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典型的框架–核心筒的平面布置
·核心筒居中,四周为疏布的框架柱
·框架柱只两侧布置–成为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梁中间另设中柱
·偏置的核心筒-通常不能采用全混凝土结构
核心筒居中 只两侧布置框架柱 另设中柱 核心筒偏置ﻩ
3.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受力机理
·核心筒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其中的连梁为抗震第一道防线
·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3. 采用型钢砼柱时,可有效控制柱的截面尺寸。
三、框架梁支撑条件的确定:ﻫ1. 沿梁轴线方向有墙时刚接。
2. 核心筒外墙厚度大于0.4Lae(满足梁的主筋锚固长度)且内侧楼板不开洞,刚接。ﻫ3. 梁支撑处有柱,刚接。
4. 不满足以上条件的梁,铰接。
四、楼盖设计ﻫ1. 核心筒外缘楼板不宜开大洞口。
2. 核心筒内部楼板,厚度≥120mm,双层双向配筋。
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
———————————————————————————————— 作者:
———————————————————————————————— 日期:
ﻩ
框架-核心筒结构布置重点注意问题
(1)框架布置形式多样,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结构布置尽可能规则,平面刚度布置宜均匀、对称,以减小扭转影响。质量分布均匀,内筒尽可能居中。ﻫ(2)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构件截面不宜过小,框架承担的剪力和弯矩需要按规范和规程的要求调整增大。在混合结构中,如果采用钢骨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柱,则较容易达到双重抗侧力体系的要求;如果采用外钢框架,其总高度不宜太大。
1.框架-核心筒结构平面形状可以随意(筒中筒结构平面形状局限),可以不设角柱;ﻫ2.框架承受的剪力较小(倾覆力矩也小),必须调整增大到规程要求ﻫ3.钢筋混凝土实腹筒是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和延性都要求很高,对高宽比、内力、配筋构造有许多要求;ﻫ4.内筒配置钢骨,可以改善内筒的抗震性能;配置方法:墙端部或转角处,大面墙的中间
·核心筒中外墙宜厚不宜薄,内墙要尽量少;一般核心筒外墙截面面积宜占核心筒抗震墙总面积的70﹪左右。
·核心筒外墙截面面积与外框柱截面面积之比宜为1:1。
·核心筒四角楼板不应开洞。
·外框架主梁不宜放在核心筒外墙连梁上。
一、核心筒设计ﻫ1. 核心筒宜贯通全高。筒体高度≥全高的1/12时,位移基本能满足规定。当有其他剪力墙时,筒体宽度可以更小些。ﻫ2. 筒体角部不宜开洞,不可避免时,筒角内壁至洞中距离≥500mm和墙厚度。
框架柱在其平面内形成较大的侧向刚度。
4.钢–砼混合结构的适宜条件
·梁跨度大–采用的钢梁梁截面高度较小,易满足其强度和挠度要求,保持正常的层高。
·抗震设防烈度高–楼层自重轻,地震反应小,地基承载力弱–结构自重轻,基础压力小,能保持拟定的层数(高度)
·施工速度快–核心筒梁布置形式
3. 楼面梁不宜支承在核心筒外围的连梁上。
五、除以上要点外,还需满足相应抗震等级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
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设计要点
张元坤(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
TEL:81087233-883, FAX:81087592
E-mail:
1.框架–核心筒结构盛行原因
2.典型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平面布置
·次梁与主梁正交—层高需较大,楼层自重轻
·次梁与主梁平行—层高可较小,楼层自重大
·角部为井字梁和放射形梁布置–保持相同的楼层净高
6.设加强层对结构在抗风抗震方面的利弊
·设加强层对抗风在控制位移方面有利,尤其是超高层建筑
·设加强层对抗震控制位移有利,但会造成竖向刚度突变,对抗震不利
·框架—核心筒结构:由核心筒与外围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周边柱距一般为8m~12m,柱与周边梁形成外框架,外框架通过梁和楼板与中间核心筒形成整体。
·核心筒内的功能主要为电梯间、楼梯间、管道井和消防前室,必要时也可将公共卫生间等放在核心筒内。
·框架核心筒结构一般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和多边形(也有双核心筒的长矩形)。
3. 筒体外墙厚度≥层高的1/20及200mm,一、二级抗震时≥层高的1/16及200mmﻫ4. 核心筒的连梁宜配制交叉暗撑或交叉钢筋,提高连梁延性。
二、框架的设计
