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兼瘀型消渴病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消渴中医电子病历三甲要求

消渴中医电子病历三甲要求

首次病程记录****年**月*日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以“口渴多饮3个月”为主诉,于****年**月**日**时**分由以“消渴”之诊断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于3个月前出现口渴、多饮、乏力、小便频数,体重下降约3kg,未在意,近1周左右偶有下肢麻凉,今来诊,门诊查随机血糖12.1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未用药治疗收入我病区。

病后无发热及恶心、呕吐,现患者:口渴多饮、疲乏无力,偶有下肢麻凉,饮食尚可,大便正常,尿频量多,夜眠欠佳。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病史近5年,血压最高可达180/110mmHg,平素口服“依那普利片”降压,血压控制在150/80mmHg左右;否认“冠心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体温:℃脉搏:次/分呼吸:次/分血压:/mmHg神清,语明,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扶入病室,查体合作。

舌质暗,苔白,脉沉细。

全身皮肤色泽正常,弹性好,无水肿,无瘀点及瘀斑;无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及蜘蛛痣;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正常,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双瞳孔等大同圆,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正常,视力、视野正常;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发绀;伸舌居中,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正常,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质地正常,无压痛,随吞咽活动良好,未闻血管杂音。

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心音低钝,节律规整,心率**次/分,未闻及额外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脊柱呈生理性弯曲,棘突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关节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

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双膝关节以下皮温减低,BMI:32.7kg/m2。

玉液汤加减(糖尿病二号方)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

玉液汤加减(糖尿病二号方)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

玉液汤加减(糖尿病二号方)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分析玉液汤加减(糖尿病二号方)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瓦房店中医医院救治的358例玉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9例,在用药四周之后,对其用药效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7%,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液汤加减对于治疗消渴病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标签:玉液汤加减;消渴病;临床疗效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多饮、多尿、消瘦疲乏无力,更甚严重者会视网膜病变、下肢溃疡。

在中医学当中糖尿病归于消渴病范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肾元虚衰等原因有关,气阴两虚则是糖尿中的一种类型,消渴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方法,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对于消渴病的治疗方案,采用玉液汤加减观察对其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依据WHO制定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在瓦房店中医医院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中符合标准的358例消渴病患者,观察组179例,男110例,女6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5.8±8.4)岁,平均病程(7.9±5.4)年,对照组179例患者,男97例,女8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43.6±7.4)岁,平均病程(7.4±5.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对饮食控制、加强训练的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四周一个疗程每天3次,每次0.25的二甲双胍片。

而观察组则在治疗基础和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玉液汤加减方,即:生黄芪40 g,鸡内金30 g,葛根24 g,山药30 g,花粉20 g,麦门冬20 g,五味子10 g,丹参30 g,知母15 g,芡实30 g,黄精35 g,金樱子15 g,女貞子15 g,太子参25 g,加水煎熬,取其药水200 mL,每天1剂,1剂分为两次,温水服用,共服4周一个疗程,如果患者气虚严重可在药方中加入30g党参。

消渴5号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消渴5号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消渴5号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汤芳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000)025
【摘要】目的:观察消渴5号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

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治
疗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胶囊口服;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消渴5号方口服,均为3个疗程。

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消渴
5号方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疗效确切。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汤芳
【作者单位】412000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消渴方颗粒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J], 李亚娟
2.黄芪虫藤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J], 姚欣艳;冯珍;张黎
3.益气通络贴外敷联合益气通络方熏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J], 陈杰;张科;赵伟;王旭
4.消渴痹足方足浴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 周安平;王建学;陈和金;夏大麟;罗永霞;李敏
5.消渴通痹方治疗气阴两虚夹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J], 魏东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从肝胆论治成功经验处方 糖尿病能治好吗

糖尿病从肝胆论治成功经验处方 糖尿病能治好吗

糖尿病从肝胆论治成功经验处方消渴,传统中医认为多属阴阳两虚,所用药物多为黄芪、山药、天花粉、生石膏、熟地黄、山茱萸等。

然以之治疗伴有口苦胁痛、烦躁便干、舌红苔黄脉弦等湿热证之消渴,往往效果不佳。

作者通过多年观察发现,此类患者乃因肝胆郁热,湿热熏蒸而成。

故而拟方茵陈蒿汤加味治之。

消渴虽与黄疸症状不同,然其病因、病机相通。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糖尿病,不但取得了较好的降糖效果,而且因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同时起到了很好地降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提示茵陈蒿汤是治疗消渴及其并发症一个有效的方剂。

