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在牙体硬组织再矿化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在牙体硬组织再矿化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在牙体硬组织再矿化作用中的研究进展李佳晨;黄雨梦;李雨蕾;张梓玮;李恩光;伍廷芸
【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4)3
【摘要】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作为一种生物活性材料,有利于牙体硬组织骨性结合,在其再矿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对牙体硬组织的再矿化效果优于传统的氟制剂。

本文对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结构及再矿化机制、在牙体硬组织各部分再矿化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再矿化研究带来新思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总页数】4页(P302-305)
【作者】李佳晨;黄雨梦;李雨蕾;张梓玮;李恩光;伍廷芸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1
【相关文献】
1.利用无定型磷酸钙纳米颗粒定向有序排列策略仿生再矿化牙体硬组织的研究进展
2.仿生多肽促进牙体硬组织再矿化的研究进展
3.基于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的牙体硬组织仿生再矿化的研究进展
4.仿生生物分子材料在牙体硬组织再矿化中的应用
5.新型纳米材料在牙体硬组织再矿化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玻璃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生物玻璃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生物玻璃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生物玻璃材料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潜力的材料。

它们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其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来调节其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

因此,在医疗、药物传递、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等应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一、生物玻璃材料的特点生物玻璃材料是指以SiO2为基础的无机非金属玻璃材料,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二氧化硅、钙、磷等元素。

与普通玻璃不同的是,生物玻璃还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如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溶解性和矿化性等。

这些特性使得生物玻璃材料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生物相容性:生物玻璃材料与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免疫反应和排异现象,从而减少了术后感染和再手术的风险。

2. 生物活性:生物玻璃材料能够刺激人体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骨细胞的再生,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3. 溶解性:生物玻璃材料在生物体内可以被分解、吸收和代谢,从而降低了其对人体的损害。

4. 矿化性:生物玻璃材料还具有矿化性质,能够与人体骨组织形成牢固的结合,使其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二、生物玻璃材料的应用由于生物玻璃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分别从医学领域和生物学领域来介绍其应用情况:1. 医学领域(1)骨科手术:生物玻璃材料可以用于各种骨科手术中,如骨折修复、骨外科手术、植入物的修复和替代等。

其生物活性和矿化性质使其能够与人体组织快速结合,促进骨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2)口腔医学:生物玻璃材料可以用于牙齿修复和种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与口腔组织快速结合,不会引起排异反应和感染。

(3)药物缓释:生物玻璃材料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实现药物缓释和控制释放。

其溶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使其能够有效地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2. 生物学领域(1)细胞培养:生物玻璃材料可以作为细胞培养的载体,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提高细胞的活力和存活率。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I. 引言生物活性玻璃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材料,可用于骨修复、医疗器械、药物传递等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性能研究。

II.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方法A. 熔融法熔融法是制备生物活性玻璃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将合适的化学成分混合,并在高温下熔融,然后迅速冷却,可得到无定形的玻璃材料。

此方法可实现大规模生产,但由于工艺复杂,可能导致玻璃中的结晶和气泡形成。

B. 反应法反应法是制备生物活性玻璃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一种典型的反应法是溶胶-凝胶法。

通过将溶胶中的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或多元羟基有机分子进行反应,形成凝胶。

凝胶可通过干燥、烧结等工艺得到生物活性玻璃材料。

此方法可控制材料的孔隙结构,但制备周期长。

III. 生物活性玻璃的性能研究A. 生物活性生物活性是衡量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

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即能在生物环境中与组织发生相互作用,促进骨组织再生。

该性能由玻璃中的离子交换和表面反应引起。

B. 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是评价材料在体内应用时对机体无害性和可接受性的指标。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医疗材料。

研究表明,该材料对人体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C. 力学性能生物活性玻璃的力学性能对其在骨修复中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力学性能可以保证材料在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因此,研究人员对生物活性玻璃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D. 药物传递性能生物活性玻璃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药物传递性能。

其孔隙结构和表面活性可用于控制药物缓释速率,实现局部治疗和药物输送。

许多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玻璃可有效提高药物传递效果。

IV. 结论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已取得了不俗的进展。

熔融法和反应法是常用的制备方法,各有优劣。

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药物传递性能是评价该材料的重要指标。

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优化制备方法,以实现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

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

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引言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能够与生物体组织发生良好的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骨外科领域。

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就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生物活性玻璃的基本特性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由硅酸盐玻璃和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在生物活性玻璃表面,存在着富含羟基(OH-)的无定形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吸附性和生物活性。

生物活性玻璃还具有可溶性的特性,能够释放出活性离子,如钙离子、磷酸盐离子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这些特性使得生物活性玻璃成为一种优秀的软组织修复材料。

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软组织填充材料;二是作为软组织修复支架材料。

作为软组织填充材料,生物活性玻璃可以用于填充软组织缺损,如皮肤损伤、软组织创面等。

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形态可控性,能够填充软组织缺损并促进软组织再生。

生物活性玻璃还能够释放出钙离子等活性离子,促进软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软组织修复过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一些研究表明,将生物活性玻璃与生物活性材料(如生物活性陶瓷、生物活性高分子材料)复合应用,可以提高软组织修复材料的生物活性和机械性能,促进软组织修复和再生。

