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扬州民歌艺术特征
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
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文献标识码:A 扬州清曲是明清时调在扬州地区流传之遗音,2006 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突显出她在传统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和价值。
其唱腔曾对众多戏曲、曲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影响。
如四川清音、湖北小曲、江西清音、广西文场及扬剧、淮剧等。
自上世纪50 年代起,就有专家学者对它进行研究整理,成果显著,如章鸣的《扬州清曲调查报告》(1960 油印本),韦明铧《扬州曲艺史话》(1985 中国曲艺出版社)、韦人《扬州清曲三卷》(2006 广陵书社)等。
其中对清曲唱腔研究关注不够,本文拟从这里人手,用定量分析法研究唱腔的共性特征,从中推断出清曲的审美情趣,进而放人文化背景中诠释成因。
一、百曲如一一一曲牌系统研究清曲传统曲牌共73 支,来源复杂雅俗兼得。
其中有来自南北曲的[劈破玉]、[黄莺儿];有来自当地民歌的[杨柳青]、[玉美针];也有来自当地花鼓的[磨豆腐];其中源于明清时调者为最多,如[剪靛花]、[银纽丝]、[梳妆台]、[叠断桥]、[鲜花调]等等。
从名称看曲牌构成显得纷乱繁杂,从听觉上却能感受到同类化现象。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卷》注释[倒花篮]曲牌时写到“ [倒花篮]旧名[倒豌豆],与[湘江浪]、[老叠断桥]、[叠断桥]属同一曲牌系列……该曲调与[湘江浪]相近。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扬剧概述中也有这样的叙述“在清曲曲牌中[剪剪花]与一些风格相近的曲牌构成独特的曲调群,它们相互勾结,转折自然,不落痕迹,如[鲜花调]、[夸夸调]、[哭小郎]等”,这些文献记载进一步证实了清曲曲牌的同类化现象。
据笔者统计清曲中有同曲异名现象的曲牌占整体曲牌的近百分之八十,出现此现象并非偶然,原因存于调名混用及曲牌自身的流变。
曲牌名称混用现象在明清时调中较普遍,曲调名常常被词格、曲文、歌名等代替,如[鲜花调]其词为前两句相叠,用词格命名为[双叠翠],从曲调看其实为一物也,但后人时常作相异曲牌收录、曲牌[罗江怨]常取曲文末句泛声[哈哈调]为另一名,歌名[四季相思]、[叹五更]也常代调名[银纽丝]等。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文化艺术 .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夏 青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化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扬州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扬州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生活。 扬州民歌的特征与扬州当地的环境、政 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生活习俗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地域特征、音乐创作特征以及方言特征三个方面对扬州民 歌的特征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扬州民歌;地域特征;音乐创作;方言
四、结束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从扬州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扬州小调、地域特色、 音乐特色以及方言特色等多个方面对扬州民歌的特征进行阐 述。扬州民歌从方方面面展现了扬州独有的地方特色、文化 特色和历史积淀。民歌不仅仅是民歌,更重要的是对地方风 土人情、风俗习惯的描写和刻画。因此,应将扬州民歌中所 蕴含的浓厚的地方特色传承下去。
二、扬州民歌的音乐创作特征
扬州民歌的旋律特点是柔中带刚,传统扬州民歌包括俗 曲和杂调两大类。俗曲从明清时代流传至今,期间经过了多 次修改形成了特定的曲牌。杂调是节假日以及劳作时用于娱 乐的曲调。杂调的音域较小,情感的波动也较小,但是曲调 婉转动听。 扬州乡村地区的春秋劳作时节流行的是插秧号子。插秧
5
三、扬州民歌的方言特征
扬州民歌的形式多样,每一首民歌都独具特色,需要演 唱者对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全 面的把握。在进行演唱时必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扬州各 地区的方言有所不同,所演唱出来的字韵感觉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演唱扬州民歌时需要对方言进行完美的处理。如扬 州小调《茉莉花》中“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里的“白” 字,以及“我有心采一朵戴”的“戴”字都需要使用扬州方 言进行演唱。再比如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口语都是扬州民歌的 方言特色 。 如扬州人民经常说的 “ 姑老太 ”、“ 歇脚 ”、 “伸懒腰”、“哪块”、“甩上天”等都具有显著的扬州地 方特色 。《 扬州号子 》 中的 “ 缈窗捂在外 , 请问一声姑老 太,哥哥上扬州奔哪块”就体现了扬州独具的本土特色,具 有浓郁的地方味道。许多扬州民歌中的衬词需要演唱者在演 唱过程中唱出衬词所具有的韵味 , 口腔应到位 , 如在听到 “杨柳青子青儿虐”、“拔根芦柴花”时能够给人浓厚的扬 州风韵。
浅谈江苏民歌《拨根芦柴花》艺术特点及演唱方法
浅谈江苏民歌《拨根芦柴花》艺术特点及演唱方法本文以《拨根芦柴花》为例,从扬州民歌演唱的方言特点、演唱技巧、情感处理,发音处理,文化传承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歌及民族独特的艺术。
本首歌的情绪欢快、激昂,同时又有含蓄,羞涩,扬州的地区优势,使得扬州民歌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格特色,既有南方方言的优美柔情同时也具有北方方言的豪放爽朗,因而在江苏民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民歌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民歌风格各异,江苏民歌极具个性、明快又优美的旋律、淳朴的歌词、具有特色的方言是江苏民歌的独特魅力,尤为突出的是扬州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本首民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扬州民歌;演唱方法;文化传承一、江苏扬州民歌演唱中方言的特点(一)发声方法,语言特色江苏扬州所在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区。
扬州属于江苏中部地区,方言特色有着苏南方言的轻柔圆润,同时也有苏北方言的干练豪爽,有着地方优势的扬州,方言极具特色,扬州传统的方言特色和地方民歌婉转优美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使得扬州民歌存有不一样的风韵,画龙点睛。
扬州方言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通常区分不开“n”和“l”两个声母,前后鼻音没有区别,如“牛”,“刘”不分;“你”,“里”不分;“凝”,“林”不分等;平仄不分:如“早”,“找”不分;“cong”和“chong”,如“丛”,“重”不分等;扬州方言有许多的合音字,如“忙”是“马上”的合音,我忙来就是我马上来的意思;“供”就是“告诉”的合音,我供你就是我告诉你的意思等。
扬州方言的韵母特点,双元音变成单元音。
扬州方言也不区分尖音与团音(二)方言特征,地方色彩民歌通俗易懂就是人民的歌曲,它是从生活中创作的。
以各地方言为语言基础,从而有不同的韵味,通过方言的声调、语调的不同,形成优美的旋律。
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泥土气息,它的创作是即兴的,传播是口头的,内容是生活中而来。
扬州百姓地道的方言演唱更是为其地域性增加风韵。
中国地方民歌对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以江苏扬州《茉莉花》为例
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8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中国地方民歌对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以江苏扬州《茉莉花》为例文/庞小连摘要:民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