由肝失舒畅导致机体“气化”不能行,该升不升,人体血糖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气机升降输布周身,却郁滞于血中,而出现高血糖;或不该降者反降,使精微下泻,而出现尿糖,久之又可导致脂肪、蛋白质等其他精微物质的输布紊乱,进而使诸多并发症产生。

因此,疏肝理气之法应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之法贯穿始终。

据此,作者拟定柴疏地黄饮为主进行治疗。

消渴,通常认为病机为阴虚,但作者发现80%以上患者在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忧郁悲哀,思虑过度。

故而认为肝郁气滞亦是基本病机之一,治疗上宜滋阴与疏肝并举。

以加味柴胡疏肝散治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处方一:茵陈蒿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组成】茵陈20~30g,炒栀子5~10g,制大黄3~9g,薏苡仁30g,姜黄15g,丹参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利胆通腑,清热止渴。

【临床运用】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临床治疗40例,显效1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经验心得】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传统中医认为多因肺胃阴虚热盛而致,继则脾胃气阴两伤,终则肝肾阴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治疗多以清肺胃热、健运中焦、益气养阴、阴阳双补为主;所用药物多为黄芪、山药、天花粉、生石膏、熟地黄、山茱萸等。

然以之治疗伴有口苦胁痛、烦躁便干、舌红苔黄脉弦等湿热证之消渴,往往效果不佳。

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对2型糖尿病IR的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对2型糖尿病IR的临床观察
血祛瘀 法可以改善T D 患者I 2M R,效果 可以媲美二 甲双胍 。 、
【 关键词 】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益气养阴;活血祛瘀
近年来 , 糖尿病 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增加 ,己成 为危害大众 健康 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 2型糖尿病发生 、发展的全过程 ,胰 岛素抵抗贯穿始终 ,是 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和特征 。探 讨 胰岛素抵抗 的中医病机 ,寻求改善胰 岛素抵抗 的有效 方药 , 愈来愈成为 中医防治 2 型糖尿病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针对 T D 2M 胰岛素抵抗 中医临床辨证为气 阴两 虚兼血瘀 证的常见证型 ,运 用益气养 阴、活血祛瘀 中药治疗 ,从 中医角度 出发 ,鉴于 中药 的整体调节 、多途径 、多靶点等综合作用优势 ,而没有类 似于 西药 的副作用 ,为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的发生率及死 亡率提 供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法 。 注 : 内治疗 前后 比较 ,。 < . ,治疗后组 间比较 ,。 组 P O1 0 P
1 资 料和 方法
11诊 断标 准 糖尿 病 诊断 标准 按 照 19 . 9 9年 世 界卫生 组 织 ( WHO确定 的糖尿病诊 断标 准 ) ,而 I 的诊断标 准参 照李秀钧 R 著作 中相关拟定的诊断标准嘲 ,中医病证诊断标准根据 19 9 3年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 的 《 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 糖尿 病) 的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为标准 。 1 一 般资料 6 . 2 0例患者 完全按照 随机原则 分为治疗组 和对 照组 。 中治疗组男性 1 例 、 其 6 女性 1 例 , 4 年龄 5 .± . 岁 , 1 70 5 3 D M病程 64 . 6±21 ,B 4 4±1 3gm ;对 照组男性 1 . 5年 MI . 29 . k/ 5 7 例 、女性 1 例 ,年 龄 5 . . 3 3 5±6 8岁 ,D 7 M病程 65 . 3±20 , . 2年 B I 4 7 . g M . ±1 1 / 。两组患者 的性别 、年龄 、 27 5km 病程 、B I M 等 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 1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 正规糖尿病饮食 、运动治疗基础上稳 . 3 定一种 口服 降糖药 物 。对照组给予二 甲双胍 ( 州东瑞 制药有 苏 限公司 ) 0mg 5 0 ,日三次 口服 ;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 、活血祛瘀 中药 :黄芪、人 参 、生地 、丹参 、赤芍 、黄精 、玉竹 、黄连 、 水蛭 、蜈蚣等 ,每 日一剂 。疗程 为 8 。 周 1 观察指标 ① H M —R 按照 H f e等 H M . 4 O AI: anr 在 O A模型 中 的计算 HO —R 的公式 :HO A I = P MA I M —R F G×FN /2 。② I S2 . 5 FN ( F G和 2P ④H A c IS )P  ̄ hG b l。 1 统 计方法 采用 S S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 5 P S6 0 试验参数 结果均 以均数 ±标准差 ( 士8 X ) 表示 ,由于 II S 、HO —R均不 MA I 呈正态 分布 ,故经 自 然对数转换后再行 统计 分析 。计量资料 比 较采用样本 t 检验 。 注 :组 内治疗前后 比较 ,。 P<0 1 . ,治疗后组 间比较 ,。 0 P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探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探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2-09-29T07:18:03.1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1期作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探讨程丹陈晓霞段晓李国春通讯作者[导读]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探讨程丹陈晓霞段晓李国春通讯作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摘要】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糖尿病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患者主要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该疾病,但是从西医的角度出发,尚无完全治愈方案,而且需要大多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我国中医就糖尿病治疗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充足的经验价值,为此本文中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展开研究探讨,分析古代中医及现代中医对糖尿病的认知、相关疾病机制、辨证分型的中医治疗方案,以期待研究糖尿病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辨证论治糖尿病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导致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升高[1]。