另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表面改性和纳米结构设计,可以调控生物活性玻璃的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实现对软组织修复的精准促进。

一些研究还关注生物活性玻璃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组织材料相互作用机制,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软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结论与展望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目前,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与软组织的相互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

还需要完善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工艺和应用技术,提高其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以更好地满足软组织修复的临床需求。

生物玻璃介绍

生物玻璃介绍
生物玻璃:特性与应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生物玻璃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生物玻璃的定义与来源
生物玻璃是一种生物相容性材料
• 由生物活性玻璃和生物降解玻璃组成 • 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性
生物玻璃的来源
• 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 • 自然界的生物玻璃如珊瑚、贝壳等 • 人工合成的生物玻璃如硅酸盐、磷酸盐等
生物玻璃的应用优势
• 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器械、生物医学等 • 可调控的性能:通过成分和结构调控,实现性能优化
02
生物玻璃的分类与制备方法
生物玻璃的类型与特点
生物玻璃的类型
• 钠钙硅酸盐生物玻璃:如45S5、58S等 • 钾钙硅酸盐生物玻璃:如KBS3、KBS5等 • 钙磷硅酸盐生物玻璃:如CaP、Bio-陶瓷等
生物玻璃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玻璃面临的挑战
• 性能优化:如何实现性能优化,提高应用效果 • 成本降低: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生物玻璃的未来发展方向
•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性能优化和应用拓展 • 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谢谢观看
Docs
生物玻璃的技术创新
• 新型生物玻璃:开发新型生物玻璃,拓展应用领域 • 复合材料:研究生物玻璃复合材料,提高性能
生物玻璃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
生物玻璃的市场需求
• 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 生物医学: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生物玻璃的产业发展
• 产业链完善:实现原料、制备、应用等产业链完善 • 产业发展:推动生物玻璃产业发展,提高产值
生物玻璃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 用
• 生物玻璃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 生物玻璃支架:用于细胞生长和组织再生 • 生物玻璃载体:用于药物传递和基因治疗

载银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其抑菌性研究

载银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其抑菌性研究

【 bt c】 0 j t e W n eidsvr otn gb ate l s s r ai i s — lehi e A s at r b cv es t se ie cn in i cv g s a ad gc rr a o g cn u , ei y h z l ・ a i o i a u re v l e t q
要】 目的 利用生物活性玻璃作为药物载体, 加入抗菌离子 A , g 制备出载银生物活性玻璃 , 并
采 用溶 胶凝 胶法 制 备生 物玻璃 , 磨粉 后 压片 成形 . 分
通过体 外实验 评价其 对变 形链球 菌的抑 制作用 。方 法
为3 , 组 A组与 B组材料 在初 烧结后 用 不 同初 始 浓度 的 A N , 液浸 泡 2h A组 浓 度 1O o L B组 浓 度 gO溶 4( .m  ̄ , 05 o L , 最终 烧结成 形 , .m l )再 / C为空 白对 照组 , 不加入 A g 。3 材 料放 入 同一 带 菌平 板 中观 察 抑菌 环 大小 。 组 结果 A组 和 B组材 料周 围都 出现 了明显 的抑 菌 环 , A组 材料 的 抑菌 环 稍大 于 B组 材 料 , C组材 料周 围无抑 载 银生物 活性玻璃 具有 显著 抑制变形链 球 菌生长 的效果 , 一种 具 有临 床应 用潜 力 的生物 是 菌环生成 。结论
慢倒人 消毒 好 的培 养皿 中 , 每个 培 养皿 中大 约 5 m , 0l
培养基厚度保持在 4— m 5 m。将 培养皿盖好 , 薄膜 塑料
密封 , T Y液一起放 人 4C 与 P  ̄ 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
13 2 菌株 复苏 与 增菌 .. 将 实 验室 保 存 于 一8 冰 箱 中用 脱 脂 牛 奶 保 种 1℃ 的变 异链 球菌 ( uas 取 出 , 5m tn) 常温 融 化 , 酒 精 灯 用