江苏扬州的《茉莉花》被誉为江南民歌“第一歌”,流传甚广,深受人民喜爱,大学生学习和欣赏《茉莉花》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地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当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国地方民歌;江苏扬州《茉莉花》;音乐审美1 中国地方民歌在大学音乐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民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最早的民间音乐样式,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流传最广、最受大众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
民歌在人民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经过长期的口传心承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并且具有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加工提炼、不断变异的艺术特点。
它源于生活,与人民的生活有直接、紧密的联系,广泛深入人民的生活,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心理素质、气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
民歌的历史悠久,流传面广,传唱中的情况比较复杂,同一首民歌流传到不同的地方会形成不同的演唱风格,词曲产生变化,使用地方语言演唱,融入地方曲调特点和语言特点。
因此民歌具有“地方性”的艺术特征。
民歌所唱的歌词,大多是“乡侬俚语”,人们用较单纯的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地方色彩。
如江苏扬州《茉莉花》、云南弥渡《绣荷包》、湖北恩施《龙船调》、河北中部《小白菜》、江苏苏州《孟姜女》等地方性民歌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世代流传并极具代表性。
以地方民歌为例,大学生通过学习及欣赏各民歌领略各地方音乐呈现出不同的音乐旋律曲调之美,江苏扬州《茉莉花》曲调抒情柔美,委婉曲折;云南弥渡《绣荷包》表现古代女子的爱情生活,让我们看到古代男女对爱情的信念和向往;湖北恩施《龙船调》的音乐生动活泼,节奏欢快鲜明,小姑娘和艄公的对唱俏皮欢乐,歌曲中融入有趣的方言对白,塑造了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河北中部《小白菜》把失去亲娘的孩子比作小白菜,旋律凄婉,令人泪下;江苏苏州《孟姜女》讲述了古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从春季唱到冬季,体现了“孟姜女”一年四季的心路过程,音乐表现了一种哀怨之情。
扬州民歌
《茉莉花》这首扬州民歌被意大利 著名作曲家普契尼选用为歌剧《图 兰朵》的主题音乐而享誉世界后, 成为了扬州的市歌。 这首民歌风格清新、旋律优美、内 涵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凝聚了 扬州建成2500年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了东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 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歌的 艺术魅力。
这是一首扬州民间小调, 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 而得名。这首小调歌词 不固定,常填入诙谐, 风趣,欢快的词句,本 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 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 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拔根芦柴花》来源于邵伯秧号子, 是劳动妇女在繁重的栽秧农活中, 表述心迹,解乏助兴的一种民间歌 曲。相传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其内 容有表达男女爱情的、有如怨如诉 的、还有历史知识的等等,无所不 唱。形式有齐唱、独唱、对唱,一 般是“一人唱众人和”。栽秧领趟 的妇女,既是栽秧能手,又是唱秧 号子的能手,由她唱“头号”,众 人唱“吆号”。
扬州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中的音乐文化研究
黄钟大吕58扬州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中的音乐文化研究■ 葛灵月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摘 要〕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
扬州民歌作为地方民间生活文明的缩影和智慧,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扬州地方音乐有着丰富内涵和内容,扬州民歌正是表现扬州民间风土人情和情感表达的载体,本文以扬州经典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为例,从音乐本体出发,结合扬州江都的地理文化背景对扬州地方音乐进行研究。
〔关键词〕扬州;江都;民间音乐;《一根丝线牵过河》;作品研究一、《一根丝线牵过河》的背景地方音乐的自发性使民间音乐从业者并不重视对相关资料的记载和保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根丝线牵过河》在扬州悠久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诞生了。
《一根丝线牵过河》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扬州民歌,流传于江苏扬州江都周围一带,歌词朗朗上口,曲调优美。
在中国民歌中,“丝线”是一个较为经典的主题。
丝线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但在古代象征着月老的红线,牵连着一对男女的姻缘。
这里的民歌借丝线反映出古时劳动人民淳朴、热情、大方的生活场景。
扬州古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东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城市。
经济繁华,储蓄了汉代吴越、燕赵的文化精髓,使得扬州文化充满生机,文化底蕴深厚。
从文化地理学角度来看,扬州地方文明受历史、环境、地理等方面的影响,使其音乐文化在方言、旋律、调式调性等方面产生具有扬州特色的因素。
笔者拟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角,结合音乐学分析手法,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文化地理学研究视角结合音乐本体进行分析,对扬州地区的江都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进行研究。
二、《一根丝线牵过河》的艺术分析 《一根丝线牵过河》是一首扬州江都民歌,是江都真武、邵伯一带农民在栽秧时打的号子,通常称为《撒趟子撩在外》,又名《十根丝线》。
20世纪50年代初,在江苏省音协组织的采风活动中被挖掘,由江都邵伯民歌手黄凤英、施登英演唱,费克记谱。
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
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第一章:引言扬州栽秧号子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珍贵遗产之一。
扬州号子作为江苏地区民歌的瑰宝之一,源自宋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演唱技巧。
第二章:扬州号子的特点1. 起源与历史:扬州号子起源于宋代,经历了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壮大,成为江苏地区民歌的代表之一。
2. 音乐形式:扬州号子一般由乐器伴奏,结合演唱舞蹈,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3. 曲调与节奏:扬州栽秧号子的曲调简单明快,旋律高亢激昂,常常能够唤起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
节奏明快稳定,具有律动感,有助于表达歌曲主题。
第三章:扬州栽秧号子的演唱技巧1. 声音技巧:扬州栽秧号子的演唱要求喉咙发声,音色明亮且富有穿透力,同时要注意气息的掌握,以保证音准和持久的唱功。