该疾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并发症较多,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

患者出现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其生物功能受损(或者两者兼有),临床可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目前大部分患者属于二型糖尿病,相关统计显示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将近1亿人,而且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西医对糖尿病尚无有效根治方法。

现在中医研究不断深入,中医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以下是详细内容。

1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祖国医学将糖尿病划分为消渴病的范畴,而且从很早就有着文献记载。

《黄帝内经·素问》中对消渴病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认为过多食用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则其气上溢,转而为消渴。

并提出消渴病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因为长期饮食不当所导致的。

治疗糖尿病特效良方5首

治疗糖尿病特效良方5首

治疗糖尿病特效良方5首1.活血化瘀法【药物组成】丹参30g,赤芍10g,当归10g,牡丹皮10g,三七粉2g(冲服),草决明30g,生山楂30g,百合10g,黄芪30g,天花粉30g,葛根30g,生地黄30g,玄参30g,太子参18g,党参18g,黄连5g,肉桂6g。

【随症加减】如肾气不足,气化功能失职,夜尿多,不能使津液正常分布,加用地骨皮15g,熟地黄30g,五味子10g,枸杞子10g,山药30g,牡蛎20g;由于阴阳互根,阴损及阳者加用肉苁蓉10g,淫羊藿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6例,治愈22例,显效17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

患者,女,56岁。

患糖尿病10余年,多处治疗效果不佳来诊。

自诉口干苦,多食易饥,喜冷饮,腰膝酸软,脚趾麻木,疼痛如刺,夜尿频多,舌胖嫩,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沉涩细数。

查血糖12.7mmol/L。

证属脾肾阴阳两虚,气滞血瘀之消渴病。

治宜温补脾肾之阳,兼顾补阴液,益气活血化瘀。

予上方10剂后诸症悉减,嘱继服5剂后查血糖已降至8.6mmol/L,尿糖(++),按上方巩固服用至月余,查血、尿糖均转为正常,再嘱其服药巩固疗效。

【经验心得】临床使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治疗本证型糖尿病,并改善其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

本方以活血化瘀为大法拟定,方中诸药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临床证实有降低血糖、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功效。

同时,上述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亦有一定疗效。

2.活血消渴方【药物组成】人参10g,黄芪30g,当归15g,生地黄15g,麦冬30g,苍术15g,玄参10g,山药30g,桃仁10g,地龙15g,川芎15g,赤芍、白芍各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0剂为1个疗程。

【功效】滋阴清热,润燥生津。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临床研究-李德锋,陈军,梁军,龚莹,耿跃春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临床研究-李德锋,陈军,梁军,龚莹,耿跃春