1. 为控制结构的周期和位移,在核心筒截面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墙加大梁,可有效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但当柱与核心筒相距较远时,要综合考虑梁高与楼层净空的关系。ﻫ2. 柱截面尺寸的变化与核心筒墙厚的变化错开。
·核心筒宜贯通建筑全高布置,核心筒的长短边方向应与建筑平面长短边方向一致;核心筒短边长度(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
·核心筒宜布置在结构的中部,尽量减少偏置。
·核心筒平面面积与楼层建筑面积之比宜控制在20﹪左右,低烈度时不低于15﹪,房屋高度特别大或地震烈度高时可能达到30﹪,一般80m~150m高度之间的7度设防可控制在18﹪左右。
3.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受力机理
4.钢–砼混合结构的适宜条件
5.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楼面梁布置形式
6.设加强层对结构在抗风抗震方面的利弊
7.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框架–核心筒结构盛行原因
·外框柱柱距较大适用酒店、写字楼和地下车库要求
·外框柱柱距大有利于立面处理
·建筑体型有利于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抗震要求
·与筒中筒结构的不同点
∆筒中筒结构的要求:H> 60m, H/B> 3, A/B<2, B0/H≈1/15,
A0/A≈1/5 ~1/4,框筒柱距<4m,内筒刚度要求稍松,框筒
柱在其外框筒平面内形成较大的侧向刚度。
∆框架–核心筒的要求: B0/H >1/12,框架柱柱距≈8 ~9m,
核心 筒刚度要大,框架柱与核心筒外壁的距离10m左右,
(3)在纵横墙相交的地方设置钢骨,在楼板标高设置钢骨暗梁,可形成小钢框架以提高核心筒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ﻫ(4)核心筒与外柱之间距离以10-12 米为宜。如果距离很大,则需要另设内柱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否则导致楼层梁太大,不利于减小层高。
(5)一般要布置楼板大梁。在楼盖布置中,需要注意使竖向荷载集中传递到大柱子上去,避免柱子出现拉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柱拉力大于重力荷载下压力)。
·核心筒居中,四周为疏布的框架柱
·框架柱只两侧布置–成为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梁中间另设中柱
·偏置的核心筒-通常不能采用全混凝土结构
核心筒居中 只两侧布置框架柱 另设中柱 核心筒偏置ﻩ
3.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受力机理
·核心筒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其中的连梁为抗震第一道防线
·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3. 采用型钢砼柱时,可有效控制柱的截面尺寸。
三、框架梁支撑条件的确定:ﻫ1. 沿梁轴线方向有墙时刚接。
2. 核心筒外墙厚度大于0.4Lae(满足梁的主筋锚固长度)且内侧楼板不开洞,刚接。ﻫ3. 梁支撑处有柱,刚接。
4. 不满足以上条件的梁,铰接。
四、楼盖设计ﻫ1. 核心筒外缘楼板不宜开大洞口。
2. 核心筒内部楼板,厚度≥120mm,双层双向配筋。
核心筒概念布置(重要)
———————————————————————————————— 作者:
———————————————————————————————— 日期:
ﻩ
框架-核心筒结构布置重点注意问题
(1)框架布置形式多样,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结构布置尽可能规则,平面刚度布置宜均匀、对称,以减小扭转影响。质量分布均匀,内筒尽可能居中。ﻫ(2)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构件截面不宜过小,框架承担的剪力和弯矩需要按规范和规程的要求调整增大。在混合结构中,如果采用钢骨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柱,则较容易达到双重抗侧力体系的要求;如果采用外钢框架,其总高度不宜太大。
1.框架-核心筒结构平面形状可以随意(筒中筒结构平面形状局限),可以不设角柱;ﻫ2.框架承受的剪力较小(倾覆力矩也小),必须调整增大到规程要求ﻫ3.钢筋混凝土实腹筒是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和延性都要求很高,对高宽比、内力、配筋构造有许多要求;ﻫ4.内筒配置钢骨,可以改善内筒的抗震性能;配置方法:墙端部或转角处,大面墙的中间
·核心筒中外墙宜厚不宜薄,内墙要尽量少;一般核心筒外墙截面面积宜占核心筒抗震墙总面积的70﹪左右。