2. 音域变化:演唱扬州栽秧号子时,歌手需要较大的音域变化,使歌曲旋律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要注意音调的准确性和音色的柔韧性。
3. 情感表达:扬州栽秧号子歌词通常表达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和感恩之情,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来传递歌曲的情感内涵。
第四章:扬州栽秧号子的演唱探究1. 扬州栽秧号子的演唱者:大多为具有丰富表演经验的专业歌手,他们依靠自身音乐天赋和刻苦训练,能够准确表达号子曲调的优美和情感。
2. 演唱形式:扬州栽秧号子通常在民间庆典、婚礼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常常以团体形式演出,通过合唱和舞蹈形式,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3. 社会意义:扬州栽秧号子作为江苏地区传统民歌的代表,一方面保留了古代农耕社会的劳动精神和农民生活的习俗,另一方面也具有温情脉脉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历史价值。
第五章:结论通过对扬州栽秧号子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这一民间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更能够理解扬州号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表达了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和感恩之情,同时也凸显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试论扬州民歌的三个特点
试论扬州民歌的三个特点
袁野
【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30)004
【摘要】扬州民歌具有独特的方言特色.浓浓的乡土气息,内在的人文气质和市民化的生活情趣是扬州民歌的地方特点;旋律刚柔结合,润腔与衬词衬腔的合理运用和与地方戏曲音乐的融合是扬州民歌的音乐特点;而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载歌载舞、渲染气氛和唱中夹白、形式多样是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
【总页数】5页(P46-50)
【作者】袁野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76.2
【相关文献】
1.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比较研究 [J], 袁野
2.方言传承在地方民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以扬州方言及扬州民歌为例 [J], 孙菲昳
3.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其思考 [J], 何磊政
4.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J], 纪婕
5.扬州民歌的音乐创作特点 [J], 陈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州清曲的音乐特征及表演风格
扬卅I 清 曲的 音乐 特征 及表 演风 格
谱例1 . < 哭泣泣 >
展现 着 无 穷 的 艺 术 魅 力 。
【 关键词】扬州清曲 音乐特征;表演风格 【 中圈分类号1 J 6 0 7 ; J 6 4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9 6 6 7( 2 0 1 4) 0 2 O 1 5 8 0 3
扬州清曲是发轫于扬州的一种t - :  ̄9 性曲艺表演形式 ,具有南北交融 、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 ,是江苏省的代表性 民间曲种之一。扬州清曲之所以称为 “ 清曲” ,主要是因为这个 “ 清”字有两种含义 : 一种是对又唱又演的扬州戏 曲艺人而言 ,清曲艺人只唱不演 ,他们只凭精妙的唱腔来抒写唱本中的故事和人物,所 以是一种 “ 清唱”; 另一种 是对于只顾迎合听众趣味而随便唱唱的那种走街坊、跑码头的卖唱艺人而言 ,他们觉得 自己单纯追求艺术的这种表 演形式要更为 “ 清高” 。基于这两方面原因,所以称为清曲,亦 即 “ 扬州清曲”一名称的由来 1 。扬州清曲作为一 种地方性民间艺术最能表现本地区大众的基本思想情绪、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 扬州清曲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曲艺品种之一,至今已有 6 0 0 多年的历史。由于它源于民间,题材大多是以 扬州方言演绎的历史传说 、风俗习惯 、社会生活以及男女爱情故事,所以,不仅能够真实、深刻地反映劳动人民的 生活和情感 ,而且表演朴实 自然,曲调和谐优美 、朗朗上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扬州清曲作为一种综合性民间 艺术,既擅长抒情又擅长叙事 ,因此,涵盖了人生喜怒哀乐的各种音乐元素 , 形成了鲜明的音乐特征及表演风格 。
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其思考
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其思考何磊政(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摘要】扬州民歌作为地方社会历史文化的记载,在中国民歌百花园中芬芳夺目。
它“融会南北,兼济刚柔”,既有南方的婉转,又有北方的豪迈,不仅是因为扬州地理环境的优越以及地域文化的熏陶,还在于演唱中乡村俚语的运用以及语音、语调的变换等,使得扬州民歌旋律婉转、明朗,深受人们喜爱。
【关键词】扬州民歌;演唱特点【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提到扬州,或许你会想起开凿大运河、带动当时扬州经济繁荣的隋炀帝杨广,也或许会想到扬州是一个旅游城市,那里有盐商的府邸以及诱人的汤包。
而对于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或许大家了解甚少。
扬州民歌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价值并非只是娱乐消遣,而应该是透过音乐本身,来探寻它背后更多的“社会故事”。
因此,笔者在搜集和整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地方音乐”课上邵萍老师传授的相关知识,对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予以窥探,并加以思考。
一、扬州民歌扬州,一座建立于公元前486年的历史文化古城,古称广陵,位于苏南与苏北的中间地带,是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地。
得天独厚的人文、生态环境,不但铸就了扬州璀璨的文化积淀和繁盛的商业往来,还使得它获得“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中国运河第一城”等美好称赞。
作为“控江襟淮”的东方名城,扬州在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扮演亚都的角色,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都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具体而言,扬州在经济上有曾有过三次鼎盛,为世界所瞩目。
即汉代的“吴王盛世”时,扬州“富可敌国”;唐代的“大唐盛世”时,扬州在全国的地位犹如今天的上海;更引以为豪的当属清代的“康乾盛世”,当时扬州为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与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伯仲之间,仅次于北京、江宁,超过苏州、杭州和广州。
所谓“扬州民歌”,乃是指多年来流传在江苏扬州、泰州两大市辖区及其周边地带的号子、小调、风俗歌等民间歌曲。
浅谈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
有 了很 好 发 展 而且 扬 州 占 有 的 地理 位 置
和 交通 条件 也 很 发 达 . 这 就 使 得 扬 州 在 商
中赶 牛 的 “ 牛号子” 栽 秧 号 子 在 高 邮 湖 西
城 乡之 间 文 化 之 间 的相 互 影 响 都 反 映 出
了扬 州 地 区的 风 格 特 色 . 表 现 出 了地 域 文
工 业 为题 材 创 造 了很 多 脍 炙 人 口 的 民歌 清 代 时 期 ,扬 州 戏 剧 比 较 受 百 姓 欢 迎 。 1 7 9 0年 ,为 了给 乾 隆 皇 帝 过 8 O岁 生 日,
当 时 宝 应 的 三 庆 班 被 宣 进 宫 里 给 皇 帝 演 出. 这 一 举 动 给戏 剧 的 发展 带 来 了很 大 的 发 展 影 响。 清 代 的扬 州 在 评 话 、 清 曲 等 都
