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管理准则及操作规程(完整版)

职业卫生管理准则及操作规程(完整版)

职业卫生管理准则及操作规程(完整版)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职业卫生管理准则及操作规程,帮助组织和个人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以下是主要内容概要:1. 引言- 目的:明确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及其对职工及组织的价值。

-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组织和个人。

- 定义:列举职业卫生相关术语和概念的定义。

2. 职业卫生管理原则- 领导承诺:组织领导层应对职业卫生管理负责,并树立模范作用。

- 参与策划:各级员工应参与制定和改进职业卫生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 风险识别:全面识别和评估职业卫生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健康监护:建立健康监护制度,定期检查职工的健康状况。

- 资源投入: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 预防原则: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职工接触有害物质和危险环境的可能性。

3.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3.1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与控制- 职业病风险评估:对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工作环境进行评估。

- 工作场所监测:监测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 职业卫生控制策略: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

- 个体防护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和培训,确保职工的个人防护。

3.2 健康监护与教育- 健康监护计划: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并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 健康教育与培训:为职工提供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健康意识和职业保护知识。

3.3 应急管理与事故防控-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包括职业事故的预防、应对和处置措施。

- 事故调查与报告:对职业事故进行调查,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 事故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职业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4. 职业卫生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监督与检查: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确保职业卫生管理规程的有效实施。

- 问题处理与改进:及时处理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问题,并持续改进管理水平。

本文档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准则和操作规程,有助于组织和个人更好地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2.职责与义务:(1)公司:a.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保障其有效实施;b.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并定期组织相关的卫生检查;c.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d.落实职业卫生的相关责任,并确保其执行。

(2)员工:a.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培训;b.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c.及时报告危险因素和职业病的发生;d.配合公司进行职业卫生检查。

3.危险因素识别和评估:(1)对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2)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检查,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3)建立职业卫生事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相关的职业卫生事故。

4.职业病防护和管理:(1)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2)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记录员工职业病的发生和防护措施;(3)组织职业病防治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1.目的和适用范围:岗位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员工在各岗位上的操作行为,保障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岗位。

2.操作规范:(1)员工必须要经过岗位培训并获得相关的证书方可上岗;(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不得违反相关的操作流程;(3)对于操作中的危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4)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5)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随意进入操作区域;(6)对于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和隐患,必须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操作流程记录:(1)对于涉及重要操作的岗位,必须建立操作流程记录,记录每一步的操作;(2)操作流程记录必须经过批准后方可实施,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3)对于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必须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事故应急处理:(1)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岗位责任和事故处理流程;(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各类突发事故;(3)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并进行处理,同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完整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完整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完整一、引言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完整内容。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1.职业卫生政策和目标:明确企业对于职业卫生管理的政策和目标,包括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

2.职业卫生组织与人员: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包括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和组成,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责等。

3.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制定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的方案和方法,包括对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对职工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等。

4.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与防控措施:对潜在的职业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工作环境的改善,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等。

5.职业卫生培训与宣传:制定职业卫生培训与宣传计划,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6.职业卫生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建立职业卫生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对职业卫生事故的处理过程和责任进行明确,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逃生路线。

三、操作规程的内容1.职业卫生作业规范:明确职业卫生作业程序和操作要求,包括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和标准,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注意工作场所的清洁与整理等。

2.职业卫生设备与设施管理:制定职业卫生设备和设施的管理规范,包括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设施的清洁与消毒等。

3.职业病危害物质管理: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物质进行管理,包括物质的标识和分类,储存和使用的规范等。

4.职业卫生事故处理与报告:明确职业卫生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包括事故的报告与记录,伤病员的救治和后续工作等。

5.职业卫生检查与评估:制定职业卫生检查和评估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工作场所的定期检查和评估,职工身体健康的定期体检等。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在工作场所进行专门管理和规范操作的制度和规程。

这些制度和规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质量,减少职业病发病率,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监测:包括对工作场所的通风状况、噪音、振动、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2. 职业病防护:包括对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特性和防护措施的研究,以及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预防职业病的管理。

3. 安全管理:包括对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4. 职业卫生培训:对员工进行相关职业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

5. 事故应急处理: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护措施,对各类事故进行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制定清晰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确保其落实到位。