生物玻璃生物学性能及其临床应用

生物玻璃生物学性能及其临床应用
基金 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 1 7 9 3 310 1)
放能力 , 以保证 与损 伤部 位细胞 反应 所需 环境 同步 。如 果生物玻璃材料离 子释放 太快 导致离 子浓度太 高 , 对细 胞反应 即无效 ; 如果离子释放太慢 导致 离子浓度太低 , 则 不能有效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l 。 】 生物玻璃材料生 物学活性 与其成 分含量有 关 , 即需 具有 s 2 0 t 、 N 2 和 C O成分 、 i  ̄6 w 高 a 0 O a 高钙磷 比等 3 个特征 。S 为 5w 6 w 时 , i 2t 0t 生物玻璃 材料活性 降低 ;i 2 0 t 时, SO >6 w 材料表 面活性丧失 , 接近于生物惰 性材料 。L t oy等 研究 比较 5w S0 (5 ) 6w 5 t i2 5S 和 0 t s 26S生物玻璃材料生物学活性 , i (0 ) 0 结果发现 5S表面有 5 利于成骨细胞黏附、 增殖 , 1 天见有多层结节状结构形 第 0 成, 且结节处 A P和骨涎蛋 白呈 阳性 , L 刮除细胞层后 电镜 扫描观察到 5S表面矿化骨结节与材料表面相 连, 6S 5 而 0 表面未发现类似结果。这项研究表 明, 生物玻璃材料组分
等_ 报道将 4 S 生物玻璃制成多孔 圆柱体 1 个 并植入 55 6
犬大腿肌 肉, 3个月后取 出所有植入 物并行硬组 织切 片, 组 织学 分 析 显 示 所 有 植 入 物 均 有 骨 组 织 形 成 , 向 扫 描 反 电镜证 实新生骨 与正常 骨组织相 同 ; 实生 物玻璃 材料 证
对成 骨 细胞 增殖 分 化及 骨基 质 矿化 非 常重 要 。
作 者 单 位 : 102 西 安 , 703
第 四军 医大 学西京 医院骨 科研究 所

生物活性玻璃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

生物活性玻璃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

生物活性玻璃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摘要生物玻璃是重要的无机生物医用材料之一。

本文论述了生物玻璃材料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特别是详尽地讨论了生物玻璃的制备方法,以及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而广泛地应用于骨科、牙科的替代及骨组织工程中的领域,最后展望了生物玻璃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制备方法、性质、应用Abstract,researchstatusanddirectionofdevelopment,inparticularadetaileddiscussiono fthepreparationofbiologicalglass,andbecauseofitsgoodbiologicalactivity,biocom patibilityandwidelyusedinorthopedics,dentistryreplacementandbonetissueenginee ringfield,andfinallytheapplicationprospectofbio-glassmaterial.Keywords:bioactiveglass、preparationmethod、property、application1、绪论生物玻璃(bioactiveglass,BAG)作为无机生物医用材料中的一个重要分支[1],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没有毒副作用。

此外,由于它们的化学组成与生物体的自然骨骼相似,容易与周围的骨骼形成紧密牢固的化学键合,或纤生物降解形成新的骨骼成分。

生物玻璃材料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成为材料学、医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热点,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一些高强度、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的开发和内辐射医用玻璃微球、玻璃基骨水泥和药物载体以及具有铁磁发热等功能性的生物玻璃材料的开发成功。

更是给人类医疗健康带来了又一突破性的进展,广泛开展玻璃基生物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研究

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研究

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研究李艳辉;崔龄元;张景彭;张巍【摘要】本文用模板法制备了一种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通过动态光散射和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

同时研究了这种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在模拟体液中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用小角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确定这种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在模拟体液48小时以后就能形成羟基磷灰石结晶的沉积,同时电镜观察纳米颗粒出现了团聚。

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将这种生物玻璃表面氨基化后,将胶原固定其上,通过细胞培养确定胶原的固定能够有效的提高细胞在这种生物活性玻璃表面的生长情况。

%In this paper,a nano-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was prepared by using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as the model agent. The properties of the bioactive glas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including SEM and TEM). Bioactivities of the bioglass were performed in the simulat-ed body fluid (SBF). The results of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WAXD),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dicated that after immersing in SBF over 48 hours,the particles aggregated together. Collagen was selected to immobilize on the surface of nano-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modified by 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APTES). Furthermore,cells were incubated on the surface of collagen immobilizedna-no-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to evaluate cell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纳米;介孔;胶原;固定【作者】李艳辉;崔龄元;张景彭;张巍【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7.3硬组织修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到1892年,Dreesmann用硫酸钙填充骨缺损,才开始对用无机生物陶瓷治疗骨缺损的研究工作[1]。

第五章生物玻璃1

第五章生物玻璃1

在某些网络形成体里所占比例较少的生物玻璃中,多数
在结构上具有连续程度较差的网络骨架,仅少数如MgO— A1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具有特别好的化学稳定性。
19
在某些网络形成体里所占比例较少的生物玻璃结构中,
虽然大部分已被晶体占有,但尚有小部分是仍维持较高的化
学稳定性的玻璃相,因而不易发生降解反应。 此外,在含磷灰石金云母微晶玻璃中,母体玻璃同样
(4)生物玻璃与自然骨的结合机理
Na2O-CaO-SiO2-P2O5 系统内有些组分的玻璃(如商品 名为45S5 的玻璃)植入生物体内,在体液环境中,从 其表面溶出Na+,玻璃表面就生成富SiO2 凝胶层。 生物玻璃溶解形成表面带负电荷的Si-OH,与 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通过氢键和离子胺键(-Si-O- H3N + -)结合形成高密度的蛋白吸附, 硅溶胶层和 在其表面形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a10(PO4,CO3)6(OH)2 , HCA)层具有高表面积,适合吸附大量的生物分子,从 而促进细胞外响应。相比于带较低负电荷量的硅溶胶 层,HCA 层表面能吸附更多的生物分子。
(F)可铸造玻璃陶瓷:为了修复缺损的牙齿,恢复 其形态和功能,孙祥云还开发研制出一系列可 铸造玻璃陶瓷,这种材料类似天然牙齿牙釉质, 在口腔中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好,可逼真再 现牙齿形态。 (G)新型结晶化玻璃:最近,小久宝等研制出的, 其中含有大量Fe2+、Fe3+离子,热处理后,得 到以CaO-SiO2-B2O3-P2O5系玻璃相和硅灰石 为模的结晶玻璃,其中分散着强磁性的Fe3O4 粒子,在生理环境中,这些粒子表面能形成磷 灰石层,而且也可与骨质结合。
(B)A-W微晶玻璃:1982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小久宝正 等研制成功;