润. 外面 的天气经常会 下起雨 来 , 雨 过 后 再 看 扬 州 的 景 色 非 常 秀丽 . 这 样 使 扬 州人 的 性 格 变 得 更 加 细腻 所 以 小调 的 内容 大
速 地 干 活 。在 专 门进 行 表 演 时 , 需 要 两 个 人 专 场 号 子 部 分 . 一 个 人 敲 锣 并 担 任 主 唱, 另 一 人 打 鼓 配 合表 演 , 没开始之前 , 必
中 国 的 传 统 文化 是 以 农业 文化 为 主 .
每 个 地 区的 文 化 也都 显 示 出 农业 文化 但
活 泼 歌 曲 中 有模 仿 鸭子 “ 嘎嘎 ” 的叫声 ,
这让整个歌词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 让 人 民
河 以南 的楚 越 , 巴 蜀 之地 . 河流很多 , 地 多 人少. 每 天 百 姓们 就 是 在 田 地 干 农 活 或 者
(完整版)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一、扬州民歌的艺术特色扬州民歌是江苏民歌的代表之一,它以独特的乡土气息,朗朗上口的旋律而广受欢迎。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扬州民歌也越来越被全国各地的人所熟悉。
扬州民歌在扬州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地位。
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民歌都在不断的充实,不断的演变发展。
扬州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题材。
和其他民歌一样,扬州民歌的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广为流传。
但各地的民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扬州民歌有着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它的方言,这是各地民歌都不一样的。
方言是民歌的典型特征,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从方言来判断一首民歌属于哪个地区。
其次是他独特的生活内涵。
一首民歌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民歌中很多用词都是和生活紧紧相关的。
山区、水乡或者高原地区,他们的生活总会反映在民歌上。
扬州是个鱼米之乡,小河特别多,所以扬州的民歌常常得以和水联系在一起,如《拔根芦柴花》、《数鸭蛋》、《撒趟撩在外》等等。
二、《杨柳青》的音乐特点(一)歌曲简介《杨柳青》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首独具特色的民歌,它的旋律明快而又活泼,节奏简短而又跳跃,填词热情洋溢又不乏幽默风趣,是扬州最受欢迎的民歌之一。
虽然篇幅较之于一般歌曲来说,稍显简短,但因其独特的乡土气息以及歌曲中所展现出来的农民在乡间快乐劳作的情景而被广泛流传。
这首歌具体的创作年份已不得而知,大约是来自清朝,后经多年的改编而成。
在民间,当农民们在田里劳作时,这首歌就会成为他们消减疲劳的良方。
(二)音乐技法分析1.结构分析以国外的旋律分析法来看,《杨柳青》是一个四个乐句的一段体歌曲,为非方整性结构。
前三个乐句都是6个小节,第四乐句只有五个小节。
每个乐句稍长于一般歌曲,四个乐句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从其填词来说,《杨柳青》又是一个带有衬腔补充的民间二句体乐段。
歌词的内容主要在前两句中,而后两句基本是由衬词组成的,这是民歌独特的形式之一,很多民歌都具有这样的衬词。
浅谈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
浅谈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作者:章莉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24期摘要:扬州民歌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其音乐特点的形成和发展与扬州的环境、经济、文化、历史、人民群众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扬州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方面的发展自然就在地方文化上有所体现出来。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有时候了解一个地方的民间歌曲,就能从歌曲里了解这个地方的真正历史。
本文从扬州民歌的体裁形式、方言特色、题材特色、音乐特色这几个方面来探索和分析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
关键词:扬州民歌地域文化音乐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化为主,每个地区的文化也都显示出农业文化。
但是扬州地区的文化却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大运河在炀帝时被开通然后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河流,扬州成为水运中心,不仅方便了农作物灌溉,而且促进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河流的经济、文化和交流的发展。
扬州水运的发展,使扬州民歌很快传播出去,使卖场的艺人流向各地,当时扬州商业也比较发达,有些民歌也随着商人流传到了外地。
在唐代,扬州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出现了许多作坊和手工工场。
民间艺人们以农业和手工业为题材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民歌。
清代时期,扬州戏剧比较受百姓欢迎。
1790年,为了给乾隆皇帝过80岁生日,当时宝应的三庆班被宣进宫里给皇帝演出,这一举动给戏剧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影响。
清代的扬州在评话、清曲等都有了很好发展,而且扬州占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也很发达,这就使得扬州在商业方面逐渐发达,加上丰富淳厚的物质文化也支持了扬州祖先的文化发展及变化,这无形中给扬州民歌提供了庞大发展的舞台。
一、扬州民歌的地域体裁形式扬州民歌的曲调基本由号子和小调构成,其中的号子是百姓们在干活、忙种时所唱的各种歌曲,由于节奏和趋势的原因,号子给演唱者带来的积极情绪,能使得人们在干活时步伐统一,从而激发更大的干劲。
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及其艺术特色
张美林中国音乐【季刊)2005年第2期CHINESEMUSIC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及其艺术特色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揭示其所表现的独特的时代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从一个侧面反映扬州民歌对扬州清曲、戏曲等艺术流派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扬州民歌;文化地位;艺术特色;历史贡献中图分类号:J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23(2005)02—0185—03一、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扬州民歌《茉莉花》继走出国门,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契普尼选用为歌剧《图兰朵》主题音乐而享誉世界后,2003年初,扬州市人大会议通过决议,将《茉莉花》确定为扬州市歌。
那一天,所有的扬州市民沉浸在《茉莉花》所表现的风格清新、旋律优美、内涵丰蕴的曲调里。
和琼花被定为市花代表了扬州市民的心声一样,《茉莉花》荣登市歌宝座同样是众所归望。
这流传了数百年的淮左民间小调以市歌的方法进行文化定格,足足证明了扬州二千五百年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引导我们深思,如何继承和弘扬扬州民歌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而要珍视这份遗产,首先必须研究扬州民歌在扬州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地位。
l、先秦与秦汉时期。
扬州最早的政权组织形式,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开邗沟。
此后怀王在此建立楚政权,并取“广陵”名称。
到了汉初,扬州又是吴国的分封中心。
可以说,扬州最初乐舞与民歌融合了相当的吴楚成份。
伯牙的名曲《高山流水》,形成与流传都在江淮一带。
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对民歌的社会功用及音乐审美已经有所阐述,表明此时以扬卅I为中心的淮南大地民歌已经有了相当水准。