同时需要员工配合,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健康检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建立和执行不仅有益于员工的健康,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希望企业能够积极引入并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为员工健康和企业发展共同努力。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引言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我们制定了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规范职业卫生管理的工作,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二、职业卫生管理的目标1. 减少职业病发生的风险: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工作环境中对员工的职业病风险。

2. 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设施,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3. 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持续改进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职业卫生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职业卫生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强调从源头上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包括控制职业危害源、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等。

2. 全员参与:要求全员员工共同参与职业卫生管理,在各自岗位上积极执行相关职业卫生措施,并积极提出改进建议。

3. 法律遵守: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符合法律要求。

4. 连续改进:不断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评估和改进,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管理制度的持续有效执行。

四、职业卫生管理措施1. 职业卫生评价: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评价,包括环境监测、职业危害评估、职业健康检查等,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2. 职业危害控制:对职业危害源进行有效的控制,采取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如通风设施的建立、化学品管理制度、噪声控制等。

3. 职业健康监护:对从事高风险工作的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病体检、健康档案管理等。

4. 职业卫生教育:开展职业卫生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管理水平。

5. 职业卫生应急管理:建立职业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

五、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与责任1.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协调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2. 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组织具体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监督执行相关的职业卫生措施。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xx年xx月xx日•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职责•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目录•职业病诊断、鉴定与救治•法律责任与监督•建议与展望0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职责企业应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开展职业卫生宣传、培训、监督等工作。

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各级机构应职责明确,相互协作,共同落实职业卫生管理职责。

分级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职业卫生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组织开展宣传培训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监督检查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病危害的识别与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职业病报告与诊断、应急救援与自救等。

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一般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新员工在上岗前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培训周期每次培训后,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实际需要,员工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训效果评估02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如有机溶剂、酸碱、重金属等。

化学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物理因素如微生物、尘螨等。

生物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设施设计。

例如,对于有机溶剂,可以采取通风设施、有害气体净化设施等。

对于噪声、振动,可以采取减振、隔音设施等。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劳动者职业卫生服务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

提供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如耳塞、防护服、手套等,并正确使用。

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服务。

03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总结词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文本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特制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岗位员工。

3 定义3.1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3.2噪音: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3.3有毒有害气体:是指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瓦斯及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4 职责4.1 安全部负责本制度的建立和修订,指导各单位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和进行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4.2 各单位负责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负责职业卫生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

4.3 工会组织负责对各单位执行本制度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5 工作内容和控制方法5.1 有毒有害岗位5.1.1 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5.1.2 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5.1.3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0.3mg/m3),要及时报告本部门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处理故障,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5.1.4 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

5.1.5 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1.6 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5.1.7 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

5.1.8 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5.1.9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效预防职业病。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是企业内部针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形成的一套具体规则和操作方案,旨在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这一制度和规程通常由企业管理部门与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共同制定,在员工中进行宣传和培训,并严格执行。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了一系列规章和标准,用于监测和评估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如化学物质、噪音、震动、辐射、粉尘等,以及评估员工风险暴露的程度。

此外,该制度还包括了员工的职业健康危害评价和监测、职业性疾病防控、职业暴露监测等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对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预防职业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健康。

而操作规程则是针对特定的危险因素或职业环境制定的操作规范。

比如对于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操作规程,就包括了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个人防护措施、事故应急处理程序等。

这些规程的制定是为了指导员工在特定工作场所、特定条件下进行安全作业,降低工作危害风险。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这些制度与规程的执行能够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合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志,可以避免因为工作卫生安全问题而引发的诉讼和舆论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工作。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示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示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示例一、总则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二、管理责任1.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职业卫生工作。

2.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具体实施、监督和检查职业卫生工作。

三、职业卫生评价1.针对新增岗位或工艺环节,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2.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四、职业卫生管理1.实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2.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符合标准。

3.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4.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档案,记录相关数据和控制情况,保证职业卫生管理的可追溯性。

五、健康体检1.所有员工入职时需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定期进行职业体检,记录体检结果。

2.对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监护,保证其身体健康。

六、职业卫生事故的处理1.发生职业卫生事故时,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

2.及时报告职业卫生事故,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对受伤员工进行妥善的医疗救治,并及时申报工伤。