基于生物玻璃的骨修复技术研究

基于生物玻璃的骨修复技术研究

基于生物玻璃的骨修复技术研究近年来,骨伤及骨病在人们生活中逐渐增多,而传统的骨修复技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二次手术率较高、固定部件容易松动等。

为寻求一种更有效的骨修复技术,科学家们开始探索生物玻璃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能性,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生物玻璃是一种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无机玻璃材料,它可以与人体组织紧密结合,起到促进骨细胞生长和组织愈合的作用。

同时,生物玻璃还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满足骨修复过程中对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因此,生物玻璃被广泛应用于骨修复领域。

关于生物玻璃在骨修复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将生物玻璃与骨填充剂结合使用。

骨填充剂通常是一些具有较强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的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等。

将生物玻璃与骨填充剂混合使用,可以使骨填充材料更好地与周围组织结合,促进骨细胞增生,提高骨愈合速度。

研究表明,采用生物玻璃填充材料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提高疗效。

第二种是直接利用生物玻璃修复骨缺损。

在修复骨缺损时,可以将生物玻璃材料直接嵌入骨骼内,形成一种类似于支架的结构,起到支撑和修复作用。

研究表明,生物玻璃固定的骨缺损修复效果较好,且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

第三种是将生物玻璃制成人工骨代替自体骨移植。

自体骨移植是传统的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但存在供体来源有限、手术创伤大等问题。

利用生物玻璃制成人工骨可以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促进骨细胞生长和愈合。

因此,人工生物玻璃骨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替代材料。

总之,生物玻璃在骨修复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步扩大,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虽然生物玻璃在骨修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材料的可塑性和加工难度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生物玻璃将会在骨修复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物活性玻璃的应用及前景

生物活性玻璃的应用及前景

生物活性玻璃的应用及前景作者:梁杰来源:《活力》2009年第22期[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对生物医学材料及其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器官的人工化成为当今医学科学的尖端技术之一,其潜在的核心是医用生物材料的研发。

1969年美国Florida的Hench教授等发现一定组成的生物活性玻璃植入体内后其表面不形成纤维包裹层,而是与骨组织形成紧密的结合,其结合面的强度甚至高于骨和材料本身,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45S5生物玻璃并提出了生物活性的概念。

生物活性医用玻璃一般为CaO-SiO2-P2O5系统,部分含有MgO、丸O、Na2O、A12O3、B2O3、TIO:等。

玻璃网络中非桥氧所联结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在水相介质存在时,易溶解释放出一价或二价金属离子,使生物活性玻璃表面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这就是生物活性玻璃具有生物活性的基本原因。

非桥氧键所占比例越大,玻璃的生物活性也就越高。

一、生物活性玻璃的应用(一)对生物活性材料在体内与骨组织结合面的研究发现,材料在体内环境中表面会形成一层类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层,骨组织通过HA层与材料进行结合。

在力学实验中,断裂不是发生在骨的一侧就是发生在材料一侧,界面结合处却完好无损,表明HA层与骨结合密切,材料在体液环境中沉积HA层的能力成为评判材料活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以Ca-Si为基础的生物玻璃,在体液环境中,其表面形成一层富硅层,诱导HA的沉积,从而显示出生物活性。

