提升四、教案实施1.教学方法1.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1.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教育案例,提高教师问题解决能力1.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4角色扮演法:模拟教育场景,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2.教学评价2.1过程评价:观察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掌握程度2.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论文等形式,检验教师的学习成果2.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五、总结本教案以幼儿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结合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套系统、实用的教学参考资料。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教学策略与方法1.1个性化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风格、兴趣和优势各不相同。
幼儿教育心理学 电子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一、导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本教案通过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科学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教案将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幼儿的认知发展;(2)幼儿的情绪发展;(3)幼儿的社会发展。
二、幼儿的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幼儿通过感知、思考和解决问题来逐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感知的发展a. 幼儿的感官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方式获取信息。
b. 幼儿对于视觉刺激更加敏感,可以通过观察来获取外界信息。
2. 思维的发展a. 幼儿逐渐具备操作和符号的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
b. 幼儿的思维方式更加具体、形象,善于从整体中抽象出具体的部分。
3. 语言的发展a. 幼儿的语言能力逐渐提升,可以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b. 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相互促进,语言表达有助于思维的发展。
三、幼儿的情绪发展情绪发展是指幼儿在认知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以下是对幼儿的情绪发展进行的探讨:1. 基本情绪的产生和表达a. 幼儿从出生时就具备基本的情绪状态,如愉快、害怕、悲哀等。
b. 幼儿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等方式进行情绪的表达。
2. 情绪的调节a. 幼儿需要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逐渐延长自己的耐心。
b. 幼儿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学会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
四、幼儿的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指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认识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过程。
以下是对幼儿的社会发展进行的讨论:1. 自我概念的建立a. 幼儿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并开始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b. 幼儿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2. 合作与分享a. 幼儿通过社会交往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b.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活动和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模型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建构的过程第三章:学生心理与发展3.1 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2 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情绪调节与情绪智力3.3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差异个性发展与自我概念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学策略4.1 教师的认知与情感教师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4.2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4.3 课堂管理与发展课堂管理的基本概念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策略第五章:教育评估与测量5.1 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估的定义与目的教育评估的类型与方法5.2 教育测量的基本技术教育测量的原则与工具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5.3 教育评估的应用与实践学生评估与课程评估教学评估与教师评估第六章:学习动机与激励6.1 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目标定向理论6.2 学习动机的因素与培养内在动机与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6.3 学习激励策略与实践奖励与惩罚的运用任务设计与管理第七章:课堂交流与合作7.1 课堂交流的基本原理交流的模型与过程有效沟通的技巧7.2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合作学习的定义与原则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7.3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第八章:特殊教育与差异教学8.1 特殊教育的需求与策略特殊教育的定义与范围特殊教育的学生评估与适应策略8.2 学习差异与个体教学学习差异的类型与识别个体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8.3 多元文化教育与包容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与实践包容性教学策略与实践第九章:教育技术应用9.1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分类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种类与用途9.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9.3 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教学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的概念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跨学科研究的发展10.2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10.3 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中的1.3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教案:《幼儿教育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第四章,主要涉及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动机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2. 学习策略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 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标准及改进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类型及作用,能够分析幼儿的学习动机。
2. 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分类、特点及应用,能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标准及改进措施,能够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习策略的应用,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及改进措施。
2. 教学重点:学习动机的类型及作用,学习策略的分类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引导幼儿找到合适的学习策略,最终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2. 教材内容讲解:a. 学习动机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b. 学习策略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c. 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标准及改进措施。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学习策略的应用,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及改进措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措施。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学习策略的应用,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及改进措施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学习动机a. 概念b. 类型c. 作用2. 学习策略a. 分类b. 特点c. 应用3. 学习效果评价a. 方法b. 标准c. 改进措施七、作业设计1. 请分析一个幼儿在学习中的动机类型,并说明如何激发其学习动机。
2. 请列举三种学习策略,并说明其在幼儿学习中的应用。
3. 请设计一个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并给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研究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分享成功案例,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第四章“幼儿教育心理策略”,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特点,以及针对不同特点的幼儿采取的教育心理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运用教育心理策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深入理解和教育心理策略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特点及教育心理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案例视频、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园所活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幼儿心理特点。
2. 理论讲解: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幼儿心理特点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4. 教育心理策略讲解:介绍针对不同特点的幼儿采取的教育心理策略。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针对某一幼儿特点的教育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认知发展情感发展意志发展2. 教育心理策略针对性个性化创新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分析某一幼儿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教育心理策略。
2. 答案要求:包括幼儿心理特点分析、教育心理策略设计、预期效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书籍,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为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案例分析、教育心理策略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核心知识。
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教案幼儿教育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第四章,主要讲述幼儿的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3. 使学生学会运用幼儿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学习动机和教学策略。
难点: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教学游戏道具。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幼儿教育案例,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学习动机和教学策略。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教学策略。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