2、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史段,扬州民歌出现新一轮创作高潮。
嵇康以《聂政刺韩王曲》为题材构思《广陵散》,声调绝伦,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又鲍照所作《碣石调幽兰》,桓伊所作《梅花三弄》,无不渗透扬州吴文化的内涵。
3、隋唐时期。
隋炀帝从政的三十年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呆在扬州,他不仅欣赏“六么”“水调”杨柳枝等民歌,而且他自己也是作词曲的里手,《江都宫》就出自他的手笔。
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
I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一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孙荟涵沈阳音乐学院摘要:扬州清曲是在扬州民歌的基础之上诞生出的古典曲艺文化,是扬州面向世界宣传的文化名片。
扬州清曲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起源于元代的“小唱”,到了明代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扬州清曲真正兴旺还是在清代,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随着历史的推移,扬州清曲这门丰富多彩且蕴含无限魅力的艺术保留了下来。
作为扬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清曲至今回响在扬州的大街小巷。
本文重点分析扬州清曲所蕴含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种,同时对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扬州清曲音乐审美特征文化内涵分析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1-0069-04—、扬州清曲的基本概述扬州清曲的形成虽然局限在扬州一带,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相互融合,具有通俗性特征的同时也展现出了较强的艺术特征,受到了不同人群的共同喜爱。
虽然扬州清曲都是基于劳动人们的生活进行取材的,但是题材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除了对广大劳动人们的赞颂这一永恒的主题之外,扬州清曲当中还包含了对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的宣传、对爱情与亲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赞美等。
这些主题当中既融合了故事传说,也包含了市井杂声,既融合了抗战时期扬州地区人民的爱国主义举动,又包含了妓女、吸食鸦片者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将扬州地区人们的生活百态展示出来,为扬州历史的研究、扬州人民所特有的文化审美心理分析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扬州地区本土的音乐大多具有平和、婉约的特点,但是扬州清曲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融入了北方音乐,在婉约与豪放相互碰撞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扬州清曲,它的曲调柔婉而不失钢韧、清丽而不失爽朗,展现出了优美和谐的整体特征。
与此同时,纵观整个发展历史,扬州清曲音乐在传唱与发展过程当中使用过的伴奏乐器种类众多。
发展至今,扬州清曲的伴奏展现出了新颖独特的特征,十多种乐器都流传了下来,还形成了瓦碟、酒杯等具有特色的乐器。
音乐教育视域下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音乐教育视域下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音乐教育视域下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摘要:扬州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资源。
本文以音乐教育视角出发,从扬州民歌的历史渊源、艺术表现和现代传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扬州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音乐教育;扬州民歌;传承;发展路径一、扬州民歌的历史渊源扬州民歌是扬州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形成和发展与扬州地域文化、民俗习惯密切相关。
据史料记载,扬州民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而在宋代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明清时期,扬州民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江苏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音乐类型之一。
二、扬州民歌的艺术表现扬州民歌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其艺术表现以琵琶、二胡、笛子等乐器为主,融合了曲艺、小调、叙事等多种表现方式。
扬州民歌的歌词和旋律丰富多样,其中以“扬州十怨”最为著名。
在演唱方式上,扬州民歌讲究嗓音清脆、节奏明快和情绪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扬州民歌的现代传承在现代社会中,扬州民歌面临着许多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面对这种挑战,许多音乐教育者和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扬州民歌的新路径,加强对扬州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目前,一些音乐学院和音乐教育机构已经开设了扬州民歌的课程。
一些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也开始将扬州民歌引入到现代音乐表演和传媒之中。
同时,网络音乐等新媒体也为扬州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综上所述,扬州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音乐教育的视角下,我们需要更多的探讨和研究,加强对扬州民歌历史文化、艺术表现和现代传承的认识,努力为扬州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寻求新的路径和思路。
关于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比较研究_31
关于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比较研究[真诚为您服务](论文关键词)扬州传统民歌新民歌比较研究[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比较法对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从题材、音乐形态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因同源而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分析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改善,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又存在着各自独特的艺术内涵。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历史上一直是富甲天下的鱼米之乡,大运河的开凿,使扬州成了全国水陆交通枢纽,发达的交通,繁荣的经济,促使扬州自古以来便成为歌舞胜地。
明清以来,扬州民歌经过民间艺人的实践创造和文人士大夫的加工锤炼,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民歌小调,如著名小调《茉莉花》、《八段景》、《杨柳青》、《撒趟子撂在外》等,由于这些小调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以至于多少年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名扬全国。