与磷酸钙生物材料相比,生物活性玻璃的组分范围要广,各种对人体无害和能促进骨组织生长的离子都可以添加到生物活性玻璃中以改善其性能。

由于生物活性玻璃优良的生物活性和可调节的化学组成,其性能如活性、降解性和力学性能都可以人为调节和控制,使生物活性玻璃成为骨组织修复材料的一个研究热点。

(二)生物活性玻璃可做成局部的物药制剂施用于创伤,例如以悬浮液,洗剂,霜剂,药膏或凝胶的形式。

玻璃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进展

玻璃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进展

别是 详 尽 地 计 士 }了生 物 玻 璃 因其 县 有 良好 的 生物 活 性 、 生物 相客 性 而 广 泛地 应 用 于 骨料 、 科 的 替 代 噩 骨 虹 飙 工程 q 牙 - 的领 域 . 最后 展 望 了生物 玻璃 材料 的 应 用 前 景 。
关 键词
生物玻璃
研 究现状
发展概况
义。
本 京 都 大学 小 久 保 正教 授 等 在 18 9 2年 开 发 成 功 了含 3wt 左 右 的 磷 灰 石 ( ai ) 3 左 右 硅 灰 石 ( 8 Ap te 和 4wt t
Wols nt) l t i 的徽晶玻璃 ( 称 A/ 微晶玻璃 ) 由于不舍有 ao e 简 W 。 碱金属氧化物 , 因此它 的机械性能较好 , 是当前 力学性能最好 的医用微 晶玻璃材料 , 各项 力学性能 均接近 人骨 , 此外 , 它与 骨髂 组织的结合 强度也较高- 18 3年 Holn 9 l d等研 制成功 了 商品名为 。 iv r ” a Boei 的可 t
学 科的热点 . 来愈受 到人们的重视 , 别是一些高 强度、 愈 特 可
C O SOz系统 的微 晶 生 物玻 璃 , a PO i 其基 本 成 分 为 NaO
4 8 t , O 0 4 “ , O 2 9 , a 3 . wt , 2 . w K2 . wt Mg wt C O 4 0 % P O5
Ke r y wo ds
bo [s ,t d iu t n,e eo m e t ig a s su yst ai d v lp n o
生物玻 璃作 为无机生物 医用材料 中的一个重要 分支 , 具 有 良好 的生物相 容性 , 没有毒副作用 , 外, 此 由于它 们的化 学 组成 与生物体的 自然骨髂相似 , 易与周 围的骨髂 形成紧 密 容 牢 固的化学键舍 , 或经生物降解形成新的骨骼成分 。 生物玻 璃 材料 的研究与临 床应用 已成为 材料学 、 医学 以及生物 化学 等

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

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

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新型的修复材料,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重新生长。

针对软组织损伤,生物活性玻璃也被广泛研究,以帮助促进软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本文将介绍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玻璃简介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是一种由硅酸盐和磷酸盐等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可生化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其主要特点是能够与体内液体进行交互反应,在其表面形成无机氢氧化物层,从而促进细胞黏附和成骨细胞的生长,加速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生物活性玻璃不仅可以在骨组织修复中发挥作用,在软组织修复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玻璃可以在软组织修复中发挥多种作用:1. 促进软组织的愈合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选择的生物活性。

它可以有效地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软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从而促进组织愈合。

与传统的软组织修复材料相比,使用生物活性玻璃的患者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低。

2. 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抗炎性生物活性玻璃在与生物体液体接触时,可以释放出一定量的离子(如Si、Ca、P等),并诱导生物体内发生酸碱反应,从而生成无机氢氧化物层。

这种无机氢氧化物层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降低感染风险。

同时,生物活性玻璃还具有较好的抗炎性,有助于减轻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在软组织与硬组织结合的修复过程中,生物活性玻璃可以起到桥梁作用。

它可以与软组织结合,形成一层坚实的保护膜,防止感染和进一步损伤。

同时,生物活性玻璃也可以与硬组织结合,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4. 对神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生物活性玻璃还可以具有对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

它可以形成一层隔离膜,使神经组织免受生理外界的损伤和感染,从而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

1. 碱性生物活性玻璃(alkaline bioactive glass)SRBG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锶元素,其主要成分为SiO2、CaO、P2O5和SrO等。

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

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

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能够促进软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随着人们对生物活性材料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兴趣不断增加,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神经等,其受伤或损坏后的修复过程对人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目前,传统的软组织修复材料存在着修复速度慢、容易引起排异反应等问题,而生物活性玻璃具有促进细胞黏附、增生和分化的作用,可以加速软组织的修复过程。

研究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及机制,对于改善软组织修复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未来的医学进步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效果,验证其在促进软组织生长和修复方面的作用机制。

通过系统性的实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生物活性玻璃对软组织修复的影响规律,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拓展生物活性玻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为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研究,我们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推动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生物活性玻璃具有促进骨骼再生和愈合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其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通过研究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机制和效果,可以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新的治疗途径。

探究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有助于推动软组织修复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对生物活性玻璃在软组织修复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生物活性玻璃的特点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材料,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活性:生物活性玻璃表面可以与周围组织形成亲和接触,促进生物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生物玻璃PPT