5. 教学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1. 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2. 幼儿的学习动机3. 幼儿的教学策略4.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个幼儿教育案例,阐述如何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提高教学效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学习动机和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了幼儿教育的心理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幼儿的学习心理,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不断拓展延伸,关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动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第四章,主要讲述幼儿的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学电子教案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8——11章)20131005-(1)
C、复式教学
D、跳级
二、多选题
1、观察力的品质包括(A B C D)E
A:目的性
B:条理性
C:敏锐性
D:精确性 E 细微性
2、直观教学的类型有(A B C)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教材直观
3、直观教学中要遵循以下那些规律(A B )C
A:差异律
B:活动律
第8章——第11章 李小融编著,四川出版社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1、学习动机 2、学习注意和感知状态 3、学习中的疲劳和焦虑 4、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心理因素 5、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性别差异、智力差异)
第一节、学习动机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P315)★ ★ ★ ★
1、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2、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3、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 4、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填空) 5、较完整的解释动机的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A:马斯洛
B:罗杰斯
C:埃里克森
D:巴甫洛夫
12、一般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 B )
A:奖励
B:学习兴趣
C:学习环境
D:学习成绩
P325,第四 行
13、高度焦虑之所以抑制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由于高度焦
虑破坏了( B)
A:长时记忆过程 B:短时记忆过程
C:感觉记忆过程 D:有意义记忆过程
14、学习的注意状态指的是学生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指
(论述、填空、简答)
1、能力分班和分组——争议 2、跳级——“优生”(填空、选择) 3、留级——“差生”(填空、选择) 4、复式教学——解决边远地区,新型两种 5、程序教学——(斯金纳5步)(P156) 6、师生签订学习契约:(P340) 7、个别化教学:(P450)(填空、选择) 8、开放课堂: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提出(P204)
2024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
2024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电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展开,详细内容涵盖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及其教育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
2. 掌握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幼儿行为,制定合适教育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幼儿行为并制定教育方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展示幼儿心理发展理论、案例及教学方法。
2. 录像资料:展示幼儿在实际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3. 教学手册:提供随堂练习及作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行为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应用。
(2) 幼儿情感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应用。
(3) 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对幼儿行为进行解读。
4. 例题讲解:针对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给出解决策略。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行为,并提出教育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2. 教育方法案例分析问题解决方案制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幼儿行为案例,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答案示例:案例分析:幼儿A在幼儿园里经常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教育建议:对幼儿A进行情感引导,培养其同理心;引导幼儿A学会用语言表达需求,避免用抢夺行为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对幼儿心理发展及其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能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领域的前沿动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与实用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4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总结词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详细描述
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 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总结词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注重实效性
详细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注重其实效性,即是否能有效 达成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实际 的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总结词
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详细描述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 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反馈还应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 进步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信 息的意义和可理解性。
组织策略
将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整理, 形成有结构的整体。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监控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和调 整。
调节策略
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和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环 境刺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通过 奖励和惩罚来强化或修正行为。
总结词
重视学习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理论主张学习应该被观察和测量,强调学习的明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管理3.3 学生的个性与教育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认知与教学能力4.2 教师的情绪与管理4.3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5.2 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课堂管理的实践与应用第六章:学习动机6.1 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6.2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6.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七章:教学设计7.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7.2 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7.3 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应用第八章:教学评价8.1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8.2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改进8.3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保障第九章:特殊教育心理9.1 特殊教育心理的概念与特点9.2 特殊教育心理的诊断与干预9.3 特殊教育心理的支持与促进第十章: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0.1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0.2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10.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补充和说明: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过程、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课堂管理等方面。
研究方法多样,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过程中心理因素的认识逐渐深化。
2. 第二章:学习理论补充和说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内部认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
这三个理论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3. 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补充和说明:学生认知发展涉及思维、记忆、解决问题等方面,情绪与管理关注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以促进学习,个性与教育探讨如何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pptx
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化启示 (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化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的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化含义 (4)社会性发展与教化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点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变更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 及培育 (5)心理发展的空弁性与教化 认知差异与教化:人格差弁与教化:性别差异与教化 第三堂学习及其理论 大纲内容: (1>学习概述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 (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觇察学习理论及其教 化应用
(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①供应活动和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
②创设最佳的难度.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不平衡来促进的.老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不平衡. ③了解儿童如何思索 ④了解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5:论述科尔伯恪的道决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I)道梅发展的实质 个体防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与驭是非推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
思索超:1、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化意义.(简答)
2.学生认知的差弁彳I•哪些我现?为此,教学应留意哪些方面?(简答)
第三维学习及其理论
须要自己整埋的名词说明:学习、发觉学习、意义学习