107第17卷 第4期 2015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4 Apr .,2015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发生率逐年增高,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1]。

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N 的发生率为47.66%,己成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第二大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人数的60%[2]。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防治DN 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显示了祖国医学在防治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诊断标准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参照 2010 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标准”[3],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上随机血糖检测(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 或空腹血糖≥7.0 mmol/L 或葡萄糖负荷后2 h 血糖≥11.1 mmol/L。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临床研究李德锋1,2,陈军3,梁军2,4,龚莹2,4,耿跃春1,2(1.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江苏 徐州 221006;2.徐州市糖尿病研究所,江苏 徐州 221006;3.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4.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9)摘 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组30例、西药厄贝沙坦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连续用药8周为1个疗程。

玉液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60例临床观察

玉液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60例临床观察

玉液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60例临床观察
朱会峰;王霞
【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
【年(卷),期】2009(026)004
【摘要】目的:观察玉液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消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以玉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服药8周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6.67%;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6.67%、83.33%;对照组分别为63.33%、53.3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玉液汤加减对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消渴有良好疗效.【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朱会峰;王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4
【相关文献】
1.消渴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效果分析 [J], 张强
2.玉液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67例临床疗效分析 [J], 刘秋杨;吴爱军
3.玉液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临床效果 [J], 刘梦宇
4.玉液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J], 崔晓艳;凌敬;黄雄
5.玉液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临床效果 [J], 刘梦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拟消渴2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临床观察

自拟消渴2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临床观察

2018年第39卷第6期!南中医中约杂志35自拟消渴2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临床观察罗立群(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医院,贵州铜仁554300)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消渴2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7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消渴2号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PG和2hPG均有明显下降(=<0.05),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和LDL- C均有明显下降,而HDL- C均有明显上升(=<0.05 %,但观察组TC、TG和LDL- C下降幅度和HDL- C上升幅度更为明显(=<0.05 )。

结论自拟消渴2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渴病(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消渴2号方中图分类号!<587. 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 -2349(2018)05 -0035 -0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2型糖尿病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在临床 上越来越常见,部分患者伴有高脂血症[1]。

本病属于中医学 的“消渴”范畴,临床中又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常见[2]。

笔者近 年来总结以往的临证经验,自拟渴2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消 渴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3临床资料从本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中择取7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择取时间在2016年1月一2017 年1月期间。

本次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采用 SPSS19.0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70例入选的患者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 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9. 7 ±8. 9)岁;糖尿病病程1〜12 &,平均(63 ±2. 5)&。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

其病机主要在于阴精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主要是指西医学的糖尿病。

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2.如果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赙,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

雀目、疮痈等病症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3.由于本病的发生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二)西医诊断依据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二、治疗(一)中医辨证治疗 1 .肺热津伤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

症候分析:肺热炽盛,耗液伤津,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是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例方:消渴方。

花粉12g 黄连6g 生地12g 麦冬10g 葛根10g 天冬15g 知母12g 党参15g 丹参15g 2.胃热炽盛症状:消谷善饥,口渴,尿多,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

症候分析:胃火炽盛,腐熟水谷力强,故多食善饥。

阳明热盛,耗伤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

胃津不足,大肠失其濡润,故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是胃热炽盛之象。

(仅供参考)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仅供参考)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1)施今墨验方选(《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验方如下。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 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 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

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

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玄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

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

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

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

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2)赵锡武验方选(《消渴病中医防治》)。

验方如下。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

水煎服,每日一服。

赵锡武教授对糖尿病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他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上方是赵老治疗糖尿病中晚期常用方。