生物玻璃PPT
4
(2)研究过程: (2)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 采用手段: 采用手段:动物实验或模拟实验 动物实验显示:生物玻璃植入动物体内后与其他植入材料( 动物实验显示:生物玻璃植入动物体内后与其他植入材料(如 不锈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氧化铝)形成显著对比, :不锈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氧化铝)形成显著对比,它能 引起形成一层薄的,将材料与骨分开的纤维包膜。 引起形成一层薄的,将材料与骨分开的纤维包膜。 ray分析显示 其上面形成了一层结晶羟基磷灰石层(HA)。 分析显示: X-ray分析显示:其上面形成了一层结晶羟基磷灰石层(HA)。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骨和植入物结合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骨和植入物结合6周后的界面处 出现了正常的骨细胞(造骨细胞), ),造骨细胞产生了与正在 ,出现了正常的骨细胞(造骨细胞),造骨细胞产生了与正在 生长的HA层结合的胶原纤维。 HA层结合的胶原纤维 生长的HA层结合的胶原纤维。 在体外含有钙离子和磷酸盐离子的溶液中实验表明: 在体外含有钙离子和磷酸盐离子的溶液中实验表明:在植入物 表面形成的HA层是由于结晶HA HA层是由于结晶HA通过玻璃和溶液中离子不均匀成 表面形成的HA层是由于结晶HA通过玻璃和溶液中离子不均匀成 核和生长,其结合界面的机械强度足够高,以至于当承载时, 核和生长,其结合界面的机械强度足够高,以至于当承载时, 骨或玻璃都不会率先断裂,界面也不会衰退。 骨或玻璃都不会率先断裂,界面也不会衰退。 金刚石切片机分析表明:在超微结构,纳米尺寸级别,HA晶体 金刚石切片机分析表明:在超微结构,纳米尺寸级别,HA晶体 同胶原纤维的紧密穿插。 同胶原纤维的紧密穿插。
7
生物活性玻璃糊剂与口腔微生物作用 可使内氏放线菌 内氏放线菌10min内丧失活力 内丧失活力; 可使内氏放线菌10min内丧失活力;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牙龈类杆菌、变链菌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牙龈类杆菌、 内丧失活力; 在60min 内丧失活力; 血链球菌在60min较显著丧失活力 较显著丧失活力。 血链球菌在60min较显著丧失活力。 在水溶液中生物活性玻璃对龈上龈下菌斑 在水溶液中生物活性玻璃对龈上龈下菌斑 有着广谱抗菌作用。 有着广谱抗菌作用。 防龈还是预防牙周病方面 因此,无论在防龈还是预防牙周病方面, 因此,无论在防龈还是预防牙周病方面,生 物玻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物玻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和结构的硅酸盐玻璃材料。

通过熔融法、溶胶-凝胶法等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广泛应用于骨骼修复、口腔治疗以及创口愈合等方面。

已成为材料科学、医学以及生物科学等学科的热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活性玻璃的相关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溶胶-凝胶法;骨骼修复正文生物材料,包括生物玻璃、生物玻璃陶瓷、生物磷酸钙陶瓷以及生物复合材料、生物涂层等,是一类可对肌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1、2]。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3],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十分活跃。

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 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和结构的硅酸盐玻璃材料,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Hench教授在1969年研发出来的。

具有与骨组织形成化学性结合能力,与骨组织和软组织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在植入体内后生物活性玻璃表面即与体液发生离子反应,最终在玻璃表面形成类似骨中无机矿物的低结晶度碳酸羟基磷灰石层(HCA),因化学组成与生物体的骨骼相似,容易与周围的骨骼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合即骨性结合,具有优良的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及生物相容性,已成为材料科学、医学以及生物科学等学科的热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研发成功,更是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又一突破性进展,广泛开展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4-6]。

1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方法1.1 熔融法熔融法是制备生物玻璃最常用的办法之一,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生物玻璃密实无孔、比表面积小。

熔融法的一般制备工艺是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在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熔融成玻璃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淬冷,得到成品。

熔融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但是通过熔融法制得的生物玻璃,其组成范围和生物活性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因为高温容易使配料中的磷等元素挥发、使其成分的控制难以精确,而且玻璃的高温熔制容易导致Si-OH官能团的减少,且得到的生物材料中Ca2+的溶解性能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材料的生物活性。

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活性物质是最近几十年来制药、化妆品、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类化合物,它们的独特性质使得它们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活性物质一般是指具有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具体来说就是它们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了生理、物理或化学作用。

本文将介绍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

一、活性物质的合成活性物质的合成方法因其用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它们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分类。

1. 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制备活性物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需要化学反应条件为前提,通过合成途径对物质进行改变,从而制造出需要的活性物质。

但是,化学合成带有很强的人工因素,需要工艺上的多次尝试,同时合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环保问题也需要重视。

2. 天然提取与化学合成直接制造出活性物质不同,天然提取则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活性物质。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制造香料、化妆品和药物等。

这种方法的原材料需要天然物质,通常需要通过萃取、蒸馏、冷浸等方式进行提取。

天然提取具有温和的特点,其制造的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天然或者合成方式得到。

3. 生物合成生物合成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生产同化物质的过程,最终得到所需的活性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反应温和、废弃物少等特点。

生物合成中常见的有基因重组和发酵法等。

二、活性物质的应用研究活性物质在制药、化妆品、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有几个经典的例子。

1.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在抵抗自由基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这种物质在化妆品和护肤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像是一种保护剂。

这种物质可以防止自由基突破细胞膜进入细胞,从而防止细胞损伤。

同时这种物质还具有减少衰老、平衡光照和温度等稳定组成等作用,因此被应用于许多护肤行业。

2. 玻璃熔剂玻璃熔剂是一种可以使玻璃熔化的物质。

高性能玻璃的制造都需要添加一些活性物质,使得它们具备特定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物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内装饰类产品和太阳能电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和结构的硅酸盐玻璃材料。

通过熔融法、溶胶-凝胶法等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广泛应用于骨骼修复、口腔治疗以及创口愈合等方面。