1:有怠义学习(名词说明)奥苏贝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以有学问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 和有选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发的新学问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所谓实侦性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学问现念能与学习者己有认知结构中的表象、概念、命题隹立内在联系:非人为 联系指符号所代衣的新学问与认知结构中的表象建立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奥苏泊尔强调新旧学何之间的联系。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学科:基础科姓名:包天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作用⏹识记教育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标志性事件⏹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作用教学手段:讲解法、课堂问答、讨论法等复习提问:略(无复习内容)教学内容(详案):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是研究的主要方面。
也指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形成、发展以及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发展。
教不仅仅限于教授科学知识,而是指对各项学习活动的教与指导.对教育心理学定义的描述应考虑:⏹教育心理学应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既包括学生学的心理活动,也包括教师教的心理活动。
⏹在学与教的心理活动中,教育心理学应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主体。
⏹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不能仅仅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而是通过这些现象去揭示其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包括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以及制约学生学习的各种条件。
所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的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年代以前(20世纪20年代以前)⏹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新中国成立前,一些学者结合我国实际,模仿西方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做了一些有关教学改革和儿童入学年龄的实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前期,在学科心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70年代后期起,教育心理学重新复苏,自己编写的和翻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1963年,潘菽主编了《教育心理学》讨论稿内部印行使用,各师范院校教育系相继重开教育心理学课程;⏹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们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结合我过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业布置:课后标准化练习(要求:选择、填空、判断直接完成在书本中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问答题和简答题写在作业纸上在规定的时间上交)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目的要求:⏹识记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个别差异⏹应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解释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和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电子书(背诵版)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第一节研究对象和内容1一、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研究内容2:(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老师、内容、媒体、环境)除媒体以外,其他为4个变量。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他们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因为学习就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2、教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教师这一要素主要因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影响教学过程。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从宏观上看,他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需要注意: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既要符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既要适合学习过程的特点,又要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语、图表、图像、动画等。
他们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来实现,如课本、板书、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物质环境涉及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等。
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同学关系等)。
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种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反思)A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趋势:跨文化研究、信息技术应用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理解。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能够运用学习理论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定义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等。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分别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第三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
掌握不同心理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学会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实践。
2. 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等。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等。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等。
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4 社会学习理论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情感3.3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3.4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4.2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4.3 教师的情绪管理与职业倦怠4.4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5.2 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课堂纪律与学生行为管理5.4 课堂氛围的营造与维护第六章:学习动机与教育6.1 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6.2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6.3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6.4 学习动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七章:知识学习与教育7.1 知识的分类与加工7.2 知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7.3 知识学习的困难与解决办法7.4 知识学习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八章:技能学习与教育8.1 技能学习的理论基础8.2 技能学习的策略与方法8.3 技能学习的评价与反馈8.4 技能学习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九章: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9.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9.2 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方法9.3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9.4 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评估与反馈10.1 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方法10.2 教育评估的过程与标准10.3 教育反馈的有效性与策略10.4 教育评估与反馈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一章:个体差异与教育11.1 智力差异与教育11.2 学习风格差异与教育11.3 性格差异与教育11.4 特殊需要学生与教育第十二章:群体动力与教育12.1 群体动力理论12.2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12.3 同伴关系与社交技能培养12.4 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实践第十三章:家庭教育与教育13.1 家庭教育的角色与影响13.2 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13.3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关系13.4 家庭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四章:跨文化教育与心理14.1 跨文化教育的概念与重要性14.2 跨文化教育的挑战与策略14.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心理适应14.4 跨文化教育心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五章: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5.1 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15.2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15.3 数据分析和解释15.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和法律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背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0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中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
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
童年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三、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动态)(二)关键期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主要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主要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二、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①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一)人格的发展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发展阶段:埃里克森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分别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3、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三)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这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1、定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二)智力差异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4、差异表现:个体差异群体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P27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性格的概念: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二)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根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性和意志性。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生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更应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1、特殊儿童的内型:智力超常儿童,弱智儿童,学习困难的学生,聋、哑、盲儿童2、特殊儿童的教育:一是随班就读,二是普通班家巡回辅导,三是普通班加资源教室,四是设置特殊班。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