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瓜蒌、薤白、半夏。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治法:滋阴温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4)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分期论治
(1)早期:糖尿病前期,无明显症状,治以健脾益气、养阴清热为主。
方药:玉女煎加减。
(2)中期:糖尿病期,症状明显,治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为主。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3)晚期:糖尿病并发症期,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五、方案实施与评价
1.实施个体化的中医诊疗方案,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建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诊疗过程和效果。
3.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诊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六、合规与伦理
1.诊疗活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2.尊重患者意愿,充分告知诊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同意。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3)辨证论治,确立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
2.辨证施治(1)阴虚燥ຫໍສະໝຸດ 证-治法:滋阴润燥,清热生津。
-方药:增液承气汤加减。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调和脾胃。
-方药: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阴阳两虚证
-治法:温阳滋阴,固本培元。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4)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活血,散结通络。
-方药: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3.辅助治疗
(1)中成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具有辅助降糖作用的中成药。
(2)针灸治疗:选用相应穴位,如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以调节脏腑功能。
(3)其他疗法:如拔罐、按摩、食疗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4-02T15:50:53.0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作者:易倍吉邓小敏周烨鑫丘树林曾山容[导读]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也可简称为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易倍吉1 邓小敏2 周烨鑫1 丘树林1 曾山容1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也可简称为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慢性肾脏微血管疾病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导致糖尿病终末期慢性肾脏病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发病原因。

DN作为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日益受到广泛社会关注与临床研究。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具有一定临床效果和治疗优势。

通过对近10年多来关于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从病因病机、治疗等多方面论述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气虚血瘀证;综述;研究进展基金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编号S2018105);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课题(编号:2017ZJ003)。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DN是由糖尿病所诱发导致的慢性肾脏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治疗,有很高的致死率,我国大约有 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这也是可能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危险原因[1]。

在林善锬[2]等研究中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DN也已经成为了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危险原因。

中国古籍中虽然对此病名没有明确记载,但张元琛等[3]在研究中根据其临床病程中可能会出现尿浊、水肿、胀满、关格等症状表现,均称其属于肾病的范畴,故定名为“消渴病肾病”。

近年来,中医药在对防治糖尿病肾病这方面的理论及治疗的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成果。

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胰岛素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兼痰瘀证临床疗效观察

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胰岛素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兼痰瘀证临床疗效观察

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胰岛素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兼痰瘀证临床
疗效观察
张磊
【期刊名称】《科技与健康》
【年(卷),期】2024(3)3
【摘要】讨论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胰岛素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兼痰瘀证临床疗效。

将2022年4月—2023年4月织金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消渴病气阴两虚兼痰
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

参照组实施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实施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胰岛素治疗,评估各组治疗
效果。

治疗前,各组血糖指标、症状积分、临床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
量评分等无显著区别(P>0.05)。

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其余指标
均比参照组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

研究发现,消渴病气阴两虚兼痰瘀证临床治
疗中,应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联合胰岛素方案,有助于稳定患者血糖指标,改善其胰岛功能,加快其症状缓解时间。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张磊
【作者单位】织金县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R285.5
【相关文献】
1.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2.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缓解期狼疮性肾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效果
3.揿针疗法配合参芪麦味地黄汤佐治消渴病气阴两虚兼瘀证疗效观察
4.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血糖指标观察
5.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制太平糖克浓缩丸治疗气阴亏虚型消渴病30例

自制太平糖克浓缩丸治疗气阴亏虚型消渴病30例

自制太平糖克浓缩丸治疗气阴亏虚型消渴病30例刘浩;严东标;张美珍;虞成毕;邱悦【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8(049)009【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自制太平糖克浓缩丸干预治疗气阴亏虚证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进而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将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气阴亏虚型消渴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观察组(太平糖克浓缩丸+盐酸二甲双胍片)与对照组1(盐酸二甲双胍片)、对照组2(在对照组1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颗粒),每组各占30例.三组患者均需按严格控制饮食与定期定时运动前提下,定期服药3个月.治疗后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药物的综合疗效比对.结果:在严格饮食、运动控制下经药物干预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有显著差异、主要症状得到改善,实验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太平糖克浓缩丸干预治疗气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总页数】3页(P41-43)【作者】刘浩;严东标;张美珍;虞成毕;邱悦【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九江市中医医院江西九江 332000;九江市中医医院江西九江 332000;九江市中医医院江西九江 332000;九江市中医医院江西九江 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相关文献】1.自制太平糖克浓缩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2.自制太平糖克浓缩丸治疗空腹血糖受损临床观察3.益气化浊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消渴病临床研究4.自制太平糖克浓缩丸在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研究5.益气滋阴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胃轻瘫气阴亏虚型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糖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兼瘀型消渴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糖1号方对气阴两虚兼瘀型消渴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气阴两虚兼瘀型消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口服降糖1号方;对照组20例,服用糖脉康颗粒。