已成为材料科学、医学以及生物科学等学科的热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活性玻璃的相关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溶胶-凝胶法;骨骼修复正文生物材料,包括生物玻璃、生物玻璃瓷、生物磷酸钙瓷以及生物复合材料、生物涂层等,是一类可对肌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1、2]。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3],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十分活跃。

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 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和结构的硅酸盐玻璃材料,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Hench教授在1969年研发出来的。

具有与骨组织形成化学性结合能力,与骨组织和软组织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在植入体后生物活性玻璃表面即与体液发生离子反应,最终在玻璃表面形成类似骨中无机矿物的低结晶度碳酸羟基磷灰石层(HCA),因化学组成与生物体的骨骼相似,容易与周围的骨骼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合即骨性结合,具有优良的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及生物相容性,已成为材料科学、医学以及生物科学等学科的热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研发成功,更是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又一突破性进展,广泛开展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4-6]。

1 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方法1.1 熔融法熔融法是制备生物玻璃最常用的办法之一,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生物玻璃密实无孔、比表面积小。

熔融法的一般制备工艺是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在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熔融成玻璃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淬冷,得到成品。

熔融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但是通过熔融法制得的生物玻璃,其组成围和生物活性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因为高温容易使配料中的磷等元素挥发、使其成分的控制难以精确,而且玻璃的高温熔制容易导致Si-OH官能团的减少,且得到的生物材料中Ca2+的溶解性能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材料的生物活性。

另外制备反应温度也比较高,能耗较大[7、8]。

1.2 溶胶-凝胶法近年来,溶胶-凝胶技术已成为制备新材料的重要方法。

不同于传统的熔融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sol-gel derived bioactive glasses,SGBG)是由大量的粒径为几十纳米的微球组成,微球堆积间隙形成均匀分布的微孔,孔径分布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0]。

虽然溶胶-凝胶工艺过程若干机制尚未清楚,但典型的溶胶-凝胶反应通常包括两个步骤:(1)烷氧基金属有机化合物水解成羟基化合物;(2)羟基化合物缩合及缩聚过程。

溶胶-凝胶法制备生物活性材料的原料非常丰富,有硅溶胶、硝酸钠[NaNO3]、磷酸[ H3PO4] 、正硅酸乙酯[Si (OC2H5) 4] 、四水硝酸钙[Ca( NO3) 2·4H2O] 等。

图1 溶胶-凝胶法原理图[9]SGBG-8 的化学组分为:60%SiO ,36%CaO,4%P2O5 (mo1%),将一定量的正硅酸乙脂、硝酸钙和磷酸三乙脂,盐酸为催化剂,按照一定比例依次将每种原料加入烧杯后搅拌制成均匀溶液,在室温下化,形成凝胶。

将凝胶分别置于70℃和150℃干燥,将得到的凝胶块在600℃的箱式电阻炉热处理,在玛瑙研钵研磨,得到白色生物玻璃粉末SGBG。

工艺流程包括:溶胶的制备、溶胶-凝胶转化、凝胶干燥等步骤。

缩聚过程可形成二氧化硅(SiO2)无机网络,水和醇的挥发造成网络的多孔性,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1]。

高的比表面积和均匀分布的微孔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化学反应活性和降解速度,形成较多的羟磷灰石矿物的成核位以及改善材料的组织细胞亲和性,促进有利于新骨生长的各种胶原、蛋白物质及骨细胞的附着[12]。

1.3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BG)的制备在原来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分散技术制备了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纳米级NBG粉体,并通过实验证明NBG由于其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以及其独特的纳米尺度效应等,使其生物活性比原来的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进一步提高。

这种高生物活性和良好的分散性能对于NBG作为高分子/生物玻璃复合多孔支架的无机相填充组分时,可有效改善复合支架材料的生物活性和力学强度。

NBG的化学组分为:60%SiO ,36%CaO,4%P2O5(mo1%)。

所用原料:去离子水;盐酸(HC1)(分析纯);正硅酸乙酯(Si(OC2H5)4)(分析纯);磷酸氢二氨((NH4)2HPO4)(化学纯);四水硝酸钙(Ca(NO3)2·4H2O)(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聚乙二醇(PEG.10000)(分析纯)。

其制备过程主要分三个步骤:(1)生物玻璃溶胶液(A)的配制:将一定量的正硅酸乙酯,四水硝酸钙按顺序加至水与无水乙醇的溶液中,用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

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获得透明均一稳定的溶胶。

(2)PEG-磷酸氢二氨溶液(B)的配置:将一定量的磷酸氢二氨溶于去离子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一聚乙二醇(PEG),分别配成PEG的浓度为0%,5%,10%,15%的溶液,充分搅拌均匀,待其溶解完全。

(3)将已经配好的A溶液缓慢滴加至B溶液中,待其搅拌均匀后,向其中缓慢滴加氨水,有白色沉淀出现,离心得到白色沉淀物,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将其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粉体,再放入箱式电炉中,经过600℃热处理,无需研磨,得到白色纳米生物玻璃粉末。

制得的样品分别标记为:NBG0,NBG5,NBG10,NBG15。

研制具有纳米级颗粒尺寸并具有良好分散性的新型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对于制备高生物活性骨修复体、骨组织工程支架及药物载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3]。