本文所指的扬州新民歌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由民间艺人、专业文艺工作者新创作或经过专业人员改编的扬州民歌,这一类民歌对于扬州民歌的传承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试从题材、音乐形态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对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进行比较研究,阐述异同,探索扬州民歌的继承发展方向。
一、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题材比较任何民歌的题材总具有本地区的时代特色、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传统扬州民歌与扬州新民歌的题材也具有以上特点。
所以,扬州传统民歌与扬州新民歌既有相同的题材,又有不同的题材,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两类民歌范例中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经济继唐朝的空前繁荣后再一次兴盛,特别是清统治者在占领扬州后,为了稳定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积极推行垦荒政策,大力整治淮河、运河,以便利农业灌溉;同时随着手工业、运输业,特别是盐业的发展,很快使扬州地区出现了经济的繁荣。
经济的变化必然要在文化上反映出来,在传统的扬州民歌中便出现了与新民歌相同的对纯真爱情的赞美、对生产劳动的表述、对大自然的赞美、对风俗人情的描述等题材。
浅析扬州民歌艺术特征
浅析扬州民歌艺术特征摘要:扬州是中华戏曲、音乐文化的瑰宝,多年来流传于江苏扬州、泰州及其周边地区,源自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和劳作中的号子、小调和风俗歌曲等民间歌曲。
扬州民歌有别于江南吴侬软语的婉约、精致,而是具有“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艺术特征和风格。
千百年来扬州民歌曲调优美、旋律动人,词曲流畅清晰、结构精巧,调式和调性也丰富自然、变化多端、别具一格,既展现了苏北平原的辽阔激扬,也渗透着江南水乡的钟灵秀美。
扬州民歌之于当地百姓,如百般似水柔情滋润着扬州人的心田,也让很多他乡异客流连忘返,心弦激荡。
本文以扬州民歌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等与扬州民歌密切相关的因素,从扬州民歌所处的地域特征、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和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三方面为切入点,探究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寻找扬州民歌历经千百年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依然被传颂、吟唱的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扬州民歌,演唱形式,民族音乐,艺术特征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angzhou folk songsAbstract:Yangzhou is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music culture, popular in Jiangsu for many years in Yangzhou, Taizho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rom the local daily life and work in the songs, songs and other folk songs and folk ditty. Yangzhou folk so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Jiangnan whisper graceful and delicate, but a blend of North and south,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tyle of the rigid and soft ". For thousands of years, Yangzhou folk song melody, touching melody, lyrics clear and smooth, delicate structure, mode and tonality also have a unique style, rich natural, be the most changeful, both show the vast JiyangSubei plain, but also permeated with the Jiangnan beautiful Zhong Ling. Yangzhou folk songs from the local people, such as a variety of gentleness moistens Yangzhou people's heart, also let a lot of country land linger, heart stirring.This paper takes Yangzhou folk song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factors of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custom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Yangzhou folk song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features, from the Yangzhou folk songs of Yangzhou folk songs and folk songs of Yangzhou cultural value three aspec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angzhou folk song inquiry. Looking for Yangzhou folk songs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enduring the spread is still being spread, the charm of singing.Key words: Yangzhou folk songs, singing form, folk music, artistic features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引言: (4)1、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 (4)1.1扬州民歌发展环境 (4)1.2扬州方言的艺术色彩 (5)2、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 (6)2.1演唱中衬词的运用 (6)2.1.1掌握好衬词的读音 (6)2.2.2掌握好不同衬词的语气词 (7)2.2演唱中的咬字行腔 (7)3、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 (7)3.1扬州民歌的文化背景 (7)3.2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 (8)4、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8)4.1旋律流畅清晰、优美鲜明 (8)4.2结构精致紧凑、千姿百态 (9)4.3调式调性变化随心所欲 (9)4.4风格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9)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0)引言: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淮扬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代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扬州民歌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扬州民歌的文化特征研究
州 民歌 同真正吴侬软语的江南名歌有着很大 的 别,扬州民歌有着 “ 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特征。本文从扬州民歌的艺术 特征风格 、演唱特征风格 以及文化价值三方面分析 了扬州 民歌 的别样风情。
【 关键词 】扬州 民歌
演唱特征 艺术特征 文化价值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8 1 0( 2 0 1 5) 1 2 — 0 1 9 5 —0 2
2 .扬 州 民歌 在 演唱 中衬词 的运 用