结果降糖1号方组对气阴两虚兼瘀的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结论降糖1号方在改善口渴喜饮、体倦乏力、多食易饥、少气懒言、肢体疼痛等气阴两虚兼瘀的特征性症状及血糖控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并且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降糠1号;气阴两虚;瘀型
自2012年9月~2014年3月的18月中应用自拟的降糖1号方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兼瘀证患者20例,并设糖脉康颗粒为对照组20例作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36~60岁,平均(47.50±4.22)岁,口服降糖1号方;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0~62岁,平均(50.53±4.53)岁,服用糖脉康颗粒。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诊断标准①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1]。

②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07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并结合临床观察[2]。

气阴两虚血瘀型:口咽干燥、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大便干或便解溏泄,胸闷痛、肢体麻木或疼痛,舌淡红或暗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或弦涩。

1.2方法
1.2.1 生活干预饮食控制自观察之日起,要求患者长期坚持饮食控制,按不同劳动强度和体型计算每日所需热卡,平均分配至三餐,并保证运动5次/w,不少于30min/次。

1.2.2 西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用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1.2.3 中药治疗治疗组用益降糖1号方辨证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黄芪80g,山药30g,山萸肉15g,苍术30g,玄参20g,生地30g,熟地20g ,僵蚕20g,蚕茧10g,丹参12g,桃仁12g,红花10g,赤芍20g,地骨皮20g,枸杞子20g,天花粉20g 。

用法:1剂/d,水煎2次,取150ml分2次服用,上午、下午各服1次。

对照组用糖脉康颗粒,组成:黄芪、地黄、赤芍、丹参、葛根、桑叶、淫羊藿等用法:5g/次,3次/d,饭后服用。

以1个月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证候指标口干多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肢体麻木疼痛、舌红少苔、或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1.3.2 生化检查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用药前及用药后每2w查1次。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9.0 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 %以下;有效: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 mmol/L或餐后血糖<10mmol/L,血搪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用(x±s)表示,数据资料用spssl
2.0软件进行t检验,两组间疗效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3讨论
渴即多饮,多尿,善饥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为特征的病症。

临床上的阴津亏损、燥热内生为消渴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临证指南医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

在跟随导师临床中发现,本病初期常阴虚燥热为主,日久则气阴两虚、脾肾亏乏。

脾虚运化功能失调,肾虚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停而为湿,气虚无力推动血液,阴虚津亏,血液运行不畅亦成瘀使疾病更加复杂,病程缠绵难愈,对于消渴病气阴两虚兼瘀证的治疗,导师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降糖1号方,疗效显著。

方中重用黄芪健脾补气升阳;山药补脾阴摄精微,地黄滋肾养阴;山萸肉补益肝肾,固肾涩精;淮山药,与干地黄、山萸肉合用达到三阴并补,与黄芪配伍气阴兼顾诸药合用升元气、滋真阴、固津以治本、生津安神,苍术健脾燥湿,敛脾精,配伍玄参之润,滋阴降火,泻火解毒,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和生津止渴,天花粉清肺热、养胃阴、润肺燥,丹参、桃仁、红花活血补血、化瘀行滞,制约补益药呆滞之性,诸药合用,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苦而不寒、活血化瘀而不伤正,动静结合,标本兼治[3]。

全方有益气健脾,养阴补肾、活血化瘀之功效,故宜用于治疗糖尿病气阴两虚,血液瘀滞之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黄芪、山药、天花粉、苍术、玄参均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并能提高其耐糖能力,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外周对葡萄糖的利用,能改善微循环,疏通血流,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与高血凝状态,改善糖尿病并发的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临床观察对比,降糖1号方除了对糖尿病气阴两虚兼瘀症状的改善外,对血糖的控制也有一定的优势,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1.
[2]仝小林.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8.
[3]Deep,Dutta,Subhadip,Choudhuri,Samim Ali,Mondal,Satinath,Mukherjee,Subhankar,Chowdhury.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predicts prediabetes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and reversal to normoglycemia:role of associated insulin resistance,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low vitamin D.[J]Journal of diabetes,2014,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