2 生物玻璃的活性生物活性玻璃植入人体体后会与体液反应。

在生物玻璃表面生成羟基磷灰石结构层,这是生物玻璃具有活性的重要原因。

Larry L Hench教授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了生物玻璃在体外环境下发生的5步反应:(1)玻璃中Na+和K+离子等与溶液中H+以及H3O+迅速交换,Si-O-Na++H++OH-→Si-OH++ Na++ OH-(2)Si-O-Si键被溶解打断,在界面处形成许多Si-OH;(3)Si-OH的聚合反应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富SiO2的、多孔胶体层Si-OH+OH-Si→Si-O-Si+H2O(4)Ca2+和PO43-或来源于玻璃体或来源于溶液中,在富SiO2胶体层上聚集形成CaO-P2O5无定形相层;(5)随着OH-和CO32-从溶液中引进,CaO-P2O5无定形相层将转变成含碳的羟基磷灰石(HCA)多晶体。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碳酸羟基磷灰石晶相支架层形成,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且表面带有负电荷,适合吸附大量的生物分子,因此羟基磷灰石晶相层成为新组织生长的基床。

细胞在生物活性玻璃表面快速增殖与分化,最终与周同组织相融合。

3 生物活性玻璃的应用3.1在骨骼修复中的应用根据生物学活性不同,可以将骨移植替代材料分为两类。

一类材料除具有骨传导作用外,还具有骨形成促进作用,能在材料组织界面引起胞和胞外反应;另一类材料只具有骨传导作用,仅仅引起胞外反应。

生物活性玻璃属于第一类材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和骨形成作用。

由于生物玻璃表面在人体的生理环境中可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并可直接参与人体骨组织的代和修复过程,最终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与人体骨相同的无机矿物成分——碳酸羟基磷灰石[ Ca10(PO4)6 (2OH-,CO32-) ] ,并诱导活骨组织的生长,所以可用于人体骨缺损的填充和修复。

生物活性玻璃作为骨替代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骨形成迅速,除骨引导作用以外,在颗粒部及其周围也可见骨生成。

(2)颗粒大小均匀,由于颗粒之间空隙和材料表面的大量微孔存在,为血管和组织的长人和紧密结合提供了良好条件。

(3)操作性能良好,生物相容性好,有黏附性和局部止血作用。

(4)X线阻射,便于术后检查。

(5)具有降解性,颗粒可被吸收,最终形成骨样结构。

对生物活性材料在体与骨组织结合面的研究发现,材料在体环境中表面会形成一层类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层,骨组织通过HA层与材料进行结合。

在力学实验中,断裂不是发生在骨的一侧就是发生在材料一侧,界面结合处却完好无损,表明HA层与骨结合密切,材料在体液环境中沉积HA层的能力成为评判材料活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以Ca-Si为基础的生物玻璃。

在体液环境中,其表面形成一层富硅层,诱导HA的沉积,从而显示出生物活性。

与磷酸钙生物材料相比,生物活性玻璃的组分围要广,各种对人体无害和能促进骨组织生长的离子都可以添加到生物活性玻璃中以改善其性能。

由于生物活性玻璃优良的生物活性和可调节的化学组成,其性能如活性、降解性和力学性能都可以人为调节和控制,使生物活性玻璃成为骨组织修复材料的一个研究热点。

国外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晓峰[14]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O-P2O- SiO2系统生物活性材料,实验表明该类材料为无定形态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组织与细胞亲和性及生物矿化功能,是一类新型的骨修复和骨组织工程材料,可单独或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类生物材料复合制成性能理想的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

另外还对溶胶-凝胶过程中所需的催化剂进行了选择和研究,研究表明以盐酸为催化剂所制得的溶胶-凝胶生物玻璃具有相对更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平均孔径。

梅梅等[15]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制备了CaO-P2O5-SiO2系统生物活性玻璃,并通过一定的烧结工艺将其制备成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多孔材料。

宁佳等[16]采用熔融的方法制备出了Na2O-CaO-SiO2-P2O5-B2O3系生物玻璃,发现当玻璃中B2O3/SiO2的摩尔比为3:1时,生物活性较好。

随着B2O3与SiO2的摩尔比减小,玻璃的降解速度变慢,获得的羟基磷灰石结晶度较低。

利用此特性可控制生物玻璃的降解速度,从而与骨细胞生长速度相匹配。

因此,所得到的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有望在硬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得到应用。

Anbalagan Balamurugan和Gerard Balossier 等[17]在CaO-P2O5-SiO2系统生物材料的基础上引入少量的Zn,制成CaO-P2O5-SiO2-ZnO生物活性玻璃。

通过实验发现少量Zn的引入,不仅没有降低材料的生物活性,而且可以刺激早期细胞的增殖。

Na Li等[18]通过研究发现加入聚乙二醇( PEG) 到生物活性玻璃凝胶中可以制得大孔溶胶凝胶生物玻璃。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加入PEG粒子的粒径大小有效地控制块体生物玻璃孔径大小,使制备的骨修复材料能同时满足强度和生物活性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