七、职工培训1.新员工入职时,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紧急救护等内容。

2.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3.对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保证其了解相关职业卫生知识和操作技能。

八、职业卫生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1.配备相应的职业卫生设施,如通风设备、除尘设备、眼防护装置等,确保工作环境符合标准。

2.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安全鞋、口罩等,提供操作指导。

九、记录和报告1.记录职业卫生评价、监测和体检结果等相关数据,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档案。

2.定期向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报告职业卫生工作情况,包括职业卫生评价、监测结果、培训情况等。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总则1.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订本制度。

1.2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企业的各级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必须在各自工作范围内,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1.3本制度规定了各级人员职业病防治的职责,企业的每个职工都必须在自己岗位上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实现全员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单位及所有人员。

3、职业病防治职责3.1总经理职业病防治职责1)总经理是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对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总责。

3)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职业病防治工作会议,总结、布置职业病防治工作。

4)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及时调整、充实专兼职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及时研究解决职业病防治中的相关问题。

5)把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公司日常重点工作来抓,在制定年度计划时,一定要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6)按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对职业病防治事故的调查处理。

3.2生产副总经理职业病防治职责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主要责任。

2)直接领导安全环保部的工作,定期听取汇报核实研究解决或审批有关职业病防治中的重大问题。

3)组织全厂性的职业病防治检查,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4)组织开展各类职业病防治竞赛活动,总结推广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先进经验,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5)组织对重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或部门报告。

6)定期召开职业病防治工作会议,分析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动态;及时解决职业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7)抓好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

3.3各运行部门负责人职业病防治职责1)各运行部门负责人是部门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对本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范本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范本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范本序言职业卫生是指通过对职工工作场所的健康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控制和管理,保护职工健康,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一系列措施。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职业卫生工作,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一、工作范围及责任1.1 本制度适用范围,在本单位内从事各类工作的职工。

1.2 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分工:a) 企业领导层负责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政策和目标,并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b) 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各类职业卫生事务的决策和协调;c) 各部门负责自身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包括职业卫生评价、监测、控制等;d)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职业卫生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2.1 企业领导层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包括职业卫生政策、目标、职责及职工参与机制等。

2.2 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是协调和决策职业卫生事务的重要机构,由企业领导层、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

2.3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三、职业卫生评价与监测3.1 职业卫生评价是对职工工作环境进行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包括对职业危害的评估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

3.2 职业卫生监测是对职工工作环境、职工健康状况及职业病患病情况的监测和调查。

3.3 职业卫生评价与监测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进行,结果应及时向企业领导层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职业卫生控制4.1 职业危害控制是指通过职工工作环境改善、工程控制、个体防护等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对职工的危害。

4.2 职业危害控制应采取技术措施优先、管理措施协助的原则。

4.3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选取应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相关标准要求。

五、职业卫生培训与健康教育5.1 职业卫生培训是对职工进行的关于职业卫生常识、危害防护等方面的培训。

5.2 职业卫生培训应包括入职培训、定期培训和特殊岗位培训等,培训内容应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

5.3 健康教育应开展定期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普及,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通用版)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通用版)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公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外委单位在生产中涉及职业危害的作业。

三、职责(一)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的审批。

(二)职业卫生科负责组织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编写。

(三)各部门负责对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

四、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防噪声耳塞(耳罩)、防护手套、防护服等岗位所需的个体防护用品。

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维护好防毒设备,坚守岗位,服从管理。

(一)有毒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2、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致使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要及时报告公司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保证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作业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之前必须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并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

4、下班前将工作服等在工作场所使用的各类用品进行更换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防止将化学有害物质带离工作岗位。

5、离开岗位前,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二)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进行检查,确认设施正常运转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2、对设备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

3、设备出现故障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不得私自拆卸和维修设备。

4、坚持湿式作业,减少粉尘产生。

5、工作场所及所属设备、管道定期清理,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

(三)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作业中应加强降噪设施的性能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为了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每个企业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下面是一份针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示例:一、总则1.为了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本制度及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合同工以及临时工。

2.公司将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职业卫生目标、计划和实施。

3.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及规程的要求,确保自己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1.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职业卫生专家组成,负责职业卫生事务的决策和监督。

