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与重构_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社会基础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3期2010年6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RNAL OF H ENAN UN I V ER SITY O F S C IENCE AND TECH NOLOG Y (S O CIAL S C IENCE)Vol 128 N o 13Jun 12010

=思想发见>

缺失与重构: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社会基础秩序

刘倩倩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 在当代利益博弈的时代背景下,正视社会基础秩序缺失的时代症结,依据现代国家建构与社会基

础秩序重构内在的二元关系,从我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实情出发,寻求重构社会基础秩序的内在切入点与立足点,找到社会基础秩序当代重构在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归宿点,从而实现现代国家建构中社会基础秩序的当代重构,不仅是解决利益博弈语境下社会基础秩序缺失时代症结的方式,而且是现代国家建构得以实现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 国家建构;社会基础秩序;社会制度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10)03-0040-04

收稿日期: 2009-12-24作者简介: 刘倩倩(1986-),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生。

现代国家建构是现代国家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维化三维一体和谐共进的重要价值诉求。贯通三者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稳定运行的内在逻辑,按照现代国家建构所遵循的理论要求,正视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实践困难,是现代国家建构必须处理好的关键环节。而社会基础秩序作为社会有机统一体运行发展的载体和现实根基,是保障现代国家建构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社会基础秩序缺失的时代诘难,必将对现代国家的有序运行和建构产生至关重要的负面影响。因此,明确现代国家建构与社会基础秩序的科学内涵,正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利益博弈0为时代特征的现状,梳理社会基础秩序缺失的表现,深层次挖掘现代国家建构中社会基础秩序缺失的原因,是实现现代国家建构与解决社会基础秩序缺失时代症结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这一伟大转变的实践途径和实践重点。

一、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社会基础秩序

及其缺失原因

(一)现代国家建构中社会基础秩序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现代国家建构内涵的前提是合理定位现代国家。马克思#韦伯认为:/国家是一种持续运转的强制性政治组织,其行政机构成功地垄断了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并以此维持秩序。0[1]

而后来的吉登斯继承发展了韦伯关于国家的观点:/只

有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家机器才能成功地实现垄断暴力工具的要求,而且也只有在现代民族国家中,国家机器的行政控制范围才能与这种要求所需的领土边界直接对应起来。0[2]

在吉登斯看来,现代民族国家被视为基本的政治组织单位。基于此,学界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即为现代国家的常识,而国内的徐勇教授就现代国家的定位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他认为,要从主权和合法性来理解现代国家,并界定出现代国家的双重特性,即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在此基础上他指出,现代国家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统一体。这是对现代国家科学内涵的崭新认识,是具有实践合理性的表征。正如叶麒麟教授所言,从现代国家的内涵出发,现代国家的建构即是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双重建构化的过程。这即是对现代国家建构科学内涵的理论阐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国家的建构,即是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二者建构发展的实践历程。

社会基础秩序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国家建构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对于其科学内涵的探求,是厘清现代国家建构和社会基础秩序二者关系的理论前提。著名社会学学者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在5重建社会的基础秩序6一文中就基础秩序的科学内涵作了说明:/这种基础生活秩序往往是由道德信念、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非正式的或正式的基础制度混合在一起构成

的。0[3]

在他看来,社会基础秩序是包括一系列秩序

第3期刘倩倩:缺失与重构: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社会基础秩序

在内的系列统一体,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社会的道德秩序和信用结构以及社会基础制度。他还指出了社会基础秩序的基本特征:共享性、超越时空和具体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从狭义的角度看,这种社会基础秩序也可以被理解为社会资本。/一个群体成员中共有的一套非正式的、允许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价值观或准则。如果说群体的成员开始期望其他成员的举止行为将是正当可靠的,那么他们就会相互信任,信任恰如润滑剂,它能使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运转变得更有效率。0[4]许多学者普遍认为,社会信任、互惠规范与组织网络是构成社会资本的结构要素,而正是这些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从此论述中可以对社会基础秩序的科学内涵获得明晰的认知。

(二)现代国家建构中社会基础秩序缺失的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其自身的内在缺陷对社会基础秩序产生负面冲击。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的增值运行,但伴随而来的是为了在市场中牟利而出现的诈骗失信行为,直接对社会的信用机制造成破坏,出现了/人人为己,不骗不行0的诡辩,拜金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不良思潮的影响也随之而来。

其次,社会制度改革仅限于对社会基本制度的变革,对社会基础秩序却未能触及。社会制度变革不仅仅是对基本制度的改革,而且必须包括对社会基础秩序的调整和变革,很多社会制度之所以失灵,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制度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秩序出现了问题。

再次,社会体制改革缺乏灵活性,使得社会底线规则屡遭破坏,社会基础秩序难以合理建立。孙立平教授指出,制度改革在混乱和僵硬之间难以抉择,使得社会信用机制受到破坏,社会基础秩序的建立就难以实现。

二、社会基础秩序与现代国家建构

二元关系剖析

(一)现代国家建构是社会基础秩序构建的物

质载体

独立的现代国家充当着社会基础秩序建立的物质载体,没有一个独立的现代国家作为物质载体,整个社会的基础秩序建设就缺乏其实现的物质空间和地域界限。因此,要想实现社会基础秩序的当代构建,就离不开现代国家的建构体系,必须将二者纳入到统一运行的维度。失去了现代国家建构的物质支撑,现代社会的基础秩序建设就只能是空壳。因此,现代国家的建构是社会基础秩序构建的物质载体。

现代国家建构的实践历程因其发展特点的异同会呈现不同的特性,这就为社会基础秩序的建构提出了不同的客观要求,根据不同国家建构发展特点,对社会基础秩序的重构和建设就要采用不同的措施和手段,使二者能够在立足实情的基础上得以契合。就中国而言,中国的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民主)国家的建构具有非均衡性和非协同性特点。这种非均衡性和非协同性,决定了在着重于国家的一体化时,要强调国家对社会的/控制0;而在侧重于国家的民主化时,又要强调国家给予社会一定的/自主性0。[5]对于中国这类后发展国家来说,现代国家建构呈现非均衡性的特性,往往要先实现国家的一体化、完成民族)国家的建构,然后再逐步推进民主)国家的建构、实现国家的民主化。[6]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基础秩序的建构不仅是以现代国家建构为物质载体,而且其建构发展特点要和现代国家建构特点相适应。

(二)社会基础秩序对现代国家建构的价值和

意义

首先,社会基础秩序的建立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石,现代国家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基础秩序的支撑。现代国家的建构,从国家政治稳定层面上来讲,更是不能缺失社会基础秩序的建设。而社会基础秩序隶属于社会体系建设的范畴,此基础作用的体现,可以从社会体系建设与国家建构二者的关系及其自身作用的发挥来获得合理的理解。就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说,现代国家的建构和社会体系的建设是双向进行的两个维度,但从内在发展本质来看,二者又是在同一维度上互补发展的两个方面,这个统一的维度即是社会体系建设与国家建构同属于社会发展体系,不论是现代国家的建构还是社会体系的建设都内含在社会发展的范畴之中。从二者自身作用的发挥来说,社会体系建设不仅为整个社会有机体的有效合理运转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作为社会发展体系中的一个内在子系统,社会体系建设的完善将为现代国家的建构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和基础支持。而作为社会体系建设中的最基础部分,社会基础秩序理所应当成为现代国家建构得以实现的基石。

其次,社会基础秩序的稳定是现代国家建构的

#

4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