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教案教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熔化与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图像识别、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熔化与凝固的定义,以及物质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特点。
2.介绍熔点与凝固点的概念,列举不同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差异。
3.演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测量物体温度。
4.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图像识别方法。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6.课后作业与评价: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如实验报告、小研究等,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填空题:设计3-5道填空题,涵盖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记忆重要概念。
-简答题:布置2-3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熔化与凝固的过程及其特点。
2.撰写实验报告:根据课堂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关于熔化与凝固现象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数据记录、分析与结论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品质。
2.利用图表、图像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熔化与凝固过程,培养信息处理与图像识别能力。
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
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学生引入材料的物性变化领域,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2、掌握材料的熔化和凝固原理;3、能够自主探究并解决物质状态变化问题。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2、熔化和凝固3、状态变化的问题探究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互动探究3、小组讨论四、教具准备1、幻灯片2、热板3、药品玻璃杯4、铁蜡烛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物质的三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质的物性变化。
2、讲解首先讲解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并进一步介绍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
接着介绍熔化和凝固的原理,以及熔化和凝固图示的展示。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以通过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实物示例,如药品玻璃杯和铁蜡烛来进行讲解。
3、探究提出状态变化的问题,如何解决液态变固态、固态变气态等问题。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探究材料状态变化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案。
4、总结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汇总并展示各自解决方案,并对状态变化问题做出总结。
六、作业1、做一份报告,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2、调查一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状态的变化情况,并给出解决方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物质的三态,了解了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掌握了材料的熔化和凝固原理。
同时,通过探究状态变化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物性变化。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自己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八年级《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熔化、凝固的定义及特点,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2.掌握熔点、凝固点的概念,了解各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学会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熔化、凝固的定义及其特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及各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难点: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行为差异;实验操作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2.重点:运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强调熔化和凝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小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其中的科学原理和规律可能仍感陌生。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5.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5篇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5篇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高二年级物理课教学,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得出,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2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
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
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回顾,重点是与会考知识点的结合。
恰当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
以会考要求为准。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选修3—2分为三章内容,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三章《交变电流》,第四章《远距离输电》,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在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通过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三章《交变电流》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学习加深对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
本模块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为在会考的要求上完成选修3—2的教学。
在后半个学期的时间内对高一必修内容进行相应的复习。
旨在期未的会考考试中让学生以充足的知识与信心去通过它。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2、仔细研究教学指导意见与会考要求,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的知识点与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5、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第一篇: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3、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4、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5、会查物质熔点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
2、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处理,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感知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记录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2、熔化时有没有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难点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是一节包含探究内容的课。
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探究这种学习方式。
《教师用书》提出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完成探究过程。
而我考虑到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且海波的熔化过程中的温度“阶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十分明显,反而会误导学生。
另外实验时间比较长,再花费过多时间进行解释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CAI动画来模拟实验,把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上,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的过程,来体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学情分析]对于熔化与凝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常见到,但将其提升为物理规律还是第一次;且本节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探究,是学生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过程。
2. 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定义2.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3. 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4. 实验操作:观察熔化和凝固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定义及条件。
3.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5. 教师讲解:总结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并进行解释。
6. 巩固知识:学生进行课后小测,检验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概念、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小测: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各种熔化和凝固的物质(如冰、蜡烛等),计时器,温度计等。
2. 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供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定义及条件。
2. 第2周: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第3周:讲解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并进行巩固练习。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过程。
2. 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2.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3. 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4. 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影响因素。
2. 难点: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熔化和凝固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熔化和凝固过程。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融化、冰雪融化等,引导学生了解熔化现象。
2. 新课: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阐述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应用,如冰雪融化导致道路结冰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熔化和凝固概念、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记录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作业中问题的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熔化和凝固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观察冰雕作品的制作和融化过程。
3. 开展课后兴趣小组活动,研究熔化和凝固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影响因素。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3)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通过对比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不同物质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教学难点(1)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熔化图像,并通过图像分析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海波、石蜡、大烧杯、小试管、搅拌棒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变化的图片,如冰的熔化、水的凝固、蜡烛的熔化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状态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熔化和凝固。
(二)新课教学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2)猜想与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3)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海波、石蜡、大烧杯、小试管、搅拌棒等。
实验步骤:将海波和石蜡分别装入小试管中,插入温度计,把试管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
用酒精灯加热大烧杯,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并观察其状态变化。
当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几次温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 熔化和凝固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9篇熔化和凝固 1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改变的基本过程之一。
2. 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过程。
2.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3. 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
4. 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影响因素。
2. 难点: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分析、生活实例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过程:解释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3. 分析熔化和凝固的条件:讲解熔化需要吸热,凝固需要放热;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或凝固点)是熔化和凝固发生的必要条件。
4. 探讨影响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物质的种类和杂质等因素对熔化和凝固速度的影响。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及影响因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对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凝固和熔化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凝固和熔化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讨论中的发言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凝固和 熔化的知识
及时给予学生口头或 书面反馈,指出学生 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 业中的优点和不足。
应用实例: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包括制作冰块、金属冶炼等; 熔化的应用包括液态气体加热、 巧克力制作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象:凝固过程中,物质温度下 降,体积减小;熔化过程中,物 质温度上升,体积增大。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凝固和 熔化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定义、 现象和应用的理解。
准备一些常见的 物质,如冰块、 铁块、蜡等,让 学生观察它们在 不同温度下的状 态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引导学生树立物质守恒的观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 展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凝固是物质从液 态变为固态的过 程
凝固过程中物质 温度下降,体积 缩小
凝固点是物质开 始凝固的温度点
凝固现象在生活 中很常见,如冰 的形成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 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 吸收热量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难 点 与 重 点 05 教 具 和 多 媒 体 资 源 06 教 学 方 法
掌握凝固和熔化 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凝固和熔化 过程中的温度变 化规律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凝固和熔化的理解,促进知识的交流与碰撞。
物理《熔化和凝固》电子教案
物理《熔化和凝固》电子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教学内容:1. 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块融化、水结冰等。
第二章:熔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内容:1. 介绍熔化的定义和特点。
2.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熔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第三章:凝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凝固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内容:1. 介绍凝固的定义和特点。
2.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凝固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第四章: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活动:1. 教师演示熔化和凝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第五章:熔化和凝固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学生讨论和分析实例中的物理原理。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冰雪融化、冷却剂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实例中的物理原理,并进行分享。
第六章: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熔化与凝固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形式。
2.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分析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如吸热和放热等。
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知道它们是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
4.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探讨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及其特点。
5.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介绍熔化与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金属铸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
2. 使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熔化与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 students to observe and think about these phenomena.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
同时,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及其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与凝固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如冰块融化、水结冰等。
4. 例题讲解: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如金属铸造、冰雪融化等,分析其熔化与凝固的过程及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如饮料冷却、玻璃熔化等。
六、板书设计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2.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3. 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4.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5.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2.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熔化与凝固现象,说明其原理及应用。
九年级《熔化与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完成质量,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熔化与凝固现象为切入点,如冰激凌在夏天融化、冬天的河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境,展示金属熔炼、玻璃制作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4.总结反馈,拓展延伸
(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3)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熔化与凝固现象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各小组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熔化与凝固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教师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熔化与凝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章节后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以强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熔化与凝固现象,并记录下来,分析其背后的原理。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分享,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难点:
1、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
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
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
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为()
A、38℃;
B、37℃
C、36℃
D、35℃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固体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1 6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 5
4)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液体气体
5)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4
6)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试验:课本75页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
时间/min 12345678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温度/℃温度/℃……分析和论证
(海波)(蜡)
……评估
……交流和合作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
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
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3、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