三、职业卫生管理目标1.预防职业病,减少员工由于工作引起的健康损害。

2.降低职业危害对员工的风险,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3.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职业卫生管理措施1.建立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并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病筛查。

2.制定职业卫生风险评估标准,并对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病病史和职业危害接触情况,为职业病诊断和赔偿提供依据。

4.对特殊工种和高风险岗位的员工,开展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防护用品发放。

五、职业卫生培训1.为新员工提供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

2.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

3.在特殊工种和高风险岗位上的员工,提供专业的职业卫生培训,指导他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识别职业危害。

六、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预案1.制定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职业卫生事故的报告、处置和责任追究程序。

2.为员工提供应急装备和急救设施,确保在职业卫生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七、职业卫生监督和评估1.公司将定期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职业卫生顾问将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八、违反规定的处理措施1.对违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规程的员工,将依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惩处,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发展,职业病的防控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为加强企业内部职业卫生管理,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目的(1)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健康安全标准,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2)加强企业内部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3)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员工健康监护工作。

3.内容(1)岗位分级:根据岗位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划分岗位分级,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2)职业卫生检测:规定企业内部职业卫生检测的内容、频次和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检测计划。

(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确定工作场所需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设备,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

(4)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加强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普及和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5)职业病防治:制定预防职业病的措施和方法,做好职业病监测和诊断,提供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1.背景为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岗位操作的标准化,制定岗位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减少操作错误和职业卫生风险。

2.目的(1)明确岗位操作的要求和标准,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2)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卫生风险的扩大。

(3)提高操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3.内容(1)操作要求:对每个岗位的操作要求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操作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

(2)操作培训:对新员工进行专业的岗位操作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岗位操作检查:定期进行岗位操作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操作记录:每个岗位的操作人员需要记录操作的日期、时间、操作内容等信息,以备日后查询和监督。

(5)操作风险评估:对每个岗位操作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出现的职业病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总结: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是企业内部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依据。

(完整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

(完整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

(完整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目录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总则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主要负责人职责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5、建立并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6、督促并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障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投入并加强实施。

7、建立并实施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及时、如实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职责三、技术部门的职责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责在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领导下,推动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日常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

协助制定岗位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企业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此外,企业应当在员工入职前向其告知岗位职业病危害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篇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通报制度为了加强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管理,保护职工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制定本制度,具体规定如下:一、通知内容:(一)职业病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二)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危害的种类和程度;(三)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四)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五)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六)为工伤提供社会保险福利:(七)为职工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二、通知方式(一)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告知书;(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通报;(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2)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三)职业危害与健康告知;(1)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监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未利用单位和未利用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并定期向当地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报告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3)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告知职工本人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四)发布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五)劳动者要履行下列义务:(1)自觉遵守矿山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正确使用佩戴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一、目的和范围为了加强和提高员工在工作场所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意识和技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内各部门管理和操作人员。

1.职责和权限煤矿主管领导负责审批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和所需经费并监督实施;2.培训内容: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岗位危害特征、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岗位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维护保养注意事项、防护用品使用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通用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职工的职业卫生安全,保证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减少职业卫生风险,保障职工身体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操作规程。

本文主要介绍标准通用版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概述(一)目的为了保障职工职业卫生安全,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发生,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本部门、本工作场所及各类工作(岗位),对于涉及到职业卫生的各项活动均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领导责任1. 企业领导应切实履行职业卫生的领导责任,建立完善制度、规章和标准,并首先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的投入和安排。

2. 领导应定期组织进行职业卫生工作检查、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职业卫生隐患和问题。

3. 领导应该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及单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及时储备。

(二)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管理1.本企业必须配备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对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的资格、业务水平、职责、权利及工作规范等事项进行详细规定。

2.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按照职业道德等规范,在工作中独立行使职业卫生工作职责。

任何人不得干预和削弱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行为和判断。

(三)职业卫生监测1.职业卫生监测应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在监测中应认真排除各种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干扰因素。

2.对于发现的超标污染物应及时整改。

如发现超标严重的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暂停此部门的工作。

(四)职业卫生风险评估1.针对本企业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2.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结果应作为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制定职业卫生保护目标的依据,并对职业卫生风险较高的岗位职工进行超额保护。