【 中图分类号 】 G 6 0 7
扬州是一座历史久远的文化古城 , 水美 、 人美 、 歌更美。 扬州民歌的音乐 , 不仅旋律优美动人 、 流畅清晰、 结构精巧 ,
而且其调式和调性也非常丰富、 变化 自然, 具有扬州本地的
地方音乐色彩。它不仅有大江的汹涌澎湃, 还有运河的深沉 静谧 ; 既展示 了苏北平原的辽阔悠扬 , 也渗透着江南水乡的 钟灵 秀美。千百年来 , 扬州民歌就如扬州柔情的水一般 , 不 仅滋润着扬州人 的心 田, 也让很多的异乡异客流连忘返 。 扬 州民歌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它并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方面。 它 包括 了扬泰地区流传的劳动号子、 休 闲小调、生活音调以及 宗教歌曲等。我们要充分地 了解扬州 民歌 的文化特征 , 必须 全方位地去了解研究 。 本文从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 演唱特 征以及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三方面来全面地分析扬州民歌 , 让更多的人在品赏扬州民歌 的过程中由表及里、 由点及面地 体验扬州 民歌别样 的风情。
扬 州 民歌 的演 唱特征 1 .扬 州方 言 的地方 色彩
一
扬州处在长江三角洲的杨子江北岸 , 这里属于江淮方言
中国不 同地域的民歌都会使用极具特色的衬词来为 自 己地区的民歌增添地域色彩。扬州民歌也不例外 , 所以在演
论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拔根芦柴花》为例
2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01句7-10小节;第三乐句11-12小节;第四乐句13-16小节。
很容易可以看出《拔根芦柴花》的曲式结构并不具有良好的方整性,这也是与许多民歌相区别的。
比如说著名的《茉莉花》、《孟姜女》等都是每四小节一句的常规的方整性结构。
中国的音乐作品有多种旋律发展手法,常见的有像《金蛇狂舞》的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起承转合的发展手法。
其中起承转合的发展手法用的最为普遍,《拔根芦柴花》亦是用这种手法来发展全曲。
“起”的是动机,是全曲要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承”是“起”的延续,既有首句的音乐动机,又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达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情感和叙述上使之更加饱满;“转”是创新,是全曲中最能表现特殊情感的地方;“合”就是把三者音乐元素结合,作情绪、逻辑、意义上的升华。
由费克先生改编后的《拔根芦柴花》,在原来的基础上特地在“承”和“转”之间加了8小节,用扩展动机的创作手法使“转”的内容更加充实,其旋律发展更加不稳定,刺激了“合”句的发展,结束全曲,直截了当,大快人心。
既达到了结构的平衡,又充实了作品的内涵。
(三)旋律的细腻优美“扬州民歌除了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时代烙印以及丰厚的文化背景,她所以为人们喜闻乐见,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她优美的音乐旋律,让人百唱不厌,回味无穷。
”①《拔根芦柴花》的节拍为拍,体现了强弱的节拍规律,节奏欢快明朗。
全曲为典型的C 宫民族五声调式,以宫音1为起音,进行了大三度的跳进,构成了全曲的动机。
第二小节重复了动机,使人印象深刻。
一般的江南民歌的开头都使用级进音,而这首民歌为跳进,使具有北方民歌的豪爽风格,并且这种大三度的音程贯穿其中,这就是北方的刚硬直爽。
再往下研究,《拔根芦柴花》的旋律基本遵循了南方民歌的旋律发展手法,音与音之间跨度不大,使作品更具有温婉细腻的一面。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新添加的“蝴蝶那个恋花啊,牵姐那个看呀”这一段,巧妙地运用小三度进行重复,形象的体现出江南女子娇羞、含蓄的心情,把南方姑娘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扬州民歌艺术特征摘要:扬州是中华戏曲、音乐文化的瑰宝,多年来流传于江苏扬州、泰州及其周边地区,源自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和劳作中的号子、小调和风俗歌曲等民间歌曲。
扬州民歌有别于江南吴侬软语的婉约、精致,而是具有“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艺术特征和风格。
千百年来扬州民歌曲调优美、旋律动人,词曲流畅清晰、结构精巧,调式和调性也丰富自然、变化多端、别具一格,既展现了苏北平原的辽阔激扬,也渗透着江南水乡的钟灵秀美。
扬州民歌之于当地百姓,如百般似水柔情滋润着扬州人的心田,也让很多他乡异客流连忘返,心弦激荡。
本文以扬州民歌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等与扬州民歌密切相关的因素,从扬州民歌所处的地域特征、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和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三方面为切入点,探究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寻找扬州民歌历经千百年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依然被传颂、吟唱的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扬州民歌,演唱形式,民族音乐,艺术特征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angzhou folk songsAbstract:Yangzhou is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music culture, popular in Jiangsu for many years in Yangzhou, Taizho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rom the local daily life and work in the songs, songs and other folk songs and folk ditty. Yangzhou folk so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Jiangnan whisper graceful and delicate, but a blend of North and south,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tyle of the rigid and soft ". For thousands of years, Yangzhou folk song melody, touching melody, lyrics clear and smooth, delicate structure, mode and tonality also have a unique style, rich natural, be the most changeful, both show the vast JiyangSubei plain, but also permeated with the Jiangnan beautiful Zhong Ling. Yangzhou folk songs from the local people, such as a variety of gentleness moistens Yangzhou people's heart, also let a lot of country land linger, heart stirring.This paper takes Yangzhou folk song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factors of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custom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Yangzhou folk song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features, from the Yangzhou folk songs of Yangzhou folk songs and folk songs of Yangzhou cultural value three aspec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angzhou folk song inquiry. Looking for Yangzhou folk songs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enduring the spread is still being