·核心筒外墙截面面积与外框柱截面面积之比宜为1:1。
·核心筒四角楼板不应开洞。
·外框架主梁不宜放在核心筒外墙连梁上。
一、核心筒设计ﻫ1. 核心筒宜贯通全高。筒体高度≥全高的1/12时,位移基本能满足规定。当有其他剪力墙时,筒体宽度可以更小些。ﻫ2. 筒体角部不宜开洞,不可避免时,筒角内壁至洞中距离≥500mm和墙厚度。
框架柱在其平面内形成较大的侧向刚度。
4.钢–砼混合结构的适宜条件
·梁跨度大–采用的钢梁梁截面高度较小,易满足其强度和挠度要求,保持正常的层高。
·抗震设防烈度高–楼层自重轻,地震反应小,地基承载力弱–结构自重轻,基础压力小,能保持拟定的层数(高度)
·施工速度快–核心筒梁布置形式
3. 楼面梁不宜支承在核心筒外围的连梁上。
五、除以上要点外,还需满足相应抗震等级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
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设计要点
张元坤(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
TEL:81087233-883, FAX:81087592
E-mail:
1.框架–核心筒结构盛行原因
2.典型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平面布置
·次梁与主梁正交—层高需较大,楼层自重轻
·次梁与主梁平行—层高可较小,楼层自重大
·角部为井字梁和放射形梁布置–保持相同的楼层净高
6.设加强层对结构在抗风抗震方面的利弊
·设加强层对抗风在控制位移方面有利,尤其是超高层建筑
·设加强层对抗震控制位移有利,但会造成竖向刚度突变,对抗震不利
·框架—核心筒结构:由核心筒与外围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周边柱距一般为8m~12m,柱与周边梁形成外框架,外框架通过梁和楼板与中间核心筒形成整体。
·核心筒内的功能主要为电梯间、楼梯间、管道井和消防前室,必要时也可将公共卫生间等放在核心筒内。
·框架核心筒结构一般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和多边形(也有双核心筒的长矩形)。
3. 筒体外墙厚度≥层高的1/20及200mm,一、二级抗震时≥层高的1/16及200mmﻫ4. 核心筒的连梁宜配制交叉暗撑或交叉钢筋,提高连梁延性。
二、框架的设计
1. 为控制结构的周期和位移,在核心筒截面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墙加大梁,可有效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但当柱与核心筒相距较远时,要综合考虑梁高与楼层净空的关系。ﻫ2. 柱截面尺寸的变化与核心筒墙厚的变化错开。
·核心筒宜贯通建筑全高布置,核心筒的长短边方向应与建筑平面长短边方向一致;核心筒短边长度(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
·核心筒宜布置在结构的中部,尽量减少偏置。
·核心筒平面面积与楼层建筑面积之比宜控制在20﹪左右,低烈度时不低于15﹪,房屋高度特别大或地震烈度高时可能达到30﹪,一般80m~150m高度之间的7度设防可控制在18﹪左右。
3.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受力机理
4.钢–砼混合结构的适宜条件
5.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楼面梁布置形式
6.设加强层对结构在抗风抗震方面的利弊
7.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框架–核心筒结构盛行原因
·外框柱柱距较大适用酒店、写字楼和地下车库要求
·外框柱柱距大有利于立面处理
·建筑体型有利于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抗震要求
·与筒中筒结构的不同点
∆筒中筒结构的要求:H> 60m, H/B> 3, A/B<2, B0/H≈1/15,
A0/A≈1/5 ~1/4,框筒柱距<4m,内筒刚度要求稍松,框筒
柱在其外框筒平面内形成较大的侧向刚度。
∆框架–核心筒的要求: B0/H >1/12,框架柱柱距≈8 ~9m,
核心 筒刚度要大,框架柱与核心筒外壁的距离10m左右,
(3)在纵横墙相交的地方设置钢骨,在楼板标高设置钢骨暗梁,可形成小钢框架以提高核心筒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ﻫ(4)核心筒与外柱之间距离以10-12 米为宜。如果距离很大,则需要另设内柱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否则导致楼层梁太大,不利于减小层高。
(5)一般要布置楼板大梁。在楼盖布置中,需要注意使竖向荷载集中传递到大柱子上去,避免柱子出现拉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柱拉力大于重力荷载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