(五)职业卫生防护1.应根据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措施,并严格按照执行。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规范企事业单位职业健康管理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所有员工,并对职业病危害特殊工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进行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宣传、培训、管理、落实全过程实行“四同时”。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方案,并对职业病危害特殊工种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管理计划,以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五条本制度所涉及的职业健康管理主体包括企业、部门、职业卫生委员会、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等。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确保职业健康管理全面有效落实。

第七条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由企业的顶层领导担任职业卫生法律责任人和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

第八条职业卫生法律责任人和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定期研究职业健康工作,及时解决职业病防治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设立职业卫生委员会或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规范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第三章职业健康评价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按照职业病危害特殊工种和工作环境进行职业健康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的公示。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按照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健康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四章职业健康监护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特殊工种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并进行相应的健康证明人员查询和年度职业检查。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对临床表现有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治疗,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第五章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职业健康知识水平。

第十五条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应切实有效,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职工参与。

第十六条行业性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或专业机构负责组织。

第六章突发事件处置第十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健康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职业健康事件。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是指关于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一项工作。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预防职业病,保护员工健康而建立的一套有序的管理体系。

该体系包括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政策、确定职业卫生管理责任部门、开展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等内容。

这些制度将使企业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控制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从而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操作规程是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细则。

它包括了工作场所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有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职业健康教育等内容。

只有通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企业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在现代企业中,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已成为了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员工健康风险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执行这些制度和规程,企业才能更好地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形象。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目的和范围:2.职责和权限:(1)管理层负责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政策,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2)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并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员工遵守相应的职业卫生规定。

(3)员工有责任参与并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时向上级报告职业卫生问题或提出建议。

3.职业卫生评估:(1)定期进行职业卫生评估,检查并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2)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职业卫生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危险源控制:(1)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2)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其使用正确和有效。

5.健康监护:(1)定期进行健康监护,及时发现员工的职业病和职业卫生问题。

(2)建立员工个人健康档案,记录健康监护结果和相关信息。

6.职业卫生培训:(1)新员工必须接受相关的职业卫生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2)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保护意识和技能。

7.安全应急预案:(1)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2)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设施,及时处理伤病事故。

1.操作规定:(1)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安全和稳定。

(2)操作前,必须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和安全。

(3)操作时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2.事故报告:(1)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时,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3.工作记录:(1)每个员工必须认真填写工作记录,记录操作过程中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2)工作记录必须存档并妥善保管,供需要时参考。

4.岗位交接:(1)岗位交接时必须详细记录工作情况,并对接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

(2)离岗时必须将工作区域和设备整理好,确保下一位员工的安全和工作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二零一八年月日目录(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总则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本制度规定从企业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主要负责人职责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保障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投入,并有效的实施。

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及时、如实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

9、依法承担本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责任。

二、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职责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1、组织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完善和修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根据各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职责并组织具体实施,督促并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专款专用。

2、组织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

对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3、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巡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隐患。

4、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组人员会议,听取各部门、车间、员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5、如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及妥善处理,及时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6、依法承担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

三、技术部门的职责1、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等,改善员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3、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4、对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责1、在企业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领导下,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2、组织开展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3、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认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

5、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岗位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有权责令改正,重大隐患书面报告领导小组。

五、专(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1、认真履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业卫生管理相关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法规标准、规章制度。

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参与对员工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检查督促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4、协助有关部门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定期组织参与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6、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7、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六、车间负责人职责在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1、把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2、组织对本车间员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督促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4、定期组织本车间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6、对本车间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七、职业病危害岗位防治职责1.参加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

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汇报。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企业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企业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二、岗前告知1、企业人事管理部门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2、企业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企业人事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等部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三、现场告知1、企业在生产车间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结果。

各有关部门及时提供需要公布的内容。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四、检查结果告知。

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的及时告知本人。

员工离开本企业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企业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五、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六、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七、因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企业不得以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终止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为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防治职业病危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以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制订本制度: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主要由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二、企业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申报同时采用网上电子数据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申报时认真填写《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并加盖公章,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文件、资料一并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结束后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取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三、申报时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下列文件、资料: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四、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原申报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3、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5、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人事培训部门会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宣传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预防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