spread, the charm of singing.Key words: Yangzhou folk songs, singing form, folk music, artistic features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引言: (4)1、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 (4)1.1扬州民歌发展环境 (4)1.2扬州方言的艺术色彩 (5)2、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 (6)2.1演唱中衬词的运用 (6)2.1.1掌握好衬词的读音 (6)2.2.2掌握好不同衬词的语气词 (7)2.2演唱中的咬字行腔 (7)3、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 (7)3.1扬州民歌的文化背景 (7)3.2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 (8)4、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8)4.1旋律流畅清晰、优美鲜明 (8)4.2结构精致紧凑、千姿百态 (9)4.3调式调性变化随心所欲 (9)4.4风格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9)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0)引言: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淮扬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代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扬州民歌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扬州民歌起源到逐渐形成体系再到发展完善,历经千百年磨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地传唱度。
随着自身艺术形式的发展、融合,今天的扬州民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创新,受到世界文化的一致认同,一切的辉煌和成就都源自扬州民歌独特的地域成因和艺术特征。
1、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扬州处于长江三角洲扬子江北岸,历史悠久、景色优美,以此地为中心发展形成的淮扬文化艺术是中华艺术瑰宝。
扬州民歌受到江南民风习俗和语言文化的影响形成,特色鲜明、曲调别致,具有强烈的扬州地域文化特征,是淮扬文化、江南文化的代表。
1.1扬州民歌发展环境扬州古称广陵、江都,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河道综合、位置优越,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
扬州优越的经济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使当地的文化得到发展,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和文章锦绣之地,艺术文化也光彩夺目。
扬州民歌的曲调主要由号子和小调构成,号子节奏感强,是当地人民从事生产工作中所演唱的歌曲,其中高邮号子在扬州最具名气。
《数鸭蛋》是扬州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号子之一,曲子幽默生动。
《数鸭蛋》中模仿鸭子嘎嘎的叫声,充满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让人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工作。
高邮号子是扬州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扬州地区的鸭、鱼、水、稻作等方面的元素进行了融合。
劳动号子有关于劳动的也有感叹劳动的艰辛生活反面的题材,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扬州人民的生活现状以及风土人情。
扬州小调因其旋律优美、结构整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长久以来深受到淮阳地区人民的喜爱,古代淮扬地区地广人稀、物产丰饶,扬州人生活富足安逸,性格温和谦逊,加之扬州地区气候温润,风景柔美秀丽,为扬州人民的性格也更加了一份细腻多情,因此扬州小调多是描写田园风貌、水乡春光以及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历史故事,更有许多词曲是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刻画,突显扬州地区风土人情。
其中,名曲《茉莉花》曲调优美流畅、唱词温柔美丽,为世人展现一幅扬州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
《茉莉花》作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走出国门,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选用作为歌剧《图兰朵》主题音乐而享誉世界,这首民歌2003年被正式确定为扬州市歌,2008年又登上了北京奥运会的舞台。
现代扬州民歌中对爱情、劳作和风土人情的描写较多,特别是对爱情的歌颂在扬州民歌中得到充分体现。
号子和小调是扬州民歌的两大重要题材,充分体现了扬州地区特色,也印证了地域特征对扬州民歌发展的影响。
1.2扬州方言的艺术色彩扬州所处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区(或称下江官话区)。
扬州位于江苏中部,方言既有苏南方言的轻柔圆润,又带着苏北方言的干练豪爽。
南北方言的交汇,使得扬州方言独具特色。
扬州方言与扬州民歌柔美的旋律的完美结合,让扬州民歌大放异彩。
扬州方言极具个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n”与“l”不分:如“牛”,“刘”不分;“你”,“里”不分;“您”,“林”不分等;平仄不分:如“早”,“找”不分;“草”,“吵”不分;“湿”,“丝”不分等;扬州方言有许多的合音字,如“忙”是“马上”的合音,我忙来就是我马上来的意思;“供”就是“告诉”的合音,我供你就是我告诉你的意思等等。
扬州小调《茉莉花》中“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里的“白”字,以及“我有心采一朵戴”的“戴”字都需要使用扬州方言进行演唱。
再比如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口语都是扬州民歌的方言特色。
如扬州人民经常说的“姑老太”、“歇脚”、“伸懒腰”、“哪块”、“甩上天”等都具有显著的扬州地方特色。
《扬州号子》中的“缈窗捂在外,请问一声姑老太,哥哥上扬州奔哪块”就体现了扬州独具的本土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味道。
许多扬州民歌中的衬词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唱出衬词所具有的韵味,口腔应到位,如在听到“杨柳青子青儿虐”、“拔根芦柴花”时能够给人浓厚的扬州风韵。
扬州方言在扬州民歌中的运用是扬州民歌的点睛之笔;甜美而不酥麻,豪爽而不粗犷的扬州方言使得扬州民歌更加动人心扉。
2、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扬州民歌在演唱时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将吴侬软语和淮扬方言中优美独特而方言发言融入扬州民歌,运用本地语言特色表现本地故事,是扬州民歌演唱中的最大特色。
2.1演唱中衬词的运用中国不同地域的民歌都会使用极具特色的“衬词”来为自己地区的民歌增添地域色彩,扬州民歌也不例外,所以在演唱扬州民歌的时候重要的不仅是扬州方言,衬词的演唱也是极具扬州地方色彩的,衬词演唱的不到位,扬州民歌情调和韵味也无法表达。
承载民歌的方言不同,民歌中的衬词也不同,不一样的歌曲、不一样的情绪,衬词的演唱方式也都不一样。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衬词的演唱了解:2.1.1掌握好衬词的读音衬词往往就是扬州民歌最有特色的部分,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过于拘谨,咬字偏向普通话,那便失去了民歌本身的韵味。
以扬州民歌《大哥大嫂子》中的衬词为例:“我上(的)扬(了)州(nia),买(了)头(的)油(nia)。
“nia”这个字唱的时候应该唱出俏皮、可爱的效果。
而不能唱得太笨重,那样就失去了这首民歌本该表达的情绪。
2.2.2掌握好不同衬词的语气词以扬州栽秧号子《唱的大家劲头来》为例:“叫(啊)我(的了)唱来(嗨)我(哇)就(的个)来(呀)”中的“啊”“嗨”“哇”“呀”这些语气词在演唱时就不能够全都用一种语气去演唱,否则只会让整首歌显得呆板,毫无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